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試論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試論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城市規劃環境影響的評測工作當中,通過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充分地保障城市規劃環境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同時對于發展過程當中的環境評測方法以及環境綜合評測體系形成了良好的基礎保障。當前我國在環境規劃工作當中,基本上是從能源的運用、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各方面工作加以開展,建立起良好的生態環境評價指標。在工作規劃完成之后,需要對可能造成城市內部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預測,制定出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解決策略,較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因素對城市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從基本問題上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考慮,不斷地推動城市環境保護以及城市化經濟的快速發展。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主要原則

在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測體系當中,需要充分的遵循城市整體性發展的原則,通過這種方式有效保障了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測體系建立的有效性。

1.1應堅持戰略性原則

在建立起城市規劃環境評測體系工作當中,并不是對某種行業或者是某一種事件進行單純的處理,而是直接關系到了整個城市的長遠穩定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所以說要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評測指標體系,要以戰略性發展作為基礎,對城市的規劃環境評測指標進行詳細的設定,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對城市的環境質量進行優化,對城市當中各個方面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運用,保障對環境質量影響程度降到低,有效實現了對環境發展問題的防治和處理。

1.2應堅持整體性原則

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工作當中,并不是在某一個環節上進行單方面的實施,而是通過各種不同的環節進行銜接,每一個環節之間都產生一定的聯系。在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問題相互之間存在著連續性,如果要想實現將所有問題進行徹底地解決,需要針對城市規劃環境發展當中的原則性和整體性加以實施,保障城市內部的建設發展、資源開發以及生產活動等各個方面的有效性,可以針對城市內部的環境保護方案加以保障,從而使得城市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層次都可以順利有序的實施。

1.3應堅持超前性原則

在城市規劃環境體系的構建工作當中,必須要具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和可持續性發展眼光,對于城市內部的環境影響問題做到及時的預測,而不是在問題發生之后再進行解決。在環境問題處理方案完成之后,需要針對未來的城市環境發展方向進行合理的規劃以及科學的預測,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保障城市整體的經濟效益的提升,不斷的提高城市內部環境質量的發展。

1.4應堅持科學發展原則

在城市規劃環境影響指標當中,所規劃的內容和實施的過程都比較漫長,在進行城市規劃環境工作當中,需要以長遠發展的目光來作為出發點,通過實際的工作開發和生產活動的有效地分析了城市活動對環境質量所產生的影響,保障規劃環境評測指標體系,更加符合城市長遠穩定的發展目標。

2.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及體系

在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當中,屬于一種層次劃分的結構模式,在實際的實施和運用過程當中,實現城市環境的長遠發展。但是在城市的長遠發展目標和現實的實施過程,經常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城市的規劃環境的評測可以將部分區域的發展規劃作為基礎,同時也可以將其作為一個對象來進行分析,需要針對評測區域當中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因素加以考慮,充分的考慮到在不同的工作階段當中對項目的落實以及狀態的有效積累工作基礎之上,需要對環境區域范圍內不同的開發和方案的選擇進行充分的論證,提出科學有效的開發依據,提高了方案選擇的科學性。與傳統的EIA模式存在一定的關系,主要是通過EIA作為基礎研發的評測指標,和當前EIS指標當中的內容規定需要對評測體系當中的內容加以有效的擴充,保障內容更加具有科學化和完整性。傳統形式下所使用的評價指標體系當中,主要包含的是城市內部的自然環境、評測內容、生態環境的指標類型以及社會綜合環境指標,這三種模式通過規劃環境評測的方法對EIA當中的重要內容進行了延伸,并且還增加了對城市資源的科學化運用以及能源的開發等多項指標的達成。

3.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當前階段我國在城市規劃環境評價體系當中,主要內容包含了社會經濟的能源應用、資源使用率、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自然環境評測指標等相關因素,其中社會經濟發展指標主要包含了城市內部的基礎環境、公共設施、人口數量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問題的影響。通過對能源指標的運用,包含了電力資源的應用、天然氣資源的運用以及石油產業的應用等方面的要素,對資源的指標和水土資源的影響進行了科學的評價。生態環境當中包含了陸地生態環境和水生生態環境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自然環境影響因素包含了水體環境影響指標、生態環境指標以及大氣空氣質量指標等相關因素。在這些指標因素當中都是基于EIA基礎理論說提出,并且屬于一種戰略化環境發展評測所構成的部分。所以說在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當中,需要以城市的整體化發展高度來作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的建立基礎。

4.規劃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

評測指標的不同階段作為重點介紹,主要以環境規劃影響評測方法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首先運用環境的承載能力,對城市規劃環境的方式進行了設定,其中主要的特點通過評價過程當中,選取的變量指標以及整個城市環境的承載力作為空間標準的大小,同時對于該區域當中整體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了大致的估算,通過這種評測方法可以從微觀的角度上,對一個城市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態以及該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進行模糊性評測。因為在社會經濟和環境之間總是存在一種矛盾性問題,所以說通過這種評測的方式只能是用在一些籠統上的環境指標的評價工作當中。通過費用效益的分析模式,以貨幣的方式代表環境受影響的程度來進行評測,通過綜合費用和整體經濟效益投入的方式來進行的計算,這種方式可以通過經濟學的理論作為研究基礎,對整個城市的環境進行合理的評價,這種評測方式存在的問題是不能將環境的效益直接和貨幣經濟投入的效益相聯系。通過灰色預測和關聯法預測的方法,對環境的影響評價方法,這組評測方法可以實現對整個環境的影響進行綜合的評定,通過對城市環境評價指標的設定,以及評價過程當中的度相對更高,并且在評測過程當中計算的數據量也相對較少,可以直接的使用多元化回歸計算的模式來進行分析,對環境整體的評價和預測都有著良好的效果。這種評測效果對于長期性的環境指標的評價度不是很高,通過類比法的方式主要是依照評價問卷或者是具體成果因素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的特點在于評價的效率相對較高,同時可以對規劃環境的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預測,對各種評價信息的預測識別以及篩選等方面還是很難進行的把握,這也是規劃環境評測方式在實施過程中的一大影響問題。

5.結束語

通過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評估模式,對整個區域性發展經濟的狀況進行合理的評價,在城市承載力的基礎之上建立起了穩定和諧的發展目標,保障了城市長遠穩定發展理念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沈杰,張征宇,朱旻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初探及實證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09):124.[2]聶永平.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18):133+135.[3]張玉環,許乃中,龍穎賢,楊昆,賀濤,錢冬林.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技術問題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環境與發展,2017,29(02):24~28.[4]李映麗.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6(15):29.收稿日期:2019-2-23作者簡介:尚建國(1982-),男,漢族,廣西南寧人,工程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