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軍事醫學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軍事醫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患者使用抗菌藥的天數均為5~14d??咕幹惺褂玫念l率較高的有:頭孢類、鹽酸洛美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片、甲硝唑和替硝唑、阿奇霉素片等。使用不合理的占40%,主要存在的問題在于:給藥的次數不合理、藥物的聯合使用不當、藥物劑量的不準確、溶媒不合理等。

3討論

3.1抗菌藥的使用情況

臨床上,頭孢菌素的使用率一直是處于領先地位,而喹諾酮類和氨基糖苷類在逐年的增長。青霉素的使用率稍有下降。臨床上常用的廣譜抗菌藥。由于青霉素耐藥性增強,在臨床使用中受到限制。頭孢菌素因品種較多,在我院一直居于主導位置。但是頭孢一代的頭孢唑啉鈉,因為耐藥性增加,所以在醫院的使用量正在慢慢的下降。然而第三代頭孢類,價格便宜,使用效果較好,所以用量正在逐漸上升,例如:頭孢他啶針對綠膿桿菌的效果十分明顯。氨基糖苷類也是屬于一類抗菌藥,尤其是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效果特別的明顯。該藥在臨床上的副作用主要是影響耳、腎的功能。喹諾酮類屬于廣譜抗菌藥,口服的吸收性較好,該藥的組織濃度較高,耐藥性較低,加之新品種的不斷出現,尤其是:左氧氟沙星、氟羅沙星等,在臨床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3.2抗菌藥的聯合使用

抗菌藥的使用主要是單用和聯合使用,在我院抗菌藥的聯合使用率為21.5%。用藥時要注意兩個方面:用藥的目的和聯合使用抗菌藥的指征。

3.2.1要明確用藥的目的

要增強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加強療效;擴大藥物之間的抗菌譜,快速發揮藥物低毒、高效的作用,及早的控制混合性的感染;預防、阻止耐藥株的產生,從而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3.2.2聯合使用藥物的指征

危及患者的生命的嚴重性感染,或者是病患呈嚴重的敗血癥時,需要采取聯合使用藥物;當單用某種抗菌藥時并不能控制其感染時,應該聯合用藥;在受到感染的部位用單一的抗菌藥不能滲入發揮藥效時,聯合用藥;當患者對某種抗菌藥產生嚴重的耐藥性時,病灶更加惡化要聯合用藥;為了降低某種藥物的毒副作用等,需要聯合用藥。

3.3藥物的選用不合理

在我院,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鹽酸洛美沙星注射液聯合使用替硝唑/甲硝唑在婦科中的使用較廣泛,主要是針對陰道炎,甚至是崩漏的病患。陰道炎分為四種:細菌性、阿米巴性、滴蟲性和念珠菌性,前三種是以甲硝唑為主要的抗菌消炎藥,最后一種主要是應用咪唑類的抗真菌性的藥物。針對崩漏,主要是止血,少數使用鹽酸洛美沙星或者是克拉霉素進行治療。然而在劑型的選擇上,最好是口服,吸收性較全,進行早晚給藥。其次,若是診斷為上呼吸道的疾病,即可使用頭孢類的抗菌藥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上呼吸道主要是以病毒的感染為主,若無并發癥,一般在4~7d即可痊愈,多飲水、對癥治療、多休息,通常情況不使用預防性的應用抗菌藥。最后,沒有指征性的使用藥物:例如甲癬使用克拉霉素、肋痛使用阿莫西林、皮炎使用阿奇霉素等。

3.4給藥的頻率、劑量和溶媒不當

篇2

是醫學專業技術人員交流學術經驗、傳播醫學知識、推廣科研成果的主要方式,也是評審職稱、取得學位的必備條件之一,但在非法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不被認可,評職稱也無效。為防止在非法醫學期刊上發表無效論文,筆者根據多年從事醫學論文寫作的經驗,結合有關期刊出版法律、法規及政策,將合法期刊、非法期刊的特征進行總結,并簡要闡述非法醫學期刊的識別方法。

1 期刊的概念

期刊又稱雜志,是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順序編號,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冊連續出版物。根據發行范圍不同,將期刊分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是指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領取期刊出版許可證,持有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由期刊出版單位(期刊社,不設期刊社的為編輯部)出版、公開發行的期刊。非正式期刊(又稱內部期刊)是指經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局審批,領取內部報刊準印證后印刷供內部交流用的連續性內部資料出版物。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都是合法期刊[1]。

2 正式期刊的特征

正式期刊裝幀精致,編排規范,字跡清楚,謬誤極少,其論文質量也相對較高。在封底或版權頁上刊載有期刊名稱、主管單位、主辦單位、出版單位、印刷單位、發行單位、出版日期、總編輯(主編)姓名、發行范圍、定價、國內刊號、廣告經營許可證號等記錄,通過郵局發行的還印有郵發代號,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期刊同時印有國際刊號。期刊出版單位和主辦單位必須在同一行政區域[2]。

3 正式期刊的刊號

正式期刊的刊號即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簡稱中國標準刊號)包括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簡稱國內刊號即CN號)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SSN,簡稱國際刊號即ISSN號),前者可以單獨使用,后者則不能[3]。

國內刊號是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分配給連續出版物的代號,由前綴“CN”和6位數字及分類號組成,CN與數字之間空一個字距,6位數字的前2位與后4位之間用連字符“-”隔開,其結構格式為CN XX-YYYY/ZZ。其中“CN”為中國的國名代碼,前2位數字為地區代碼,后4位數字為地區期刊的序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期刊的順序號從1 000~5 999。分類號用以說明期刊所屬的主要學科范疇,用“/”與順序號隔開。分類號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的基本大類給出[4],醫藥衛生分類號為R,生物科學為Q。

獲得國內刊號的期刊,向ISSN中國國家中心申請可以得到一個國際刊號,其結構格式為ISSN XXXX-XXXX。一個國際刊號是由以“ISSN”為前綴的8位阿拉伯數字組成,ISSN與8位阿拉伯數字之間空一個字距,8位數字平均分成兩段,兩段之間以一個連字符號“-”隔開。其中前7位為單純的數字序號,無特殊意義,最后一位為計算機校驗碼,前7位數字依次以8~2為加權之和除以模11,再以模11減去余數所得差值就是第8位校驗碼。如余數為10,則校驗碼以大寫字母“X”表示,如余數為0,則校驗碼以“0”表示[5]。

4 非法醫學期刊的特征

非法醫學期刊刊名常常冠以“世界”、“中國”、“中華”、“當代”、“現代”等響亮的牌子,主辦單位盡是“中國XX研究院”、“中國XX研究中心”、“世界XX學會”、“中國XX學會”等一些很“權威”的單位,有的還在封面上印有“國際XX核心期刊”、“中國XX核心期刊”、“XX統計源期刊”,往往自稱是國家級、中央級刊物,但沒有明確的主管單位,出版單位、主辦單位、編輯部和承印單位常常不在一個行政區域,一般都沒有準確詳細的通信地址,所刊文章質量不高,錯謬較多,編排格式也不符合正規期刊的規范化和標準化要求。

5 非法醫學期刊的主要表現形式

5.1 杜撰中國標準刊號

如《中國當代醫學》雜志[6],國際刊號是ISSN 1810-8755,國內刊號是CN 43-8232/R。按照前文所述方法計算出來的校驗碼為10,以大寫字母“X”表示,而不是“5”,顯然國際刊號為杜撰。國內刊號CN 43-8232中的序號8232也不在1 000~5 999之間,也屬杜撰。這類期刊以杜撰國內刊號為多見,主要是在香港、澳門地區登記,擅自拿到大陸進行出版發行的境外期刊。

5.2 境外期刊在境內非法出版

香港、澳門地區可以直接向ISSN國際中心注冊獲得國際刊號。一些出版業者在港、澳地區虛設公司或出版機構,冒充該地區出版物,向ISSN國際中心騙取國際刊號,然后杜撰一個國內刊號就拿到大陸出版發行。如《中華現代全科醫學雜志》國際刊號ISSN 1680-6344沒有問題,但國內刊號CN 29-3227/R中的地區號“29”不存在,顯然是杜撰的[7]。

5.3 假冒正式期刊的非法期刊

假冒的非法期刊刊名與被假冒的正式期刊相同,裝幀也相似,但與同名的正式期刊相對照,可以看出假冒期刊的刊號、主辦單位、編輯部、主編、聯系方式、地址等信息與被假冒的正式期刊不同。例如《中國醫藥》(ISSN 1608-3776)就是假冒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中國醫藥》(ISSN 1673-4777)。

5.4 內部期刊“越位”

內部期刊只能在境內按照指定的范圍發行,不得在社會上發行、陳列,不得標明定價或工本費進行銷售。如果內部期刊打著公開發行的旗號搞有償發表,向作者收取版面費,就由合法期刊嬗變成非法期刊了。

5.5 用ISBN號冒充ISSN號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是國際標準書號,而非期刊號。例如:《兒科繼續教育》就是由于沒有申請到ISSN號和CN號,而臨時用書號(ISBN)出版的試刊號。所以《兒科繼續教育》目前只是一本書而已,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期刊,也只能出一期試刊號,以后想繼續出版,就必須等申請到ISSN和CN號[8]。

5.6 一個刊號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

這類非法期刊主要是一些科普期刊另外辦的學術版。例如《健康大視野》就用同一刊號辦了“醫藥學術版”、“醫學分冊”、“醫藥保健”、“醫療衛生版”、“醫術人生”、“醫藥衛生”多個學術版。在這些科普期刊的學術版上發表的論文當然不被認可。一個國內刊號只能對應出版一種期刊,不得用同一國內刊號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須按創辦新期刊辦理審批手續[9]。

5.7 正式期刊制造的非法期刊

正式期刊經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批取得一次性增刊許可證后1年可出版兩期“增刊”。 增刊內容必須符合正刊的業務范圍,開本、發行范圍必須與正刊一致,除在封底或版權頁上刊載與正刊相同的版本記錄外還必須刊印增刊許可證編號,并在封面刊印正刊名稱和注明“增刊”。未經批準擅自編發的增刊、???、論文集以及一年超過兩期的增刊和擅自增加頁碼的增刊都屬于非法期刊。

6 非法醫學期刊的識別

6.1 直觀判斷

根據前文所述的非法醫學期刊特征就可以初步判斷。

6.2 通過中國標準刊號識別

①先看國際刊號結構格式是否正確,再計算出第8位校驗碼,只要格式或校驗碼錯誤就可以判斷是非法期刊。如果格式和校驗碼都正確就只有通過上網進入ISSN中國國家中心查詢,能在該中心查到國際刊號的可以肯定是合法期刊。②根據國內刊號可以把大部分非法期刊識別出來。先看有無國內刊號、國內刊號是否唯一、結構格式是否正確;再看地區號是否存在:凡地區號65,以及在16~20、38~40、47~49、55~60之間的都不存在;再看序號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期刊的序號除北京地區在1 000~5 999之間外,其他地區一律在1 000~1 999之間,序號不在此規定范圍的期刊肯定是非法期刊;最后看分類號是否正確:醫藥衛生類期刊的分類號為R,否則就是非法醫學期刊。

6.3 通過期刊目錄查詢

如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從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中遴選出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概覽)”;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共同主持編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從全國8135種正式出版的期刊中評選出1 500多種期刊組成的“期刊方陣”。能從以上3種主要期刊目錄里查到的期刊可以肯定是正式期刊,但查不到的需要用其他方法進一步識別[10]。

6.4 通過數據庫查詢

目前國內主要有六大學術期刊數據庫:①清華大學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②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開發研制的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DISC);③中國人民醫學圖書館數據庫研究部研制開發的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CMCC);④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與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⑤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⑥維普資訊網的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數據庫仍有收錄非法醫學期刊的現象,如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就收錄有《中國當代醫學》雜志,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均收錄了用《中外健康文摘》同一刊號(ISSN 1672-5085,CN 11-5062/R)出版的多個“學術版”。

6.5 通過有關網站查詢

①中國郵政報刊訂閱網(網址為bk.省略/)。登陸該網站后,可以根據期刊名稱、出版單位、郵發代號、刊號進行檢索。能檢索出來的,肯定是正式期刊,但自辦發行的正式期刊檢索不出。②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網址為gapp.省略/)。登錄該網站后在網頁右邊“新聞機構查詢”欄目中媒體名稱處輸入想要查詢的期刊全名,媒體類別選擇“期刊”,點擊“搜索”按鈕進行查詢,凡是能查到國內刊號的都是正式期刊。③中國記者網(網址:press.gapp.省略/)。在該網站頁面左中上部“媒體查詢”欄目中媒體名稱處輸入想要查詢的期刊全名,類別選擇“期刊”,點擊“確定”即可。

6.6 向新聞出版部門電話查詢

用以上5種方法應該可以把絕大部分非法醫學期刊識別出來,最后仍不能識別的期刊再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或當地新聞出版部門電話詢問核實。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出版管理司的電話是010-65212787或65212785。

[參考文獻]

[1]楊穎.期刊、合法期刊、非法期刊的概念[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02-12(2).

[2]新聞出版總署.期刊出版管理規定[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10-17(3).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S].2001.

[4]邢春怡, 高艷艷, 邢偉娜.中國標準刊號的識別與應用[J].醫學情報工作,2005,26(1):68.

[5]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6]陳圖文.非法期刊的主要特征及其判斷方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 15(7):86.

[7]安秀敏.“另類期刊”調查[J].出版經濟,2004,5(11):78 .

[8]李貴存,江瀾,楊錫強. 期刊刊號的標識及其真偽辨[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1):6.

篇3

影響因子與總被引頻次是國際公認的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指標,他引率I>0.80比較合適”J。因此,以2008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cJcR)"1中醫藥衛牛科技期刊的引證指標數據為依據,選出總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均排位在前10%(55/549)且他引率≥0.80的期刊,共22種,見表1。其中預防醫學與衛生學2種(2/40),基礎醫學與醫學綜合1種(1/92),藥學1種(1/35),臨床醫學1種(1/48),婦產科學與兒科學2種(2/22),護理學1種(1/12),內科學4種(4/44),外科學5種(5/47),眼科學與耳鼻咽喉科學1種(1/16),腫瘤學2種(2/22),中醫學與中藥學1種(1./43),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1種(1/24);醫科大學學報、保健醫學、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口腔醫學4個領域共104種期刊沒有?;A醫學與醫學綜合比例最低(1/92),外科學比例最高(5/47);中華系列雜志有18種,占81.8%(18/22)。

1.2數據收集、分析

以2004—2008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CjCR)”。9’為源數據,分析上述22種醫藥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數、擴散因子、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來源文獻量、基金論文比與國際論文比共10個指標數據的變化趨勢;并與2007年CJCR收錄的549種醫藥衛生期刊和1765種科技期刊做比較,用SAS9.2軟件做Knmkal—WallisH檢驗。同時采用學術影響力動態評估模型分析期刊的影響力變化情況。其中2004年版無學科影響指標與學科擴散指標。

2結果

2.12003—2007年的總被引頻次與影響因子

22種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幾乎都平穩上升,只有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在2006年到2007年由3352輕微降低至3181。5種期刊的總被引頻次翻番,其中中華護理雜志、中華肝臟病雜志、癌癥的增長率較高,分別為142.2%,142.8%,144.3%;增長率較低的為中華骨科雜志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分別為30.2%和37.4%。5年的平均總被引頻次在2000一3000的有10種期刊;<2000的有6種,其中中華創傷雜志和癌癥較低(<1700),分別為1618和1520;≥3000的有6種,其中中華護理雜志和中華醫學雜志居領先地位,分別為“3l和3878(表2)。大多數期刊(16種)的影響因子處于波動狀態,其中波動較大的有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與中華消化雜志,其波幅(最大值一最小值)分別為0.963與0.552;3種平穩上升,3種一直上升。有4種期刊增長率較高(>30.0%),即中華護理雜志、藥學學報、癌癥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分別為30.9%,74.1%,89.8%,36.2%;9種期刊呈現負增長,包括2種波動大的,其中中華肝臟病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和中華內科雜志降幅較大,分別為26.7%,20.9%和22.4%,中華醫學雜志降幅最低(0.8%)。表明大多數期刊影響因子進入低增長期或處于調整狀態。5年的平均影響因子>1.O的有14種,其中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與中華護理雜志較高(>1.5),分別為1.513和1.521;在0.8一1.0的有5種;余下3種較低,即藥學學報、癌癥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分別為0.737,0.672和0.740(表2),該3種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直處于上升狀態,增長率也居前3位。2種期刊每年的平均總被引頻次均呈上升趨勢(表3)。2007年的平均總被引頻次為3278,高于549種醫藥衛生期刊的868,也高于CACR收錄的1765種科技期刊的749(表4)。每年的平均影響因子呈輕微波動狀態或比較平穩(表3)。2007的平均影響因子為1.071,遠高于549種期刊的0.435與1765種期刊的0.469(表4)。

2.22003—2007年的他引率

22種期刊每年的他引率都比較穩定或穩中有升,均≥O。82。5年的平均他引率≥0.90的有16種期刊,其中≥0.95的有中華骨科雜志、中華兒科雜志、中華消化雜志、中華婦產科雜志、中華內科雜志,分別為0.96,0.95,0.95,0.95,0.97;在0.86—0.90的有6種(表2)。22種期刊每年的平均他引率穩步上升,由0.91升到0.93(表3)。2007年的平均他引率為0.93,遠高于549種期刊的0.82與1765種期刊的0.81(表4)。

2.32003—2007年的引用刊數與擴散因子

引用刊數指引用被評價期刊的期刊數,可反映被評價期刊被使用的廣泛程度;擴散因子指被評價期刊在當年每被引100次所涉及的期刊數,是一個用于評估期刊影響力的學術指標,顯示總被引頻次擴散的范圍。22種期刊每年的引用刊數都平穩上升,增長率>50.O%的有8種,其中中華護理雜志、中華肝臟病雜志、癌癥的增幅較大,分別為91.7%,73.3%和73.9%;中華骨科雜志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的增長率較低(<30.o%),分別為27.3%和24.4%。隨著引用—一846—一hap://zgkjqkyj.periodicals.net.en/刊數的增加大多數期刊的擴散因子一直呈下降趨勢(16種),下降幅度較大的有5種期刊(>25.0%):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6.2%)、中華肝臟病雜志(28,6%)、中華檢驗醫學雜志(34.0%)、癌癥(28.7%)、中華醫學雜志(28.3%);4種較平穩;中華消化雜志和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種處于輕微波動狀態。5年的平均引用刊數<200的為中華護理雜志和中華眼科雜志,分別為181和191;在200—300的有9種;I>300的有11種,其中藥學學報、中華外科雜志、中華內科雜志和中華醫學雜志較高(>350),分別為381,359,385和505(表2)。平均擴散因子>10.0的有18種期刊,其中中華檢驗醫學雜志和癌癥較高,分別為19.25和22.07;其余4種<10.0,其中中華護理雜志最低,為4.20(表2)。22種期刊每年的平均引用刊數平穩上升而平均擴散因子逐漸下降(表3)。2007年的平均引用刊數與擴散因子分別為357和11.63,549種醫藥衛生期刊分別為184和31.25,1765種科技期刊為162和32.38(表4)。表明引用刊數在增加,而擴散因子在降低,這種影響力的反向變化說明“擴散因子”這一指標存在某些缺陷¨引,應用該指標評價期刊影響力時需慎重。

2.42003—2007年的學科影響指標與學科擴散指標

學科影響指標是期刊所在學科內引用該刊的期刊數占學科內全部期刊數的比例,可反映期刊在其學科領域內的地位,其值越高,表明其在該學科領域內的影響力越大。在4年中,中華護理雜志、中華腫瘤雜志和癌癥3種的學科影響指標維持l,中華流行病學雜志與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上升并維持1,而其他17種期刊均呈輕微波動狀態,增長率為一16.5%一12.O%。平均學科影響指標≥0.80的有12種期刊;在0.6~0.8的有6種;中華骨科雜志、中華消化雜志、中華肝臟病雜志和中華泌尿外科雜志4種較低,分別為0.52,0.54,0.56和0.46,不過中華骨科雜志和中華肝臟病雜志的增長率居前(分別為9.8%和12.o%),另2種呈負增長(分別為一5.3%和一5.9%),見表2。學科擴散指標是在統計源期刊內引用該刊的期刊數量與其所在學科全部期刊數量之比。4年的學科擴散指標一直上升的有3種:藥學學報、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和中華眼科雜志,其增長率也較高,分別為42.7%,12.6%和31.2%;一直下降的為中華腫瘤雜志,下降率也最大(26.1%);呈輕微波動的有3種: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醫學雜志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其余15種均是上升后趨于穩定或輕微下降。4年的平均學科擴散指標>10.0的有11種期刊,其中中華護理雜志、中華腫瘤雜志與癌癥較高,分別為19.14,20.13和20.56;其余11種期刊<10.0,其中中華骨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中華泌尿外科雜志、中華創傷雜志與中華醫學雜志較低(<7.0),分別為6.00,6.13,5.99,6.10,6.10(表2)。22種期刊每年的平均學科影響指標比較穩定,平均學科擴散指標先升后略降(表3)。2007年兩指標的均值分別為0.8l和10.73,均高于549種醫藥衛生期刊的0.55和5.09,也遠高于1765種科技期刊的0.52和4.69(表4)。

2.5加03一枷7年的來源文獻量

來源文獻量上升后趨于穩定的9種,一直上升的4種,較平穩的5種,呈波動狀態的4種。增幅超過1倍的有中華檢驗醫學雜志、中華外科雜志和中華內科雜志3種,增長率分別為134.O%,165.4%和117.5%;呈波動狀態的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中華消化雜志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的波幅(最大值一最小值)分別為120,124,168,163。5年的平均來源文獻量<200的只有中華骨科雜志(192);200—400的有18種期刊;3400的有3種期刊:中華護理雜志沖華外科雜志和中華醫學雜志,分別是440,445,793(表2)。22種期刊每年的平均來源文獻量呈上升趨勢(表3)。2007年為369,略高于549種醫藥衛生期刊的356,遠高于1765種科技期刊的257(表4)。

2.620帕~2007年的基金論文比與國際論文比

幾乎每種期刊的基金論文比都呈波動狀態或波動性降低。平均基金論文比<0.20的有5種期刊,其中中華護理雜志與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較低,分別為0.12和o.05;在0.2—0.4的有12種期刊(中華醫學雜志為0.394);≥O.40的有5種期刊: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中華肝臟病雜志、藥學學報、癌癥和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分別為0.44,0.40.0.58。0.48和0.43(表2)。22種期刊的國際論文比幾乎都呈先升后降或平穩下降或波動性下降趨勢,到2007年有14種為0,6種為0.Ol,1種0.02,1種0.06。每種期刊的平均國際論文比都很低,>10.02的有16種,其中中華流行病學雜志和中華骨科雜志較高(>0.04),分別為0.044和0.050;<0.02的有6種期刊,其中中華婦產科雜志和中國實用外科雜志較低,分別為0.010與0.008(表2)。22種期刊每年的平均基金論文比呈波動性變化或震蕩(表3)。2007年的平均基金論文比為0.28,略高于549種醫藥衛生期刊的0.25,而低于1765種科技期刊的0.46。每年的平均國際論文比在前4年比較平穩,到20cr7年陡降至0.006(表3);甚至略低于2007年549種醫藥衛生期刊的0.009與1765種科技期刊的0.010,只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4),表明國際論文比對期刊影響力的作用已大大減弱。

3學術影響力動態模型評價表5列出了22種醫藥期刊2003—2007年學術影響力動態評估計算結果,其中I為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評估值,I,是對l進行修正后得出的相對評估值,為相對學術影響力,更便于比較和排序,具體的計算公式見文獻[11]。l一直呈上升趨勢的有6種期刊,其中1種的I,>1.O(1.26),2種的增長率>O.5(均為0.51);上升后趨于穩定(或先升后略降)的有10種,其中4種的I,>1.0(分別為2.0,1.02,1.15,4.25);呈“V”形變化或波動上升的有5種期刊,其中2種的I。>1.O(分別為1.44和1.20),且增長率均較高(0.71和0.75),表明這些期刊在調整后增長勢頭良好,其中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與中華消化雜志呈“V”形變化;在高位震蕩的只有中華內科雜志,其I,接近l(0.96),但增長率較低(0.07),表明該刊一直處于調整狀態。I,≥1.0的有7種,中華護理雜志與中華醫學雜志處于領先地位,分別為2.0和4.25;在0.5—0.99的有10種(其中中華肝臟病雜志為0.99);I。<0.50的有5種期刊,其中中華泌尿外科雜志、中華創傷雜志和中華眼科雜志較低(<0.40),分別為0.34,0.38和0.39。學術影響力增長率>0.50的有4種,其中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與中華流行病學雜志較高(>0.70),分別為0.7l和0.75;在0—0.50的有16種,其中中華腫瘤雜志和中華內科雜志較低(<0.10),分別為0.09和0.07;<0的有2種,即中華護理雜志和中華兒科雜志,分別為一0.05和一0.08,推測該兩種雜志很快或已進入調整期。

4討論

4.1影響力發展趨勢呈現多樣化

從每年的平均引用刊數逐年上升看,所選期刊的影響力在逐年升高,2007年各主要評價指標均值也遠遠高于549種醫藥衛生期刊與CJCa的1765種科技期刊。該22種期刊的影響力變化趨勢存在以下特點。(1)主要評價指標(除國際論文比與擴散因子外)的數值較高,但增長幅度或增長率較低,相對學術影響力增長率也無>1.0的。(2)指標變化趨勢以比較平穩或輕微波動或先升后趨于穩定為主,因此這些高影響力期刊的影響力增速已減緩,大部分期刊快或已進入調整期:部分在調整后增勢較好;少部分期刊一直處于上升期,如藥學學報與癌癥的多項指標數值較低,但增長率居前。學術影響力動態模型評估結果也顯示,該22種期刊影響力的發展主要呈現4種趨勢:一直呈上升趨勢(6種);上升后趨于穩定(10種);呈“V”形變化或波動上升(5種);在高位震蕩(1種)。影響力一直上升的可以中華外科雜志為代表,其I,較高(1.26),列第四位,影響力增長率居中(0.33)。其總被引頻次與引用刊數分別為3425與359,分別列第三、第四位;來源文獻量居第二位(445),其增長率最高(165.4%);他引率與學科影響指標也較高,分別為0.94和0.98。第二種趨勢是上升后趨于穩定或略有降低。這類期刊目前的影響力均較高,可以中華護理雜志和中華醫學雜志為代表,其I,居領先地位,分別為2.0和4.25;但增長率較低,中華護理雜志呈負增長(一0.05)。其主要評價指標(總被引頻次與來源文獻量)居領先地位;中華護理雜志的影響因子居第一,中華醫學雜志的引用刊數居第一。2007年的總體影響力降低可能與國際論文比大幅降低有關,也可能與其來源文獻量增加的影響已遠遠超過總被引頻次增加的作用導致影響因子降低有關。第三種趨勢是呈“V”形變化或波動上升。可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為代表,其I,較高(1.44),居第三位,增長率居第二位(O.71)。部分主要評價指標居前,平均影響因子(1.513)居第二位,總被引頻次(3195)列第四位,引用刊數(334)列第五位;但其影響因子波幅最大(0.963),來源文獻量的波幅也達120,學科影響指標與學科擴散指標也呈波動狀態。最后就是中華內科雜志呈高位震蕩,其I,接近1(0.96),但增長率只有0.07。其影響因子呈波動狀態(波幅為0.451),但平均影響因子>1.0;平均他引率最高(0.97);引用刊數(385)居第二位;學科影響指標與學科擴散指標呈波動狀態,但平均學科影響指標與平均學科擴散指標較高,分別為0.98和13.07;其國際論文比與基金論文比均呈波動性降低,盡管其總被引頻次與來源文獻量一直呈上升趨勢。指標變化趨勢與動態評估模型評價期刊影響力各有特點,后者計算結果的數據比較直觀,便于總結規律;前者比較感性與分散,可用于解釋與印證所總結的規律。

4.2影響力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篇4

2.1對數據庫醫藥衛生類期刊分類類目按“中圖法”調整

為了得出4個數據庫各庫及各類所收錄的醫藥衛生期刊總數,同類別不同數據庫期刊收錄重復數,對CBM與CNKI、萬方、維普以及CNKI、萬方、維普全文庫之間的期刊收錄重復數據的統計,是以各庫分類的期刊為統計基礎的。由于4個數據庫的期刊分類類目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以CBM數據庫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醫藥衛生類”為藍本,對數據庫中醫藥衛生分類出人較大的類目進行了適當調整,使其分類基本相近,便于統計分析,得出較可信的結果。

CBM數據庫:“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類期刊、“實驗醫學、醫學實驗”及“與醫學相關”類期刊歸人“基礎醫學類”。

CNKI數據庫:“泌尿科學”并入“外科學”類;“消化醫學”、“感染性疾病及傳染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腺及全身疾病”均人“內科”;“眼科與耳鼻喉科”分為:“眼科”和“耳鼻喉科”;“軍事醫學與衛生”并人“特種醫學”;“急救醫學”人“臨床醫學”,屬于內科急救的期刊重復人“內科”。“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合并為“神經病與精神病學”;“生物醫學工程”入“基礎醫學”;“醫學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和“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均入“醫學與其它”;“醫藥衛生綜合”入“綜合類醫學期刊”;“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均入“中國醫學”。萬方數據庫:“五官科學”分為“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醫學"類;“婦產科與兒科學”分為“婦產科”和“兒科學”類;“醫療保健”人“預防醫學、衛生學”類。維普數據庫:“外國民族醫學”入“綜合類醫學期刊”?!皩W報及綜合類”中的學報入“大學學報”,綜合類入“綜合類醫學期刊”。

2.2歸集各庫收錄的刊名變更的同一期刊

4個數據庫中收錄的期刊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期刊的刊名在不斷的變更中,甚至有的刊名變更了數次,出現了同一種期刊有三、四種刊名。為了便于統計,將不同刊名的同一期刊進行歸集統計,即將不同刊名實屬同一期刊的歸集為一種期刊進行統計。

2.3采用EXCEL表進行期刊數據的篩選

   統計利用EXCEL表,為不同目的對基礎數據做多次不同標記的標識,然后進行數十次的篩選、統計并反復進行核對和修正,力求數據準確。對四庫的統計時間為2012年4月。整個研究過程達1個半月。

2.4采用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醫藥衛生類做核心期刊的統計

根據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醫藥衛生類的期刊目錄,將四庫各庫收錄的核心期刊篩選統計,然后再進行CBM庫與CNKI、萬方、維普之間的重復核心期刊及_、萬方、維普之間的重復核心期刊數的統計和比較。

3.四大文獻數據庫醫藥衛生期刊資源比較

3.1各庫各類期刊收錄數及重復狀況

    3.1.1各庫各類期刊收錄比較

為了得出較細致的統計數據,筆者從四庫各庫的醫藥衛生各類收錄的期刊著手統計,獲得各庫各類收錄期刊數及各庫各類收錄期刊重復數。根據表1統計結果得知:在四庫所收醫藥衛生各類期刊中,CBM數據庫所收錄的期刊在綜合類醫學、大學學報、預防醫學、衛生學、中國醫學、基礎醫學、內科學、外科學類數量為最多,維普數據庫在臨床醫學類所收期刊的數量為最多,CNKI數據庫在預防醫學衛生學收錄期刊數量為最少,萬方數據庫在綜合類醫學、中國醫學、基礎醫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類所收期刊數量最少,CBM和維普數據庫在特種醫學和藥學類所收期刊數量較多,CNKI和萬方數據庫在特種醫學和藥學類所收期刊數量要少很多。

3.1.2各庫各類期刊收錄重復比較

根據表2統計結果得知:CBM與維普數據庫在綜合類醫學期刊、大學學報、預防醫學衛生學、中國醫學、臨床醫學、內科學、外科學、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皮膚病學與性病學、眼科學、口腔醫學、特種醫學、藥學類所收期刊重復率均為最髙。CNKI與萬方數據庫在預防醫學衛生學和皮膚病學與性病學類所收期刊重復率最低。萬方與維普數據庫在綜合類醫學期刊重復率最低。CNKI、萬方、維普三庫同時收錄醫藥衛生各類期刊重復數量與CBM、_、萬方、維普四庫同時收錄醫藥衛生各類期刊重復數量差別很小,但數量均少于各類最低數。

M、CN1Q、萬方3數據庫所收核心期刊數差別不大,均在94%以上。維普數據庫收錄核心期刊數略少一些,為88.8%。

3.3 各庫期刊、核心期刊重復收錄狀況

    3.3.1各庫收錄期刊重復比較

表4的統計數據為各庫期刊重復收錄數與百分比及核心期刊重復收錄數與百分比,四庫收錄期刊去重總數為255Sf^,CBM與CNK3收錄期刊重復數為1022種,CBM與萬方收錄期刊重復數為915種,CBM與維普收錄的期刊重復數為1468種,CNH、萬方和維普三庫之間的兩兩重復刊有800多種,CNKI、萬方和維普三庫與CBM、CNKI、萬方和維普四庫同時收錄期刊重復數差別不大,重復刊有700多種。結果是:CBM與維普數據庫所收期刊重復量最大,達到57.4%,其次是CBM與CNKI所收期刊重復量達到40%。_、萬方、維普三庫間收錄期刊重復率與四庫收錄期刊重復率均在30%左右(見表4)。

3.3.2各庫收錄核心期刊重復比較

四庫各庫核心期刊收錄重復情況分別為:CBM與萬方、CBM與CNKI、CNKI與萬方重復數差別不大分別是239種、235種、233種,所占比例分別為:95.2%、93.6%、92.8%。CBM與維普、萬方與維普、CNKI與維普重復數差別不大,分別是222種、221種、217種,所占比例分別為:88.4%、88.0%^86.5%。CNKI、萬方、維普三庫所收核心期刊重復與四庫所收核心期刊重復情況幾乎相同(見表4)。

4.四庫特點比較

除了上述各庫醫藥衛生期刊資源收錄情況各有不同外,各庫其它方面的特點也存在一些差異。

4.1 檢索途後比較

CBM數據庫的檢索界面簡潔清楚,主題標引嚴謹,中醫主題詞采用《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標引,西醫主題詞采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制的“MeSH”主題詞表標弓I,主題詞規范,主題檢索功能強大,可以減少基本檢索同義詞使用不全帶來的文獻漏檢的損失,同時可以通過主題詞上下位及同位的關系選擇主題詞或進行族性檢索。CBM主題檢索途徑是其最大的優點。萬方、維普數據庫未設主題檢索途徑,CNKI設有主題檢索字段,但不規范,檢索功能不能與CBM主題檢索功能相提并論。

CBM數據庫的主題標引和分類標引通過主題字段和分類字段反映文獻的中心內容,萬方、CNKI和維普數據庫僅有關鍵詞字段反映文獻的關鍵詞,不能反映文獻的中心內容,相比之下該方面差很多。

CBM數據庫檢索史更加方便檢索式之間的靈活組配。萬方、CN1Q和維普數據庫沒有該方面的功能,萬方、維普甚至沒有檢索史。

CBM、維普分類檢索途徑采用的是“中圖法”,我國許多髙校和科研單位以及多數圖書館以《中圖法》類分圖書和文獻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吨袌D法》經過多次修訂和完善,分類體系及類目設置更加合理,它的交替類目和復分表使用更加方便、準確。CBM、維普分類途徑因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都較低,所以較少使用。CNKI雖設置了分類檢索途徑但很粗略,使用不便。萬方未設分類檢索途徑。4個庫的分類檢索功能均需進一步完善。

萬方、CNKI和維普數據庫之間的檢索途徑相比,CNH和維普較好,均有髙級檢索,萬方所設檢索功能稍差一些,期刊論文檢索提供的輸入框較少,檢索不便。未設髙級檢索,雖然設置了專業檢索,但當檢索式較長時檢索會出錯,且一般檢索者使用起來有一定難度。

維普數據庫髙級檢索中的關鍵詞字段提供同義詞的檢索,該功能是CBM、萬方和_數據庫所沒有的。維普的這一功能能夠解決獲取同義詞的困難,但是它所提供的同義詞不是很全很準確,亦需進一步完善。

CNKI數據庫的期刊導航提供核心期刊導航,為讀者向核心期刊投稿提供信息,除此之外還提供學位論文,工具書和翻譯助手。

CBM與CNKI都設有文獻檢索結果分析研究途徑,該途徑對于從亊文獻檢索以及科技工作者對文獻信息的分析研究提供了較大的便利,萬方和維普未設該功能。

4.2 文獻收錄方面比較

CBM數據庫收錄醫藥衛生期刊最多(2348種),維普次之(1706#),CNH為第三(1165種),萬方較少(948種)。CBM與維普期刊重復達到57.4%,CBM與CNKI收錄期刊重復達到40%,CBM與萬方期刊重復35.8%,CNH、萬方和維普三庫之間以及四庫重復刊占30%左右。四庫所收核心期刊數相差不大,CBM收錄的最多(243種),萬方收錄次之(241種),CNKI第三(236種)、維普為(223種),但四庫所收核心期刊重復量較大,在217~230種左右。CNH、萬方、維普三庫與四庫所收核心期刊重復數完全相同,為215種(詳情見表4)。

雖然數據庫之間收錄期刊重復數量較大,但情況不盡相同,在CNKI數據庫中有些刊的收錄在近幾年停止了,但萬方數據庫卻繼續收錄。維普數據庫回溯時間最長,這也是它的長處所在。

4.3 提供全文及更新時間方面比較

補充。目前只有將這4個數據庫全査,重復文獻只有通過去除,盡管給査新工作帶來非常麻煩和費時的煩惱,除此之外,未見有何好的方法和捷徑??萍紪诵鹿ぷ鞑粌H要檢索中文數據庫,還要檢索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和外文文獻數據庫,以得出客觀的查新結論,跨學科査新更要注重對綜合數據庫的檢索利用。

在數據庫建設方面,各數據庫商以及數據庫的建設工作者應開展聯合協作,加大對數據庫的建設和調整力度,盡量減少重復,加快信息更新速度?;驅祿旌喜?,研究建設信息量更加豐富、檢索功能更加強大、服務更加全面和檢索更加準確的數據庫?;蛘邤祿焐烫峁┮粋€具有一站式檢索功能、可以去除重復文獻信息的平臺,使讀者和科技査新工作者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和準確,以推動我國醫藥衛生科技體系創新和醫藥衛生改革,開創醫學信息服務的新局面。

CBM是文摘型數據庫,現雖然有全文推送,但是它畢竟不是全文數據庫,有一定數量的文獻未附帶全文。CNH、萬方和維普是全文數據庫,提供的全文還是較CBM多。

5.研究總結

雖然目前CBM、CNH、萬方和維普數據庫之間期刊收錄和核心期刊收錄重復嚴重,但四庫中沒有任何一個數據庫可以被替代,因為沒有哪兩個數據庫期刊收錄完全重復。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