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傳統漆藝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傳統漆藝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傳統漆藝論文

篇1

漆藝家具是指采用天然生漆或合成涂料,以色料、貝殼、骨石、金屬等為輔助裝飾材料,結合描繪、鑲嵌、雕漆、刻填、堆塑等工藝,髹涂于家具零部件表面,從而實現漆器審美需求的一種家具類型。在目前的收藏領域,大漆家具尤其受到人們的追捧,特別是日本的漆家具市場已經相當成熟。200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首屆“北京漆藝家具展”,展覽兩個月,推出了好幾千件不同式樣的漆藝家具,受到很好的市場口碑。這也充分表現出當代漆藝在我國藝術市場中的位置,可以說漆藝家具的發展相當可觀。

2.1漆藝與家具的結合

(1)設計模塊化。漆藝的美不僅有本身的自然美、工藝美,并且加入了漆藝家自身的情感。因此,漆家具便有了藝術之美。當代漆藝家具如果想實現批量生產的愿望,模塊化設計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漆家具的模塊設計主要體現在家具各個部件分開加工制作的基礎上,將可以機器生產和必須手工制作的部分分別制造,再根據家具功能、造型、風格統一的要求,組合成不同的家具。就如同拼七巧板一樣,相同的模塊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形態。但在做裝飾模塊時要盡量以局部為主,避免大面積鋪陳,一方面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避免在家中大量放置時造成視覺上的眼花繚亂。(2)圖案時代化。自古圖案設計就被賦予審美與內容的統一,特別是宋元理學的發展,人們用圖案表達一定的政治、倫理、道德觀念,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從而使圖案具有很強的符號性和象征性。這些或模仿自然,或憑空想象的美好的裝飾紋樣,經過加工、變形、夸張等手法使我們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藝術,不僅具有民族特色,還具有時代特色。圖案經過歷史的演變,人們審美的喜好和品味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圖案設計也必須要與時俱進。如今的消費者已不再欣賞太過于繁縟、厚重的傳統圖案,特別是在漆藝家具的高端定制市場上,購買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他們在圖案的選擇上多以裝飾意味的題材為主,注重形式與構圖,趨向于時尚、簡單甚至抽象的紋樣,寓意倒放在其次。(3)技術現代化。漆工藝的制作大多是以手工為主,這是一種很單一的生產模式,所以傳統漆藝的技術不得進行不改造。漆藝由于工藝性和材料本身的限制,傳統的手工業很難完全解放。傳統的制作大多是以手工為主,工序復雜,制作時間漫長,從制胎到最后推光都要經過十分復雜、瑣碎的過程,即使是一件普通漆工藝品的制作也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傳統的作坊式生產不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必須借用現代化手段對傳統工藝加以改進,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因此,現代化生產設備的加入是生產的必要之路,也是現代漆家具生產的市場需求。

2.2現代家具設計對漆藝的啟示

漆家具作為現代家具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彰顯民族特色的存在,更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產物。因此,將現代家具的設計、制作借鑒到傳統漆藝家具上,對家具設計領域來說是涂料和工藝設計的需求和擴充;對漆器藝術形式而言,不僅注入了新鮮血液,更是漆藝創新和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以屏風為例。屏風是中國最早的家具形式之一,產生于戰國時期,制作由單純的平涂色彩發展到平脫、螺鈿、鑲嵌、雕漆、螺鈿、戧金等多種技法,其功能由原來單純的空間隔斷,逐漸轉變為藝術欣賞和身份地位的體現。我國最著名的漆屏風是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出土的一件屏風,制作于北魏時期,用彩繪描繪了很多歷史人物故事,還題有很多墨書文字。這件屏風對于研究我國家具、繪畫、書法、工藝等研究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如今,漆屏風再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引發人們的關注和思考。例如,我國著名漆畫家朱登明創作的屏風《飛翔》,曾在全國漆器同行業評比中獲“金杯獎”。作品描繪的是白鷺展翅翱翔,金荷熠熠生輝之景。工藝上運用了堆漆,壓紋理,鑲嵌蛋殼,貼箔等漆畫特有的漆藝語匯,構圖新穎,圖案現代,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篇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3-0314-01

1 引言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套自己的生死觀,他們把養生與送死等量齊觀,甚至重視送死的程度超過了養生。因為有時只要是活著就好,無關質量,于是就有了“好死不如賴活著”。相應的人們對于徹底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后一次儀式――喪葬儀式就有了較為繁瑣的規定。當然,這些喪葬儀式的背后,也深深隱藏著中國傳統的法律文化。

2 中國傳統喪葬儀式的主要過程

本人長期生活在北方,所以我對中國傳統的喪葬儀式的了解主要是針對于北方。通過本人親身的經驗以及查閱一些資料,中國傳統喪葬儀式的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尸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過幾個小時,由于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尸僵的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用皮質,因傳統認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各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挽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參加葬禮。

停靈:即將尸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于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間。靈堂內設悼念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蠟燭、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等待未來下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吊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草鞋,稱為孝服。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蓋上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放置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志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吹打,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后,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部分的結束。

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父母墓的周圍三年,期間避免娛樂、飲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掃墓:親友于清明節期間修理、打掃墓地。

以上這些是具體的程序,但是從這些程序中的一些細節中可以看出一些傳統的法律文化。

3 喪葬儀式背后的法律文化

3.1 慎重追遠的儒家孝道觀

孝道觀念是中國法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千年以來,中國人無論貴賤貧富,都深深地受到這種禮教的熏陶和影響。儒家孝道觀十分重視死,把送死看成是盡孝的主要標志之一?!吨杏埂氛f: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備矣?!缎⒔洝防锩嬲f:“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薄墩撜Z》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儒家的孝道觀在宗教觀上表現為尊祖,在倫理觀上表現為孝祖,在喪葬觀上表現為厚葬??鬃釉诨卮鸬茏臃t時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倫語為政》)。當弟子宰我認為三年之喪太久時,孔子批評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論語陽貿》)。在喪葬上,孔子雖然不主張厚葬,主張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導的孝道觀,客觀上對后世的厚葬之風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故《淮南子汜論訓》曰:厚葬久喪以送死,孔子之立也。死者斷氣之前,要由其近親屬親自為其凈身整容,穿上壽衣;在葬禮上,死者的晚輩要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無論白天或是黑夜,尤其是晚上不能斷了人;下葬后,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以及以后的守孝和掃墓等活動。

“孝”是一種血緣倫理觀念。先秦儒家認為,悲哀之情是人的孝悌道德本性在喪禮中的外顯形式,是真情的流露,正如《禮記正義》孔穎達疏說的:“本謂心也……孝子親喪,痛由心發,故啼號哭泣,不待外告而哀自至,是反本還其孝性之本心也?!比寮野研⒌缽拇税妒澜邕\用到了彼岸世界,喪葬儀式作為孝道在彼岸世界運用的載體,維系著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關系。3.2 禮制下的宗法等級觀念傳統等級觀念脫胎于奴隸社會,完善于封建社會,反映等級制度,并為思想家所論證、為法律所強化,因而成為一種傳統法律文化。中國古代歷來重視以“禮”為基礎的宗法等級觀念。儒家學說不僅強調外在儀禮的種種規則,而且更為重視其表現的思想和觀念,并且把他們上升到了社會秩序的層次,強調等級觀念。這一點也深深地表現在了喪葬儀式中。其中在喪服上就很有講究。按照《儀禮?喪服》的規定,喪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從表面上看,守喪是一個純血緣親情問題,其實五個不同的等級都表現出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差異,是等級觀念的體現。比如,喪葬禮儀中反映出男女社會地位的等級差異,據《儀禮?喪服》中記載,兒子給父親服斬衰,為母親只服齊衰,若父親已去世,服齊衰三年,未去世只服一年。妻子為丈夫服斬衰三年,丈夫則只為妻子服齊衰一年。其次,墓葬制度反映出社會等級的差別。陵墓的大小、高低、形制反映出死者生前的地位、權力和財富。比如西漢時代對各種不同身份地位人的墳丘的高低大小有較明確的禮制規定,墳丘禮制趨于完備。

孔子所謂的“禮”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區分貴賤等級,維護社會秩序,是適應統治者的需要而提出的。由于中國古代的國家是在戰爭中氏族族長權力的不斷擴大而建立起來的,是一只家國一體的國家制度。相應的國家的各個機構和權力分配基本上是由氏族的血緣關系決定的,所以封建統治者正式通過“孝”來維系宗法血緣的紐帶,從而達到“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目的,為鞏固“家天下”的統治而服務。

3.3 以“和”為基礎的法律文化觀念

《論語》上也說:“禮之用,和為貴”。在喪葬禮儀中也體現出“和”的文化價值觀念。主要表現在通過喪葬禮儀活動達到家室和宗族的和諧。喪事的處理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行為,它往往是一個家族或宗族的行為。在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中,葬禮是一件大事,也是民間各種儀式中最為隆重,也最為鋪張講究的儀式,喪事不是由幾個人單獨完成了,而是需要家族成員的參與,甚至是旁人的幫忙。葬禮是公開性的活動,也是一次社會聚合的機會,通過葬事的處理達到家庭的和諧,家族內的相互了解和和睦,達到了鄰里之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的是,通過喪葬禮儀活動,達到了對子孫后代的教育。

4 結語

總之,我們考察分析中國傳統的喪葬儀式,可以發現,喪葬儀式中有許多外在的形式,在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表現,但隱藏在其背后的法律文化卻較為穩定。揭示喪葬禮中的法律文化,對于我們重新認識并評價中國傳統喪葬儀式,對于構建現代喪葬禮儀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李云.關于壯族“白喜事”喪葬儀式中的法律文化司考[J].經濟與金卡工程,2009,(4).

篇3

1.傳統文化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烈的以人為本的傾向,在“人”和“物”的關系上,中國傳統文化往往表現出“重人輕物”的價值取向。正如孔子所言“天地之性人為貴”,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人的生命和價值,將人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并認為其他一切的活動和創造只有在為了人的時候才具有價值和意義。受到這一觀念的影響,中國的統治者歷來重視人才,而且也經常提倡民本思想?,F在企業文化管理的核心也是人,建設企業文化的最終目的,就是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這與傳統文化的人本思想極其吻合。我國企業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掘傳統文化在這一方面有價值的東西,為企業文化建設服務。

2.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重視和諧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中和中庸,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統一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中國人追求人際和諧、家庭和諧以及國家和民族和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美好的境界。和諧的價值取向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的始終。這一理念,與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所追求的和諧共存思想不謀而合。因此,我國企業在加強自身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吸收和借鑒傳統文化中相應的有益部分,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灌輸以和為貴的思想,并將這一理念納入企業管理中,創造一種和諧的環境和氛圍。要求企業加強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和諧,提倡互幫互助,坦誠相待,團結協作,親密無間的關系,讓企業內部產生榮辱與共的協作精神,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中國傳統文化重視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國傳統文化重視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墩撜Z》中也強調“志士仁人,不可以不弘毅”。這種剛健有為、積極進取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圖強,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企業作為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主體,要想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有利地位,必須積極進取,增強自身競爭力。我國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理應以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來鞭策自己,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和競爭優勢,才能逐漸發展壯大并獲得越來越多的利潤。

4.中國傳統文化提倡重義輕利的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存在著重義輕利的思想,這一思想倡導人們不能一味追求物質利益,而且重視仁義和道德,而且強調仁義道德比物質利益更重要。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不能忘掉“義”和“道”。運用這一思想對企業進行文化激勵,會產生積極的效果,這會促使員工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不見利忘利,不擇手段的謀取私利,這有利于企業建立和諧的企業氛圍,同時也有利于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和員工價值的最大化。這也啟示我國的企業領導者要適當地采用道義激勵,而不能一味地用物質激勵員工,否則會讓員工形成重利輕義的不良思想。

5.中國傳統文化重視誠信

誠信是市場經濟并不相違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更應該講誠信。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誠信,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等典故源遠流長,儒家認為:“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無德即無行。孔子認為“德”的基本內容是仁義,“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誠之?!睆亩唐诳?,企業遵守誠信未必能給其帶來實際利益,然而從長遠看,只有嚴守商業道德,在經營活動中講求誠信的企業才能獲得贏得別人的信賴,占領更有利的市場優勢,獲得更好的發展。建立一種誠信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產生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企業不講誠信,不僅不能長久發展下去,而且還會給他人、社會和國家帶來嚴重的危害。

6.中國傳統文化提倡厚德載物的兼容精神

《周易》中講過:“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闭f的是人要有大地一般寬廣的胸襟,以承載萬物,兼收并蓄。中華民族在漫長的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中,逐漸形成這一厚德載物的兼容精神,養成了包容萬物、落落大方的氣魄。我們在建設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要吸收和借鑒傳統文化中這一厚德載物的精神,對傳統文化要厚德載物,對社會要厚德載物,對企業員工要厚德載物。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讓廣大員工更加熱愛這個集體,更加能夠全身心投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

7.總結

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如果忽視了本地本民族的文化,勢必難以形成適合自身的企業文化。我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吸收和借鑒傳統文化中的積極成分,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積極作用,強調天人合一,重視和諧,重視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提倡重義輕利的思想,重視誠信,提倡厚德載物的兼容精神。這些都能夠為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借鑒。當然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極其豐富,能夠吸收和借鑒的東西還遠非如此,廣大企業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努力發掘傳統文化的價值。

篇4

從西方哲學史的角度來看,主體性意識的獲得標志著兩千多年西方傳統哲學發展過程的真正開始。主體性原則在近代的形成和確立,則標志著傳統西方哲學步人了成熟的形態,下面是淺談對西方傳統哲學主體性原則的揚棄。

盡管在西方哲學的當展中,后現代主義哲學家們大多對主體性原則持批判和反思的態度,這種批判和反思在一定意義上說有其合理性,但從人類文化發展的主流來看,并不意味著傳統主體性原則將被徹底否定和拋棄。相反,有著悠久傳統和輝煌過去的主體性原則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以矯正和新生。哲學當屬現代哲學。由于它產生于西方傳統哲學的沃土,與西方傳統哲學有著批判繼承的關系,因此,考察哲學是在如何揚棄西方傳統哲學主體性原則基礎上建立科學的主體性原則,對于我們更加準確深入地理解哲學以及充分發揮哲學主體性原則的理論價值和在當代的實踐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傳統西方哲學主體性原則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普羅泰戈拉與蘇格拉底。普羅泰戈拉認為,不是外部存在物,而是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萬物只有在與自我的聯系中才能獲得意義,即“人是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戈拉這一思想的提出,意味著傳統西方哲學向一個新的思想向度——主體性向度邁進,具有開拓性的意義。蘇格拉底沿著主體性向度繼續將傳統西方哲學推向前進。他的貢獻在于使哲學從面對自然轉而面對人,在哲學研究對象問題上實現了革新?!罢J識你自己”這一名言便是蘇格拉底哲學思想精華的體現。當然,在蘇格拉底那里,主體性原則還是一個初步萌芽。主體性原則的成熟和確立在西方哲學的發展進程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中世紀與近代之交的文藝復興運動打破了神學一統天下的局面,帶來了自我意識的一次大覺醒,為主體性原則在近代的重新確立創造了條件,并推動了近代科學和哲學的崛起。笛卡爾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原則使得主體性原則在近代哲學中徹底扎根.也造就了笛卡爾作為西方近代哲學第一人的歷史地位。德國古典哲學則使西方傳統哲學的主體性原則學說真正形成和成熟。

主體性原則作為西方傳統哲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在哲學理論上的杰出貢獻在于高揚了人的精神的、自由的、能動的本質,以哲學的觀念把握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體地位,認識到人具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其最大的缺陷則在于對主體范疇做了抽象的規定和理解,使得主體性原則、人的能動性在唯心主義的基礎上被抽象地發展了。

篇5

一、傳統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傳統的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筆者曾經在企業工作十幾年,從事企業管理與企業培訓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對企業培訓曾做過大量的調查,從調查中得知,現在大部分企業很重視企業培訓,但對培訓的結果表現明顯的不滿,甚至出現了培訓還不如不訓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業的培訓部門,在花了大量的時間,做了大量的培訓后,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結果既沒有達到企業的滿意也沒有達到員工的滿意;二是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之后,特別是一些培訓后的技術骨干員工流失傾向愈發嚴重;最終導致了企業花費大量的培訓成本得到的收益卻微乎其微。于是從被調查企業的培訓內容與方式的現狀人手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絕大部分企業目前進行的培訓是沿襲企業一直以來進行的單純的崗位技能提高的培訓。

(二)傳統企業培訓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企業培訓作為一種雙贏投資,一方面員工的工作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力將得到不斷提高,從而增加企業產出的價值,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員工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獲得的是一份終生保值的財富。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培訓應該是老板和員工都想得到的結果。但是現實與這種培訓的目標愿望出現了錯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統的企業管理思想影響。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文化素質相對薄弱,計劃經濟留給人們的是分配制的傳統思想。所以傳統的培訓教育,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培養,沒有與企業的培訓目標與員工個人的發展結合起來,培訓的內容沒有建立在培訓需求基礎之上。技能培訓沒有針對性和系統性;觀念培訓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或者被忽略。

2.單純知識與崗位技能培訓,忽視職業價值觀教育。單純的知識與崗位技能培訓是根據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劃分不同的崗位群,對通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其內容也是在平時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點”的技術類專業培訓,很少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培訓;要么是技術人員與操作人員一起對一些常識性的內容加強學習;對管理人員培訓常常限于國家新出臺的文件、政策與法令的學習,知識與技能。企業培訓的培訓課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的方法與手段等都是圍繞崗位知識和技能培養,忽視了員工的價值觀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過員工實現,重視培養員工正確的工作觀和工作態度,企業培訓才能達到雙贏的思想,從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價值觀、道德觀方面的育。沒有形成:培(養)中有訓(練),訓(練)中有培(養)的有機結合。

3.脫離崗位的崗位技能培訓方式。由于培訓組織者缺乏有關培訓的專業知識,認為培訓就是學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簡單的課堂式教學的講授法,單純的理論灌輸方法,所以常常是為了培訓,安排專門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訓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布置場地,集中學習,崗位技能培訓卻沒有崗位實踐的鍛煉,崗位技能培訓的方式最終脫離開崗位進行單純理論教授。再加上沒有正確的理念的引導,沒有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技能培訓脫離了實際,只能聽一些空洞的理論,沒有真正的崗位感知與技能提高,所以,培訓成了員工非主動性并且有些強制性的公共活動。對于新員工培訓常常經過“師帶徒”的培訓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單獨操作,以后的培訓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體灌輸。

4.培訓內容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及員工個人發展脫節。從培訓的內容看,一是內容不是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結合起來,而只是對技術人員一種通用的技術的學習,為企業培養不但崗位技術過硬,而且忠誠、有責任感、有創新意識、有團結協作精神等與企業共同發展意識的觀念和態度;二是沒有與員工個人發展計劃有機地結合,對于員工的職業生涯缺乏規劃,使員工無法意識到培訓是與自己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無法真正達成培訓的目的—公司和員工的共同發展把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發展結合起來;三是沒有顧及通過培訓使員工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與職業態度,從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責任感與創新精神,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正由于此,有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決傳統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解決目前傳統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培訓內容上是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的一體化,即培訓既要重視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重視觀念培訓,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培訓內容的統一體,形式上根據內容不同采取相應的形式。

(一)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的內容

1.觀念培訓的內涵。觀念決定著一個人的態度,態度支配著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結果,我們要想使我們的培訓達到預期的結果,就要引導員工形成正確的觀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態度與習慣。所謂觀念培訓是指把工作中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職業價值觀與職業道德觀等轉化為工作中的具體行為,通過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告訴員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工作中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與價值觀,引導員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與正確的工作態度。如在價值觀方面,培養員工什么是最可貴的、比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無的、應該拋棄的,什么是有意義的,什么是無意義的等認識與評價的尺度,把充滿著情感和意志的價值觀,滲透在一個人的個性中間,使其對員工的情感、行為、態度、觀點、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觀方面,以正確與錯誤、真誠與虛偽、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公平與偏私、工作中的“應該”和“不應該”等內容,引導員工衡量和評價自己的思想、行為,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和社會影響逐漸使員工形成一定信念和習慣。在職業價值觀方面,表現出的信念和職業態度,是個人的職業判斷、擇業標準、對具體職業的評價以及在職業活動表現出來的職業態度與價值傾向。在職業道德方面,表現為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既是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在本職工作中的行為要求,也是各行各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綜合各種觀念在工作中對企業與個人發展發揮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業培訓中觀念培訓的核心內容,它表現在:愛崗敬業、忠誠與誠信、責任、創新、團隊協作、公正、寬容與感恩、自信、樂觀與進取、服從等。海爾培訓工作的原則是“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價值觀的培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這是每個員工在工作中必須首先明確的內容,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內容。松下公司強調:真正的培訓是對一個人的人格培訓,知識的傳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義;真正的教育應該以提高一個人的人格為重點,培養一個人的人格為第一,至于知識、技術之類,可以說是附屬的教育。而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確的價值觀念、良好的心態和自身所具備的職業美德與其透射出來的人格魅力,正是我們觀念培訓的重要內容。強調能力開始于態度,注重人的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與態度的培養,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動力的激發,正是觀念培訓的精髓所在。

2.崗位技能培訓的層次劃分與內容設置。在崗位技能培訓中,應該根據不同的崗位與層次設置不同的內容。

(1)管理人員的培訓。分為高層管理人員培訓與中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高層管理人員培訓是企業決策層的培訓,企業的發展能力更多地取決于高層管理者的素質。如果高層管理者具備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視野、超前的眼光和創新的思維,才能形成正確的決策和思路,推動各部門工作順利展開,并學會用什么方法統一員工的價值觀,締造設計優秀的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的凝聚力。中基層管理人員在企業中,聯系上下,團結左右。所以,中基層管理者的培訓重點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及其專業技能的培訓;二是執行力的培訓;通過培訓還要學會如何讓員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團結協作。

(2)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分為高層專業人員培訓和基層操作員工的培訓,專業技術人員是企業的核心員工,掌握企業的專業技術命脈。其崗位技能培訓的內容:一是了解企業相關產品和新產品技術方面的知識;二是培養其專業技術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學習尖端技術。對于基層操作員工,培訓重點主要在其崗位上的技能培訓。使其精通自己的崗位專業技能,在自己崗位技術上學習與創新,成為企業的核心業務骨干人員?;鶎訂T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訓后真正明白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員工人職培訓。新員工人職培訓也稱職前教育。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員工的集中培訓,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況及公司制度、員工守則等。目的是使員工行為習慣的改變和養成,認同企業文化,并自覺地按企業文化行為方式辦事,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第二個階段是崗位知識與技能培訓,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圍與崗位職責,主要受周圍工作環境方面的影響。

3.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一體化的作用與意義。觀念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結合起來稱為職業化綜合素質培訓,它所觸及的學習層面,不僅僅停留在知識與技能的層面,而是涉及更深層次的個人行為方式—自我意識、思維方式、視覺與動機、深層價值觀念,促使企業員工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使員工更深層次地改變自己。通過觀念培訓,促使員工主動學習,更新知識,啟發思想,打造員工的職業化的工作態度與職業道德、團隊意識,享受工作與尊重帶來的和諧氛圍,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真正實現自我管理的企業管理境界,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率與效益。這是觀念培訓在企業管理與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的體現。把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培訓相結合,豐富了企業培訓的內容,彌補了傳統企業培訓中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義表現為:第一,在把企業培訓過程中引人價值觀教育,彌補了我們傳統企業培訓甚至職業教育中的價值觀教育的缺失,是企業培訓對員工非技術能力培養的創新性突破。第二,企業培訓的目標是使員工不僅掌握技能和技術,還具備正確、深厚的人類價值態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備獨立工作和團隊工作能力,誠實正直、守時負責;而且能適應變化的形勢,與企業共同面對困難和問題,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提高員工學習的自覺性與學習能力,員工由強制培訓到自覺自愿學習的轉換,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學習型企業;第三,員工的職業道德、態度及其作為其內核的價值觀,已成為現代企業、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只有具備適合這種標準的員工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員工。第四,觀念指導人們態度和行為的根本要素,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首先擁有正確的觀念。作為各種觀念核心的價值觀尤其重要,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價值觀決定了人生的成敗。所以觀念培訓對個人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觀念培訓與崗位技能一體化培訓的方式

培訓方式是根據培訓對象與內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崗位技能培訓離不開崗位實踐與鍛煉,其方式是干中學,干中訓,在崗位學習中鍛煉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崗位技能培訓的過程中,把觀念培訓的內容有計劃有目標地滲透進去,并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活動,使觀念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體化的體驗滲透式的培訓內容與方式,使員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時,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強化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態度,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創新與開拓的思維模式,誠實可信的工作形象,從而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體驗滲透式培訓是在工作崗位實踐過程中提升,在模擬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認識與升華,體現了干中培,干中訓,把培養與訓練結合起來的培訓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崗培訓與崗位輪換、集中培訓與自我教育、工作模擬培訓、拓展培訓、游戲培訓、模擬情景培訓等,這些培訓方式依據培訓內容而定,使培訓更加生動,更容易為人所接受與喜歡。

篇6

漆器的出現,不僅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方便,同時愉悅我們的精神,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進步。而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漆液的民族。從新石器時代的朱漆木碗,經歷了楚漢漆文化的繁榮、明清漆文化的盛事。著迷的魅力已經經歷了幾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環球的注目于重視,世界漆文化會議議長大西長利先生說:"漆器有它自身獨具的深沉、穩重寬和、優美的情韻。她的令人陶醉、著迷的魅力經歷了幾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環球的注目與重視,譽為’東方的神秘’"。[2]從部族的祭祀用器,到王公貴族的專屬用品、文人騷客手中的把玩之物,再到平民百姓家中的日用雜品。中國的漆藝歷經七千多年的燦爛輝煌的歷史,漆器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一直占有著一定的位置。可是分析起來,現代以前的漆藝大都是藝術設計層面上的手工藝。只有到了現代,漆藝這個誕生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的傳統工藝在經歷了種種歷史變遷之后才被看作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形式?,F代漆藝已經由一種實用的工藝美術形式發展成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這里的漆藝則包含了兩層含義即"漆工藝"和"漆的藝術"。其中的藝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漆器的實用功能向著審美功能不斷的演化。在這個過渡階段我們很難截然的區別漆的實用和審美功能。通過對這個既古老又年輕的領域的研究,可以使我們對這種經歷了西方工業革命洗禮后的傳統的東方的手工藝的現狀和發展作一透視。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在現代的歷史文化條件下,如何繼續傳延傳統的文脈,同時又有一個新的發展,我們如何找到漆藝的生存方式和增長點。

我國傳統漆藝中的人文精神可說是隨處可見。如:我國湖南、湖北等地的大量考古發現中,出土了大量的戰國、秦漢漆器中,不論造型、裝飾還是工藝都體現出當時的楚文化的印記,幻想與現實交織,充滿著迷離神幻的意境。楚人的意識形態彌漫著奇異的想象和炙熱的感情,"他們認為天與地之間,神鬼與人之間,都有著某種易感而難解的奇特的聯系,認為萬物都同自己一樣有生命、有感情、人死歸天后其靈魂仍在另一個世界衣食作息,監視著他們的行為…"①在戰國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后羿弋射圖》木衣箱,衣箱的蓋面繪有兩幅弋射圖,表現后羿射日的情景。在弋射形象邊緣還有兩條雙首人面蛇,反向互相纏繞,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伏羲女媧。箱面有蘑菇狀云的一角,漆書20字:"民祀唯房 日晨于維 興歲之駟 所尚若陳 琴瑟常和" 意思說民間祭祀房宿,也就是祭祀興歲之時(即立春前后)的天駟星,人們希望通過祭祀房星而心想事成,風調雨順。衣箱通體髹黑漆,以朱漆繪飾紋樣, 形象夸張、線條舒展、漆色艷麗。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緒、無羈的想象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人文文化氛圍濃重的宋代,儒、釋、道合流的趨勢更為明顯,并形成了以"審美與功能的統一"的儒家美學為主體、"頓悟"和"梵我合一"的釋家禪宗審美觀念和以"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并存為特色的審美思想體系。宋代疏簡素淡、生拙含蓄、天然的文人趣味,生動地反映在宋代實用漆器的設計當中。造型簡潔、含蓄、線條曲直微妙、質地純粹、做工精良、色彩淡雅和諧、極少紋飾。體現了一種淡雅的韻味。這種理性審美正是漢文化精髓的體現。

漆器藝術,由新石器時期的樸素單純經歷了夏商周的神秘、莊嚴與獰厲,發展到戰國秦漢的浪漫激情、絢爛艷麗的高峰,再到唐至清代的追求清新、自由的裝飾審美意象。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3]中國傳統漆藝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和當時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漆藝發展到現代,審美功能成為現代漆藝創作的重心。傳統的漆藝經典之作給與我們以啟示,在現代漆器設計中,漆藝家如何借助漆藝材質,用漆的特有的語言來表達作者與人、社會、自然的思想情感。通過漆器的造型、更多地掌握人文修養和對歷史文脈地把握,從而使設計實踐融入更多的人文內涵,裝飾等因素構成的形象,來反映當代人的精神風貌,體現人文精神,使漆藝與當代人建立更加緊密地聯系,反映新的時代特征。

我國是發明漆器的國家,漆器的制造歷史已有七千多年。在這七千多年里,歷代的能工巧匠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漆器精品,同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口傳身授,到了明代著名漆藝家黃成對唐宋以來的漆工藝進行總結著成《髹飾錄》,可以說是中華六千多年髹漆工藝的總結。《髹飾錄》有乾、坤兩集,十八章,186條。從漆器的原材料、工具、設備的準備制造,論及漆器制造的總的方法原則和禁忌,并對漆器具體分類加以描寫工藝過程。共總結了十四門,共479種表現技法。如:純素黑朱者似美玉珊瑚之美,刷絲蓓蕾者有纖細奇妙之美;罩色濃金者有淳樸光瑩之美;描金畫漆者有燦然殊雅之美;填嵌彰髹者有華彩繽然、璀璨選目之美陽識堆起者有清雅妍媚、精巧高雅之美;雕鏤款彩者有圓滑精細、絢艷悅目之美…[4]中國漆器制作的技術難度是其他工藝之首,雖按不同的漆藝品中對漆藝家的技術要求又難易之別,但都學要他們運用漆材的特性和熟練的技術,已達到取勝的目的。

大漆之美,必須通過把握漆性,運用適當的操作技術表達出來。技術難度越高,就越加富有挑戰性,越富有審美觀賞價值。大漆價格昂貴、工藝復雜、對皮膚的致敏給我們帶來許多不便,入漆的顏色有限制,這都是漆藝創作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沒有了,漆的靈魂也就隨之消散,漆的美感也就看不到了,漆藝的價值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漆器創作"先要服從漆的規律,再求得漆的自由。要敢于戴上漆的腳鐐,又要勇于跳起舞來。"[5]

現代漆藝進入現代空間就需要我們利用傳統的技法,結合新的設計觀念?,F代的漆藝與傳統漆藝由于觀念的變化,在審美標準和制作工藝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差異。傳統漆起比較注重造型的工整、嚴謹、對稱,追求造型的完美,注重實用性,并且進行大量的裝飾。而現代漆器創作,更強調漆器的審美價值,現代漆器作品中器形與裝飾要融會貫通,不可分離,注重裝飾形式與工藝制作的完美結合,打破繪畫與工藝的界限,設計中吸收現代的設計理念,重視材料的本身的肌理,利用漆材料的特性,將各種工藝技法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表現漆所特有的魅力。黑格爾曾經講過:"意蘊總是比直接顯現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藝術作品應該具有意蘊。"我們要創作出具有時代感的漆器作品,同時又能夠使獨特的東方韻味保存下來。在優雅靜穆的氣息和東方古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拓展,才能更符合漆本身的審美特征和發展路徑。

審美文化的客觀標準,要為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階級的社會實踐的具體歷史內容所制定和制約?,F代漆藝的地域性也就是地方的代表性,不同國家、地區由于歷史、文化、工藝的積淀,所出產的漆器便會反映出不同的特色。

篇7

中國的漆藝家具可以說“雛于商周,豐滿于漢代,輝煌于兩宋”。商周至三國時期,因當時有席地而坐的風俗習慣,矮形家具成為當時的至寵,此時的漆藝家具種類并不是很多,僅有席、幾案、塌等。魏晉南北朝至漢代,矮形家具開始向高形家具過渡,除了家具形態的轉變以外,種類也豐富不少,如塌、床、掛屏,還有凳、椅,其藝術表現力從注重實用性轉變為以審美為主,漆藝家具以陳設性漆器登上漆藝的舞臺,成為室內設計中的新形象。北宋時期,高形垂足而坐的漆藝家具基本穩定。由于漆器的工藝水平與產業規模得到了迅速發展,較完整的漆工藝被移植于建筑、園林裝修以及大型家具制作中。直到南宋,由于眾多官、私所辦的漆工廠店鋪的興起,結合以實用、貼近生活的設計理念為漆藝家具注入了新鮮血液,這一時期的漆藝家具被廣泛運用在社會各階層中,可謂是史上的黃金時期。

時至今日,由于各種原因,遺憾的是漆器已逐漸從現代人的生活中消失,現在漆器只是一門手工藝品、藝術品的方式存在。漆器的裝飾紋樣上大量使用龍鳳紋樣,傳統圖案占領大部分市場,這些圖案已經不能滿足于現代人的審美要求,也很難符合現代的室內陳設的需求。如今人們很難想到用漆器作為家居陳設品,甚至無人問津,漆藝產品已經退出現代居室行列?;谀壳盃顩r,我們應對漆藝家具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服務于現在的居室陳設環境,同時對裝飾效果進行分析歸納,解讀漆藝家具的裝飾之美,鼓勵現代人重新認識和接納漆藝家具,進而創造出有中國味道的漆藝家具,走向世界。

漆藝家具設計需要遵從兩個原則:(一)家具屬于住宅的一部分,不能從單獨的個體出發設計,應將家具作為室內空間的一部分考慮,從材質、造型、空間結構上要與建筑相呼應。室內空間的功能決定了陳設品的具體內容,配合特定的空間結構,結合人的習慣,進行布置和裝飾,必須要考慮家具陳設品與該室內大環境中的色彩、形狀、材質之間的和諧,從而達到局部風格和整體風格的統一。為了使漆藝家具更好地適應現代室內陳設,在設計時要考慮實用性、市場性、審美性,在人體工程學的指導下,家具造型、色彩、紋案裝飾以及功能要詮釋出現代家具的特色。漆藝家具融入室內環境中要產生視覺美、觸覺美、形式美,漆藝家具陳設在內部環境中,通過對器物材質、肌理的處理,要注重外觀的視覺美感,形成一個美的、舒適的空間。如一個歐式陳列風格,漆藝家具為了風格統一,在造型上要多運用富有動感的曲面與曲線,在紋樣樣式上多運用蔓藤紋、貝殼紋、七葉樹紋等歐式花紋進行裝飾,色彩要多運用些熟褐、赭石、黃色,這樣色調才能統一??傊?,只有局部服從整體,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二)家具作為與人們生活最貼近的產品,對其要求不僅僅局限于使用功能上,更多的人可能會關注家具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漆藝家具與室內陳設的設計宗旨都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所以為人服務的漆藝家具在室內陳設中,除了要考慮其基本的功能外,還需要開拓出可以滿足人們需求的更多功能。一件漆藝家具在功能上再強大,如沒有視覺上的美感也是白搭,所以,漆藝家具的視覺美很重要。漆藝家具的材質也很重要,在繪制漆藝家具時,將使用很多特別的材質,如蛋殼、螺鈿、金銀箔等,結合大漆完成。不同材質展現不同藝術效果,向人們展現出既神秘又變化莫測,賦予漆藝家具獨特的美。

漆藝家具在室內陳設中具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一)營造豐富有個性的空間。一件成功的家具陳設品是整體空間的靈魂和支撐點,其依附于環境并能用自己的語言來體現環境的整體風格特征、文化意境和審美理念。但在當前社會,伴隨著信息化和機械化生產,居住空間呈現千樓一面而缺乏個性。在這種情況下,漆藝家具可以發揮個性,漆藝家具的作用體現在構建室內環境與陳設品之間的協調性,良好的陳設能使空間變得有靈性,空間層次得到豐富,且能感受到主人的品位,賦予空間以靈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變化,其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家具,富于現代裝飾感的漆藝家具受到人們熱捧。其功能性和風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往往成為環境中的視覺中心和引領空間氣氛的興奮點,起著強烈和烘托氣氛的作用,在造型上與空間各種裝飾形態和諧并存,豐富了空間形式美感。(二)營造豐富空間層次。漆藝家具有組織空間、分隔空間、填補空間、擴大空間的作用,在豐富了空間的表現力的同時,還增強了室內環境的藝術趣味,漆藝家具既是一種塑造室內空間的裝飾手段,又是人們借助室內空間展現人文精神的一種方式。漆藝家具可以通過造型,如圓弧形的造型可以豐富空間的層次性;還可以通過可活動性來豐富空間層次,如可以利用一個漆屏風分隔空間,同時還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從而豐富了空間區域層次。漆藝家具的色彩表現力,不同的室內陳設風格需要不同色彩的漆藝飾品,如地中海室內陳設風格,家具的色彩一般選擇低彩度,而傳統的漆藝家具在色彩上一直延續黑紅色彩搭配,為了融入這種風格,在色彩上就要調整,需要用些化學涂料來完成。

漆藝家具在現代室內陳設中,要體現出文化性、審美性、裝飾性。漆藝家具是建筑空間中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它與當代室內環境文化共繁榮,傳統技藝的精髓將重新解構,使得漆藝家具在現代室內陳設中找到歸屬感。傳統漆藝家具有古韻美,不單是其器形、圖形以及色彩的搭配,在其背后隱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把具有文化氣息的家具和室內空間聯系到一起,可以提高大眾的審美情操和文化素養。傳統家具演變到現代漆藝家具,經歷了一個視覺審美發展過程,在很多充滿現代風格的建筑中,可以大量使用充滿現代感的漆屏風、漆壁飾、漆藝家具,形成視覺美。漆藝家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漆藝陳設品不僅起到裝飾效果,還可以為室內環境增添藝術氣氛。

可以看出,漆藝家具從古至今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室內陳設藝術的重要扮演者,其材質質感、文化內涵、造型形式無不在人和空間之間傳遞著某種情感氛圍。

篇8

2、人們消費觀的改變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消費觀念也越來越理性,出現了“輕裝修,重裝飾”的家裝觀,同時更加注重陳設的民族特征、文化內涵、審美情趣等,這些都為傳統漆畫走人家裝市場奠定了基礎。漆畫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材質語言,它不僅擁有材質美、肌理美、意蘊美,而且能夠與室內裝飾的家具環境相結合,創造出獨特、個性的家居環境,越來越多地在室內裝飾中綻放它獨特的魅力。

3.漆畫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完美融合

漆畫作為從依附漆器存在,到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也就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然而,它卻同樣蘊含著中國幾千年來,在漆藝術上的悠久歷史傳統。如今的漆畫,在繼承傳統漆工藝技法的同時,不斷豐富著漆的材質語言,越來越多的材料和技法被應用到漆畫的創作中去。例如天然石料、貝殼等材料的使用,使漆畫作品更加璀璨奪目;再加上對漆畫技法的豐富,形成了新的藝術形式,不斷豐富著漆畫的藝術魅力和時代特色。

漆畫藝術家運用對漆材料的掌握和把控,在加入個人創作理念和特色的基礎上,更多地是對傳統漆藝的繼承和發展,豐富了漆畫在室內裝飾設計中的創作語言和表現形式。

漆畫與現代室內裝飾的完美結合

1.室內家居空間

漆畫在家居設計中主要是以軟裝的形式存在的,根據家居環境的大小、主人的興趣愛好和審美特點、經濟情況等方面綜合考慮,從而體現出家居環境的獨特的藝術氛圍。漆畫在室內裝飾中作為構成整個環境界面的部分,因其深沉內斂的色彩表現,各種鑲嵌物的應用,材料語言所體現出的質感、肌理特征,以及獨具特色的工藝特點,在室內環境中占據著重要的裝飾地位。

漆畫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還必須講究整體性和協調性、藝術性和裝飾性,將局部和整體有機統一起來,使漆畫作品與室內環境的整體氛圍保持一致,產生一種和諧統一的視覺美感。

2.公共空間

漆畫在公共空間中的應用多以大型漆壁畫的形式出現,漆壁畫將漆藝的傳統工藝技法與壁畫的基本特征相結合,能夠很好地組織建筑空間,把握整個環境界面的公共空間基調。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人們大會堂的福建廳,其主墻的畫為漆畫《武夷之春》,以真金銀箔為底,以綠為主調,使畫面大氣磅礴,富有生機。突顯創作者尊重傳統文化,強調人文和理性精神,是漆畫這從歷史土壤吐納的新芽,迎合時代需求的又一真實寫照和最高典范。

漆畫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發展趨勢

1、繪畫性與工藝性并存

漆畫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應具有繪畫性和工藝性的雙重屬性,利用對漆材料語言的認識,將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神訴求表現在漆畫中,使作品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有獨特的裝飾性。漆畫的工藝性源于它源自古老的漆藝傳統,漆畫的繪畫性使漆畫體現出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深刻的時代主題。

繪畫性是本質,工藝性是本源,工藝性決定了漆的雋永意趣,繪畫性決定了漆的精神內涵。因此,在漆畫創作中,應在繪畫性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工藝表達,才是能使漆畫有長足的發展。恰如喬十光先生所說”漆畫是畫不易、畫是漆畫也不易“,漆藝和繪畫完美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漆畫的最高境界。

2、以人為本

無論是哪種藝術,只有扎根大眾的生活,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漆畫創作者在掌握漆特性的基礎上,應大膽嘗試,融人生活,以人為本,使漆畫作品更廣泛地運用到室內裝飾及人們的視野中。漆畫藝術家可根據室內環境的整體氛圍來創作出符合環境需要的藝術作品,它不同于漆畫藝術家獨特個人風格的表達,而是與室內環境相結合,從而達到和諧、舒適、更藝術化的目的。

另外,漆畫所用的漆料是從漆樹上割下來的天然液汁,是一種優質的天然涂料,對人體無害,符合現代室內追求綠色、環保、生態等新的設計要求。這也正是漆畫在室內裝飾中“融人生活、以人為本”最本質的體現。

3.多種表現形式共存

漆畫作為用古老又年輕的畫種,其未來的發展必將經過不斷的實踐、創新,從而達到更加繁榮的局面,今后的創作的風格將朝著多種多樣的方向發展,如寫實、抽象、小品、鑲嵌、堆塑、人物、動物、植物、風景等,以及各畫種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等,必將使漆畫,這

“既老又新”的畫種成為中國繪畫史上又璀璨明珠。

結語

篇9

日本傳統發式的形式變化,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早先,古代女子的發髻只簡單地束于頭頂,奈良時代(8世紀)因吸收漢文化也梳高髻、插發飾。其后是平安時代(9世紀-12世紀),即“國風時代”,日本完成漢文化向和文化的過渡,應合民族文化中原始神道的樸素、真實的審美觀,貴族女子自然地垂下長發,摒棄任何裝飾,顯示出高格調的美感。在民間,婦女用簡單的線繩將長發結束成各種低垂的樣式并一直保持到室町幕府時期。其三是桃山時代至江戶初期(16世紀末-17世紀),因商品經濟和都市文化的興起,出現了高而利落、男子氣的發髻,改變了垂發的清幽格調,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青春爽利的新風格。第四階段是江戶中期至后期(17世紀末-19世紀),在現世主義、享樂主義和個性解放的思潮下,大眾娛樂形式“歌舞伎”的風行與青樓市井人物的標新立異,推動了發式的不斷翻新,其上的裝飾品也越來越多,最后形成了現在稱為“日本發”的復雜華美的傳統發型。

可見,日本傳統發飾品是近世江戶時代的產物,其歷史不算久遠。發型共分成四個部分,前額中間隆起的一份稱“前發”,面龐兩頰打開的部分稱“鬢”,發在頭上盤卷的部分叫“”,后頸部分叫“”。發飾品主要分櫛、笄、簪、布四種,裝飾部位各不相同?!皺薄本褪前l梳,一般插于前發和之間?!绑恰笔且环N兩邊對稱的長條形發插物,可以同櫛配對,有扁、方和圓頭棒槌型(中文的笄與簪同義),通常插在“櫛”的后面,和“布”一起用于固定的造型?!安肌庇蓪捳煌牟紬l結束而成,顏色以紅、白居多?!棒ⅰ钡牟牧隙酁榻疸y和龜甲,有一足、兩足(中文名釵)和多足,頭上為耳挖,足和耳挖之間有一個略寬的平面稱為“鏡”,是主要的裝飾部位?!棒ⅰ钡钠贩N很多,通常裝飾鬢的兩側或者鬢的后方。

日本發飾品的原材料不算豐富,但盛產木、金、銀。由于是海島國家,除了貴重的龜甲、珊瑚,還常用螺鈿、水晶、貝、珍珠。其它用來點綴的還有象牙、琥珀、玉、翡翠、絹、鐵、玻璃,甚至還有瓷。工藝有打磨、漆繪、漆雕、描金、透雕、鑲嵌、浮雕、切雕等。

就日本發飾品的審美情趣來說,雖然在傳統文化中,“物哀”、“幽玄”和“閑寂”占據了審美精神的主體,在藝術追求上大多表現出簡素、纖細、冷澈、淡泊的意境。但江戶的“日本發”卻與此相反,它的夸張與裝飾所代表的卻是另一種奢華、精美、濃烈、世俗的感官情趣享受。一方面,這與當時日本的主情思想有一定的關系,即從神道精神的“真實”出發,以自然的本能欲求為美,使滿足純粹的官能美成為一種合情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與武家文化金碧重彩、明麗絢爛的裝飾風格相吻合,反映了庶民日常生活中現世享樂的情態和欲望。不過分析這些精美的器物,又發現在許多方面遵循了自然、洗練的傳統審美,并不是一味地熱鬧繁雜。綜合來看,日本傳統發飾品的審美情趣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澄”、“寂”、“艷”、“賑”。

“澄”,就是清澈、通透、明凈。古代日本人以純潔、清明代表美的理想,如熱愛“雪、月、花”圣潔的白。同時,崇尚自然的真實,善于從自然中發現美、表現美,如伊勢神宮以木、葦、茅草作材料,無色無裝飾,追求物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千利休的“空寂茶”則是在至簡至素中達到純一無雜、和敬清寂的理想境界。

“寂”是日本審美的中心。它代表了從自然風物中領悟到的美與情感:靜寂、閑適、悠遠、冷逸和感傷,流露出余情繚繞的風雅情調。日本發飾品的表現題材大多為自然景物或者日常生活,既有雪、月、花、木、草、雀、魚、蟲、流水、云霞、竹林及四季之景,又有甲蟲、豆芽、藤瓜、魚簍、竹籠、葫蘆、團扇等田園情趣。僅此還不足,還要以動物與物的對比來擬示自然界的動靜和諧。

篇10

1.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

我們必須深刻了解漆材料和工具的性能、用途以及工藝技法,還可以引用新材料、新技法介入,這樣有利于創作思路和表現形式的創新。漆的表現形式具有獨特的材料美、工藝美,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某些西方表現藝術曾倡導藝術與科學相結合,更表現出重視各種材料與技術在創作中的作用。漆畫從形式到內容的創新還表現為造型設計的創新,漆畫兼容了工藝、繪畫、雕塑等的藝術語言。

2.鼓勵學生聯想與想象,提高創新意識

科學研究表明:人腦90%的潛力還沒有被挖掘出來,大腦皮層的利用率只有1/5,而大學生正處在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高度發展和形成的階段。故此,漆畫教學必須積極地去開掘學生頭腦中的潛力,必須展開豐富的聯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漆畫學習、創造能力。

在全國的設計藝術學教學中,三大構成已經成為設計基礎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從平面、色彩、立體三個角度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將來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漆畫專業會涉及到二維平面,也會涉及到在三維立體的器物上作畫,所以三大構成的學習是必要的。在漆畫教學中,我們都安排了一系列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裝飾基礎是學習漆畫的造型的基礎課程。漆畫的造型風格大體可以分為裝飾性的和寫實風格的,所以裝飾基礎是學習漆畫專業的必要課程。我們也不斷地鼓勵學生對一些優秀漆藝大師的作品進行研究學習,學習漆藝家創作的精華之處??傊?,無論在形象造型技法、語言上還是主題情節上都要好好鼓勵學生去聯想想象,充分挖出學生的創造潛能,推動漆畫藝術的多元化創造性發展。

3.鼓勵與畫種交叉學習、相互影響

首先,我們要求鼓勵學生對其他畫種也進行了解。尤其是中國傳統畫種。既要借鑒中國畫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也要掌握一定的中國畫技能。大家知道,漆畫中鋁粉罩漆技法與中國畫中的工筆染色技法是很相似的,這說明各畫種雖應保留自己種類風格的獨立性,但融合其他畫種的技巧,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是很有好處的。 轉貼于

其次,來自西方的油畫對漆畫的學習深造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漆畫專業生不應忽視這些基礎畫種的技法及基本理論知識。與其他畫種的交叉學習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創造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學習環境

首先,學校漆畫教學條件的準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漆畫創作對環境的要求還是相對比較嚴格的,所以應該建立單獨的工作室,給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

其次,學校應為學生準備豐富的圖書資料,其中應有國內外從古到今的關于漆藝方面的資料,以及當前國際藝術最新發展的藝術資料。圖書資料是學習的間接途徑,也是學生了解、學習漆畫的主要途徑。來自書上的大量信息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同時也使他們了解了漆畫藝術過去、現在發展的狀況。學生在學習前人創作的同時也激勵學生開拓自己的創作道路,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5.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材料、技法、風格等的創新

漆畫專業生上課時,基本上都是使用最傳統、最常見的幾種材料、技法制作漆畫,學生只想到畫面的司空見慣的形式、內容,很少去研究不同的材料、技法帶來的全新效果、風格,這大大影響了漆畫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大大阻礙了漆畫教學的多元化發展。所以,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材料、技法、風格的創新。雖然提倡新材料、新技法、新風格的應用,但是也是在傳統的漆畫材料、技法、風格的基礎之上創新。

三、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要認識到美術教育應從單一追求技能知識轉移到培養全面的復合型人才。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把已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還要為學生轉化提供條件,教師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美術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擺正自己的位置,以自己整體的繪畫水平、藝術修養、綜合知識和審美能力影響感染學生。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教育教學能力,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在高校教師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的今天,漆畫教學中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是不斷提高的。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先決條件。所以,在漆畫教學中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

總之,只有在漆畫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最終培養出的學生才能創作出既遵從“漆”的個性規律,又符合繪畫共性規律的優秀作品,提高我國漆畫教學的水平,從而為我國漆畫事業的發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田輝.談中國漆畫的創作現狀.美術視界,2006.2.

篇11

現代漆壁畫概述

使用漆藝材料和方法繪制的壁畫,就是漆壁畫。漆壁畫作為一種漆畫來講,同樣使用大漆或腰果漆等天然樹脂、聚氨酯等人造樹脂作為調和劑、調入顏料粉,并配合其他有關材料,諸如:金銀箔、螺鈿、蛋皮等。采用各種不同于其他畫種的工藝方法,諸如:埋法、灑法、罩法,嵌法等,使壁畫畫面產生了漆藝所特有的肌理、光澤、質感、金碧輝煌、五彩斑斕。同時,漆壁畫作為一種壁畫,它也和建筑物聯系在一起,有著巨大的幅面,固定裝置在某面墻壁上。幅面巨大,使漆壁畫從題材立意至構圖組合、形色處理,再到藝術風貌、甚至是更微觀的肌理斑紋,都利用漆藝手段儲存了大量的各種信息。位置固定,則為漆壁畫提出了利用漆藝手段給不同視距安排不同層次的觀賞內容的要求。

漆壁畫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它創作的雙重標準,它既要非常明顯的表現出漆畫工藝的藝術效果,同時它還必須在運用漆藝手段的同時去把握壁畫的藝術特征。這就要求現代漆壁畫不能僅僅是一幅被擴大了的安裝在墻上的漆畫小品,也不應該是一幅沒有包含漆藝工藝的普通壁畫。

現代漆壁畫的創作工藝及程序

1.準備階段

創作漆壁畫的準備階段至關重要,只有備齊一應俱全的物質材料,才能為接下來的繪畫制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現代漆壁畫的物質準備具體包括漆板、材料和工具幾個方面。

(1)漆板

現代漆壁畫一般采用木胎漆板,即將五合板以乳膠、釘子固定在龍骨上。漆壁畫由于幅面一般比較巨大,所以其漆板一般均被分割成便于操作的小幅版面,繪制完成后再以各種手法拼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漆壁畫作品。除了木質漆板外,現代漆壁畫還可以借鑒傳統漆器工藝中的竹篾胎、藤胎、金屬胎、瓷胎、皮胎等多種材料,使其藝術效果更加豐富多彩。

木胎制作好之后,至關重要的步驟就是封漆,這樣漆板才可以牢固持久,不易發生裂縫或扭曲變形等現象。加工漆胎,首先要在木胎上填補裂縫,填料一般為漆加青灰制成。填好縫之后,將胎板周身遍涂底漆,而后周身上漆灰一道。干后,以漆遍貼一層麻布,麻布下不能有氣泡和多余的漆液。然后上粗、中、細三道漆灰。每道漆灰干后都要打磨戧平,前兩道干磨,后一道用水磨。布漆灰之后,便是以黑色大漆推光,一般需涂抹三到八遍不等,每遍干后也需打磨戧平。至此,漆板工序完成。

(2)漆料

制作漆壁畫的首要材料就是漆料。漆除了是制作漆板的重要材料外,它還是顏料的調和劑和封畫上光的原料。繪制漆壁畫采用的漆通常有天然漆和化學樹脂漆兩類。天然漆主要有大漆和腰果漆兩種,化學樹脂主要有聚氨酯清漆和硝基清漆兩種。在進行漆壁畫創作中,可根據需要營造的不同效果進行漆料的選用。

(3)色粉

色粉是調制色漆,為漆壁畫上色繪圖的原材料,具有入漆后畫的干燥性不受影響,漆膜堅固,光澤性好,發色性能好的特點。除了各種顏色的色粉之外,金、銀、銅、鋁箔也可以看作是特殊的金屬色粉。這些金屬箔除了可以大面積粘貼之外,還可以制成細屑,在畫面上營造出特殊的金屬色澤。各種顏色的珠光粉也是為畫面提亮添彩的絕佳材料,可以使某些細節之處熠熠生輝。

(4)鑲嵌材料

漆壁畫的鑲嵌材料不拘一格,任何色彩、肌理優美,質地堅硬、耐磨的材料,都可以用于漆壁畫的鑲嵌工藝。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蛋殼、彩色玻璃、各種亮片彩珠、貝殼、螺鈿、小飾品等等,都可以被用來裝點畫面,營造豐富多彩、生動活色的藝術效果。

(5)工具

漆刷、畫筆、玻璃板、平鏟、塑料膜、蒜臼、一次性紙杯、復寫紙、刮片、刻刀、籮篩、打磨工具、剪刀、膠帶、軟刷、絲線、棉花、木塊等。

2.制作階段

關于漆壁畫的制作工藝及具體手法已有多種專業著作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本文在此不做贅述,僅結合筆者在創作漆壁畫《文明的頁巖――不朽之魂》中的親身歷程和體會來簡述一下現代漆壁畫的創作技法。

(1)制作漆粉

首先按上述比例調配好漆液,將色粉與漆液混合,用平鏟調至均勻的稀糊狀,然后平攤在塑料膜上,待其完全干透后,揭下,放入蒜臼搗碎,然后分顏色裝入獨立的容器待用。

(2)拓線

將作品的手繪線稿按照漆板的具體尺寸及比例要求擴印,用復寫紙拓印在漆板上。

(3)撒漆粉

根據畫面要求選擇不同漆粉覆蓋個部分色塊,界線遵照拓好的線稿。先將漆液涂滿要撒漆粉的區域,然后均勻地撒上漆粉,然后以平整的木塊壓平、壓實。

(4)刮面漆

待粘好的漆粉干透后,為使顏色更加豐富而富于變化,需要調配符合色彩要求的色漆,然后將色漆用刮片沾取,力道均勻的涂刮到漆粉的表面,要求色漆能夠充分滲透到漆粉的縫隙當中,使得色彩更加飽滿。此時刮的色漆不要與鋪好的漆粉顏色一致,否則在后來打磨的工序中,漆畫的色彩就無法顯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和斑駁感。

(5)刻線

面漆干透后,畫面的輪廓不夠清晰,線條感也不強,這就需要刻線來區分出各個色塊的分界,使圖案生動立體起來,也顯得更加精致。刻線需要嚴格遵照所描繪圖案的線條,刻時要把握好手法和力度,線條要粗細有致、圓潤流暢、深淺適中。

(6)修飾

一幅優秀的漆壁畫作品,雖然在規模上氣勢恢宏,但在細節上,也要錦上添花,精益求精。這就需要創作者花大心思,下足功夫,對基本已經成型的漆壁畫作品進行細節上的精心修飾,使之真正體現藝術創作永無止境、追求完美的內涵。修飾技法多種多樣。作者可以運用綜合材料、綜合手法來為作品增添新意和亮色。彩繪、鑲嵌、貼金、撒珠光粉等,都是對漆壁畫進行修飾,使之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好手法。

(7)封漆

上述工序進行完畢后,一幅現代漆壁畫創造已基本完成,封漆工序則是整個創作過程的有力收筆。一幅沒有經過封漆的漆壁畫作品,還不具備漆畫的神韻,只有對將完成的作品上以兩至三遍乃至多遍亮光漆,整幅作品才更顯得豐腴多姿,富有漆畫的光感和質地。

(8)打磨推光

打磨推光是對漆壁畫作品進行最后的完善,為的是整幅畫面能夠變得平整光潔 、質如明鑒。打磨分為粗打磨和細打磨,先用粗顆粒的水砂紙進行粗打磨,使作品的表面達到最大程度的平整,避免作品因表面凹凸不平而影響其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細打磨需選用顆粒細小的水砂紙、磚灰、面粉、淀粉,并借用手掌產生的細微摩擦力來使作品的表面愈發光滑,并且煥發出玉石和琥珀般的光澤。

現代漆壁畫的藝術處理

一幅好的漆壁畫作品,既要明確顯示出漆畫藝術于肌理、光澤、質感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又應該把握住大型壁畫在應用于建筑物時所要展現給公眾的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力。所以對于現代漆壁畫的藝術處理就顯得尤其重要。

1.追求形似而神勝的境界

漆作為漆壁畫的主要創作原料,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會為創作活動帶來諸多的局限和不便,使得作品無法完全逼真的復制其中的自然形象,因而追求絕對酷似不是現代漆壁畫所要追求的目標。相應的,現代漆壁畫可以充分利用漆工藝的藝術優勢和運用材質的豐富多樣,去追求一種“形似而神圣”的藝術境界。即以自然物象的色彩和形象為依傍,卻又在某一方面獨辟蹊徑,與原物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偏離,在并非完全逼真的形象下表現更加豐富的神態和更加深厚的意蘊。例如筆者在漆壁畫《文明的頁巖――不朽之魂》中所運用的,用硫化鈉、三氯化鐵去腐蝕長信宮燈上粘貼的銅箔,再用腰果漆、金箔等做效果,就營造出了與文物因年代久遠而產生的斑駁銹跡;還有以鵪鶉蛋殼粘貼仙鶴的腿,鵪鶉蛋殼獨特的色彩和斑紋再加上蛋殼碎片之間的縫隙,都讓畫作中的仙鶴不同與現實生活中的仙鶴,但卻更具仙風道骨,也更突出了鶴腿的質感。

2.揚長避短,開拓創新

漆液自身的色素、干燥性能和透明性能和使用時表現出的種種特性,既能營造特殊效果,又會在創作時帶來諸多局限和不便。通過漆壁畫《文明的頁巖――不朽之魂》中的種種嘗試和摸索,筆者深深體會到,對于這些局限和不便,需要沉著面對,冷靜思考,勇于創新,變不利為有利,在盡量避免用漆失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體現漆藝的優勢所在。

又例如有時由于其本身帶有的色素或雜質,無法得到純潔的白色,這時便可以用鋁箔或蛋殼來營造白色,結果是既得到了純凈的白色,又獲得了金屬的光感或者水裂紋的肌理,可謂別開生面。

結語

篇12

而這一東方藝園瑰寶的忠實傳承者,楊莉女士,用自己特有的藝術感悟和執著的藝術追求,給成都漆器藝術增添了靚麗的一筆。

一眼認定,終身“至愛”

出生于書香門第的楊莉,雖然童年并不富裕但很快樂,尤其是在她很小的時候家里存放了很多奶奶生前留下的很多靜物寫生的集子,讓小小畫筆成為她幼小心靈的至愛,也根植于她對藝術感悟的心緒里。

雖然經歷了殘酷的時期,有著幾年的上山下鄉經歷,但繪畫的愛好始終沒有放棄。機緣巧合之下,楊莉憑借著在繪畫方面的天賦順利進入成都漆器工藝廠學習漆藝裝飾。來到這里,她一下子被漆器作品的絢麗所吸引,她相信這就是自己一輩子最喜歡的事情。

進入漆器廠后,楊莉的藝術人生真正開啟。在那里,她先后師從陳春和、余書云、張福清等漆藝工藝大師,并得到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李大樹、著名漆藝專家喬十光大師的細心指點,得到恩師曾慶華、王星泉的精心授教與真傳,進步很快,從設計、制胎到裝飾、清拋光、制漆等所有工藝,她都爛熟于胸。

對漆器工藝的天賦讓楊莉很快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負責主要制作入選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的漆畫《珙桐白鷴》。珙桐和白鷴是四川峨眉地區的特色,特別是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在制作這一環節時,楊莉選擇了成都的特色銀片放在最底層,撕金后,在上面做一層透明色,讓表面凸起來再進行拋光打磨。制作白鷴時,根根羽毛讓楊莉和師妹王紅下足了功夫。為了讓羽毛看上去豐富且立體,每根羽毛的撕金、打磨和拋光常常需要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然而為了趕工期,楊莉和同伴手腳紅腫起泡了都還要堅持。在楊莉的帶領和王星泉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一年的細心制作,《珙桐白鷴》得到了專家和社會的認可。懸掛于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為成都漆器爭得了榮譽。

在這之后,楊莉又先后到成都市工藝美術學校工藝美術專業和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專業學習,使她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精通并擅長中國傳統工藝中的漆器工藝,其中包括漆器、漆畫的設計制作及工筆畫。在長期學習實踐中熟練的掌握了包括制漆、漆工制作、清拋光,特別是最具成都漆藝特色的漆藝裝飾:雕刻,銀片雕花填彩、拉線針刻等技藝。達到了作品構思精巧,手法細膩、技藝精湛,用刀如筆的水平。

“做事非常嚴格的一個人一輩子只專注一件事”楊莉就是這樣的人,因為她將一輩子的時間都花在了漆器藝術上。即使是1995年漆器廠被賣掉,她選擇了離開,但依然沒有放棄這一行業,而是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繼續著自己的藝術人生。

傳承創新,促進發展

成都漆器與北京、揚州、福州、平遙并稱中國五大漆器。成都漆藝除具有中國漆藝的共性,還具有其獨特的裝飾方法,常用的有五十多種,楊莉表示,不管是什么方法,或者綜合性的方法,都要有一個方法是最主要的。并且平常的一件漆器藝術品,前后制作工序多達70多道,簡單的二三十道,因此制作周期極長,一般作品需三個月時間,創新的精品力作往往需半年甚至數年才能完成。

也正是因為漆器工藝復雜、工序繁多,漆性難以掌握,只能靠師傅帶徒弟言傳身教,經多年教學實踐才能逐一了解和掌握。成都漆藝還擁有最有名的裝飾工序“三雕一刻”――雕錫絲光暈彩,雕花填彩、雕填隱花和拉刀針刻,讓成都漆藝有了獨特的富貴典雅庵省

以雕嵌(填)手法制作一只花瓶為例,首先得設計胎樣和裝飾圖稿,然后是制作木胎,經漆工反復多層上灰后再刷數層底漆、每層都須入蔭房蔭干再水沙紙打磨,涂完數層推光漆,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雕嵌,先將設計好的裝飾圖稿拷貝或印到胎體上,用刀雕出陰刻的畫面,然后用小牛角刀將調制好的彩漆刮入陰紋,蔭干后再用細砂紙研磨,讓紋路與漆面齊平,這一步也可以在雕刻的陰紋中貼金銀箔,再罩上多層透明漆,并研磨。第三步就是推光、揩漆蔭干,再用棉花沾植物油與細瓦灰磨擦,經多次揩漆清拋光使漆器表面光澤華麗。

《紅樓十二金釵圖》是楊莉拉線針刻的代表作品,均以上等細木做胎,用傳統雕漆三灰三磨做漆灰底,以多層黑漆,經層層精細打磨、揩漆、拋光、清光后讓漆面光亮透水,再脫稿拉線,以粗、中、細三中拉刀,拉出人物線條,用針刻衣物紋飾及鬢發,背景,最后添加白漆于線內,紅漆于印章內,搽凈黑漆部分,再清光。此畫是以線條的疏密、粗細表現圖案的黑白灰色調及透視關系。全套十二件作品從創作開始到2015年完成,歷經十多年。其中,《李紈教子》獲2004年“中國首屆民間工藝百絕群英會”金獎,與其后完成的《熙鳳弄權》、《黛玉葬花》、《元春省親》、《寶釵撲蝶》共五件作品均獲得全國優秀作品創作獎。

正如楊莉所說,“漆器工藝不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學會的,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做師傅,一件好的作品至少有十年八年的沉淀?!睂τ跒楹文艹料滦膩砣撛?,她這樣解釋:“感覺你想去探索它的奧秘,想駕馭它,就是因為太多太多的未知在那里等著你去探索?!辈⑶移崞鞯闹谱鬟^程也是這樣,一層一層做上來,有可能下邊做的東西到上面打磨的時候就會顯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花紋。即使有了豐富的經驗并準備打磨出想要的花紋,也不可能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楊莉多年的經驗告訴她,在磨到剛好的時候就不要再磨,否則很可能磨出一個廢品。“這些都需要經驗,需要自己的審美情趣,修養。”

多年來,楊莉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漆器藝術中,“就是因為太愛它,覺得這門工藝如果沒有人去繼承,或者是自己沒有新的創作的話,沒有新的發現,就會失去生命力?!边@也是為何離開漆器廠后,她發明了很多新的方法,只要有新的材料,她就會去做一些新的工藝。

楊莉經常在原有的基礎上,用一種方法作為主體,結合其他綜合的方法,很靈活在運用到漆器作品中。她覺得那樣更讓人感覺漆器不是一眼就看穿的,它是有看頭的東西。因為它是半透明的特質,所以楊莉會一層一層的往上邊疊加她的新方法,疊加之后看上去是立體的,而表面的手感是平滑的。1995年,她經反復實踐研制出開拋光漆中巧加某種制劑,使拋出的漆器光亮透水;2003年她使用“刻貼套色占位成形法”使批量變圖成形的問題得到解決;2004年經多次實驗她使用了“熨貼堆漆描繪法”讓堆漆工藝更完善快捷、圖案更準確;2011年她創新了掐絲工藝,使之適用于漆藝作品。但始終有一條,她一直堅持,就是用中國生漆不用化學漆!因為成都漆器的奇彩之色,是傳統手工藝的反復打磨,遠非現代機器所能代替。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漆藝)甘爾可老師對楊莉給予如下的評價:“您的漆器作品很有特色和藝術魅力,嵌銀龍鳳盤,雕漆隱紅蟬瓶等作品精致高雅,讓我耳目一新,設計和制作均為上品,有很多讓我學習的地方,從作品中可看到您從藝40年積累的制作經驗與深厚功力,技術全面,藝術表觀形式多樣性,刻工老到,造型典雅,作品透露出溫潤而迷人的韻味,令人頓生喜歡之心,對您執著而嚴謹的創作精神深表欽佩,衷心祝愿您再出佳作?!?/p>

言傳身教,寄語未來

在楊莉的記憶中,曾經的成都漆器可謂聞名遐邇,她記得自己小時候家里就有很多漆器,并且家具全部用的都是大漆,包括奶奶的床、柜子等等,但是后來慢慢的就全部使用化學漆。而使用過化學漆后來又來做漆器的人,一般很難回去,因為二者的工藝有很多不一樣,因為大漆的要求非常嚴格,例如遇到下雨天,空氣潮濕,此時的溫度和濕度能讓大漆很快就干了;如果遇到干風天,作品就有可能非常難干,因為溫度對大漆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他們都要借蔭房來保持相應的溫度和濕度。

楊莉說在他們那個年代,漆器還是靠天吃飯,不像現在可以控制溫度和濕度,但是漆器是活性的,是有生命的,漆本身就有生命,就像放了很久的漆也是有它的特性和變化的,它從樹上流出來并被完全封存起來的時候是乳白色的,但當它慢慢見了空氣和陽光之后就會變成琥珀色,最后再慢慢干掉變成黑色,這個過程讓楊莉有一種如癡如醉的感覺。

然而到了今天,雖然制作工藝條件更好了,但成都漆器市場卻越來越窄,楊莉在參加“非遺”展演時發現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漆器,只有老一輩的人還有人知道,這一全靠口傳手教的工藝面臨失傳的危機。而傳承問題,直到今天都是漆藝說來話長的無奈。從原料到人心,從守舊到創新,環環相扣卻難保相繼。牽絆著楊莉離不開也放不下,和老伴一起出去走走看看的念想一直都在,也一直都沒好好實現。

從2002年開始楊莉開始招了一個學徒,不僅包吃住還發工資,而她本身當時的退休工資也只有300多塊,為了給學徒發工資,她除了帶學生,還會每天抽出半天時間去酒店去打工。后來,在媒體的宣傳和支持下,楊莉每隔3年左右都會開班授教,至今已帶了5期學生學習成都漆器制造技藝。

過去漆器制作分工細致,而現在為讓學生們就算自謀生路也能獨當一面,楊莉力求將自己全套制作技藝傾囊相授給每一個徒弟,如此至少三到四年才能帶出一班學生。

2004年成都日報報道了“楊莉堅持國粹”的事跡,她開始帶一個班,當時有60多個人報名,她從中挑選了十多個人,一般都要求有繪畫功底,有個別例外的是因為特別熱愛漆器并有決心學習的。就這樣,她在門衛室辦了第一個漆器學習班,然而,最終學完的卻只有八個人,而現在依然堅持在做的只有兩三個。

2007年成都晚報發表了楊莉招關門弟子的文章,四川日報也發表過相關文章,并且相關文章上面都有楊莉作品的照片。楊莉開辦了第二個漆器學習班,在這個斑上,來了許多插班生,未能完成學習內容,在其它同學結業后,她了解到好多年輕人想了解和學習漆器工藝。為了這些插班生和新學徒,楊莉于是在2010年又開辦了第三個漆藝學習斑。

楊莉說,漆器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作品打動人,抓住人心,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看后就熱愛上漆器藝術,并堅持下去的原因。但由于漆器工藝學習中會有很多困難,例如有人一接觸大漆就起痱子起瘡,手會腫的像戴了拳擊手套一樣。

因為沒有任何政府的資助,楊莉帶著學生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她把自己作品送給一個老板,那個老板就把自己的房子讓給他們作為教室。懷著滿腔熱情,他們自己裝飾房間,并且將每一道工序的房間分開,以免相互影響,就這樣他們自己創造條件學習漆器工藝。之所以如此執著,就是“因為我喜歡漆器,它已經成為了自己一種生活習慣,既而成為了終身的信念?!睏罾蛘f。

當時,成都漆器工藝還面臨原料難找、工具難買的困境。由于生漆從采集到施工都是異常艱苦的勞動,勞動強度大,工作十分辛苦,生漆漆膜干燥慢,固化l件苛刻,漆器的制作工藝繁瑣,漆的過敏性讓人望而卻步,所以現在很少有人愿意干這一行。對此,楊莉嘆息道,成都漆藝為四川:銀,漆,繡,竹四大名旦之一,漆藝是特種工藝,其工藝繁多,工具復雜,漆性很難掌握,學徒期較長,一旦失傳,將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損失。

三年又三年。從最開始的寥寥一兩個學徒,到后來招收的幾十個徒弟,他們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得以堅守下來。由于成本高、周期長、受眾小……中間不乏許許多多迫于生計而最終離開的人。

慶幸的是,斷斷續續下來她保住了屈指可數的幾個得意門生:技藝最好的吳勛貴挑起了爾倩工作室負責人的擔子,帶有四個徒弟;而李勇、張文晨、李俊峰也已經有了工作室并收了下一代徒弟。學有所成的弟子們如呂興珍、黃金紅、吳勛貴,先后也在特殊教育學校職業高中上課。還有身為副教授的程輝、王杉山、文佳才、張亮,評為省大師的何澤兵等。其他還有業余時間堅守漆藝的楊洪、唐萍、呂成、高璐、魏娟、曾剛、劉佳、胡鴻等等,她一再感念學生們的不易,卻無法每個都一一道來,也只能在與我們的講述中這樣屢屢提及。

篇13

關鍵詞:汽車涂裝;能耗;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免中涂工藝

中圖分類號:TU111.19文獻標識碼:A

前言:汽車是現代廣泛應用的交通工具,其涂裝部分占總表面的90%以上,人們主要是通過

判斷涂裝質量的好壞來判斷汽車的質量。汽車涂裝是汽車制造主要過程之一,也是能耗和污

染物排放的大戶。其能耗約占汽車制造過程(整車的沖、焊、涂、總)總能耗的60%。降低涂

裝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對于保護人們的生活環境,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隨

著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傳統的溶劑型涂料在汽車涂裝中的使用比例大幅降低。國內2005

年之后設計的工廠已開始陸續引入水性漆,而在2002年之前建設的汽車主機廠大多數仍在正

常運轉,其使用的涂料多數仍為傳統的溶劑型涂料,其中涂、清漆的VOC含量一般在500g/

L以上,金屬底漆中vOC的含量一般在700g/L以上。怎樣降低涂裝過程中VOC的排放及能

源消耗?這是擺在老工廠面前的一道難題。

1、汽車涂裝工藝現狀

汽車涂裝主要由前處理、電泳、烘烤、電泳修磨、涂膠(焊縫密封膠、防石擊涂料)、預烘、

噴中涂、中涂烘烤、中涂修磨、涂色漆、涂清漆、面漆烘烤、精修等工序組成。涂裝各工序

v0C排量所占比例如下:電泳漆1%,中涂16%,涂裝用膠1%,底色漆52%,罩光清漆13

%,清洗溶劑4%,防腐蠟13%。

2、新材料、新工藝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陰極電泳漆+溶劑型涂料3C2B(三涂二烘)工藝成了汽車涂裝的標

準工藝流程。它賦予了車身良好的保護及裝飾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廣泛應用于A級

車和B級車。直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環保的需要,溶劑型涂料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水性

涂料以其較低的voc排量逐漸成了涂裝的主角。然而水性涂料需要更高的能耗,也就意味著

更多的碳排放。為此,為了減少涂裝生產線的VOC排量,同時降低能耗,各大汽車涂料供應

商如BAsF、PPG、杜邦、關西、立邦等相繼開發了一系列的涂裝新材料及相應的新工藝。典

型的有低溫固化型涂料(電泳、中涂、清漆)、高固體分清漆、粉末清漆、3C1B工藝(包括溶

劑型3C1B和水性漆的3ClB)、免中涂材料及工藝(典型的如BASF公司的ColorPro,杜邦公司

的Ecoconcept)、高固體分溶劑型色漆、免中涂的電泳漆等。這些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為

老工廠的節能減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3、技術方案的選擇及優化

不同技術方案在技術難度、投資、涂裝質量、VOC排放、能耗、成本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

免中涂工藝(包括溶劑型和水性涂料)由于其外觀質量的限制,目前只適用于A級車或對涂裝

外觀要求較低的產品。3C1B工藝(包括溶劑型和水性涂料)外觀質量稍好,但用于B級車仍然

不能與傳統工藝的涂裝外觀相比,且管理難度加大。采用高固體分清漆能夠確保涂裝質量,

且成本的上升相對較小,是比較理想的選擇。但其VOC降低相對較少,實際中往往和其他方

案組合使用。高固體分溶劑型色漆對現場管理的要求很高,VOC降低效果不突出,但由于無

需設備改造,能夠在短期內實現VOC的降低,適合于改造前的臨時過渡。

各種技術方案自身都有著比較明顯的局限性,顯然免中涂的前景最為誘人。無論從能耗和污

染物排放的降低,還是節省初始投資和運營費用,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為了擴大其使用

范圍,BASF及杜邦公司在不遺余力地進行進一步改進。通過實驗得知,免中涂工藝的最終外

觀質量與底材(此處指電泳)的外觀質量(一般用粗糙度來表示)相關。當底材的粗糙度達到0.

3Ra(量程為0.8mm)及以下時,免中涂工藝(需使用專用的涂裝材料)與傳統的3C2B工藝漆膜

外觀幾乎相當??梢娒庵型抗に噷Φ撞牡囊筮h比傳統3C2B工藝苛刻。如果能夠提高底材的

質量,那么免中涂工藝的應用范圍就可大大拓寬。以BASF的ColorPro為例,試驗證明,除

了外觀與采用標準3C2B工藝略有差異外,其余性能均能滿足要求。

4、涂裝設備技術應用及綜合管理

4.1節能型烘干爐及UV固化技術

在汽車外表面涂裝中,可以選擇紫外線(UV)固化和雙固化清漆,他們在實現環保、節能、

涂裝成本上都有較大的優點。雙固化清漆在工藝、涂膜性能、經濟、環保等方面體現出的優

點如下:一是施工工藝方面,同時使用UV和熱固化工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內表面及陰

影區域的涂裝性能。二是表現出良好的涂膜性能,對于外觀裝飾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涂抹在抗劃傷以及耐腐蝕方面,都表現出了其良好的性能。三是經濟性能良好,因為使

用了該材料后,可以減少烘干室的長度,堂設備的投資費用大大降低。四是環保方面,雙固

化清漆在VOC的排放量方面能夠進行很好的控制。

4.2車間空調系統的使用

目前汽車涂裝車間的送風系統主要是使用控制溫濕度的中央空調系統。中央空調系統一般由

進風段(含手動/自控多葉閥)、初中效過濾段、加熱段、表冷段、自控加濕段、風機段、均

流段、消聲段、終中效過濾段、出風段(含多葉調節閥)等組成;溫濕度自動控制。排風系

統一般采用大功率的防爆風機,送排風系統一般均采用軟啟動變頻控制。涂裝車間的中央空

調系統可以選擇高效率的電動機、風外機,在部分排風量及排水量的回收利用上要進行重點

考慮。采用回收的80攝氏度的冷凝水可以對空氣進行噴淋、加溫以及加濕,這使得蒸汽以及

水的用量大大的降低。

4.3新型干式漆霧捕集裝置

干式分離技術作為除凈噴漆室排風中漆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種技術不會產生特殊的垃圾,

能夠自很大程度上節省水資源以及能源。并且這種技術能夠很巧妙的與機器人及噴涂參數進

行匹配,能夠做到循環利用風,無需進行追加過濾,并且不要考慮不時的向噴漆室提供新鮮

的空氣。分離技術采用全自動的工作方式,在分離過程中,無需用到水和化學用品,能夠節

省30%的能源,并且經過一定的排風,可重復利用。這在很大程度上為降低廠房及相關設備

的投資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并且降低了材料及其維護費用。一旦使用這種新的噴霧捕集方

法后,涂裝過程中產生的單車成本(CPU)能夠降低10%。這在捕集噴霧的工藝方法中,表現出

最好的環保性能。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減少VOC排放、降低能耗成了衡量企業誠信、

社會責任的重要標準。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新工廠采用免中涂工藝的越來越多,尤其是BASF

公司的ColorPro和杜邦公司的EcoConcept工藝,它們廣受青睞,其相應的產品也在不斷繼

續改進。但是國內尚無免中涂涂料的實際應用。目前,盡管已有在建工廠,但國內的一些老

工廠還在觀望階段。已知某工廠已對溶劑型3C2B改造為水性免中涂工藝進行了改造評估,投

入費用在3000萬左右,停產時間約50d,改造后可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預計在

2014年改造完畢。估計近5年此類改造將會井噴式地出現。在老工廠(如沈陽某工廠)成功應

用了溶劑型3ClB涂料及工藝,高固體分清漆的應用將更為普遍。以上新工藝和新材料的相繼

出現,為老工廠降低涂裝過程中VOC的排放及能源消耗帶來了曙光。

參考文獻:

[1]曾輝,鄭磊,王傳軍,等.節能型轎車涂裝車間的規劃和管理//節能創想2006――全

國首屆電氣節能大賽節能應用技術論壇論文匯編[C].上海:中國自動化學會,2007:198―

200.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