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有色金屬礦山機械設備的維修與診斷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對于有色金屬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礦山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在礦山的開采過程當中,機械設備的運用,為有色金屬的開采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提高了開采的效率[1]。因此,必須要將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重視起來,對機械設備進行維修與保養,盡可能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提升設備的應用質量和使用效率。
1.故障診斷與使用維修的意義
對于有色金屬礦山企業來說,機械設備的使用,在有色金屬的開采過程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機械設備有著非常高的依賴度,因此要做好對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修。由于有色金屬開采過程環境比較惡劣,勞動強度較大。因此在有色金屬的開采過程中,機械設備難免會出故障,而一旦機械報廢,又會為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2,3]。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有色金屬的更高效的開采率,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目前存在的問題
2.1工作人員缺乏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的意識
在生產單位當中,普遍存在著工作人員只重視出礦量的惡劣現象,缺乏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的意識,從而常常造成機械設備超負荷運行,使得機械設備性能降低甚至損壞[4]。工作人員常常認為,只要機械設備能夠運行,就可以進行施工,最終導致小問題成為了大故障,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還影響到了金屬的生產。
2.2管理人專業知識技能不達標
隨著礦山工業的現代化,各個礦山企業對機械設備也運用的越來越多。但是在很多的礦山企業當中并沒有機械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方面的專業人員,使用機械設備的人員并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欠缺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機械設備資源的浪費[5]。專業技能的欠缺不僅會影響機械設備的正常使用,還會使機械設備故障發生率大大提高,這對工作的順利進行是非常的不利的。
2.3制度不完善
在實際的機械設備管理工作中,缺乏相應的完善的規章制度,這會導致有色金屬的開采工作面臨許多問題,如設備使用完畢之后還在運行無人管理,故障診斷沒有專門配備這方面的人才,使用完的機械和設備得不到維修和故障診斷,導致使用壽命減少等。
3.對策
3.1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與技能
在有色金屬的開采工作當中,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機械設備的運用離不開具有綜合知識與能力的人才,作為這方面的人才,要對機械足夠精通、熟知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以及懂得如何在使用機械設備進行工作時,既能高效地完成任務,還能夠對機械設備沒有損害。除此之外,工作人員應當明確在怎樣使用、維護機械設備,才能夠使其達到較大地使用壽命。管理人員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與技能,能夠為企業減免很多不必要的損失,使機械設備的維護工作有了充分的保障,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
3.2完善相關制度
一個完善的制度體系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必要的,完整的制度體系在明確員工工作內容的同時,還可以確保企業機械設備得到有效的管理,保障了企業以及整體員工的利益.具體操作步驟可以定為,將機械設備的使用與維修情況與相關人員薪資結合起來,使用以及維護設備良好的人員,可以采用發放獎金的方式來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反之,則扣除人員獎金,以便達到讓員工重視機械設備維修與機械診斷的效果。
3.3加強對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修
在工作結束之后,相關設備的維護人員對設備進行故障診斷與維護,注重機械設備的保障,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資源的浪費。使用完以后,對機械設備進行徹底地檢查,即便是小問題,也要立即做出維護方案。診斷內容主要包括設備靈敏性、設備的潤滑以及零件的損壞等方面。對損壞程度較高的設備,要及時進行更換,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的發生,保障開采工作的順利。
4.結語
隨著我國的發展,有色金屬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有色金屬的開采過程當中,機械設備的應用,已經成為了有色金屬開發工作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以及維護工作的展開,不僅能夠保障機械設備的正常運作,而且能夠保障工作人員以及企業利益的較大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和資源的浪費。企業中的相關人員要對礦山機械設備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總結出更好地設備應用措施,讓這些設備更好的造福于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由遠征.有色金屬礦山機械設備的使用維修與故障診斷[J].環球市場,2017(5):199-199.[2]凌遠.有色金屬礦山機械設備的使用與故障診斷[J].科技資訊,2017,15(29):131-132.[3]閆俊江.論礦山機電設備維修中故障診斷技術的運用[J].新疆有色金屬,2017,40(5):91-92.[4]蘆雪松.論礦山機電設備維修中故障診斷技術的運用[J].數碼世界,2017(9):184-184.[5]朱子敬.論礦山機電設備維修中故障診斷技術的運用之我見[J].科技創新導報,2017(11):127-128.
作者:許宏濤 陜西太白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