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小學生英語知識點總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分數的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分數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
常用方法:
①逆向思維方法:從題目提供條件的反方向(或結果)進行思考。
②對應思維方法:找出題目中具體的量與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對應關系。
③轉化思維方法:把一類應用題轉化成另一類應用題進行解答。最常見的是轉換成比例和轉換成倍數關系;把不同的標準(在分數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轉化成同一條件下的分率。常見的處理方法是確定不同的標準為一倍量。
④假設思維方法:為了解題的方便,可以把題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設成相等或者假設某種情況成立,計算出相應的結果,然后再進行調整,求出最后結果。
⑤量不變思維方法:在變化的各個量當中,總有一個量是不變的,不論其他量如何變化,而這個量是始終固定不變的。有以下三種情況:A、分量發生變化,總量不變。B、總量發生變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變。C、總量和分量都發生變化,但分量之間的差量不變化。
⑥替換思維方法:用一種量代替另一種量,從而使數量關系單一化、量率關系明朗化。
篇2
在新教育理念和內容形式的轉變下,也讓廣大教師在教學中有了新思路。但是小學英Z復習課的研究一直是冷話題,如何上好英語復習課還需各位教師深入地研究,復習課在教學中起到了概括總結已學知識的作用,通過對已學知識的查缺補漏,使學生梳理各知識點間的連接。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參與課堂復習并學會了自主聯系知識點,通過小組討論研究,總結知識規律,使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一、小學英語復習課設計原則
1.復習知識點要明確
小學英語復習課中教學目標的設定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前要整理好本節課要復習的知識點,并對知識點進行新的分散和整理,使知識點間的結構更加清晰明確,使學生在復習中可以一目了然,更好地整理和拓展知識點,提高英語復習效率。
2.復習課具有趣味性
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英語知識的學習,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具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好動,所以復習課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效率。
3.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教學設計取材于教材,具有整體性、有效性、連貫性和目的性的特點,在情境教學中開展英語單詞、詞組和句子的復習,充分發揮出英語語言的作用,并做好知識的拓展和積累,使學生通過復習課可以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新突破策略
1.引入回憶復習方式,提取運用原有知識
在小學英語復習教學中應用回憶性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學生對已學過的英語知識進行回憶,是提取并運用原有知識的過程。回憶性復習方式的引入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前,應根據復習內容為學生布置合理的預習作業,使學生對即將復習的內容有基本的了解。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記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如果在課上直接讓他們對某個內容進行回憶,教學效果恐怕不理想,所以,課前預習非常重要。回憶性復習方法可以通過獨說、兩人互說、動手寫的方式進行。如,在復習My friends內容時,筆者將班級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由學生對自己的friends進行回憶,并在小組中相互介紹自己的friends,以及friends的愛好、年齡等等。在這個回憶的過程中,學生復習了學習的My friends內容,同時還對之前學習的年齡、愛好等表達方式進行了復習?;貞洀土暦椒ǔ瑢W間互說的方式外,還可以運用書寫的方式,復習中不允許學生打開書本看相關內容,還可以采取聽寫的方式,教師說中文,然后由學生寫出對應的英語單詞。回憶復習方式還需要教師在學生回憶的過程中,對不完整的部分進行補充,這樣可以使學生復習的知識點更加完整、全面。
2.借助游戲比賽形式,增強復習教學樂趣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游戲是孩子們都愿意參加的活動。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中,學生的活潑天性被限制了,學生的活潑在學習中沒有得到任何體現,部分學生還由此對學習形成了厭倦的學習態度。所以,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教師要結合復習內容,靈活地進行游戲設計,將游戲應用于復習課堂中,使學生活潑的天性被充分地激發出來,活躍課堂復習氛圍。如,在復習6 A Unit 2 Ben,s birthday內容時,筆者采取了分組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復習日期的表達。學生可以按照座位順序進行游戲接龍,教師說出日期,學生接龍,說出日期的英文。通過這種方式復習,學生的復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的反應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這樣的復習課才是有效的。另外,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復習課,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學生互相協作的能力。
篇3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定義的理解,筆者認為:建構主義理論下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即要求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依靠自身經驗、知識等主動進行信息加工和意義建構的過程。由此可見,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讓他們學會學習,必須在學習策略等方面給予他們有效的引導。
二、建構主義理論框架下的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1.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
筆者在課堂學習中,經常采用“任務型”教學方式:教師圍繞語言學習內容,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達到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而且逐漸學會了如何自我調控、自我激勵。
2.幫助小學生制定自主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
以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英語(譯林版)為例,新教材的體例結構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編排的,其中每個單元包含七個板塊,每個板塊都有相應的功能。因此,在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時,可以根據教材進度把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制訂為一周或者二周的學習計劃。在學習內容方面,應考慮由易到難的學習順序。依據個人的學習特點,制訂出能發揮自身學習潛能的、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
3.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
教師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包括總體規劃和具體指導兩個方面。總體規劃是指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具體指導是在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選擇性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構建起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另外,教師還可依據具體的學習任務為學生設置一些基于生活實際的作業。
4.英語學習中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應是學習問題的自主解決者。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自主解決、合作解決、注重解決問題的過程、師生共同評議解決過程、質疑答案、探究學習內容、巧妙利用錯題等。筆者多年的高年級教學都堅持一個習慣:每位學生都準備一個本子,每學完一個話題單元,都會讓學生自己先整理練習冊并補充習題上自己出現的錯題,然后本子上呈現的是每個人根據自己容易出現的錯誤情況擬定的一份錯題練習題集。在課堂上利用投影展示,師生共同“精講精煉”。
5.指導學生總結歸納的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總結出的重點直接教給學生,表面上看避免了學生走彎路,減少了不必要的盲目嘗試。但實際上,學生不但易忘,更易混淆概念。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應通過提示點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學生自己創編的知識點記憶口訣,既便于記憶,又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6.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
為了更好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進程,學生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不斷地自我完善,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在自我評價的內容上應該以所學的內容為主。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重視自己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同時也要關注自己情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可采用師生交談、課堂小測驗、學習成果展示、同伴互評等多種方式來實現。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專業寫作畢業論文和教育教育職稱論文,歡迎光臨DYlw.neT]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多種學習技能和方法,從而改變盲目的英語學習狀況,對自己做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學生終生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4
小學生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感,可能也會產生很多問題,需要教師認真解答。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小結,給學生留下疑問,為下節課做鋪墊,同時,可以把學生帶入小學英語的學習中。成功的學習方法往往伴隨著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小結中加入一些幽默的語言,為學生帶來快樂,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臨近下課時,教師可以教學生唱一首簡單的英文歌曲,讓學生在課下練習,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二、課堂小結應該有目的性
英語教學是有目的性的,只有帶有目的性的課堂小結才能更好地規范教學,教師在課堂小結時,要根據學生的上課表現和出現的錯誤進行總結、分析,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從而漸漸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小結不能過于繁瑣復雜,應該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思路,幫助學生學習。
三、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因材施教
課堂小結可以總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對于學生容易犯的錯誤的總結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同時,每位學生所犯的錯誤不同,在課堂小結中,教師可以說一些代表性的易犯的錯誤,對學生進行糾正,加深學生對這個英語知識點的印象。這樣,學生的英語學習思路清晰,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并進行改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篇5
一、充分調動學生感官進行學習
1.趣味學習法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復習,掌握更多的知識點,首先要激發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求知欲,老師應合理的組織學生,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復習主要通過各種活動,如游戲、繪畫、唱歌、兒歌、講故事等方式展開。例如:復習江蘇版《牛津小學英語》中與動物有關的知識時,老師可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動物的小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根據不同動物的不同特征,設計問題,讓學生搶答,并給與他們物質上的獎勵。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鞏固對已學的知識,還能加深他們對英語的學習,并且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正所謂是一舉多得。
2.情景教學法
教師可以選用幾篇對話類型的文章,并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印象,還能鍛煉他們的口語以及英語運用能力。教師還可以創立一個新的情景,學生把已學的知識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并且,學生還可以自己創設情境,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中的主要知識點是電話用語,所以在復習課上,教師應讓學生理解中外電話用語的差別,然后,讓同學們組成三至四人的小組,根據課文內容自編一個故事并進行表演,其余組同學當“評委”打分。表演完后,再讓每組學生派一個代表出來,抒發自己的感受,這樣也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熟練運用,并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學生也不容易遺忘知識點。
3.課外延伸法
教師在復習課本上知識的同時,也要加以延伸,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以便他們在比較中強化記憶。牛津小學英語 4B Unit 9 Breakfast 中,提到knife和fork這兩個單詞,復習時我們可以將東西方國家的不同用餐禮儀講給學生,并讓他們比較著中國的用餐禮儀進行記憶。6A Unit 6 Holidays介紹了中西方國家的節日,在復習中,介紹各國兒童節不同之處,如:日本一年有3個兒童節,瑞典有男孩節等。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
二、情感教學法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只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道德因素,小學英語的復習課也能巧妙地融入情感教育。如在復習母親、父親節時,可滲透感恩教育;在復習不同的職業時,可滲透職業教育;在復習季節時,可添加氣候教育……這就讓學生在復習中,不但可以鞏固已學到的知識點,也可以得到思想的升華。
教師在對小學生英語進行復習時,應該提前做好以下幾點準備:
1.制定合理、科學的復習內容。教師要使復習的內容豐富且符合小學生的興趣,切忌過分單一、枯燥乏味的傳統復習。在復習課中,教師要將學生學過的知識加以整理,將知識“前拉后扯” 地整合在一起,并且幫助學生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出規律,使其系統化,強化記憶。此外,要求學生對那些在教材中反復強調的部分加以注意。有針對性地教學生記憶的方法,提高記憶能力。
2.使復習的方式豐富多彩。小學生受其年齡特點的影響,過于死板的機械復習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從而使小學生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作為教師更要精心備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增強英語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英語的知識點相對分散,而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不知怎樣復習,如果得不到教師的合理指導,他們勢必會產生各種壓力。再加上家長的嚴格要求,更使得小學生對英語產生恐懼,以至于不能好好地復習。因此,要想使小學英語課程復習有效地開展,一定糾正學生的心態,讓他們正確的看待英語、輕松復習。
總之,復習課程的有效開展始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但是教師要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要位置,創設情景,組織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復習的效果不斷提高。我們只有優化設計,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胡淑芬.整體把握,打造小學英語復習的高效課堂[J].教育藝術,2011(8).
篇6
二、注重語法教學
現在很多人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小學英語教學只有一條原則,就是培養興趣,事實上,語法教學雖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占主要地位,但絕不是無關緊要的。一方面這是由語言學習的規律所決定的。學生缺乏英語語言學習得的環境,只有掌握系統的語法知識,把握英語的基本結構,才能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小學進行語法教學,也是目前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需要。在小學高年級的教材中出現了許多的語法知識,這么多的語法知識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梳理,學生就無法正確地使用語言,用英語進行交際也就變成了空談。進行語法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語法在整個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已經不是語法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由于英語和漢語在語法方面差異很大,這就給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語法增加了不少困難。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如何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熱情,又能讓枯燥的語法知識真正成為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的好幫手。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索的。
三、注意語法的積累
小學英語所涉及的語法知識還是比較零散的,學生對于語法的概念也是模糊的。教師不要在語法現象始出現的時候就系統地講解,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到語言點的滲透,碰到的有關語法知識應經醒、介紹。要注意語法點的積累和總結,適當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集中總結如,代詞的種類比較多,過早地集中講解,學生們一定無法理解。就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有計劃地分散講解學生到高年級時再做適當地總結。對于比較深奧,一時還說不清的有關知識要追根求源,語法如果講得過深則難以理解,反而會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影響,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實際上只要我們的學生能明白語法規則,認識其結構和功能,造出正確的句子,我們的基本目的也就達到了。學生運用語法的熟練程度,可以在日后反復的實踐中得到加強。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語法現象是分散出現的,按由簡到繁這一循序漸進的原則來編排語法結構。如果教師完全根據教材,就教材出現一點來教點,那么學生學的語言知識往往是朦朦朧朧,支離破的,當這一語法知識真正呈現并需要掌握時,往往師生雙方都會感到費力。如果教師在一種語法知識第一次現后就有意識地不斷在教學中復現,學生多次見過某語法現象,對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及印象,教師再及時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總結歸納,學生對此語法項目就有比較清晰、完整的了解,也就能在實際的語言交流。
四、語法的強化與鞏固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要求把握語法實踐的度,多則是會向填鴨式滿堂灌的語法教學模式,發展少則會讓學生得不到必要的鞏固,形成小學英語教學華而不實的感覺,語法實踐的密度相對小學英語課堂來說,語法實踐的密度應該大,也就是說在一節英語課中涉及英語語法的知識點,教師必須給予較大的密度,如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語法現象復習部分時,教師要有鋪墊,讓學生有新知的產生點,導入部分中要有示范,讓學生有模仿的能力,而且新授部分中要進行操練,讓學生得以鞏固拓展部分中要運用,讓學生達到發展語法實踐的強度,英語語法實踐的強度應該小學生在整個目標中的語法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必要一下子就讓學生完成掌握讓學生產生畏懼感,就是要減弱實踐的強度,語法實踐的廣度學以致用才是英語學習的目的,只有拓展學生語法學習后實踐的廣度,才能讓學生把所學的語言知識進一步加以鞏固。
五、想象中學語法
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是他們的想象能力非常的豐富,教師就應該抓住他們善于想象的特點,創設一些讓學生猜測的話題,使他們充分發揮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英語學習。一般將來時的結構是六年級新出現一種時態,如果一味地講授該時態的語法,部分學生會因失去興趣一上課。我常通過多媒體出示一些名人,讓學生來猜猜這些名人的周末計劃,學生都高高地舉起了自己的小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一時間課堂氣氛熱烈,我們把語法的結構當成了一種猜謎游戲,再也沒了學習的負擔。課后我給他們布置任務,制定自己的假期活動計劃,然后在組內交流,這雖然也一節操練結構的語法課,但是讓學生在猜學,學中玩他們就學得輕松,掌握得也很牢固。
篇7
一、加強閱讀方法的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第二語言,對小學生來說,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指導,讓小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讓小學生加強英語課外閱讀的前提是小學生必須要掌握一定的閱讀能力,而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英語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傳授,離不開課堂上的練習。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善于利用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為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給小學生一點時間,進行自由閱讀,讓小學生弄懂其中的生詞,理清文章的結構,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標出有難度的知識點,然后在老師進行文章的講授,認真仔細的聽講,會大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例如,在學習《Our dreams》這一單元時,本單元主要圍繞 dreams展開介紹,主要介紹每個人的夢想,涉及的單詞和句子也比較簡單。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引導,讓小學生把文章多讀幾遍,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語感。然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嘗試用文章中的詞語、句型,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夢想,加強小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了解,同時也能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對小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地方進行詳細講解,攻克英語閱讀學習中的難點。英語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表現,在大部分的小學生熟練掌握課文知識點后,可以讓小學生進行默寫,讓小學生更加熟練的掌握這些新的單詞、新的句型,為課文閱讀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二、增加課堂專項閱讀的練習
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進行自主的閱讀。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根據教材內容,進行閱讀技巧的學習外,還要在英語課堂上適當的找一些補充的閱讀材料,進行專項的閱讀訓練,不斷鞏固小學生的閱讀基礎。教師在英語教學時可以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后,留出一部分的時間,對英語教學內容進行補充,進行英語教學的遷移。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求知欲比較強烈的階段,往往教材內容不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他們渴望接觸到更多的新知識來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因此,教師可以適當進行英語教學內容的補充,拓展一些閱讀材料,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難度和閱讀量。在課堂上進行這項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還能及時解決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Summer holiday plans》這一單元時,在學完相關的書本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由討論一下寒假都會做些什么事,在小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以給一些關于Winter holiday plans 的閱讀材料,讓小學生在特定的時間里總結出作者寒假計劃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專項閱讀訓練,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效率,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拓展相關的課外閱讀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一直認為課堂教學是最重要的,學生只要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就可以了。但是實際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非常有效的。要想真正提升小學生的英語水平,需要小學生在課后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不斷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補充新知識。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給小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給小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材料,拓展小學生的英語閱讀量,不斷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感。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英語閱讀材料,但是一定要拓展閱讀量。小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到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從而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英語教師可以不定期的組織一些分享會,讓小學生都分享一下自己都閱讀感悟,相互交流一些閱讀技巧。通過這樣的一個形式,小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可以不斷拓展知識面,還能獲得一種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靈活地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還能不斷的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讓小學生在這樣的一種英語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切實提升小學英語的教學效率。
篇8
現象二:學生在同一類型的題目中反復出現錯誤,教師也抱怨講過多遍的題學生還是出錯。
現象三:作業或試卷批改后,有些學生不去訂正,有些訂正后也是錯誤的,還有些只是寫下標準答案,并未真正理解。
以上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經常出現的現象,許多英語教師在大班化、多班化教學的情況下,難以顧及每位學生。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許多學生英語成績下降,嚴重地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幫助學生養成訂正錯題的習慣,形成合理有效利用錯題本的策略,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行之有效的舉措。充分利用錯題本,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類型、致錯原因、糾錯方法和正確結果,讓學生終身受益。
二、英語錯題本的價值
在教學中,我們就小學生的錯題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和訪談。調查結果表明,63%的學生不重視錯在哪里,只重視分數;81%的學生只是等著教師上課時進行講解;15%的學生能先看看自己錯在哪里,再等教師講解;6%的學生不訂正;8%的學生甚至在教師講解過后,仍然不知道錯在哪里;沒有學生自覺地整理過錯題;94%的學生會重復犯同一類型的錯誤。
1.錯題研究課
由教師設置定期的錯題研究課,每組可抽取3~5道典型錯題,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可從別人的錯誤中得到啟發,并復習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去分析糾正錯誤,針對錯題進行拓展練習,也為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通過不斷改錯,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更好更多的學習方法。從個人到小組再到班級進行交流體會,并消化吸收,從而真正體現出典型錯題總結的利用價值。
2.反思的相輔性
學生在教師的示范與引導下,收集、整理錯題,進行錯題的分析與拓展運用,形成自己的獨特反思,歸類總結學習方法。學生的反思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奠定了基石。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教師能進行有的放矢的補救性教學,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探索符合學生認知和學習外語的本質規律。
教師的反思為學生的學習開拓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利用學生的錯題收集學生共性的錯誤,進行歸類分析,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學。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點的相關性,針對錯誤設計專項練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訓練下,不僅在運用中掌握語言,還學會利用錯誤資源的策略。[1]
三、巧用錯題本的策略
多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英語錯題本在教學中使用的探索。以往只是在畢業班進行錯題本的利用指導,近兩年,為了讓學生形成小學階段系統的英語知識網,從四年級開始使用,將易錯題整理、歸類、積累、消化,為初中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生還不具備自己系統總結知識點的能力,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與示范。
1.教師引導,教會學生使用錯題本
起初,許多學生未能理解錯題本的真正用意,狹隘地認為錯題本就是摘抄試卷中所做錯的內容,只是把做錯的題目正確地做一遍,匯集在一起,沒有真正讓錯題起作用。筆者在批改時給予相應的評語,給予鼓勵與建議。例如,請就錯誤的題目舉例鞏固說明,用例句加深印象;用不同顏色的筆加以重點標注,增強鮮明性;總結很好,很全面,繼續努力,等等。錯題本能否起到實效,不流于形式,需要英語教師做到有檢查、有批改、有反饋。通過評語鼓勵學生,架起師生交流的橋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幫助學生學會總結錯題,利用錯題本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舉一反三,鞏固相關知識點
學生在慢慢地領會與訓練之下,根據錯誤的題目進行英語知識點的積累與整合,整合有規律的語法知識點,使其像數學公式一樣呈現,簡潔明了,附上自己的各種相關造句,不僅鞏固了知識點,還以舊帶新,引出所有相關知識,便于所學知識的系統化,夯實基本功。[2] 例如,Can you help me with my maths?總結歸納加賓格的單詞:join / let / show / follow / look for / look at / behind / give / for+賓格,即通常講的由一道母題挖掘出子題,后面附加相關的句型加以鞏固。
3.總結形式,形成特色
學生在總結錯題時,有自己的策略與方式,體現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有表格式的,有圖文并茂式的,有使用自己的語言和獨特方式的。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所犯錯誤也不同。學生在互相交流時,可從對方的錯題本上汲取經驗教訓,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有的學生在總結人稱代詞時采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如右表所示:
表格下附加情境交際用語,鞏固各個人稱代詞的用法,學會在自己創設的語境中運用。凡是適宜學生理解、掌握、運用所學知識的方式方法,教師都應給予鼓勵與支持。不需要用過多的理論來分析錯誤的原因,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體會以至消化,以達到改正錯誤、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
錯題本的使用,不僅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和批改作業的繁重任務,使其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反思教學,反思課堂,反思學生。既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師生的身心發展。
(作者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小學,江蘇 連云港,222006)
篇9
正值我州開展“五課”活動之際,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親身執教的三年閱歷,談一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實踐“五課”活動。英語在作為第二語言,尤其是信息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各個領域越來越備受到人們青睞。那么怎樣才能把英語教好呢?這也是我們積極探索和破解的問題,特別是長期依賴東鄉族語言生活交流的小學生。英語在小學階段重在于培養興趣,它的基本技能在于“聽、說、讀、寫”。面對英語專業教師的緊缺,只能由通過培訓或借助現有知識向學生施教,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嗎?反之,更有可能把學生對新語言的興趣和認識扼殺在“搖籃”中。自從推行“五課”活動以來,也難免引起一些爭論,在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五連環中孰重孰輕。其實,在具體活動開展中就會明白,五根手指都一樣。本人從教來一直執教小學五年級英語,但每個學期對教材都有新的認識,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深入和理解。例如: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1.Thisis My Day.“Story Time”部分內容的講解。
1.I’mRusty . I am Mike’s dog .I go with him everywhere .He gets up. I get up .
2.He does morning exercises . I do morning exercises, too .
3.He goes to school . I go to school . He sings . I bark .
4.One day ,I wake up . It’s late . I bark at Mike .But he doesn’t wake up .He can I help him ?
5.Mike wakes up .He searches for his bag .Oh Mike , come on ! Hurry up !
6.Mike hurries to school . Of course I am waiting for him .He can always depend on me !
在每單元收尾時都有不同的故事吸引著學生們去傾聽,但怎樣才能把故事講好呢?翻譯本來就是一門非常棘手的工作,翻譯的目的在于保持原文的最佳形態,讓讀者能更清楚的了解作者的意境。直譯顯得過于枯燥;意譯呢?一旦把握不住意譯的尺度,加上己見后的大肆修飾與渲染,再不就是翻譯了,而是一種侵犯與對作者“初始”的挑戰。本人對上述案例的翻譯內容總結了三點:
1.人與動物間的和諧;2.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3.凡事都要靠自己。
同時本人在講課過程中積極借用電教設備(多媒體)授課,生動的畫面給學生一種逼真的感覺,更加具體、形象、生動的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同時也插入影片《犬王》的片段,強有力的證明狗對主人的忠誠。貫穿德育,力爭做到使學生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設計的首要問題是識別與學生認知規律一致的教材因素。在教學系統中,達到最佳配合的關鍵是教材的知識體系因素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因素的有機配合。所謂分析教材,實質上是尋求教學系統最佳運行狀態和選擇相關教學媒體的過程。怎樣抓住分析教材的關鍵,我們體會是分析教材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教材知識體系和學生認知規律中找聯系。教材中的任何一部分內容,總是處于既同其它章節相聯系,又相對獨立的教材體系中,它與其它知識必然有一定的聯系;而學生的已有學習經歷和原認知狀況對學習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學設計時必須找準教材體系與小學生認知狀況的聯系。
2.理清教學知識點。教師對某章某節包括哪些知識,這些知識中哪些是學生已系統學習過,哪些是初次感知的等等,都應心中有數。這要求對教材本身固有的資料結構、學生練習都要進行研究,這些問題能起到提示知識的作用,甚至包含新知識點,只有這祥才能找到傳授的知識及體系與小學生認知規律的結合點,以激發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再顯、初次感知的置疑、探究動機。
3.把握教材的重點和中心。教材中的知識點很多,教學中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全都講深學透,應從眾多的知識點中分清主次,抓住討論問題的線索,組織小學生討論、探究,發展小學生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把握教學的側重點,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師生合作的關鍵點。
4.注意教材的學科學習方法研究。教學應立足于傳授必要的學科學習方法。在很多知識的教授過程都應體現英語學研究方法:問題的提出――假設(猜想)――確定認知對象――通過講解,使小學生形成表象――再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規律、方法等等。
篇10
一、輸入過程: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教師講解升華
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J.S.Braner)提出,依據認知心理學觀點,他提倡發現教學,他認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使學生盡可能牢固掌握科學內容,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主動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獨立地向前邁進,為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親自探索或“發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律性知識,并發展他們發現學習的能力。基于次兩大理論的自主學習從根本上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它強調學生要創造性地學習,即對知識的整合和構建過程,重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诖死碚摰淖灾鲗W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總結能力。
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已經貫穿了大大小小的中小學。此理念就是提倡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此理念更為實用。我們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創造情境,設計游戲等方法給學生進行輸入,引導他們通過大批量的例子總結歸納知識。
例如:W習冠詞“an”與“a”.
教師使用ppt呈現出一組句子:I have an eraser. I have a pen.
1.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單詞前用“an”而有的單詞前用的是“a”?
2.引導學生發現和歸納。教師使用PPT呈現出大量的例子,進行有效輸入。如:an umbrella, an apple, an eraser, an idea, a pen, a bag, a pear and so on.
通過對首字母的設置,會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首字母區別上。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快的發現我們想得到的。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升華。
例如:利用小故事學習現在進行時態
故事有情節,內容有趣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量的語法結構在故事中反復出現,真實自然地給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輸入,最后達到學生掌握語法知識的目的,會幫助學生主動地去歸納總結。
The king in the forest is having a party. Our friend Xiong Da is singing a song and his brother Xiong Er and Cui Hua are dancing. How about Guang Touqiang? He is playing the guitar for Xiong Da.
1)引導學生關注句子特點。
2)學生小組討論總結:每個句子都包含有be 和動詞ing形式。
3)教師講解升華。
二、輸出過程:使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味性
應試教育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方法就是做題,導致教師在鞏固學生知識點掌握時,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也是做題。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極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興趣,導致掌握知識點的效率低下。采用多種有效的方法使得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味是行之有效的。
例如:采用做游戲的方法練習名詞如何變復數。
1)創設情境游戲:學校要舉行元旦晚會,校長邀請了好多客人,觀眾席的位置已經排好,請你作為迎賓人,將這些客人引導他們的位置上。
2)教師給出一系列名詞:apple strawberry pear grape egg dog watch box bus tomato potato study candy leaf wolf
3)and “s”:apple pear grape egg dog
and “es”:watch box bus tomato potato
change “y” to “i” and “es”:strawberry study candy
change “f (fe)” to “ves”:leaf wolf
在歌謠中練習:
歌謠是興趣的靈魂依附體,歌謠有著令人愉悅的旋律,使人歡暢,振作精神。把枯燥乏味的語法知識點通過歌謠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I 用 am,you 用are,is 都是他她它,所有復數都用are.學生熟練掌握歌謠后。教師再設計游戲做題。
教師設計“KO”游戲,小組之間自行選擇“KO”對象,根據做題正確率的高低,高的一方將低的一方打敗。并用紅旗占領對方領地。學生興趣非常濃,做題態度,效率極高。
語法在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活動,如:交際,閱讀以及寫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淡化甚至忽略語法教學的行為是不合適的。希望通過本文,能給老師們一些啟發,對小學語法教學有所幫助。
篇11
一、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教W過程中,通過劇情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扮演劇中的任務,進入角色,體驗角色生活,學生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所采用的學習方法。
不同的教學方法有著不同的功能,經過實踐證明角色扮演法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趣味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角色,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劇情化的表演,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②生活性。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角色表演的情境,編制角色扮演內容,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習,使教學更加的生活化、真實化。③互動性。角色扮演要求學生根據扮演內容,快速進入扮演角色(包括心理、思維等),在表演的過程中要不斷與其他角色、學生、教師進行互動與交流,通過互動的形式表達自己觀點,解決問題。④創造性。角色扮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空間,不管是在表演內容的編寫還是劇情的表演過程中,學生都可圍繞主題,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包括動作、表情、語音語調等)。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用
以“How can I get there?”為例,將角色扮演法嵌入英語課堂教學中,旨在讓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問路技巧(祈使句:How can I/we get (to)+地點)和指路方法(Turn left/right at+地點),學會在相應的情景中運用兩種句子幫助別人。具體的課堂教學步驟如下:
1.創設情景。運用百度地圖搜索出學校周邊的地圖,在地圖上標出學生熟悉的周邊環境,書店、飯店、電影院、醫院等地點,標出不同的問路地點。讓學生熟悉從問路地點到終點所要經過的路線。
2.角色分配。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擇能力較強的作為組長,將“Mike、Wu yifan、Robin”三個角色分配給組長,要求學生完成“Let’s talk”中的對話演練。組長確定角色人選,開始演練對話,教師計時并觀察學生操練過程中表現。
3.表演展示。在經過5-8分鐘的演練之后,教師要求每組成員上講臺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要求其他學生仔細聽、認真看、靜心想。在這個階段中,教師站在旁邊觀看學生的表演,記錄小組成員的行為表現。
4.評價反思。在所有分組全部表演完畢時,教師要求每個小組組長對本組表演進行點評,同時要求其他小組成員進行點評。這個環節中要做到組長評價組員、小組與小組間互評、教師點評。教師在點評時,要肯定每位成員的努力,同時提出小組成員在表演過程中的不足,通過示范、學生及時模仿掌握本課內容。
5.拓展提升。在學生掌握了問路技巧(祈使句:How can I/we get (to)+地點)和指路方法(Turn left/right at+地點)知識點后,教師選出本次課堂表現最好的9位選手根據百度定位,運用相關知識點進行對話,強化兩個重要知識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三、角色扮演法在運用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1.做好課前信息、資料和道具的準備工作。教師在角色扮演教學法實施之前,要先做好教學設計,要將實施的整個環節都全面考慮好,特別要注意實施過程中所需的信息、資料和道具,教師要提前準備。小學生自主意識不強,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也較差,角色扮演過程若缺乏充分的準備,教師的課堂教學將會受到影響。
2.與學生共同商討,明確角色分工。小學生獨立判斷能力還不強,容易受到“場外”其他因素的干擾,同學、老師的語言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因此,教師在角色確認和分工過程要與學生進行商討,盡量根據學生的喜好安排相應的角色,對于學生不認可的角色,教師要予以引導。同時,在確定扮演角色后,教師要明確各扮演角色的任務,并做扮演示范,讓學生仔細觀看并模仿。
3.注重對表演進行評定,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角色扮演在教學過程中會占據主要部分的時間,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掌控好時間,分組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后,教師要組織表演學生進行討論,讓他們談談感受(包括表演者自身感受和觀眾感受)。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評定,肯定學生的成績,指出不足。
4.掌控好課堂紀律,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在與傳統教學形成對比后,學生對于角色扮演教學法會表現出新鮮、好奇,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掌控好學生的情緒,把握好每個小組角色表演的時間,特別要關注沒有參加表演的學生的行為,防止部分學生趁機搗亂,擾亂課堂秩序,造成課堂失控,影響英語教學效果。
5.增加演練次數,鞏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生在掌握知識點以后要進行及時強化。教師要讓學生變換不同角色進行語句操練,增加學生的語感及對知識點的印象。通過多次重復演練,將相應知識點刻畫在學生的腦海中,進而掌握和鞏固已學內容。
角色扮演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或模擬真實情景中,使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當然,同時在角色扮演法的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積累經驗,做好總結工作,為更好地進行角色扮演法作好充分準備,促使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
篇12
1多媒體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所能呈現的功能日趨完善。多媒體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可以將教學過程中的圖像、文字、語音、視頻等各種教學信息串聯起來,構成全面、立體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著諸多的優勢:第一,在教學過程中傳達的信息完整。例如在水果單詞認知教學時,傳統教學要求學生要同時理解水果名稱和對應英文名稱兩個抽象的概念,并將其結合在一起記憶。而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展現豐富多彩的實物圖片或者動畫,直接在課件中標明其英文名稱,并且配有標準的英文發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依舊處于少年兒童階段,心智與思維方式尚在成長過程中,單一的板書教學和不斷重復的方式無疑增加了教學負擔,降低了學習效率。而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讓課堂真正的活潑生動起來,在這樣較為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注意力能被極大的吸引,培養學生的興趣。
2互聯網+教學
本世紀初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Internet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大的電子信息資源庫,尤其近年來互聯網+理念的提出,促使互聯網技術已經滲入到各行各業。現代化教學也應該跟緊潮流,利用它所提供的各種信息服務功能,將其作為學習的引導工具,指導學生們進行有效的學習。英語同時兼具包容性和時效性,這意味著英語教學也應該緊跟英語發展趨勢。傳統課本提供基本語法等內容教學,而互聯網+教學則在此基礎上,完善更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國家對小學英語教學有明確的規定,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互聯網可以提供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如視頻短片、音頻、電影、歌曲等,在培養學生興趣上有明顯優勢。
3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的特點是以教學視頻為主,每個視頻單獨講授一個或一類知識點,單個視頻時間不超過10分鐘。將整個教育過程中的知識點化整為零,而每個視頻又能展現出知識點的精華部分。微課教學是一種可以將知識—教師—學生融為一體的學習方式。在課堂開始,微課視頻可以提煉出課堂的知識點,通過在視頻中提出有引導性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情況總結歸納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通過錄制微課視頻或者在網絡上下載相關視頻。其次,微課視頻可以針對實際教學情況多次播放,加深學生的記憶與印象。老師可以從中借鑒學習更為優秀的教學方式,學生也可以體驗到更有效率的學習模式。
4教育游戲及軟件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電子游戲作為信息時代獨特產物而迅速發展。游戲對小學生到大學生甚至部分成年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部分教育界專家和學者大膽的提出了將游戲融入到教學中的新理念,希望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無疑有一定的幫助與引導。教育游戲更改了游戲與教育“對立”的關系。教育游戲可以創新性的提供一種學習氛圍,發揮寓教于樂的特性。游戲本身的如規則、競爭、娛樂和公平等特性是與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模擬、互動學習、人人參與是有相關性的。一方面教育游戲營造的氛圍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在游戲中的闖關、養成、經營等模式讓學生主動吸收知識,用于游戲中的“升級”;另一方面,游戲中也可以通過提供視頻短片、聽寫、人機交流、寫作等方式達到對學生語境培養、聽力鍛煉、語法英語等基礎知識的教育。
5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早在幾十年前就在美國出現了,那時的翻轉課堂僅僅是為了克服交通不方便的應急之策。在互聯網急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翻轉課堂有了新的定義。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要求能夠整合教學資源,改良教育方式,由單一的教師授課逐漸過渡到學生探索學習為主,教師起引導與輔助作用。老師在課前引出學習的知識點,提出問題,同時提供完善的硬件和軟件資源,將學生們分組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利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學習資源,主動探索新知識,學生有頭緒,能夠直觀的找到相應的學習內容。同時,在課堂中學生有足夠的相互交流,促進了學生的聽、說、寫能力。
6總結
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是輔助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啟發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語言技能與表達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小學英語教學應以服務相應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為原則,真正使學生喜愛學習、自主學習,達到英語語言學習可以學以致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鳳丹,陳仕品.以辯證的態度看待中小學翻轉課堂[J].中小學電教:上,2016,(1):37-38.
[2]鄒珍豐.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6):97-98.
篇13
(2)學生自身的問題。在小學英語教學問題中,教師存在問題是一方面,學生自身的問題又是另一方面。首先,很多的學生在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并沒有強烈的意識要向教師或者同學尋求幫助,而是自己思考或者直接跳過。一旦遇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就只能望塵莫及。其次,學生缺乏和家長的溝通。英語的學習對今后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但小學所教授的是一些最基本的詞匯和知識,學生很容易出現自滿、自傲的情況。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沒有及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小學生很容易在英語學習中受到挫折,而且不容易恢復往日的學習激情。
二、新視域下的改革
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在英語的學習中得到較好的成績,同時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必須讓教師進行一定的努力,同時針對學生自身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得到一個較好的成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在蘇教版的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效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對話,而且教師會根據教材中的對話或者知識點,進行情景重現,讓學生以書本上的知識點為主體,進行有效學習。如此一來,學生擺脫了條條框框的束縛,而且能夠自由發揮,學習興趣不知不覺被教師給激發出來。
(2)教師應善于思考,挖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課堂的氣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夠創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就可以讓學生不知不覺參與其中,快樂地學習知識。
(3)教師應善于課堂導入。為了有效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必須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習課文以前,通過良好的導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語篇的背景,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并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方說在蘇教版教材《Halloween》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萬圣節的背景、節日氣氛。通過將萬圣節與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進行比較,能夠得出不同的地方和相似的地方,接下來就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引導性的教學,讓學生逐步掌握詞匯、語法以及句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節日背景的講解,只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不能占有過大的篇幅。
(4)做出獎勵和懲罰的規則,讓學生懂得自覺?,F階段的英語教學多半非常生硬,而且很多的教師都是按照書本上固有的概念和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對部分學生有效,但新視域下的絕大多數學生,并不適應此種方式。今后的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成績,做出一定的懲罰和獎勵。當然,成績的評判是綜合性的,要將學生的日常表現和卷面成績進行綜合。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懂得自覺,從而在主觀上樹立學習英語的意識。
三、對新視域下小學英語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