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文化雜志》作為國內唯一專注于廣府文化研究的學術刊物,該雜志依托廣東省委宣傳部批準建立的“廣東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及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的學術資源,匯聚了省內外廣府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致力于廣府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與活化利用。
雜志以“傳承嶺南文脈,弘揚廣府精神”為宗旨,設置“廣府文學與藝術研究”“廣府歷史地理與城市文脈研究”“廣府民俗文化研究”“廣府商業文化研究”等核心欄目。內容涵蓋廣府文化的傳統精髓,如南越國歷史、粵語文學、嶺南園林藝術、粵劇粵曲、龍舟民俗等,同時關注現代社會背景下廣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探討廣府文化在當代語境中的新表達,如現代粵語文學作品、廣府美食文化、非遺活化等。
自創刊以來,《廣府文化》積極探索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的模式,每期圍繞固定議題展開系統研究,已出版多輯高質量論文集,被知網收錄,并榮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等榮譽。雜志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平臺,還注重與讀者互動,開設專欄邀請讀者分享廣府文化故事,并舉辦線下講座、工作坊等活動,促進文化交流。
作為廣府文化研究的權威刊物,《廣府文化雜志》已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傳統與創新的文化橋梁,對于增進公眾對廣府文化乃至嶺南文化多樣性的認識、推動嶺南文化繁榮興盛發揮了積極作用。其深厚的學術積淀與文化擔當,使其成為研究廣府文化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為嶺南文化的研究與傳播貢獻了重要力量。
廣府歷史地理與城市文脈研究 廣府文學與藝術研究 廣府民俗文化研究 廣府商業文化研究
(1)來稿請在末頁附上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籍貫、性別、民族、職稱、學位、研究方向、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以及工作單位、詳細通信地址、郵政編碼。
(2)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一般不作為文獻引用,如有特殊情況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
(3)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
(4)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和前瞻性,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或實踐意義,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出版后的期刊和每篇文章均需接受主管單位的專家審讀。
(5)本刊對所有稿件有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請投稿時注明;切勿一稿多投,來稿一律文責自負。
(6)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不用公式和化學結構式、圖表、特殊符號等。表達力求簡單,不空泛,術語規范,一般400字符內。
(7)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英文題名一般不超過10~12個實詞。盡量不用縮寫同、代號、括號。
(8)腳注用宋體小五號字。中國年號、古籍卷數請用中文數字。其他如公歷年份、期刊卷期號、頁碼等,均請用阿拉伯數字。
(9)基金項目:所涉及的課題請在文中注明,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 (注明基金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掃描件)。
(10)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練。并具原創性,不侵犯他人著作權,稿件未投它刊,未在其它任何期刊(包括內部出版物)刊登或研討會上發表過(特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