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校企合作下教師自我診斷分析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校企合作下教師自我診斷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企合作下教師自我診斷分析

教學質量提升是學校和教育永恒的話題。高職教育質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對已畢業1—3年的畢業生和在讀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兩類學生對于教師教學的優、缺點的認識,對其進行歸因分析,映射教師的教學實踐,幫助教師診斷自身教學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同時,根據學生職前、職初和職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調整教學實施(包括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通過課堂觀察、教學敘事和教學訪談或調查等方式,追蹤教學實施調整的效果,探索出校企合作教師自我診斷模式。在研究探索過程中,結合教師自身的工作崗位,得到了“一中心雙主體三維度四途徑”的教師自我診斷體系。

一、確定了教師自我診斷的終極目標

教師自我診斷的終極目標是要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質量,以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改變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狀況。

二、明確了自我診斷的兩個主體

診斷的主體可以是教師個體,也可以是專業團隊。當教師個體對自己日常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進行常態化自我反思,或者當整個專業團隊一起對教師的日常教學、專業發展和建設等進行定期反思時,就能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三、界定了自我診斷的三個維度

研究發現,高職院校教師自我診斷的維度主要有三個方面:課堂教學、實踐(訓)教學和團隊建設。(一)課堂教學診斷是教師自我診斷的重要內容

從關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的視角出發,尹達提出,課堂教學自我診斷的視角主要有:人際關系、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學習反饋。其中,學習反饋分為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陳慧娟等人指出,基礎教育中學校教育教學診斷從個別化教育、全人教育、課堂效果、學科素養、受學生喜愛程度、作業情況六個觀測點展開。而研究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診斷的羅鳳認為,學校層面的課堂教學診斷應從教學結果和教學狀態兩個方面進行。在教學狀態這一方面,她提到了教師的優勢和潛力、課程教學目標、課堂氛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實踐教學、教學資源和材料、作業與答疑、課程考核等。本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高職院校教師的自我診斷,著重從教師個體和專業團隊層面展開。因此,在綜合比較上述三項研究的課堂教學自我診斷觀測點后,提出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與材料、教學管理5個自我診斷觀測點。

(二)實踐(訓)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做好實踐(訓)教學要求有很強的專業實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現場技術服務能力。因此,本研究對于實踐(訓)教學提出了教學目標、組織協調、實踐(訓)指導管理和專業技術能力4個自我診斷觀測點。

(三)團隊建設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任何教師的發展都離不開團隊的發展,團隊發展了才能保障教師個體走得快、走得穩、走得遠。本研究中,對于團隊建設,提出了團隊目標、團隊氛圍、個體貢獻、團隊溝通4個自我診斷觀測點。

四、形成了自我診斷的四條途徑

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通過自我監督(診斷)、同伴互助、學生評教和技能比武四條途徑來進行自我診斷,從而改善課堂教學、實踐(訓)教學,促進團隊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一是自我監督(診斷)。教師個體的自我監督(診斷)是對課堂教學、實踐(訓)教學、團隊建設三個方面的自我反思和審視。對于課堂教學的自我診斷,教師個體自我監督(診斷)記錄如下:對于課堂教學自我診斷,設置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與材料、教學管理5個一級診斷觀測點。其中,教學目標有5個二級觀測點,其余4個一級觀測點下均設3個二級觀測點。這些觀測點設置的目的在于引導教師對自身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和診斷。對于實踐(訓)教學,教師個體自我監督(診斷)設置了教學目標、實訓技能目標、組織協調、實踐(訓)指導管理、實訓考核和專業技術能力6個一級診斷觀測點。其中,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的自我診斷一樣有5個二級觀測點。組織協調、實踐(訓)指導管理、專業技術能力這3個一級觀測點均有3個二級診斷觀測點,實訓技能目標是2個二級觀測點,實訓考核是4個二級觀測點。團隊建設的4個一級診斷觀測點為:團隊目標、團隊氛圍、個體貢獻、團隊溝通。教師個體通過自我監督(診斷)反思自己在團隊建設中所處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二是同伴互助。教師個體自我監督(診斷)是一種內省,是發現問題和不足進而改善的重要途徑。同伴互助則是診斷的另一重要方法。同伴互助主要是通過課堂觀察、線上線下交流、面對面研討、教學日志分享等途徑,依靠同伴發現課堂教學、實踐(訓)教學和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發展。

三是學生評教。設計相關問卷,調查在校生和畢業生對學校教學的相關設計,從而發現問題,改進教學。四是技能比武(賽)。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熟練高超的行業技術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參加行業技能比武(賽)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方式之一。對于教師,有兩種方式參加技能比武:一種方式是自己和學生同臺競技,另一種是通過集訓方式指導學生參加行業比武。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可以促使教師和團隊發現平時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不容易發現的問題,促使教師去反思教學中存在的疏漏。教師自我診斷是教師對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行為和思想進行回顧、反思,對自身教學的得失做出判斷并進行歸因,而后對教育教學行為和思想做出調整,從而提升教育教學效能的過程。不同教師,由于崗位不同,自我診斷的側重點就可能不一樣。但是,不管怎樣,它都是教師進行內省、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歷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Z].教職成〔2015〕9號,2015-07-08.[2]尹達.課堂教學自我診斷: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能力[J].基礎教育,2014(6):45-52.[3]陳慧娟,李凌艷,田俊.以學校教育教學自我診斷促進教師自主發展[J].教育科學,2017(2):41-46.[4]羅鳳,劉燕云.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81-84.

作者:文冬林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