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閱讀德育教育研究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閱讀德育教育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閱讀德育教育研究

閱讀德育教育研究: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貫穿德育教育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更要進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兩者不可偏廢。利用直觀,感知形象,引導學生啟發思維,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閱讀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具有廣泛工具性和鮮明思想性。因而我們在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語文所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更要進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兩者不可偏廢。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思想教育呢?閱讀教學中的思想教育,要根據教材的語言因素,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那么,在閱讀教學中,該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淺談個人幾點做法。

一、思想教育必須放在語文教學的首位

知識無階級性,而教育則是有階級性的,教育從來都是從屬于一個階級的,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講文明、守紀律的一代新人。我們語文書中的課文《我們愛你啊,中國》《鄭成功》《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等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極強的活的教材。它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勵著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愛國教育、傳統教育、使之從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這樣必能為他們的人生奠定下堅實的根基。

二、利用直觀,感知形象,點燃情感之火

思想品德教育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文中插圖、掛圖等直觀手段,調動兒童的感官,使兒童形成鮮明、深刻的印象,并結合有關內容,為學生創設情景,感染觸動學生的情感,樹立形象使其受到濃烈的陶冶,點燃情感之火,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學《誠實的孩子》一文時,著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并結合課文中有關的內容,讓學生感知列寧是一個有錯就改,勇于承認錯誤的好孩子。從而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敢于承認錯誤的良好品質。再如教(詹天佑)一文時,我通過直觀演示畫圖,讓學生認識詹天佑的兩端鑿井法、中部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使他們能具體了解詹天佑這樣的中華英杰的智慧,從其形象得到感染。再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抓住揭示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自己無法修筑鐵路這一本質,從而點燃他們憎恨帝國主義之火,引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引導想象,感受形象,誘發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課文所塑造的形象,誘發學生的情感,引發學習動機,并從教學中滲透教材的思想性是通過對教材刻畫形象的具體手法的分析與探討來實現的。閱讀課文中有不少深刻的句子,這些句子大多是揭示文章中心思想或刻畫人物精神風貌起關鍵作用的句子,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這些句子蘊含的深刻意義,不僅能使學生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思想一致,從而受到強烈思想教育。特別是那些思想容量較大,蘊含不盡之意與言外的“雙關句”,更應很好地引導學生領悟。

四、啟發思維,體會形象,激發情感

形象可通過語言,行動來體現,但精髓之處在于語言、行動內含的本質,然而這些精髓隱含于語言文字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塑造的形象一步一步地揭示,正有如朱熹所說“從皮殼到骨髓?!辈拍苓_到激發學生情感,實現思想教育的目的。而在揭示形象本質過程中,必須積極啟發學生思維,撥動學生心弦,強化自身的感情體驗,引起共鳴,從而受到熏陶感染,受到教育。如教《糶米》一文時,通過與學生討論,覺得學習這篇文章的關鍵問題是“為什么豐收年農民命運依然很悲慘?”于是必須引導學生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積極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悟出地主階級、封建主義、帝國主義是窮苦人民遭受悲慘命運的根源。還有《窮人》《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都可按照這一方法提出關鍵問題,積極啟發思維,激發情感。在感情升華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五、設身處地,再現形象,升華情感

學生理解課文有一定的時空差距,他們只能身處局外,不能理解其中之精華。因此教書育人要悉心、精心,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身處其境,再現文中形象,由情悟理,積極啟發思維,使情感達到升華,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課文中色彩鮮明的事物和生動的人物形象,最能喚起學生的直覺思維,在頭腦中形成深刻、持久的及時印象,使之成為學生道德評價的標準或模仿的依據。如教學《我的戰友》一文時,可用投影出示烈火燒身的情景,簡單講述的偉大壯舉,并讓學生認真觀察的表情、動作等,把學生引入情境,頭腦中變幻著當時的情境,讓學生齊立向像中的行隊禮致敬,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內心再次受到觸動,受到感染,激發他們學習嚴守紀律的高尚品質。

總之,學習興趣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起來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傾向,是一種潛在的力量,我們需要通過學習實踐使它激發出來,并保持一定程度的穩定,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以此來推動自己的學習并從中得到滿足。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形象感染力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這一課題還有等于我們更深入的探討。

閱讀德育教育研究: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怎樣通過閱讀滲透德育教育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我國道德建設的主流。但在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方面,道德失范現象仍然存在,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有所滋長,道德建設面臨著許多挑戰。社會不良風氣或多或少影響著校園,而學生難以辨別真假、善惡、美丑的界線,經常對一些“新”卻腐朽的事物產生好奇。這就需要教師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以情動情,以認知為基礎,曉之以理。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德育 滲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人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背景

中國是一個道德傳統深厚的國家,素稱禮儀之邦。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勢,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成為我國道德建設的主流。但在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方面,道德失范現象仍然存在,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有所滋長,道德建設面臨著許多挑戰。社會不良風氣或多或少影響著校園,而學生難以辨別真假、善惡、美丑的界線,經常對一些“新”卻腐朽的事物產生好奇。這就需要教師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以情動情,以認知為基礎,曉之以理。保障學生的身心發展符合社會的要求,使行為有正確的方向,具有實際效果。

二、《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德育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創新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因此,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在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道德教育的滲透,使學生能地、健康地成長。

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

1、培養學生熱愛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思想感情

漢語具有明?白、、富有靈性的特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之一。漢字的字形不僅給我們帶來豐富的想像力,它的創造能力也非常強,數量有限的漢字卻組成了無窮的詞匯,而以漢語言為載體的中華文化更是魅力無窮。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漢字的美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思想感情。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科學思想教育

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所精選的篇目,不少都蘊含著濃郁的愛國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一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懂得將自己的未來和祖國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培養學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并形成時代所需要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茖W思想教育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課程中蘊含的科學思想,讓學生信仰并追求科學真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

3、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初中語文課本中描寫親情的文章也不在少數,教師可借此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里面記敘了他與父親之間的真摯感情。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對父親的那份深深的愛。繼爾,讓學生感受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愛,學生的思想情感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對父母產生感恩之情。

四、德育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方法

1、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

(1)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教師在課堂教學應注意德育與智育的統一,把德育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例如,講課文時,可使學生在學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深入領會課文的內容,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還可以配上與課文相適應的資料,用朗讀制造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更真實深刻的體會。這樣具有針對性的德育滲透,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十分有效的。比如,《中國石拱橋》絕不僅是要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歷史和結構原理,它在文章的結尾寫到:“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边€有“為什么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光輝的成就呢?

(2)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

科學地組織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渠道。課外閱讀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從事的主體活動,它以學生主體的和諧發展為主旨。明確了課外閱讀的作用和意義及課外閱讀指導的重要性,才能讓課外閱讀有效而充滿活力。課外書讀得越多,掌握基礎知識就越容易,課外閱讀也是發展每個學生的愛好、才能、個性的重要手段。人們把書籍比成知識的寶庫,那里有歷代祖先和當代有識之士心血的結晶,通過閱讀從書籍中去汲取營養,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和情感體驗。因此,在課內引導學生閱讀了一篇課文,在課外就配合著閱讀幾篇思想內容或體裁寫法相近的文章。學校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書目,授予學生課外閱讀技巧,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2、教師的自身德育的學習

教師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實施平等德育,文本解讀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上具有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因此顯得格外的重要。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的高下,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與鑒賞的效果。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師與生并不平等,教師是知識的相對富有者與,因此教師應該承擔閱讀的“組織者”與“促進者”。閱讀教學應該應該指導學生是立足文本,借鑒教師感悟思想情感的方式,細讀文本,只有這樣才能豐富閱讀情感提高閱讀質量。

于漪曾指出:“長期以來教師都從教出發,現在要轉到從學生的學出發。我們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會學生會學語文,課堂不是教師演講的地方,而是學生學的地方。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一定要讓學生讀教材,再好的教材讀不進去也是沒用的”?!墩n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的平等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指人格意義上的平等,與專業角度來看的“組織者”、“促進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綜合以上思想,中學語文德育教育的體現,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關注學生的個性心理,使其內在的潛能得以充分釋放,同時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厲復東教授說:“強調語文課程的德育,一是指要深入挖掘祖國語言當中的文化底蘊和本民族的價值體;二是指要以人為本,指尊重和發展個性,豐富生存指揮,提升人生地境界,培養健全的人格三是指要教出情感、美感,注重體驗感悟,注重熏陶漸染?!睅啄陙?,我一直在我的教學中努力實踐著,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必須清醒地、有責任感的意識到我們肩負的重任,要做到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以服務于學生發展為已任,身體力行的在語文教學中注入德育思想,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做一個研究型、事業型的教師,在情感教育中積極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新路來。

閱讀德育教育研究:傳遞正能量,讓德育教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

摘要:21世紀是網絡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知識的途徑有千萬種。這是社會向前邁進的節奏,是值得高興慶祝的事情。但是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齊,好壞參半。這個社會陰暗的負能量也在廣泛地傳播。再加上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未形成,缺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所以極其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蝕,被負面的東西蒙蔽眼睛。學校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發展的新人。而德育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探討了英語教師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教法,以期給同仁帶來啟示。

關鍵詞:德育教育;閱讀教學;教師;學生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世紀是網絡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得信息知識的途徑有千萬種。這是社會向前邁進的節律,是值得高興慶祝的事情。但是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齊,好壞參半。這個社會陰暗的負能量也在廣泛地傳播。再加上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未形成,缺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所以極其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蝕,被負面的東西蒙蔽眼睛。學校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發展的新人。而德育更是重中之重。這關乎中華民族的道德傳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頭等大事。要使這一思想教育落到實處,首先要認識德育不是空洞的口號,更不能靠強硬地灌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和教材,積極挖掘內容的潛在思想性。而各學科的思想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不僅思想品德、語文的思想教育內容充實,英語學科的潛在思想教育內容也不少。英語尤其閱讀教學中常??梢越Y合實際來滲透德育教育,提煉其中的精華,沖擊學生的頭腦,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英語閱讀中德育教育滲透之舉例一

下面列舉新人教版七下U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B 閱讀課《An interesting job》的德育教育。這個故事是關于一個警方畫像師Joe Brown的工作。Joe Brown has a very interesting job. Some people see crimes and then talk to Joe. They tell him what the criminal looks like. Then Joe draws a picture of the criminal, and the police put it in newspapers and on television to find him. He wants to draw a good picture of each criminal, but this job is sometimes difficult. Many people don’t always see things the same way so they may describe the same person differently. Also, they don’t always remember well. “The criminal is of medium build and young. He has long straight brown hair and big eyes,” says one woman. Another woman says, “ He is tall and thin, and he has curly blond hair. He’s about thirty years old.” In the end, the real criminal is a short and heavy old man, and he has short black hair!此文是在復習如何描述人物的基礎上,再培養學生對文章閱讀理解的能力。既然是閱讀就要根據閱讀策略來教學。英語的閱讀策略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技巧的主動運用。因此閱讀策略訓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必要的和有效的途徑。閱讀前的導入。結合所學課文內容,特點,使新課導入趣味有效。筆者用游戲的方式復習了上節課內容。這樣既是對人物描述的復習又是新課的導入。然后,在聽力訓練的基礎上也讓學生展示說的能力。這個內容設計引入到閱讀的材料,但這個閱讀前的活動要簡潔明了,針對性要強。展示三幅人物圖讓學生們描述。接著筆者問:It seems that they are not good men. Maybe they are bad men. In fact, one of them is a criminal. Who’s the real criminal? 由此引出生詞criminal, crime等。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接著是快速閱讀??焖匍喿x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使學生獲取一些基本信息,了解課文中生疏的詞匯,短語和句子結構等語言現象。并且帶著簡單的問題來閱讀。問題難度提升,設置障礙,為了下一遍閱讀能進一步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仔細閱讀。并對課文內容提出一些細節的問題,如判斷、選擇、填空等多種形式及其多種不同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猜測詞義等閱讀技能。學生按照書本設定的內容來回答。

一篇閱讀沒有德育教育似乎也可以結束。那么如何對這篇文章進行內在挖掘,發現潛在的德育教育亮點,傳遞出正能量? 這是關鍵之處。也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高潮之處。請教學校聘請的專家指導后,筆者在文章的這樣設問:He knows the job is so dangerous. Why does he still like to be a police artist? 學生的思維頓時開闊了。有的說:He likes drawing too much. 有的說:He is a brave man.有的答:He wants to help the police to find the criminal... 課堂馬上由死板變為更高層次的德育無痕教育。Job這樣的的警方畫像師職業形象也頓時高大起來。有的學生也喜歡畫畫,例如孫同學,他擅長繪畫,對生活有熱情。他表示這個工作很不錯既刺激又能做有意義的事。他也考慮以后嘗試干這個職業。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問:If you see the criminal, what will you do?出于意料之中,學生展示了超強的猜想能力。個個回答得很精彩,有的回答讓人驚嘆,也令人欣慰。這點燃了大家的正義之心,勇敢之心。雖然這樣設計不用大篇幅,但也有畫龍點睛之作用。激發了學生們嫉惡如仇,維護正義的美好愿望。德育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三、英語閱讀中德育教育滲透之舉例二

以下例舉的是新人教版八上U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B 閱讀課《Who’s Got Talent》的德育教育。這個文章是對當下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國達人秀》等平民英雄才藝展示節目的討論。

Everyone is good at something, but some people are truly talented. It’s always interesting to watch other people show their talents. Talent show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First, there were shows like American Idol and American’s Got Talent. Now there are similar shows around the world, such as China’s Got Talent...

此文設計思路非常清晰?!禬ho’s Got Talent》講的是時下越來越流行的很多電視臺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的才藝表演。這是很多同學非常感興趣的熱門話題。語法考查的重點是對前一課形容詞和副詞的較高級進行更深入地拓展和靈活地運用。如在第二段中,大量的出現較高級the best singers, the most talented dancers, the most exciting magicians, the funniest actors, sing the most beautifully。在課后2d的課本活動中,要求學生劃線(下轉第75頁)(上接第53頁)并且造句來考查較高級并且鞏固其應用。文章也對當前社會媒體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平民選秀節目,如《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起源進行了簡單地介紹:First,there were shows like American Idol and America’s Got Talent. Now there are similar shows around the world.許多明星才藝過人星光燦爛。但是在民間也有很多有才能有理想的人,他們可能是軍人,可能是農民,是駕駛員,是學生,是殘疾人……他們紛紛走上舞臺展示自己的才藝,表達自己的感情,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理想和夢想。

四、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反思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而這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德育教育用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促進學生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為學生,在學生時代受教師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教師遲到,學生也會遲到。教師不認真,學生也會跟著學。教師說社會風氣太差,學生也會有情緒表現,心態不好。

因此,教師要在各個方面時時不忘以身作則,在教育形式上,要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挖掘英語學科中的德育因素,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來感染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自尊心、包容心、感恩心。只要用心,可以“課課有德育,人人知德育”。

閱讀德育教育研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具有精純的思想、深刻的道理、優美的語言的文章。正是這些精華給予學生極大的教育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這一優勢,分析課文中精美的語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淺談幾點看法。

一、分析文中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精美的語句,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心靈。正像墨子所言:“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分析推敲,使學生受到“習染”,從中感到語言美,領會到美的內涵。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寫到“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边@句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美。我指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讓學生讀出語言的美,體會語言中所包含的大自然的美,從而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通過語文教學,以美感人,學生心靈日臻“凈化”,趨于真、善、美,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二、分析人物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認識情感的價值,重視情感的力量,善于挖掘人物情感世界,對學生進行人生教育。

1.創設情境,以情境渲染氛圍

在教學中,我很注意渲染課堂氣氛,創設一種與內容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臨其境。創設情境,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如:講授《一夜的工作》時,我先放教學投影片,學生看到了一夜工作的情景:工作是那么勞苦,生活是那么簡樸,由此對肅然起敬的感情油然而生。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教育學生學偉人,為人民,無形中幫助他們樹立了崇高的遠大理想。

2.體驗情感,一情感人

列夫·托爾斯泰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為這些情感所感染,也體驗到這種感情?!边@句話點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吃透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思想,將這種情感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情感氛圍,以情傳情,以情育人,讓學生懂道理,明人生?!墩蔡煊印芬晃馁潛P詹天佑的愛國之情,我將在文中體會到這種感情(維護祖國尊嚴—發揮聰明才干—為祖國爭光)傳達給學生,學生在體會這些感情的同時,詹天佑的高大形象已深深印在他們的心中,這種巨大的情感力量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情感,有利于學生確立人生目標。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朝陽縣根德鄉中心小學)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