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手機調查問卷報告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手機調查問卷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手機調查問卷報告

篇1

圖 1 使用CAE軟件進行的分析類型

2 CAE軟件在國內行業的關注程度

CAE的中文翻譯為計算機輔助工程. 近年來,以力學為核心求解器的大型通用化商業軟件公司先后進入中國,CAE軟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也從十幾年前不足千萬元發展到目前的幾十億元. 目前國內CAE行業關注最多的是ANSYS,Inc.與MSC.Software兩家CAE軟件公司.

在最喜愛的CAE軟件以及軟件公司的調查中,選擇ANSYS,Inc.與MSC.Software公司及其軟件的分別有55.2%與51.0%;而在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調查中,該數字分別為67.7%和46.9%. ANSYS,Inc.是最早進入中國的CAE公司之一,通過10多年的發展,它在中國高校擁有眾多用戶群. 另外,通過一段時間的宣傳,西希安公司在同濟大學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有20%左右的受調查者認同或喜愛西希安.

在對土木工程、航空航天、汽車工業、機械制造和船舶工程等5大不同行業調查中發現,ANSYS軟件在土木工程、機械制造行業最具有影響力;擁有航空界工業標準――MSC Nastran的MSC.Software公司則在航空航天和汽車工業中處于領先位置;現已被ANSYS,Inc.并購的Fluent在船舶工程領域位列第1.

3 CAE軟件用戶感受

在對國內CAE軟件用戶感受的調查中發現,受調查者對ANSYS軟件抱有好感,這與前面所提的ANSYS軟件在中國高校擁有眾多用戶有一定的關系;而前后處理軟件――MSC Patran被認為更人性化. 受調查者認為ANSYS和MSC軟件易于初學者掌握的分別有54.2%和35.4%;計算精度高的分別有37.5%和35.4%;收斂速度快的分別有32.3%和27.1%;CAD接口多、轉換好的有44.8%和26.0%;前后處理方便、更人性化的有26.0%和30.2%;自帶幫助文檔好的有35.4%和18.8%. 同時也可以看到經過十幾年發展,同濟大學乃至中國用戶的CAE應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從以往被動使用CAE軟件解決課題或實際工程問題,轉變為如今開始主動關注計算精度、收斂速度等與算法有關的問題. CAE軟件用戶感受程度具體見圖2~4.

圖 2 最喜愛的和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CAE軟件或軟件公司

圖 3 不同行業最具有影響力的CAE軟件或軟件公司

篇2

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其可能實現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移動設備(如手機、PDA等)和無線通信網絡獲取學習資源,與他人進行交流協作,來實現學習的過程。手機的普及已經3G網絡信號的完善和發展,為移動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因此,了解當前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現狀對其更好地進行移動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煙臺大學在校學生做了大學生移動學習現狀調查,對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與對策。本文共分五個部分:引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結果和結論。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項目調查問卷的分析,針對每個題目提出相應的建議。引言部分介紹了本文的總體結構,問題和方法論部分提出問題和具體的研究方法,發現部分列了針對每一個題項的特定的發現,結語部分對全文和調查問卷做了總結。本文旨在為煙臺大學的學生在他們的移動學習過程中提供一個很好的參考,并希望對其他大學學生的移動學習也能產生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 文獻回顧

隨著藍牙技術的發展,WAP,GPRS和UMTS系統,手機和移動電腦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這為移動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種新型的研究移動學習在現代教育中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新型的研究,它解放了學生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本文主要涉及移動學習的定義和移動教育理念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

第一,它是基于一些便攜式移動設備的數字化學習過程;第二,移動學習依賴于移動通信技術實現教育內容和教育服務的傳輸;最后,教學和學習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移動計算技術實現的。

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移動學習受到全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信息社會中,移動學習會成為大學教育的補充和優化,有利于滿足大學生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的需要。

三、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以煙臺大學學生為樣本群體,引用移動學習研究的相關理論,結合煙臺大學學生特點設計大學生移動學習現狀的調查問卷。

(一)研究對象

在煙臺大學這個樣本群中,選取部分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所學專業涉及文、理、工科各專業。

(二)研究設計

本調查問卷一共分為五個部分:個人基本信息;移動設備的使用情況;采用的移動學習形式;對移動學習的認識和態度。

(三)數據收集及處理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問卷200份,回收率100%;除去無效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為98%。數據采用SPSS19.0分析,對各項指標進行頻數分析。

四、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移動設備的使用情況

100%的學生擁有手機, MP3擁有量為61%,MP4/MP5擁有量為12%,電子詞典擁有量為15%,電紙書擁有量為9%,收音機擁有量為78%,除了手機以上電子產品均沒有的占18%。

(二)大學生移動學習的學習形式

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手機端和網絡進行移動學習,直接在網上瀏覽的占87%,下載后閱讀的占9%, 基本上都是去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對博客、論壇等的訪問很少。

(三)大學生對移動學習的認識

只有33%的人聽說過移動學習,67%的學生沒聽說過。

(四)大學生對移動學習所持有的態度

55%的人認為移動學習不可行,因資源的缺乏性以及設備本身的局限性;39%的人認為可以試一下;只有6%的人對移動學習抱有很大的期待,認為這會是將來很有發展前景的學習方式。

五、結論和建議

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針對本校移動學習的現狀,作者提出如下建議:

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移動學習條件,但是由于移動學習的資源還相對較少,所以導致這種學習方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應該加強對移動學習的宣傳和引導作用。

大多數學習者會傾向于移動學習,但網絡資源紛亂復雜,令許多學習者不愿用這種學習方式。所以系統、規范的學習資源可以避免浪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尋找資源而產生的厭煩心理,從而更好地進行移動學習。

參考文獻

篇3

而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在線市場調研,憑借其突出優勢日漸奪取了人們的目光。它打破了傳統調研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縮短了調研周期、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降低了調研成本。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調查公司的青睞。市場研究公司Inside Research研究發現,有80%的調查公司稱,他們已經在消費品調查方面使用了網上調查方式,40%稱對B2B市場調查使用了網上調查。在線市場調研不僅僅是調查公司的秘密武器,而且還是企業網站獲取市場信息的重要渠道。Inside Research經過調查發現,企業在市場調研方面的投入增長幅度很大,2004年市場調查總投入比2003年增長了7.5%,達到72億美元。其中,增長最迅速的部分是在線市場調查,2004年比2003年增長了約20%。

在線市場調研是一種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它通常采用讓客戶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來獲取信息。我們可以看到,在許多網站上都設有網上調查問卷用以收集用戶反饋信息。因此,網上問卷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調查質量的高低,問卷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調查結果。如果問卷設計得不好,那么所有精心制作的抽樣計劃、訓練有素的訪問人員、合理的數據分析技巧和良好的編碼技術都將徒然無用。在市場調研中,問卷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問卷設計得不好,再好的分析方法也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換而言之,問卷設計上的疏漏之處,必將嚴重影響到有效數據的獲取。設計一份專業、合理的調查問卷是網上調研獲得可靠結果的基礎。

但是,通過對一些在線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時卻發現,許多問卷設計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甚至是很明顯的錯誤,這種狀況不僅影響調查數據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響調查問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線調查的總體效果不理想。歸納起來,網上問卷設計中的一些常見問題表現在下列五個方面:

一、問題順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問卷一開始就要求被調查者填寫個人信息,如真實姓名、身份證、收入、職業、學歷、家庭地址、電話等,好像在填申請表,而不是調查。這種做法不僅會招致被調查者的反感,而且會在無形中給人以壓力,迫使人們提高警惕。由于擔心個人信息被濫用,從而蒙受損失,很多人會拒絕參與這樣的調查,或者填寫虛假信息。這便造成有效問卷回收率低,并且影響調研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因此,在調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過多收集個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調研需要,必須收集一些個人資料。那么,這些涉及到個人信息的敏感性問題千萬不可放置于問卷開頭,而應放置于調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說明,比如“為了獎品的準確發放,為了和您聯系,請您填寫如下信息”。這樣可以降低被調查者的戒備之心,有助于調研的順利開展。

合理的問題順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問卷的回收率、提高調查結果的可信度。 在問卷設計中應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來排序。容易、直觀、清楚的問題置前,困難、復雜、敏感、窘迫的問題置后。隨著調查的進行、交流的深入,被調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備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復雜、敏感的問題,從而使調查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線調查的效率,增加調查結果可信度。

二、問卷形式過于嚴肅、死板

研究發現,很多在線調研表都存在著形式單一、表現單調的情況。過于嚴肅、死板的問卷會在不同程度上壓抑被調查者的主動性。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調動人們參與調研的積極性,可以大膽地借用網絡強大的表現力,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出聲形兼備、別具風采的問卷來。比如,在對手機款式的偏好調查中,可以插入或鏈接圖像、聲音文件,是被調查者能在調研活動中看見手機外形、傾聽手機鈴聲,知曉手機功能。

三、態度不中立,有誘導性傾向

有些調查問卷設計者在設計問題時,把個人觀點融入其中,使用了帶有感彩和傾向性的詞語。這些富有感彩的詞語會對被調查者起到誘導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棄自己的不同觀點。例如:“很多人都覺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別好,你認為呢?”這個問句就蘊含了個人觀點,帶有濃厚的感彩。

與此類似的誘導性提問往往會導致兩個后果:一是被調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導問題中暗示的結論;二是由于引導性提問大多是引用權威或多數人的態度,這樣,被調查者考慮到這個結論已得到普遍認同,自然會產生從眾心理。尤其是對于一些敏感性問題,在誘導性提問下,人們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于是順著問卷設計者的觀點,隨口附和。因此,這種提問常常會引出與事實不符、甚至與事實截然相反的結論,此乃調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問卷設計的首要原則。優秀的問卷設計者必須站在中立的立場設計問卷,絕不能加入個人的主觀看法、意見。只有營造出一種沒有壓力、能夠暢所欲言的氛圍,才能明白人們的真實想法、內心觀點,客觀反映被調查者的觀點態度。

四、用詞不準、語義模糊、有歧義

用詞不準會影響調查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在調查居民生活水平中問道,您家的住房面積是多少?在這個問題中“住房面積”這一詞語就容易引起歧義,可能被理解為建筑面積,也有可能被理解為使用面積。由于被調查者之間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數據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義。又如: CNNIC在2000年1月份的統計報告中,關于“哪一種網絡廣告形式最能吸引您點擊”的選項分別為:動畫式廣告、橫幅式廣告、跳出窗式廣告、文字式廣告、郵件式廣告、插播式廣告,最終的調查結果是動畫式廣告以 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實這種調查結果就是因為對網絡廣告形式的分類不合理所造成的結果,因為動畫式廣告實際上并不是一種廣告形式,而是網絡廣告內容的一種表達方式,橫幅式廣告、跳出窗式廣告、郵件式廣告、插播式廣告等形式的網絡廣告都可以設計為動畫式。這種有歧義的、不準確的問題描述不僅使得被調查者難以取舍,還嚴重影響了調查結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參與者未完成全部選項即中止調查。因此,問卷設計中一定要講求用詞規范、意義明確,使被調查者正確理解問題意圖。

五、答案有遺漏、不夠周全

問卷設計時,對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包含所有可能情況。然而有時很難一一羅列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這便使得參與者無法從中選出最符合自身觀點的選項,這樣就會降低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問題設計時要盡最大的可能考慮周全, 至少不能遺漏重要的問題選項,尤其是傾向性的“遺漏”。例如在一個“武漢居民最常去的超市”調查選項中,如果選項只有:華聯、易初蓮花、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這五個選項,那么在最終的調查結果必然會將中百倉儲排除在外,這顯然不符合武漢人的購物習慣。因為中百倉儲作為武漢市連鎖規模最大的購物場所,其分店達300余家,遍布武漢三鎮,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若遺漏了中百倉儲這一重要選項,調查結果自然很難讓人信服。尤其對于專業性較強的調查問題選項,更要仔細斟酌,因為任何一項重要信息的遺漏都可能意味著調查結果價值的降低。對于這個問題的彌補辦法之一是,在調查表中設置一個“其他”選項,如果最終的調查結果中選擇“其他”的比例較高,那么就說明對于這個問題的選項設置不盡合理,甚至有可能遺漏了某些重要問題。

總而言之,網上問卷設計是在線調研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問卷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調研結果的可信程度。設計出一份專業、合理的網上調查問卷,是取得高質量在線調研的基礎。因此,在設計問卷時,一定要考慮周到、詳盡,盡量不放過任何一個疏漏之處,這樣才能設計出高品質的問卷,得出真實、可信的調查結果。

參考文獻:

[1]付志遠:《市場調查問卷設計的幾類常見錯誤及糾正》.企業經濟2000年第1期

[2]馮英鍵:《網絡營銷基礎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篇4

而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在線市場調研,憑借其突出優勢日漸奪取了人們的目光。它打破了傳統調研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縮短了調研周期、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降低了調研成本。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調查公司的青睞。市場研究公司InsideResearch研究發現,有80%的調查公司稱,他們已經在消費品調查方面使用了網上調查方式,40%稱對B2B市場調查使用了網上調查。在線市場調研不僅僅是調查公司的秘密武器,而且還是企業網站獲取市場信息的重要渠道。InsideResearch經過調查發現,企業在市場調研方面的投入增長幅度很大,2004年市場調查總投入比2003年增長了7.5%,達到72億美元。其中,增長最迅速的部分是在線市場調查,2004年比2003年增長了約20%。

在線市場調研是一種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它通常采用讓客戶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來獲取信息。我們可以看到,在許多網站上都設有網上調查問卷用以收集用戶反饋信息。因此,網上問卷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調查質量的高低,問卷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調查結果。如果問卷設計得不好,那么所有精心制作的抽樣計劃、訓練有素的訪問人員、合理的數據分析技巧和良好的編碼技術都將徒然無用。在市場調研中,問卷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問卷設計得不好,再好的分析方法也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換而言之,問卷設計上的疏漏之處,必將嚴重影響到有效數據的獲取。設計一份專業、合理的調查問卷是網上調研獲得可靠結果的基礎。

但是,通過對一些在線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時卻發現,許多問卷設計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甚至是很明顯的錯誤,這種狀況不僅影響調查數據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響調查問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線調查的總體效果不理想。歸納起來,網上問卷設計中的一些常見問題表現在下列五個方面:

一、問題順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問卷一開始就要求被調查者填寫個人信息,如真實姓名、身份證、收入、職業、學歷、家庭地址、電話等,好像在填申請表,而不是調查。這種做法不僅會招致被調查者的反感,而且會在無形中給人以壓力,迫使人們提高警惕。由于擔心個人信息被濫用,從而蒙受損失,很多人會拒絕參與這樣的調查,或者填寫虛假信息。這便造成有效問卷回收率低,并且影響調研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因此,在調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過多收集個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調研需要,必須收集一些個人資料。那么,這些涉及到個人信息的敏感性問題千萬不可放置于問卷開頭,而應放置于調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說明,比如“為了獎品的準確發放,為了和您聯系,請您填寫如下信息”。這樣可以降低被調查者的戒備之心,有助于調研的順利開展。

合理的問題順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問卷的回收率、提高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在問卷設計中應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來排序。容易、直觀、清楚的問題置前,困難、復雜、敏感、窘迫的問題置后。隨著調查的進行、交流的深入,被調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備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復雜、敏感的問題,從而使調查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線調查的效率,增加調查結果可信度。

二、問卷形式過于嚴肅、死板

研究發現,很多在線調研表都存在著形式單一、表現單調的情況。過于嚴肅、死板的問卷會在不同程度上壓抑被調查者的主動性。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調動人們參與調研的積極性,可以大膽地借用網絡強大的表現力,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出聲形兼備、別具風采的問卷來。比如,在對手機款式的偏好調查中,可以插入或鏈接圖像、聲音文件,是被調查者能在調研活動中看見手機外形、傾聽手機鈴聲,知曉手機功能。三、態度不中立,有誘導性傾向

有些調查問卷設計者在設計問題時,把個人觀點融入其中,使用了帶有感彩和傾向性的詞語。這些富有感彩的詞語會對被調查者起到誘導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棄自己的不同觀點。例如:“很多人都覺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別好,你認為呢?”這個問句就蘊含了個人觀點,帶有濃厚的感彩。

與此類似的誘導性提問往往會導致兩個后果:一是被調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導問題中暗示的結論;二是由于引導性提問大多是引用權威或多數人的態度,這樣,被調查者考慮到這個結論已得到普遍認同,自然會產生從眾心理。尤其是對于一些敏感性問題,在誘導性提問下,人們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于是順著問卷設計者的觀點,隨口附和。因此,這種提問常常會引出與事實不符、甚至與事實截然相反的結論,此乃調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問卷設計的首要原則。優秀的問卷設計者必須站在中立的立場設計問卷,絕不能加入個人的主觀看法、意見。只有營造出一種沒有壓力、能夠暢所欲言的氛圍,才能明白人們的真實想法、內心觀點,客觀反映被調查者的觀點態度。

四、用詞不準、語義模糊、有歧義

用詞不準會影響調查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在調查居民生活水平中問道,您家的住房面積是多少?在這個問題中“住房面積”這一詞語就容易引起歧義,可能被理解為建筑面積,也有可能被理解為使用面積。由于被調查者之間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數據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義。又如:CNNIC在2000年1月份的統計報告中,關于“哪一種網絡廣告形式最能吸引您點擊”的選項分別為:動畫式廣告、橫幅式廣告、跳出窗式廣告、文字式廣告、郵件式廣告、插播式廣告,最終的調查結果是動畫式廣告以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實這種調查結果就是因為對網絡廣告形式的分類不合理所造成的結果,因為動畫式廣告實際上并不是一種廣告形式,而是網絡廣告內容的一種表達方式,橫幅式廣告、跳出窗式廣告、郵件式廣告、插播式廣告等形式的網絡廣告都可以設計為動畫式。這種有歧義的、不準確的問題描述不僅使得被調查者難以取舍,還嚴重影響了調查結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參與者未完成全部選項即中止調查。因此,問卷設計中一定要講求用詞規范、意義明確,使被調查者正確理解問題意圖。

五、答案有遺漏、不夠周全

問卷設計時,對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包含所有可能情況。然而有時很難一一羅列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這便使得參與者無法從中選出最符合自身觀點的選項,這樣就會降低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問題設計時要盡最大的可能考慮周全,至少不能遺漏重要的問題選項,尤其是傾向性的“遺漏”。例如在一個“武漢居民最常去的超市”調查選項中,如果選項只有:華聯、易初蓮花、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這五個選項,那么在最終的調查結果必然會將中百倉儲排除在外,這顯然不符合武漢人的購物習慣。因為中百倉儲作為武漢市連鎖規模最大的購物場所,其分店達300余家,遍布武漢三鎮,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若遺漏了中百倉儲這一重要選項,調查結果自然很難讓人信服。尤其對于專業性較強的調查問題選項,更要仔細斟酌,因為任何一項重要信息的遺漏都可能意味著調查結果價值的降低。對于這個問題的彌補辦法之一是,在調查表中設置一個“其他”選項,如果最終的調查結果中選擇“其他”的比例較高,那么就說明對于這個問題的選項設置不盡合理,甚至有可能遺漏了某些重要問題。

總而言之,網上問卷設計是在線調研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問卷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調研結果的可信程度。設計出一份專業、合理的網上調查問卷,是取得高質量在線調研的基礎。因此,在設計問卷時,一定要考慮周到、詳盡,盡量不放過任何一個疏漏之處,這樣才能設計出高品質的問卷,得出真實、可信的調查結果。

參考文獻:

[1]付志遠:《市場調查問卷設計的幾類常見錯誤及糾正》.企業經濟2000年第1期

[2]馮英鍵:《網絡營銷基礎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篇5

但是,通過對一些在線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時卻發現,許多問卷設計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甚至是很明顯的錯誤,這種狀況不僅影響調查數據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響調查問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線調查的總體效果不理想。歸納起來,網上問卷設計中的一些常見問題表現在下列五個方面:

一、問題順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問卷一開始就要求被調查者填寫個人信息,如真實姓名、身份證、收入、職業、學歷、家庭地址、電話等,好像在填申請表,而不是調查。這種做法不僅會招致被調查者的反感,而且會在無形中給人以壓力,迫使人們提高警惕。由于擔心個人信息被濫用,從而蒙受損失,很多人會拒絕參與這樣的調查,或者填寫虛假信息。這便造成有效問卷回收率低,并且影響調研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因此,在調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過多收集個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調研需要,必須收集一些個人資料。那么,這些涉及到個人信息的敏感性問題千萬不可放置于問卷開頭,而應放置于調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說明,比如“為了獎品的準確發放,為了和您聯系,請您填寫如下信息”。這樣可以降低被調查者的戒備之心,有助于調研的順利開展。

合理的問題順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問卷的回收率、提高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在問卷設計中應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來排序。容易、直觀、清楚的問題置前,困難、復雜、敏感、窘迫的問題置后。隨著調查的進行、交流的深入,被調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備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復雜、敏感的問題,從而使調查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線調查的效率,增加調查結果可信度。

二、問卷形式過于嚴肅、死板

研究發現,很多在線調研表都存在著形式單

一、表現單調的情況。過于嚴肅、死板的問卷會在不同程度上壓抑被調查者的主動性。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調動人們參與調研的積極性,可以大膽地借用網絡強大的表現力,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出聲形兼備、別具風采的問卷來。比如,在對手機款式的偏好調查中,可以插入或鏈接圖像、聲音文件,是被調查者能在調研活動中看見手機外形、傾聽手機鈴聲,知曉手機功能。

三、態度不中立,有誘導性傾向

有些調查問卷設計者在設計問題時,把個人觀點融入其中,使用了帶有感彩和傾向性的詞語。這些富有感彩的詞語會對被調查者起到誘導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棄自己的不同觀點。例如:“很多人都覺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別好,你認為呢?”這個問句就蘊含了個人觀點,帶有濃厚的感彩。

與此類似的誘導性提問往往會導致兩個后果:一是被調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導問題中暗示的結論;二是由于引導性提問大多是引用權威或多數人的態度,這樣,被調查者考慮到這個結論已得到普遍認同,自然會產生從眾心理。尤其是對于一些敏感性問題,在誘導性提問下,人們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于是順著問卷設計者的觀點,隨口附和。因此,這種提問常常會引出與事實不符、甚至與事實截然相反的結論,此乃調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問卷設計的首要原則。優秀的問卷設計者必須站在中立的立場設計問卷,絕不能加入個人的主觀看法、意見。只有營造出一種沒有壓力、能夠暢所欲言的氛圍,才能明白人們的真實想法、內心觀點,客觀反映被調查者的觀點態度。

四、用詞不準、語義模糊、有歧義

用詞不準會影響調查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在調查居民生活水平中問道,您家的住房面積是多少?在這個問題中“住房面積”這一詞語就容易引起歧義,可能被理解為建筑面積,也有可能被理解為使用面積。由于被調查者之間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數據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義。又如:CNNIC在2000年1月份的統計報告中,關于“哪一種網絡廣告形式最能吸引您點擊”的選項分別為:動畫式廣告、橫幅式廣告、跳出窗式廣告、文字式廣告、郵件式廣告、插播式廣告,最終的調查結果是動畫式廣告以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實這種調查結果就是因為對網絡廣告形式的分類不合理所造成的結果,因為動畫式廣告實際上并不是一種廣告形式,而是網絡廣告內容的一種表達方式,橫幅式廣告、跳出窗式廣告、郵件式廣告、插播式廣告等形式的網絡廣告都可以設計為動畫式。這種有歧義的、不準確的問題描述不僅使得被調查者難以取舍,還嚴重影響了調查結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參與者未完成全部選項即中止調查。因此,問卷設計中一定要講求用詞規范、意義明確,使被調查者正確理解問題意圖。

篇6

電子資源的簡單表述就是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能夠為讀者提供的信息資源。其中包括了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在線考試系統、技能培訓視頻等多種形式。高校圖書館如何加強電子資源建設和利用,為教學、科研提供良好的電子資源,為學生提升專業技能,開闊視野,是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

1 目前各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現狀

目前國內本科院校尤其是985、211重點大學圖書館由于國家投入大,有充足的資金購買電子資源,在電子資源建設上每年預算都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元,購買了數十種電子資源。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特點,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樣購買大而全的電子資源。大部分高職院校預算都很緊張,尤其圖書館預算更少。高職院校圖書館既要購買必須的紙質圖書以維持基本的辦學條件,又要購買一定量的電子資源拓展服務功能,為教學科研服務。電子資源建設既需要軟件的投入,又需要購買服務器等硬件設備,資金投入很大。這就需要圖書館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因此有必要進行調查問卷以確定讀者電子資源需求,來建設合理的館藏電子資源。

2 我校電子資源建設調查問卷分析

我校作為國家骨干示范性高職院校,圖書館需要建設必要的電子資源,以滿足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人才的需要。為更好的了解我校師生對于電子資源的需求和使用情況,我校圖書館針對本校師生讀者,以電子調查問卷形式進行了調研,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717份,現根據這份調查問卷做分析報告如下:

在是否有必要購買電子資源問題上,

據此看來,我校師生普遍認為我校圖書館有必要購買電子資源,原因如下:

(1)是電子資源自身的優勢決定的。電子資源相對紙質資源具有信息量大、存儲空間小、方便檢索、訪問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形式多樣等優勢,因此受到師生廣泛歡迎。

(2)隨著信息時代到來,讀者閱讀習慣發生了改變,數字化閱讀方式比例逐年提高。根據2014年全國第十一次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7.8%,較2012年上升了2.9個百分點。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持續增長,達到50.1%,比2012年上升了9.8個百分點。其中,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和電子閱讀器閱讀均有所上升。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來看,我國成年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者中,18-29周歲人群占到45.1%。我校學生都是90后,作為第一代“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更加依賴于互聯網,越來越習慣通過網絡、電子設備來閱讀?;ヂ摼W對于他們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3)對于圖書館來說,由于無限網絡覆蓋和智能手機廣泛使用,學生基本上在宿舍和通過智能手機來瀏覽信息。而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到館人數急劇下降,圖書館亟需購買一定量的電子資源來吸引師生去電子閱覽室。

在調查問卷中讀者認為獲取電子資源的有效途徑問題上,我校師生80%選擇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搜索免費內容和學校圖書館提供的數據庫來獲取電子資源,而通過自費購買等其他方式獲得的很少。這說明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資源保障中心依然是師生獲得電子資源的有效途徑。

而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也是學生獲取信息主要方式,這是因為這些搜索引擎具有信息量大、操作簡便等特點,讀者只需輸入關鍵詞等就可以搜索到海量信息。但網上搜索的免費內容畢竟有限,可獲得的專業信息少。學校圖書館提供的數據庫可以免費獲取,并能獲得最新的專業信息,但不同電子資源之間彼此孤立,缺少有效整合,影響了讀者使用。這也需要我們學校圖書館對電子資源需要進行一定的整合,構建既有豐富內容,同時又方便學生檢索的電子資源體系。

在我館電子資源建設方面應增加哪些方面投入上,53%的教師選擇購買電子期刊,85%的學生選擇購買中文圖書、各類考試題庫、及技能培訓視頻。這說明師生對電子資源的需求多樣化,我們在電子資源建設上要滿足不同的需求。

但電子期刊對于教師的教學科研有很大幫助。隨著學校發展及骨干高職院校建設,我校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研工作量比以前更多,2014年發表的科研成果相對于去年有了大幅增長,這就需要豐富的資料作為支撐。2014年我校教師電子期刊使用有了大幅增長,與2012、2013年同期相比提高很多。

中國知網電子期刊2012-2014使用情況對比圖:

在調查問卷中希望購買哪些類別的考試題庫問題上,75%以上的受訪者希望購買英語四六級題庫、職業技能證考試題庫。45%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學校購買專升本考試和計算機考試題庫。這說明同學們對英語四六級考試、職業技能證考試、專升本考試和計算機考試的需求比較強烈,而圖書館缺少此類的電子資源。

京滬粵三城市的調查顯示,在相同條件下,有職業資格證的就業機會是沒有資格證的2至3倍,工資收入前者高出后者60%甚至還要多。職業資格證在就業中的份量如此之重,學生們當然趨之若騖。

我校圖書館目前已購買一定量的電子資源,采購了超星電子圖書、阿帕比電子圖書、中國知網電子期刊,并試用了在線考試題庫、視頻資源等電子資源。但用過本校圖書館網站提供的電子資源有299人,占41.7%,沒有用過電子資源的418人,占58.3%。

目前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率低,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是圖書館對電子資源宣傳不夠。其次,是有多師生不了解文獻檢索基礎知識和理論,需要進行培訓。再次,電子資源獲取渠道存在問題。

調查問卷中讀者對推廣電子資源的方式,60%以上的受訪者建議通過微信、微博、圖書館網站、電子閱覽室體驗活動等方式來推廣電子資源。

3 電子調查問卷對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啟示

3.1 針對師生不同需求,加強電子資源建設

圖書館需要統籌使用經費,既要購買一定量的電子期刊,滿足教師教學科研需要;又要購買電子圖書、在線考試系統、職業技能視頻資源滿足學生閱讀、技能考試、技能培訓的需要。

3.2 購買電子資源后,要加大電子資源推廣力度

微信、微博在學生中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做為圖書館資源和讀者之間的交流媒介。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圖書館可以把資源直接、及時的推送到讀者手機中,讀者也可以用手機進行反饋,微信微博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3.3 舉辦電子資源培訓,加大電子資源宣傳力度

圖書館將多舉辦一些電子資源培訓,來普及電子資源使用方法。

3.4 舉辦電子資源體驗活動

定期舉辦免費電子資源體驗活動,既可以利用電子閱覽室,不讓電子閱覽室資源浪費,又可以宣傳圖書館電子資源,提高電子資源使用率,從而增加電子閱覽室入館人數,實現雙贏。

3.5 加強圖書館網站電子資源整合

圖書館網站進行版面,設置明顯的電子資源入口,加強電子資源整合,建立電子資源導航系統,把電子資源介紹和使用課件掛到網站上,幫助讀者更快捷、更準確地使用電子資源。

3.6 開設文獻檢索選修課,提高讀者文獻檢索技能

我校圖書館現已開設了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和文獻檢索兩門選修課,對宣傳圖書館資源,提高大學生信息意識和文獻檢索能力起到很大作用。但還是有很多學生缺少必要信息檢索能力,繼續加大選修課開設力度,普及信息檢索知識,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

3.7 開展新生入館教育,宣傳電子資源

圖書館將繼續加大新生入館教育,選派館內業務骨干準備培訓課件、編制視頻,制作《入館教育指南》,利用新生自習課時間為同學們講解,介紹圖書館電子資源及使用方法。

3.8 加大圖書館電子資源共享

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通過CALIS、NSTL文獻傳遞等資源共享方式彌補自身資源劣勢,構建合理的館藏資源體系。

3.9 建立校外訪問電子資源有效途徑

采用VPN認證技術,認證在校外的讀者,保障讀者遠程訪問圖書館電子資源權利,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積極探討研究筆記本、智能手機無線訪問電子資源方法,方便讀者隨時隨地獲取電子資源。

總之,加強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暨順應時代潮流,滿足讀者需求,更是對學校加強內涵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4 結束語

信息時代,教師和學生對圖書館所擁有的信息“質與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圖書館提供更多、更豐富、更高層次的文獻資料。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教學資源庫,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的館藏,尤其是加強電子資源建設,以滿足教師教學科研需要,同時也滿足學生各種考證考試、技能培訓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利平.淺談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利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1).

[2]馮文敏.高校圖書館電子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

[3]趙小俊.對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率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8).

[4]肖娟.移動網絡時代大學生電子閱讀行為研究[D].云南大學,2011.

[5]凌征強.高職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若干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5(03).

篇7

北京郊區是暴雨災害的多發地區,暴雨誘發的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對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研究表明,北京雨帶受地形影響,呈東北—西南走向:密云是20世紀80年代和2000年以后北京的降雨中心;房山不僅是北京20世紀90年代降雨高值區,還遭受了2012年7月21日的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導致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本次調研將以北京房山區和密云區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遠郊暴雨災害易發區作為研究地區,對北京遠郊易災區居民進行預警響應調查,調研地點的選擇兼顧了當地暴雨發生情況、暴雨災害易損性及鄉鎮分布(圖1),圖1中紅色區域代表調研鄉鎮的空間位置分布。

2調查問卷設計

“公眾響應”是指當政府某級暴雨災害預警信息時,公眾為規避損失而采取的相應防范措施。公眾響應的暴雨預警級別代表了公眾響應等級。公眾響應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根據公眾理解科學的模型,人口特征、認知、媒體傳播和社會信任等一系列因素是影響公眾響應的重要因素。為此,圍繞這些主要影響因素,本文通過調查問卷方式獲取相關基礎數據。調查問卷共設定21個調查問題,相關指標設計包括三類:一是公眾基本類型(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收入、財產、家庭成員和受災經歷等),二是公眾對暴雨預警信息的認識水平(關注水平、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三是公眾對暴雨預警的響應情況(響應條件和能夠承受的應對成本)。

3采樣方法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易災區居民進行采樣,并以實地問卷調查為主、結合座談問詢為輔的方式開展問卷調查。2014年9月3—15日,調查人員赴北京房山區和密云區對居民進行暴雨災害預警信息居民響應問卷調查,共計發放調查問卷373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371份,研究地區的具體調查問卷數量如圖1所示。4數據分析為了對調查數據進行定量分析,首先對調查問卷的描述性指標進行變量賦值。其中,二值變量采用0、1賦值,如性別指標;有序變量按照邏輯順序進行賦值,如將預警響應級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預警響應以及不響應)由低到高賦值為1~5。最后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調查指標的統計特征。Wilcoxon-Mann-Whitney(WMW)檢驗是一種適用于非正態分布樣本的雙樣本中位數非參數檢驗方法,本文利用WMW檢驗分析公眾認知水平的差異性以及公眾響應等級的差異性。

二、結果

1基本信息1)公眾基本類型統計結果表明,被調查公眾的平均年齡為42歲,最小為14歲,最大為89歲,平均在京年限為35.8年;男性191人,占51%,女性180人,占49%;從個人財產方面來看,有房產比例為77%,無房產比例為23%,有私家車比例為37%,無私家車比例為63%;從月收入來看,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占52%,3000~6000元占43%,7000元以上占5%;從學歷情況來看,小學及以下比例為11%,初中為29%,高中為15%,??茷?9%,本科為25%,碩士占1%。2)公眾受災基本類型北京遠郊區易災區的暴雨致災類型多樣、后果嚴重(圖2)。由于農村地區大多還是磚瓦平房,房子進水受災比其他后果更為常見;農村公共交通稀缺,暴雨災害加重了出行不便,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同時暴雨導致莊稼減產,影響農民收成,給農民帶來經濟損失??傮w來看,暴雨造成房屋進水、出行不便和莊稼被沖淹的比例共達83%,嚴重時暴雨災害還可能引發山區泥石流災害并致人死亡。2公眾認知水平1)關注水平“時常關注”暴雨預警居民占51%,關注程度“一般”的居民占38%,另有11%的居民并不關注暴雨預警信息。若把關注程度“一般”的38%居民歸為不關注的群體,那么有半數居民不主動關注暴雨預警信息。電視和短信是目前遠郊區居民接收暴雨預警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是收聽廣播,而利用網絡、手機軟件和朋友間相互轉告等渠道的比例基本相當,且比例不高(圖3)。這可能與城市郊區網絡普及程度不高、鄉鎮中年輕人相對較少等因素有關。通過鄉鎮中豎立的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災害預警也是另外一種提醒居民的預警渠道,但其比例同樣較低。此外,遠郊區還有少數居民從未收到暴雨預警信息,說明預警信息的覆蓋面還有待完善。總體來看,電視和短信是城市遠郊區居民接受預警信號的兩種主流渠道,而網絡、手機軟件等預警渠道在遠郊區的利用率較低。為了反映不同預警接收渠道的有效性,表1給出了不同預警渠道的公眾關注水平??梢钥闯觯娮语@示屏和朋友相互轉告渠道的“時常關注”水平相對較高,在60%以上;短信、廣播、電視和網絡4個渠道的“時常關注”水平也在50%以上;而通過手機天氣軟件“時常關注”預警信息的比例只有35%,反映出通過手機天氣軟件的預警信息有效性比較低。因此應當加強手機軟件,如微信、天氣預報預警軟件的科普宣傳,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并主動通過這些渠道獲取天氣預警信息。為進一步了解北京遠郊區暴雨預警信息的覆蓋程度,我們選取以往具有代表性的暴雨預警案例進行問卷調查:一則案例是令北京人民印象深刻的“7•21”特大暴雨過程,另一則案例是在調研前不久發生且了藍色預警的2014年9月1日暴雨過程。調查表明,2014年9月1日接收到預警信息的人群比例達到71%,比2012年北京“7•21”暴雨過程46%預警接收率有明顯提升。可以看出,近兩年來預警信號的接收覆蓋得到明顯改善,這與氣象等部門長期重視預警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預警信息渠道、提高預警信息傳播效率等諸多努力有關。2)了解程度與信任程度北京遠郊易災區居民“非常了解”及“了解”暴雨預警信號的比例之和為60%,而“不確定”和“不了解”的比例之和為40%,整體以“了解”暴雨預警信號的居民居多。對暴雨預警信息持“非常信任”或“信任”態度的比例之和占62%,持“一般”態度的比例占35%,另有近3%的居民對預警信息“不信任”或“非常不信任”。若采取保守估計,將持一般態度的35%人群歸為不信任,則不信任率近40%,因此暴雨預警的“信任”與“不信任”比例約為3:2。3)認知水平差異性表2給出采用WMW檢驗分析男性和女性居民對于預警信號認知水平的差異性。可以看出,對預警信號的關注水平在不同性別公眾之間差異并不顯著,而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在男性和女性間卻差異顯著,男性對暴雨預警信息的了解程度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相比男性則更加相信預警信息。3公眾響應等級1)預警等級與響應公眾比例在調查問卷中發現,幾乎無人了解暴雨預警的分級標準,即使在部分問卷中將預警分級標準標注在問題旁邊作為參考,也幾乎無人關心,而只是通過對藍、黃、橙、紅的直觀感覺來選擇是否采取響應措施,反映出公眾不具備識別氣象指標的專業知識,不懂、也不關心各級預警的閾值含義,而只看重預警等級的結果。調查結果顯示,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暴雨預警的響應公眾比例分別是38%、57%、77%和92%,說明每提升一個預警等級,響應人數將提升15%~20%。可見預警等級對響應居民數量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氣象部門預警分級標準的確定應十分慎重,既不能設計過低而草木皆兵,也不能設計過高導致公眾疏忽大意。此外,不論預警等級如何,城市遠郊區居民中仍有8%的人群對預警信號置之不理,并且當暴雨藍色預警時,仍有62%的居民無動于衷,這部分人群的暴雨災害風險防范意識淡薄,應給予重點關注和科普教育。2)響應措施易災區公眾面對暴雨預警采取的響應措施很多,39%公眾將不出門,12%的公眾會轉移到安全地點避雨,9%的公眾對雨情保持密切關注并注意人身財產安全,盡量減少出行或攜帶雨具的公眾各占8%,6%的公眾在收到暴雨預警信息時要修繕房屋以防漏雨,還有部分公眾需要檢查排水、關窗戶、收拾院子和莊稼,并在暴雨預警時不開車或將車輛停放在安全地點。3)公眾響應等級差異性分析公眾響應等級是指公眾響應時的預警級別,公眾響應等級由低到高分別對應藍色預警響應、黃色預警響應、橙色預警響應和紅色預警響應,而公眾“無響應”意味著在更高級別響應。公眾對預警信息的響應等級受到公眾特征和公眾認知水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表3給出采用WMW檢驗分析各因素的公眾預警響應等級差異性??梢钥闯?,男性響應等級高于女性,對預警信號了解程度高的人群的預警響應等級高于了解程度低的人群,這與表2中男性與女性了解程度的差異性分析相一致。說明女性對預警信息更加敏感,采取應對措施比男性更加積極。另一方面,男性群體雖然對預警信息關注度較高,但響應積極性不夠,可能在應當采取響應措施時因盲目自信而造成應對不足。由于女性對預警信息敏感性更高、預警響應更積極,但該部分人群容易缺乏理性而造成響應措施不當或過度。因此相對于男性群體而言,女性群體應是預警知識的重點普及對象。另一方面,不同學歷、收入等人群的響應等級也存在顯著差異。低學歷者的預警響應等級低于高學歷者,低收入者低于高收入者。這是公眾平衡響應成本與收益的結果。公眾采取響應措施意味著需要付出一定的響應成本才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低收入或低學歷的普通人群,付出一定的響應成本(如避雨時間、修繕費用等),可能將規避掉更大的財產損失,為自身帶來正收益;而對于學歷高或收入偏高的一些人群而言,時間成本等相對更高,因此預警響應等級相對偏高。綜合而言,影響預警響應等級差異性的因素有性別、學歷、收入以及對預警信息的了解程度。預警信息的普及教育應結合人群的類型和特點,針對性地加強宣傳教育。

篇8

在調查活動中,我們對湛江市不同年齡段的人展開深入調查,調查不同年齡段的湛江市民的閱讀情況、閱讀方式、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了解。

書籍,有著它無與倫比的重要價值,面對現在國民閱讀率下降的現狀,我們組織了頓功累學小組進行了這次調查,試圖找出一點點原因。

在對廣大市民進行調查后,我們得出的結果與預期有些不同,大多數的市民除了平時工作學習需要安排閱讀,其他時間都不再接觸書籍。而且即使在生活的時候,很多人也是不看書的,大多在玩手機,當然,也有用手機看電子書和有聲讀物的。市民不看書或者說不喜歡看書的原因非常多,但是最突出兩個原因:

一是缺乏興趣,看見文字就煩;

二是壓力大,空余時間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彪m然在我們小組成員的辛苦努力下短暫的調研實踐圓滿結束了。但是實踐活動內容的感悟讓我難以忘懷,感觸很深。我大致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這次調研活動讓我親身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巨大作用,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難有以團隊形式進行配合的事半功倍。

我們這次活動前期以團隊形式開展,每次問卷調查都分工明確,有負責采訪的,記錄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調查活動能成功的完成并趨于完善。使我們親身感受到團隊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們提高了自己適應團隊的能力。認識到了團隊和協作精神的巨大潛力和作用。在這之前,雖然在書本上多次看到過這個詞語,老師在課堂上也多次強調過團隊的精神,但沒親身經歷的東西畢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腦海中。回想起問卷調查開展那天,無處不體現我們團六人的力量和團結。在龐大的工作面前我們沒有人抱怨,我們每個人都是極具責任心的人,問卷調查雖然做著很累,但是我們做的很開心,很快樂,流了汗,也收獲了成功。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活動我們學會了面對,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協作,在炎炎夏日,我們歷練了自己的內心。從中我也學到了要善于與他人溝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合理地吸納他人的想法,還有一點是絕不能忽略的:相信自己小組成員,建立雙方的互信。

篇9

高中及以下學歷仍占主體,但高學歷人群日益增多

艾瑞調研數據顯示,手機網民用戶學歷主要分布在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合計占比61.3%;與去年相比,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網民占比增長3.8%,高中及高中以下網民占比降低3.6%。移動互聯網正越來越吸引高學歷人群的關注和體驗。

高收入群體較去年明顯增加

艾瑞咨詢調研數據顯示,手機網民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間,整體占比51.7%。另外,與去年相比,高收入群體明顯增加: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由08年的4.8%增長到今年的10.6%,占比增長5.8%。值得一提的是,雖然1000元以下低收入人群占到90.0%,但大多為學生群體,而目前中國的90后學生群體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雖然他們個人沒有直接收入,但是通常是由六個直系親屬支撐其消費,已成為中國社會獨有的無收入高消費群體,因此該群體同樣值得關注。

廣東用戶比例大幅下降,其他地區用戶有所增長;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主,分布正在趨向分散

艾瑞咨詢調研數據顯示,從省市分布狀況來看,廣東依然是手機上網第一大省,占比24.8%,但是同比去年下降了11.9%。艾瑞分析,這是由于金融危機對外貿型經濟的沖擊和影響,外來務工等流動性人口數量發生變化,以及其他各省手機網民數量增長迅速,導致廣東手機網民比例較大幅度降低。艾瑞同時發現,北京、上海、江蘇等發達地區省市用戶均有不同程度增長,且其他省市用戶數量從去年的12.0%增長到今年的24.9%。另外,手機網民集中在中國三大經濟中心:華南、華北和華東,三個地區手機網民占比達到69.3%,各地區所占比例較為分散。

篇10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in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Un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GAO Zhen

(Library of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electronic resources has become a major information resource, the database is the main way to obtain the resources which is authoritative. In this paper, taking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roblems which exi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atabase to b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to be proposed.

Key words database construction; reader survey; electronic resource utilization

0 引言

電子信息資源作為新型資源,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易于保存等優點,已成為高校圖書館資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書館電子資源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每一種電子資源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各個電子資源協調作用,才能更好為教學、科研服務。因此,合理配置電子資源在高校圖書館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圖書館在采購電子資源后,需要采取相應措施評估其效益,這樣可為后期續訂工作提供更好的參考。

1 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情況問卷調查與分析

1.1 調查方式及內容概述

統計數據可反映出電子資源的使用頻率,讀者對電子資源的評價可反映出其偏好,調查問卷是評估電子資源使用情況及使用效益的有效方法。本次調查問卷以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館藏的電子資源為依據,針對學校各個不同層次的讀者,本著更好地為師生服務的原則,經過精心設計而成,包含讀者對圖書館電子資源了解情況和讀者對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情況兩部分內容。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其中回收192份有效問卷,學生問卷165份,教師問卷27份。

1.2 調查問卷結果統計與分析

考慮到學生與教師對電子資源的使用及需求情況不同,因此將結果進行分類統計。

表1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概念比較模糊,大部分學生查找學術資料首先想到的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只有一部分學生使用圖書館網站上的學術資源。教師大多數對圖書館網站比較了解,并通過圖書館網站獲取學術資源。由此可見,學校投入人力、財力為師生購買的數據庫資源在學生這個讀者層次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表2調查結果表明,學生使用期刊數據庫和讀秀數據庫的占多數,他們使用這些數據庫的目的是撰寫畢業論文、做作業。而那些可以提供其他服務的數據庫都被浪費,如:包含豐富英語知識的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此外,學生在使用電子資源的過程中存在不會使用數據庫、不會選擇數據庫、不會篩選檢索結果等問題。教師對數據庫比較熟悉,他們主要用來撰寫論文、做科研。他們建議學校多購買一些數據庫,同時希望學校能夠采用新技術,使他們在其他地方也能檢索數據庫。

2 提高圖書館電子資源使用率的方案

整合上述調查結果可發現,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針對該問題提出如下幾個解決方案:

2.1 充分發揮文獻檢索課的作用

為學生開展文獻信息檢索這門課程很有必要,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如何檢索圖書館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此外,理論學習和上機操作實踐相結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機操作這個環節不容忽視。有了這門課做鋪墊,學生對圖書館資源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有利于數據庫培訓講座的開展。

2.2 圖書館應該做好電子資源的宣傳工作

有些同學對圖書館電子資源一無所知,這說明宣傳工作還不是太到位,因而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宣傳仍需要加強。圖書館應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宣傳的途徑,如鄭州師范學院會每周在圖書館二樓大屏幕、圖書館網站上播出有關本周數據庫培訓的通知,同時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在校每位老師本周數據庫培訓內容;在電子閱覽室門口張貼數據庫相關的海報,同時提供數據庫使用指南手冊。采取多方面宣傳確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3 高性能的硬件設備

部分讀者在使用電子資源過程中,遇到檢索速度慢、網絡不穩定等問題。如今已是大數據時代,電子資源占用的空間較大,數據如何更好地存儲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很好的存儲設備。此外,服務器與存儲協調起來,并在網絡的支撐下才能訪問電子資源。因此,強大的網絡、穩定的數據存儲、高性能服務器,是圖書館為讀者提供電子資源服務的硬件保障。有了這些硬件做保障,才能為電子資源提供更好的平臺,進而才能為讀者檢索數據庫提供更快捷的服務。

2.4 檢索方式更加簡單

有些讀者不會選擇數據庫,這說明這類讀者對數據庫不太熟悉,對每個數據庫的特色不清楚,解決此問題的一個方法是加強數據庫培訓工作,培訓過程中著重介紹每個數據庫各自的特色,并向讀者介紹該數據庫的主要用途;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建立一個統一檢索平臺,所謂統一檢索平臺就是在一個檢索界面下實現對多個數據庫的檢索,這樣的平臺下,讀者進行資源檢索時便可省去選擇數據庫這一過程。此外,有部分讀者反映檢索結果不知道如何篩選,建議圖書館將期刊資源分類整理。

2.5 使用范圍更寬廣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讀者希望數據庫使用范圍不單單局限為學校范圍內,他們希望在校園外仍可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解決此問題,可通過VPN隧道技術,即虛擬專用網絡,它是一種能在公共網絡上建立虛擬網絡的新技術。

2.6 終端覆蓋范圍更廣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終端設備不再局限為計算機,手機、ipad等設備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如何將電子資源移植到其它終端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移動圖書館是一種新技術,其可在手機、ipad等設備上使用,這樣讀者便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議高??梢圆少徱苿訄D書館數據庫。

參考文獻

[1] 張小艷.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寧波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7(1):22-23.

篇11

關鍵詞 :高校;二專業學生;App設計與營銷;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272-04

基金項目:2014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新訓練項目(201410378226)

1 引言

為了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各個高校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選擇修讀雙專業。根據調查顯示,部分高校在周末等空余時間為修讀二專業的學生單獨開課,但是大多數高校的修讀二專業的學生是跟著本專業的班級一起上課的。由此就造成了修讀二專業的學生對于上課的班級、老師以及同學比較陌生的情況,從而不利于接收老師課下布置的任務、通知,同時也不利于二專業學生與本專業班級學生的交流與互相學習。很多學生在第二專業的學習中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問題,但是苦于沒有認識的本專業同學提供幫助而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對于課本,大多數高校并沒有發課本給二專業學生,因此,每每開學之初二專業學生都會為找到課本而煩惱。即使可以在網上買到新的想要的書本,但是學生來說這也是一項不小的開支。除了在網上買新書,實際上也可以在學校的二手書店里買書,但這是基于本學期的課程沒有更新課本的情況下,如果本學期的課程更新了課本那么二手書店里就不能提供所需課本,二專業學生就要用不太便宜的價格購買新書。此外,學校的二手書店魚龍混雜,各式各樣,并沒有正規的,針對服務二專業學生的書店或模塊,因此也給二專業學生在獲得課本方面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綜合以上種種修讀二專業學生面臨的問題,可以設計一個平臺為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嗎?

2 高校二專業學生的App市場需求分析

2.1 市場背景

互聯網產業在市場經濟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國是世界上互聯網用戶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第三十六次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89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8.8%,較2014年底提升了0.9個百分點。[1]

信息時代的來臨,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通信手段。如今,人們不只是滿足于手機打電話和發短信的唯一功能,更多的是想要通過手機獲取信息,了解事實,建立社交網絡,方便生活以及進行游戲和娛樂。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促使網民的消費行為逐漸向移動端遷移和滲透。由于移動端即時、便捷的特性更好的契合了網民的商務類消費需求,伴隨著手機網民的快速增長,移動商務類應用成為拉動網絡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5年上半年,手機支付、手機網購、手機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達到2.76億、2.70億和1.68億,半年度增長率分別為26.9%、14.5%和25.0%。[1]

目前,中國電子商品的主要供應商都有自己的App客戶端,這標志著App的商業用途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如今,認為App只是移動設備上一個簡單的客戶端的想法已經不復存在,很多設備制造商都能夠下載該軟件的官方App產品并對這些產品進行無線控制。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以及電子商務平臺把App的銷售量作為一個重要的戰場。數據顯示,應用軟件供應商以及各大電商平臺從App獲得的流量比從傳統互聯網(PC端)獲得的流量要多得多,通過App獲利是將會各電商平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各電商供應平臺向移動應用程序傾斜的事實也很明顯,這不僅是因為每日增加的流量,更重要的是因為企業為手機提供的便利終端積累了更多的用戶并且由于良好的用戶體驗,客戶的忠誠度和活躍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從而對企業的收入和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2.2 市場調查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企業占領市場的關鍵就是準確、快捷、有效地獲得關于市場的信息。而市場調研則是獲得這種信息最快捷的方式。市場調研就是科學地、系統地、客觀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場營銷的資料、數據、信息,幫助管理人員制定有效的決策。[2]

首先,作者于2015年4月10日至4月17日對二專業學生交流平臺的市場做了“對于服務高校二專業學生的App的意見”問卷調查。主要了解了服務高校二專業學生平臺的需求和供給。

2.2.1 調查方法

2.2.1.1紙質問卷調查

2.2.1.1.1 調查總體

紙質問卷調查范圍主要是安徽省蚌埠市大學城的學生們,可以是修讀二專業的學生,也可以是沒有修讀二專業的學生。

2.2.1.1.2 樣本容量

調查總體樣本400個。

2.2.1.1.3 抽樣方式

為保證所抽取的樣本具有足夠的代表性,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分別是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學院,蚌埠學院以及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各校獨立抽取樣本。根據各個學校人數的不同按比例分布總體樣本。

2.2.1.1.4 調查方式

在各個校園內對路人(學生)進行紙質問卷調查。

2.2.1.2 網絡調查問卷

網絡調查問卷旨在擴大問卷調查的樣本容量,使調查結果更加準確。在2015年4月18日至4月30日期間進行了網上調查。將問卷放置在各校的貼吧、論壇上,同時中國大學生網、全國較大的網站上設置問卷鏈接,由大學生網民主動參與填寫問卷?;厥諉柧?64份后,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答卷有效性檢驗,篩除無效答卷。

2.2.2 調查結果

共調查664份問卷,其中紙質調查問卷400份,網絡調查問卷264份。37份未答或未答全,因此有效問卷為627份,以下是627份問卷的統計結果及分析。以下是從調查問卷中選取的與本文聯系較大的問題。

問1:你認為這款App能給學生們帶來方便嗎?

分析: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款App能夠真正給學生們尤其是二專業學生們帶來便利,這部分學生占總數的61.69%;有25.36%的學生認為這款App能給學生們帶來便利,但用處不會很大;有9.94%的學生認為這款App沒有什么價值。由此可以看出此款App具有一定的潛在市場。

問2:你見過或者使用過這類服務于二專業學生的應用軟件嗎?

分析:上圖表明絕大對數人沒有聽說過或見過服務于二專業學生的應用軟件,占比高達97.1%。同時根據在網絡上對于全國范圍內這類服務于高校二專業學生的App的搜索,發現截止到2015年6月份為止市場上還沒有一家專門服務修讀二專業學生的應用軟件。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二專業學生交流平臺是一個擁有市場且競爭力大的新興項目。

3 App的功能

本項目是面向特定學校學生,旨在為二專業學生提供校內的學習、生活等信息并具備一定社交功能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其功能具體包括:校園資訊、課程信息、二手書交易、校內交友等各個方面,為高校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提供各種便捷服務。本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自由交流平臺

(1)設置教師評價專區,每位同學可以在這個平臺自由評價老師,以便對其他學生的選課起參考作用。為增加趣味性,可以設置教師人氣榜,最美教師榜等。(2)學習資源分享區,在此專區同學們可以上傳或下載學術論文,各科參考答案及公開課視頻等資源,支持學習資源的收藏及分享。(3)討論專區,在此專區,同學們可以交流自己在學習上的各種困惑及心得,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也可以為他人答疑解惑。

3.2 二手書交易平臺

學生們將不用的課本或各種考證資料放在這個平臺供他人選購。

3.3 課表及教室指引功能

可以自主設定課程名稱,App內自帶上課的時間段和教室位置供選擇,同時提供詳細的教學樓教室位置平面圖,上課教室以高亮顯示。提供課前鬧鐘功能,可以自主設定上課前多長時間提醒。

3.4 校園信息推送功能

實時推送各個校園網上的信息(各院網,校官網,貼吧,學工網,教務管理網等)對信息進行分類并設置標簽,用戶可以對各個標簽進行關注,將實時推送用戶關注的標簽的信息(包括各類通知,成績時間,新聞,講座信息等)。

3.5 課程信息推送

及時通知二專業學生調課、補課的信息,如時間和地點等。同時可以課程作業信息,以方便同學們及時獲取作業信息。

4 App的設計

4.1 App的設計

設計步驟如下:

App分為ios系統與Android系統兩個版本,界面設計以簡潔明了的風格為指導,主要分為用戶、功能和軟件反饋三部分。

用戶部分是用戶管理自己的賬戶和個人信息的部分,支持游客登錄,包括賬戶的信息管理,標簽組的管理,自定義標簽的管理,推送信息的設置,課表信息的保存,收藏信息的管理;

功能部分是軟件功能實現的部分,包括跨專業學生交流,二手書交易平臺,關聯微信、微博等軟件,預存的課表系統(包括教學樓內教室平面圖),信息推送系統,用戶和軟件反饋的實現系統;

軟件反饋是對軟件進行設置以及用戶聯系軟件設計者的部分。包括軟件的基本設置(登陸注銷,是否推送消息,版本更新等),意見反饋(以文字形式提交意見及想法),商業聯系方式(需要宣傳的校園活動通過此渠道與專人聯系)。

同時也有對應的App后臺管理系統,負責管理上傳的各類信息及各種及時更新的推送消息。同時記錄用戶的搜索記錄等各種信息便于以后升級與完善。

4.2 App的制作

“Interaction design isn’t merely a matter of aesthetic choice; rather, it is base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users and cognitive principles。 This is good news because it makes the design of behavior quite amenable to a repeatable process of analysis and synthesis。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design of behavior can be automated, any more than the design of form or content can be automated, but it does mean that a systematic Approach is possible。 Rules of form and aesthetics mustn’t be discarded。 Of course, but they must work in harmony with the larger concern of achieve user goals via appropriately designed behaviors。”(Cooper, Riemann, Cronin & Noessel, 2014)[3]

“交互設計不僅僅是設計美的選擇問題,而是基于對用戶和認知原理的理解。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它使得行為的設計服從于可重復的分析和過程。這并不意味著超出形式和內容的設計可以自動化,但它確實意味著系統化的方法是可能的。我們當然不能放棄形式和美學規則,但我們更要關注通過恰當設計的行為來實現用戶目標,這樣所有的這些才能和諧地融為一體?!保–ooper, Riemann, Cronin & Noessel, 2014)

由上文可以看出,App的設計面臨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在于App形式和內容的新穎而是在于要設計出一款站在用戶角度,從用戶出發,用戶認為很好的App。任何忽略用戶真實需求與感受的App都不會成為一款成功的App。根據這一點,設計出了如下展示的幾個App頁面。

4.2.1 進入界面

進入界面采用一座卡通房間做背景,這個房間的屋頂是一本書,屋前還有一面旗幟,這些都代表著學校、教室以及知識。在屋頂,“二專業之家”五個大字閃閃發亮,恰似一盞知識的明燈為學生們指引方向。同時,進入頁面以卡通形象展示,給人一種親切和溫馨感。

4.2.2 主菜單頁面

主菜單采用淺藍色與白色為主色,給人一種清凈、清新的感覺,很適合年輕的大學生使用。此頁面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戶信息部分,顯示用戶的頭像和用戶名;第二部分是平臺的功能區,分為自由交流平臺、課程信息推送、二手書交流平臺、課表與教師指引、校園資訊以及意見反饋。點擊具體的功能后會展現特定功能區的頁面。

4.2.3 反饋頁面

反饋頁面首頁展現的是熱門問題,這里羅列了平臺內出現最多的問題,方便用戶快速找到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也能讓系統維護人員及時了解到出現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此外,反饋頁面的底部分為全部問題、安全學堂和意見反饋三個部分,從而將各種問題細化,提高服務質量。

4.2.4 退出頁面

退出頁面也以卡通小屋為背景,與進入界面的一樣,在此基礎上加上了一只卡通的可愛小兔并附語“確定要離開家嗎”。代表著知識的小屋出現在進入和退出頁面,不僅收尾呼應,而且讓用戶產生一種不忍退出感覺,卡通小兔的作用也在于此。

4.3 App的完善及發展方向

(1)對信息推送的來源進行關注,保證信息的實時性;

(2)對搜索較高但未被收錄的地區進行擴展及補全;

(3)保證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可靠性。

5 App的營銷

廣告,宣傳和其他形式的溝通是營銷的重要工具。營銷傳播的營銷組合指的是組織所使用的各種形式的溝通,提醒,解釋,說服,并影響客戶和其他人的態度和購買行為。營銷傳播的主要目的是向顧客講述產品或服務提供的利益和價值。促銷組合的要素是廣告、公共關系、個人銷售、促銷和直銷,所有這些元素都可用于營銷,無論是單獨或在不同的組合。

對于此App的營銷,作者認為應與學校聯合,把校園信息和學生作為重點,學校資訊提供方面肯定要和學校有一定合作才能提供相應的信息,可與學校談妥把學校的二專業方面的日常信息、介紹放進App內。與學校合作對于剛進校的新生來做推廣,把其加進開學教育內容,對大一及大二學生做全面的推廣,在學校醒目的地方貼該App應用的二維碼讓學生們下載,并在校內網上做宣傳。之后與多個學校合作,推廣到各大高校組織。

“Clearly, advertising, publicity, and other forms of communication are critical tools for marketing。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the promotion of the marketing mixrefers to all forms of communication used by organizations to inform, remind, explain, persuade, and influence the attitudes and buying behavior of customers and other person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s to tell customers about the benefits and values that a product or service offers。 The elements of thepromotion mix are advertising, public relations, personalselling, sales promotion, anddirectmarketing。 All of these elements can be utilized in marketing,eitheralone or invarying combinations?!盵4]

根據上文的理解,做出如下營銷策略:

5.1 營銷策略

(1)每年開學時在食堂廣場掛宣傳橫幅并且在圖書館廣場擺放宣傳展板。

(2)開展掃二維碼送精美禮品活動。

(3)發放宣傳單。

(4)設置消費者反饋系統,提高服務水平。

(5)針對老顧客定期給予饋贈。表達我們對其支持的感謝,同時推進顧客由新變老的轉變。

5.2 市場聯絡

為了讓廣大學生團體了解本款APP的服務內容,我們決定采取以下市場聯絡方式:

6 結語

二專業學生服務平臺是一個整合校園資訊、校園資源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點的服務平臺。一方面,它收集、整合的各種信息為學生們更加方便的修讀二專業課程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它提供的二手書交流平臺在為學生們在獲取課本以及資料書的過程中節省了時間和金錢;其次,它所提供的信息共享交流平臺為二專業學生與本專業學生的交流提供了交接口,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幫助和促進了學生們的學習;此外,二專業平臺作為一項基于互聯網發展的新興平臺,迎合了時展的潮流,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最后,在政府和全民倡導創新創業的全新氛圍中,App平臺為更多富有創新創業新觀念的年輕人們提供了一個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新形勢下,App平臺為解決就業難,增加就業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鄭漢星。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5.

篇12

[中圖分類號]F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8-00-02

作為網民主體之一的大學生對于手機上網的滿意度,直接關系著網絡用戶的主要體驗感受。目前在日照大學城,中國移動正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在不斷完善網絡,提高服務質量。在這種競爭形勢下,中國移動若想吸引客戶甚至是拓展更多的客戶業務,占領更大的學生市場,就必須了解客戶的需求。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上網滿意度的實際情況,筆者于2016年6月,以日照大學城的200名中國移動學生用戶為樣本,對大學生手機上網滿意度進行了問卷調查。

1 數據來源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為了了解在校大學生對網絡的滿意度情況,筆者對2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1個選擇題,1個問答題。200名學生分別來自生物學院、管理學院、藥學院及醫學信息工程學院等不同學院的不同專業,經篩選整理后獲得有效問卷190份,其中包括男生145人,女生45人。

1.2 研究方法

將發放到各專業的調查問卷回收后,運用統計學、信息分析與預測方法,從調查問卷中獲取相關信息,分別經過建表、分類統計、匯總整理后,對大學生關于每題回答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從而歸納出大學生手機網絡的滿意度情況。

2 結果分析與討論

2.1 手機網絡使用的基本情況

手機網絡的基本情況包括手機卡類型的選擇、數據流量類型及使用量、流量資費的使用情況三方面。

2.1.1 手機卡類型的選擇

在手機卡類型的選擇調查中,選用動感地帶的人數為132人,約為被調查人數的2/3,而神州行、全球通等其他套餐總共不足1/3,故目前來看動感地帶的配置更符合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需求,以絕對的優勢占據極大的市場份額,吸引較多的大學生。為此,中國移動應結合實際情況推出更多符合大學生需求的套餐,給予大學生們更多的選擇。這就要求運營商制定套餐時需符合大部分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意愿,費用太低可能包含的服務太少,不能滿足需要;費用過高,超出學生的需求,過于浪費。這組數據讓移動運營商更能了解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消費欲望,制定合適的套餐吸引消費者,占領市場。

2.1.2 數據流量類型及使用量

調查數據顯示,選用4G的人數為146人,約占被調查人數的4/5,而使用2G、3G等其他數據類型總共約占被調查人數的1/5。月流量在1 G以上的為89人,接近總人數的1/2,200 M~500 M和500 M~1 G人數均為40人左右,200 M以內人數最少。

可見,4G成為大學生群體主流的數據類型,占據超高的市場份額。大學生消費群體由于日常使用網絡較多,對網速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由于4G網絡網速更快,大學生每月手機上網的時間基本不變,故整個消費人群月用流量都集中在1 G以上。由此可見中國移動無論提供單種流量優惠,還是套餐中流量種類優惠,數量應接近大學生的需求,只有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其中包括既保證足夠使用,又不至于浪費),才能吸引大學生眼球。這組數據讓移動運營商更能了解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從而制定合適的價格策略吸引消費者,占領市場。

2.1.3 流量資費的使用情況

在對流量資費占總消費比重的調查中,被調查者中接近一半的人流量花費占手機消費的70%以上,一方面說明現在的市場對流量需求很大,而對于那些最基本的通話、信息功能的需求明顯減小,大學生愿意把重心放在流量的消費上;另一方面說明流量的資費較貴,造成了接近92%的人對手機流量的資費不滿意。

2.2 手機網絡使用滿意度情況

在對手機網絡滿意度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得到初步結果后,筆者對于大學生對手機網絡滿意度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該部分共包括3個題目,內容具體涉及網速、上網信號覆蓋、手機通話質量3個方面。

2.2.1 數據上網網速的滿意程度

大學生在上網時非常注重上網的體驗,而數據上網的速度對體驗的好壞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也會影響到用戶對中國移動公司的網絡滿意度。從調查數據可知,雖然大學生普遍認為網速有待提高,但并不影響體驗,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了該項,達到了58%;而認為“偶有卡頓”和“感覺很快”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分別為21%和14%,而認為大多數時候達不到要求的學生項所占比例較小。

可見,上網速度受到了較高的關注,而大學生對移動公司數據上網的速度滿意度較高。由前面分析可知,有超過7成大學生選擇使用4G網絡,也可以看出中國移動用戶對新推出的4G網絡的數據上網速度認可度較高。

2.2.2 網絡覆蓋率的滿意度

在對大學城上網信號覆蓋滿意度的調查項中,認為中國移動信號覆蓋率一般的學生占據絕大多數,為主要評價。而約占24%的人認為網速過于慢,只有28人對中國移動網速很滿意甚至非常滿意,占總人數的15%。可見網絡覆蓋率仍有提升的空間,中國移動公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上網信號覆蓋率,以提高用戶滿意度。

2.2.3 通話質量的滿意度分析

關于通話質量滿意度,190個調查對象中對通話清晰度評價,很好占15%,好占51%,為最大比例,超過了總人數的一半,認為一般的占24%,而對通話質量感到不滿意甚至很不滿意的人數分別占了6%和1%,二者之和不足總人數的1/10。這表明移動通話清晰度總體較好。針對這種狀況,移動公司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保持用戶對通話質量的認可,以提高其在通信市場上的競爭力。

2.3 手機網絡服務滿意度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移動在手機消息通知及停機恢復速度方面上有待進一步完善,以提高學生對其滿意度。移動工作人員處理問題效率或話務員的回答方面僅僅達到了55%的滿意度。在評價工作人員處理問題的效率時,有3%的同學非常滿意,有49%的同學認為處理問題效率還可以,34%的同學認為其效率一般,14%的同學認為其是低效率的。這一比例說明中國移動在處理問題的效率方面有待提高。

2.4 手機網絡滿意度綜合分析

2.4.1 性別與流量使用情況交叉列聯的影響結果

為了研究流量使用情況是否受性別影響,進行了性別與流量使用的交叉列聯分析,結果表明手機流量的使用仍受性別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女生普遍使用的流量在200 M~500 M,而男生普遍在500 M~1 000 M之間,由此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上網更多,需要的流量更多,移動通信公司可以根據這種情況推出適合不同人群使用的套餐,來滿足不同用戶對數據上網的需求。

2.4.2 手機卡類型與手機通話質量交叉列聯的影響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手機通話的質量受手機卡類型的影響,選擇神州行的一半的用戶都認為質量不錯,選擇全球通的絕大部分用戶都對通話質量不滿意,卡頓現象嚴重,選擇動感地帶的用戶絕大部分對通話質量比較認可,說明中國移動的各個手機卡的類型對通話質量有不同的影響,尤其是全球通類型,雖然覆蓋的范圍比較廣,但通話質量尚未達到用戶的要求,此方面仍需提高。

3 結 語

由上文分析可知,大學生已普遍使用4G網絡,已有一半的同學使用流量超過1 G。運營商可以主推4G網絡,并完善4G的各項服務,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絕大多數學生對于移動網絡的各項服務包括信號覆蓋、通話質量等方面基本滿意,但對于各項流量資費普遍反映較昂貴,移動公司應充分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出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使之更適合人們的需求。對于手機欠費停機、網絡維護問題的總體反饋比較不錯,用戶在消費選擇過程中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當今大學生對手機網絡的依賴程度不可小覷,該消費群體占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中國移動應抓住契機,了解大學生可以接受的網絡資費,適當地調整價格,了解用戶的消費心理,并適時地推出各項優惠政策,提供給大學生更多的選擇,發掘更多潛在的用戶,提供更滿意的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錢浩韻.中國移動滿意度調查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1(9).

[2]徐森.關于提升移動通信網絡客戶滿意度探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3).

篇13

一、調查問卷對象構成分析

該項調查采取統一問卷、隨機抽樣的方法,由調查員在各大高校隨機發放問卷、被調查者現場填寫。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5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0.6%。此外,該調查的對象專業構成情況為理、工、農醫類分別占29%、16%、5%,文科占42.68%(其中新聞專業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0.8%),其他占7.4%;調查對象所在年級的構成狀況為大學一年級占10.3%,大學二年級、三年級分別為65.5%,17.8%,四年級占總樣本的6.4%。從該調查的對象構成來看,以文科為主將近半數,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調查對象本身的專業就是新聞專業。此專業的學生接觸各種媒體的機率顯然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接觸媒體的態度也較為理性,而且對調查的目的有專業性的分析能力,若要調查均衡的媒介素養現狀應避開或最大限度減少此專業的人數。文科專業的學生由于其專業特點即知識獲取和研究路徑主要以查閱資料為主,因此對媒介,尤其是網絡的使用在很多情況下是在查閱資料的先行目的下展開的,但行為前的動機在行為過程中能否貫徹始終是另外回事,這很可能導致該項調查問卷信度偏低。另外從對象的年級分屬來看,二年級竟占了65.5%,這個比例過大,很讓人聯想到,問卷的發放者可能貪圖方便將大部分問卷給了熟知的人群。而我們知道熟知人群對于調查有著順應性的特點。綜上所述,此項調查的對象設置存在較大紕漏。

二、調查問卷內容分析之一:“大學生接觸媒介的動機”

接著我們分析此項調查的具體內容設置。調查共設置了四項內容,每項內容分別設計了若干細目,其中第一項內容是調查大學生接觸媒介的動機。調查的形式是提出“您接觸媒介的實際需求是什么”這一問題,以不定選的方式給出答案。調查結果可以用下表顯示。

根據以上的統計,調查者得出的結論是:大學生接觸媒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在接觸媒介的過程中呈現一種積極地利用媒介資源的狀態,主要著眼于自身的完善與發展,體現出較強的理性色彩。

誠如調查者所認識到的,媒介的社會功能對于不同的社群往往產生不同的影響。對受眾接觸媒介動機的調查,是衡量受眾在媒介前主體性意識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筆者對該問題的調查方式及由此得出的結論很難茍同。由上述表格我們可以發現,“了解社會”和“了解生活資訊”是被選最多的項均超過50%,“學習”項也是被選較多的項,達到43.7%,而“尋求娛樂或刺激”、“忘記煩惱”、“消磨時間”等項均未超過25%。這些選項的設置本身并沒有不妥,但是卻忽略了大學生特殊的心態和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比如“了解社會”項,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有了解社會的強烈的要求,尤其是現在,就業的壓力使大學生認識到和社會保持密切接觸的必要性。但是這種由于對前途的擔憂而形成的一種意識很有可能轉化為一種潛意識,以至他們的問卷選擇極易受到這種潛意識的左右,而并沒有認真比對實際情況。媒介是學生了解社會的一個最便捷的工具,當他們面對各種媒介時很可能將“了解社會”做為一個合法理由前置于媒介所導致的不良影響。另外“了解生活資訊”也是個頗有爭議的選項?,F在一些大學生將網上購物,下載手機鈴聲,在線觀看大片以及在一些時尚期刊里搜索與時尚有關的訊息等都等同于“了解生活資訊”,通過調查者得出的樂觀結論來看,這些媒介專家很可能將“了解生活咨詢”片面的理解為他們所認為的理性的方面,比如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如何處理學習與娛樂的比例問題、如何認真對待早戀問題等。而這種對概念分向理解的可能性并沒有被調查者察覺。 “尋求娛樂或刺激”、“忘記煩惱”、“消磨時間”等項均未超過25%,這個結果也是讓調查者得出樂觀結論的一個重要根據。筆者想指出的是,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強烈的自尊心,有著較高的自我定位意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有相當一部分調查對象很可能有意識地隱去了真實但并不光彩的想法,比如接觸媒介是為了“尋求娛樂和刺激”、為了“忘記煩惱”、為了“消磨時間”等等。因此,筆者認為這樣的問卷細目設置很可能導致極低的問卷效度。

三、調查問卷內容分析之二: “大學生的媒介接觸行為”

該項調查的另一項內容是調查“大學生的媒介接觸行為”。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大學生最喜歡的媒介是什么?”調查方式和前項一致,結果如下表。

筆者非常驚訝,調查者竟從上述表格中的調查結果輕易得出以下結論:當代大學生在媒介的選擇上還是體現出較高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因特網中選率為27.9%,成為僅次于電視的受大學生青睞的媒介,足見大學生對這種高知識水平媒介的駕馭能力。

傳播學研究表明,受眾對不同媒介的選擇受到其受教育程度的制約。文化程度越高的受眾越傾向于選擇印刷媒介。因為學識較高的受眾在閱讀印刷作品時更能發揮主體性意識,更能理性的處理信息;而稍縱即逝的影像媒介相比之下較能打動文化程度較低的受眾,原因是這類媒介信息的接受方式趨向于娛樂化,在接受過程中理性容易被忽視。至于網絡的雜亂紛呈,更容易讓人迷失,各種各樣的信息,呈現方式的眼花繚亂,泛娛樂的總體趨勢讓大部分的青少年沉溺于其中。2005年,上海師范大學心理系顧海根教授對上海8所大學397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絡成癮率高達12.9%,據有關部門統計2005年退學大學生中有80%是因為沉溺網絡荒廢學業。血淋淋的現實實在很難讓筆者認同“足見大學生對這種高知識水平媒介的駕馭能力”這樣的結論。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處在學識的儲備過程中,應該更傾向于接觸對主體性要求較高的印刷媒介,但是調查的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調查者更樂意接觸對主體性要求較低的電視媒體。我們都知道,現在電視節目娛樂化的傾向極為嚴重,很多大學生都是沖著娛樂節目奔向電視的,收看新聞、關注熱點時事的收看目的所占的比例恐怕很少。每個大學都有藏量豐富的圖書館,書籍和期刊的收錄基本上是完備的,可是調查的結果顯示只有15%的大學生相比其他的媒介而言更喜歡書刊。這種調查結果實在很難讓人認同調查者的樂觀結論。

四、調查問卷內容分析之三:――“大學生對抵御媒介暴力影響的自我評價”

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媒介主體性意識的一項重要指標,這項指標包括受眾關于媒介對人、對社會的影響這些深層次問題的認識程度以及受眾對傳播內容的鑒別能力。因此從對媒介的社會角色和媒介的暴力影響的認識等方面來調查大學生的媒介批判能力是可行的方向。但是可行的方向必須配備準確的細目設計。該項調查針對此內容,設置了三個問題,其中第三問是:大學生對抵御媒介暴力影響的自我評價如何?調查的結果如下表。

既然表明是 “自我評價” ,說明調查的結果與事實可能存在著差距。那么在下結論的時候就要謹慎的考慮這些因素。但調查者卻僅憑著這“自我評價”得出了“大學生對大眾傳媒中諸如暴力等內容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的結論是有待商榷的。媒介的暴力并不是具像的,它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抵制媒介暴力的唯一有效利器就是培養受眾的“主體性意識”?!爸黧w性意識”意味著一種高層信息活動,鄔教授在著作《信息認識論》中指出:“人的高層信息活動對低層信息活動存在兩個重要作用:一是導向。即人的高層信息活動總是從自身的活動的目的、要求、性質和特點出發對低層信息活動加以規范和引導,以便把低層信息活動納入為自身服務的軌道;二是抑制。即高層信息活動迫使低層信息活動減少盲目性、自由度,從而保證更為積極自覺地服從高層信息活動。” ②高層信息活動是一種處理信息時自覺產生的批判意識,一旦受眾形成了“主體性意識”,那么高層信息活動就會有效起到抵御媒介暴力的作用。而受眾主體性意識的具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自我認定過程。我們可以借助于學者魯賓的理論來了解這個復雜、長期的過程。魯賓認為個體的媒介素養能力可以由三個模式來認識,即“能力模式”、“理解模式”和“知識模式”。③所謂的“能力模式”側重于對媒介信息的解讀、認知過程;“理解模式”指受眾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中受到了來自文化的、經濟的、政治的和技術等力量的牽制作用;“知識模式”則指了解媒介產生社會功能的知識體系。這三個模式直接指向三種能力,理解媒介的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理解媒介傳播信息的能力。三種能力的全面具備才有資格被認定形成“主體性意識”,而這三種能力的形成需要主體長期的積累,但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還未設置系統的媒介理論指導課程,因此多數大學生目前的媒介素養尚處于一種萌芽和自發狀態遠談不上成熟、完善。這種不完善、自發的狀態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在面對媒介暴力時容易受其不良影響,或者不能有效地辨別信息。

在主體性意識形成之前,海量的信息會使脆弱的受眾處于被異化的境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信息需要的異化。所謂“信息需要的異化”是指 “主體性意識”形成之前,受眾將處于被信息支配的處境,對信息的需要偏離正常的狀態,進而抑制主體性的形成,受眾日益淪為“信息動物”。一旦淪為“信息動物”,受眾根本沒有媒介暴力的意識,何談抵御媒介暴力。這項內容設置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假設了一個可能并不存在的先驗前提即設定了大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存在。很可能因為缺乏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部分大學生根本沒意識到媒介暴力的存在,那么對于問卷的這項內容的回答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斷能力,根本不足以作為結論的依據。前提尚且不能肯定,結論又從何談起。

五、結論

對于如何設計一份合格的問卷,研究者不僅要了解調查問卷在理論上的結構模式,更要注意問卷在很多細節問題上可能存在的“隱患”。就本文對西安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的問卷分析來看,該問卷首先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在于忽視了問卷的細節。其中第一項關于“大學生接觸媒介的動機”的調查,由于調查者在設計細目時只沿循了自己的思維軌跡從而忽視了調查對象在細目選擇時可能產生的復雜心理,進而得出與事實可能存在偏差的結論。

另外我們在設計問卷時還要注意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調查者在分析問題時,細目的調查數據只是一個參考,并不能作為結論的唯一依據。正是由于研究者將細目的調查數據作為了結論的唯一依據,才使得研究者得出了“大學生對大眾傳媒中諸如暴力等內容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的結論。

此外對于研究者來說,還有一個問題也容易被忽略:只有全面了解自己研究領域的基礎理論,才能更準確的理解每項調查數據的實質性內涵。在西安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中,正是由于忽略了“不同受眾對媒介選擇受其教育程度制約”這一傳播學上非常重要的理論事實,從而使得研究者根據表面的數據結構對“大學生的媒介接觸行為”得出了一個輕率的結論。

媒介素養現狀的實踐調查是我們研究媒介素養問題及系統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事實依據,只有確保調查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嚴肅性,才能真正有助于國人認清問題,切實的解決問題。而問卷的設計則是關乎調查客觀與否的核心所在。通過對《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的問卷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份問卷建構的偏頗,會嚴重影響研究者對問題的認識,使調查結論偏離事實。

注釋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