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中醫藥人才培養在中醫藥文化中的應用研究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中醫藥人才培養在中醫藥文化中的應用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醫藥人才培養在中醫藥文化中的應用研究

1.中醫藥文化與中醫藥人才培養

1.1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標識。中醫藥文化強調“天人合一”“陰陽五行”,是中華文化道法自然、和合致中的哲學智慧的集中體現。在理論層面,中醫藥文化提倡“三因制宜”“辨證論治”,展現了中華民族因時而變、立象盡意的特有思維方式,而“大醫精誠”“仁心仁術”,在精神層面高度融合了中華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中醫藥文化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對于醫學事業的發展和進一步深化也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1.2中醫藥人才培養

中醫藥人才是學習、傳承、推廣中醫藥文化的實踐者和開拓者,是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發展的生力軍,為醫院充分發揮奠定人才隊伍基礎,是振興中醫藥事業發展、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傳承中醫藥文化的根本保障。醫院在增加中醫藥人才招聘引進比例的同時,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西學中培訓,不斷豐富中醫藥學習內容并應用于臨床實踐。積極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把中醫藥知識和理論帶向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優勢讓基層醫務人員成為中醫藥知識和文化的應用者和傳播者。此外,做醫先做人,要求中醫藥人才學習老一輩“安神定志,無欲無求,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的精神,用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造福群眾,使中醫藥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2.中醫藥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中醫藥工作日益重視,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各項投入,多方努力使得各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得到長足的發展,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中醫藥人員數量不斷增加,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2.1中醫藥人才總量及內涵不足

作為一家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藥人才總量相對于西醫藥人才來說還是偏少的,而且大部分中醫藥人才是近十幾年引進的,青年中醫藥人才資歷、年齡較為集中,有臨床經驗、有豐富中醫藥實踐能力的中醫藥人才不足,尤其是名老中醫欠缺,師承能力不夠。同時,中醫藥人才質量內涵不足,中醫藥理論尤其是經典理論的精髓學習掌握較差,辨證論治能力不足,到臨床工作后漸漸被西化,習慣用西醫思維代替中醫診療,缺乏整體觀,中醫藥臨床實踐能力和感悟能力不足,缺乏底蘊,沒有厚度。

2.2中醫藥文化內涵不足

多年來,醫院致力于中醫藥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設,但由于中醫藥文化基礎比較薄弱,中醫藥文化建設過程中還停留在庭院設計、醫院視覺文化展示、設計院徽、創作院歌等物質文化層面上,忽略了中醫藥精神文化層面的建設和內涵深入,導致中醫藥文化內涵還顯不足,中醫藥人才對中醫藥、對中國傳統文化還不自信,妨礙了他們對中醫藥的繼承和創新。

2.3員工對中西醫結合發展方向尚未認同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原來是一家市級綜合性醫院,西醫綜合實力較強,無論是醫院員工還是周邊居民,對此也有較深的文化認同,對醫院的??埔草^為熟悉。為了醫院的進一步發展,加上醫院原先有部分科室具有中西醫結合的基礎,因而轉型走上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發展道路。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醫院逐年引進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充實到臨床一線,并逐漸形成富有醫院、科室特色,兼具中西醫結合的文化,尤其在多學科一體化診療模式的創新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廣受好評,使得醫院中西醫結合綜合實力得以不斷增強,成功創建為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雖然醫院走上中西醫結合的發展道路給醫院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讓醫院進入三甲醫院陣營,但是傳統的因素,尤其是對于醫院的老員工來說,對此并未認同,或是態度不夠積極,對未來發展前景有所擔憂,尤其是在重點??平ㄔO、申報獎項等方面可能會處于弱勢地位,醫院平臺和層次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3.以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文化發展

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人,中醫藥文化的發揚繼承當然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政策,離不開醫院的推動和發展,更離不開中醫藥人才自身的努力。醫院近年來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在中醫藥人才的培養中助推中醫藥文化的發展。

3.1突出目標聚才,培育人才“生態圈”

醫院實施以培養對象主攻方向管理為中心,導師結對帶教為載體,培養經費資金卡管理為保障,考核獎勵金卡為激勵,強化目標培養和動態管理的比較完善的人才分類培養工程,先后選拔中醫、中西醫結合后備學科帶頭人、科研人才、專業技術骨干、護理人才等培養對象,為其選聘院內外“雙導師”,分別制定培養目標和年度計劃,落實人才培養經費,進行為期三年的周期培養,每年進行目標考核和動態管理。

3.2突出科學育才,匯聚人才“梯隊群”

醫院在人才分類培養的基礎上,又開展第二輪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選拔培養工作,評選“醫院名醫”,選拔中醫、中西醫結合后備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專業技術骨干和青苗工程培養對象,初步形成了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架構。醫院為每位培養對象配套培養經費,以資助課題研究、在職學歷教育和出國培訓為主要方式,通過重大項目實施,結合重點??平ㄔO,入選對象與所在科室及導師共同制定培養計劃,落實培養措施,實行滾動管理,進行過程跟蹤、目標考核和末位淘汰,年度考核者予以獎勵。通過周期培養,已自主培養博士10名、碩士28名,出國(境)研修25人次,有21人分別入選省、市科教強衛工程杰出人才、創新團隊、重點人才等,逐步成為在市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高層次的醫學人才。

3.3突出特色用才,形成人才“強磁場”

醫院發揮中醫、中西醫結合特色優勢,整合中西醫結合、中醫人員資源,鼓勵積極參與并開展中西醫結合工作。從提升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綜合素質出發,在崗位聘任量化考評時,對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予以提高20%的分值;優先安排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外出進修、學習和培訓,相關費用不計入科室成本或科室人科基金;每年安排專項中西醫結合(中醫)科研課題經費資助;中西醫結合(中醫)類論文版面費全額報銷;中西醫結合(中醫)類論文根據醫院相關規定提高一個等級;支持和鼓勵其他醫務人員通過學習取得中西醫結合(中醫)學歷,從事中西醫結合(中醫)業務工作的,在聘任行政職務和專業技術職務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保障了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方向,提升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內涵。

3.4突出文化留才,打造人才“高平臺”

實行合理的績效分配,醫院按照“高風險高績效”“優業績優績效”“多貢獻多績效”原則,通過績效杠桿引導分配,為留住人才奠定物質基礎。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將中醫、中西醫結合人才納入醫院規劃制定、實施過程,提升使醫院愿景與人才愿望的契合度。為人才提供更多培訓和鍛煉機會,建立科學高效的晉升機制,在新一輪管理干部選聘中均提拔后備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為科主任助理或副主任職務,使各級各類人才擁有更廣闊的上升空間。營造“家”文化良好氛圍,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開展“讓個人更出彩、讓團隊更”主題文化活動,使人才成為醫院的代言人,開展“醫院是我家我愛我的家”崗位技能競賽、職工攝影比賽及系列文娛活動,以有溫度的“人文三院”優化留才環境。

3.5建立中醫藥文化自信,將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

想要將我國中醫藥事業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就需要增強我國中醫師們的自信心,讓更多的人在傳承中醫文化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地探求中醫藥中的內涵,并充分地理解其中的傳統文化,從而提升自身的認知。我國中醫藥文化的內在價值、思維邏輯、行為規范及器物的形象等文化因素都是具有高度統一性的,而中醫藥文化自信中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中醫藥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及思維邏輯,這也是人們思考的最根本性的問題。在我國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體的三個哲學思想體系上,都是一脈相承的哲學思維體系,它們也是中醫藥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深厚財富。也一直引導著、塑造著、促進著我國中醫藥理論體系的完成、發展與傳揚。在中醫藥的文化當中的核心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于中醫藥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夠有效地幫助人們建立中醫藥文化的自信心,這也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所需要具備的文化擔當。因此,在培養中醫藥文化人才的過程中,要將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各大中醫藥類高校的文化實踐教育之中,為我國未來的中醫藥發展方向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并且不斷創新中醫藥教學的方式以及文化傳承的手段。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較大程度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落實。

“以人為本”和“整體觀”,是中醫藥文化建設與發展必須秉承的理念,通過建立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隊伍,可以為中醫藥文化建設發展搭建有力的載體,提供有效的支撐。因而,如果將中醫藥人才培養單列于中醫藥文化的建設發展,或者就中醫藥文化建設而建設,都沒有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也是不成體系的。作為一家醫院而言,要在重視建立健全以“人”為基礎和核心的管理機制、建立既有人性化又有嚴格性的管理制度上做文章,在開展多方位、能為百姓普遍接受的中醫藥服務上下功夫,使中醫藥人才培養真正成為中醫藥文化發展的有力載體和實現途徑,實現中醫藥人才和中醫藥文化的創新發展。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