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高職院校中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探析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職院校中的學徒制人才培養探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精神,教育部辦公廳連續下發關于做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相關通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學校進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高職院校要根據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意見,結合自身情況、地方產業發展、企業需求,不斷探索校企合作,進行現代學徒制辦學。如今,很多高校都在積極進行品質高職院校建設,品質高職院校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重要內容,也是繼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后高職教育又一個綜合性建設項目,引起了各界高度關注。各高職院校不斷得到地方政府支持,與地方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進一步探索現代學徒制辦學,為現代學徒制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文章根據現代學徒制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探索校企雙主體管理,實現企業管理與學校管理對接、專業開設與產業發展對接、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環境與生產過程對接、學??己伺c企業考核對接的五對接現代學徒制建設模式,以對現代學徒制辦學試點有所裨益。

一、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現代學徒制是基于傳統學徒制提出的,是從傳統學徒制產生、發展、衰落的基礎上產生的?,F代學徒制是基于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以現有的校企合作為基礎,在教學和生產環節重視知識運用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校企合作實現“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一種教育制度?,F代學徒制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教學基礎,以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指導為支撐,為社會培養出懂管理、精技術的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F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有利于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對口率不高的問題,有利于推動校企深度融合、解決為企業精準培養人才的問題,有利于促進地方產業發展、轉型、升級。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起步較晚,還處在試點階段,覆蓋范圍較小,存在制度建設不完善、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徒)招收、教育、就業等,也阻礙了高職院校的專業發展和質量提升。

(一)客觀問題

及時,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的生源主要是年齡偏低的在校學生,而企業不愿意和學校合作招收年齡偏低的學生(學徒)。第二,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近年來的生源質量有所下降,現代學徒制招收的學生成績較差,學校和企業培養起來比較吃力,學校投入大量師資力量,企業投入大量設備、資金等,所培養的學生(學徒)卻常常達不到實際要求。第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與現有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冠名班、訂單班等辦學模式相比優勢不夠明顯,導致學生對現代學徒制的興趣不高。

(二)主觀問題

及時,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強?,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不久,需要政府為學校和企業搭建平臺,政府出臺支持現代學徒制辦學的相關政策,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動力促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第二,校企合作管理體制有待完善。校企聯合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容易出現管理體系混亂的狀況。與普通的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投入大量精力不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企業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也非常大。為此,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必須建立起學校和企業共同管理的雙主體管理模式。第三,社會、家長、學校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認識還有待提高。社會對現代學徒制起步晚、現有人才培養成效不明顯等現象存在誤導,認為現代學徒制辦學和普通校企合作沒有任何區別;家長和學生認為現代學徒制就是早點把學生“賣給”企業,學生(學徒)失去了選擇工作單位的權利,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理解過于狹隘。

(三)形式大于內容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不是普通的校企合作,而是深層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是簡單的教學模式改革、辦學體制改革,現有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口號喊得高、實質建設內容少,很多教學內容沒有經過校企聯合深入研討,還是淺層次的校企合作教學內容。專業開設沒有經過科學的調查研究,只圖短時間內的招生效益。課程設置沒有結合合作企業的技術需求、崗位需求,一味利用學校自己的資源進行課程設置,缺少職業標準引導。教學環境沒有實質性改變,或者在學校,或者在企業,只是簡單的教學場地改變,沒有與企業生產過程相融合。學??己撕推髽I考核結合不緊密,缺少學校和企業共同進行人才培養考核的科學體系。總之,目前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形式遠遠大于內容,不利于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進一步開展。

二、高職院?!半p主體管理、五個對接”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

學校和企業實現雙主體管理下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團隊(學校與企業結合)。頂層管理由學校教學領導和企業負責生產、人事管理的主要領導組合形成雙主體管理委員會。在頂層管理團隊下成立三個管理部門,形成扁平化、快速化、有針對性的管理團隊。一是成立學生(學徒)招生(工)部,該部由學校招生辦公室和企業人事部共同負責,主要負責現代學徒的招生(工)策劃、宣傳、遴選等工作。二是成立專業、產業開發部,簡稱“專、產部”,該部由學校教務部門、企業產品研發部門與市場開拓部門共同組成,主要確定專業設置方向、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模式、雙師隊伍等內容。三是成立質量監控部,該部門由學校教務部門和績效部、企業質量監控部和生產部組成,主要負責學校現代學徒制教學、學生學習、學生在企業生產(實習)的考核,將存在的問題反饋到聯合招生(工)部和專、產部,后兩者針對存在問題完善招生(工)和專、產部發展內容。

(一)企業管理與學校管理對接,實現人才培養管理全覆蓋

企業管理和學校管理對接是實現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企業管理主要以企業效益為目標,生產向管理者要效益;學校以學生培養為主要目標,人才培養向管理者要質量?,F代學徒制要從校企實際情況出發,按照資源共享、目標同向、以人才培養為主的管理模式,時間上從學生(學徒)入學到學校學習(企業實踐)、畢業(就業)等對接,管理過程從招生(工)、協議簽訂、班級組合、教育教學、成績考核、畢業(就業)等對接,管理內容從專業教學、實驗實訓、職業素養、校園(企業)文化、工學交替等對接。管理對接的重點是雙主體管理者的對接。學校和企業管理人員要經過科學培訓,實現教師和企業師傅、學校管理者和企業管理者的對接,學校教師深入企業學習企業的生產過程、學生實習(生產)過程,企業師傅深入學校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學生理論學習等。學校管理者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管理過程、企業對員工的管理方案,企業管理者深入學校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過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等。雙方只有從管理上實現無縫對接,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管理供給。雙主體管理要體現管理側重點,如招生(工)階段校企聯合選拔,校企管理者同為主要管理者;學生(學徒)基礎理論學習、專業知識學習和校內實驗實訓等以校內專業教師管理為主,企業師傅為輔;學生(學徒)在企業內實踐、專業知識學習以企業師傅為主,校內教師為輔;學生(學徒)畢業質量考核以校內教師和企業師傅同時為主。只有真正實現校企管理內容的對接,才能切實完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管理對接。

(二)專業開設與產業發展對接,實現人才培養專業精準化

專業開設與產業對接指引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方向。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與地方企業發展人才需求緊密聯系。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產業相關,專業建設是地方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保障,同時也隨產業發展而不斷改變。促進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對接是促進職業教育的必要要素之一,尤其是對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來說,專業建設只有與產業發展相對接,才能實現精準化的人才培養?,F代學徒制專業開設要先進行產業發展調研。產業發展調研需要學校根據自身辦學實際情況和現有專業建設,先對產業發展進行走訪調研,走訪單位以地方有實力、影響力大的企業為基礎,以行業協會為平臺。要以地方政府發展規劃為引領,了解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前景、產業發展用人情況以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從而更好地確定專業開設方向。現代學徒制班級設置要結合學校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確定專業方向的基礎上必須確定班級人數?,F代學徒制專業班級開設必須有足夠的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并且確保學生(學徒)的實踐教學、崗位提供。學生(學徒)畢業后,企業要吸收且安排畢業生(員工)到適合的崗位上去,有針對性地進行后期培養。這樣才能實現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切實解決畢業生專業學習對口率低的問題。專業開設對接產業發展,主要是專業建設內容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對接。產業發展是指產業的形成、成長和進化過程,既包括單個產業的進化過程,又包括產業總體,即整個國民經濟的進化過程。這里主要指地方產業發展進化過程中企業數量、產品或者服務質量等。專業開設建設內容必須與產業發展過程相對應,如產業發展過程的人才需求、技術人才需求、管理人才需求、服務人才需求等。專業開設要與具體的人才需求和企業發展需求緊密聯系,校企在此基礎上共同制定專業建設內容,以較大化適應產業發展需求。

(三)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對接,實現人才培養內容無縫隙

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對接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課程設置必須在專業開設基礎上對照職業標準,把職業標準貫穿到課程設置中去。課程設置要結合學生(學徒)的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工作要求等,從職業道德、基礎知識、職業意識、職業品質、職業行為等方面出發,設置合理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合理的課程設置主要是各門課程之間結構合理,包括開設課程及與后續課程的有序銜接,確保學生(學徒)通過課程的學習與訓練,能夠掌握某一專業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課程設置內容融入職業標準,職業資格證書是職業標準的一個重要體現,課程設置一定要體現企業用人需求,避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重文憑輕職業資格證書的現象,保障課程設置內容與職業教育和職業標準密切結合,使學生(學徒)培養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崗位相適應?,F代學徒制班級課程設置需要學校教師、企業師傅、行業專家等一起根據產業發展、專業開設情況進行,可以組織各方人員不斷研討、完善、修訂課程內容,使課程設置內容真正體現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特點。

(四)教學環境與生產過程對接,實現人才培養需求零距離

現代學徒制教學環境和企業生產過程對接,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對接內容具體包括專業理論學習環境與企業崗位對接,專業核心課程與企業生產實踐對接,校內實驗實訓與企業頂崗實習對接。一是專業理論學習環境與企業崗位對接。學生(學徒)在進入學校后的及時個學年,主要是學習專業理論課程和素質課程,教學場地主要在學校,也有企業走訪。學生(學徒)在學校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后,校內教師和企業師傅帶領學生進入企業,了解企業概況、生產概況、專業在企業中的運用等。校內教師主要進行專業基礎理論和素質課程教學(形勢政策、職業規劃、職業素養課等);企業師傅則進行現場實踐教學,在專業基礎課基礎上強化素質教育(員工責任、員工意識、職業道德等)。該階段學生以專業理論學習為主、專業實踐為輔,實驗實訓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二是專業核心課程與企業生產實踐對接。該階段主要是在大二期間,學生在專業理論基礎上深入專業核心知識學習和企業具體生產實踐。根據校企合作實際情況和人才培養要求,學生(學徒)進行工學交替,在學校學習專業核心課程時以學校教師為主、企業師傅為輔,在企業以企業師傅為主、學校教師為輔。教學環境和生產過程實現情景模擬化、現實化,讓學生既習得專業基礎知識,有企業對應崗位進行具體實踐,學校要求的素質教育在企業中具體落實,實現學校素質教育與企業職業道德要求相統一、學校理論學習與企業生產實踐相統一。三是校內實驗實訓與企業頂崗實習對接。校內實驗實訓是學生(學徒)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的前期準備,該階段主要是大三期間,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核心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去,是學生(學徒)進入企業工作的一個過程?,F有的主要是“2+05+05”和“2+1”的校企合作模式,教學環境和生產過程時間上相互融通、空間相互貫通、學生(學徒)就業與工作思想相互統一是關鍵。

(五)學校考核與企業考核對接,實現人才培養考核全過程

學??己伺c企業考核對接才能真正檢驗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效果?,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是否完成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否適應企業發展崗位需要,是否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是檢驗現代學徒制辦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雙主體管理模式下,由質量監控部完成教師(師傅)教學(幫帶)、企業生產、學生(學徒)校內考核、學生(學徒)企業考核等多重考核,對學生(學徒)的考核主要由學校任課教師與績效部、企業師傅與管理部共同完成。

學生(學徒)考核成績=校內學習成績(理論成績+實驗實訓成績)+職業技能證書+企業實踐成績(生產線技術考核+生產管理考核)。其中,校內學習成績由校內教師和績效部管理人員考核,職業技能證書是學生(學徒)考過的學校要求、企業要求、社會需求的有關技能證書,企業實踐成績由企業師傅和管理部門考核。校企雙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考核辦法,如學校學習成績考核可以采取“課堂及時評價+期中評價+期末評價+學年評價”的形式,考核比重由校內教師和績效考核部制定。企業實踐考核可以采取“小組成員評價+師傅評價+管理部評價”的形式,具體根據企業有關考核制度制定。實現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考核是督促發現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中存在問題并加以有效解決的重要手段。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