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產業扶貧工作經驗總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產業扶貧工作經驗總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產業扶貧工作經驗總結

篇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土地作為主體的綜合整理,確保耕地使用面積,根據國家國土資源局《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其目的是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開發、利用,開墾耕地面積、土地復墾和用于農業土地開發、整理,增加農業基本建設投入,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其項目范圍包括荒山的開發、農田的平整、農田的水利建設、村莊的道路完善、村莊的整體規劃整齊有序,居住環境美好。為確保耕地面積總體平衡的同時,改變農村新面貌,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步伐。

1 土地在當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生產資料,是農民生存的根本。我國農業人口眾多,土地面積廣闊,農業生產條件比較落后是發展中國家。廣大數億農民通過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國家才能穩定,社會才能更快發展。近10a來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實施,增加了耕地面積,完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壞境,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當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1.1 改善了農田的基礎設施

建平縣基本農田大體上分為兩部分,一是平原地區,主要分布在老河地區如三家、太平莊、黑水等鄉鎮;二是丘陵山區,占全縣大部分土地。近年來,建平縣國土資源局共完成國家、省、市整理項目32個,面積9654.53hm2,不僅實現了全縣耕地占補平衡有余,而且大幅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對農田進行平整由小塊變大塊,有利于農機作業,逐步實現農業機械化,大大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經過開展土地整理項目,增添農田的水利設施,改造了農村電網,擴寬了鄉村道路,開發荒山造林,修繕了農村住房,新設計整理了村莊街道,改善居住環境,使農民心情愉快,為建設新農村增強了信心。

1.2 確保耕地的高效利用

建平縣大部分土地屬于丘陵山區,農田地塊分散、大小不等,道路狹窄、零亂,土墩、墳墓、雜樹星羅密布。通過土地整理,丘陵山區地段修梯田,改造土壤結構,增加耕地面積,使農田土地連片,有利于機械化操作。同時,興修水利,增加的滴灌,提高了農田的增產增值;鄉間道路狹窄變寬、零亂整理變為有規則;農民進城務工土地閑置,為了使其復墾,采取“以租代征”、“集體土地流轉”、“以地入股”等形式農業建設逐步形成新一輪的占地熱潮;農村房屋的改造換新,使其開發利用開商店、搞養殖創造經濟價值。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的土地整理補充耕地,提高了耕地的單產能力,增加了經濟效益。

1.3 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條件

建平縣部分鄉鎮沒有礦產資源還屬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是建平縣各級領導班子的工作重點。自實施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以來,通過多方籌措社會資金,還有國家扶貧安排了項目資金,8a累計安排資金超過3.5億元。使農民增加了收入,為了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由于土地整理改善土質,改變原始耕地使用性能,增加了農田的單產,從而提高了農民收入,活躍了農村經濟,為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1.4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

通過土地開發整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促進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由于建平縣部分鄉鎮山地礦產開發,易破壞環境,對于采礦尾砂用于平整土地,對于廢棄礦井采取回填,種植樹木,有效的保護了環境。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合理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達到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2 查找土地整理過程中存的問題

2.1 土地整理工作應積極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通過幾年的土地整理工作經驗認為,該項目應該圍繞新農村建設服務。農村土地整理項目從農田基本建設出發,增加農田的平整,丘陵修梯田造地為主;增加農田的水利建設投入,已解決遼寧朝陽長期干旱問題;對礦區生產過程中山地和林地及其植被環境破壞等的治理;對村莊建設的治理;通過土地整理有利于貧困地區的農民經濟收入,起到扶貧發展區域經濟的牽動作用;具有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2.2 提高工程質量、防止腐敗發生

農村土地整理項目在實際操作中,國土部門建立巡查,健全鄉、村、組監察網絡和群眾舉報制度,鄉、縣、市三級建立公開舉報電話,防止出現土地整理項目出現虛假工程、欺騙工程;如在路旁栽種幾行樹、修幾處水泥灌溉渠等就能騙到項目工程款。土地監管部門確實做到地動我知,監管到位。防止干部從中從事苗木、砂石生意中攫取利益,對監管不到位、知情不報的,將按有關規定從嚴追究責任人的責任。農村土地整理工程預決算往往是鄉鎮國土所代辦,造地款流入村政府,而后是村支書一人說了算,形成了無人監管的“真空”失控狀態。對于上述情況要依法從重追究經濟責任、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3 逐漸完善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建議

3.1 國土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立相應土地整理項目審批標準

農村由于自然條件不同,農村土地千姿百態,所以要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整理項目審批制度標準。有些項目已增加土地面積為目標,平整土地及其連片整理,丘陵的梯田建造,這樣應該以增加土地面積為標準;有些項目則以改善礦產破壞生態環境為目標,恢復植被,改善自然環境為標準;有些是為改善畜牧養殖條件為目標,應根據畜牧養殖圈舍建設標準或規程進行審批;有些項目則是改善人們居住條件為目標,應根據新農村建設標準審批。對不符合相應標準的項目不得審批。同時,還要考慮符合當地經濟發展,能夠提高人們收入。只有這樣的土地整理項目才有意義,才能夠更好的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3.2 建立建全農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種責任制

農村工作比較復雜,有很多困難,在土地整理項目工作中,應根據相對應的標準,土地管理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設計、規劃,在項目施工地向社會公布質量標準,工程質量檢查單位名單,工程質量驗收單位,并規定相應的責任。如農業項目,組織農業專家進行規劃、設計;水利應組織水利專家參與規劃設計;畜牧項目組織畜牧方面專家進行規劃、設計。并且組織能夠受益的群眾進行監督、檢查??傊⒔∪珝徫回熑沃仆晟仆恋卣砉ぷ?,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3.3 發動社會力量監督土地整理項目工程的質量問題

前期準備工作與規劃設計之間、規劃設計與項目施工之間均存在一些重復性的工作。為了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在土地整理項目實施中,消除各階段之間重復環節,聘請各方面專家進行評估論證,必要時進行現場辦公,通過優化土地整理項目實施過程,不僅可以縮短工期,更有利于提高項目質量。

3.4 國土部門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措施

在新農村建設規劃選址、用地面積、功能布局等方面借助土地整理工作中給予幫助。新村建設涉及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安排,保持同步。積極爭取“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指標,努力為新農村建設用地提供用地保障。積極推進農村廢棄地和宅基地復墾整理,對符合要求的舊村土地宜耕則耕,宜建則建,優先用于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并借助于土地整理工作,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措施。

參考文獻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