《白鹿塬論叢》雜志,年刊,由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安思源學院留學生與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藝術學研究、東南亞研究、學術傳記·回憶錄等。
《白鹿塬論叢》雜志是一份立足地域文化、聚焦學術研究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其創辦與白鹿塬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密切相關。白鹿塬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南部,是關中平原的典型黃土臺塬地貌,因陳忠實長篇小說《白鹿原》的文學書寫而廣為人知。這片土地承載著周秦漢唐的文明積淀,既是農耕文化的縮影,也是近代中國社會變遷的見證者。雜志以此為名,既彰顯了地域文化認同,也寄托了以學術視角深挖本土人文資源的使命。
雜志的創刊背景可追溯至21世紀初中國高校與地方文化機構推動的“新文科”建設浪潮。隨著跨學科研究成為趨勢,西部地區高校愈發重視地域文化資源的學術轉化。在此背景下,由陜西某高校聯合地方社科聯主辦的《白鹿塬論叢》應運而生,旨在搭建一個融合歷史學、文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學科對話的平臺。其創刊號發刊詞明確提出“以塬為鏡,觀照中國”的學術定位,試圖通過微觀地域研究透視宏觀社會演進。
藝術學研究 東南亞研究 學術傳記·回憶錄等
(1)編輯部對來稿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的稿件請在稿件中聲明,編輯部保留對不同意刪改稿件進行撤換的權力。投稿后3個月內如沒有收到錄用或退稿通知,請自行處理。
(2)本刊對擬采用稿件有酌情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者,請在來稿中特別聲明。
(3)稿件注釋著作類包括作者、著作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頁碼;古文獻可在作者前加時代;譯著可在作者前加國別;論文類包括作者、論文名稱、期刊號。來稿請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4)摘要應準確概括全文中心議題,字數為200~300字。所列關鍵詞為3~8個詞組,且不應和文題中心詞雷同。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圖表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圖1,圖2;表1,表2,圖和表應有簡短確切的題名,圖號圖名應置于圖下,表號表名置于表上。
(7)間接引文通常以“參見”或“詳見”等引領詞引導,反映出與正文行文的呼應,標注時應注出具體參考引證的起止頁碼或章節。標注項目、順序與格式同直接引文。
(8)參考文獻應注意引用近兩年國內外及本刊的近期文獻,所引文獻應是作者閱讀過的、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
(9)來稿請同時寄送電子版和紙質文本,并注明作者姓名、最高學歷、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
(10)優秀稿件將提交參加我部論文評優活動,并頒發獲獎證書。需要獲獎證書的作者請在稿件上注明,或主動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