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科技小論文范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小論文范文:[高中生物論文]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
生物課按教學大綱要求,讓學生掌握生物學的有關知識,這是生物學最基本的教學活動。而課外科技活動是生物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特點是不受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約束,不受傳統教學程序的約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它以學生為主體,自己動手,自己設計,教師只處于指導和輔助的地位。因此,在培養人才中具有下列作用。
一、為生物教學提供直觀教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由于生物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降低,嚴重影響了生物教學的教學情緒,生物教學質量顯著下降。例如,我在輔導學生做植物原色浸制標本時,發現有的從初中升入中等師范學校的學生,初一學過的最常見的蔬菜名稱都不會寫,如把“萵苣”寫成“窩菊”,把“菠菜”寫成“波菜”,把“薺(ji)菜”寫成“齊(qi)菜”等,常見植物屬于什么科,除了對十字花科的白菜較熟悉外,其他的幾乎都不認識。我認為利用實物直觀教學很重要,我引導學生在課外科技活動中按教科書中的內容制作了一些常見的植物浸制標本,如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錦葵科等常見的代表植物,將這些植物標本制成后,用5%的福爾馬林保存起來作為直觀教學的教具。今年初中生物教材和中等師范生物教材都有變動,教材中附了些圖,有利于教學,但書中的圖與實物教具是有區別的,圖是平面教具,特別是植物,我們通過觀察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的特征來識別植物。而這些器官的形態特征在圖中不一定能反應出來,特別對一些較低等的無根、莖、葉分化的植物只看圖是不能掌握的,如水綿,這是淡水中常見的綠藻,教材中附有圖,但認識水綿的形態,生活環境,必須通過學科活動,叫同學們親自去采集,通過實物觀察才能鞏固書本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采集的含羞草,很多學生喜歡用手去碰它,都知道它的葉子手碰后葉柄合攏下垂,有的學生問這是什么原因?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解答:這種現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應激性”。當含羞草受到震動刺激后,葉柄很快下垂,復葉合閉,這是植物表現出來的感震運動。學生又問:為什么其他的植物葉子沒有這種現象?其實高等植物在受外界刺激或不受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不同的器官在不同的時間都會表現出不同的運動形式:如植物的向光性運動,根的趨水、趨肥性等。含羞草的感震運動是它的葉柄基部具有膨大的葉枕,葉枕上半部細胞壁厚,下半部壁薄,當它受到刺激時,上半部膨壓不變,下半部質膜透性增高,胞壁收縮,把部分細胞液向細胞間隙排出,葉枕下半部的膨壓降低,引起復葉閉合,葉柄下垂。同學們在學科活動中提出的問題,由于不受課堂教學的約束,知識面廣,這說明生物學科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二、課外科技活動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優良的品質
生物科技活動與其他學科不一樣,有時在室內活動,有時到室外采集標本,因此學生都要具備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的優良品質。1994年湖北省舉辦第三屆中學生物奧賽中,××學校學生獲省級一等獎,由于老師的培養和他自己的努力,才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當問他最終奮斗目標和專業是什么時,他說不想從事生物專業,原因是生物專業整天與農業打交道沒“意思”。據調查這種思想在中學生中普遍存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們的衣、食、注行都離不開生命科學,中國在農業科技上將來還會不會出現像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這都是生物教師應該深思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就是要把課堂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培養他們有理論,有實踐,又有堅強意志的優良品質。我校在活動中開展了一次血型鑒定實驗,開始有的同學怕痛,在別人身上取血也怕,經多次訓練,能勇敢地在自己手指上取血。還有的在捕捉昆蟲時不愿拿毒瓶,怕毒,采植物標本怕累,做鳥的剝制標本怕臟,做青蛙解剖實驗膽小,越是同學們怕的,在活動中我們越要去做,最終使他們消除顧慮,認為生物學科活動很有意義?,F在中學生物課時少,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學科活動,使學生片面理解學生物就是與“農”打交道。怎樣培養有理論,有實踐,又有優良的思想品質的生物人才,我認為中學教育很重要,在中學適當地開展生物學科活動,不但能鍛煉學生的思想意志,而且有利于促進生物教學的發展。
三、生物學科活動能促進美育、化學等學科的發展
1.促進美育學科的發展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我們可以通過學科活動,按自然美的規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如我們將自然界的各種樹葉做成臘葉標本后,再根據不同的葉形拼出各種不同形狀,制作昆蟲的貼翅造形標本,這樣可以發揮學生的美術才能,又為生物教學提供了教具。
2.促進化學學科的發展
生物與化學是不可分割的,如物質的消化、吸收有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物質的組成是化學元素,同樣生物學科活動標本制作也離不開化學知識,如做植物原色浸制標本要知道保色原理,葉綠素分子構造中的鎂是葉綠素分子的核心結構,當葉綠素與酸作用時將Mg分離出來,成為去Mg葉綠素,由綠色變為褐色,再加CuSO4其中的金屬Cu能使去Mg葉綠素褐色變成深綠色。以上說明生物與化學不能分割。
科技小論文范文:科技類論文寫作的指導方法
1、什么叫科技論文,基本特征是什么
科技論文是在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和專業技術領域里的某些現象或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證明或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分析和闡述,揭示出這些現象和問題的本質及其規律性而撰寫成的論文??萍颊撐膮^別于其他文體的特點,在于創新性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學論述,是某些理論性、實驗性或觀測性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是某些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新成果的科學總結。因此,完備的科技論文應該具有科學性、首創性、邏輯性和有效性,這也就構成了科技論文的基本特征。
科學性——這是科技論文在方法論上的特征,它不僅僅描述的是涉及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命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論述的內容具有科學可信性,是可以復現的成熟理論、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經過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夠推廣應用的技術。
首創性——這是科技論文的靈魂,是有別于其他文獻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現象、屬性、特點及事物運動時所遵循的規律,或者這些規律的運用必須是前所未見的、首創的或部分首創的,必須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而不是對前人工作的復述、模仿或解釋。
邏輯性——這是文章的結構特點。它要求科技論文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前提完備、演算正確、符號規范,文字通順、圖表精制、推斷合理、前呼后應、自成系統。
有效性——指文章的發表方式。當今只有經過相關專業的同行專家的審閱,并在一定規格的學術評議會上答辯通過、存檔歸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發表的科技論文才被承認為是完備和有效的。這時,不管科技論文采用何種文字發表,它表明科技論文所揭示的事實及其真諦已能方便地為他人所應用,成為人類知識寶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2、科技論文的分類
從不同的角度對科技論文進行分類會有不同的結果。從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論文來看主要涉及以下5類:
及時類是論證型——對基礎性科學命題的論述與證明,或對提出的新的設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藝等進行理論分析,使其完善、補充或修正。如維持河流健康生命具體指標的確定,流域初始水權的分配等都屬于這一類型。從事專題研究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多些。
第二類是科技報告型——科技報告是描述一項科學技術研究的結果或進展,或一項技術研究試驗和評價的結果,或論述某項科學技術問題的現狀和發展的文件。記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種特例。專業技術、工程方案和研究計劃的可行性論證文章,科技報告型論文占現代科技文獻的多數。從事工程設計、規劃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多些。
第三類是發現、發明型——記述被發現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現象、本質、特性及其運動變化規律和人類使用這種發現前景的文章。闡述被發明的裝備、系統、工具、材料、工藝、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點、原理及使用條件等的文章。從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類是設計、計算型——為解決某些工程問題、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而進行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某些系統、工程方案、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優化設計以及某些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某些產品或材料的設計或調制和配制等。從事計算機等軟件開發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多些。
第五類是綜述型——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科技論文(如文獻綜述),與一般科技論文的主要區別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內容上具有首創性,盡管一篇好的綜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發表過的新資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綜合分析和評價已有資料基礎上,提出在特定時期內有關專業課題的發展演變規律和趨勢。它的寫法通常有兩類:一類以匯集文獻資料為主,輔以注釋,客觀而少評述。另一類則著重評述。通過回顧、觀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邏輯的、具有啟迪性的看法和建議。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較多。
3、科技論文的格式
一篇完整的科技論文應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論文的內容、參考文獻。
3.1 題目
題目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簡潔、恰當的詞組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論文的主題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并且使之具有畫龍點睛,啟迪讀者興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應包括文章的主要關鍵詞。題名像一條標簽,切忌用較長的主、謂、賓語結構的完整語句逐點描述論文的內容,以保障達到“簡潔”的要求;而“恰當”的要求應反映在用詞的中肯、醒目、好讀好記上。當然,也要避免過分籠統或嘩眾取寵的所謂簡潔,缺乏可檢索性,以至于名實不符或無法反映出每篇文章應有的特色。題名應簡短,不應很長,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3.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論文主題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行及撰稿執筆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貢獻的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權人和責任者。署名人數不該太多,對論文涉及的部分內容作過咨詢、給過某種幫助或參與常規勞務的人員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們曾參與了哪一部分具體工作,或通過文末致謝的方式對他們的貢獻和勞動表示謝意。合寫 論文的著者應按論文工作貢獻的多少順序排列。著者的姓名應給全名,一般用真實姓名。同時還應給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通信地址。
3.3 文摘
文摘是現代科技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極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文摘有兩種寫法:報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文摘也稱簡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獻的陳述主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簡明文摘。介乎其間的是報道、指示性文摘—以報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獻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論文都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而對綜述性、資料性或評論性的文章可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
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寫,也可由編者寫。編寫時要客觀、如實地反映一次文獻;要著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觀點;不要重復本學科領域已成常識的內容;不要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書寫要合乎語法,盡量同文稿的文體保持一致;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要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摘要字數一般在300字左右。 3.4 關鍵詞
為了便于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書刊中尋找文獻,特別是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應在文摘后給出3-8個關鍵詞。選能反映文獻特征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首先要選列人似語主題詞一劫的規范性詞。
3.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經常作為科技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Why)這個問題。它簡明介紹科技論文的背景、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歷史與現狀(有時亦稱這部分為文獻綜述),以及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包括科技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和理論、技術方案的選取等。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
3.6 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這個問題。正文應充分闡明科技論文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并且突出一個“新”字,以反映 科技論文具有的首創性。根據需要,論文可以分層深人,逐層剖析,按層設分層標題??萍颊撐膶懽鞑灰笪淖秩A麗,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邏輯,用語簡潔、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據說話;凡用簡要的文字能夠說清楚的,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容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應由表或圖來陳述。物理量和單位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
3.7 結論
結論是整篇文章的總結。結論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應該以正文中的試驗或考察中得到的現象、數據和闡述分析作為依據,由此完整、、簡潔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無發現例外或本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三是與先前已經發表過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四是本論文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五是對進一步深人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3.8 參考文獻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學依據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讀者提供文中引用有關資料的出處,或為了節約篇幅和敘述方便,提供在論文中提及而沒有展開的有關內容的詳盡文本。被列入的論文參考文獻應該只限于那些著者親自閱讀過和論文中引用過,而且正式發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關檔案資料,包括專利等文獻。
科技小論文范文:農業科技英語的論文
一、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難點
農業科技英語的這些特點給它的翻譯帶來了很多困難,導致譯文含糊不清,甚至錯誤的現象很普遍。以前對其翻譯的研究多停留在句子和術語的翻譯上,認為只要把術語看懂了就能翻譯,而沒有去挖掘深層次的原因,從而使很多人認為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是一件很頭疼的工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譯者的知識結構
在農業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是科技術語,雖然術語在整個文獻當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只占5%—10%左右,但這些術語的翻譯往往影響到整篇譯文的質量。因此,對原文文獻的理解可以幫助譯者節省時間,避免語言含糊不清而導致誤解。這就要求譯者好是既有良好的語言功底又有的專業知識,而這樣的譯者目前仍然比較短缺。因此在翻譯時可能會出現下面的問題。例如,Environmental-friendlyagriculture被譯成“對環境友好的農業”,而實際意義是“生態農業”。
(二)詞匯多重含義
英語詞匯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多義詞,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或上下文特定的術語,其含義各不相同。而很多詞匯在農業科技英語的技術文本中的意義往往和普通詞義有所不同。例如,“container”這個詞通常使用的含義是“盒子,瓶子等,其中一些被保留,等等”,可譯為“容器”,它在運輸貨物時則被翻譯為“集裝箱”,這就為翻譯造成了困難。
(三)詞匯空缺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語言反映了文化。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新鮮的詞匯。很多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的詞匯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一些表達獨特的民族特色的中國詞匯在其他語言無法找到其對應的單詞。例如,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的“三農問題”。這些特征詞都很難找到適宜英文單詞。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這是很容易出現的詞匯間隙,增加了農業科技英語翻譯的難度。
二、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技巧
農業科技英語主要關注的是描述一個過程或現象、澄清的原理,或傳遞信息。此外,非語言表達,如圖形、符號和公式,往往用以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張迎梅,2011)因此,根據農業科技英語的這些特點,提出以下翻譯技巧。
(一)使用大量的被動句使用
被動語態是農業科技英語的寫作傳統。被動句通常比主動句更短,更簡潔。因為科學家們對行動和事實更感興趣而不是動作的發出者,動作的發出者大多數情況下被忽略。使用被動語態,確保實現更清晰的意義和更簡潔的結構。采用被動語態傾向于傳達客觀的信息,而這種信息,可在開始的時候通過被動的方式引入。因此,基于漢英兩種語言的不同,在翻譯的時候通??梢圆扇追N方式。
1.保留原文中的被動語態的主語,把句子翻譯成漢語的被動句,通常在句中有“被……”“給……”“由”等字樣。例如:PeopleaffectedbyE.Colibacteriaoftensufferfromuncontrolledexpulsionofbodywastes.被腸病原性大腸桿菌病毒感染的人經常會腹瀉不止。
2.把原句中被動語態的主語轉換成賓語,把被動語態成主動語態,并轉化為一個句子沒有主語。例如:Differentformsoffoot-and-monthdiseasehavebeenidentifiedinAfrica,Asia,EuropeandSouthAmerica.在非洲、亞洲、歐洲和南美洲已經確定了不同種類的口蹄疫病毒。很顯然,被動語態在表達客觀事實的時候非常有用,因此,為了實現客觀性,被動語態在農業科技英語文本當中被廣泛使用。
(二)名詞化
名詞化是農業科技英語的特色之一。名詞化即把形容詞、動詞等非名詞性的詞語轉換為名詞,但表達同樣的意思。名詞化后的詞語既可以起到名詞的作用,也可以表達原本謂語動詞或者形容詞要表達的內容,從而使表達更客觀化;更重要的是,其名詞化后可以在名詞之前或之后進一步加入定語修飾成分,從而可以使表達的信息更飽滿更豐富。因此在農業科技英語的文本中,名詞化的現象廣泛存在。作為一個名詞短語包括多個單詞的意思,翻譯起來很復雜,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結構。例如:Polycultureisthedominantfarmingsysteminmanyareasoftropics.這個例子當中,polyculture這個詞的解釋,簡潔明了。
(三)廣泛使用
一般現在時與文學作品的語言不同,農業科技英語的文本通常是闡述科學發現、客觀事實、原理或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等,這就不需要用多種時態來表達,而多用一般現在時。例如:Farmersalsofacethechallengeofkeepingtheirlandhealthy.這個例子當中,表達現在的事實和存在的問題用的是一般現在時,而要表達以前發生的事前則可以用一般過去時,不需要使用其他時態來描述。這樣顯得更客觀不包含感情色彩。
三、結語
隨著農業科技迅速發展和交流的增多,農業科技英語的翻譯會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本文從農業科技英語的特點入手,分析了其特點,造成翻譯困難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翻譯技巧,希望對從事該領域的讀者有所借鑒。但是這些對于解決農業科技英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希望越來越多的語言和科技工作者能夠把語言和農業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認真研究,以促進該領域的發展,從而服務于祖國和人民。
科技小論文范文:清晰性性翻譯科技英語的論文
完整地理解一篇文章需要徹底地分析它的用詞、表達方式、句子結構和行文風格。上面所展示的短文包含了三個完整的句子,并大量使用了特殊的主語和語態、復雜修飾、雙重否定和倒裝句。而這些用法也恰恰是為了實現文章客觀性、清晰性、性和語言正式性。在科技論文中,即使數據、描述、討論和演繹都是基于客觀事實,特殊的主語和語態依然可以讓論文顯得更加的客觀,從而達到使其相應的觀察結果和假設更容易被他人接受的效果。因此,為了實現科技英語中客觀性這個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而且幾乎是基本要求的標準,主語和語態的使用是十分具有技巧性的。上述文本材料中,僅僅三個句子組成的一段話,被動語態卻被反復使用了六次,而所有的主語成分也均采用無靈主語或者第三人稱形式以避免略顯主觀的及時人稱。與中文的習慣用法不同,英文即使在日常用語中,由無靈主語或第三人稱主語引導的句子都是一種常見的、典型的結構,也是一種英文中特有的語言現象。在科技英語這種特殊的、追求客觀性的體裁中,第三人稱更是重要,因為及時人稱引導的句子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整個篇章的主觀性。但是大量、重復地使用第三人稱一方面會使語言乏味,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了語言能力的欠缺。因此,可以使主語變化多樣的無靈主語就不可或缺了。為了實現主語無靈化,被動語態的使用就會顯得更加頻繁,甚至是必然。同樣,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也是最為公正客觀的描述視角。通過合理利用行文風格上的策略,作者可以使他的文章更令人信服。
文章的清晰性也是重要的標準之一。作為科技文章的本質之一,清晰性決定著作者是否能夠流利地、有效地表達自我和與人交流。因此,復雜修飾對于專業人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上文的作者使用了四個不同種類的修飾語以顯示自己能夠清晰表達的能力和意愿,他們分別是:形容詞、副詞、定語從句和介詞短語。即使有時候大量的復雜修飾會使得句子晦澀難懂,但在科技英語中修飾成分依然是不能夠被選擇性省略的。如在文段的及時句其實是一個“suchthingassomething”的簡單結構,即“suchvariantsasnegligible”。但是“variants”被一長串表限制的介詞短語所修飾,同時“negligible”也被一長串表程度的介詞短語修飾。類似地,第二句話也利用了定語從句和專業術語進行了修飾。雖然從原則上來講,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意愿是上策,但是為了避免結構的單一,定語從句也會偶爾用于替代簡單的修飾結構,例如現在分詞、過去分詞和獨立主格等方式,以達到使句式長短結合的目的。而第三句話則是采取了表程度的副詞,副詞具有占篇幅小但是隱藏含義豐富的特征。一個副詞的使用,常常能夠傳遞出作者刻意想表達或者潛意識中存在的態度及價值偏好。因此,副詞也是保障關鍵信息和副詞背后所隱藏的作者態度清晰方表達的關鍵。
事實上,性在某種程度上和清晰性高度地相似,也是作者能夠流利地、有效地表達自我和與人交流的保障。但是性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即顯示出作者高階且嚴密的邏輯性。在上述材料中,作者采用的是雙重否定的方式來顯現其邏輯的嚴密。雙重否定對于邏輯性的保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的語言使用中,雙重否定表示肯定是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但是在科技英語中,我們不能用簡單的二分法,即一種非此即彼的態度來理解。材料中最顯著的表現就是“wasneverrigidlydisproved”。在日常用語中,“neverdisproved”就等于“agree”,但是在特殊的語境下并不能用兩分法的模式去理解。在“neverdisproved”和“agree”之間還有一個理論層面上狹窄的過渡地段。這個過渡段在生活中被人們習慣性地忽略,因為口語的表達速度不足以讓人去細致地思考復雜的邏輯關系,而普通的書面語則是沒有必要在微妙的關系上著重處理。但在涉及法律、科技等門類的材料中,再微小的變化都會造成很大的不同,因為有些觀點的持有者由于不能夠或者不情愿而對于選擇某一方而有所猶豫。除此之外,修飾語“rigidly”使得該句話的情況更為錯綜復雜?!皐asneverrigidlydisproved”的表達不能理解為“wasalwaysrigidlyagreed”,而應該被解讀為“mightbeinfavorofbysomepeople”。
過更良由于撰寫或閱讀科技英語的人都相對來說受好的教育這一個客觀事實,科技英語的行文風格有著很強烈的語言正式化的傾向。而這種傾向也被認為是一種恰如其分的闡明問題的方式。為了達到使語言正式化的目的,作者往往會采用具有高度正式性的詞語、專業術語和標準表達模式。但是在上述文段中,作者是通過使用倒裝句來實現這一目的的。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科技英語的客觀性、清晰性、性和語言正式性,作者會采用選擇詞語、表達結構及句式和變換表達方式、避免生活化及調整語序等結構上的技巧來輔助內容,從而保障科技英語一貫的行文風格和科學性。
科技小論文范文:科技創新和林業發展論文
1我國現代林業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
(1)現代林業從業人員科技創新意識薄弱,對科技支持的資金投入有限,科研人員隊伍素質不高,科研成果正逐年下降,且有些科技成果不能轉化應用于林業生產,成果轉化率低。傳統的林業經營中的科技投入比較少,長期形成了放任式管理,“靠天吃飯”的理念,林業產業普遍忽視科技對林業的作用。近幾年由于科技不斷發展和發揮作用,部分林業工作者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但仍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學習,真正應用于實踐,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應用率。
(2)林業科技發展與市場結合度比較低。我國林業以傳統的初級產品為主,林業生產沒有形成商品化、產業化的規模,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林業產業結構不完善。目前我國的林業發展已經有所改善,部分地區也正在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業,并發展林下經濟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但林業的科技改革發展仍比較緩慢,林業科技處于低水平狀態,不能滿足需要。林業產品以單一的工藝,簡單的產品為主,林業產品加工和針對市場的研究服務仍沒有改善,為林業服務的意識不強?,F代林業與科技創新相結合中,應把科技創新作為林業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只有科技不斷發展創新并融入企業的生產才可以提高林業企業的競爭力,將林業技術轉化為林業產業。
2促進林業科技創新發展的對策
(1)培養、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科技創新意識。林業發展和生態改善都要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因此領導和群眾都應轉變傳統觀念,重視科技發展對林業產業的重要作用,將科技興林作為現代林業的發展戰略。提高科技創新意識,多組織學習普及科技對林業的重要作用,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身的科技創新意識和接受運用科技創新成果的能力。
(2)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儲備,建立科研系統,完善科研體制?,F代林業要與科技相結合實現發展,就必須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投入,聘請并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優化人員結構,提高林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之前的科技創新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專業的科研機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有待提高。因此要建立林業科研系統,多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將科技創新成果運用與林業的生產發展中。
(3)以市場為導向,以國家政策為指引,發展現代林業科技。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決定,林業發展要受到國家政策干預和市場調節的雙重作用。目前政府干預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且可持續發展政策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使現代林業發展重視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實際發展,充分有效利用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林業旅游業,維護生態平衡的同時發展經濟?,F代林業發展還應結合市場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科技創新以市場需要為方向,生產有需要的產品,從而獲得經濟利益,以資金再支持科技創新成果,形成良性循環。
(4)發揮科技創新對林業生產的重要作用。1)科技創新用于林木品種培育,針對不同的氣候和土壤等自然環境特點,培育不同的優良品種,并合理安排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生物技術的科技化。2)科技創新用于綠色施肥、綠色農藥等環保方向。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人工種植的樹木自身的調節修復能力有限,要保障健康成長,當遇病蟲害時要科學地研發使用新型綠色農藥。并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針對性地研發使用綠色化肥。3)科技發展促進林業體系的完善,如用科技手段推動林業防火體系的完善。
由于森林火災頻發,對于現代林業防止火災也非常必要。林業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持,現代林業科技就是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現代林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林業發展中要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引進培養科技人才,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從而推動林業的發展。
科技小論文范文:協同創新視角下高校科技創新論文
1文獻綜述
高等教育作為科技及時生產力和人才及時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積累人力資本、提高科技水平、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萍紕撔履芰t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靈魂和關鍵。國內外圍繞高??萍寄芰Φ闹笜梭w系、效率評價、人才培養等展開研究。Chenetal(2013)研究了高??萍紕撔履芰μ嵘c人力資本積累之間的關系。Fuetal.(2012)研究了高校內部及高校之間科技創新能力協同培養與提升。Hausman(2012)研究了高??萍紕撃芰ε囵B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李瑛、崔宇威(2011)認為,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水平以及政府撥款在科研經費中所占的比例對效率沒有影響。孫燕等(2011)認為,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應該包括知識創新能力和解決社會生產實際問題中的技術創新能力兩個方面。劉永等(2012)分析了大學科技園在高??萍紕撔骆溨械慕巧ㄎ缓完P鍵要素,探討了動力激活的措施和方法。隋秀芝、李煒(2013)認為在提升高??蒲心芰Φ倪^程中應逐步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實現學科間的共享管理和跨越。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到,盡管不少學者研究了高??萍紕撔履芰μ嵘龁栴},但是,這些成果存在的不足較為明顯:在研究視角上,已有研究忽略了政產學研用間的協同創新;在研究內容上,已有研究較少涉及高??萍紕撔履芰μ嵘膮f同機制、協同流程和協同方式等;在研究結論上,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指標體系、數據資料和統計口徑,計算結果差異較大,部分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本文以河北省為例,從協同創新視角,從投入產出的角度,對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M行了測算、分解與分析,重點建立省內外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協同創新系統及其協同創新機制,分析不同范圍高??萍紕撔履芰μ嵘膮f同創新演化動態過程,為客觀評價我國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實證結果及其分析
2.1實證結果
以國家統計局提供的國家數據(NationalData)為基礎,利用DEAP2.1進行我國2003~2011年高??萍紕撔履芰υu價??紤]到指標選擇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選擇了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單位:萬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單位:萬元)和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總數(單位:萬人)為投入量,選擇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單位:項)、技術市場成交額(單位:億元)和公有經濟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數(單位:人)。由于2011年教育性財政經費沒有數據,因此,利用插值法得到了2011年各個省份教育性財政經費。另外,沒有統計西藏自治區技術市場成交額,因此,本文只評價除西藏外的30個省份單位2003~2011年高??萍紕撔履芰Α?
2.2結果分析
從整體上,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υ谌珖奈淮斡?003年第22位上升到2011年第19位,可以說,河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升。一方面,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我國政府充分認識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關。近些年,我國政府更加重視科技研發體制機制建設,先后制定了“十一五”科技計劃,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等,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教育部科技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高等學??萍紕撔鹿ぷ鞯娜舾梢庖姟泛汀犊萍疾俊⒔逃筷P于加強協同創新提升高??萍紕撔履芰献鲄f議》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這些成績與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視高??萍紕撔?采取多種舉措支持高校加強產學研密不可分。近些年,河北省出臺了《河北省科學和技術發展“十一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構建了“經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企社共贏”科技創新模式,設立了“產學研合作基金”、“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高校百名應用人才支持計劃”等,積極鼓勵高校開拓創新,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不斷優化高??萍紕撔颅h境,注重培養和大力引進重要學術帶頭人,帶動相關學科實現超越發展。同時,河北省高等院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與科研院所展開互補互助,不僅為后者提供了大批厚基礎、高素質、寬視野、強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而且發揮了自身在知識技術向市場和社會轉移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實現了科技與生產一體化的創新發展。同時,我們也看到,從個體看,河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在全國的位次從2003年至2011年依次是第22位、第22位、第25位、第20位、第22位、第22位、第17位、第21位和第19位,高??萍紕撔履芰σ来螢?6.2%、82.3%、80.5%、88.1%、90.1%、86.4%、89.5%、86.6%和62.8%。從結果不難看出,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υ谌珖咎幱谳^后的位置,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和國內發達地區的高校相比,還存在相當的差距,亟需進一步增強和提高。影響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μ嵘膯栴}有:一是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和結構性失衡并存?!逗颖笔〗洕觇b》(2012)顯示,2011年河北省教育經費投入652.11億元,占地方財政總支出的18.43%,僅比2010年多0.09個百分點,但比2009年低了0.28個百分點。二是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與科技創新績效偏低并存?!逗颖笔〗洕觇b》(2012)顯示,2011年河北省高等院校發表科技論文共42142篇,僅比2010年增加了4.25%,比2005年增加了13.1%,2
011年河北省高等院校出版科技著作933種,僅比2010年增加了1.74%,比2005年降低了10.34%,2011年河北省高等院校R&D人員全時當量為7716.4人/年,僅比2010年增加了4.44%,2011年河北省高等院校R&D經費內部支出中用于實驗發展的資金為5204萬元,比2010年減少了19.76萬元。三是高??萍紕撔履芰^弱與政產學研渠道不暢并存。雖然這些年河北省在產學研相結合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不過,目前來說,河北省政產學研結合不緊湊,高??萍紕撔鲁晒^難以轉化或者產業化率不高,這些問題與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弱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河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影響了創新型河北建設和和諧河北建設。四是高??萍紕撔氯瞬疟壤^低與協同創新機制缺位并存。從統計資料顯示,無論是在校學生(包括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等),還是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等,河北省高??萍紕撔氯瞬疟壤^低,另外,在高校科技創新能提升的過程中,一些協同創新機制缺位,影響了河北省區域科技創新績效水平,亟需構建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f同發展系統。 3構建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f同發展系統
為了進一步增強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提升區域科技創新績效水平,推進創新型河北建設和和諧河北建設,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本文在馮鋒、汪良兵(2011)的基礎上,從協同創新的視角,考慮到系統內外協同機制的異質性,構建河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協同發展系(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在協同創新視角下,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f同發展系統存在兩個層面:省外層面和省內層面。在省外層面,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μ嵘嬖谡涡枨髤f同、資源配置協同、國際競爭協同和持續發展協同。政治需求協同是指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μ嵘枰c國家推動高??萍紕撔履芰Πl展的政治需求、各個省份提升高??萍紕撔履芰Φ恼涡枨髤f同發展。資源配置協同是指河北省需要與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和地方科教發展協調起來,優化資源配置,營造和諧氛圍。國際競爭協同是指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μ嵘龖撆c國際競爭協同發展,充分認識到發達國家或地區紛紛深度挖掘人力資源潛力,爭取實現科技創新發展的現實狀況,增強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持續發展協同是指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μ嵘枰c社會、資源、環境、人文等協同發展,實現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的可持續性。在省內層面,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μ嵘嬖谡涡枨髤f同、社會需求發展、共性需求協同和個性需求協同。從圖1還可以看出,在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f同發展系統中,不僅省內外協同機制不同,而且協同機制在不同層面和不同階段發揮的作用也不同。在省外層面,政治需求協同、資源配置協同、國際競爭協同和持續發展協同對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Φ奶嵘a生了外在約束和外部動力,省內層面產生的政治需求協同、社會需求發展、共性需求協同和個性需求協同則對河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產生了內部誘導和內在動力。在省內層面,各市出臺的高??萍紕撔履芰μ嵘恼咛幱诨靵y無序狀態。具體見萌芽狀態。橢圓中圖形越混亂越無序,越說明地方對于高??萍紕撔履芰μ嵘恼?、措施與目的越不規范越不統一越不一致,越說明了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f同發展的重要性。從圖中3個階段可以看出,隨著政治需求協同機制、社會需求協同機制、共性需求機制和個性需求協同機制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μ嵘呌谝幏痘?、標準化和可持續性,有利于河北省各地區高??萍紕撔履芰f調發展和跨越式提升,增強河北省綜合競爭力,落實國家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4結論及措施
本文從協同創新視角研究河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測算、分解和評價,構建了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f同發展系統,模擬了不同范圍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協同創新演化動態過程。具體來說,本文創新之處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在研究高??萍紕撔履芰μ嵘屑{入協同創新因素。協同創新本質屬性似乎一種管理理念創新,是河北省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超越的重要環節,因此,從協同創新視角研究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具有較強的創新性;②以河北省為例,構建了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協同發展系統,模擬出高??萍紕撔履芰μ嵘膮f同發展過程,制定出協同創新機制。本文認為,不同系統的協同發展機理、流程和機制存在異質性,所以,分別從河北省內外兩個層面構建了高??萍寄芰f同發展系統,從中總結出各自的協同發展機制,有利于提升河北省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和提高河北省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為了進一步提升河北省高??萍紕撔履芰?促進省內外高??萍紕撔潞献鞑粩嗌钊?推進創新型河北建設和和諧河北建設,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落實國家科教興國發展戰略,本文基于協同創新視角提出以下政策建議:①增強省外政治需求協同、資源配置協同、國際競爭協同和持續發展協同。在協同視角下,河北省應加強與國家、其他省份在政策傾斜、稅收優惠、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協同發展;②增強省內政治需求協同、社會需求系統、共性需求協同和個性需求協同。為了增強高??萍紕撔履芰?河北省應不斷加強地方政府提升高??萍紕撔履芰Φ恼螀f同,同時應考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協同,另外,應該把握共性需求協同和個性需求協同之間的關系;③加強溝通交流互幫、政策空間互惠、舉措立體互動和績效多元互檢。為了實現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河北省應積極向其他省份溝通交流學習,實現互幫互助、互學互進。同時,在制定高??萍紕撔抡邥r,努力實現政策空間互惠、舉措立體互動和績效多元互檢。
科技小論文范文:大學生科技創新培養的論文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笨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法律規定的高等教育中心任務之一。在1995年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同志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贝髮W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時展、高校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要,還是大學生自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需求。對于工科類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高等學校適應時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內容,是高??萍紕撔麦w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團組織在素質教育和學校整體工作中實現“有為、有位”的堅強陣地,更是廣大青年學生進行素質拓展、成才的寬廣舞臺。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都在積極探索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1.具有創新的熱情,但缺乏毅力。
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在智力和創新情感共同作用下,創新才可能獲得綜合效應的能量。調查顯示,大學生在興趣的深度、廣度、穩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當的發展,但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需要具有堅強的毅力。大學生能夠意識到毅力在創新活動中的重要性,但缺乏毅力,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虎頭蛇尾,甚至放棄追求。例如,我院科技創新園每年剛開學招新的時候,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但到學期末能堅持一直在創新園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很少。
2.具有創新意識,但不善于利用和創造條件。
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創新行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的基礎上。工科大學生普遍具有科技創新動機,對科技創新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希望在學習中產生新思想與新理論,積極尋找新的學習方法,但由于學校創造性學習條件的局限及學生自身不善于創造和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缺乏向知識經驗豐富的教師或同學請教的勇氣,往往不能把握本學科近期發展的動態和相關學科知識的橫向關系,由此限制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近期對我校在校三四年級學生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發現,88.9%的學生未嘗試請教老師寫過學術論文、68.7%的學生未進行過某種發明創造、71.3%的學生不經常閱讀圖書館提供的本專業的理論期刊,可見大部分在校大學生都沒能好好把握學校提供的創新條件。
3.思維活躍,但缺乏科技創新思維。
大學生在成長接受教育過程中,隨著知識和經驗的不斷積累,邏輯、推理、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維相當敏捷,但同時也不斷被知識的經驗性和規律性所束縛,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主要表現在:(1)功能固著,將某種對象的功能和用途看成是固定不變的,這是思維缺乏靈活性和獨創性的突出表現;(2)迷信,相信所學過的知識,全無批判意識,導致思想僵化和禁錮;(3)思維惰性,根據考試內容進行功利性學習。
4.科技創新“體驗型”多,成果轉化少。
為激勵“挑戰杯”等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各大高/,!/校都在政策、資金和學生期末綜合測評上給予傾斜和支持。然而,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三大激勵措施:證書、學分、獎金卻成為部分同學參與活動的“動力”。其結果是部分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不愿進行系統性的長期研究,稍有階段性成果就匆匆鑒定、報獎,這些短期行為既難以保障科技創新活動的突破性成果的產生,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1.以學術性社團為載體,塑造大學生創造人格力量。
我們應以學術性社團為載體,通過社團積極開展各種科技文化活動,營造寬松和平等的環境氛圍,把大學生從機械地接受知識傳授中解放出來,使大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性在理解、鼓勵和支持的環境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幫助學生發展個性,發揮特長和優勢,不斷發展和完善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例如我校根據學科特點建立了各種科技社團組織,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學生科技社團充當了參與者和組織者兩種角色,通過組織不間斷、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科技創新活動,不同學生在科技活動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活動。針對大一、大二學生多開展科技知識競賽、論壇、講座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使更多學生進入學術環境,了解當前科技前沿動向,為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高年級學生,開展各類作品大賽、制作和發明比賽,使他們理論聯系實際,在自覺進取中培養自信,在迎接挑戰中培養勇氣,在戰勝挫折中培養意志,在對待利益關系調整中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塑造創造人格力量。
2.以課外科技活動為平臺,激發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欲望。
強烈的創新欲望是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內在動力,然而,目前不少在校大學生都缺乏創新欲望。為了克服這一難點,必須用實際內容、具體形式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欲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電子
設計大賽為龍頭舉行各類競賽,如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機械設計大賽、程序設計大賽、節能減排競賽,等等。通過這些競賽的開展調動了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了科技創新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激發了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欲望。二是設立科技創新項目。如學生科研計劃項目、新苗人才計劃項目、開放性實驗項目等,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或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項目,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 3.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保持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必須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運行機制作為保障才能起到實效。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制度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管理方面的制度,如人員的安排、機構的設置、資金的投入、場地的建設,等等,都應該建立科學和規范的制度。二是相關的獎勵制度。獎勵應該是多層次、多形式的,有部級、省級的,也有學校甚至院系一級的。在學生獎勵方面,可考慮設立“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先進個人”、“大學生科技創新標兵”等榮譽稱號;制定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與學分折算制度及科技創新成果與相關課程考試成績掛鉤的制度;制定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與獎學金掛鉤的制度及制定科技創新與免試推薦攻讀研究生的制度,等等。在對指導教師的獎勵方面,如設立指導教師獎,建立指導教師優先晉升職稱、職務及優先給予科研課題立項的制度,以及教師指導學生科研和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給予計算工作量等方面的制度。還要設立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集體獎,充分調動大學、院系和學校其它部門和社會有關部門的積極性。
4.以學習能力培養為落腳點,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如何學習的人。”阿爾溫·托夫勒的這句名言已經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重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的層出不窮和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只靠學校階段性的學習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求知的需求。因此,除了學校教育之外,人們的學習將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個人的工作和社會活動之中,從而使學習貫穿于整個人生過程和整個社會活動之中,即生活即學習。新世紀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應重視奠定人的終身學習所必須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我們要研究大學生怎樣學習和應當怎樣學習,要教大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尤其是適應他們自身特點的自學方法及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學會用已知的知識獲取未知的知識,用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養成創新的習慣。
科技小論文范文:技巧型翻譯科技英語的論文
一、科技英語的特點
(一)詞匯特點科技英語的詞匯主要分為三大類:普通詞匯,半科技詞匯以及術語和高度技術性的詞匯。普通詞匯在科技英語的行文中還是占絕大多數?,F今,半科技詞匯也被認為是普通詞匯,因為其在現代社會中應用也相當廣泛。句法特點
1.長句科技英語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長句。因為長句更能將信息表達的更加細致和。如果句子太長又會引起讀者的反感,所以大多數科技英語的長句通常會由逗號隔開。
2.被動語態科技英語習慣用被動語態表達目的和的科技事實。
(二)文體特征科技英語的作者都試圖將語言表達得更加、精煉??萍加⒄Z的行文樸素,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事實,文章結構緊湊嚴密,表達清晰,強調客觀性。
二、科技英語翻譯技巧
(一)名詞化在漢語中,名詞通常就只作為名詞使用。而在英語,尤其是科技英語中,名詞可能會指示特性,動作,或是抽象的感受,例如:kindness,movement等。在翻譯這些名詞時,可將其譯成形容詞或動詞。
1.增減詞匯為了翻譯的更加通順,符合漢語的行文習慣。在科技英語漢譯時可適當增減詞匯。
2. 將定語從句譯為狀語從句。
(二)定語從句的翻譯
1.將定語從句翻譯成定語修飾詞,直接放在關鍵詞前。通過對比中英兩種語言的句子結構,我們可以看出英語中的定語從句可以放在句子中的任何位置。但是在中文中,通常放在關鍵詞前面。所以大部分的定語從句翻譯都可以采用該原則。
2.將定語從句譯為狀語從句。
三、狀語從句的翻譯
(一)時間狀語從句翻譯時,放在主句之前。
(二)地點狀語從句翻譯時放在主句之前或之后。
(三)目的狀語從句翻譯時在主句前增加“為了”。
(四)比較狀語從句。
四、結語
好的翻譯基于譯者對中英文兩種語言的掌握,科技英語尤為如此。好的科技英語翻譯者必須對中英文的基礎知識都有良好的掌握,對科技領域的詞匯,信息更要熟知。在翻譯技巧方面本文也做了相應介紹,希望對譯者有所幫助。
科技小論文范文:小學生科技小論文征文
小學生科技小論文征文
人或動物的生存與植物的關系
不久前,我們家搬入了現在的新房子。剛搬完家,叔叔阿姨們就送來了好幾盆花和幾株樹。門口、客廳里、房間里和陽臺上都擺上了盆景。我對爸爸說:“我們家都有成植物園了,擺那么多的植物干嗎?”爸爸笑著說:“植物能制造氣氛,凈化空氣,人和動物誰都離不開它們,離開了它們都有不能生存?!比嘶騽游镫x開植物后不能生存?為什么人或動物離開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星期天,我從車庫里抓來兩只老鼠。這兩只可憐的小老鼠即將成為我的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著,圓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著我。我把及時只小巧玲瓏老鼠放在一個大魚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嚴嚴實實的,生怕瓶里的空氣與外界的空氣相通。我仔細地觀察著,只見小老鼠沿缸著壁,繞著缸底快速地向前竄。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爸爸說的不是真的?可是,沒過幾分鐘,只見小老鼠繞圈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滯不前,奄奄一息的樣子。頓時,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輕輕拿開,捉出及時保小老鼠,放進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葉茂的植物。然后輕輕蓋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魚缸,只見小老鼠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也沒要咽氣的樣子。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輸送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我們老家附近一個飼料加工廠。那兒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一股噥噥的灰塵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后,我又跑向我們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個空氣新鮮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凈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這兩個實驗證明,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系。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我們科技小隊來到圖書館去查閱了許多的科技書籍,還到學校電子北閱覽室上網查詢,總結出以下幾點:①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氣。如果說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話,幾分鐘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可是人生命活動的及時需要呀!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的氧氣不就24小時天增加么?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制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③有人做過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制造氧氣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給一個人氧氣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于綠色植物。植物與我們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在此,我們實驗小學四(1)班體同學呼吁全社會的人們不要再砍伐植物,讓植物成為我們好的朋友。
科技小論文范文:建構主義翻譯教學科技英語的論文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肇始于20世紀60年代,并于90年代隨著多媒體的普及而充分發展。該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尤其重視真實學習情景的構建。同時,協作學習也是建構主義的核心觀點。建構主義強調“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在先前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建構的”(黃梨,2011),圍繞“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構建”四個主題展開建構知識體系。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對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目的”(王湘玲,寧春巖,2003)。“建構主義理論無論是對我國外語教學理論本身的研究還是教學實際效果的提高都有重大啟示作用”(黃慧,王海,2007),建構主義在科技英語教學師資不足的情況下,能較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帶動外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條件、師資培訓等方面的變革”(同上)。
二、建構主義對科技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
在建構主義指導下,科技英語翻譯教學圍繞以下環節展開:
1.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意激發其創造性科技英語自身晦澀難懂的特點會讓學生難以建立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環節精心準備,注意興趣的調動和學習動機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主動學習,并能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在學習過程中鍛煉其創造性。
2.發揮教師在建構知識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教師應注意角色轉換,改變“一言堂”式的被動傳授,通過各種預設問題逐步把學生帶入自主探索的過程。
3.重視“協作”在知識建構中的積極作用教學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師生之間應建立起一種協作機制,而非上對下的管理機制。同時,學生之間以集體討論等形式開展活動,促進團隊精神的培養。
4.利用先進教育技術教學引入多媒體、慕課、微課等先進的教育技術,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能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優化最終的學習成果。
三、科技英語為主體的翻譯教學模式及策略
理工科院校的優勢集中在理工科專業上,學生對本專業知技能的掌握,對本專業前沿理論的了解將極大促進學生的擇業和職業發展。因此,依托院校的理工科優勢學科,在翻譯教學環節引入理工科專業的英文文獻,不僅利于跨學科、跨專業發展理念的實施,還能培養學生翻譯技能,增加學生對本專業英文文獻語言特點的了解,也拓寬了專業知識面??萍加⒄Z翻譯教學模式的確立要求在教學意識形態、師資建設、教學手段、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上投入精力,開展系統的建設工作。
1.教學意識形態轉變教學管理部門及教師改變意識,統一行動,讓管理者、教師、學生都能正確認識科技英語翻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校方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導是實現科技英語翻譯課程體系順利建設的重要保障。
2.師資建設英語教師對科技英語存在畏難情緒,使科技英語相關課程難以開展。因此,選派教師赴國內外進修科技英語是師資建設的必要環節。同時,在本院校理工科專業中,選擇有海外教育、深造背景,具備高素質英語能力的教師,配合英語教師共同開課也是師資建設的可行途徑。只有不斷開拓思路,遵循跨院系、跨專業發展的理念,才能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力量,建設翻譯教學團隊。
3.教學手段積極引入微課、慕課教學手段,積極建設網絡在線學習平臺,改變教師被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帶著興趣、任務、問題去主動完成翻譯任務。
4.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該課程專業定位需清晰明了,培養目標特色鮮明,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輔導、答疑實施方案,意見搜集、反饋方案,學業能力考核體系;編寫兼顧翻譯技巧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教材、教案、課件;建設試題庫、網絡學習平臺等。這樣才能科學地、系統地保障整個課程教學效果得以實現。
科技小論文范文:建筑科技英語的論文
1.1兩者間句子旳不同
建筑中科技英語主要用來敘述施工工藝和過程。建筑科技英語一般都是用完整的句子,主要以陳述語氣為多,比較少用修辭手段。一個完整的句子表義、完備,能夠讓人產生一種正式可信的感覺。建筑科技英語是屬于科技文體的一種,因而其中有著不少復合句組合而成的長句,即便是簡單的句子,在句子間也必定有著大量的連詞、介詞等連接性詞語來進行鏈接,長句在建筑科技英語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當在文章中應用非謂語動詞時,就一定要注意句子的表達方式與意義,不造成句子過于復雜,這樣才能使文章結構嚴密、語言精練。相反,當在建筑科技英語中語義模糊或者出現歧義,便是使用過多的省略句。由于過多的短句會讓文章的結構松散,而建筑科技英語對結構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一般情況都是使用長句來表達內容,只有長句才能夠很好的將諸多復雜概念表述清楚。
1.2建筑科技英語中語法的特征
建筑科技英語中所反映的事物都是人們平常所接觸的,在時間上是相對簡化的。因為在建筑科技英語中是只會有現在時存在,將來或過去時基本都是不會出現的。所以,建筑科技英語中一般都是使用現時行文居多,這樣使文字充分的體現出即時性。另一方面,建筑科技英語與其它英語也是一樣,都有著專業性強的特征,主要強調事物的用途、性質、特征等,而在被動語態中能夠很好的避免被提及有關動作的執行者,這樣讓行文有著更加客觀的表現。建筑科技英語中被動句有著很高的出現機率。
2建筑科技英語指導工程的應用
2.1在新理念、新材料中的應用
新理念、新技術在國際建筑領域不斷的增加,相比較而言我國的建筑規范是較為落后的,怎樣學習國際建筑行業的先進理念,將其先進規范與新材料應用到我國的建筑行業中來是主要問題。所以,必須加大對建筑科技英語的學習,然后再利用英語作為工具來獲取需要的信息,更可以閱讀有關的專業英語書籍,翻譯科技資料,從而掌握經驗豐富的技術理念,真正的把國際理念應用到指導工程實踐中來。
2.2建筑科技英語人才的培養
我國入世后與世界建筑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快速增加,進而對建筑涉外工程英語方面的人才需求加大,建筑業的涉外工程英語方面出現了嚴重的人才不足。只有把英語與建筑工程地連接起來,讓更多的建筑人才在懂得建筑施工的同時英語能力也非常過硬,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的工作,達到提高我國建筑行業自身水平的目的。
2.3在合作、交流中的應用
在我國不斷加大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建筑行業必須把國外的現行規范與我國現有的規范進行總結吸納,然而要想很好的完成這一點,建筑科技英語人才將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專業技術談判等活動中流暢的經驗交貓使用建筑科技英語進行交流,對于改善增強我國建筑行業有著巨大的幫助。在國內許多高校開設建筑科技英語專業,增加建筑科技專業英語課,使學生在修完基礎階段英語之后,可以學習專業閱讀階段的建筑類專業英語。
3結語
建筑科技英語是一門非常專業的英語學科,只有對其了解透徹,才能擴大信息渠道、指導工程實踐。
科技小論文范文:醫學科技論文編輯業務技巧研究
1注意不一致
1.1中、英文摘要不一致
經典的醫學論著摘要可分為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中英文摘要不一致重點集中在方法和結果上。如“以雌激素治療的80例絕經后重度VD患者(有效組40例,無效組40例)在施行雌激素治療前后的血液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同年齡階段的80例正常老年絕經女性作為對照組”,英文摘要為“Totake40patientswithsevereVDwhowereeffectivetoestrogentherapyasthetestgroup,andanother40patientswithsevereVDwhofailedtoestrogentherapyasthecontrolgroup.”有三個地方不一致,及時是缺少對照組80例的描述;第二個是有效組在英文摘要中寫成了“thetestgroup”;第三個是“無效組”在英文摘要中變成了“thecontrolgroup.”因此應進行如下修改:Totake40patientswithsevereVDwhowereeffectivetoestrogentherapyastheeffectivegroup,andanother40patientswithsevereVDwhofailedtoestrogentherapyastheineffectivegroup,another80normalpostmenopausalwomenasthecontrolgroup。
1.2摘要中的結果與正文的結果不一致
對于一篇論著而言,摘要的地位很重要,全文的結果部分也很重要,那么摘要的結果就應當是重中之重。我們在修改文章時經常會碰到”兩個結果”不一致的情況,主要表現為摘要中的結果太簡單。如摘要中的結果“術后10例受體幼豬存活超過1w,供肝未見萎縮,不同程度獲得了再生,供肝肝功能部分恢復”這個結果與正文的結果相差太多、太不,結合正文的結果修改為“術后10例受體幼豬存活超過1w,術后1周供肝肝靜脈血酶學指標較術后3d改善(P>0.05),血氨指標較術后3d明顯改善(P<0.05),供肝未見萎縮,不同程度獲得了再生,供肝肝功能部分恢復”,加進了具體的比較指標和統計學結果,這兩點很重要。雖然不能要求摘要中的結果和正文中的結果一模一樣,但是提煉也不能過于簡單,在力求精煉的同時也要求和。
2要注意前言與討論側重點不一樣
2.1討論與前言側重點不一樣
前言一般要有2~3條參考文獻,來介紹此文的研究背景,用1~2句話引入本文的研究;而討論則圍繞本文主題展開。前言一般不占篇幅,不像討論那樣可以侃侃而談,對參考文獻的要求前言一般只需要2~3條,而不像討論那樣有的多達20條。
2.2關于討論注意三點
討論中的有些內容缺文獻依據,如“研究表明另一個靶基因LIN28也是負回路調控Let-7表達量。Let-7抑制其蛋白生成,同時MYC,LIN28蛋白抑制Let-7翻譯水平”就沒有文獻依據,應該讓作者補上。有些討論前后矛盾,如前一段“一般乳腺肉瘤直徑較大,邊界清楚。即使切除術后復發,腫瘤邊界也清楚”,后一段“由于乳腺肉瘤多表現為致密的腫塊,邊界不十分清楚”,那么到底清不清楚呢?還要對討論中所出現的數據敏感,一般討論中提到的數據在結果中要有所交代。
3關于表格的注意事項
表格在醫學論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采用三線表。內容包括:表序、表題、表身、表注。GB/T7713—19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也對科技論文圖表題名的正確表達與書寫作了詳細的規定[1]。表格歸納起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注意:及時是項目,包括縱坐標(主語)、橫坐標(謂語),注意別主謂顛倒,別漏了單位;第二是數據,注意數據小數點對齊;第三是統計學,包括表注,這是關鍵,但是有些表格不一定有統計學處理。下面列舉了幾種修改注意事項:
3.1基本格式錯誤
如主謂語顛倒,如“絕經后女性重度血管性癡呆患者雌激素治療效果與ERR亞型表達關系的研究”一文(見表1)。該表格最主要的錯誤就是主謂顛倒(縱欄稱“主語”,橫欄稱“謂語”),修改后如表2所示。
3.2該用表格的地方卻沒有用表格
讓數字顯得冗長,使人看起來非常費勁,如“TACE前后兩組肝功能指標值的變化對照組術前TB(17.8±10.5)μmol/mL,ALT(51.3±93.1)U/L及AST(55.8±71.6)U/L,術后4d時TB(24.9±12.0)μmol/mL,ALT(145.1±171.0)U/L及AST(130.0±163.5)U/L,術后40d時TB(18.6±11.9)μmol/mL,ALT(49.5±53.7)U/L及AST(53.5±46.6)U/L;觀察組術前TB(16.5±9.1)μmol/mL,ALT(46.8±40.9)U/L及AST(55.8±68.0)U/L,術后4d時TB(22.3±11.3)μmol/mL,ALT(145.5±156.5)U/L及AST(110.4±114.8)U/L,術后40d時TB(19.0±15.5)μmol/mL,ALT(51.6±46.3)U/L及AST(65.3±74.8)U/L。兩組術后4d均較術前增高,術后40d呈降低的趨勢(P均小于0.01)。對照組A術前、術后4d及術后40d時分別為(39.6±5.2)g/L,(35.9±5.0)g/L,(39.3±5.4)g/L(P<0.01);觀察組A術前、術后4d及術后40d時分別為(39.8±5.3)g/L,(37.0±5.0)g/L,(39.2±5.3)g/L(P<0.01),兩組均為術后4d低于術前及術后40d”。修改后如表3所示。
3.3能用文字敘述的不濫用表格
一般來說為了節約版面,大多數刊物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能用文字敘述的就不用表格”。如“表4”可改為“處理后第28天,對照組、恩度組、放療組和聯合組的荷瘤鼠體質量(g)依次是19.598±3.538,21.897±1.005,21.8224±1.450,22.192±1.349,兩兩比較差別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4表格內容描述重復
如“以3H-TdR法測定各組細胞增殖程度,唑來膦酸為1μmol/L濃度時,實驗組細胞增殖明顯,CPM值顯著高于2μmol/L濃度組及陰性對照組,各組間相比較,實驗組以唑來膦酸為1μmol/L濃度時細胞增殖最為顯著。唑來膦酸濃度分別為1μmol/L和2μmol/L時,二者增殖效果相比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增殖作用與陰性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為P<0.05),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5)”結合表格此段文字要說明的就是兩個問題:及時,試驗組和陰性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或P<0.01);第二,試驗組中1μmol/L濃度高于2μmol/L濃度組(P<0.05)。因此,可改為“唑來膦酸為1μmol/L濃度時,實驗組細胞增殖明顯,CPM值顯著高于2μmol/L濃度組及陰性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P<0.05或P<0.01)。唑來膦酸2μmol/L濃度組增殖作用亦明顯高于
陰性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P<0.05或P<0.01)”。3.5表格內容描述不全
“各組細胞熒光單抗標記后,以流式細胞儀測定各組γδT及CD3表型比例,結果可見唑來膦酸濃度為1μmol/L時,γδT表型比例高于唑來膦酸濃度為2μmol/L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同時測定CD3表型,兩實驗組CD3表型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苯Y合表格,該段文字想要表述的內容是兩個方面的四點內容:γδT比例和CD3比例兩方面,兩個指標變化方向一致,即他們與試驗組和陰性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或P<0.01);第二,試驗組中1μmol/L濃度高于2μmol/L濃度組(P<0.05)。而上面的文字不詳盡,應改為“各組細胞熒光單抗標記后,以流式細胞儀測定各組γδT及CD3表型比例,結果唑來膦酸濃度為1μmol/L時,γδT表型比例及CD3比例高于唑來膦酸濃度為2μmol/L組、陰性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P<0.05或P<0.01)(P<0.05)。唑來膦酸2μmol/L濃度組組γδT及CD3表型比例亦明顯高于陰性對照組及空白對照組(P<0.05或P<0.01)?!?
3.6表格內容描述不一致
“HGF水平試驗組4組相比差別均有統計學意(P<0.05),尤其在G2組就明顯升高(可是G3,G4更高);而TNF-α濃度在G1組和G2組無差別(P>0.05),G3組明顯升高(P<0.05)(其實還有G4)”(見表6)。改為“HGF水平試驗組4組相比差別均有統計學意(P<0.05),G2,G3,G4與G1相比明顯升高;而TNF–α濃度在G1組和G2組無差別(P>0.05),G3,G4與G1相比組明顯升高(P<0.05)”。
4關于圖的注意事項
圖歸納起來可以分為線條圖和照片圖。線條圖是科技論文撰稿中最常使用的一種表達方式,一般由圖序、圖題、標目、標值、坐標軸、圖注等6部分組成。下面具體列舉幾種常見的圖的注意事項:①電泳圖,要注意注明每一個泳道的名稱和Marker;②顯微鏡下的圖,要注意注明所用的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這些圖大部分是彩圖;③表示數據變化的圖,要注意注明標準差,注明組別,并注明統計分析的情況。
5關于統計學處理
5.1統計方法描述不全
“對SZ-121與胰腺癌組織及正常胰腺組織免疫組化反應結果做差異性檢驗;SZ-121與胰腺癌組織的臨床病理(包括TNM分期、病理學分型、組織學分級)作相關分析,其中等級分組資料間比較采用等級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應改為“對SZ-121與胰腺癌組織及胰腺良性病變組織免疫組化反應結果做Mann-Whitney檢驗;SZ-121與胰腺癌組織的病理學分型反應做Kruskal-Wallis檢驗,SZ-121與胰腺癌組織的TNM分期、組織學分級采用NONPARCORR分析,檢驗量為Spearman秩相關系數。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7.0?!?
5.2統計方法使用錯誤
“從表7可見,隨著b值的增加,正常垂體及垂體大腺瘤的ADC值均降低”(縱看應該做方差分析,統計量是F值)。“在相同b值時,正常垂體及垂體大腺瘤ADC值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橫看應該是兩組均數的t檢驗,統計量是t值,而不是F值)。
5.3其他
缺統計學軟件名稱和版本及統計學符號書寫不規范,如不分大小寫、正斜體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