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心理學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作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心理學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學是利用人的心理現象,分析個人心理變化的規律。心理現象包括兩部分,及時是心理過程,即對事物的認知,第二是心理能力,是個人的性格,通過在這兩方面的研究,可發現人心理活動的本質,幫助人們疏導錯誤的心理,讓其在發展中不斷完善自身,從而提升個人的幸福感。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為為主體,分析人思想政治品質形成的規律,傳播正確的思想,讓人們明確個人的政治目標。由此,可以總結出,心理學與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相關,兩者的結合,可優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展開,改變目前工作的現狀。
(一)基于社會大環境引發的學生心理問題
1.市場經濟的影響
我國從建立市場經濟并發展至今,已經取得很大成果,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它帶來的問題是,經濟發展帶來了趨利性,并已經形成了基本的經濟思維,這一思維下,人們更加追求財富,形成社會效應,且效應的影響不斷擴大,由此帶來的問
題是,大學生對財富形成了錯誤的認識,引發社會問題。2.體制改革引發的觀念不一致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增加了人們可以得到的物質利益,這一改革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意識可能會偏移,大學生接收到理論后,可能會遇到理論與實踐不符的情況,而高校也未找到的處理方法。
3.自主擇業帶來的就業壓力
大學生的就業具有雙向選擇的特征,這種方式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單位與個人提供了自主選擇的空間。但它帶來的壓力是,大學生就業難,且大學生對薪資等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增加大學生就業的壓力。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對主流價值的理解不足
當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互相溝通、交流的主要媒介,增加了人們了解信息的渠道,但這一方式下也讓不同的思想在網絡上傳播,逐漸改變了大學生的認知,增加了其對主流思想理解的不確定性。由此,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大學生懷疑社會的主流價值,對它的引導提出疑問,這會在無形中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增加了工作的不確定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需進一步完善
高校以往進行思想整治工作時,雖由專業的教育人員教學,但他們因為對心理學知識屬于了解,不可以正確區分問題,經常會把心理問題用思想問題處理,導致處理問題的方式與學生的心理狀態不符,違背它的成長規律,同時,日常教學中也會因為缺少專業的心理教育者,造成心理學的知識使用不。這些均是高校學生思想整治工作的不足,而這一不足也將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與有效性。
三、心理學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
(一)使用需要層次理論,激發學生好的動機
需要層次理論是由馬斯洛提出的,體現了人本思想,即把人的需求分成多個個層次,包括生理、安全、愛與歸宿、尊重、自我實現,如果需求得到滿足,人們可得到心理的滿足感,增強自身的自信心,但若是情況相反,個人的心情會變得焦慮,產生負能量,如果未及時控制,可能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較低的原因是,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不一致,沒有深度挖掘內涵,所以,思想政治工作逐漸變得形式化?;诖?,高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時,可預先通過不同的渠道,運用不同的方法,熟知學生有哪些需求,只有如此,才可以為學生提供好的外部環境,讓他們有高尚的動機,引導學生向目標努力。需要層次理論的提出,是根據人在不同的階段,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以讓其實現制定的目標,完成階段規劃。所以,高校的工作者應優化層次理論的使用,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大學生,讓其在實踐中提升個人的價值。
(二)加入個體差異理論,增加工作的針對性
個體差異理論是基于不同的個體,根據個人的人格與形成的品格,用相應的心理手段干預個人的心理,讓其做出正確的行為。個體會因為家庭、生長環境、社會變化等因素,從生理、心理等方面表現出多個不同,并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人格,并趨于穩定。所以,工作者進行工作時,必須承認個體的差異,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想法,用具有針對性的方法處理。現在,高校的學生以90后為主,處于同一個年齡段內,生長的生活背景基本相同,可在每個人的身上發現整體的特征,但人與人之間也存在差異,具有特殊性。由此,個體差異理論的使用,是從不同的層次、明確重點,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運用的方式引導學生。即以某高校黨員的培養為例,學生黨員的培養是讓其成為青年馬克思的主義者,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教育,另對于個性張揚的學生,是給他們關愛,發現他們身上的優勢,盡量避免刺激他們的內心,對于貧困生,是給予經濟上的幫助,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如此,可讓人們根據每個個體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三)借助網絡心理,增加對主流價值的認同
網絡的發展與應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人們也對網絡更加依賴,在網絡的平臺上,大學生可以得到知識,加快了人與人的溝通,傳遞信息,但過程中,學生也會因為接收到的理念不同,對自己與社會、他人的關系有新的理解。當下,很多大學生都會從網絡搜集知識,而這些知識會通過隱性教育改變個人的價值觀,所以為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深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工作者應讓健康的文化占據網絡,用和平的方式得到網絡戰的勝利。其具體操作包括以下兩點:首先,通過互聯網展開思想政治教育。高??梢栽O定不同的主題,并基于這一主題設計網站,增加網站內積極的文化內容,大學生瀏覽這些網站后,會增強自身的凝聚力,而這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加大了內容輸出量。建立網站時,要求網站內容豐富,內容呈現的方式更加新穎,大學生觀看這些內容后,可以產生共鳴,讓其主動閱覽網站的內容,并在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優化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該隊伍的建設,是檢查網絡傳播的內容,及時發現會帶來不良影響的內容,確保網絡思想政治的安全。工作者可參與校內貼吧的討論,根據學生發表的言論,分析學生關注點的變化,發現其心理敏感區,根據總結的敏感話題,適時推出對應的內容,預防問題出現。而工作者也可以適用不同的聊天軟件,與學生溝通,增加工作的實效性。
(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培養學生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是,保障人的健康成長,讓人在未來有好的發展,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發展的希望,其強健的身體、豐富的知識與完善的人格,是促進個人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在日常的工作與教育中,人們經常會忽略心理和人格的培育。同時,大學生人格的培養是,根據其所在的文化環境,與自身知識的儲備、內心的潛能決定,即不同的文化會鑄造出不同的人格,當代大學生會受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雙重文化的影響,出現不同的心理變化,受這些心理影響,他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行為?;诖?,各高??稍谒枷胝位顒又虚_展文化活動,傳播我國的文化與核心價值觀,并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氛圍。同時,大學生的心理也有不穩定的特點,且人與人之間有鮮明的差異,基于此工作者需因勢利導,用其恰當的方式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讓其形成理想人格,而大學生的心理發生變化后,指導員等應及時了解心理變化的原因,用正確的方式開導學生,讓其正視自己的不足,預防人格障礙。
(五)借助道德心理特征培養學生的品質
大學生的道德心理特征是規范責任意識與超越其他生物的心理,以及隨著認知改變的情感變化?;诖?,高校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時,應激發學生右腦的思維,讓教育更加形象,即大腦是人心理變化的主要器官,負責調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而人的左腦與右腦也有不同的功能,這一功能下,工作者可通過激發學生左腦的方式,讓其了解不同的理論與觀點,遵循原則,有明確的發展方向,而用右腦思考,是讓內容具象化,避免因內容的缺乏降低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教師需運用人左、右腦不同的功能,向學生傳遞虛、實的內容,并做到虛實結合,用事實幫助學生接受觀點,讓其樹立良好的品德。
結語
總而言之,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是根據后者面臨的挑戰,用不同的理論優化工作方式,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明確其未來發展的方向,并讓其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完成目標與人生規劃,促進自身健康發展,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