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軍事心理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學者所進行的多項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群體心理問題發生率一直保持在20%~30%的水平[1]。軍校學員具有軍人和大學生的雙重身份,未來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參戰人員要承受高強度的體力和精神負荷,面臨更強烈的心理壓力,要求具有高負荷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心理疲勞、干擾能力等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軍校學員良好的心理素質,防治心理疾病,維護軍校學員良心理健康的任務刻不容緩,但由于學科建設和培訓制度遠遠跟不上實際工作的需要,不少人在沒有經過專業化、系統化自理學知識培訓的情況下便倉促上崗,開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在具體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展開。
一、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問題
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盡管在近年來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歷史短、起點低,研究基礎和研究力量比較薄弱,所以,在研究中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1.理論水平較低,指導實踐不力。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性研究方面的問題表現為:有特色的研究少,高水平的研究少,系列化的研究少,爭鳴類的研究少,發展層面的研究少,服務性的研究少等;除此之外,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相脫節,導致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缺乏有效指導,從而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因脫離實際而價值不大,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因缺乏科學指導而盲目運轉??傮w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水準不高,低水平的簡單重復現象嚴重,缺乏系統的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
2.專業化水平偏低,操作缺乏規范。由于某些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缺乏相應行為規范的約束和指導,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失控現象時常發生。在實踐性研究方面表現為:研究對象不具代表性,研究結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準確性,研究變量失控性,數據統計隨意性等。目前中國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都是借鑒國外現成的量表作簡單的調查和一般性驗證。在選擇研究的工具上,國外常用的有mmpi(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試)、16pf(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epq(艾森克人格問卷)等,其中mmpi在近幾年用得比較廣泛;國內常用的研究工具大部分來自國外,主要有scl-90(心理衛生自評量表)、16pf、epq、sas(焦慮自評量表)、生活事件調查問卷等,最常用的是scl-90。但是scl-900的常模是1986年研制的,而且樣本量僅為1388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心理素質也在發生著變化,這類量表的局限性和可靠性也逐漸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質疑。
3.消極傾向顯現,研究不能全面發展。首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當前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出現了一些消極的發展傾向,導致研究不能全面的發展。如個別化傾向、醫學化傾向、片面教育化傾向、萬能化傾向等等。咨詢和治療上。使得研究工作越走越窄。其次,一些學校將學生視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一些醫療的方式對待那些心理問題并不嚴重的學生。最后,一直都有學者在探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關系的問題。但研究者多從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影響角度出發,分析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工具價值,沒有把兩者放在宏觀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的終極價值缺乏關注,在模式構建和機制創新上探索較少。
4.地區間差異大,整體水平偏低。當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有些地區如上海、北京等地已進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就全國而言,其研究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研究相對集中在經濟、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研究力量相對薄弱,大部分研究者都以自己所在省市來選擇研究對象。因此,有心理健康研究機構(主要為研究所和軍校)的城市,當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就能受到較多關注。北京、廣東、浙江、上海、江蘇這些大中城市、經濟發達地區、東南沿海等地區研究數量明顯多于其他省市,研究數量少的地區其研究水平還處于基礎階段。
二、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趨勢
今后一段時期,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將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會日益深入和廣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理論體系,指導實證探索。任何研究都要經歷理論探索階段,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關于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心理健康標準等理論一直是研究者關注較多的問題,這些理論建構雖說沒有完善,但基本上已達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相信今后一段時期,這些理論體系將更加完善。正確的理論,必然要指導實踐。目前,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逐步走上了實證研究的道路,雖然已經有很多學者開始研究諸如個別、團體心理輔導或咨詢、角色扮演訓練、課堂教學、情景練習等不同方式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但這些研究成果還遠遠滿足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這方面的需求。因此,今后在完善的理論的指引下,實證研究必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流趨勢。
2.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針對性教育。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以及不同性格類型的人進行與之相關的教育。中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的諸多問題及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一年級軍校學員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是對大學新生活的適應問題、學習與專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二年級學員則為人際交往問題、學習與事業問題、情感與戀愛問題;三年級學員主要為自我發展與能力培養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戀愛與情感問題;四年級學員主要戀愛問題及未來發展和能力培養問題。從年級看,四年級學員的心理問題要多于二三年級大學生;從地區看,農村貧困學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全貌,針對他們各個時期的思想特點、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對他們進行教育、咨詢和治療,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結合多種方式,探索發展性教育模式。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是要對學員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和促進,使他們的心理素質不斷優化,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能適應社會,健康地成長和良好地發展。面臨著國際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趨于整合的新趨勢,當務之急應加強對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積極開展以發展性、預防性為主的教育活動,以增強軍校學員對挫折與生活壓力的心理承受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廣泛開展對軍校學員各種心理疾病的防治,以提高他們的健康水平。所以,軍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應盡快從被動轉向主動,積極開展多種方式相結合,且以發展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使軍校學員心理和行為問題能防患于未然或化解于萌芽狀態。
4.深化研究,全面推進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隨著觀念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將會獲得更廣泛而普遍的開展,由大中城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逐步擴展到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另外,研究也將涉及到所有與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有關的方面如:自我概念及自我意識、外界環境及休閑活動、精神疾病及生理問題、一般心理健康、轉業、心理輔導及治療、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人格特點等。不僅如此,服務對象也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從學校逐步推廣到社會,不僅重視學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關注教員、家長及監護人等的心理健康,滿足他們的需要,使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全面實施和普遍發展。
5.健全教育體系,創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思想道德和心理發展最重要的時期之一,是軍校學員樹立思想、確立“三觀”,心理走向成熟、人格趨于完善的關鍵時期。但部分軍校學員心理發展中存在問題,將對其思想道德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今后各軍校應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軍校學員思想道德建設體系中考察,探索軍校學員心理品質發展與思想道德發展的有機聯系以及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思想道德建設體系優化及完善。在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的基礎上,構建新形勢下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模式,創新軍校學員心理健康教育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篇2
新生研討課是一種面向大一新生而開設的以小班化教學為特色的研討課程,旨在通過交流研討營造一種活躍、開放的學術氛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心智,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思維風暴》作為我校唯一的一門文科類新生研討課程,在選題上,與信息時代緊密相連,充分考慮信息時代的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思維;在內容設置上,與軍校學員未來崗位任職需要融會貫通,充分滿足學員的知識需求、心理需求和價值追求;在教授方法上,與學員個性特點相適應,充分發揮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下面就具體談談《思維風暴》新生研討課的教學與組織:
1“思維風暴”的科學內涵
1.1“思維風暴”的概念界定。 思維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八季S風暴”一詞,源于精神病學上的“頭腦風暴”。頭腦風暴原指精神病患者頭腦中出現的短時間思維紊亂、產生各樣的胡思亂想的現象。創造學中借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思維高度活躍,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大量創造性設想的狀況。
思維風暴是指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通過問題牽引引起參與者的思維迸發和思維共振,在碰撞中產生或提出更多的想法,以實現解決問題的過程。思維風暴是一種既體現個體獨立思考,又體現團體合作創造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過強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維者展開想象,引起思維擴散,在短期內產生大量設想,并進一步誘發創造性設想。
1.2“思維風暴”的基本原則
1.2.1自由暢想,鼓勵新奇。思維風暴作為創造學的一種手法,要求參與者自由的、無所約束的進行大膽的設想,可以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尤其鼓勵奇特、怪異的想法或做法。如設計這樣一道討論題目,“假如人類有翅膀,……”題目本身比較荒誕、離奇,“人類怎么會有翅膀呢?”但是,正因為這樣激起了學員展開想象,大膽思考,產生出了豐富多樣、新奇獨特的結論。
1.2.2謀求數量,以量求質。思維風暴作為一種大腦的核爆炸,要求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設想,目的是在風暴過程中獲得盡可能多的結果,而暫時不去想這些結果如何,最終通過數量的累積,實現質的飛躍。
1.2.3可以補充,禁止評價。針對思維風暴的結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充,但在風暴過程中絕對禁止對別人的想法做出任何評價,特別是一些否定的、有異議的表達。針對回形針的用途,會有一些學生的想法很新穎但是實踐操作性不強。對于這一點,在討論過程中包括教員不允許任何人進行評價,后面回答的學員如有異議,只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補充。
1.2.4互相啟發,綜合改善。思維風暴過程中,學員可以把各自的想法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交流。通過分享交流每個人所想的、所說的,互相啟發,相互啟迪,找到解決問題、處理事情的更佳方案。在討論設計“新式作戰靴”這一問題上,小組通過汲取個人發言時的靈感和啟發,對小組的方案進行整合優化,最終設計出了集作戰、通訊、娛樂為一體的新型作戰靴。這正是思維風暴的意義所在。
2《思維風暴》的開課意義與教學目的
2.1開課理念。 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學習到底為了什么?值得我們深思。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應該是有所創造。然而,怎樣完成創造呢?要會學習,學會思考,思考著去學,才能實現由學習者到思考者再到創造者的轉變??梢?思維是關鍵。特別是現在,在學校里、家庭中、社會上,知識之學非常盛行,技藝之學甚是泛濫,而最為關鍵的思想之學卻很低迷。這不僅與當前素質教育的大局極不相稱,也與一個正在致力于偉大復興、迫切需要理論思維的民族也極不相稱。鑒于此,本課程的開課理念定為“展開思維翅膀,創造無限想象”,以期通過體驗思維風暴,激發創新火花,打造創新思維結晶。
2.2開課意義
2.2.1高等教育上的意義,思維在一個人的智力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偉大的發明家愛因斯坦說過,人們解決世界的問題,靠的是大腦思維和智慧。智力的核心并不是知識,而是一個人的思維。一個人智力的高低,90%取決于他思維技能的高低以及他以何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只有10%取決于他知識的擁有量。所以說,大學之大,并非在于校園之大,排場之大,而應當在于思維之大。大學里學習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沖刷而蕩然無存,但在大學里培養出的思維能力卻可以陪伴人的一生,是一個人終生受益的財富。
2.2.2軍事教育上的意義,良好思維品質是軍人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重要支撐。軍事技術的進步,武器裝備的發展,戰爭形態的變化,必然引起軍事思維方式的變革。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和軍革的節拍,我們必須變線性思維為發散思維,變要素思維為系統思維,變經驗思維為創新思維。而我校又是培育我軍軍事信息英才的主要陣地,幫助學員打造良好的思維品質,將是主導信息化戰場、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關鍵一環和重要支撐。
2.3教學目的
本課程旨在調動學員積極思考問題,開發思維潛能,突破思維障礙,培養學員的良好思維品質、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提升學員的思維水平和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及創新實踐能力。具體來講:
2.3.1拓展學員思維空間,具有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本課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打開學員的思維閘門,拓展學員的思維空間,讓學員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夠想象、敢于想象,使思維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并從中選擇最佳解決問題的途徑。
2.3.2培養學員發散思維,具有思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軍校學員是未來戰爭中的指戰員,戰場上的信息變化萬端,真真假假,虛實相間,因此,對軍人的思維方式有著特殊的要求。在研討課中,通過問題的設計,培養學員學會發散思維,發現和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思維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
2.3.3增強學員創新意識,具有思維的獨特性和創造性。軍事理論的創新,軍事實踐的改善,戰役戰術戰法的具體運用,都需要我們敢于挑戰權威思維,打破傳統思維定式。在教學中,教員通過實施研討活動,如怎樣提高軍事訓練效果展開討論,切實加強學員創新意識的培養,使思維具有獨特性和創造性。
3《思維風暴》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組織
3.1研討內容設計。 本課程在設計上充分考慮新生學員和軍人職業特點,突出趣味性、通俗性、活動性、啟迪性,擬設計十個專題:1.走進思維風暴,打造創新思維優勢;2.學習是為了創新;3.創造思維的視角;4.改變心力,增強活力;5.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創意;6.打破思維定勢,激發創新火花;7.解放思想,挑戰權威;8.反彈琵琶,走進新境地;9.思考生命價值,炫亮軍旅人生;10.把心放飛,未來不是夢。
3.2教學組織。 本課程在教學組織上,主要采取“問題牽引、教員引導、學員主體”的方式,具體教學過程可分4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本知識簡介。首先由任課教員簡要的介紹專題研討所涉及的基本知識點,主要采取提要式講解,提醒學員課下查詢資料加深學習。這部分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
第二階段:活動體驗的破冰之旅。通過2-3個短小的思維訓練活動,讓學員參與中來,體驗思維的巨大魅力。通過借助寓言故事、智力游戲以及神奇事件,開啟學員思維之門,激活學員思維之水,打破學員思維之冰。時間約為20分鐘。
第三階段:問題研討。要求學員圍繞所設計的問題談看法談想法,最后再分成若干小組,充分展開討論。其問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方方面面,具體到職業生涯規劃、部隊新質戰斗力生成、心理戰攻防、武器裝備設想及未來軍事指戰員必備素質等相關內容。時間約為30分鐘。
第四階段:分享總結。這部分包括學員的相互分享及教員的總結講評兩部分。學員的分享不僅有對所體驗的思維模式的感受,也有對現實問題的啟發和指導,還有對自身成長的體會和感悟。教員總結方面,通過總結學員們的研討活動,對相關問題加以引導,明確方向,并對學員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創新性、應變性和靈活性加以鼓勵。最后布置課后思考題。時間約為20分鐘,教員講評一般控制在5分鐘。
4《思維風暴》的考核方式
本課程考核方式以考查為主,根據學員平時作業、小組工作、課堂表現、書面報告、小論文等多種形式,對學員進行綜合評價并給出考核成績。
4.1考核計分依據。 課程考核計分的依據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課堂表現,是指課堂上活動的參與情況,討論時的發言狀態,主要有到課率、發言積極性兩個指標;二是課堂報告,是指分享心得、交流體會的發言報告,主要有思想性、新穎性、獨特性三個指標;三是作業完成,是指課下布置作業的完成情況及完成質量,主要有完成率、實用性兩個指標;四是課程論文,是指結課時的課程論文情況,主要有思想性、新穎性、獨特性、影響性四個指標。
課程考核的方式主要以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為主,重點看平時課堂的表現和課后書面作業的完成情況,最后由教員評定學員的成績。這種考核方式,避免了教條和刻板,有利于充分發揮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想象力。
4.2考核計分形式。 課程結束后,教員依據課堂表現、課堂報告、作業完成及課程論文等評定學員的成績,這個成績是初始成績,采取的是百分制。百分制成績出來后,再換算成5分制,上交至教務部門。5分制是指將學員的成績用“1、2、3、4、5”幾個數字表示。其中,“1”代表“不合格”,“2”代表“及格”,“3”代表“一般”,“4”代表“良好”,“5”代表“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