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母親詩歌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記憶里不見您閑過——
白日里——
山頭、田間、灶下
總是忙碌,總感覺您有使不完的力;
黑夜里——版權所有
縫補、納鞋、洗衣
總是忙碌,總感覺您是永不困倦的人。
篇2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您就像一棵綠葉如蓋,搖曳多姿的大樹,我一直走到很遠都能回頭便瞧見她,在風中枝蔓一直伸到無邊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在這樣的日子里,您該歇歇了
摘一顆星,采一朵云,裝入思念的信封里,獻給您------在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我總相信/一片樹葉厚過一本詩集/這就是年輪/我為您------祝福.
您的痛苦和愛/創造了這一天-------生日/使我們從此懂得了/生命和情感/在您的這個節日里/遙寄我深深的思念和祝福
您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媽媽
篇3
多少嘮叨,
又多少囑咐,
交織在我快樂的生活中。
日日夜夜,
您總說著同樣的話;
每時每刻,
您總做著辛勤的勞動。
直到嫩嫩的臉蛋
變成了滿臉的皺紋;
直到滑溜的手
變的粗糙不堪。
記得每次傾盆大雨時
我沒有帶傘
您總是急忙拿著傘向我走來,
總是撐著一把傾斜的傘接我回家。
篇4
讓我健康成長。
在你眼里,
我是夏天的紅花,
給我生長的環境,
讓我嬌美紅顏。
呵,
你可知,你在我眼中是?
在我眼中,
你是我堅強的扶手,
讓我不再摔倒。
在我眼中,
你是溫暖的懷抱,
讓我不再哭泣。
篇5
有一份天職最神圣叫養育
有一種愛永遠都回報不完母愛
有一種緣永遠都割斷不了親恩
母親是每個孩子的上帝
是孩子的者啟蒙與領航者
每個孩子則是母親的天使
是母親的快樂果與無價寶
生活中
那一個微笑
讓我想起我的那些童年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
默默呵護著
那些動人故事
讓我憶起曾經年輕的您
在我歲月長河里
無私奉獻著
那些辛酸日子
讓我想起勤勞堅強的您
在我成長過程中
永恒激勵著
如今
您已沒有了芳華
好在擁有了幸福
如今
您已經老去
幸運的是您還在我身旁
您的無數重擔
如今
我來為您挑起
您那飽滿滄桑的臉頰
我將用我的青春撫平
您的懷抱是我溫暖的搖籃
我的心窗是您幸福的港灣
愧于羞澀
我沒有表達太多的愛語
但我的心永遠守侯著您
在您的跟前
我從沒對您說過我愛您
但我的心時刻都愛著您
再多的言語版權所有
也無法深刻地表達那份愛
愿一束康乃馨
給母親帶來健康長壽
愿我的與努力
給母親帶來幸??鞓?/p>
愿天下母親都健康幸福快樂——母親節快樂
——
小時候
媽媽說
流星
是上帝掉的一根頭發
就像奶奶滿頭銀發一樣
每天都會掉上許多根
寶寶稚氣的問:為什么
“因為人實現了夢想就會老
老了,就要掉頭發了,之后…..”
“那上帝也變得很老了?
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了嗎”
“恩,上帝實現了他的夢想
他讓世界上每個可愛的孩子
都實現了個美好的愿望”
“上帝實現了媽媽什么愿望?
“當然是擁有你這么個健康乖寶寶”
寶寶一臉幸福版權所有
“媽媽,上帝也會幫我實現一個美好的愿望嗎”
媽媽微笑,輕輕拍了拍寶寶的小腦袋
篇6
你獻給母親的,版權所有
無論華麗還是平實,
你的母親都會感動..
你獻給母親的禮物,
無論名貴還是簡單,
你的母親都會快樂..
母親,
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母愛,
世界上最珍貴的情感。
當你和母親頂嘴時,
可曾注意她臉上的
一絲苦笑?
當你用蔑視的眼光
看著沒有文化的母親時,
可曾記得她的
一切操勞都是為了
能讓你成為有知識的人
當你…………
不要在意母親嘮叨,
不要再把她關心
都當成多事,
因為她所做的版權所有
一切的一切,
都是為了你——
篇7
甲:是的,在這樂章里,我們聆聽到了母愛的強悍音符與柔美清唱。她創造了所有與生命相關的奇跡。那“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詩句,不知感動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
乙:那三江四海五湖水,淌不完母親對兒女的冷暖情長;那三山四嶺五岳松,抒不盡兒女對母親的綿綿情意。母親,是您,創造了生命最偉大的力量;是您,延續了人性最博大的品格。您就是愛的代名。
甲:母親節是世界的,今天,我們融入在這塊詩的國度里,吸取著先祖們對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懷著古老的“孟母三遷,斷機教子和岳母刺字”。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母親節,是每個民族的,是中國的。
乙:籠罩在這個有著濃郁文化底蘊的詩的國度里,我們暢游在海河畔,讓母愛的陽光,溫暖一生成長;讓母愛的力量,鼓舞創造輝煌。值此《母親節》來臨之際,讓我們把心底的頌歌獻給您——
甲乙合:母親!
朗誦階段串詞:
甲: “感恩母親·放歌心聲” 詩歌朗誦會由天津市朗誦藝術/,!/協會、天津市郵政函件局、今晚報文化部、自來水集團、大緣網、天津詩社籌備組等六家單位聯合舉辦。是集詩歌與朗誦藝術的有機結合,朗誦會的舉辦,經過精心籌備、詩作征集和朗誦人員對朗誦作品的選擇,今天會有25個朗誦節目在這里與大家共同分享。
乙:非常值得期待,我們已經躍躍欲試了。我想在座的每位嘉賓都心懷著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和對詩歌藝術與朗誦藝術的熱愛相聚在這里,下面,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六家主辦單位,獻給出席此次朗誦會的所有嘉賓和各界代表,謝謝你們!
__*
結尾串詞:
甲:攫一縷五月的鮮花,給母親編一個五彩的花環,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愿母親的心情像花兒一樣永遠快樂綻放,愿母親的笑臉象花兒一樣永遠靚麗。
乙:母親,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綠油油的禾苗,您涌進我的心田,將甜甜的泉汁灌輸給我,滋潤著我。
甲:母親,您是早晨的太陽,我是一株剛冒出嫩芽的小草,您用柔和的光照射著我,使我生機盎然,溫暖著我。
乙:老舍說: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甲: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乙:摘一顆星,采一朵云,裝入思念的信封里,獻給您——在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篇8
我不能忘記母親
只是在我襁褓的時候
野薔薇的芬芳---
仿佛是我尿布上回響的
搖籃曲,于是
我開始咿呀學語
--
我怎能忘記你啊,母親
那康乃馨的絢麗
在春天的晨光里浮動
好似你向我吹來的
愛的芬芳,成熟我
多姿多彩的幼稚
--
我不能忘記母親
那粉紅的蓮荷
在夏日的驕陽里玉立
好像是母親高潔的身軀
告誡我要不染于淤泥
--
我不能忘記你啊,母親
碧藍高遠的天空
皎潔的月光布滿天際
映照金燦燦的黃菊
好像是母親慈祥的目光
堅強我不屈不撓的意志
--
母親啊,我怎能忘記你
窗欞上凝掛的雪花
點燃我夜讀的油燈
仿佛是你期望的眼睛
告誡我,人啊
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
--
終于,母親的身影
隨五月蒲公英紛飛的晨曦
離我而去,我用無奈的哭泣
挽留母親,母親告訴我
篇9
有一份天職最神圣叫養育
有一種愛永遠都回報不完母愛
有一種緣永遠都割斷不了親恩
母親是每個孩子的上帝
是孩子的者啟蒙與領航者
每個孩子則是母親的天使
是母親的快樂果與無價寶
生活中
那一個微笑
讓我想起我的那些童年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
默默呵護著
那些動人故事
讓我憶起曾經年輕的您
在我歲月長河里
無私奉獻著
那些辛酸日子
讓我想起勤勞堅強的您
在我成長過程中
永恒激勵著
如今
您已沒有了芳華
好在擁有了幸福
如今
您已經老去
幸運的是您還在我身旁
您的無數重擔
如今
我來為您挑起
您那飽滿滄桑的臉頰
我將用我的青春撫平
您的懷抱是我溫暖的搖籃
我的心窗是您幸福的港灣
愧于羞澀
我沒有表達太多的愛語
但我的心永遠守侯著您
在您的跟前
我從沒對您說過我愛您
但我的心時刻都愛著您
再多的言語
也無法深刻地表達那份愛
愿一束康乃馨
給母親帶來健康長壽
愿我的與努力
給母親帶來幸??鞓?/p>
愿天下母親都健康幸福快樂——母親節快樂
——
小時候
媽媽說
流星
是上帝掉的一根頭發
就像奶奶滿頭銀發一樣
每天都會掉上許多根
寶寶稚氣的問:為什么
“因為人實現了夢想就會老
老了,就要掉頭發了,之后…..”
“那上帝也變得很老了?
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了嗎”
“恩,上帝實現了他的夢想
他讓世界上每個可愛的孩子
都實現了個美好的愿望”
“上帝實現了媽媽什么愿望?
“當然是擁有你這么個健康乖寶寶”
寶寶一臉幸福
“媽媽,上帝也會幫我實現一個美好的愿望嗎”
媽媽微笑,輕輕拍了拍寶寶的小腦袋
篇10
欺壓與削迫打不倒他,困難使他堅強面對,挫折使他成長,這就是中國我的祖國,打不倒的國家。
一次一次的失敗與成功,一次一次從無到有,他的名字無數次在共和國的徽章上閃爍著。
在世界的東方,在亞洲之中有著一條昂首星空的龍,他的名字叫‘中國’。
一聲巨響在世界雄起,萬國震撼,世人驚嘆,這條打不倒的中國龍在怒吼。
千年的滄桑而不衰,千年的期盼,今天終于實現了,中國,世界的中國龍。
啊, 千年的龍,我的祖國,母親您的覺醒是我的呼喚,是我的吶喊呀。
母親;您可知道,在您的沉睡中我哭泣了多少次,吶喊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
您一睡千年,邪惡的強盜把矛頭指向了我,您的兒,您的兒。
篇11
非馬 (William Marr),本名馬為義,祖籍廣東省潮陽縣(現汕頭市潮陽區),生于臺中市,二戰開始前隨家人遷回廣東的家鄉。一九四八年隨父親再度來到臺灣,卻因為一九四九年退守臺灣后,而被迫與當時仍留在廣東的母親和部分家人分隔海峽兩岸。一九六九年他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獲核能工程博士學位,曾任職于美國阿岡國家研究所,從事核能發電安全的研究與發展工作。
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美籍華人科學家,也是著名的詩人、翻譯家、藝術家。他的詩作完美結合了科學系的理性思維和詩人的感性,文字形式干凈利落、輕盈雋美,視角尖銳透徹,蘊含著豐富深刻的內容,具有極為獨特的藝術風貌,在臺灣、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廣受讀者喜愛,他創作的雙語詩在美國也贏得了眾多讀者的高度贊譽。芝加哥詩人俱樂部董事長、同時也是伊利諾伊州詩人協會會員的格蘭娜?豪勒威(Glenna Holloway)這樣評論非馬: “他的詩歌既繼承了中國詩歌優美、有層次感的傳統,也吸收了美國詩歌的隨性和風味,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幽默感、洞察力和柔情風格,他完美地駕馭了如此豐富的文化元素?!盵1]
由于復雜的歷史背景原因,多年來與母親無法相聚的經歷使非馬以親身經歷、人文關懷入詩,創作了一系列 “母親”形象的詩歌。這些感人肺腑的詩歌都是對詩人內心的直接剖析和詮釋,毫無保留地張揚著思緒的涌動。詩句質樸、坦率的表象下,燃燒著詩人對母愛熱切的渴望和思念,對生命新鮮的沖動和激情。
一、非馬詩歌中母親的現實原型
一九四九年之后,非馬曾多年與留在大陸的母親和弟弟未通音信。直到七十年代初期,非馬的母親才千方百計地和在臺灣的父親取得聯系。一九八零年,非馬才得以回到廣東老家探望他的親人。所以,在此之前,非馬的詩歌里極少直接描寫母親的現實原型,而是多以借物寄情、從側面由對其他事物的想象抒發對母親的思念。
《闊別三十年后與家人重聚的茶會》(Drinking Tea at a Family Reunion After Thirty Long Years of Separation)[2]這首詩則記錄了非馬與久別重逢的家人團聚的感人場景,詩人難得地從正面刻畫了母親的音容笑貌:“一口飲盡將會多么難受/如果一點一滴品嘗/這杯盛了三十年的苦澀/你笑著對我說/好茶/應當啜飲/品味”詩中“苦澀”和“好茶”這兩個比照性的詞語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耙豢陲嫳M”一杯濃茶固然口舌苦澀,但是這種苦澀又怎么能比得上與家人生離數十載的苦。而一家人團圓的喜悅,又徹底沖散了壓在詩人心頭的苦?!昂貌琛辈粌H僅意味著茶葉的香醇,也暗示著非馬和母親對一家人未來美好生活的共同憧憬,而且一家團圓的甜美時光是那么短暫,是該慢慢地“啜飲”,細細地“品味”。這首短詩的語言依然簡潔、質樸,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深情厚意突顯出了親人之間永不消逝的血緣羈絆,母親安靜、祥和、幸福的神態躍然紙上。
《羅湖車站――返鄉組曲之八》[3]則以詩人在羅湖車站偶遇的老太太和老先生的形象為藍本,側面勾勒出詩人父母親的外貌及體態?!拔抑?那不是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她老人家在澄海城/十個鐘頭前我同她含淚道別/但這手挽包袱的老太太/像極了我的母親/我知道/那不是我的父親/我的父親/他老人家在臺北市/這兩天我要去探望他/但這拄著拐杖的老先生/像極了我的父親/他們在月臺上相遇/彼此看了一眼/果然并不相識/離別了三十多年/我的母親手挽包袱/在月臺上遇到/拄著拐杖的我的父親/彼此看了一眼/可憐竟相見不相識”。雖然詩中所寫的“老太太”和“老先生”并不是非馬的父母本人,但是詩人通過“手挽包袱”、“拄著拐杖”兩個動作精確地捕捉了人物的瞬時動態,同時又將影像巧妙地投射到了詩人父母的形象上。這種“移花接木”的獨特寫作手法使“母親”的形象瞬間豐滿起來,讀者能輕易地從這兩個簡單的動作中聯想出這樣一幅場景:他的母親也已是一位老太太,在與他“含淚道別”時一定和兒子難舍難分。雖然她已經年邁,但仍然堅持“手挽包袱”來送別?!?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卑だ镆苍S裝著為兒子一針一線縫好的衣裳,也許裝滿了家鄉的特產,也許放的是親手納好的鞋墊,詩人并沒有明確記敘媽媽挽著的包袱里裝的是什么,這刻意的留白反而給讀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更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令人體會到無私、忘我、深沉的偉大母愛?!拔业哪赣H……我的父親/彼此看了一眼/可憐竟相見不相識”是非馬對父母親假如相見時場景的假想,三十年漫長的光陰足以讓曾經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成白發蒼蒼的遲暮老人,父母親的外貌變化如此之大,他們如果能夠相見,能否認得出對方?他們是否還有機會見面?對殘酷現實的拷問背后隱藏著非馬對父母的愧疚,“子欲養而親不待”,詩人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與家人團聚,每一次與父母的相聚都是那么彌足珍貴。
二、非馬詩歌中母親多重的形象
以“月亮”、“祖國”為代表的詩歌意象也是非馬詩歌里的一個特色。詩人在《中秋月》中這樣寫道:“知道/所有/回不了家的/暗淡的眼睛/將徹夜不眠地凝望著她/她把自己/打扮得/又圓/又亮” [4]在中國文化里,人們追求寧靜和諧的月亮式的文化精神,尋找母親是“月亮精神”的一個重要主題。[5]正如古詩里所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滿月等在中國文化里象征著“闔家團圓,幸福美滿”的事物意象,往往最能勾動背井離鄉的游子們的思鄉情愁,念母之意。非馬在象征著“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與母親天各一方,沒有盡到為人子女的孝道,心中交織著想回家又回不了家的無盡苦悶,滿懷的愁苦無處宣泄,他只能用“暗淡的眼睛”“徹夜不眠地凝望著”中秋的滿月,仿佛看到了遠在家鄉的母親。
詩人用“打扮得/又圓/又亮”的月亮暗喻母親,借由擬人化的中秋月意象刻畫出一個思念遠方游子而又堅忍的母親形象。雖然身邊沒有兒孫承歡膝下,但是詩歌中的母親如同年年缺而復圓的明月一樣,執著地守候著,從未放棄過與子女相聚的期盼。她的慈愛、包容、堅貞,不僅令讀者想起詩人自己的母親形象,更令人聯想起天下所有同樣偉大的母親。這首詩不僅是獻給母親個人的贊詩,也謳歌了群體意義上的母親,深情道出了所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們的共同心聲。
盡管非馬在美國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根仍深扎在中國,他的詩不僅流露出對母親的一往情深的眷戀,還抒寫了對臺灣和祖國大陸統一的渴望。他在《醉漢》里這樣寫道:“把短短的直巷/走成一條/曲折/回蕩的/萬里愁腸/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母親啊/正努力/向您/走 /來?!盵6]在各國文化中,只有中國把“country”譯為“國家”即放大了的家,也只有中國把母親與國家聯系在一起,把“motherland”譯為“祖國”。濃烈的故鄉觀念和國土觀點成為中國人深層的情感意識,無怪乎有人說中國的愛國主義是白云故鄉似的女兒思念母親的情懷。[7]結合前文中提到的非馬的特殊人生經歷,《醉漢》這首詩里的“母親”形象被非馬賦予了雙重的文化意義, 不僅是指多年來未曾謀面的母親,也是指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祖國大陸。
回顧歷史,一九四九年遷往臺灣后,基于錯綜復雜的政治軍事理由,臺灣與大陸兩岸斷絕了交通往來。一九八七年臺灣方面宣布解嚴后才開放臺灣人民到大陸觀光及探親。非馬飽嘗過骨肉分離、音信斷絕之苦,詩歌中“短短的直巷”和“曲折/回蕩的/萬里愁腸”形成了強烈的對照,臺灣和大陸僅隔一條窄窄的海峽, “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詩人在這條曲折的“尋母”之路上邁出的每一步都是萬分艱難,一晃就走過了三十年人生。盡管不知道何時才能圓回家的夢,盡管前路困難重重,詩人仍然執著地發出“母親啊/我正努力/向您/走/來”的吶喊,這聲吶喊蕩氣回腸,催人淚下,承載了無數海峽兩岸人民對親人們的思念和淚水,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心靈沖擊和震撼。
三、母愛在非馬詩歌中的延伸
非馬曾經說過:“詩的現實是詩人用敏銳的眼悲憫的心,對宇宙人生歷史社會的事事物物,經過深刻的觀照與反省,所凝聚成的令人心顫的東西?!?[8]正如他所說,非馬的詩魂激蕩著對親人、祖國、民族的深厚情感,同時以寬憫的胸懷關注著整個世界。他熱愛和平,厭惡戰爭,認為戰爭是造成世界上無數悲劇的罪惡之源。在《越戰紀念碑》中,非馬塑造了一個因為戰爭而痛失愛子的老嫗的凄慘形象:“ 一截大理石墻/二十六個字母/ 便把這么多年輕的名字/嵌入歷史/萬人冢中/一個踽踽獨行的老嫗/終于找到了/她的愛子/此刻她正緊閉雙眼/用顫悠悠的手指/沿著他冰冷的額頭/找那致命的傷口”。[9]這首詩中的老嫗“踽踽獨行”,形單影只,暗示著她的身邊再也沒有別的親人,而她在兒子的墳前,沒有哭喊和咒罵,也許她的眼淚早已經流干,而她“緊閉雙眼”,“用顫悠悠的手指”摸索愛子的傷口,讓人能真切感受到這位母親的絕望和無助,這些無聲的細節是對殘酷戰爭最有力的控訴?!对綉鸺o念碑》中的老嫗僅僅是所有同她一樣不幸的母親的一個縮影,世界各地都有在炮火中飽受摧殘的母親和孩子們,只有人類停止無休止的紛爭和戰火,天下的母親才能笑逐顏開,安享天倫之樂。短短十二行詩,讓讀者以受害者的角度重新審視戰爭的罪惡,老嫗的悲劇發人深省。
非馬詩歌中的母親形象凝聚了詩人對世間真、善、美最真摯的情感和最執著的追求,集中展現了詩人高度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精神。他將對個體母親的“小愛”融入了他對祖國、世界的“大愛”中。母愛是永恒的,是牢不可破的,通過非馬在詩歌中對母親形象的描述,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 參 考 文 獻 ]
[1] Glenna Holloway. The Voice of the Poet[N]. Chicago:Chicago Tribune TempoDuPage,1996-02-25.
[2] William Marr.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M]. New York: American House Book Publishers, 2010:174.
[3] 非馬.羅湖車站[A].見:日光圍巾:非馬新詩自選集第四卷(2000-2012)[M].臺北:秀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263.
[4] 非馬.中秋月[A].見:日光圍巾:非馬新詩自選集第四卷(2000-2012)[M].臺北:秀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208.
[5] 傅道彬.中國文學的文化批評[M].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620.
[6] 非馬.醉漢[A].見:蚱蜢世界:非馬新詩自選集第三卷(1990-1999)[M].臺北:秀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254.
篇12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篇13
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歲暮到家》,清-蔣士銓,愛子心無盡, 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 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 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塵。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