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黑龍江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目前,在全國已經建立起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在有著明確的食品安全監管思路的大背景下,按照國家建立起“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監管工作格局要求,黑龍江各級政府吸取國內外關于食品安全監管的先進思想與實踐經驗,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監管的制度與體系建設,現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且符合省情的食品安全監管路徑。
1.1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完備
目前,相繼出臺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等,涵蓋了生產、經營、流通等環節,包括生產許可、經營許可、日常監管、重點領域監管等各項法律法規文件,可在主管部門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官網上進行查詢。
1.2重點領域重點監管
在中高考期間加強對餐飲食品的安全檢查,并將校外餐飲機構納入食品安全監管的范圍內,要將食品生產環節、大型企業、高風險品種、小作坊、食品加工集聚區、地方特色、旅游食品等作為重點監管目標,對使用非食用物質、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一非兩超”問題以及不按生產標準、不按許可范圍、不按要求組織生產等問題加大整治力度。同時,對網絡外賣餐飲單位也要進行檢查。
1.3推廣食品來源可追溯制度
在建立黑龍江省食品生產許可監管追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2017年8月,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了《黑龍江省食品生產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文件,要求食品生產企業自主建立食品信息可查詢系統,如發生突發事件,有關部門能以最快的速度查清危害食品的來源、數量、流向等情況,并實施控制措施,這一點雖然推廣實施時間比較晚,但最終還是完善了全省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1.4食品安全信息能做到基本公開
有重大突發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及時收集各部門的信息,或者通過檢測獲取相關情況,并主動通過地方媒體相關信息,避免突發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社會恐慌,穩定社會情緒。2018年9月,黑龍江發生兩起非洲豬瘟疫情,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及時召開有關非洲豬瘟情況的新聞會,由主管部門負責人介紹疫情并通報處理情況[1]。
1.5建立食品安全應急管理機制
自2012年開始,按照省政府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實際的風險評估制度,并配齊、配強監測儀器設備和技術人員,完善風險監測網絡,擴大監測范圍和樣本量,從省、市、縣延伸到社區、鄉村,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覆蓋指示要求。同時,食品監管部門逐漸建立了食品安全應急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發現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能力,有效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較大限度地降低損失。2018年11月19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排查出非洲豬瘟疫情,并及時向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確診,屬于非洲豬瘟疫情,當地已按照要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采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處置措施,對全部病死和撲殺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禁止所有生豬及其產品調出封鎖區,禁止生豬運入封鎖區[2]。
2.黑龍江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全省食品安全監管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并不表明全省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無懈可擊。目前,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樹立全程監管理念,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思路還沒有落實到位。2018年9月9日,黑龍江日報披露的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會議信息中提到,全省食品安全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例如:農藥和獸藥殘留超標、消費欺詐、虛假宣傳、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和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強等。其中,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等“三小”問題是食品安全突出問題之一,它體量大、門檻低,從業人員多,普遍存在大量安全風險隱患,如生產條件簡陋、環境衛生差、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同時,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者存在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證照過期等行為,且還存在索證索票意識不強、進貨查驗工作不到位、現場經營臟亂差、售賣變質過期食品、冷藏冷凍不符合要求等突出問題[3],這充分說明全省食品安全監管目前還沒能做到全覆蓋。主要原因:及時,蔬菜水果自由市場和批發市場的貨源處于不固定狀態,無法監控,也缺少監控,雖然時有媒體披露打了激素的西紅柿和黃瓜的特征,但因這些蔬菜成批進入自由市場,消費者做不到不購買,購買后即使發現是打激素產品也無法做到全部扔掉。第二,農畜水產品直接進入早市,得不到監控,其產地安全狀況也不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監控范圍之內,且當地是否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監控也不得而知。第三,城市、市郊、鄉間沒有將生豬、生牛集中屠宰的場點納入監控系統,無法監控,即使具有安全隱患的生豬肉、生牛肉流入副食品自由市場,這些市場也因流動不固定而缺少監控。2018年6月,大慶市檢察院批捕7名銷售病死牛嫌犯,如果不是市民舉報,犯罪嫌疑人銷售病死牛肉到大型超市的事件還不會被揭露[4]。由于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的原料來源分散,監控難以延伸到這個區域。第四,農產品源頭監督管理雖有法律法規,但在落實上并沒有監管到位。第五,能力所限。有的農畜水產品產地不屬于黑龍江,脫離黑龍江管轄。第六,市場因素。在利益驅動下,市場要素具有自發性、自由性、競爭性,具有安全隱患的農畜水產品很容易逃離監管。第七,農畜水產品貨源地處于分散狀態,不容易監控。第八,現有的《關于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關于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和食用農產品銷售者落實進貨查驗記錄義務專項整治方案》、《關于嚴格規范畜禽肉類市場銷售行為的緊急通知》、《禽畜水產品安全專項治理工作通知》等法律法規沒有執行到位,進入銷售市場環節把關不嚴。
3.完善黑龍江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對策
全省食品安全監管未來工作重點是在落實現有法律法規基礎上突出農畜水產品源頭監管,將全省食品安全監管重點領域向源頭延伸。要想實現源頭監管,需要進行五項調查研究:及時,開展黑龍江食用農畜水產品源頭現狀調查,摸清情況制定源頭監督管理政策和確立源頭監管路徑的基礎。第二,要研究安全農產品如何進行大面積推廣,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劑、不用生長激素的“四不”蔬菜大面積在市場推廣,有利于人民身體健康和食品安全管理,能有效抑制無法得到監控和具有食品安全隱患的蔬菜流入市場。但具有食品安全效能的農產品企業投入大,市場價格高,在營銷過程中缺乏市場競爭優勢,市場覆蓋能力有限。另外,這類企業較少,很難形成優勢市場,單一企業進行市場開發有一定難度。第三,要研究運用政策調節食品安全生產和企業利益的矛盾。從原料產地來看,注意飼料與肥料的安全,其自身經濟利益就要受到影響。從食品加工企業來看,原料購進、選擇、加工都需要購買檢測設備,并增加檢測次數,其產品成本相對提高,在市場上缺少價格競爭優勢,最終企業利潤會受到影響。第四,開展各地區對食品安全源頭管理工作,包括對各屬地、轄區監控的信息共享,要及時反饋通報,并建立相應的合作機制與合作平臺。第五,安全建設農畜水產品的原產地,明確建設主體,建設綠色食品基地、無公害基地、天然食品基地。同時,劃分具體區域,不留死角,爭取產地實施全覆蓋安全管理。黑龍江食品安全監管未來工作重點要向源頭延伸,今后應側重于三個方面建設:及時,推動產銷一體化。產地由銷售部門建設,如乳品生產與加工企業投資建牧場,蔬菜銷售商場投資建蔬菜生產基地,或者生產部門與銷售部門緊密合作,如蔬菜基地專供蔬菜銷售市場,這樣能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也便于監控。第二,推動市場貨源定點化,確立某區域自由市場,例如,定點供應戶、定點供應村、定點供應鄉等,便于安全管理與監控。第三,推動城鄉手拉手,提倡市民與農民自由結對子。市民與結對子的農民可以參與養殖、種植活動,農民可根據結對子的市民要求養殖、種植人們所需的農畜水產品,從而促進城鄉攜手共同發展[5]。
參考文獻:
[1]黃素英.我省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N].黑龍江日報,2018-09-16(002).[2]農業農村部新聞辦.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排查出非洲豬瘟疫情[Z].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官網,2018.[3]劉劍.我省全力解決食品安全突出問題[N].黑龍江日報,2018-09-09(001).[4]沈艷茹.市檢查院提前介入一起重大危害食品安全案[N].大慶日報,2018-06-30(005).[5]高國興,馬任瓊.黑龍江食品安全監管需要向源頭延伸[N].黑龍江經濟報,2018-10-31(003).461.
作者:馬任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