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水利工程治理研究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水利工程治理研究3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水利工程治理研究3篇

水利工程治理研究1

1推動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意義

1.1農田水利建設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問題始終是社會各界所關心的重大問題。由于初期中國經濟水平較低,農業水利設施建設缺少經驗,工程建設標準相對較低,整體而言,農田水利工程質量不高。但隨著中國經濟建設飛速發展,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在中國歷史發展問題與現代國情的歷史背景下,需要加大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模,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物質需要,保證國家農業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1.2促進國家穩定發展

社會穩定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實際的調查與研究,現階段中國鄉鎮農業人口占據了中國總人口的50%以上,所以唯有完善農業產業建設,并進行農田水利的合理建設,才能提高中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同時經濟繁榮發展還能促使人口進一步增長,從而保證中國社會經濟的穩定。

1.3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中國目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農業生產離不開淡水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節約淡水資源,是保證中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前提。特別是中國農業人口占比較大,水利工程建設能夠保證農業生產順利進行,解決人們口糧問題。所以,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奠定了中國農業持續發展基礎,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2鄉村振興戰略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存在問題

2.1前期規劃設計不足

開展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主要是為農田生產提供服務,一旦前期規劃設計工作考慮不全,必然會導致后期工程灌溉無法滿足農田生產需求,尤其是對于高標準農田來說,其不僅要求水利工程具備灌溉功能,還需要其應用先進技術,提高工程性能和質量。當前期中國大多數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標準較低,存在規劃不合理的地方,設計變更沒有依據等,導致后續建設埋下諸多質量隱患。

2.2運行過程管理缺陷較多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較大。但是實際上工程在建設投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較多,其中主要是項目管理漏洞較多,限制了工程正常功能發揮作用。此外,由于目前中小型農田水利具有惠民工程特征,整體以承包私企建筑主體進行施工的工程管理模式呈現,在管理過程中承包人往往僅注重施工問題,對后續各項工程建設投運期間的維修管護并不承擔,從而導致在整體工程項目后續運營時,導致管理缺少可借鑒的標準規范,整體工程管理機構工作逐漸流于表面,從而導致了整體中小型農田水利施工的運營效果較差。

2.3工程建設資金缺乏

農田水利工程屬于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在開展工程建設工作時主要依托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專項資金,受資金額度有限的影響,易出現因材料質量不過關或盲目追求施工進度而導致工程建設質量無法保證的情況。

2.4工作人員職責不明及使用者產權不清

目前中國大部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施建、運行、管理等工作,作業過程形式化現象較為明顯,整個工程管理權責很難清楚的劃分至個人。如在進行相應小型水利工程各分項環節建設時,工作人員基本各自施工,實踐管理期間實時溝通交流不通暢,一旦岀現工程問題,各部門、各人員之間相互推諉。另外,水利工程使用期間,使用者產權劃分籠統,導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護保養不達標;直接對整個小型農田水利--84工程的運行效果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2.5新興節水技術落實效果不達標

節水技術落實效果不達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問題,作為當前備受推廣的節水技術,其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是“科技興農”的直觀體現,利用高新技術達到節水目的也是今后中國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然而,節水技術推廣使用對農業生產人員的要求極高,需要復合型的人才才能發揮其作用,同時在實踐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的特點,也進一步增加了其推廣難度。從當前中國西北地區情況來看,其大力推廣應用新興節水技術難度較大,且整體應用效果具有局限性;部分偏遠地區農民自身經驗與文化程度較低,主觀認為農田應用節水技術會造成整個農田灌溉力度不足等,使整個節水技術落實效果很難達到預期,降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運維管理實效性。

3鄉村振興戰略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治理策略

3.1重視前期規劃設計

在開展農田水利工程之前,必須要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對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下水資源深度、耕地質量現狀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并根據中國高標準農田的灌溉要求,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了統籌規劃和合理設計,以提高工程效率,從而使得新建設的農田水利工程能夠更良好地適應農業生產的灌溉要求。制定了農田水利工程設計方案,充分考慮實際灌溉需求和未來發展,重點考慮沉砂池、引水渠、節水灌溉設施等工程的規劃與設計。另外,對已經存在的不合理設計方案,要進行合理優化與變更設計,確保后續工程能夠發揮最佳的灌溉效果。

3.2建立健全的運行管理機制

通過對新農村振興發展戰略背景下中小農田水利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剖析,對其實施管理策略時,應先從創新理念、建立健全的管理運營機制入手。以實現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自身功能為前提,采用創新管理手段,基于新管理理念進行開展管理工作。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運營機制如下圖1所示。由圖1中所示,新的管理機制確定了“誰投入-誰收益-誰擁有”的管理原則,在明確了相應區域內中小型田間水利基礎設施的全部產權情況后,再根據與管護責任主體相對應的管理理念,實施管護。關于部門集體所有工程項目,則通過聯戶分管、股份合作、建管共同、競標承包等多種形式,對其使用權、擁有權、監督管理、經營權等作出了合理界定,并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建立規范、系統化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管理機制。

3.3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實施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需用到的物資、機械設備、人員等均需要足夠的財力保障,在建設中如果存在經費不足的現象,會造成工程建設物資標準難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現盲目推進施工進度的問題,給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帶來不良影響。不僅如此,資金不足還會制約水利工程功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并縮減工程使用壽命。所以,政府要適當加強對農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除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對農田水利工程專項資金進行投資之外,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激勵政策,以吸納更多社會投資參入進來,進一步擴大對農田水利工程投資的渠道,妥善解決工程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并帶動當地民眾廣泛投入農田水利建設中,形成財政投入為主、農戶集資建設為輔的局面,切實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為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奠定良好基礎。

3.4管理職責權益明確劃分至個人

對工程實施全面管理,需要先將管理職責落實到各地方鄉村,并以村為單元,規定其對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定期日常管理與維護的服務內容,而具體實施方案要根據當地情況而定,由相應的地方部門專業技術人員與農民群眾共同討論制定。通過此項措施,使得所有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責任與權利都能具體化,并分配到各個“用戶”群眾身上,從而使得相應的農田水利工程投運管維責任得到了充分體現。另外,還要根據目前多數鄉村水利設施(僅限于個體蓄水池)產權證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細化,從而使農村區域的堰渠、管線等的使用權逐步細化至個人,有效提升了整個農村振興規劃布署和實施的流暢性,以此實現提高農村地區經濟效益的目的。

3.5利用科技力量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從西北地區農村農戶節水灌溉觀念培育的新視角入手,使其了解科學技術力量才是農田水利工程治理的關鍵,是保證水利工程發揮高效益的前提。因此,政府部門要積極組織農戶參加在有關戰略政策和節水灌溉理論的培訓等活動,讓農戶全面認識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給農業生產所提供的效益,以此促使其逐漸認可節水灌溉理念。針對地方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節水灌溉等關鍵技術管理措施,應當在確保其有效提高地方農作物產出效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其多樣化治理功能。節水灌溉實質上是對農村自然資源的最佳開發與利用,在減少農村自然資源耗費量的同時提高農民收入,而與此相關的科技設施和標準化的作業過程,可以有效相關區域整體生態環境。所以在工程實施階段,應當對節水灌溉新技術實施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相應工程的配套設備,并適當采用了噴灌、滴灌等新技術,減少西北甘肅地區水資源的浪費,讓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技術應用實踐”得以有效發揮,從而最大程度實現水利工程的價值。從中國農業步入21世紀開始,國家對農業生產力建設工作的重視力度也在逐步增強,從一個視角上來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既是促進社會主義農村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石,因此在工程建設中,就必須樹立科學合理的農業規劃理論,創新農田水利工程的核心要義,為推進社會主義農村現代化發展振興服務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陳克武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水務局

水利工程治理研究2

1鹽環定揚黃灌區基本概況

1.1鹽環定揚黃工程基本情況

鹽環定揚黃工程自運行以來一直由寧夏鹽環定揚水管理處管理其共用工程,共用工程于1988年7月開工建設,1996年9月通過國家組織的竣工驗收。2016年9月,鹽環定揚黃工程更新改造項目開工建設,2018年4月投入運行。改造后共用工程現有泵站8座,安裝主機組53臺(套),總裝機容量7.22萬kW,干渠總長122.6km。設計流量11m3/s,分配寧夏流量7m3/s,陜西和甘肅兩省各2m3/s。供水范圍輻射陜甘寧三省六縣(區),面積達1萬km2,向人飲、城鎮、農業、工業、生態等多領域全方位供水,有效解決了受水區61.2萬人及130多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灌溉面積39.8萬畝。

1.2灌區基本情況

1.2.1共用工程管理單位寧夏鹽環定揚水管理處成立于1989年4月,是隸屬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的正處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承擔著共用工程的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任務。1.2.2專用工程管理單位寧夏專用工程設專管機構,由灌域所在的各縣(區)水管所管理,主要負責灌域內水利工程運行維護、水量調度、供水服務等工作,所轄灌域由利通區五里坡,鹽池縣城西灘、三道井、惠安堡,同心縣韋州5個水管所和太陽山鎮水利站直接管理,在編管理人員36人、聘用人員27人。

1.3灌區效益

灌區各縣(區)大力宣傳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積極引導群眾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壓減高耗水農作物種植面積,采用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成規模種植玉米、優質牧草、青貯飼料、黃花菜等,逐步實現了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實施,使灌區直開口畝均配水量由2010年的306m3減少到2020年的215m3,灌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經濟效益顯著。鹽環定灌區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8.45萬畝,占設計灌溉面積的90.5%。設施農業、黃花菜、藥材等滴灌、噴灌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快速發展,灌區現狀較項目開發前,糧食產量由0.4萬噸增加到22萬噸,增長了55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8元增加到12127元,增長了37倍。同時,依托鹽環定揚水工程,鹽池縣200多萬畝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50萬畝流動沙丘基本固定,300萬畝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林木保存面積達到425萬畝,昔日的荒漠變成了阡陌縱橫的綠洲,生態環境發生了人進沙退的根本性逆轉[1]。

2現代化灌區建設

2.1工程建設數字化

2.1.1骨干工程自動化、信息化建設鹽環定揚黃工程歷經初期建設、續建改造、泵站更新改造三個階段,工程“脫胎換骨”,插上了數字化“翅膀”,躋身國內一流的現代化揚水泵站之列。借助政策紅利和主體工程最大效益的發揮,管理處優化供水服務,破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夯實工程發展根基,保障灌區各業用水需求。十年來,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2.56億元,引水11.9億m3,受水區61.2萬群眾持續受益,40.8萬畝農田實現連年豐收,灌區糧食產量、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倍增。鹽環定揚黃工程更新改造項目在保持設計引水流量、泵站裝機容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新建調度中心1座,12座泵站合并為8座,主機組設備由101臺(套)減少為53臺(套),敷設壓力管道68.4km,砌護渠道39.5km,翻建改造建筑物63座,徹底解決了30年來遺留的工程設備老化失修等突出問題。工程現狀較改造前,總裝機容量由6.59萬kW增大到7.22萬kW,開停機次數由1948次減少到289次,能源單耗由4.18kW·h/(kt·m)降低到3.7kW·h/(kt·m),干渠水利用系數由90.3%提高到91.8%,年節省用電量近1600萬kW·h,工程安全保障率、供水保障率、設備效率大幅提升。管理處堅持以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發展,加快完成網絡、自動化信息化系統建設,將干渠70座直開口全部改造為測控一體化閘門,在干渠沿線建設視頻監視點184處,敷設光纜158km,與原有200km地埋光纜形成環網布置,實現了遠程操控、調度運行、信息采集、信息監測、視頻監視等功能以及水量精準控制調配、機變電設備、水工建筑物、干渠沿線監控的全覆蓋、泵站流量、干渠水位的全監管。

2.1.2田間管理信息化,節水灌溉自動化自2010年以來,通過國土整治、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高新技術補灌、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灌區各受水區累計投資5.7億元,對灌區工程及農田灌溉設施改造,先后建成利通區五里坡、紅寺堡區牛記圈、鹽池縣花馬池、王樂井、青山、馬兒莊、惠安堡等44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覆蓋率90.5%,灌溉水利用系數0.67。建成調蓄水庫4座,調蓄水池68座,蓄水總能力達2181萬m3,并實現調蓄水庫、水池的互聯互通,灌溉高峰期錯峰供水[2]。

2.1.3設施建設完善,灌溉計量精準干渠交接水自動測量。共用工程8座泵站53臺(套)機組全部安裝管道電磁流量計計量。采用自動化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處站聯合調度、自動化采集和數據共享,水量測配計量精準可控、高效可靠,為推進現代化泵站和生態灌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干渠直開口測控一體化。借助鹽環定揚黃工程更新改造項目和鹽池縣牧區水利項目,在干渠直開口、支渠口安裝測控一體化閘門70座,實現現地、站所、水調中心三級控制,數據自動監測記錄,水量計量精準。對8處壓力管道取水口全部安裝管道流量計計量。高效節水灌區精準計量。高效節水灌溉水量全部使用電磁流量計或水表計量,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供水到田間,用水計量率達到100%。特設量水設施計量。其它灌域采用畦灌、溝灌等灌溉技術,安設無吼道量水槽、巴歇爾量水槽等特設量水設施,實行人工每四小時測報一次,經農戶現場確認流量水量,并錄入用水統計臺賬。

2.2灌區管理集約化

為解決制約灌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資源短缺瓶頸,鹽環定揚水管理處和灌區各縣(區)水務局認真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扎實踐行國家節水行動,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在灌區先后實施水權到戶改革、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持續開展現代化升級改造,建成高效節水灌溉38.45萬畝,占總灌溉面積的90.5%。依托揚黃水,鹽池縣以青儲玉米、黃花、藥材等為主的滴噴灌技術快速發展,成為全區唯一的“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著力打造綠色產業、綠色村莊、綠色通道、綠色屏障,建成林網達10萬畝,55萬畝沙化草原得到控制,灌區阡陌縱橫、碧草如茵,已從昔日“黃沙窩”變成了現在的“綠家園”。

3經驗做法

3.1建立長效機制,保障高效節水灌溉良性運行

不斷探索完善高效節水灌溉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管理水平,優化供水服務,實現了管理規范化、運行透明化、服務社會化。在管理機制上,嚴格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基本原則,嚴格水權管理、計量收費,嚴格落實高效用水、節獎超罰,促使農業經營主體主動節水??茖W劃分轄區,實行計量供水,專業群管組織具體負責,計劃耕作種植和灌溉,形成了統一的管理機制。在服務機制上,采取委托專業公司進行社會化有償服務、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等方式,定期指導、培訓基層工作人員、合作社成員及農戶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組織科技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及時解決農戶高效節水技術難題,引導群眾轉變觀念,調整農業生產方式,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節水服務體系。在監督機制上,通過村組兩級公示欄和微信、手機短信等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時公示階段用水量、水價、水費,推行“陽光水務”,公開高效節水管理運行,并在有條件的灌區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全程監控施肥、灌溉過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讓灌區群眾用放心水、交明白費[3]。

3.2創新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農戶收益

在揚黃灌區大力推進合作社管理模式,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戶”管理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合作社直接管理,農戶全程監督,做到“七統一,四公開”,確保了高效節水灌溉良性運行。通過轉變管理模式,實現了“四省、兩增”,即省水,畝均灌溉用水由原來500m3減少到現在215m3,畝均省水285m3;省肥,畝均用肥由原來90kg下降到50kg,畝均省肥40kg;省工,由原來的一家一戶田間管理模式轉變為自動化管理,年均節省勞動力570余人;省機械費,實行農機全程作業,比一家一戶自耕自種每畝節省機械費65元。增加面積,用節省的水資源擴大種植面積,灌溉面積由原來的7600畝擴大到10700畝;增加產量,玉米畝產量由1300斤增加到1700斤。

3.3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灌區綜合效益

灌區把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與壯大灘羊、牧草、黃花菜、3三種方法優缺點比對針對前文介紹的三種高錳酸鹽指數測試方法,分析比較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比較結果見表3。手工滴定法是實驗室最常規的檢測手段,實驗耗材簡單,準確度和精密度均滿足測試要求,但檢測效率較低、操作繁瑣、對檢測人員操作要求高,對于樣品數量較少的實驗室比較適用。連續流動分析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簡單、測定范圍廣、檢測效率高,適用于大批量的樣品分析。全自動分析儀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便、節省人力、檢測效率中等,是手工滴定法的良好補充和有效替代,在未來的水環境檢測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9-11]。

4結語

水環境治理及水生態修復是國家建設人水和諧的重要內容,高錳酸鹽指數作為水環境監測及水質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研究它的檢測方法并合理利用十分必要。本文詳細地介紹了高錳酸鹽指數的三種測試方法:手工滴定法、連續流動分析法、全自動分析儀測定法,三種方法均能滿足水質分析工作中的定量分析要求,準確度達標,但各有優缺點,檢測人員可以通過比對分析選出最合適的測試方法,以解決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并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夏亞平 單位:寧夏西干渠管理處

水利工程治理研究3

一、前言水土保持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事關國計民生,意義重大。水利工程應在建設前期可行性研究階段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據設計及監理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進行施工等建設活動;建設時應及時與地方政府水土保持機構建立聯系,了解當地水土保持法規對土建、臨時及棄渣工程的具體要求,簽訂有關協議、制訂具體措施??⒐ず蠼邮車栏窨⒐を炇眨WC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卓有成效。

二、水利工程建設施工中水土流失的特點

(一)水利工程建設規模大,對水土破壞程度大

水利工程建設包括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施工過程中和施工后的投入運行三個過程,每個建設環節都可能存在水土流失問題,尤其是施工階段,土方開挖填筑、溝塘開挖、水閘及水工建筑物施工和大型機械作業等過程對土體的擾動大,開挖量大且面多,棄渣量、填筑量大,對原始地形地貌造成的破壞相較其他工程更大,導致地表土層抗侵蝕性能降低,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地表土與植被之間的生態平衡,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水利工程對水土破壞的不可預見性

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時可能出現為了搶進度、趕工期導致施工強度大,施工時間集中,造成水土保護不夠及時和到位,可能會破壞地面及以下或者周邊的水土穩定,而水利工程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又導致經過長時間的破壞及侵蝕過程后,各種水土流失問題往往出現在很多年以后,具有隱蔽性和不可預見性,這給水土保持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三)涉及的面廣、損失大

水利建設工程涉及到道路、堤防、河道、建筑物等,水土流失涉及的面廣、點多,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投入的資金多、難度高、治理難等。

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意義

(一)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

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維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滲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還可以攔蓄徑流,在汛期還可以消減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在枯水季節可以補充徑流,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化。

(二)提高水利工程效益

水土保持可以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量,還可以攔泥沙,增加水庫的蓄水,更好地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減少江河、水庫、湖泊河道的淤積等,保證水庫的正常使用壽命。

(三)減少災害、降低損壞

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減少崩塌、滑坡、塌滑、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頻率,降低崩塌、滑坡、塌滑、泥石等對水利工程的破壞,有利于安全施工。

四、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重點

(一)取土場及棄渣場的重點防護

受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開挖、填筑、占壓等活動影響,地表植被遭受破壞,使有些土地降低或喪失水土保持功能,因此需要科學合理地開展棄土堆放、土地整理、表土回覆、土地復墾、植物防護等工作。

(二)項目施工過程中及退場前的重點防護環節

面對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搶工期、趕進度”問題,尤其是土方開挖和土方填筑工作,要注意土方開挖過程中取土場及周邊的防護,渣土運輸過程中道路周邊及植被的防護,填筑過程中棄渣及機械碾壓等對周邊及植被的防護,配合建設單位采取植物措施或改善其水保功效,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在水利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前,通過保護和防治責任范圍內的水土流失,使土壤侵蝕強度小于規定的范圍,施工完工后對施工生產、臨時工程設施拆除及場地平整進行恢復,為地表植被恢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

五、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土流失防治方法及措施

(一)施工期間的防治方法

(1)按合同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植被和其他環境資源破壞。(2)進行土方、石方開挖施工和臨時道路等設施施工時,根據施工現場地形、地質、地貌條件采取相關工程或其他防護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保護施工征地范圍內、外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歷史地形、地貌,在所利用的土地上設置合理坡度、采取綠化等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土壤遭受侵蝕,造成水土流失。(4)在工程施工期間禁止施工人員進入山區林地進行伐木、采藥、狩獵等活動,合理堆放建筑材料,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施工結束后,及時拆除一切合同規定必須拆除的施工臨時設施和生活設施,并按合同要求進行植被或土地的有效恢復。(5)將含細根須、草本植被及覆蓋草等植被的表層的有機質土,機械運到指定地區堆放再利用,并防止土壤被沖刷流失。(6)在施工期間設置有效的臨時排水設施,始終保持建設工地有效良好排水系統。(7)冬天、雨季填筑應邊挖、邊運、邊填、邊壓實,有序依次進行,每層按設計及規范要求筑成適當的橫坡,防止積水及水土流失。(8)建設工程施工中開挖的土石材料集中堆放,并在周圍設置截流溝,避免對河流、水道、灌溉渠或排水系統產生淤積或堵塞。(9)土方開挖、填筑的邊坡采取相關防護措施,防止冬天、雨季到來時水流對坡面的沖刷而影響排水系統的正常使用,防止對附近水域及環境的污染。(10)施工盡量不干擾河道、水道或現有排水溝渠系統的自然狀態。若有干擾時,事先報送監理人并取得監理工程師的書面同意。(11)施工過程中棄渣場的治理,按照要求及時進行覆蓋、合理利用。(12)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設置水土保持專用資金,由總公司水土保持管理委員會進行監督使用,做到??顚S茫_保水土保持資金到位。

(二)施工期間水土保持措施

1.土地整治措施堆渣及棄渣結束后,根據設計要求,對棄渣場及臨時道路坡面及馬道進行土地整治。2.表土回覆措施棄渣場邊坡及馬道土地整治后回覆表土,按照表土存儲設計原則,結合施工營地現場實際地形條件,在回填土時做到每層面向坡外做成一定的坡比以利于排水,減少和避免施工區域內形成積水。保證邊坡的穩定性。臨時用地使用完后及時恢復至原來的地形、地貌;恢復原有功能,與周圍地形地貌相符。滿足復耕條件后,通知有關建設單位及地方政府共同驗收,并交付使用。3.土地復墾措施對于土地的復墾,應與當地土地部門確定其今后用途來回填種植土,還應充分考慮到其防洪排水的設施,且必須與周邊自然水系相結合。4.地表耕植層保護措施根據有關部門相關文件要求,對所租用的農業用地,在建設臨時設施前,按要求對所有農用地的地表至下30cm范圍內的耕植土提前清表挖去,并在專門區域堆積存放。在棄土場低側采取修筑擋墻。疏通并開挖防護好棄土場周圍原有排水溝,以防止耕植土流失;對周邊耕植土做好監測和記錄。5.植物措施

對水利工程施工點進行防護,對開挖面進行植草,選擇合適的坡度、地點及樹種種植的植被。6.節約用地保證措施編制可操作性強、設計合理、成本較低、符合當地環境保護的施工組織設計,實事求是地進行施工優化組合,人力、物資、設備各種資源施工組織措施,應落實有標準、有目標、有結果。六、結束語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重視和強化水土保持工作,有效解決工程水土流失問題,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建設和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政府應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執法、治理和宣教工作力度,提供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調動群眾熱情,確保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發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

作者:胡莎莎 單位:安徽省六安市水利局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