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地方師范院校英語教育人才培養探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引言
在黨的工作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目前我國應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對于地方師范院校來說,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更是迫在眉睫。就英語教育專業而言,2015級開始,師范生不再直接取得教師資格證,而是要參加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師范生的優勢遭遇重創。另外,英語教育專業學科定位與培養目標逐漸模糊,人才培養模式固化,專業建設缺乏特色,普通英語教育人才同質化嚴重,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成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高等教育的核心職能是人才培養。《高等學?!笆濉笨茖W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科教融合是現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支撐人才培養是高??蒲泄ぷ鞯膬仍谝螅酶咚降目蒲袆撔轮胃哔|量的人才培養。大學范圍內的“科教融合”實際上就是明確科研在大學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地位與作用,在科研過程中實現教育的目的,即寓教于研??平倘诤先谥R學習、技能訓練和思維方法訓練于一體,必然對教與學的互動關系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科教融合經常遭遇困境。
二、科教融合的困境
(一)科教分離,割裂教學和科研之間共存相融的關系
細究現代高等教育功能的變化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大學的科研功能,最初是以促進教學為目的而產生的,教學即科研,科研即教學。此后,教學與科研出現矛盾,“重研輕教”或者“重教輕研”,兩者都背離了教學與科研協調統一相互促進的科教融合的理想境界。長此以往,教師教學缺乏理論和學術支撐,而科研水平高的教師將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學方面少教甚至不教,寓教于研成為一句空話。
(二)教師缺乏科研熱情
現在在高校教師中間,特別是高級職稱的教師中間有這樣一種趨勢:評上高級職稱后不如“封筆”休息,享受生活;在青年講師中間,由于高校高級職稱編制有限,部分老師也就不再努力,放棄科研了。此外,教學任務繁重,教師無暇兼顧科研;科研工作耗時耗力,產出不穩定,教師無心做好科研;各類檢查、評估、表格填寫名目繁多,教師疲于應付,無力承擔科研等等,都導致了教師科研缺乏積極性,難以出現高質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三)教師的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脫節
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割裂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忽視人才培養目標,只強調研究的“學術性”,忽視對學生科研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完成論文撰寫與發表之后,很少關注這些科研成果對實際的教學工作能否發揮作用,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也很少考慮到其實踐意義和實際作用,導致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脫節,無法發揮科教融合、寓教于研的作用。(四)教學科研管理考核機制不合理科研管理部門和教學管理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調:科研管理部門以數字量化考核教師科研成果,而教學管理部門只關注教師的教學日常工作,很少讓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以指導教學。此外,高校在考核科研成果時,只以課題以及發表的論文作為量化內容,對于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出版教材、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教學成果獎等全部視為教學考核,而忽視了教師在承擔此類工作時,實際上也在進行科學研究。
三、地方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重視語言教育,忽視科研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
就英語專業而言,20世紀80年代末以前培養目標為高級英語人才,20世紀80年代末為培養復合型英語人才,20世紀90年代末為培養創新型英語人才。不管培養目標如何變化,過硬的英語語言技能、語言基本功和扎實的文化基礎是英語創新人才的基礎和出發點,如果達不到這一點,就連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基本條件也不符合,更不要說什么復合和創新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育采用的是以語言為中心的教學法,課程設置結構單一,直接導致學生語言能力尚可,但是缺乏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不用說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重視灌輸教育理論,忽視實踐教學訓練
“英語+教育”是師范類英語專業不同于其他英語專業的區別所在。長期以來,英語教育專業將大部分課時、學分投放到教育理論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以及教材教法等,對于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忽視了對學生的師范生基本功訓練。除畢業見、實習外,其他實踐教學幾乎為零。同時,在畢業實習過程中,實習生缺乏切實指導,特別是分散實習,指導教師形同虛設。實踐教學的評估機制也不夠科學,基本以上交文字材料為準,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備課、授課以及班主任工作等表現,無從考量。
(三)與地方基礎教育脫軌
新課標實施以來,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是,地方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卻反應遲鈍,專業培養目標、學科定位、課程設置、教材規劃等與人才培養相關的環節未能及時調整,教師不了解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措施,學生更是對于基礎教育現狀一頭霧水。在專業教學中,教師不能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革創新,導致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無法和市場需求接軌,甚至只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切重新開始,既磋磨了畢業生的工作積極性,也造成了時間成本的浪費。
(四)學生科研能力薄弱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不應局限于畢業論文的寫作,而應注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研究、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科教融合適用范圍較窄,只針對比較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足以達到科研水平,因此科教融合的氛圍難以營造,學生的創造性和科研主體性也就難以發揮了。
四、地方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科教融合”人才培養方法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
英語教育專業應以“通識類課程+教育類課程+語言類課程+實踐類課程”四個板塊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將語言、文學和文化有效結合,并改變語言技能訓練與教育類課程相割裂的傾向。設置數量足夠的選修課程,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進行學習,以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要特別重視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切實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大力加強實踐環節的建設和監督,鼓勵學生在教育見、實習以及寒暑假社會實踐中,善于發現問題,并運用相關科研資源和研究手段進行學習和研究,以提高個人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
(二)彰顯師范特色,創新考核模式與成績評價標準
師范類英語專業應更側重教師教育,重視師范生基本功訓練;重視相關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應用;重視英語教學實踐。創新考核模式,注重過程評價。以“教材教法”課為例,鼓勵學生查閱相關專著和學術文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對于教案環節設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引導學生走上講臺實地演練,學生的教學基本功,如粉筆字、簡筆畫、口頭表達、英語歌曲演唱以及語言基本功等在此過程得到展示。教師要進行點評分析,設置答疑環節,拓展相關理論知識。,要求學生總結反思,以利下次改進。學生最終成績應以平時成績+模擬授課成績(語言基本功、教學基本功)+期末考試成績按相應比例得出。
(三)與基礎教育開展合作交流,共同開發科研項目
開展科教融合,必須以豐富的科研項目、科研實踐作為依托。地方師范院校應與當地中小學開展合作交流,共同開發科研項目,在此過程中,深入中小學英語課堂,了解基礎教育改革和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現狀,及時修訂課程教學大綱,調整課程內容。教師可進行基礎教育研究,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為將要從事英語基礎教育的學生提供理論支撐以及實踐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基礎教育相關研究,在此過程中,寓研于學,以研促學。
(四)改革科研管理考核體制,真正做到教、研、學相長
“寓教于研,寓研于學”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需要雙方特別是教師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實現。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激勵機制,以確保教師較大程度地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去。把科教融合育人成效納入教學考核評估,打通教學、科研之間的通道,在職稱評聘、考核時實現分值互認。此外,應鼓勵學生參與教師自己的科研項目,并以或者調查報告作為研究成果,獲得學分或者獎勵。教師在從事科研過程中實現育人,學生在參與教師科研中實現能力素質提升,并以創新的思維和成果反饋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師生的科研積極性,真正做到教、研、學相長。
五、結語
對于地方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而言,要正確處理好教學、科研兩者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到科教融合、寓教于研、寓研于學,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科研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踐行人才培養職責,為基礎教育事業輸送的師范人才,助推我國成為真正的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