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微博文化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微博文化是隨著微博的應用和信息技術發展而出現的,它能擴展信息傳播范圍,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對具體工作開展也具有積極作用。
(1)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
作為一種新媒體形式,微博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微博不僅覆蓋面廣,而且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緊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時,應該轉變思想觀念,順應時代潮流,發揮微博的教育功能和引導作用,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創新思政教育管理思路。
(2)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微博的傳播及時、迅速,所包含的信息豐富,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豐富的資料。因此,具體工作開展時應該注重微博文化的利用,發揮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效果和優勢突出、明顯的特點,有效輔導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時效性。
(3)推動管理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利用微博文化開展思政教育管理,本身就是工作的創新,順應時展和需求。微博文化能吸引年輕學生的注意,為學生所接受和認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抓住這一載體,創造環境,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推動該項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2利用微博文化,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策略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工作者未能認識微博文化的重要作用,思想觀念落后,教育管理方式單一,影響工作效率提升。今后應改變這種情況,合理和有效利用微博文化,促進思政教育管理水平提高。
(1)構建大學生思政教育管理微博平臺。
注重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微博平臺,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梢猿闪⑽⑽幕ぷ魇遥晟聘黜椈A設施建設,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微博制度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構建官方微博,將學院、班團支部、社團協會等納入組織體系當中,并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品牌欄目,例如“學習兩會精神”、“中國夢學子夢”等,為思政管理工作開展創建平臺。加強微博平臺建設,更新和完善相關內容,提高關注度和訂閱量,并且學校和學院開通運行微博平臺,增進與學生的聯系與互動,對學生進行指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促進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2)挖掘大學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微博文化內涵。
要求專業任課老師和專家為學生講解新媒體專業知識,加強微博建設,校園微博運行報告,推動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效應用。通過微博平臺,能為學生與學習、生活、情感、人際交往、就業等方面的信息,幫助他們排解困惑,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梢蚤_辦心理咨詢工作室、小微在線等欄目,通過微博私信互動方式,咨詢、指導和幫助廣大學生,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輔導。還可以出版校園微博文化思想建設指導叢書,挖掘微博文化內涵,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依據和指導。
(3)建設大學生思政教育管理輿論陣地。
利用微博的溝通和信息傳播優勢,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互動,更全面了解學生動態,發揮微博成為掌握校園輿論的工具作用,增進師生聯系,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對微博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工作,有意識地將研究成果用于指導思政教育管理。發揮微博傳播速度便捷的特性,引導輿論,傳播正能量,指導各院系、黨團支部、輔導員、班委開通微博,舉辦特色教育活動,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創新主題和形式,促進思政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篇2
《文化與社會》是雷蒙?威廉斯1958年發表的作品,乃他成名作,被譯為多國文字出版,本書被看做文化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英國新左翼的開創性作品。作者以五個關鍵詞“工業”“民主”“階級”“藝術”“文化”為寫作索引,梳理文化觀念、藝術審美的變遷乃至整個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的解構與重構,他嘗試架構出影響文化思潮的思想脈絡。雷蒙?威廉斯認為“文化”一詞的內涵發展記錄了人類對社會、經濟、政治生活領域的這些變革所做出的一系列正常而持續的反應。
二.理解浪漫主義藝術家的藝術觀
《文化與社會》在“浪漫主義藝術家”中論述的關于藝術的觀點與《第三次浪潮》中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浪漫主義藝術家們認為詩人是富有想象力,“感知并再現‘根本真實’”的天才,雷蒙?威廉斯選擇了幾位代表作家如華茲華斯、雪萊、布萊克和濟慈進行了分析,他們都堅持同一個藝術觀點,即工業文明帶來的技術革新破壞了藝術的神秘感和內在靈魂,使精英文化的地位遭到威脅,文化進入大眾化的時代,精英文化只存在少數人的心里。在進入工業文明之前,詩歌、繪畫等藝術形式的存在地位是如雷蒙威廉斯評價布萊克所說的那樣:“對他來說,藝術所體現的想象力不是商品,而是對‘對那些真實不變的永恒存在之物的再現’”。然而工業社會的到來和先進技術破壞了這一切,所以浪漫主義藝術家們極力抵制工業文明,當然也不僅因為如此,還有隨之而來的民主政治運動對藝術家們地位的沖擊。民主革命的結果是貴族的權勢、精英文化的神圣和知識分子的地位受到打擊,也就是藝術家們不再是純粹的藝術家了,他們必須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掙扎求存。
三.藝術觀受到沖擊的關鍵因素――傳播
工業革命帶來了技術的革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領域便是傳播技術的革新,從古登堡發明印刷術到電報、電影、廣播再到互聯網的出現,傳播媒介的種類和傳播途徑日益豐富多樣,傳播技術的革新使精英文化走出象牙塔,走進大眾視野??梢赃@樣說,工業文明帶來技術革新,促進工業的興起,工業的興起便產生了新的階級,新的階級通過改革運動和傳播新思想謀求政治地位和權益,于是民主革命爆發,而這一切在無形之中就改變了藝術和文化的內涵。
四.傳播改變藝術、藝術家的社會地位和觀念
1.讀者群發生變化。在精英文化時代,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作品只是在他們所謂的精英人士(除了他們自己還有貴族)之間傳播,互相欣賞。那時候還沒有印刷術,流傳的版本都是手抄本。同時受教育的權利的也屬于貴族和上流社會的,底層民眾并不享有這個權利,于是詩歌、戲劇和繪畫等多是上流社會用來消遣和品讀的藝術,其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力都是很有限的。工業文明改變了這一切,文化走向大眾化,作家創作的作品面向的不僅僅是精英階層,更多的是普通大眾,讀者群變得更廣,鑒賞水平更低。
2.在對待公眾的態度上發生了變化。在工業文明之前,藝術家們對公眾的態度正如濟慈在書信中寫到的那樣:“除卻永恒之物、美的原則以及對于偉人的懷念之外,我對于公眾或者現存的任何事物,毫無謙卑之感”,可是工業文明之后,藝術家的成敗的標準變成了吸引讀者的寡眾,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改變對待公眾的態度,以獲取支持。
3.藝術品的性質屬性發生變化。工業文明帶來的技術改革使天才們的作品被復制和模仿,再加上讀者群的擴大,市場需求逐漸增長,于是專業化、技術化的生產就應運而生,藝術的復制品隨處可見,商品價值衡量藝術價值。
4.藝術是展現“高級真實”的理論得到重視,這也是由模仿和復制藝術品的技術決定的,人們更相信技術創造藝術的真實性,對于那些天才們融入靈魂的嘔心瀝血之作反而持懷疑的態度,因為藝術家是人,社會的人,創作藝術時必然帶有主觀的因素,個人的情感。而機器是客觀的在生產藝術的真實。
5.藝術家的天才地位受到挑戰,日漸成為一種常規存在。這種變化是由前面的變化引起的一種結果,藝術家的優越感和獨特性被大眾文化顛覆,于是他們批判工業文明帶來的一切,也就是雷蒙?威廉斯所講的那五個關鍵詞身上所發生的新變化,他們甚至參與到政治中去,撰寫政治小冊子,參加游行和煽動革命,或是直接參加戰爭,帶著對過去的回想和對現實的掙扎。
五.結語
在傳媒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精英文化早已不復存在,但是與當下的文化狀態相比較,精英文化實在要品質很多,如何做好“內容為王”,吸收精英文化的精髓,促進大眾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是一個值得進行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篇3
手機(mobilephone,cellphone)是蜂窩電話的另一個俗稱,手機從1980年代初推出,十年后迅速擴散到一般用戶市場。蜂窩通訊是通訊與電腦結合之后能提供的多種服務之一。無繩蜂窩電話相對于現存有繩電話和無線電話的明顯優勢就是移動性增加和功效增大。美國著名媒介理論媒介家保羅·萊文森把人的功能分為說話和走路,之前的媒介,即便是強大如電腦這樣的傳播媒介,幾乎把之前人類一切媒介的優勢集于一身,但它也沒能徹底地解決人類隨時隨地接收、傳達信息的困難。直到手機的出現才從根本意義上把人從機器跟前和禁閉的室內解放出來,過去的電子媒介絕大多數時候是在單向地發送或接收信息,從來沒有一種媒介將人的“說話”和“移動”功能整和起來,直到手機的出現才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有了手機之后,我們就可以在說話和書寫、虛擬世界和物質世界任意選擇其一,可謂魚和熊掌都可兼得。
手機在很好地彌補了電腦不足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完善,在和互聯網結合后,手機更是體現出它勝過電腦的優勢,和旋鈴聲更加人性化、個性化,既悅耳動聽,又避免在公共場合競相查看是否是自己手機響的尷尬;發短信使人們在接收處理信息過程中不必“說話”,即保護了隱私,又節省了話費;收發電子郵件的功能使人們擺脫個人電腦的束縛;攝像功能使人們能夠抓拍并即時把瞬間形象發送給他人;而新型手機甚至可以下載和播放歌曲及電影,幾乎囊括了MP3和電影的功能。由此可見,手機幾乎把先前一切媒介的功能集于一身,手機更是把電腦的優勢自然的承接過來,并更好的彌補了電腦的不足。難怪有人說如今的手機早已超越了作為通訊工具的功能,它還擔當起了“第五媒體”的重任。盡管曾經有人質疑過“第五媒體”的說法,但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使手機的媒體功能越來越凸現出來,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的這些功能將得到更加完美的演繹。僅就中國而言,伴隨著全國第一家手機報的推出,打開了手機進入媒體行列的大門,之后的手機小說、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動漫、手機廣播等接連不斷地出現,手機在不斷地尋求和他媒介的結合。它就像一個包羅萬象的大口袋,吸納了傳統媒介的眾多精華,并正在憑借自身的先進技術優勢整合出一個全新的媒介。
保羅·萊文森是美國著名媒介理論家,他在《數字麥克盧漢》一書中提出了“補償性媒介”(remedialmedium)這一理論:任何一種后繼的媒介,都是一種補救措施,都是對過去的某一種媒介或某一種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補救和補償?!懊浇檠a償理論”為我們研究媒介歷史以及媒介理論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媒介的發展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的作用,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對信息、知識、內容有強烈的反作用,它決定著信息的清晰度和結構方式,媒介形式本身就已經改變了人類歷史,媒介塑造和控制人類交往和行動的規模與形式。這就是著名的“媒介決定論”,其本質是“傳播的主導性媒介影響歷史性社會的發展”。
1979年,萊文森提出了不同于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的“人性化趨勢論”。萊文森認為,人可以對技術進行理性選擇,能夠主動去選擇和改進媒介。而“人性化趨勢論”的提出正是建立在“補償性媒介”理論的基礎之上。他在《數字麥克盧漢》里面說:“人是積極駕御媒介的主人。不是在媒介中被發送出去,而是在發號施令,創造媒介的內容。對別人已經創造出的內容,人們擁有空前的自主選擇能力。“這種媒介演化理論可以叫做一種‘人性化趨勢’的理論”。“人性化趨勢”理論突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認為,人類技術開發的歷史說明,技術發展的趨勢是越來越人性化,技術在模仿甚至是復制人體的某些功能。不難看出,“人性化趨勢”理論在于說明人們可以選擇和發展媒介和技術,用以維持生發展自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媒介發展到今天,“第四媒體”互聯網方興未艾,手機,被很多人認為的“第五媒體”正粉墨登場。手機對于互聯網的優勢不言而喻,以往依賴電腦接收、傳送的新聞、圖象等信息,現在可以用手機來完成。麥克盧漢把電子媒介影響作用下的人類社會稱作“地球村”,而真正把村民們從座位上解放出來的是手機,手機在握,“地球村”村民們就可以信步環游全球了。從互聯網到手機,可以清楚地看到手機對于它先前媒介電腦功能上不足的彌補,再反觀媒介發展的整個歷史,任何一種后繼的媒介正是對先前媒介的補救和補償。
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或多或少代表了技術悲觀主義,而萊文森的“人性化趨勢”理論則代表了技術樂觀主義,它強調人可以對技術進行理性選擇,能夠主動去選擇和改進媒介。手機的運用和普及的確越來越人性化、智能化。然而,科學技術能不能始終在人的理性范圍內發展,我們還得以手機為例,手機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同時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騷擾短信,攝像頭偷拍別人的隱私等等。風靡2004年的國產電影《手機》的導演馮小剛就說過:“朋友和陌生人的手機聲常常騷擾人,影響人與人的關系,產生瘋狂的話語泡沫?!边@部電影的原著小說作者劉震云也談到:“手機像手雷,承載著太多的謊言,有可能爆炸,產生強烈的沖擊波?!比魏慰茖W技術都是雙刃劍,都有其為人服務,促進人發展的一面,但其潛在的危機也不容忽視。技術樂觀主義是否正確,說到底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試金石來檢驗:任何新媒介、任何技術的發展是不是利大于弊。
注釋
[1][美]保羅·萊文森:《手機:擋不住的呼喚》[M],何道寬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美]保羅萊文森:《數字麥克盧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陳龍:《現代大眾傳播學》,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篇4
一、國際化評審的重要意義
博士培養質量反映一個國家的人才素質和科技水平,而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是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博士論文國際化評審,即論文采用全英文書寫,主要由外籍專家評審,并采用全英文的方式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對博士論文進行國際化評審,有利于比較和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以評審促進博士培養質量和學位論文質量提高,從而培養出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型人才。同時國際化評審有利于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我國大學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因此,進行博士學位論文的國際化評審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探索國際化評審的必要性
首先,隨著我國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高?;ù罅饨ㄔO了一批全英文專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到我國攻讀全英文博士學位。有些高校甚至聘請了國際知名外籍教授擔任全職教授或兼職博導。這部分博士生畢業全部撰寫英文論文。采取國際化評審的方式,更符合這些師生的實際需求。
其次,眾多高校與國外高校合作建設了一大批雙學位博士生項目。試行博士論文國際化評審,有利于博士生的培養標準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同時也吸引了國外優質留學生生源來我國攻讀雙學位項目。
三、國際化評審的實踐背景
此前,國內少數高校曾進行過博士論文國際化評審的嘗試[5],但是并未有大范圍的實踐。國內對博士學位論文的國際化評審方式尚處于摸索階段,尚待完善和改進。因此,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學學科的博士學位論文國際化評審實踐為借鑒,通過分析和總結,試圖為今后國內的博士論文國際化評審探索提供參考。
我校的生物學科近年發展迅速,在教育部第三次學科評估中位列第三,且博士培養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因此生物學科成為我校985三期試點國際化評審的學科之一。本文以該學科進行的博士論文國際化評審為例,通過分析專家的評閱意見,力求從國際專家的評閱意見中總結出先進經驗,為今后提高博士培養質量提供借鑒。
四、評審的側重點分析
參加評審的既有來自德國、英國、美國等國的歐美專家,也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亞洲專家,還有來自歐美著名大學的華裔專家,以及國內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通過對總計32份國際評審專家的評閱意見的分析,發現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專家,評閱的重點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側重點的不同。
生命科學是一門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實驗科學,講究的是發現未知,各國專家都關注論文的創新性,以及創新的實用價值。不過專家們評閱關注的點各有不同。
(一)歐美專家
歐美專家往往會對論文的研究領域、研究目的、研究策略、實驗步驟、實驗結果逐一細致分析,指出閃光點。歐美專家關注作者作為獨立的研究者,選取合適的實驗方法,并熟練運用,使之為解決科學問題服務的能力,并同樣看重課題合作研究者對文章的貢獻。歐美專家不光看重論文作者作為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也看重作者作為第二甚至第三作者,協助他人完成的相關課題。尤其重視作者是否在本領域內影響因子高的SCI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同時,歐美專家尤其關注英文的寫作,特別是摘要和前言的寫作。大到文章的結構,語言的陳述,小到圖表圖例的格式,參考文獻的標注,語法和拼寫錯誤等,都會在評閱意見中指出。
(二)亞洲專家
亞洲專家會詳細分析作者的寫作和實驗思路,并同樣關注作者的科研水平,包括對所研究領域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對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練運用。和歐美專家相似的還有,亞洲專家同樣重視作者在影響因子高的SCI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對論文的寫作細節的關注度也和歐美專家類似,也都提到了前言和摘要的寫作,用詞的準確性,圖表圖例、參考文獻、語法和拼寫錯誤等。不同的是,亞洲專家尤其關注論文的實驗部分,設計是否合理,數據是否充分,結論是否有說服力等都是關注的重點。并且,亞洲專家往往會關注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歐美華裔專家
歐美華裔專家和亞洲專家相似的是,也會詳細分析作者的寫作和實驗思路,并同樣重視論文的實驗設計和實驗結果的分析。作者對本研究領域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也是華裔專家關注的重點之一。這和歐美、亞洲專家也類似。華裔專家也重視作者發表的SCI論文,但程度不及歐美和亞洲專家。雖然所有參加了國際評審的博士生都發表了較高水平的SCI論文,但是只有約三分之一的華裔專家的評閱意見中提及了SCI論文。而絕大部分歐美專家和亞洲專家都對作者發表的SCI論文有所提及,并把發表SCI論文作為博士生科研水平的重要體現。華裔專家特別重視的是論文的獨創性、工作量以及研究深度。華裔專家還重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論文寫作細節如拼寫和語法錯誤等也有提及。不同的是,華裔專家往往會對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議。
(四)國內專家
國內專家和國外專家相似的是,關注作者分析和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且關注論文實驗的設計和的分析,以及論文涉及的工作量和研究成果的現實意義。和華裔專家相似的是,國內專家一般也會提出對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議。和國外專家明顯不同的是,評閱意見中幾乎不提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國內專家會對論文寫作上的細節有所關注,如指出圖表和圖例的標注錯誤,但是對英文用詞的準確性,拼寫和語法錯誤等,未有提及。
五、啟發與思考
一方面,多份海外專家的評閱意見提到論文已經達到國外知名高校授予博士學位的水平,這表明國內生物學科博士生的培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同時雖然各國專家的評閱重點有所區別,但是所有專家都特別重視論文的獨創性。獨創性既包括獨立思考,獨立解決科學問題,又包括提出創新的觀點,使用創新的方法,得出新穎的結論。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博士生培養的重點。
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各高校都對博士畢業有發表一定水平的SCI英文論文的要求,但是,從專家的評閱意見來看,國內博士的英語寫作能力尚待加強。除個別專家提到論文作者的英文流利外,其他都曾詳細地指出作者用詞、拼寫和語法的錯誤。因此今后在博士培養中,撰寫英文論文的能力需要作為一個培養重點。目前我校已經開設專門針對博士生的學術論文寫作課程,旨在提升博士生撰寫英文學術論文的能力。
綜上,博士學位論文進行國際化評審是博士生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必要準備。國內博士論文雖內容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因此,今后應該繼續推進和推廣博士論文國際化評審,努力學習國外培養博士生的先進經驗,提升博士生培養的總體水平。
參考文獻:
篇5
思想決定我們的行動,而觀念決定我們的命運,在江蘇、上海、湖南等多個廣電媒體紛紛及時地調整思路,各自利用自身的平臺資源優勢與內容生產優勢,在迅速地進行著產業拓展的時節,我國大部分地方的廣播電視文化產業仍然受傳統思維上的制約,沒有將財力、物力、人力等有效地應用在產業的發展上。對于產業重視上的不足,以及缺乏發展思路與切實可行的方法,導致了文化產業的落后。
(二)缺乏人才
文化產業有著其獨特的發展與經營的規律,這需要有能與之相匹配的經營管理型人才、產業技術型人才與文化創意型人才。在當今互聯網的語境下,發展廣電文化產業對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的新興技術上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詳細地了解了這些技術,并且能夠較為嫻熟地應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統領整個文化產品的生產、策劃、營銷和研發,才能夠在社會激烈的角逐中取得勝利。
(三)機制上的障礙
完全發揮人才的作用,是需要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生態。在當今三網融合的背景之下,廣電媒體的發展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都在迅速地增長,這使得廣電媒體整體上的受眾的規模在逐漸減少,廣告增速也在持續地減慢,媒體支撐也是后繼乏力。另外一方面,樂視、優酷、百度、騰訊等正在發展成為“一體共生”。他們從內容生產、傳播渠道等多個方面對整個廣電媒體進行蠶食。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機制與體制的障礙就顯得尤為突出。在近些年來,像馬東、王利芬等一大批業界內的精英都選擇辭職并且轉投到新的媒體,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傳統的媒體在機制與體制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障礙。
二、亟需思維模式的創新和變革
文化也是一個國家在軟實力上的重點組成部分,一種文化的力量,是熔鑄在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與生命力之中。大力發展整個文化產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早已成為了我國一項基本的國策。為了推進文化產業的進步發展,我國已經先后出臺了多種措施、政策,也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展,但這相對于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的速度、文化的影響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還顯得遠遠不夠。
在當今互聯網的語境之下,文化消費的基本內容與形式都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人們都希望能享受到更多豐富多彩的多樣化、高品質、個性化、高品位的文化產品與服務。作為現今最為重要的文化產業與傳播媒體的主體,廣電媒體應當在思維模式方面進行創新和變革,以達到人們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相互呼應,而這種變革的內容涉及到生產方式、終端產品以及產業的主體三個層面。在這里我們將它概括為三個關系:商品與作品的關系,生產與創作的關系,企業與事業的關系。
(一)商品與作品的關系
互聯網的思維主要原則是“用戶至上”。在創作者的心中,能否以用戶為中心,將用戶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這關乎到產品的屬性問題,也是商品與作品的分水嶺。對于作品來說,是否有人會購買,可不可以傳播都不重要,而商品則是相反,商品具有能夠應用的功能,是文化產品的外在應用形態。例如:電視節目的播出首先是作品,是許多電視人努力創作的、適合在電視上播放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轉化為商品,只有那些能夠滿足大眾的需要,且能夠完成產業鏈的延伸開發的一些作品才能夠變成商品。作品要強調思想和感情上的表達,但商品卻必須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具體需求。作品只有在具備了商品的屬性時,才能夠發生買賣,進而形成利潤。
(二)生產與創作的關系
創作是整個產業發展進步的基礎,但是只有能夠批量化的一些創作才能形成足夠的生產規模,不能形成生產規模的一些創作,也就不能產業化。創作的發生往往追求個性,而生產卻更重視其共性。綜藝節目在創作中的一些“模式”,或者說“流程”,就是這些節目能夠完成批量生產的主要元素。
(三)企業與事業的關系
電視臺、電臺等作為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新聞媒體的陣地,必須堅持住事業體制,堅持以新聞的宣傳為主體,堅持其公益性。其次,電視臺或電臺中經營的部分,又必須要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完善產業化經營。廣電傳媒文化產業的發展,不但需要進行內容創新、平臺拓展、技術升級,也需要對其組織結構、管理體制和傳播體系做出較為深刻的完善和調整。
三、在新時代互聯網語境下的創新模式
(一)在傳播渠道上的創新
一云多屏,這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卻是2014年在廣電行業中的一個熱門詞匯。伴隨著智能終端的愈發普及,我們看電視的方法也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由于受到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個人電腦的沖擊,電視機開機率已經大為降低。而客廳作為傳統的電視媒體核心的區域,正在受到PC、PAD、手機等多種智能終端瘋狂的蠶食。即使電視節目再怎么好看,也難以扭轉當代年輕人放下手中的遙控器轉身按下鼠標或者捧起觸摸屏的趨勢。坐觀自己的影響力在逐漸收縮,傳統的廣電媒體除了反擊沒有其他的選擇,其服務范圍必須由電視機逐步延伸到手機、PAD、電腦等終端,從而實現一云多屏。
(二)在經營板塊上的創新
在互聯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跨界競爭與融合的立體多元化已是必然之勢,不同行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經營互相滲透,而終端客戶的爭奪之戰成為了當下競爭的焦點。2014年,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3家國內的互聯網絡巨頭都不約而同地在整個文化產業方面發起了一系列投資和并購,觸角涉及到了視頻、手游、數字音樂、網絡文學、電影電視領域等相關文化產業衍生的方方面面。而面對各大互聯網巨頭強力的“跨界打劫”行為,廣電文化產業自然也要借勢而動,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武裝自己,并重新去思考整個文化產品的業務形態、服務模式和生產流程。
(三)在運營機制上的創新
篇6
一、工程概況
萬科天譽中央廣場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北側為龍翔大道,東側為德政路,南側為一號路,西側為西埔西街南向臨近深惠大道,地理位置優越。本設計包括了一個購物中心和四棟超高層建筑。本項目設三層地下室,地上為五層的購物中心,南側1~3#住宅樓為41層,西側4#辦公樓為32層。
4#辦公樓按《深圳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SJG15-2005)要求,經過計算4#辦公樓自身不滿足建筑節能要求,考慮建筑的規劃布局、綠化和建筑朝向,故須增加建筑物保溫層,因深圳市地處夏熱冬暖地區,經過節能、環保、工程造價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特決定在剪力墻、柱外側增加保溫層以滿足建筑節能要求。
二、保溫砂漿的選擇
從方便施工的角度出發,按《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及國家、廣東省、深圳市其他現行有關節能標準、規范和建筑節能法律、法規的要求,4#辦公樓剪力墻、柱外側增加中空?;⒅楸厣皾{層。
表1:4#樓保溫砂漿做法
編號 做法 厚度 25 附注
1 涂料或其他飾面材料(具體詳業主室內裝修圖紙) 使用于4#辦公樓結構柱
2 5厚抗裂砂漿,并壓入耐堿玻璃纖維網布
3 20厚中空玻化微珠保溫砂漿
4 涂刷界面膠漿
5 基層墻面處理
6 鋼筋混凝土柱
中空?;⒅槭且环N酸性玻璃質溶巖礦物質(松脂巖礦砂),經過特種技術處理和生產工藝加工形成內部多孔表面?;忾],呈球狀體細徑顆粒,是一種具有高性能的新型無機輕質絕熱材料。
中空玻化微珠無機保溫砂漿墻體保溫系統由中空?;⒅楦苫毂厣皾{為保溫層,在保溫層面層涂抹一到二層具有防水抗滲、抗裂性能的抗裂砂漿保護層,該保護層與保溫層復合耐堿網格布形成一個集保溫隔熱、抗裂、防火、抗滲于一體的完整保溫體系。該系統不僅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 同時具有較高的防火性能(燃燒性能A級),中空?;⒅楸夭牧蠈傩滦徒ㄖ夭牧?,目前已經應用到大量的工程中。
三、中空玻化微珠保溫砂漿的特點
1、適用范圍廣,施工簡單,操作方便。
2、該產品品質穩定,抗風壓能力強,不易開裂、不易燃燒,有利于環境保護。
3、施工方法為整體抹灰施工工藝,節省勞動力成本,性價比較高。保溫系統與基層全面粘結,形成連續的無空腔防水保溫整體,保證保溫層牢固安全。
4、產品材質穩定,和易性好,收縮性小,吸水率低,保溫性能好,耐久性較強,無機材料的穩定性確保系統與基層墻體達到同等壽命。
5、新型無機材料,無毒無害、無輻射,是一種真正的綠色環保建材,在創造價值的同時,凈化了環境,具有極佳的社會效益。
四、中空?;⒅楸厣皾{原材料要求
1、“中空?;⒅椤笔遣Aз|火山熔巖礦物破碎后加熱膨脹、?;鋮s而成的表面封閉、內部多孔,呈不規則球體狀的無機玻璃質顆粒。
2、保溫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外觀應為均勻、干燥無結塊的顆粒狀混合物,其性能指標要求見下表:
表1:性能指標要求表
性能名稱 性能指標要求
外觀密度(kg/m3) ≤250
分層度(mm) ≤20
干密度(kg/m³) 240~300
抗壓強度(MPa) ≥0.02
導熱系數(平均溫度25℃)/(W/(m.k)) ≤0.07
壓剪粘結強度(kpa) ≥50
56d線收縮率(%) ≤0.03
軟化系數 ≥0.6
蓄熱系數(W/(m.k)) 1.59
初凝時間(h) ≥1
終凝時間(h) ≤4
抗凍性 15次凍融性循環后質量損失率應不大于5%,抗壓強度損失率應不大于25%
燃燒性能級別 A
五、中空玻化微珠保溫砂漿的施工工藝
1、施工工藝流程
圖1:施工工藝流程
2、作業條件
①基層墻體經檢查達到質量標準要求,無質量缺陷。
②基層表面應無油污、浮漿等,大于15mm的凸出物應剔除鏟平。
③施工機具、運輸設備運行正常。
3、施工準備
①材料:膨脹?;⒅楸夭牧?、雙組分復合硅酸鹽保溫材料專業配套罩面劑、32.5級水泥、砂子、水。
②工具:木抹子( 用于粗平抹面)、平鐵鍬(拌和上料用)、鐵抹子(用于抹灰壓光)、長毛刷(清掃灰塵及刷漿用)、陰陽角抹子、砂漿攪拌機、托灰板、灰桶、2.5 m大杠、1.5 m中杠、2m靠尺板(檢查垂直及平整用)。
4、施工方法
圖2:施工方案
①界面拉毛
現澆混凝土墻面應事先拉毛,用毛刷甩界面處理劑,水泥砂漿在界面成均勻毛狀體。經過8h,水泥砂漿達到終凝后方可涂抹保溫材料。要求拉毛長度適合, 當設計保溫層厚15~20mm,拉毛長度為3~5mm。界面砂漿按砂:水泥:界面劑=1:1:1的比例配制,為保證界面砂漿施工的適宜性,合理調整界面劑用量以達到適宜的稀釋度。
②打巴、沖筋
根據保溫層設計厚度,在墻面兩端頂部吊垂直。依據垂直控制通線做垂直灰餅,再根據兩垂直方向灰餅之間的通線,做墻面保溫層厚度灰餅,每兩灰餅之間的距離(橫、豎、斜向)不超過2m。
③保溫砂漿施工
須設專人專職進行保溫砂漿及抗裂砂漿的攪拌,以保證攪拌時間已配合比的準確。攪拌好的保溫砂漿應在3h內用完,且應隨配隨用不得回收落地料再二次加水使用。中空?;⒅楸厣皾{應分層施工,第一遍抹灰施工厚度控制在10mm以內,第二遍施工厚度控制在15mm以內,分層施工間隔至少應在72小時以上。保溫砂漿施工時應達到貼餅、沖筋的厚度,并用大杠搓平使墻面平整度達到要求。陰陽角施工時宜從外向內壓抹。
保溫層驗收:保溫層施工完畢后,用檢測工具進行檢查。保溫層應垂直、平整、陰陽角方正、順直,對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修補,直至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抗裂砂漿的施工。
④抗裂砂漿施工
抗裂砂漿粉料:水按2.5:1(重量比)用砂漿攪拌機或手提攪拌器攪拌,先在容器中按比例加入清水,然后慢慢倒入抗裂砂漿干粉,同時用攪拌器攪拌至均勻膏狀??沽焉皾{配制好后,使用過程中不得任意加水,應在1.5h內用完??沽焉皾{第一遍抹灰厚度為1-2mm,豎向把網格布壓入砂漿內,再從中間向四周抹壓,搭接橫向不小于8cm,縱向不小于10cm,搭接完畢應平整無褶皺,飽滿度100%。第二遍抗裂砂漿抹平壓實,網格布呈暗格為佳,再壓入第二層網格布,最后抹面層抗裂砂漿,總厚度5mm,面層應收光壓實。
圖3:現場施工
5、施工注意事項
1、操作地點環境最低溫度不低于5度,風力不大于6級。
2、保溫砂漿和抗裂砂漿必須是由專業廠家嚴格按照配方配制好的袋裝材料,施工時加水攪拌,不需添加任何外加劑,配制好的砂漿要及時用完。
3、施工完畢后要注意成品保護,墻面避免磕碰及水沖浸泡,并保持室內通風干燥。每次施工完畢后,要及時清洗施工機具和攪拌器材,以免影響使用。
6、成品保護
1、施工完的墻面等處殘存砂漿應及時清理干凈。
2、對已施工完畢的墻面,其它工種作業不得損壞。
3、保溫層、抗裂層、裝飾層在干燥前防止水沖、撞擊、振動。
六、質量驗收標準
1、防材料品種、配合比及保溫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2、保溫層與基體墻面之間粘結牢固,不得有空鼓、起泡、裂縫。
3、外觀質量應達到表面光滑、潔凈、接槎順平,灰線清晰順直。
4、保溫層干燥后,輕敲有均勻空聲為正常情況。
5、主控項目
①所用材料品種、質量、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
②保溫層厚度及構造做法應符合建筑節能設計要求,保溫層厚度不允許有負偏差。
③保溫層與墻體以及各構造層之間必須粘結牢固,無脫層、空鼓及裂縫,面層無粉化、起皮、爆灰。
6、一般項目
①保溫材料的熱工性能指標及相關其它物理性能指標,應按經國家認證合格的檢測機構檢測確定值采用。
②建筑節能材料不得采用國家和地方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和鈔票,除應符合節能標準的要求外,還應符合環保要求。
③建筑節能工程施工應執行《建筑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范》(SZJG31-2010),建筑節能驗收時,應通過現場檢測(或送樣品檢測)核查節能部件材料的有關性能指標是否符合原節能設計的要求。
7、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表2: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 檢驗方法
保溫層 抗裂層
1 立面垂直 4 3 用2m托線板檢查
2 表面平整 4 3 用2m靠尺檢查
3 陰陽角垂直 4 3 用2m托線板檢查
4 陰陽角方正 4 3 用20cm方尺檢查
5 保溫層厚度 不允許有負偏差 探針、鋼尺檢查
七、結論
中空?;⒅楸厣皾{質量穩定可靠,容重輕、保溫性能好、粘結性能耗,早強快干,施工周期短,并且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作為新型綠色無機材料,無毒無害,具有優良的吸音、透氣、耐高溫、耐水、耐凍性能,收縮率低,中空?;⒅楸厣皾{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附著力強,面層不空鼓;施工不下垂,不流掛,減少施工損耗。 在當前施工工藝中可省去主體結構的抹灰砂漿,而直接用?;⒅楸厣皾{上墻,大大節約成本,減少了施工工序和勞動強度。
本文參考文獻:
1、《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 2012年第01期
篇7
跨文化傳播指屬于不同文化體系的個人、組織、國家之間所進行的信息傳播與文化交流活動。這種跨越不同文化體系的傳播行為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參與者不僅依賴自己的代碼和編、譯碼方式,而且也同時了解并參與對方的的代碼和編、譯碼方式,是一種互動的傳受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輸人方(個人、組織、國家)對輸出方所提供的信息及其輸出方式感到陌生和新異。因此,“跨文化”包括所有的自我特征和陌生新異性,認同感和奇特感,隨和性和危險性,正常事物和新異事物一起對參與者的行為、觀念、感情和理解力起作用的復雜關系。簡而言之,“跨文化”是指通過越過體系界限來經歷文化歸屬性的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奧運文化的傳播就是跨文化的傳播。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興起于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但其淵源可追溯到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古代運動會是為祭祀希臘的萬神之王—宙斯神而設立的,每四年一屆,在希臘最著名的宗教祭祖圣地奧林匹亞舉行。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結束,古代奧運會共舉行了293屆,歷時1169年,其延續時間之長,影響之久遠,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奇跡,因此其文化底蘊也是相當濃厚的。
二、奧運吉樣物文化
奧運會吉祥物(OlympicMascot)一詞,源于法國普羅旺斯語Mascotto,19世紀末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寫收人法文詞典,英文Mascot由此衍變而來,意能帶來吉祥和好運的人、動物或東西。
為冬季奧運會設計吉祥物始于1968年格勒諾布爾第10屆冬奧會。這個稱為Schuss的半人半物的卡通型滑雪小人兒形象,有著夸張的碩大腦袋和細巧而堅硬的身體,象征一個有著堅強意志的小精靈。Schuss的原意是“高速滑雪”。為夏季奧運會設計吉祥物始于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人們習慣將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的五彩狗“Waldi”視為歷史上第一個奧運會吉祥物。從那時起吉祥物的設計、制作和,就成為每一屆奧運會的慣例。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夏奧會吉祥物是Amik,Amik是加拿大印店語海貍的意思。1980年莫斯科夏奧會吉祥物是Misha,由著名蘇聯兒童書籍插圖畫家維克多切茲可夫設計。1984年美國洛杉磯夏奧會吉祥物Sam由迪斯尼公司設計,吉祥物商業化利用也從此次開始。1988年韓國漢城夏奧會吉祥物是Hodori,它的名字采取了社會征集辦法,"Ho”是韓語的虎,"Dori”是韓國對小男孩的稱呼。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夏奧會吉祥物是Cobi,由西班牙漫畫家扎維爾,瑪瑞斯設計,是奧運會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夏奧會吉祥物是Izzy,它是奧運史上第一個電腦設計的吉祥物,組委會公開為它征集名字,最后采用了亞特蘭大犯名兒童的建議。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夏奧會吉祥物是Syd,Olly,Millie,它們是澳洲本土動物,分別代表土地、空氣和水。2004年希臘雅典夏奧會吉祥物是Athena,Phevos,根據希臘神話故事記載,Athena是智慧女神,Phevos是光明與音樂之神。
吉祥物成為多屆奧運會的核心形象之一,是傳達奧林匹克精神和該屆奧運會理念的重要載體。作為一屆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它廣泛出現于奧運會的各個領域,加之形象可愛、性格鮮明,深受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喜愛,成為歷屆奧運會最深人人心的形象。奧運吉祥物也是向世界人民展示本國文化的一個極好的機會。
三、北京奧運及其吉樣物文化
跨人21世紀,北京選擇了奧運,奧運選擇了北京。前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說:“由于體育運動有助于將身體置于為心智服務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的文化需求中都值得占有一席之地。”
北京奧運會的籌辦理念為“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其主題口號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2008年奧運會雖是在北京舉辦,但也是世界的盛會,奧運吉祥物的形象十分重要,它作為一個載體,既要體現中國特色,又要讓世界能夠接受。因此吉祥物向國際進行跨文化傳播十分重要。
當今世界跨國文化傳播已進人到文化全球化的境地。如果說跨國文化傳播只是一種文化傳播的形態,那么按阿芒·馬特拉的理解,文化全球化則意含著一種世界整合的控制論模式。正因為如此,面對當前跨國文化傳播—文化全球化的強勁勢頭,人們或驚呼“狼來了”,表現出濃厚的文化憂患意識,同時也有人胸有成竹地堅信: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決不會被這種全球化浪潮所淹沒。但無論是這種文化悲觀態度或是文化樂觀態度,似乎都過于簡單、片面。當前最重要的是廓清澄明文化全球化過程中所存在的復雜性,燭照幽微,如此才可能處變不驚、從容對待。
北京時間11月11日晚8時,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在工人體育館正式公布,形象為魚、熊貓、奧運圣火、藏羚羊、金燕,名字是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這是奧運史上首次用5個動物作為吉祥物。
國際化與民族化并不完全處于對立狀態。適度的民族化是國際化的一種必然要求,國際化往往離不開民族化的特有魅力。北京奧運吉祥物運用了很多民族元素。五福娃的名字運用了中國傳統的諧音,即北京歡迎你。五個福娃與奧運五環相呼應,蘊含著海洋、森林、火、大地、天空的聯系,也與中國的數字文化密切相關,諸如五行、五福臨門、五方保護神、五湖四海等,向世界傳遞了人類社會和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理想和追求。在設計上也應用了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方式,如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晶晶的頭部紋飾源自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歡歡的頭部紋飾源自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迎迎的頭部紋飾融人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的兩個西部地區的裝飾風格,妮妮創意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這使之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大量使用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多方位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
四、“五福娃”的跨文化傳播
在新聞業進人技術高度發展的的20世紀之前,跨文化新聞傳播就作為一種精神交往現象而存在了,它不是現時代特有的景象,不是僅僅由衛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制造出來的“人體延伸”景觀,而是植根于人的物質生活的生產與精神交往需要的歷史現象。奧運吉祥物作為一種文化也已經根植于我們的內心,“五福娃”承載著中國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進行著一場跨文化傳播運動。
篇8
西漢始,已有人研究古代文字,考釋古銅器,整理竹簡,記述古跡。在宋代學術成就中,金石學已占重要地位。清代,受乾嘉學派影響,金石學步入鼎盛時期??梢妼Τ鐾廖淖仲Y料的研究,古已有之。
若從學術史角度看,對研究最具價值的應推簡帛類出土文獻。李學勤曾提出走出疑古時代,重建學術史。在甲骨文、金文和簡帛這幾種主要的出土文獻中,他認為甲骨文和金文都有自己的局限,而最重要的應該是簡帛類文獻。李零認為由甲骨文和金文研究商代和西周社會史和學術史都很困難,沒有辦法和戰國秦漢相比。簡帛類發現中,文書是研究古代早期社會史的史料,古書是研究早期學術史的史料。它們提供的信息雖晚,但很重要,其實是史料的主體。特別是寫學術史,出土的古書才是第一手資料。
本文選取清華簡《系年》為例論出土文獻對歷史研究的價值。清華簡是指2008年秋天清華大學入藏的一批戰國竹簡。經過碳十四測年,屬于戰國中晚期。清華簡連同其殘斷的在內,一共約有兩千五百枚,經過綴合排比,集成六十多篇。其中被整理出版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是一部史書。原來沒有篇題,整理者擬提為《系年》,一共分為23章,記載從西周初到戰國早期的歷史,對這對段時期的歷史研究有重要意義。
首先,這批出土文獻為傳世文獻提供了新的佐證,從出土文獻的角度糾正《史記》之誤,很好地實現了“二重證據法”在歷史研究中的應用?!妒酚?周本紀》記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笨梢娫凇妒酚洝分?,對“共和”的理解是二公行政。而《系年》記載“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此處的記載中,共伯名和,是指一位人物。這與《竹書紀年》的記載可互相印證?!妒酚?周本紀》索隱引《紀年》:“共伯和干王位”。意思都是說在厲王離開之后,共伯和執掌王權。且根據《系年》記載“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于宗”完整的敘述了十四年來共伯和得到權力和失去權力的整個過程。
30年代有學者懷疑《左傳》為漢代劉歆偽作。而《系年》中的很多史實與《左傳》、《國語》可互相印證。如《系年》第二章與《左傳》定公四年祝佗說的一段話都是講周初封分的問題,可互相印證,做進一步研究。《系年》簡文為戰國時期作品。由此可知《左傳》記載的大量事實符合戰國時期的記載,并非漢代偽作。
此外李學勤認為《系年》的發現為進一步認識《竹書紀年》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二者作者的年代、地域互不相同,卻有不少可以對比研究的地方。如《系年》第二章中提到的“惠王”,其記載與古本《竹書紀年》“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以為太子,與幽王俱死于戲。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攜,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所殺。以本非適(嫡),故稱攜王?!蔽囊庀嘟?。
其次,這批簡文對一些事件的敘述較為完整,可補充史實。如從對平王東遷與在這個事件中列國所起到的作用、衛國國都的遷移、楚滅息、蔡兩國而強于江漢之間等,對歷史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断的辍穼πl國國都的遷移情況有很完整的敘述。第四章主要記載“乃先建衛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衛人自康丘遷于淇衛?!运炀有l,衛人乃東涉河,遷于曹……戴公卒,齊桓公會諸侯以城楚丘……翟人或涉河,伐衛于楚丘,衛人自楚丘遷于帝丘?!崩顚W勤先生認為《系年》的記載解決了對《康誥》等的疑問。由于殷商故土分為邶、、衛,康即在殷的故土內,并一定是在衛,因此叔封稱為“衛叔封”。
再次,《系年》在史書的寫作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價值。《系年》的寫作特點是,僅敘述從周代開始到戰國時期的歷史,且在以時間為前提的情況下,分國別和事件進行具體的敘述。這可以從每一章所述內容中看出。如第一章講述了周從武王始作帝籍到宣王始棄帝籍的事。第二章敘述周權沒落的過程及各諸侯國的動向。第三章交代秦國的起始到強大。第四章講述衛國的建立及國都的多次遷移。第五章講述楚國在江漢間崛起的過程。可見《系年》的寫作方式介于《左傳》和《史記》之間,并且可能更偏離《左傳》而偏向《史記》?!断的辍返谖逭聰⒊诮瓭h間的崛起過程:
“蔡哀侯娶妻於陳,息侯亦娶妻於陳,是息媯。息媯將歸于息,過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毕偰巳胗诓?,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順,乃使人于楚文王曰:“君來伐我,我將求救於蔡,君焉敗之。”文王起師伐息,息侯求救於蔡,蔡哀侯率師以救息,文王敗之於莘,獲哀侯以歸。文王為客於息,蔡侯與從,息侯以文王飲酒,蔡侯知息侯之誘己也,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見之?!蔽耐趺娭?,息侯辭,王固命見之。既見之,還。明歲,起師伐息,克之,殺息侯,取息媯以歸,是生堵敖及成王。文王以北啟,出方城,圾於汝,改旅於陳,焉取頓以恐陳侯?!?/p>
以上記載顯示蔡國、息國、陳國與楚國之間紛繁復雜的關系。勾勒了楚國崛起的過程?!蹲髠鳌穼ζ涫掠涊d如下:
《左傳》莊公十年:“蔡哀侯娶于陳,息侯亦娶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從之。秋九月,楚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舞歸?!?/p>
《左傳》莊公十四年:“蔡哀侯為莘故,繩息媯以語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滅息。以息媯歸,生堵熬及成王焉?!右圆毯顪缦?,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庇捎诔?、蔡莘之戰發生于莊公十年;楚文王滅息發生于莊公十四年。所以《左傳》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兩個片斷。雖然這兩個片斷能夠連接起來,但兩個事件之間的內在邏輯有所缺失?!断的辍返挠浭龈暾?。
從史書內容來看《左傳》多應驗占卜預言等記載。《史記》對一些國家起源的記載中存在史實與神話傳說混雜的現象。兩書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言“上古之事傳說與史實混而不分”。而《系年》對列國史實的記載從平王東遷,列國登上政治舞臺開始。若有追述其始也僅從周初開始。如對秦國起源從三之亂寫起,對衛國起始從周初封分開始。整個寫作風格客觀而理性,除第一章提到“商王不恭上帝”外均為客觀的史實敘述。
新發現總會帶來新問題?!断的辍返难芯刻岢隽烁鄦栴},有待學者研究。如以往認為“三監”是指管叔、蔡叔和紂子武庚。而清《系年》第三章記載:“殺三監而立子耿”,根據學者的研究子耿即紂子武庚祿父。整理者認為簡文中的,“殺三監”是指殺三監的周人吏卒。但是對“三監”究竟指什么并沒有很確切的材料確證。有待以后新見。
綜上,以清華簡《系年》為代表的簡帛類出土文獻,在歷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佐證了正史,又對正史和今人研究成果提出挑戰,引領對出土文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M].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
[2]李學勤.《李學勤:解讀清華簡 從《系年》看《紀年》》[J].《光明日報》2012年02月27日15版.
[3]李學勤.《清華簡《系年》解答封衛疑迷》[J].《文史知識》2012年第3期.
[4]王國維.《古史新證》[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5]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中華書局,第3版(2009年10月1日).
注解
①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
②李學勤:《李學勤:解讀清華簡 從《系年》看《紀年》》,《光明日報》2012年02月27日15版.
篇9
旅游既然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在旅游市場的開發過程中,文化傳播就顯得至關重要,旅游市場開拓的過程實質是旅游文化的傳播的過程,旅游市場的開拓離不開文化的傳播。旅游市場的開發,正是通過傳媒廣泛的傳播旅游景區、景點的文化信息,促進受眾了解這些景區或景點,選擇這些景區或景點作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場開拓過程中的文化傳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傳播,它有其特殊性。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一是旅游的時間性,旅游是旅游者在異地的短期生活行為。二是文化的差異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體驗另一種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異性,才促成旅游的發生。這種差異是由人類聚居的地域差異導致的,也就是說,人類聚居空間上的差異造成了文化空間上的差異,這種區域文化差異構成的恰恰是區域問旅游行為產生的巨大動力。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傳播在旅游市場開發中的作用,我們用拉斯韋爾(harold.d.lasswel1)文化傳播“5w”模型來作為工具。
1948年,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在其論文《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中,提出了人類的傳播活動是由:誰(who)——說了什么(savwhat)——通過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對誰說(towhom)——產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組成。這即是著名的“拉斯韋爾5w模型”。
“拉斯韋爾5w模型”總結了人類基本的傳播現象,說明了傳播學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傳播過程中傳播者、信息、媒介、受傳者、傳播效果的幾個環節。進一步,演繹出“拉斯韋爾分析模型”。(圖1)
根據“五w模型”,我們從控制、內容、媒體、對象、效果五個方面的具體分析,來指導旅游市場開發中的文化傳播,以增強其傳播效果,促進旅游市場的良性發展。
一、通過控制分析。解決文化傳播由誰組織的問題
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是由開發商為組織者還是以政府為組織者來進行,這是一個應該首先弄清楚的問題。在我國各地的旅游市場開發過程中,由于政府資金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種形式的開發模式,引進了民間資金進入。但是,從實際情況看,民營開發商在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中,帶有濃厚的商業,氣息,主要是基于經濟利益的商業炒作,在開發商的宣傳過程中帶來了很多的負責效應。因此,在旅游開發的文化傳播中,政府應起組織者的作用。從資源角度講,旅游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旅游資源是特定國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國家、民族或者人群的歷史與現實的社會狀況,是特定國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積累,政府在其開發和利用中應該起到主導作用。當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導作用更應該體現在宏觀層面。在旅游市場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不是包辦一切,指揮一切,而是側重于制度層面和政策層面的引導。具體地講,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
第一,政府是實際工作的組織者。
旅游市場的開發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沒有政府力量的參與,任何保護、開發、利用都是一句空話。應該說,這幾年,中國旅游市場開發、旅游產業的興起,出現這么速度的效果,沒有政府的積極組織和倡導,是不可能出現的。所以,在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過程中,政府還應該進一步加強組織和領導,對其進行控制和規范。
第二,政府是實際工作的指導者。
在具體旅客市場開發過程中,政府對其文化傳播在規劃、政策、法律等方面給予著具體的指導。政府承擔著文化傳播“守門人”的作用,必須要考慮開發什么?保護什么?用什么樣的戰略和速度進行開發?用什么樣的路徑和方法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一致?等等。這些都是政府必須要進行正面引導和指導的。不能完全由市場機制來調節文化,這樣勢必使文化淪為單純賺錢的工具,失去了文化價值,許多旅游景區或景點也就毫無價值。
第三,政府是各方利益的協調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從大的方面講是一種公共資源和公共產品,但從其產生和使用的具體過程來看,是有其區域性、個體性的特征。也就是說,在旅游市場的開發過程中,各利益主體是不一樣的,旅游景區或景點有自己的利益、開發企業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利益。政府在這種利益沖突中,應該充當調解人的角色。在文化傳播中要了解各方面的訴求,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協調各方面的利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在旅游市場開發中,既使各方的利益得到照顧,又使旅游景區或景點在開發過程中得到應有的保護,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通過內容分析,解決文化傳播訊息內容的問題
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不可能是對旅游景區或景點的鏡像似的全面反映,而是經過了一定選擇的結果。這也是傳播的重要作用的體現?!爱斠粋€信息被‘放大’時,就意味著它引起了共鳴,即無意識的認同,它因此產生了~種新的意義:成為大眾心理歸宿的符號?!扁蚴恰B糜问袌龅奈幕瘋鞑サ倪x擇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引起高度重視,才能使文化傳播達到應有的效果。
1.要注意內容選擇的真實性
內容的真實性是傳播學的最基本原則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也不例外。旅游市場的發展,對文化傳播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機會是帶來對旅游文化的重視,危機是為了追求商業價值,可能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不惜扭曲和改革原有的文化面貌,使其向某個方面或方向極端發展。如許多旅游景區或景點與歷史遺跡、神話傳說、宗教寺廟等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注意引導,就可能成了宣傳和擴散封建迷信內容。一些地方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惜歪曲歷史或虛構歷史,大量制造“文化贗品”。一些地方以保持和恢復傳統文化的本原面目的名義,不顧當地社會文明進化的事實現實發達的狀態,硬是保留甚至制造一些原始部落來,還煞有介事地標上正宗傳統文化的標簽,冠以“人類學的活博物館”的美名供人觀賞。
2.要注意內容選擇的層次性
旅游市場的傳播不能僅僅停留在“新”、“奇”、“怪”等表面層次,必須要注意深層次的文化傳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文化遺產旅游將成為一個熱點,文化內涵深厚的旅游項目和產品將受到青睞。高層的旅游活動應該“是一種主要以獲得心理上的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眱H僅只限于直接的感觀刺激,帶給旅游者的是低層次的淺薄的審美體驗,只有通過文化因素的加入,才能不斷提高旅游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才能使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真正達到賞心悅目的審美境界。所以,對于旅游市場深層次的文化傳播一定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要加大對旅游景區或景點中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性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的宣傳和傳播,以提高旅游的檔次和水平。打造出叫得響的旅游品牌,增強其旅游業的競爭力。
3.要注意內容選擇的認同性。
從內容上講.旅游文化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其接受面往往會受到區域文化、民族傳統的限制,在甲地非常受歡迎的文化可能在乙地無人問津。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性,一方面可能對旅游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使旅游者在感知和經歷這種差異時感到無所更從。難以接受。因此,我們應該通過有效的文化傳播去尋求傳播者與受信者之間的含義認同,即傳播者與受信者對含義的共同感受。
“旅游也是一種文化認同的過程。沒有文化認同,旅游就失去了意義。旅游文化是文化求異和文化認同之間的平衡,是不同文化的沖突交流所以發展旅游既不能不求民族和地域特色.又不能片面強調民族、地域特色,而是要慎重考慮古今中外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間相容與不相容的關系。只有這樣,旅游業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發展?!?/p>
三、通過媒介分析,解決文化傳播實施渠道的問題
文化傳播是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的,這個載體就是我們常說的媒介。從現有的媒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紙質媒介(報紙、期刊、書籍等),又有電子媒介(廣播、電視、電影等),還有新型媒介(互聯網、手機短信等),這些媒介在文化傳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旅游市場開發的文化傳播中,要根據媒介的特點來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媒介的優勢,選擇正確的媒介形式,來促進旅游市場開發過程中的文化傳播。
1.要根據不同的受眾選擇媒介
受眾作為受信者是為了達到某種滿足和需求而使用媒介的,而受信者的這種選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個人需求和興趣來決定的。受信者受其民族習慣、文化水平、職業、經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使他們對不同媒介的形式喜愛程度不同,對不同媒介內容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不同媒介在進行文化傳播中其訊息所能送達的顧客類型必然是不同的。電視、廣播、報紙及其各節目時段或欄目通常都有其相對固定的一部分觀眾、聽眾和讀者。因此,旅游文化傳播要針對不同需求和興趣的受信者,有針對性地選擇媒介。使文化傳播達到應有的效果。試想:如果用互聯網去傳播旅游文化,有幾個農民能夠知曉。在中國農村,電視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人們更多的是通過電視來獲得訊息的,因而,在農村通過電視加強對旅游的文化傳播應該是更有效。更能獲得這些居住區的人大多數人的接受、承認和信賴。
2.要根據不同的特性選擇媒介
各類媒介的特性是很明顯的,都有其優點和不足。而任何景區或景點的文化內容和樣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中,應該把某景區或景點的文化特和媒介特性結合起來,有目的地選擇媒介。需要展示其文化樣式的形狀或動態,就盡量不采用普通黑白報紙和廣播來作為傳播媒介,而是盡量使用電視或網絡媒介乃至電影。電影《少林寺》生動形象去展示了少林豐富多彩的武術文化,讓人們知道了“十八羅漢”、“梅花樁”、“易筋經”、“雙節棍”等少林武術文化的精化,促進了中岳嵩山的旅游業的興旺和發展。需要展示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在使用電子媒介的基礎上,還應加上一些紙質媒介,更能增加其效果。如對中醫文化的宣傳,在其電子媒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紙質媒介(特別是醫學報紙、期刊)更能增加受眾的理性認識。
3.要根據技術的發展選擇媒介
互聯網的興起,使傳播媒介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互聯網對于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同樣具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旅游景區或景點的文化傳播其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互聯網的超大容量,使旅游文化的傳播有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互聯網在傳播過程中構建起的立體的互動性強的感知環境,營造出的融合性強的文化氛圍,可以使旅游文化的傳播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四、通過對象分析,解決文化傳播向誰傳播的問題
確定了傳播組織者,弄清了傳播的內容,選擇了傳播的渠道,就是要進一步明確向誰傳播的問題。也就是要明確旅游文化的傳播面臨的對象是誰?這里可以確定的回答.就是旅游者。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與一般的文化傳播是有區別的,它在進行普通人群傳播文化的同時,更側重于對特定受眾一旅游者的傳播。從這個角度講,在旅游市場文化傳播對象的選擇過程中,選擇哪些人比簡單地選擇人數多少更為重要,也即使是說,選擇哪些人最終可能成為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才是最重要。
第一,以提高旅游者素質為目的,確定對象。
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對象就是旅游者,通過加大旅游文化的傳播,提高旅游者的素質,提升對旅游景區或景點的文化內涵的認識,不僅可以提高旅游參與的人數,而且有利于旅游品質的提高。文化內涵深厚的、文化特色越突出、鮮明的旅游項目和產品將受到青睞。
第二,以細分客源市場為目標,確定對象
旅游文化的傳播要針對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經歷下的旅游細分市場,確定對象,傳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從地域角度出發可以把旅游的客源市場分為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海外客源又可細分為以日本、臺灣、港澳、東南亞、韓國等東方文化圈客源市場和美國、歐洲等西方文化圈客源市場。因此,在進行旅游市場文化傳播時,對于東方文化圈市場的游客可以進行一些具有深厚的東方文化內涵的文化內容和樣式的宣傳和傳播,而對于西方文化圈市場的游客就以介紹一些簡單的東方文化內容和樣式的宣傳和傳播。就國內市場而言可以以年齡把文化傳播的對象分為處于不斷成長的青年人市場、數量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市場、活躍在經濟社會舞臺的中年人市場,文化傳播要根據這三個市場客源的不同文化經歷,分析他們的旅游消費心理,分別針對層次、不同年齡乃至不同國籍的人、因時、因地。靈活的的需要,傳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推出不同的旅游產品和服務。
第三,以客源組成形式為目標,確定對象。
從游客在旅游活動中的組織形式來看,我們一般把它分為團體市場和散客市場。對于團隊市場,旅游文化傳播的對象重點是它的組織者一旅行商。旅游文化的傳播要通過各種傳播渠道影響旅游商,由他們去對游客進行再傳播。對于散客市場,旅游文化傳播的復點就是有可能接受某種旅游產品或服務的潛在游客受眾。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交通基本設施的改善,自備交通工具的普及.旅游市場越來越向個性化發展,旅游者開始由團隊組織方式向自助組織方式轉化,自助方式已成為一種時尚。所以在旅游文化的傳播過程中,應該更加重點觀注散客市場,針對散客市場,組織和開展有效的旅游文化傳播,開發散客旅游市場。
五、通過效果分析,解決文化傳播完成好壞的問題
拉斯韋爾模型主要注重對傳播過程的描述和控制。拉斯韋爾認為傳播是一種目的行為。因此,拉斯韋爾模型對其傳播效果非常重視。對于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而言.“成功的旅游市場的意識傳播,就是對傳播進行有效的控制、對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傳播、利用各種媒體優勢、針對不同興趣的受信者、以統一鮮明的形象、積極主動的文化旅游文化傳播,達到長期的效果,促進旅游業良性發展?!彼〉玫男Ч饕匆韵聨追矫妫?/p>
第一,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組織者是否明確。
第二,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內容是否在真實的情況下吸引受眾。
第三,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傳播媒介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種媒介的優勢。
第四,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傳播對象是否明確和具有針對性。
篇10
一、三零優勢,促進輔導員博客開設
博客最初的名稱是Weblog,由web和log兩個單詞組成,按字面意思就為網絡日記。Blog是繼Email、BBS、I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是網絡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絡日記。簡言之,Blog就是以網絡作為載體,簡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再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博客有“零距離、零壁壘、零成本”的優勢,將博客與輔導員工作相結合可以快速便捷有效地實現師生互動、信息整合、自我提升等功能,打造網上的師生溝通、教育、學習平臺,增強思政工作的親和力、實效性,促進輔導員成長。
1.師生互動,打造零距離溝通平臺
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是高校各職能部門與學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輔導員的工作范圍牽涉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在學生中有一種特殊的威信和魅力,輔導員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靠談話、談心等形式來開展,要真正做實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目前高校的輔導員一個人一般要負責好幾個班級,同時還有許多事務性工作需要處理,如果單純依靠一對一、面對面談話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日?;⒔洺;囊?。E時代使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模式發生了變化。博客作為展示一個人生活、學習、思想的平臺,受到很多大學生的熱捧。輔導員要創新傳統“談話”的模式和平臺,依托博客,用學生最熟悉的交流方式與學生進行網上談心。在網上,學生沒有了現實中面對輔導員的緊張與拘束,可以隨心所欲地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通過博客,輔導員可以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方法,通過幽默詼諧的網絡語言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真正實現零距離溝通。輔導員可以在處理好事務性工作后隨時上線與學生溝通,在線可以同時與多名學生溝通交流,覆蓋面較大。
2.信息整合,打造零壁壘教育平臺
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信息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基礎。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做學生工作必須因人而異。輔導員只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工作模式都是通過下寢室、與學生談話、學生干部信息反饋等渠道獲取班級學生動態信息。但是光靠這些渠道所獲取的信息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學生干部反饋的信息,輔導員獲得的只是表面的信息,深層次的信息得不到挖掘;獲得的只是單向的信息,而不能互動交流,同時信息更新也比較慢。通過博客,輔導員可以實時查閱學生的博客和狀態,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的思想、心理、感情等問題給予及時引導。輔導員在開設博客的時候要注意博客網址的選擇,要選擇學生較多關注的網站開博,這樣有利于建立一個博客群,校內輔導員、專業教師博客甚至校外優秀輔導員的博客可以相互鏈接,擴大輔導員博客的影響力。
輔導員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動態,也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動態。通過博文發表輔導員個人觀點,展示輔導員個人魅力,讓學生走近輔導員,了解輔導員。讓輔導員的觀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達到育人的效果。
博客的即時性使得它可以作為輔導員的通知、公告的電子欄,輔導員可以在博客上把學校相關政策、規章制度等信息集中做一個鏈接,方便學生查閱。輔導員也可以通過博客留言,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上傳下達,使學校各職能部門和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更順暢。
3.自我提升,打造零成本學習平臺
輔導員博客是展示輔導員知識素養、個體經驗、興趣愛好的一個窗口,也是自我提升的平臺。博客可以記錄輔導員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可以就某一具體的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博文的撰寫,可以提升輔導員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輔導員也會為了使博客更加完善而不斷學習,充實自身理論。但是輔導員博客切忌一味以曝光輔導員個人的私生活來換取高點擊率。輔導員博客應該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并重。通過高校間輔導員博客的相互訪問也可以吸取別的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經驗與成果。
博客的存儲性功能可以讓輔導員把一些優秀書籍、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專業知識、國家相關政策等資源下載后放到博客上,通過圖、文、音、像共舉的方式,使學生有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主動學習,獲取知識。
二、三個堅持,推進輔導員博客建設
2004年6月,比爾·蓋茨開設博客。然而,至今仍只有個開篇語,沒有其他的更新。能吸引蓋茨開設博客,說明開博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但蓋茨的博客同時也說明建設博客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近些年來,各地高校輔導員開設的博客猶如雨后春筍,但是博客的開設僅僅只是一個起點,要管理維護好博客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只有這樣,博客才能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1.加強宣傳,堅持人文關懷與貼近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中央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人,有高高在上說教的意味,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強調人文關懷則是要把我們的教育對象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人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輔導員博客中也要融入人文關懷理念。90后大學生個性張揚,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但是優越的成長環境使得他們依賴性強、耐挫力差。當前社會復雜多變,大學生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多,人際交往、學業、感情、就業等各方面都需要關懷和引導。因此輔導員博客要注重人文性原則,更多地從一名知心朋友的角度,以關懷之心、真誠之心去建設博客。同時博客要以人為本,貼近學生需求,要以解決學生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落腳點,對于博客的留言和建議給予及時反饋和回復,能解決的問題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給予學生相關的信息或者上報相關部門。 2.明確主題,堅持原創與引用相結合的原則
博客開設之后,博文的質量與更新速度也會影響博客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發揮。只有原創的博客才能真實反映輔導員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體驗,展示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反思和體驗。只有原創的博文里才會有輔導員的真情實感,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閱讀博文中了解輔導員,拉近輔導員與學生的距離。博文主題要關注社會校園重大事件,提升輔導員博客對重大事件的輿論引導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輔導員在博文中的觀點會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因此輔導員博文要提升公信力,在傳播信息的同時要注重信息的真實度。當然輔導員事務性工作比較多,個人精力有限,輔導員博客如果全部都要求是原創的博文,那么博客更新率肯定不高,很難吸引學生長期關注。同時,目前網絡上也有很多教育資源也非常有效,也要使用起來。因此,輔導員博客要堅持原創為主、引用為輔的原則,對于轉載來自網絡的文章要把好質量關。在博客中引用他人的文章要表明出處,規避風險。
3.完善機制,堅持個人主導與團隊力量相結合原則
輔導員博客作為思政工作的網上平臺,必然要求起到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同時具備一定的專業性。但是,輔導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個人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輔導員博客除了個人開博之外還可以采用團隊開博的形式。湖南大學的“金大團”就是團隊建設博客的一個很好個案?!敖鸫髨F”博客以大學生黨團建設為主要內容,以朋輩輔導為主要形式,整合了學院專家教授、黨政管理干部、輔導員及學生力量開展團隊博客建設。博客團隊組合可以采用輔導員加學生干部、輔導員加輔導員或者輔導員加專業教師等形式。利用團隊的力量可以在學科、專業、經驗積累方面形成有效互補,提高博客質量和更新速度。可以根據個人的特長,把博客分為若干版塊,例如就業園地、心理沙龍等等,每個版塊由一位專業博主負責,而一些共通的版塊則由大家一起負責。團隊建設博客就不會因為一位博主的離開而中斷博客,能讓博客更有生命力和延續性,有利于博客思政育人功能長效性的發揮。
三、三推三導,加強輔導員博客管理
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趨勢。輔導員博客作為思政工作的新平臺,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思政工作者的重視。但是目前很多輔導員博客建設大部分都是自發的、不規范的、零散的,沒有形成輔導員博客群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很多高校也沒有相關的經費、制度和政策的配套,因此很多輔導員博客在開博之后更新數量不多,點擊量不高,難以形成有效的網上思政教育平臺。高校對于輔導員博客要加大推廣應用,通過推薦典型、推選先進,加強對輔導員博客的聯系指導、跟蹤督導和示范引導作用。
1.推廣應用,加強對輔導員博客的聯系指導
高校應該加大對輔導員博客的推廣應用。針對一些社會網站可能會造成個人信息不安全的情況,高校可以統一選擇權威、主流、學生關注度高的網站建議輔導員開設博客,一方面可以保證資料信息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輔導員博客規模效應。要配備專人對輔導員進行組織、培訓、指導,以加強對輔導員博客的聯系指導,院系也可以整體上對輔導員博客的布局進行規范,形成該院系或專業輔導員博客的特色。博客的點擊率是輔導員博客發揮育人作用的前提,在輔導員開博之初,高校要積極利用校園網、海報、口頭宣傳等形式,集中在學生中宣傳輔導員博客,吸引學生關注輔導員博客。
2.推薦典型,加強對輔導員博客的跟蹤督導
輔導員博客對學生有一定的輿論導向作用,因此對于輔導員博客建設過程中要加強跟蹤督導。每位負責學生工作的總支書記都要對本院系的輔導員博客進行督導,一方面是為輔導員博客提供指導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其導向的正確性。通過校內、校外優秀輔導員博客的鏈接,不但可以增進對其他輔導員博客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改進輔導員博客建設,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實現教育的全面性。高校要為輔導員博客建設做好支持平臺和培訓平臺,要為輔導員提供網絡技術應用、文學寫作、新興網絡語言等各方面的培訓。
3.推選先進,加強對輔導員博客的示范引導
篇11
檔案文化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對檔案文化工作都較為重視,但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特別是檔案文化傳播并沒有被大家所熟知,只局限于檔案管理工作者內部,存在著較強的局限性。
1.2 檔案文化傳播主要還是以傳統的媒體為主
當前有我國檔案文化傳播更多依賴于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及電視等,主要以檔案講座和檔案文化沙龍等作為主要傳播方式,這對檔案文化傳播速度的提升帶來了較大的影響,而且受眾面較窄,無法及時對傳播內容進行更新。
1.3 新媒體在檔案文化傳播中利用率低
當前新媒體出現后對檔案文化傳播方式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手機、微信等都能夠為檔案文化傳播提供重要的載體。但在實際檔案文化傳播工作中,由于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新媒體在檔案文化傳播中并沒有發揮出其自身的優勢,檔案文化傳播中對新媒體方式利用率較低。
2 新媒體對檔案文化傳播帶來的影響
2.1 新媒體的普及
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已全面普及,這使新媒體得到了廣泛應用,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新媒體影響下,當前人們信息傳播更多依托于網絡。新媒體的即時性、互動性和信息海量性特點使其在當前檔案文化傳播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微信和微博等方式來閱讀各種檔案信息,并進行互動,而且檔案文化工作者也能夠充分的利用新媒體來及時將檔案信息傳遞給他人。
2.2 檔案文化傳播
檔案作為歷史的原始記錄和儲存,真實的反映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及活動方式的轉變,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檔案儲藏文化、記載歷史、傳承文明,檔案文化的傳播引領人們不斷向前。人類文明的日益發展和進步,更增加了人民群眾對檔案文化的需求。檔案文化傳播的媒介有許多,如報紙、雜質、廣播、圖書等,檔案文化的內容更是豐富多彩,有論文、著作、原始檔案、照片,還有錄音錄像等。檔案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財富,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3 新媒體環境下檔案文化傳播的途徑
3.1 檔案微信
微信是一種即時通訊應用程序,它主要為智能終端上使用,可以實行不同操作系統和通訊運營商的通信服務。人們可以利用微信將短信、圖片、視頻和文字發送給親朋好友?,F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微信在檔案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并在實際中應用。目前部分單位已開通了官方檔案微信,可以將優秀的館藏資料在官方檔案微信上,更好的弘揚檔案文化。而且在開展好檔案微信的同時,傳統的各類專題展覽及檔案網站也相繼開展起來,二者能夠形成強大的合力,增強檔案的宣傳效果。因此在檔案文化傳播中,需要主動占領微信這個新媒體資源,充分的利用微信平臺來推進檔案文化的傳播。
3.2 檔案微博
檔案部門開展檔案文化傳播的新途徑就是檔案微博。在官方微博上,檔案部門可以工眾感興趣的有價值的信息,積極與社會大眾開展交流和互動,最終使檔案的社會影響力得到擴大?,F在,開通了官方微博的公共檔案館并不多,大多數高校檔案館、公共檔案館和企業檔案館都尚未開通檔案微博。公共檔案館通過開通微博,更好的體現地方的人文特性,實現館藏資源的有效利用,并吸引大量的網友及地方媒體的關注。如成都市檔案館開通官方微博后,不僅吸引了廣泛的關注,而且在異常天氣狀況下,及時將歷年成都特殊氣候狀況進行對比,全面提高大家對天氣的關注度,有效的調動起大家對環境保護和自覺性和積極性。而且相關網站進行了轉化,使微博點擊量不斷增加,進一步提高了檔案館微博的關注度,這對檔案文化宣傳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3.3 檔案博客
檔案博客具有更新周期短、信息傳播速度快和宣傳面大等特點,因此可以將其作為檔案文化傳播的新渠道和新途徑,有效的增強檔案的思想性和可讀性。但一直以來我國檔案博客在我國檔案界中發展都較慢,只是個別現象,開展檔案博客的人數較少,僅局限在少數人,雖然檔案博客的數量較少,但檔案博客傳播檔案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視。比如,遼寧大學的趙彥昌教授設立了“中國檔案學研究”這一博客,并了兩萬多條博文,吸引力六萬多條評論和兩百多萬的中訪問量。檔案博客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3.4 檔案網站
篇12
網絡教研是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教學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研模式。它是以在學校的真實情景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著眼點,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優化和改善學校教研的手段、過程和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研究模式[1]。
“網絡教研”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早在2005年5月正式立項和全面啟動的建設工程,各地先后建立了教研網站、網友論壇和在線研討,同時還設置了學科博客群組,形成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實踐經驗和成果,拓寬了教研渠道,豐富了教研方式,促進了新課程研究[2]。當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者,更重要的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支持者。教師角色的轉換,也促進了教師新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依靠網絡進行學習和教研已經越來越普及,而教師需要成功地從傳統的教研模式向網絡教研模式轉變。
很多中小學,職校,大學都陸續積極地展開了網絡教研活動,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目前國內一些學校嘗試著不同網絡教研平臺,因此也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學習教研團體。如依托博客平臺且比較成熟的群體,蘇州教育博客,海鹽教育博客等;其次利用魔燈(Moodle)平臺開展網絡教研,如鞍山一中的Moodle平臺,上南中學的Moodle課程;再者利用論壇(BBS)進行網絡集體備課,集體探討;另外也有學校利用QQ群進行網絡教研,如淄博附屬中學;最后隨著云時代的到來,更有很多教研工作者把目光投入到了Google平臺,同時形成了一批比較活躍的學習共同體,如周村教育教研,益學會,社會大發現等。本文選取應用比較成熟的博客平臺以及剛剛起步的Google Group平臺進行比較分析。
一 平臺對比――博客和Google Group平臺
Google Group也稱Google 網上論壇,每個人都可以輕松創建一個在線的論壇,也可以申請加入一個論壇,通過在線或者電子郵件參與論壇的討論。以下根據博客平臺,Google Group這兩個平臺的特征,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協作學習維度,平臺技術維度,教研文化維度。
1 協作學習維度
(1)深度互動
深度互動,目前并沒有準確的概念,從查閱文獻中可以知道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并融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作出決策并解決問題[3]。深度學習涉及對信息的整合,是自我導向的,學習者主動、積極的行為[4]。深度互動是指學習者之間進行深度學習的互動,其判斷的依據是深度學習的發生與否。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個體,而深度互動更強調學習者之間的學習,注重的是兩個人或多人。
將學習互動從六個維度進行劃分,劃分成淺度互動和深度互動。其中淺度互動包括簡單回應,摘錄表態,粗略表述;深度互動包括內化遷移,總結反思,綜合評論;簡單回應一般是用少量文字表述,通常表現為“學習了,贊、同意”等簡單性回復語言;摘錄表態,指學習者摘錄作者語句并表達自己的態度,或簡單回應前面的評論或主題,一般表現為同意某某的某句話;粗略表述是指學習者對文章或主題進行簡單分析,或簡單描述個人行為或態度,較簡單回應更深一點;內化遷移要求學習者深入思考文章,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有遷移到實際教學情境中的趨勢;總結反思則是學習者在總結觀點的基礎上,運用批判性思維對作者的某些觀點提出質疑或渴求進一步進行探討;綜合評論則是學習者能夠結合主題對文章或者主題進行概括,評論作者的某些觀點,簡要表達自己的觀點。 對以上六種維度的具體舉例,見表1。
現選取蘇州教育博客2009年1月6號至2009年3月31號時間段的所有精華文章作為研究對象,博文數為206篇,回復總數為153篇,瀏覽總數為13241次,其中135篇博文為0回復,有34.5%的博文得到回復,平均87.11次瀏覽后有一條回復,有回復的博文平均每篇有2.16條回復。參照上述標準,分析如下(見表2),對回復進行分類,分析結果僅有14條回復屬于深度回復,占回復量的9.15%。此外,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進行統計(見表3),用支持,學習了,謝謝三個關鍵詞進行分析,其中簡短回復“支持”的評論有6條,“學習了”有16條,“謝謝”有26條。
數據表明博文并不能引起學習者的熱烈討論,多數學習者僅是看別人的文章,互動比較少。再者,互動的質量較差,僅有9.15%的回復屬于深度互動,31.37%的回復使用的是簡單回應性話語。這種沒有通過深層次的交流不能讓教師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也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研水平。整個群體的學習看起來就像是老師在自言自語,并沒有得到他人的積極回應。
以淄博網絡教研(ZhCedu)周村教育項目的Google Group(Groups.省略/Group/zhcedu/topics?hl=zh-CN%3Fhl)為例,該論壇從2008年12月26號開始開放,截止到2009年3月20號共有共83篇帖子,回復總數為563條,其中75%的帖子得到回復,25%的帖子是0回復,有回復的帖子平均每帖有9.08條回復。依據上述標準進行劃分,屬于淺度互動的共有130篇,占回復總數的23.1%,屬于深度回復的評論有433條,占回復總數的76.9%。從平均回復量來看使用Google Group的要遠遠超過博客的回復數量,另外從回復質量上看,Google Group深度互動要明顯好于博客。從而說明使用Google Group要比使用博客更能進行深度學習,更能促進教師的成長。
(2)同伴互助
教師利用博客平臺主要是撰寫個人博文及教學敘事等。基于博客的同伴互動方式是訪問者在博文下面進行回復或留言,而不能進行及時的在線交流。Google Group平臺是和每個人的Google郵箱聯系在一起的,教師可以很方便的在郵箱里看到所有的帖子,并且可以在郵箱里直接對某一個話題進行回復。同時,Google郵箱提供了邀請某人在線聊天的功能,這樣教師可以和在線的教師進行及時的交流,其同伴互助功能要比博客平臺好。
(3)集體智慧
集體智慧也可以理解群體智慧,它是指是由許多個體在合作與競爭中所顯現出來的智慧集合。群體的智慧要優于少數專家,另外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比群體知道的更多。因此,網絡教研過程中要注重整個群體智慧的提升。而在群體智慧形成的“整個過程的關鍵是多樣化――不僅是指生物學上的意義,還包括概念和認知層面[5]”教師利用博客平臺進行網絡教研時,更多的教師自己在寫自己的博文,卻很少和他人進行思想的碰撞。目前校本教研的教師博客群組一般是本學校的老師,群體內認知差異小,由此而進行的教研活動,很難提高整個群體的智慧?;贕oogle Group的網絡教研團體在進行區域教研時有明顯優勢,它可以整合整個地區的教師資源,通過論壇進行探討。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人都可以參加,他們的個體認知差異更大,也更有利于提高群體的智慧。
2 平臺技術維度
(1)平臺易用性
教師只需要在博客平臺上注冊一個賬號即可,零技術,零基礎,對于廣大的中小學教師來說,是一個上手非常快的一個平臺,而且并不需要教師維護。Google Group 平臺必須要求每個教師要注冊Google賬戶, 還需要有一個Google信箱。另外,由于Google Group 目前還是英文版本,英語基礎比較差的教師會感覺不太適應,而在Google Group發表帖子的方法和普通論壇一樣。
(2)平臺開放性
教師可以對自己的博客平臺進行加密,或者對某些文章進行權限設置,有利于保護教師個人隱私,博客平臺的權限設置比較靈活。Google Group的設置只有管理員有權限進行設置,它可以設置為開放型的論壇(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或者只有成員可見的論壇等,諸如一系列的設置只能有管理員來完成。
3 教研文化維度
(1)教師話語權
教師的話語權反映教師專業意識的覺醒和主體地位的確立。博客平臺是一個很好的把話語權還給教師的一個平臺。教師話語權也是博客平臺的一大特色,教師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下自己所思所想,而并沒有人限制,從而給教師們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讓他們去思考,去學習。Google Group 平臺,教師也有充分的話語權,但是教師參與程度不一樣,“參與教師按照參與程度氛圍分為核心參與者,一般參與者、邊緣參與者、潛水者、游離者”[6]。潛水者和游離者,他們并不積極發言,他們對這個集體的貢獻很小。而核心參與者他們積極引領教師進行不同話題的探討,對網絡教研貢獻大。
(2)教師自我意識
教師的自我意識更強調教師在教育情境中,在從事教師職業中所表現出來的對自己及自己與學生、同事、領導、學生家長之間關系的認識與評價、情感體驗和自我調控等特點[7]。教師利用博客平臺可以將從事職業中的疑惑,反思,以及對自我的認識和周圍環境等的認識與評價敘述出來,并且可以和同行們討論,甚至可以得到專家的建議。但是博客平臺的實時交流討論功能并不完善,往往不能得到及時的建議和反饋?;贕oogle Group平臺教師可以就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和群組里的教師展開激烈的討論,同時在這種互動的環境讓教師不斷的將話題深入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增長,還有對自我的認識,以及過程的情感體驗。
以上從協作學習,平臺技術,教研文化三個維度進行了網絡教研平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協作學習方面Google Group 在深度學習,同伴互助,集體智慧上都要優于博客平臺;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博客比Google Group在平臺易用性和平臺開放性要更勝一籌,但是Google Group在平臺互動性上要優于博客平臺;從教研文化角度來看Google Group在教師話語權和教師自我意識方面都要優于博客平臺。
二 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 平臺存在問題
目前,網絡教研已經非常的普遍,平臺也不僅僅是上述平臺,除此以外,還有區域性的專業Q Q群(研討)、專題學習、研究網站(群)的利用等多種形式[8]。不管使用上述哪種平臺,網絡教研平臺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首先,平臺缺乏引領教師進行深度教研的機制。目前多數平臺提供教師在線聊天功能,但是這種實時在線的通過聊天就行的教研如通過QQ群,往往是一個問題提出之后,教師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就開始回答問題,使得所探討的問題沒有深入的進行下去,討論質量不令人滿意。還有一些教師游離在外不發言,抑或跳轉話題,進行和主題無關的發言,都阻礙了網絡教研的進行。論壇或主題網站,往往是核心參與者發起話題,而其他教師只是觀看,抑或發表簡單的問候性的話語,并不參與進去。網絡教研時間一長形同虛設,只剩下一個平臺,人氣非常不旺。這種教研方式我們可以稱為“淺度教研”,而深度教研則需要教師對問題進行積極的反思,并通過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且對該問題有繼續向下延伸討論的趨勢,而目前的平臺都沒有這種引領機制。
其次,平臺缺乏人―媒體―人互動的功能。人―媒體―人互動是指不僅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要強調媒體在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即通過媒體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達到推進網絡教研。在網絡教研時,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并不僅僅局限于集體備課,抑或共同分析案例,很多時候還要分析一節課的錄像,比如進行微格教學,教師說課等的錄像,而目前的平臺很難實現把這種視頻進行快速上傳,并且由教師或教師和專家共同來探討。
再者,平臺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目前教師參與網絡教研,多數還是因為興趣或者個人需求。很多教師也缺乏持之以恒性,只是三分鐘的熱度,湊湊熱鬧就忘了。而參與的教師多數想要索取,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得到別人的資源,而自己卻不愿意與別人分享個人的成果。造成了教研中索取的人太多,而奉獻的人太少。目前的平臺不能進行有效的反饋每個教師真正參與網絡教研的程度,比如教師參與時間,教師奉獻資源數,教師解答了多少別人的問題,以及自己提出了多少問題等。目前的平臺不能給參與網絡教研的教師一個清晰的反饋表,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對網絡教研的質量,以及個人教研的質量進行評價時就不會素手無策了。
2 平臺問題之對策
我們從平臺技術角度去思考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人的管理。要想建成一支高質量的教師研修隊伍,應加大監管質量以及管理的規范化。同時網絡教研作為教師學習進步的有力工具,每個人應該樹立如下的觀點:(1)協作觀,網絡的教研應該是人人協作,而不是競爭,協作促進人的發展。(2)共享觀,人人參與,人人共享,大家都為自己的平臺多做點貢獻,以開放的姿態把自己的知識拿出去和別人共享,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別人的知識。(3)主體觀,每個教師在這個平臺中有主人翁的意識,主動的去參與,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專家和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局限于別人的看法,這樣參與的同時自己也會獲得提高。
基于以上原則而形成的網絡教研團體,會形成一個持續發展的學習型組織。為了促進教師對知識的獲得、共享和創新,讓每位教師都能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得到發展,進而讓學校獲得持久的競爭力[9]。以上網絡教研平臺存在問題的提出也僅是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教研員教師們去思考并著手解決。
參考文獻
[1] 肖正德.網絡教研:一種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 現代遠距離教育, 2007 ,(1):34-35.
[2] 張成昆.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小學網絡教研實踐研究――以蘇州市網絡教研活動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3] 葉曉蕓,秦鑒.論淺層學習與深度學習[J].教育技術導刊, 2006 ,(1) :19.
[4] 孫銀黎.對深度學習的認識[J].紹興文理學院院報, 2007,(4):36.
[5] [美]詹姆斯•索諾維爾基.百萬大決定[M].孟永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24-25.
[6] 馮立國.網上教研的教師教研行為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 2008,14(6):113-114.
篇13
1 “微博”相關的概念
1.1 “微博”的定義與現狀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渠道訪問微博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博客技術鼻祖blogger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 創建的新興公司obvious于2006年3月推出了國際上知名的微博始祖微博twitter,英文原意為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用戶可以通過桌面、移動終端等各種工具不收空間限制的及時更新信息。近幾年微博在中國發展也很迅猛,大家最熟悉的要數新浪和騰訊微博了。
1.2 “微博營銷”的定義
微博營銷是以WEB2.0為基礎的一種全新的“新媒體”營銷模式,企業可以通過利用長度在140字以內的微博客,快速宣傳關于企業的新聞、文化、產品等,形成的一個相對固定圈子的互動交流平臺。
2 微博特點
2.1 準入門檻低,傳統博客對于思維邏輯性及語言組織能力要求更高,而只要會發短信,就可以使用微博。
2.2 分裂式傳播,的信息可能會被自己的粉絲轉發后再被粉絲的粉絲轉發,傳播的速度快范圍廣。
2.3 信息更新及時,對于終端的靈活性,只要一部移動終端或者其它智能移動工具就可以隨時隨地的信息,不再停留于以前固定的終端上才能使用。
2.4 互動性很高,FOLLOW和被FOLLOW使得信息與獲得信息都更具有互動性
3 微博營銷的優勢
企業加入微博的行列,開始了140個字的淘金游戲。微博使人際關系更加扁平化更有人情味, 不論你經營的是一家大企業還是一家迷你小店,都可以利用微博與你的客戶進行溝通,聆聽他們的意見,解決他們的問題,進而留住并拓展你的客戶群體。
3.1 便捷。只需注冊一個賬號,就會立刻擁有一個虛擬店鋪。3.3.聆聽是一種戰略。與用戶的積極互動,傾聽網友的意見和建議,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及時調整銷售計劃。交流的越多,學到得就越多,就能更好的為我們的客戶服務。
3.2 降低廣告和營銷費用。優化和擴展了搜索引擎,降低推廣了成本(可以利用商品優惠券的促銷手段吸引顧客)。有了微博,企業可以降低在搜索引擎上的投資,企業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更新主要的信息,然后鏈接可查看全部信息地址,這樣感興趣的人就會根據你的鏈接方便準確的查看到原信息。
3.4 預警系統。微博使用者不斷地微博,文章、統計報告、視頻,甚至有趣的照片鏈接,而且內容不斷更新,在微博上可以及時觀察大量主題早期的報道情況。
3.5 不間斷的反饋循環。原來的目標群體算是一種抽樣調查,而微博是一種不間斷的反饋循環。微博實時反饋那些 消息靈通的真實客戶。
3.6 降低客服成本。公司在以更低的成本服務客戶同事還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功率。
3.7 危機公關。如果你的公司陷入一場信譽危機,那么這場危機很可能涌入社會性媒體。在你的公司名譽依賴微博之前,及早加入,在那里建立你的誠信,是非常明智之舉。在大眾參與評論下,企業及時誠懇的感情牌會起到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
3.8 品牌營銷。品牌并不是人,但可以讓人在微博上用自己的聲音代表這些品牌,并顯示自己的真實面容,以這種方式加強品牌的影響力。微博為公司的品牌添加了一絲人情味。
4 微博營銷的商業價值
對于企業而言,微博的商業價值主要體現在網絡推廣方面。龐大的受眾群體,“病毒式傳播”使得企業發表的博文,新聞,信息,廣告等總會有粉絲轉發或評論粉絲的粉絲也會轉發或打開相應鏈接查看更詳細的相關信息,其速度與廣度,其宣傳力度都很強大,微博是未來植入式廣告的最好載體之一。微博營銷可以在圖片和視頻、還有趣味話題中植入廣告。往往能在微博中熱議的話題,就能夠馬上成為各大媒體爭相討論的熱點話題。微博也成為了重要事件的最好的新聞現場,大眾的參與也是一種力量,圍觀的力量很強大。微博是一種按照的讀者喜好而定制的活媒體,將是深受企業和媒體人熱衷使用的客戶滿意度測試工具。
基于在網絡推廣方面的優勢,企業可以與微博的運營商共同策劃,以企業微博、用戶微博、代言人微博為載體,針對新產品、新品牌等進行主動的網絡營銷。
5 微博營銷的成功案例
國際知名電腦DELL,公司的年營業額的40%―50%都來自于DELL公司的網站。2007年twitter進行微波營銷,針對用戶打折信息,戴爾通過微博客已經帶來了接近700萬美元的營業額。在與客戶交流的各個方面,它變得越來越重要。一些公關機構和廣告商已經意識到市場營銷風向的轉變,并據此調整了核心戰略,他們明白昔日那種竭力將信息植入“目標群體”頭腦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最佳的營銷方式是,通過對話與現有以及潛在的客戶保持接觸。市場營銷的定義正在向它的本意回歸,即構建與客戶的關系。
IBM是世界上在Twitter上留言最多的公司,到2009年已經有1000多為IBM公司的推客,IBM的員工們運用Twitter主要是為了相互交流,這些員工也同他們的合作伙伴、客戶、零售商、媒體、分析師,以及公司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員交談。IBM對于結果十分滿意。Twitter節省了時間,把員工和客戶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公司整體上變得更加高效。
6 微博營銷的發展趨勢
未來微博營銷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與LBS(Locatiao Based Service)結合,LBS產品會讓微博用戶跨終端的運用各種移動工具隨時隨地記錄自己所在位置,分享當下的精彩瞬間。LBS產品的發展將緊密整合人與地理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將使構想的網絡社會真正從虛擬走向現實。電子商務與移動互聯網平臺的融合有可能搭建出媒體、社交網絡、電子商務三者融合平臺,當未來某一天官方微博可實現支付功能,用戶可以直接通過鏈接即時充值手機話費、購物等電子商務行為,對于電商和消費者都是真正的福音。
7 總結
微博營銷的商業價值是無窮的,一旦爆發有可能耐創造一種新的引擎服務平臺。甚至又可以在中國產生一個新的引擎服務平臺。在現在互聯網行業高度細分的時代,微博這個新興的交互軟件無論作為信息的平臺還是官方代言品牌宣傳或者草根秀場,處處彰顯了微博所帶來的信息傳播變革對人們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費習慣的影響。希望像新浪一號人物曹國偉憧憬的那樣:希望“微博”能給明年的經濟帶來溫暖。這溫暖拯救的也許不僅僅是經濟,還有我們逐漸疏離的生活和冷淡的人性。這才是微博的力之所在。
參考文獻
[1]謝爾?以色列 微博力【專著】
[2]吳小璐 微博時代的企業品牌營銷策略 【期刊論文】-中國商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