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涉外護理專業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涉外護理專業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學??偣灿兴膫€校區,校本部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區,不遠處就是風景秀麗的承德避暑山莊。學校共設有護理、西醫士、中醫士、婦幼醫士、公共衛生醫士、病案管理、社區醫學、口腔工藝技術、中西醫結合等12個專業。學校主要以護理專業為主,其中涉外護理是該校的特色專業,在校人數占護理專業總人數的60%,已經有20多年的辦學歷史,體制完善,經驗豐富。

課程設置

學校對涉外護理進行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普通班和強化班,針對不同的班采用不同的教學計劃和教材,強化班主要是為畢業后出國工作做準備,因而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很高。英語課程設置分為普通英語和專業英語,普通英語周學時為12學時,包括精讀、泛讀、聽力和口語。精讀課程采用《大學英語》教程,周學時為6學時(大專生為4學時)。泛讀采用《新概念英語》,從第二冊開始,周學時為2學時。聽力采用step by step聽力教程,周學時為2學時(大專生為4學時)??谡Z教材為自編教材,周學時為2學時。同時,針對涉外護理專業的特點,學校開設英語國家概況課程,增強學生對英美文化的了解,周學時為2學時。專業英語為自編教材,目前尚未正式出版。

課外活動

學校每學期定期舉辦“英語文化周”活動,包括英語小品比賽,演講比賽,英語知識大賽等形式。學校對英語教學實行“月考”。每天早上專門有英語早讀,英語輔導老師進行輔導,課外布置聽力內容。另外,每周舉辦“英語角”,有外籍教師參加。

實習與就業

學生實習采取自愿選擇的原則,強化班的學生在最后一年也可放棄雅思學習和英語強化,選擇實習。學校專門設立一個部門——出國護士培訓中心,每年招收學員300人,一期為四個月。同時面向全國招收學員,專門負責雅思培訓和出國護士培訓。雅思教學采用新東方教材。80%經過培訓的學員雅思成績可以考到5.0分及以上。

涉外學生就業主要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也可選擇國內一些醫院,就業形勢比較樂觀。

二、 天津醫科大學

7月7日上午,在我校張建中副院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7人對天津醫科大學進行了考察。天津醫科大學王耀剛副校長及護理學院相關領導,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等對我們進行了熱情接待并座談。

學校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護理學院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博士點的方向為“連續護理”專業方向。XX年設立涉外護理專業方向,學制五年,今年第一屆畢業生當中有9人已經與國外醫院及醫療機構簽訂就業意向書。

專業方向

護理專業分為普通護理、涉外護理、社區護理三個方向,每年普通護理招收60人,涉外護理50人,社區護理10人。

課程設置

學院針對涉外護理的要求和特點,壓縮專業課學時,增加英語的教學的學時數。第一、二學年在開設公共英語的基礎上,增加口語、聽力課程。第三、四學年開設護理專業英語。英語學時共計1000多學時。學生四級通過率為80%,六級通過率為60%。

學生實習

篇2

一、涉外護理英語教學形勢與現狀

當前,我國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英語基礎薄弱。中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音發不準,詞記不住,對英語不甚感興趣,在英語學習上存在較大的困難。第二,英語教師缺乏護理專業知識。涉外護理專業是集護理知識和英語技能于一體的專業。培養的學生應既能掌握現代護理學知識和技能,又能熟練掌握公共英語、護理專業英語以及涉外護理知識。由此要求從事涉外護理人才培養的英語教師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具備從事涉外護理工作所需的英語知識;二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具有用英語進行涉外交際的能力。這就要求承擔教學的老師,不僅應具有英語教學的本領,而且還應具備通用醫學特別是護理學的相關知識。但目前大多數的英語教師都是畢業于師范類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盡管有豐富的英語知識和良好的英語教學能力,卻一般不具備醫學相關的知識和臨床經驗。第三,教材不適合,教學目標不夠規范。目前涉外護理專業能夠使用的英語教材僅有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的外研社高等英語教育事業部編輯的《涉外護理英語》系列教材。這部教材需要在非母語語言環境和外域文化的基礎上使用,也是目前高職涉外護理專業培訓教材。目前中職衛生學校也只能選用這一套教材中的《情景對話》和《閱讀與寫作》。但是,對于英語詞匯量過少,還未掌握系統英語語法知識和結構的中職學生來說,這部教材的使用仍存在很大的困難。例如,《閱讀與寫作》中第一章節第一小節的閱讀材料中,大約300字的文章中就有37個新單詞,涉及到一般過去時、過去完成時、被動態、定語從句等語法知識,對于只有初中英語水平的中職學生來說,教材水平與學生基礎不相符。第四,缺乏涉外護理英語語言環境。學生學習英語最終是與將來的服務對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接觸到原汁原味的醫生、護士和病人之間的英語對話,沒有針對性的英語學習和可置身其中的涉外語言實踐活動,很難獲取實際運用的各項能力。

二、教學對策

(一)改進涉外護理招生制度

涉外護理專業和普通護理專業間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其英語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和英語發展潛能及興趣。中職學校在招生過程中不能只強調其專業的技能目標和就業競爭優勢,更不能為了擴大招生規模,吸收未達到涉外護理英語教學所需基本要求的生源,以免對后續教學形成障礙。因此,在招錄涉外護理專業學生時,應了解生源的英語學習程度和考試成績以及其對英語的興趣和要求,把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和相關要求告知報讀此專業的學生,同時,在入學之際進行摸底測試,考試成績合格的學生才能錄進本專業。

(二)強化教師護理知識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提高教師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水平,應培養一支具有英語教學科研能力和護理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一方面,鼓勵英語教師參加教學學術研究,以研促教,提高從事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建立長效的教師繼續培訓機制,選派英語教師參加新知識更新培訓班及醫學護理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相關的醫學護理知識。 這樣才能提高涉外護理專業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合格涉外護理人才的目標。

(三)教材與國內護理教學結合,進一步規范教學與管理

從國外護士培養的視角出發,以英語的語言形式把我國護理教學內容延伸到國外護理活動中。加強與國際護士教育的接軌,以現代護理概念、知識、技術、人文為基礎,借鑒國外健康服務管理與護理教育體系,建立規范、標準的涉外護理英語教育體系,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和責任, 同時,把專業知識和方法、語言、國際化評價形式融合起來,構建積極的、科學的學習評價體系。

(四)變革完善教學模式,培養創新人才

提高人才的質量,關鍵在于改革教學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以知識傳承為價值取向,以“教師—教材—課堂—應試”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世紀培養涉外人才的要求,應進行深刻的變革,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學生英語水平和興趣低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提高聽課效率,另外,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教學原則,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學科發展的特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加強案例教學和實務能力的訓練,補充合適、實用、相對系統且適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材料。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設置有關護理工作的門診對話情節,讓學生學會把英語應用于實踐中??傊?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樹立新理念,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出發點,以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為條件,以知識為載體,達到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目的。

篇3

為積極應對國際護理人才短缺及國內護理人才需求接近飽和的嚴峻形勢,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基于學生全面發展和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旨在培養學生涉外護理崗位能力、能與國際護理教育理念接軌的、具有高職高專特點的模塊式課程體系及四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了護理專業的涉外方向性,與國際護士資格認證考試(CG-FNS)接軌,將國外先進護理理念、護理模式及跨文化護理等元素融入日常教學中,實現護生畢業后從事涉外護理工作知識與技能的無縫對接,逐步建立和完善“雙證書”(畢業證書,醫護英語水平證書)畢業模式,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多元就業。

1.2教學改革的培養目標

面向國內涉外醫院、綜合性醫院涉外病房或國外醫療衛生機構,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衛生服務需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身心健康,具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掌握與專業相適應的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熟悉有關國家基本國情、一般法律知識和風俗習慣等,能在國內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涉外護理服務工作或在獲得相應國際資格證書以后,可以在國外從事相應工作的高等護理實用型人才[1]。2高職高專涉外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實踐

2.1實踐對象

以我校2008級三年制涉外護理專業2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89名,年齡在19~23歲,其高考平均英語成績達(104.56±5.06)分。

2.2教學體系的模塊設置

教學體系設計根據就業崗位群和技術能力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形成了以理論和實踐教學為兩大體系(見圖1~2),涵蓋公共基礎模塊課程、職業能力(含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術課)模塊課程和涉外護理拓展模塊課程群組成的模塊式課程體系及四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見圖3)。公共基礎模塊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質,包括形勢與政策、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職業能力模塊課程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包括專業基礎課(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異常人體結構與功能、護用藥理學等)和專業技術課(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母嬰護理、兒童護理等)。涉外護理拓展模塊課程以培養學生涉外護理專業溝通能力及跨文化護理能力目的,包括護理英語、多元文化與護理、職業生涯規劃及相關涉外講座等。利用學校英語口語協會(OEA)、英語角等平臺,定期開展英語晨讀、演講、英文話劇、模仿朗讀賽等活動,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增加學生英語交流的機會。

理論教學體系的特點:

1)按專業和職業設置及要求,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基準,以“必需、夠用、實用”為原則,將專業基礎課整合為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異常人體結構與功能、護用藥理學等,按照人體結構和功能從正常到異常的思路組織教學;護理專業課程以CGFNS試題為切入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科學整合中外護理專業課程內容,強調以護理診斷(問題)與病人需求為出發點的實證護理,注重學生綜合性臨床思維的培養。

2)把英語作為一種工具體現到教學過程中,適當刪減專業基礎課學時,增加英語課程學時數,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專業主干課通過雙語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專業詞匯,提高其專業閱讀理解和溝通能力。

3)體現新的醫

學模式及人們對健康概念的新認識,增加社區護理、心理、精神保健及護理、倫理、人文修養等人文課程比例。

4)增設人際

溝通與護理禮儀課程,組織跨文化交流講座,開設多元文化與護理等課程,培養學生從事涉外護理服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常用護理操作技能模塊著重培養學生基礎護理操作技能,以常用護理技術課程為主。臨床護理技能模塊突出學生臨床??谱o理技能的培養,包括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外科護理、母嬰護理、婦科護理和兒科護理等??谱o理課程。護理綜合實驗模塊以學生臨床見習后收集的臨床典型案例為依托,以小組為單位,綜合多學科知識,借助雙語或全英文模擬臨床情境,培養護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專業溝通及團隊合作精神等臨床所需的素質。自主創新模塊將創新能力的培養孕育于課程體系中,通過開展“小發明、小革新”活動,訓練護生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本實踐對象中已有4名學生的發明成果獲得了國家專利。見習與實習模塊以培養專業素質、夯實職業能力和促進職業認知為目標,是學生將在校期間所學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臨床的過程。

實踐教學體系的特點:

1)增加實踐課程比重,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雙語為媒介,開展設計性護理實踐教學。在校內護理實訓基地模擬臨床真實情景,再現臨床護理工作過程,加深對臨床護理工作的理解,縮短教學與臨床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臨床綜合實踐能力。

2)增加見習后綜合實驗訓練和實習前集中培訓,使學生進入臨床后能盡快勝任臨床護理工作,提高實習質量。

2.3師資培養

師資隊伍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搞好專業建設的關鍵[2]。我校涉外護理專業授課教師均經過嚴格選拔,尤其是護理專業課教師由英語水平較高(英語均達大學英語六級水平)、具有一定臨床經驗、授課效果好的教師擔任。我校曾先后選派多名教師到美國、新加坡、英國、菲律賓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研修,考察了解國外及香港地區有關院校護理教育情況,跟蹤國際先進護理教育模式,學習先進的護理教育經驗。并利用與美國庫克大學護理合作項目、光華護士基金資助項目、新加坡護理醫科獎學金等項目及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訪問的機會,舉辦專題講座,與教師進行座談交流,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更新觀念。組織以雅思考試模式為框架的雙語教師培訓,針對教師口語薄弱的環節聘請外教專門進行口語訓練與強化,全面提高教師的英語應用能力,促進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學校還組織老師參加CGFNS相關培訓,了解美國護理知識、臨床領域及美國護理文化和護理制度等,部分教師已通過了該考試。

2.4教學方法

教學組織采用漸進式,醫學基礎課、護理專業課,人文社科課知識、技能相互貫穿融合,形成整體護理理念。護理主干課以雙語為媒介,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采用啟發、討論等方法,借助病案分析、臨床實際場景的再現和綜合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專業課采用基于CGFNS試題的雙語教學模式,以CGFNS試題中的案例為切入點,把多元文化護理教育溶入教學中,既促進了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臨床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又提高了學生專業英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2.5教學效果評價

2.5.1建立完善了一整套適合高職高專涉外護理專業建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

2.5.289名學生均通過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通過率為97%,大學英語六級考試(CET-6)通過率為23%,醫護英語二級考試(METS-2)通過率達100%,部分學生通過了醫護英語三級考試(METS-3)。2.5.3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的成績2名學生于2008年11月分別獲全國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模仿大賽、演講大賽一等獎。

3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3.1培養目標定位過高

篇4

培養合格涉外護理專業人才,在英語教育方面有兩個側重點,即通過教學一方面讓學生具有護理專業的英語知識技能,另一方面讓學生具有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滿足涉外環境下護理工作所需的英語技能。這就要求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功底而且熟練掌握護理專業的相關知識,可以將涉外護理專業的相關知識與英語教學實現無縫連接。目前從事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育的師資組成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部分老師是具有高學歷的英語專業畢業,另一部分則是具有豐富臨床實踐背景知識的護理專業畢業,而其中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所占比例更大。這兩種情況下的英語教學各有利弊: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英語基礎知識比較扎實,能夠從二語習得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詞匯、語法、閱讀、口語進行指導,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對護理的相關知識不甚了解,無法將護理專業知識融入英語教學中,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在英語大背景下將護理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護理專業畢業的英語教師對于護理方面的知識手到擒來,但是由于缺乏英語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欠佳,無法充分的利用英語這一媒介進行護理專業知識的講解,進而容易出現漢語化的英語教學。而以上這些對于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教育是不利的。

篇5

統計方法。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SA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優化前后課程體系比較分析

優化后的課程體系,有以下特點:增加了人文素養課程的門類和總學時數。如增加了國際經濟與政治專題、世界歷史、影視欣賞、中外教育名家選講等課程。突出專業英語教育。減少了公共英語學時數,增加了涉外護理英語、醫學英語等專業英語課程。增加了實踐學時數(由1665學時增加到2093學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習、實訓機會。

兩組學生專業英語水平測試成績比較(見表2)通過多種形式的專業英語強化訓練,實驗組專業英語水平(達標率80.22%)較對照組(達標率63.55%)有顯著提高(χ2=7.41,P<0.05)。

兩組學生跨文化護理知識水平比較共發放問卷198份,有效回收192份,有效回收率96.97%。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3。調查表明,實驗組學生跨文化護理知識測試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5.74,P<0.05)。說明優化后的課程體在培養學生跨文化護理知識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本研究結果表明,優化后的課程體系在涉外護理人才培養方面有明顯優勢,但與當前對國際護理人才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正確面對跨文化護理

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只有掌握多元文化護理知識,才能準確理解病人的各種行為,明確病人的需要,提供適合病人文化背景的護理服務。因此,應從多元化護理觀念出發,進一步優化現有課程體系。通過增設職業口才、多元文化護理、國際護理理念與護理技術發展等人文素養課程,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不同種族、民族、區域的健康觀、疾病觀及護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識,以融入文化護理。

篇6

2.學生動力不足

學生選擇在涉外護理專業學習時,或是因為對涉外護理專業盲目了解,重“涉外”而輕“護理”,或是因為對職業規劃“走投無路”的被迫選擇。對專業認識的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時興致缺乏,無法認識到護理英語課程是未來就業的敲門磚這一重要性;一些學生在前期學習中不重視本專業英語,可能擁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但缺乏將本專業實力轉化為對外交流的能力,無法發揮全部的水準,在擇業過程中飲恨。

3.語言環境弱,無法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語言環境的弊端是我國英語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一方面是學校對該專業不重視,不愿意花大力氣在本校打造完善的護理英語語言環境,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現有的涉外醫院較少,涉外護理學生與語言環境之間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

二、構建專業化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措施

1.加強教師隊伍的功底建設

一是要招錄高素質教育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實現英語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前提,是基礎的基石。在教師隊伍構建初期,學校往往會采取公開招聘的方式面向全社會召集英語專業的人才,通過嚴格的筆試選拔出基礎知識牢固的教育人才,在資格審核關口對擁有涉外工作經歷、具備國外護理從業資格的人才重點關注,擇優錄取。學校需要首先解決教師人才的缺口,不然極易出現人才不足而采取拆東墻補西墻打亂教學計劃的現象。二是要創造足夠多的機會,培養更加優秀的專業教師。學校要緊緊抓住每一次涉外教育的交流機會,讓英語教師走向國際舞臺,互相交流教育心得,接觸更加先進的教育方式。三是要暢通良性人才晉升通道,使得人才不只培養得出,更要留得住。一方面以優厚的薪金待遇作保障,形成積極的教育獎勵機制;另一方面要暢通人才晉升通道,讓教師充滿教學動力,在全校上下形成比技能、賽作風的良好環境。這就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在實行通行的考察方式的同時,更加主動以差生減少人數和優生增長人數作為教師的考核項目。四是要建立教育跟班機制。規定每位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到涉外護理專業課進行旁聽,并積極同專業課教師進行溝通,明白涉外護理專業的重點難點,以制定今后授課時的內容和側重點。

2.灌輸先進的教育理念,開發多樣的教育方式

先進的教育理念最終目的是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個人專長。這就需要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詳細的了解,然后將所有學生分類施教,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激將法。此類方式適用于之前成績較好,性格好強,各方面能力均十分出眾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對此類學生的弱項重點了解,然后以言語或者肢體動作激發學生更強的學習動力,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激情。二是情感同化法。此類方式適合成績一貫較差,學習成效不大且有自卑心理的學生。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交心談心,細致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供學習方法。此類學生需要外界不斷的鼓勵作為學習的動力,教師花費的時間要多于一般學生。三是啟發式激化法。此類方式適合絕大多數學生,尤其適合雖有學習動力但不具備正確學習方法的學生。比如在教學中常有學習認真刻苦,熬夜學習意志堅定的學生,但因未在學習初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常年以錯誤的學習方法引導自身,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很是可惜。教師就需要從學生學習的源頭入手,認清學生的短板是在語法還是在拼寫規則的錯誤認知,從根本上糾正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篇7

“模仿”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說到模仿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發音。純正的發音會給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會讓聽者對你的英語水平刮目相看。如果發音不好,即使你的英語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對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斷,甚至它對交流都會帶來一定的困難。語音研究的先驅趙元任先生認為“語言本身,語言的質地,就是發音。發音不對,文法就不對,詞匯就不對?!彼裕幌б磺写鷥r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素。世界聞名的英語專家亞力山大為曾說過,“語言是一種表演技巧,我們在思考語言的時候,不是考慮我們對它了解多少,而是我們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們能把它用得多好”。說到底,學英語就是模仿那種腔,那種調,那種味兒。

二、英語模仿朗讀的現狀及其負面影響

中職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黃金期,他們精力充沛,記憶力超強,模仿能力也強。然而此時的他們也正處于比較“羞澀”的時期,他們中的大多數從初中階段起,在課堂上便慢慢地趨于“不開口”、“不出聲”的狀態,讓學生開口大聲朗讀仿佛成為了一種奢求,甚至對英語的朗讀逐漸失去了興趣。思考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與現行教材的編排有點關系。目前大多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教材突出了聽、說領先的功能,重在人人溝通,相對忽略了讀寫。再加上大多閱讀文章經常有過多的生詞且語句的表達偏難等原因不適合學生朗讀,從而造成了學生沒有文章可讀的局面。二是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影響著學生對英語朗讀的積極性。他們擔心自己讀錯,被笑話,擔心自己讀得不好聽而開始慢慢“禁聲”,或是由于少男少女的微妙的心理變化而不喜歡發出聲音。長期造成的結果是學生的聽力相對較差,課堂用英語回答問題總是結結巴巴,詞不達意,不能響亮準確地回答問題。日積月累學生閱讀能力下降,最終也使得他們的寫作能力低下,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班級中的女生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要比男生強,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女生朗讀的時間及次數普遍高于男生。

三、模仿朗讀的原則

要突破語音關,先要明白單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把握連讀、弱讀等在口語表達時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有條件的還應錄下自己發音,與原聲進行對比,這樣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發音是一個枯燥的過程,但唯有耐心、細心和恒心,才會有進步。我們常說,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學英語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端。

(一)要大聲模仿。

這一點很重要,模仿時要大大方方,清清楚楚,一板一眼,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小聲小氣地在嗓眼里嘟嚷。剛開始模仿時,速度要慢些,以便把音發到位,待把音發準了以后,再加快速度。直到能用正常語速把句子輕松地說出來并脫口而出。大聲模仿的目的是使口腔的肌肉充分活動起來,改變多年來形成的肌肉的習慣運動模式(漢語發音的運動模式),使嘴與大腦逐漸協調起來,建立起新的口腔肌肉的運動模式(英語發音的運動模式)。若在練習時總是小聲在嗓眼里嘟嗓,一旦需要大聲說話時,就可能發不準音,出現錯誤。

(二)要隨時都準備糾正自己說不好的單詞、短語等。

有了這種意識,在模仿時就不會覺得單調、枯燥,才能主動。有意識,有目的地去模仿,這種模仿才是真正的模仿,才能達到模仿的目的,也就是要用心揣摩、體會。

(三)要堅持長期模仿。

一般來說,純正、優美的語音、語調不是短期模仿所能達到的,對于有英國英語基礎的人學說美國英語是如此,對于習慣于說漢語的人學說英語更是如此。過度需要一段時間,時間的長短取于自學者的專心程度。練習模仿是件苦差事,常常練得口干舌燥,此時一定要堅持,喝口水繼續練。練模仿就像燒水,今天剛把水燒熱,就把火撤了,明天又是如此,水永遠也燒不開。

四、模仿的標準。

模仿要達到什么程度才算模仿好了呢?簡單的說就是要“像”,模仿者的語音、語調等都很接近所模仿的對象,而且非常逼真。由于涉外護理專業的專業特點,學生對于自己英語的音調有著更高的要求,有的學生居然模仿到連嗓音也基本一樣,簡直可以以假亂真。

五、模仿的具體方法。

(一)模仿單詞的語音。

剛開始時,可以用慢速模仿,待音發準了以后,再用正常語速反復多說幾遍。對于自己讀不準或較生疏的單詞要反復多聽幾遍,然后再反復模仿,從一個音節再到整個單詞地練,在那些常用詞上下功夫,盡量模仿得像一些。

(二)模仿詞組的讀法。

有了第一步的基礎,這一步就容易多了。 重點要放在熟練程度和流利程度上,要多練連讀、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同化等語音技巧。

(三)段落及篇章模仿。

重點在于提高流利程度。打開錄音機或收音機跟著誦讀,以前兩步為基礎,同步模仿跟讀。目的要提高口腔肌肉的反應速度,使肌肉和大腦更加協調起來。

篇8

1.2教師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英語老師只負責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護理專業老師負責傳授護理方面的相關知識,這本身就與涉外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相違背。本專業要求英語專業的老師能夠掌握基本的護理知識,護理專業的老師應當具備較高的英文水平,最起碼要有閱讀翻譯國外文獻資料的能力,而現有的師資力量難以達到這個水平,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培養造成了不利影響。

1.3學校尚未尋找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學校開設涉外護理專業時間較晚,教學規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方面都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合格的涉外護理人才的培養要達到兩個目標:專業的護理知識,能夠以英語為語言背景承擔護理這項工作。目前學校在護理專業知識和基礎英語培養兩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何將英語應用到護理實踐工作中是學校將來努力追求的教學效果。

2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2.1提高學生的生源質量

以往的教學實踐主要是只要是愿意學的都可以來到涉外護理專業,這一點加劇了生源水平差的矛盾。學校應在招生中有所控制,高考英語成績作為涉外護理專業的一個硬性指標。除總成績達到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外語成績合格者才能錄取,在生源上把好關。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特色辦學水平

(1)涉外護理專業要求英語專業老師掌握基礎的護理知識,護理專業的老師英語要達到一定的水平。為達到該專業的要求,學校應加強護理專業老師的英語水平培訓,力爭達到雙語教學的水平。護理專業因為有了英語這門專業培訓而彰顯了特色,英語老師的水平影響著整體教學效果,所以加強英語專業老師的業務水平是關鍵。學??梢詫⒂⒄Z老師送到別校去學習專業英語,提高英語水平;將老師送到“新東方”去進行雅思培訓,為將來給學生進行雅思培訓奠定基礎;護理老師還可以來給英語老師培訓基本的護理知識,兩個學科交叉學習,取得共贏的效果。

(2)加強護理專業老師和英語專業老師的科研水平,在理論上走在教學的前列。涉外護理專業的任教老師,由于其專業和學生的特殊性,應努力探索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理論上不斷完善和提高。

2.3學校應在教學模式上大膽探索,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方法,提高特色辦學水平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英語老師單純的為學生講授單詞、語法、句型翻譯等,護理單純為學生講授護理專業知識,學生未能設身處地的投入到日后的工作環境中。今后,學校應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學生能身臨其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更能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取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2.3.1完善課程設置

(1)開設專業英語。涉外護理專業要求學生精通護理專業知識,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的水平和人際溝通能力。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學生能夠以英語為語言背景,承擔護理工作。針對這一目標,就需要在課程安排上作出精心的設計。目前學校開設的課程主要有:聽說、精讀、泛讀、寫作和英語國家概況。筆者認為,這些課程很難滿足學生未來的工作需要。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相對獨立的完成了護理和英語專業的學習,他們僅僅是英語水平較好的護理專業學生,這樣遠遠達不到在英語環境下就診、開藥、寫處方等實踐工作要求,所以開設專業英語必不可少。例如:日常護理英語,實踐醫療英語等等。(2)聘請外教實踐教學。通過外教學生可以學習到地道的英語口語、俚語、常用用法等等,甚至能夠學到西方風俗和習慣。在與外教不斷的溝通交流中,也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為日后從事涉外工作奠定基礎。(3)在護理專業幾個主要學科開展雙語教學,提高辦學水平。

2.3.2改善課程時間安排

英語分為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兩部分。學生在學習初級階段應培養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中級階段加強專業英語的培養和對西方文化加以熏陶;在高級階段應以雅思考試和國際護士資格考試為目標對學生進行兩個方面的應試培訓,提高學生通過出國考試的幾率。

2.3.3建立校內外的實訓基地

篇9

3.教材選用不合理及教學改革滯后。由于中職涉外護理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國內教材2000-2014年出版的護理英語相關教材有二十余本,但幾乎沒有一本能夠涵蓋國際臨床護理技能和護理理念,大多數教材內容陳舊,教材難易程度把握不夠。并且護理院校所采用的護理英語教材仍是醫學教材,其中詞匯量大、拼寫復雜。涉外護理專業學生最終是與將來的服務對象和工作伙伴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但是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接觸到真實場景的醫生、護士和病人之間的英語對話。

4.中職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1)近年來,中職校擴招,入學門檻降低,成績均在同齡人中處于偏下位置,尤其是西部地區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大多數學生的詞匯量偏低,閱讀、寫作能力偏差,聽說能力幾乎缺失。(2)在口語方面,大部分學生停留在最初始狀態,口語表達能力較差。許多農村孩子一開始接觸英語時就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方法,并且仍習慣于教師課堂講解語法、記筆記等被動性學習方式。(3)由于一直處于低分段造成學生發自內心的對英語學習產生懼怕的心理,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造成學生對英語學習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逐漸使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5.大班授課,影響教學質量。語言教學中基本以小班教學為主,因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非常重要,但由于客觀原因的限制,在很多中職學校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基本上是以50-80人大班授課為主。大班授課,進行互動教學的涉及面不廣,難以在教學中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教學效果欠佳。

二、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構想

1.改進涉外護理招生制度。涉外護理專業最主要是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和英語發展潛能。在招錄涉外護理考生時,一方面,應了解生源的英語學習程度和考試成績以及其對英語的興趣和要求,把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和相關要求告知報讀此專業的學生。另一方面,中考外語考試成績應作為錄取的一項硬指標,除考生總成績達到錄取線外,入校實行口語面試,切實把好考生入口關。

2.強化教師護理知識培訓,探究涉外護理人文精神(1)要提高教師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水平,應培養一支具有英語教學科研能力和護理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首先必須培養我校涉外護理老師的“知學”“好學”“樂學”層層遞進的學習態度。英語教師和護理專業教師之間經常協商,精誠合作進行跨學科的相互學習、相互協作,要求承擔涉外護理教學任務的英語教師每周聽4-6節的護理課程,參加該專業教研室的教研活動、教學研討,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相互融合。建立長效的教師繼續培訓機制,選派教師參加知名培訓機構舉辦出國培訓班,參加新知識更新培訓班及醫護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相關的醫學護理知識,提高涉外護理專業的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合格涉外護理人才的目標。(2)語言是人文精神滲透,學習英語的過程是接受另一種文化熏陶,所以英語教學不能單純“就西論西”,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通過對照中西方文化,汲取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基礎英語教學中體現護理專業特色,讀物可增補護理英語閱讀如護理程序、護理診斷、臨終護理等內容。涉外護理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從理論知識到臨床實踐,每篇對話及文章均具有一定的人文內涵,教師應抓住所學課文的脈絡和重點,嘗試組織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例如舉辦英語演講比賽,排演英語話劇等,使護生了解國內外的文化差異,鼓勵護生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此外,從事護理教學的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體驗醫院護理實踐,培養護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認同感,充分挖掘涉外護理本身的人文內涵,滲透國內外護理行業發展的新內容特別是人文關懷,親生體驗文化差異,激發學生對護理行業的熱愛之情,開闊護生視野,使接受雙重文化熏陶的學生成為既了解人文知識,又極具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3.設計情景,優化學習環境。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手段只有“語言”和“文字”,常使學生感到枯燥、厭倦。但如果創設直觀形象的情景教學能為學生形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場景和語言環境,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以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護理操作課外活動,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打消其畏難情緒。依托學校團委,每周開展護理專業英語角活動,組織學生用英語自由交流和會話,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膽量、能力和英語聽力,讓學生體會真實涉外交際場景;邀請護理專業教師主持專題與學生交流,體現課外師生自由溝通。并且定期舉辦護理英語技能比賽等,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歷練演講和朗誦技巧,鍛煉表現能力。每周周末在禮堂為學生播放原版英文電影。

篇10

本次調查旨在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探討:(1)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2)不同水平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差異;(3)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與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差異。本研究使用oxford(1990)“語言學習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Leaming)(SILL),它被Ellis(1994)稱為“一個極有價值的診斷性工具”,該量表廣泛應用于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包含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六部分,共50個項目,采用上級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計分方式。

問卷于2007年9月發給學生,學生在課后作答并于統一時間交回,發放問卷120分,共收回有效問卷116份,問卷回收率為96.67%。所有數據用Foxpro數據庫管理并用SPSS10.0統計軟件分析,選用描述性統計,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等。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

根據問卷的計分標準,每個策略的平均值可表示該策略的使用頻率,該值越大,使用頻率就越高。平均得分4.5~5表示“總是使用此類策略”,3.5~4.4表示“經常使用”,2.5~3.4為“使用情況一般”,1.5~2.4表示“基本不使用”,1.0~1.4則為“幾乎不使用”。

調查后得知涉外護理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的總體情況,六種策略的得分都在2.5~3.4之間,表明調查對象對英語學習策略的使用屬于“使用情況一般”范疇,較為頻繁使用的是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其次是元認知策略、記憶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普通高校學生的調查結果與oxford的排列順序完全一致,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使用的策略排序則有所不同。這表明,高專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在學習策略使用上與普通大學生有一定的差異。

這一調查結果基本符合“O’Malley and Chamot”的論斷。她們的研究表明,二語習得的初學者和中級水平者更多地使用了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大部分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為薄弱,而且水平參差不齊,并沒有掌握英語學習真正的學習方法與策略,而更多地使用的是適用于不同學科、不同內容的一般認知策略。例如:課堂專心聽課、認真做筆記,掌握中心思想、中心內容等,對新的或具體的學習策略使用較差,如:記憶、閱讀、聽力、工具、詞匯等。遇到語言輸入輸出障礙時,更多地使用補償策略中的猜詞、造字,借助母語、手勢、避免交際、請求別人幫助等等。過于頻繁地使用補償策略,其直接的負面影響是減少了學生對語言的直接學習和有意識學習,影響學習效果。記憶策略是語言學習有力的貢獻者,包括創造心理聯想運用形象和聲音記憶,有效復習及通過行為記憶等。記憶對學習一門新語言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對面臨大量陌生語言符號的初學者而言,更是如此,對解決詞匯學習這一語言學習中的最大難題,它是“最有效”的策略。特別是醫學類專業的學生,他們的詞匯量大,難詞、生僻詞、專業詞匯較多,記憶策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有效的。但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記憶策略使用卻較少,這是學生英語學習中較大的問題之一,這可能與他們一直以來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有關,也與他們善于動手性、實踐性學習任務,疏于記憶性、理論性學習任務有關,可見教師有意識加強學生記憶策略的培養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是至關重要的。

2.不同英語水平學生在學習策略運用上的差異分析

*經LSD法兩兩比較,除認知策略中優秀學生與中等水平學生,社交策略中中等水平學生與困難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外(P>0.05),其余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水平學生在英語策略使用頻率上均有差別,優秀學習者在元認知策略、記憶策略與困難學生有顯著差異,在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方面差異較小。

這一結果也與O’Malley和Chamot的調查相似。善學者與不善學習者在所有策略使用頻率上都有差異,善學者比不善學者更頻繁地使用了所有策略,而且使用策略的范圍更廣。尤其是在記憶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差異特別明顯。善學者比不善學者更善于使用元認知策略來調控和監控自己的英語學習,更懂得制定執行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監督學習進程,及時調整學習方法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的學習意識。有許多研究都表明學生記憶策略的使用與元認識策略的使用和英語成績顯著相關。因此,元認識策略的有效使用也是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要素之一。

3.英語專業學生與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英語專業學生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在六大策略的運用上除認識策略外均存在顯著差異(P

二、結語

從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水平一般,這可能是學生英語學習費時低效的原因之一;優秀學生的策略使用水平都高于困難學生、優秀學生更善于使用記憶策略和元認知策略來學習和監控管理自己的學習;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元認知策略與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明顯優于涉外護理專業學生。

從本次調查可以給我們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啟示:

1.語言學習策略在英語教與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習策略教學和培訓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將學習策略適當地融合在教材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培養學生運用策略的能力。

2.善于引導學生尤其是困難學生正確運用記憶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意識。

篇11

“醫者,德為本”,可以說涉外護士的責任心是涉外護理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護士尤其是涉外護理的學生必須真心地熱愛護理工作,必須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面對災難和危機必須挺身而出,無私無畏。要具有科學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地服務于病人,才能做好涉外護理工作。

2.精深系統的專業知識素質

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精深系統的專業護理知識,并且要能熟練運用自己所學的護理知識分析和解決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另外,涉外護理專業學生還必須掌握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和護理技術,并且盡力做到操作正規和手法嫻熟。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滿足國際護理的需要。

3.穩定健康的身心素質

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工作環境復雜,隨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這就要求不但有穩定健康的心理,而且還必須有強健的身體。涉外護士一定要待人誠懇,內心寬容豁達,遇事要穩重冷靜,面對各種緊急救護處變不驚。另外,涉外護士工作的復雜性和繁重性,尤其是通常需要在晚夜班工作,這就必須有強健的體魄和身體素質。

4.熟練豐富的外語知識

涉外護理專業因為面對的護理對象不是國內患者,直接面對的是外國友人。這就要求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必須有熟練豐富的外語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溝通和語言交流上的困難,才能使得自己的護理工作開展得順利高效。

5.良好的外表形象素質

國際護士會對護士的形象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就要求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必須按照國際護士的要求盡力做到熱情開朗,要富有活力,要做到內心豁達大度,外表溫文爾雅,性格要溫柔。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從外表形象到內在氣質都符合國際護士的需要。

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素質結構的拓展途徑

1.要積極采取措施培養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

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面對的是世界,隨時都面臨新的理念和新的技術的革新,所以對于他們不能保守陳舊的理念,必須抱著很高的學習熱情去主動學習國際護理新技術、新業務及新設備的使用等,必須使自己的知識同飛速發展的護理科學相適應,必須堅決做到用到什么就學什么,缺什么知識就及時補什么知識。

2.針對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加強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

學??梢詫⒂⒄Z學習同涉外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要向學生講授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及社會人文知識,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常用的護理專業用語及常用對話句型。再就是幫助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學習雅思英語口語以便能順利通過雅思考試,因為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如果出國留學或者深造是必須過雅思英語考試的。

3.培養學生的禮儀和溝通技巧

學??梢匝埡娇展镜确沾翱诘墓ぷ魅藛T或專家對涉外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禮儀培訓,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服務禮儀、外交禮儀及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交往禮儀等,從而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4.加強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對涉外醫療法律和法規的學習

學校要有意識地安排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學習涉外醫療管理制度和規范,明白涉外醫療緊急救援流程,要學生都能熟悉各種國際醫療保險文書,對于涉外醫療糾紛要知道應該如何處理。

5.結合我國中醫特色,推進富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護理

涉外護理專業的服務對象是面向世界的,為了能提高我國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競爭力,可以大力推進中醫特色護理。為此,學??梢陨罨透母锷嫱庾o理專業課程,培養學生不但能擁有嫻熟的西醫護理技能知識,同時又具備針灸或者按摩這樣富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護理技能。

篇12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6

Nursing and foreign nursing student specialized direction and employment status research

ZHANG Jie

(Nant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Nantong2260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alysis of cleavage and foreign-related care in the area of employment,as well as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ctors.

Methods:This study session will be 2013 foreign-related care and care for the 108 graduates of the study and take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school from the situation and their own capacity,the University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graduation to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areas,and through statistical method of dat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stud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nd the view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Results:In case with foreign students in nursing care for their professional satisfaction,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similar.Foreign students during the university has been nursing a disproportionate number of employment planning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In the English level of nursing care and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ielts and toefl examination,CET-4,CET-6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ssing.For the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than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ffairs.In the graduation to most nursing care in foreign students think recruitment and when unit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for the most attention oneself ability.

Conclusion:The in-school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for foreign nursing care and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and two student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bu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the area there is no specific difference.

Key wordsNursing profession;Foreign nursing;Employment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短缺現象也突出地擺在國人面前[1]。我校設有護理學和涉外護理兩個專業方向,按照削枝強干的教改理念,本著寬口徑、厚基礎、精專業的思想,在2012年級共同課程的基礎上,三年級學生根據發展要求選擇專業方向。學院積極開展課程體系改革,在保持傳統專業理論和技能培養的優勢基礎上,突出人文

社區護理理念和計算機英語能力。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充分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積極開展教學科研。培養學生既能掌握現代護理學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公共英語、護理專業英語以及涉外護理知識,又能掌握中醫辨證施護、整體護理,具有一定的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知識,畢業后從事涉外護理、護理臨床、護理科研、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社區護理、專業外文編輯翻譯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質國際型護理人才。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取南通大學2013屆護理專業與涉外護理專業畢業生共108名,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53名及涉外護理組55名進行比較。

1.2研究方法從護理與涉外護理兩個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參考各種文獻資料,制作調查表,并進行問卷調查。所有研究對象(108名)每人1份,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收齊調查表,進行數據錄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數據統計。 結合所得數據情況進行數據分析,提出護理及涉外護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情況、影響因素、解決方法等。

2結果(表1)

3討論

3.1在校情況及自身能力方面表1結果顯示,(1)護理專業與涉外護理專業畢業生對自身專業的滿意度相似,對所學專業比較滿意。(2)兩個專業學生在獲得獎學金方面以及在校擔任職務情況方面也相差不大,說明兩個專業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沒有具體差別。(3)涉外護理專業有61.82%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已有了初步的就業規劃,而護理專業學生僅30.19%,存在差異,客觀說明涉外護理學生在專業以及就業的選擇上有明確的方向性。(4)大部分的護理專業與涉外護理學生認為在教學形式上兩個專業并不存在具體差別,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目前我校涉外護理教學開展的并不成功,有待改進。

從護理專業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就業率來看,我校護理專業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就業情況良好,護理專業的學生在招聘工作時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是“涉外”護理學生的優勢與護理專業學生相比較并不明顯。從以上的統計結果分析來看在自身能力方面涉外護理畢業生在大學期間已有就業規劃的人數遠超過護理專業學生,而在畢業走向方面有一大部分的涉外護理學生認為所簽單位并不符合原就業理想。從此結果可看出,由于國際上護士嚴重短缺,出國就職、出國深造機會很多,而且我國加入WTO后國內對高職護理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2],所以高等護理人才的出路、前景是非常廣闊的,與此同時多方面的情況或報導使涉外護理學生對自身就業的規劃性和方向性強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但是在實際就業時涉外護理學生也存在不理想情況,首先是在學生方面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后有許多出國深造、進修,甚至出國就職的機會,而她們的英語水平無法滿足需要,她們在學校學習的大部分是基礎英語,專業英語掌握少,口語和寫作絕大多數只停留在啞巴英語的水平,應用能力普遍較低;其次是從市場需求方面,大多數涉外護理學生還是選擇在國內就業,而國內市場缺少的多是高等護理人才,除了外賓病房或外資醫院,通常對“涉外”沒有明確的需求,所以也就造成了實際與理想脫節的現象[3,4]。

3.2英語水平方面表1結果顯示,(1)有49.06%的護理專業學生認為大學期間英語水平有所提高,而涉外護理僅23.64%,存在明顯差異,說明涉外護理學生對自身英語水平的要求或期許比護理專業學生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涉外護理教學并沒有滿足或提高涉外護理學生的英語水平。(2)在大學CET-4,CET-6通過率以及報考雅思、托福方面護理專業與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差不多,沒有具體差別。(3)有76.36%的涉外護理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自身的英語水平并沒有提高,從側面反映我校雙語教學開展不成功。這說明涉外護理專業學生的英語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首先: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是合格的涉外護理人才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上應主要體現出兩個目標:一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具備護理專業綜合英語知識技能;二是通過教學使學生具有用英語口語進行涉外交際的能力。但目前的現狀是英語教師雖然有豐富的英語知識,卻缺少護理方面的知識和臨床經驗,而具有豐富的護理相關知識的教師對于英語方面的應用有所欠缺,所以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培養造成了制約和不利影響[5,6]。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大部分學生英語(尤其是口語和護理專業英語)方面水平亦參差不齊,而隨著雙語教學的開展,大量醫學詞匯的輸入,對于原本醫學英語基礎不扎實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很重的負擔,久而久之學生便會產生畏難和厭倦的情緒,雖然護理理論知識能夠很好掌握,但是醫學英語卻沒有得到提高,所以雙語教學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護理專業和涉外護理專業學生英語水平方面也不會有具體的差別。

總之,護理專業、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教學方向應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專業英語特色。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有賴于上級教育部門、學校關心指導與監督以及教師的努力與學生的配合。只有這樣英語教學改革才會成功,護理、涉外護理專業才會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

3.3畢業走向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英語運用技能的培養。進行專業英語教學,英語教師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讓專業知識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2]。表1結果顯示,分別有22.64%,23.64%的護理和涉外護理學生有出國深造的打算,對于這部分的學生應以雅思考試理念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強化基礎英語教學 。要到國外深造、移民,目前最熱門的莫過于雅思考試,英語教學以雅思考試理念為指導,強化基礎階段教學,這是符合市場需要的,因此從適應畢業生畢業走向方面努力對畢業生就業具有很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昕.本科護士雙語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13):1243-1244.

[2]嚴辰松.與時俱進,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J].中國外語,2004,1:67-70.

[3]王錦倩.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狀況和護理教育改革趨勢[J].中華護理教育,2004,2(2):51-54.

[4]蔣基昌,周琪范.中醫藥院校本科涉外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0(2):101-103.

[5]余薇,陳文松.涉外國際護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784-786.

篇13

1.國際性護理人才短缺

發達國家護士短缺已持續數十年,雖然各國采取不同措施進行干預,但忽視短缺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并呈現周期性的變化,美國專業護理人員嚴重不足,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2001年美國護士的 缺口接近13萬人,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萬人;英國、愛爾蘭等國家也同樣存在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2],護理人員如此匱乏使得這些發達國家把眼光投向中國,這就為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的就業機會。

2.國內就業壓力大

由于近年來護理院校的不斷擴招,護理人才倍增,同時護生所面臨的就業情況也就日益嚴峻,我們選擇人才輸出,這樣既可以解決國外人才短缺問題,也可緩解國內就業壓力,因此我們要培養的是即具有普通護理專業學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素質,同時又具有適應涉外護理崗位的專長,在獲得相關國際資格證書之后,可以在國外從事常規護理工作的高素質國際型護理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

1.國際護理教育的人才培養

隨著護理觀念的更新和護理模式的改變而不斷調整,國外護理教育的課程體系打破了原有的學科體系,向以人的生命周期為核心的課程模式轉變。減少了醫學專業課的比例,增加了人文社科課程和交叉學科課程的比例,讓學生了解影響健康的心理 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識,充分體現了護理專業以人為本的特點和護理的人文主義精神[3]。

2.國內各院校涉外護理人才培養

一是主要表現在強化涉外護理專業外語特色上,增加外語學時,增設專業外語,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二是部分院校增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 適當增加符合國際慣例方面的課程。三是在一些研究與實踐中課程按照涉外護理專業人才必備的知識結構對專業基礎課程進行了優化重組,提高了實踐學時比例。四在涉外護理課程設置研究中,注重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重視素質教育[4]。

三、涉外護理班外語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安排

1.存在的問題

1.1外語基礎薄弱。由于學生入學時的外語成績相對薄弱,并且外語成績的提高需要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外語的毅力不夠,有很多學生盡管十分想出國就業,但是由于外語考試的分數達不到相應國家的要求,這是導致許多同學不能出國的一個主要原因。

1.2 外語教師不足。想要提高學生的外語成績,一定要有相應的外語教師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有督促作用沒有充足的外語教師,使得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了問題不能及時與老師溝通,學習效果欠佳,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涉外護理外語教學質量不高。

1.3缺少教學經驗。目前,涉外護理教學中的公共英語和護理專業課教學任務分別由外語專業教師和護理專業教師承擔,由于外語教師對于護理專業知識并不熟悉,護理專業教師的外語水平還普遍達不到―個較高的層次,難以勝任專業外語的教學。這使得學生在外語和專業知識學習時不能做到很好地結合。

2.改革措施

2.1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式, 改革教學方法。根據涉外護理專業的特點設置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運用模擬情景的角色扮演和在信息技術基礎上虛擬情景構建, 在技能培養和綜合能力培養中實施“體驗式教學”,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等學習方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涉外護理師資標準,通過聘請專家講座、建立國外導師制、鼓勵教師參加國外護士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相應學歷教育、國內外培訓、臨床實踐等方式,更新教師教育思想, 改善教師知識結構,使其與國際護理教育理念接軌,并在分配上對涉外護理教師采取傾斜政策。常年聘請外教,加強英語教學。

2.3突出涉外護理特色,注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英語課程分為公共英語(公共基礎課程)和護理英語(專業課程)2 部分,分別占總學時的17.06%和4.66%;另外,增設英語國家概況課程,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一般情況,掌握英語國家的社會基礎知識,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出國就業的熱情。

2.4體現與國外護理教育的接軌。通過開設英語國家概況、社會學基礎、家庭護理等課程,加強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關懷和法規意識、人際溝通能力,專業課程在把握國內高專護理教學內容主體的同時,增加國外較為常見疾病的相關護理。

四、涉外護理班雅思培訓

1.目前我校雅思培訓安排

現階段我校的學生進行雅思培訓是在第二學年的7月份,之前學生并沒有開設任何關于雅思的課程,只是在7月份才開始進行專項的雅思培訓。

2.改革建議

在新生一入學就開始進行雅思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盡早的了解什么是雅思,并主要針對雅思考試,使學生繼續加強和鞏固公共英語的學習,掌握考試技巧及規則,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努力達到雅思5.5以上水平。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