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中職畢業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職畢業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職畢業論文

篇1

國內外職業教育領域對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 以下簡稱中職碩士) 的問題十分關注?;诖?,本文橫向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對比借鑒, 縱向從學位定位、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國際上已提出了多種理念和踐行方式, 相關研究及經驗豐富多彩

1. 學位定位。國際上普遍將中職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定位為專業學位范疇, 又叫職業學位。其對應的職業要求為有較高的專門技術層次, 有獨特的知識領域, 有嚴格的入門標準和鮮明的實踐性; 一般在具有鮮明職業背景的學科領域中開設, 主要授予受到過高水平專業訓練的人才。但事實上, 目前對該學位的命名并不統一。2004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UNESCO杭州宣言》中提出針對職教師資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職業教育國際碩士學位; 2005 年12 月在中國天津召開的東亞及東南亞國際職教教師教育碩士學位標準的開發與應用國際會議上提出國際職教教師教育碩士學位( Master Degree in TVTE)的概念, 以及德國學者克萊門特提出的職教理學碩士( Master for Engineering for TVTE) 概念等。

2. 課程設置。課程是培養中職教師過程中的關鍵因素。近年來, 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芬蘭Jyvaskyla 工藝學校的Pekka Kamarainen 教授在2004 年11 月的杭州職業技術教育國際會議上提出了關于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 以下簡稱TVET) 碩士培養的課程體系框架; 2005 年12 月, 在天津大學主辦的東亞及東南亞國際職教教師教育碩士學位標準的開發與應用國際會議上, 德國Frank Bunning和Klaus Jenewein 兩位學者提出TVTE 碩士國際課程框架及其標準; Indoneisa 教育大學學者MasriamBukit 提出TVTE 碩士課程體系的發展和實施標準。推薦閱讀:法律多元理論畢業論文

3. 培養模式。發達國家在培養包括碩士層次的職教師資時突出對職業能力的要求。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種: 德國的以二元制模式為基礎的二次考試資格模式, 即第一次國家統考, 鑒定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之后經過兩年的預備教師期或實習實踐后, 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 這是對學生經驗與能力的驗證。

篇2

本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引言,主要對文章的研究背景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文獻、研究思路以及結構等三個內容進行闡述。第二章為相關概念以及理論,重點對個人信貸業務的概念、個人信貸業務的特征、作用以及個人信貸風險理論等進行了論述總結。第三章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發展歷程與現狀,本章回顧了我國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歷程,并對目前個人信貸業務中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成因進行了挖掘分析。第四章為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國際經驗的借鑒,這一章對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個人信貸風險的控制進行了系統的數理分析,并從中提煉出來了一些值得我國商業銀行借鑒的經驗。第五章為個人信貸風險控制的對策討論,在借鑒相關國家和地區個人信貸風險控制經驗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從信用環境以及內部管理兩個視角的具體策略。文章整個內容遵循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根據這一思路進行相關內容的組織以及安排,力求做到文章結構的邏輯合理,內容完善。

 

關鍵詞:個人信貸;風險控制;成因;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rising living standards and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lso shows the rapid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its proportion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business ris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source of profit.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marke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o man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ield of the fighting started, but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is a relatively new thing, its history is very short, the commercial bank has not formed a set of complete risk control system, the rapid expansion in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field amplified the personal credit risk,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cast a shadow on the. How to find a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and risk control, to ensure that the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in a certain range are constantly testing the commercial bank administrator management wisdom.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risk control as the main method of writing, the integrated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mparis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risk control, the hope can gi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has the beneficial think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hre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 research ideas and structur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related concept and theory, focusing on the concept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the personal credit risk theor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ummary.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is chapt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in China, and th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the risks and risk analysis of mining.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reference, this chapter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of the credit risk analysis system of mathematics, and to refine out some worthy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experience. The fifth chapter 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experience to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specific strategy of credit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two perspective. The whole content follows the problem, analysis problem and the specific idea to solve the problem, relevant content according to this train of thought,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reasonable, perfect.

篇3

畢業論文(設計)是高校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實踐教學環節,是衡量高等學校教學水平的依據。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評價體現了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學生的畢業論文的水平能力在相當程度上能展示出一所大學的一個專業,一個學科的學術水平,能顯示出某一個領域最新的研究水平。畢業論文(設計)極有可能促進教學科研生產三方面的結合,推動學校的科學研究與實驗室建設,有利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的全面發展。因此,畢業論文(設計)應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

1 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制度

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建立健全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制度,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

1.1 成立組織機構,職責明確

教務處作為校級主管部門負責畢業論文(設計)的宏觀管理和指導,負責組織檢查、監督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各個環節,協調解決有關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相關問題。

1.2 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與開題

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目標,體現綜合訓練基本要求。鼓勵學生選做有創新特色的課題??山Y合科技、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實習問題進行研究,或進行實驗課程研究、設計和改進。選題應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探索、創新、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1.3 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及規范

畢業論文(設計)撰寫應包括確定課題、調查實習、調查研究、查閱和整理資料、實驗設計、數據處理、撰寫等各個環節。學校應制定相關規定和撰寫規范,并認真檢查和監督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整個撰寫過程,作好記錄。

1.4 畢業論文(設計)的評審與答辨

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撰寫完成后,應將其交給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審核,審核通過后由工作小組安排評閱專家評定,經指導教師和評閱專家通過后,方能參加答辨。

1.5 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的評定

畢業論文(設計)通過答辨后,綜合成績由三部分組成:指導教師評定成績、評閱專家評定成績、答辨小組評定成績。各部分成績根據各校實際規定分值比例。答辨工作結束后,答辨委員會在全面綜合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基礎上確定最終成績,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記。

1.6 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檢查及資料歸檔

各學院要認真檢查畢業論文(設計)的各個環節,并做好記錄,答辨結束后,要及時認真總結,開展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自評,不斷提升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管理質量。

學生論文辨結束后,學院不但要將論文紙質稿按順序裝訂成冊,統一歸檔保管,還要保存好學生論文的電子版本,以方便數據的統計,查詢,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強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措施

2.1 提高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認識

要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首先要提高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認識。要讓教師、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畢業論文(設計)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成果、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形式,也是體現學校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2.2 加強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和指導工作

選題是畢業論文(設計)的關鍵,選題的準確與好壞直接影響到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高低。選題要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水平,避免選題過大或過小。選題必須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從開題到答辨必須有工作記錄。

2.3 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內外實踐基礎

近幾年,高校大量擴招,而校內資源設備沒有及時擴建,在此學生進入實驗的機會受限,從整體上影響了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因此,建立和完善校內外基地,增加學生的實踐教學課程,學生在畢業論文前對能對生產過程有一定的了解,畢文論文(設計)時再將內容帶進實驗、工廠,做起論文來就輕松得多,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2.4 調整學生就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之間的沖突

有的學校學生的就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都集中在第八學期,這給學生帶來不少的壓力,也影響到了其成效。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提供充足的時間,保證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可以把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開題稍提前一學期,在實習的同時也可以完成論文寫作的初稿。

2.5 改革創新答辨時間

改變集中答辨的形式。學生可申請提前或延期答辨,以確保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2.6 嚴格畢業論文(設計)答辨程序

答辨小組組長根據學院有關要求,認真組織本組學生的論文答辨工作,確保答辨效果。

篇4

筆者于2006年春赴英國劍橋進行了訪問,期間對英國的教育(包括職業教育)有一定了解,英國發展職業教育的經驗對于我國的職業教育有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

英國是世界最早的工業化國家,也是現代教育的發源地。英國的普通教育曾經引領世界,英國的職業教育比起普通教育發展較遲。在歐盟等發達國家中,英國的職業教育比較法、德等國也有一定距離。英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才開始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采取了包括推行職業技術教育試點、建立國家職業資格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英國的職業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英國政府又陸續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與培訓》政府教育白皮書以及“國家教育和培訓目標”等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有關法規,把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以期振興英國的經濟。我國的職業教育是在上世紀末學習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是德國、加拿大)的成功經驗而興辦起來的,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政府重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更多地表現在數量與規模上,而質量與特色則沒有跟上來。我們認為,對于職業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應該更多地向德國、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學習;而在制度與政策上的國家與政府作為,我們應該更多地學習英國。

二、英國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

1.消除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文憑差別

為了有效地增加青少年受教育年限,提升教育水準,2001年英國教育與技能部提出了14—19歲教育階段的概念。他們認為,14—19歲是人生觀及知識、技能形成的關鍵時期。2001年1月24日時任教育與就業大臣的大衛·布魯凱特(DavidBlunkett)在經濟協會年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隨著就業性質和經濟行為的變化,擁有靈活的技能和技術的勞動者必須能夠保持相應的變化,這對于經濟的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同年6月教育與就業部頒布的《國家技能綱要》,進一步強調了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體實施意見。后來的教育大臣埃斯特爾·莫里斯(EstelleMorris)和現任教育大臣查爾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都堅持了同樣的觀點。2002年4月,教育與技能部《14—19歲,更多機會、更高水準》咨詢報告,提出了延長義務教育時間,推進職業教育,提高社會勞動力素質的具體方案,職業教育被擺在14—19歲教育階段的重要位置。一是在國家課程中增加職業類課程的比重。繼續在必修課中保留科學和技術兩個科目,在其他學科中滲透技術和技能教育,增加職業指導內容。二是建立職業和普通教育的混合考試機制。鼓勵學生在14—16歲階段選擇職業方向。這個階段考試,既可選普通學術科目,也可選職業類科目,由學生按興趣自由選擇。2005年,設立8個職業教育考試科目。三是鼓勵青少年積極參加公民責權、職業性方面的學習以及廣泛的課外活動,例如藝術、音樂和體育。四是打破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界限。在正式表述中,義務教育階段的GCSE證書和高中階段的文憑(Alevels)不再冠以職業的或學術的。如工程機械與數學、藝術和設計等有同等地位。

我國于199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八屆人大第十九次會議通過),國務院在2005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又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會議和《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具體是:到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800萬人,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笆晃濉逼陂g,為社會輸送2500多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100多萬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進一步發展,每年培訓城鄉勞動者上億人次,使我國勞動者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在國家目標的宏觀指導下,各地也相應制定了地方發展目標。以湖南為例,該省《關于加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年招生達到35萬人,在校生達到100萬人左右;高等職業教育年招生達到20萬人左右,在校生達到60萬人左右;年培訓農村勞動力500萬人次,年培訓在職職工200萬人次,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0萬人次。湖南省教育的“十一五”發展目標,提出了重點打造的“八項舉措”,其中一項談到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并舉,到2010年,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含中專)的在校生人數應該大體相當。但職業教育的實際又是如何呢?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近年來普通高中得到發展,而職業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的規模卻在萎縮。1998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6.72萬人,占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的58.29%,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為54.12萬人,占整個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52.86%。1999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比上年下降2萬多人,2000年比1998年減少約1萬人。2000年11月,湖南省對岳陽、常德、懷化3個市的農村職業教育進行了實地調查,農村職業學校招生占高中階段招生份額,已從1997年的49.07%下降到2000年的40.15%。2001年,全省中職學校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37.64%,2002年進一步下跌至35.65%。至于辦學條件與辦學經費,職業學校離要求更是相差甚遠。2000年,湖南省對11所農村中職學校調查,生均專業教學設備為1369元,與正常標準相差254元。農村中等職業學校中,本科以上學歷僅占專任教師的42%,比農村普通高中學校低19個百分點[1]。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社會的重普教而輕職教,如果政府能從證書上取消二者的差別,統一學歷,也就從根本上消除了對職業教育的歧視。

2.不斷創新職業教育證書制度和辦學體制,設立職業教育的學位序列

中等教育上連升學和就業,下接初等教育,具有升學準備和就業準備功能。如何實現這雙重功能,歷來是個棘手的問題。從建立文法中學和技術中學的雙軌制,到推行兼顧升學與就業的綜合中學,再到實施中學后就業培訓計劃,英國人從未放棄對中等教育功能實現路徑的探索。證書制度的變革是其中重要一環。1994年德林報告(DearingReport)提出,學生在義務教育結束后應有三條出路:直接就業者參加國家職業資格(NVQ)考試;學術升學導向者參加高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ALevel);職業升學導向者參加普通國家職業資格(GMVQ)考試。根據英國政府1991年5月《21世紀的教育和訓練》白皮書規定,這三類證書在國家資格框架內相互融通。其中1992年專為16—19歲青年設置的GNVQ最有特色。它介于普通教育證書與國家職業資格之間,采用單元課程與單元學分累積制的方式,使學術課程與職業課程通過中介性課程過渡成為可能,構建了普教與職業課程一體化的技術平臺。GNVQ一經實施就得到中等學校的廣泛歡迎。1992—1999年有189000名學生注冊,涉及2000所學校。2002年6月,66000多人參加了中級GNVQ課程的學習,參加初級GNVQ課程學習的人數達到14500余人。2003年5月,英國課程與資格委員會宣布,將于2006年8月逐步以職業課程普通教育證書(GCSEsinvocationalsubject)取代中初級GNVQ。這個變化很值得注意,它標志著英國人又在審視GNVQ實施中的新問題,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證書制度,力求從根本上解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通、與勞動就業的結合問題,最終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等值。

我國的職業教育仍然定位在??茖哟魏吐殬I培訓、減輕政府的就業壓力上。教育部長周濟明確指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的這種定位,形式過于單一,而且不設學位,沒有形成序列。這種短期的教育培訓形式在客觀上必定受到就業形勢的影響而變化不定,對市場的依附性太強,缺乏教育主體的主動性和科學性。職業教育自身沒有高等教育,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學院名義上為高等教育,其辦學條件無論是設備、師資、資金投入等都不能與普通高校同日而語,其生源質量也是最差的。職業教育“先天”就不足,后天又缺乏營養,只是一時應急之舉,權宜之計,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生自滅。職業教育既然是與普通教育并重的一種教育形式,為什么不能設立職業教育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并授予自己的學士、碩士、博士呢?說到底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政策,還只是緩解政府就業壓力的一種策略。

3.改革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為職業教育正名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體制不順,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頑癥。對這個在許多國家都沒有解決好的問題,英國人率先提出了大膽的解決方案。近30年來,英國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機關幾經變化。1991年由教育科學部更名為教育部;1995年教育部與就業部合并,更名為教育與就業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兩部合并從宏觀管理層面上解決了教育與就業之間的矛盾。此前英國與許多國家一樣,教育部和就業部在職業教育的管理上職能相互交叉、相互制約,彼此有著很多矛盾。英國于1986年成立了由就業部領導的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負責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政府明文規定,職業資格與普通教育文憑互通。這無疑侵犯了教育部的利益。后來發生了兩部對培訓和資格證書及其授予權的爭奪戰。兩部合并后,1997年原教育部所屬的學校課程及評估委員會與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合并,爭奪戰也由此而告終。此舉不僅得到了本國工商界和學術界的贊同,而且也為世界各國解決教育與就業的管理提供了借鑒。同時,兩部合并為長期分離的學術和職業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職業教育成為與普通教育等值的教育提供了可能,是職業教育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篇章。2001年6月大選結束后,教育與就業部又更名為教育與技能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skills)。新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將提高全體勞動力技能水平作為政策核心,突出了對技術教育的重視。新機構成立兩年多來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說明了這一點。

我國的職業教育在管理體制上,高等職業院校并沒有歸入高教部門,而是單設了職成司、職成處,把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放在一起。成人教育在上世紀80年代曾盛極一時,在上世紀末,基本上煙消云散了?,F在的職業教育如果不引起國家與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視,很可能要重蹈成人教育的覆轍。過去,設置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審批,現在下放到省市,國家連審批都不管了。審批權下放到地方后,高職院校的數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地方政府對這種很難顯示自己政績的職教工程是只批不管,更不愿意出錢,掛完牌就萬事大吉了。

由于沒有列入教育部門專管,在社會上職業教育也很難得到認可。港商與愛國人士對教育的捐獻,普通高校、普通中學甚至希望小學都能得到,唯獨職業院校從來沒有得過一分錢。從理論上說,職業教育關系到國家千千萬萬的第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與造就,它的回報率是最高的,也是最需要大力投入的,只有先進的設備、先進的實驗實訓條件、最好的師資才能培訓最優秀的人才,但實際情況卻是職業技術院校的實驗實訓條件遠遠不如先進企業的生產設備。這就好比一個發展中國家培養的學生到一個發達國家去就業,能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嗎?一些地方政府寧愿花錢修建一些使用幾天,閑置一世的樓臺場館(如一次性使用的體育賽事場所)也不愿給當地的高職院校出資。

4.發展教育事業的自身訴求與教育產業的雙重動力

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美國哈佛大學,排名第二的英國劍橋大學(上海交大的2006年世界大學排名)都是私立大學。按照經濟規律,資本的投入是以贏利為目的的。據世界有關機構調查,全世界賺錢的行業中,教育培訓排在中上的位置。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投資收益率是12.3%,在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指標更是高達20%。在英國,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劍橋、牛津這樣的城市就是靠大學支撐的。每一個中國學生自費到英國讀大學(預科兩年,大學三年)約花費100萬至200萬元人民幣。英美這樣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國際學生都要收取比本土學生高得多的高昂學費。留學生交納的不僅僅是高昂學費,還有生活費、住宿費及其他費用,帶動了第三產業。每一個留學生同時也給留學國家增加了一個就業機會。目前有超過60000名的中國大陸學生在英國接受全日制教育,占到所有歐盟國家中國留學生總數的60%。2006年赴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簽證發放數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增加了21%,達到20640份。英國的海外留學生中,中國學生占到將近15%,絕大多數是自費留學。除了學歷教育外,英政府還大力興辦專為非英語國家幼兒提供全日制教育的寄宿學校,以及與之相銜接適合各年齡段的各類學校。據英官方統計,僅英語教學這一產業每年即可為國家積匯10億英鎊。英國還在全球設立英語水平等級考試與培訓,如英國文化委員會設立的雅思考試和劍橋大學設立的劍橋商務英語考試。這兩種考試也形成了一個產業。2006年,140000名中國學生參加了雅思考試。中國加入WTO后,教育作為一種跨國服務行業,已經向世界開放。目前,82所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約占全部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的一半)正致力于在中國開展教育交流活動。英國已經在中國建立了兩所中外合作高等院校,它們分別是寧波諾丁漢大學和西交利物浦大學。

發展職業教育事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自身訴求。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經濟上的窮國。我國有13億人口,近10億農村人口正在走向城市成為農民工。如何把這樣一個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舒爾茨早在20世紀60年代明確指出,人力資本的收益高于物質資本。發展職業教育對提高國民的科技素質,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本國教育資本同時吸引外國資金。我國鄰近的東南亞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如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等國家,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漢語的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開發與利用我國文化資源也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興辦教育,招收國際學生無疑是一條傳播中華文明與提高教育收益的雙贏之路。但時至今日,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還沒有招收過一個國外學生,招生市場眼睛向內搶生源而不能到國外去爭取一席之地根本原因是政府政策的制約。

實際上,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職業教育與培訓都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有資料顯示:中國培訓教育市場的潛在規模達3000億元,并保持著迅猛的發展速度。IT培訓、英語培訓和少兒教育已成為目前培訓教育業的三大支柱。2005年整個IT教育和培訓服務市場銷售額達到41.49億元,并仍然保持著年增長率30%以上的發展勢頭。當前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市場總值大約是150億元,預計到2010年,我國英語培訓的市場總值將會達到300億元人民幣。在未來五六年中,我國嬰幼兒教育市場消費額將達到上千億的規模[2]。2006年9月7日,新東方在美國成功上市,成為我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企業。這也說明職業教育不僅僅是投入,也有產出。但必須投入在先,產出滯后。

篇5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心理問題分析

高職畢業生群體是一個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群體,集多種特殊性于一身,他們正處于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處于“邊緣人”地位,心理尚不成熟,受多種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各種心理內在原因的影響及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心理問題。

1、恐懼自卑焦慮心理。

在就業過程中,大多數高職畢業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據有關調查表明,全國每年有20%的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焦慮狀態,他們既希望謀求到理想的工作,又擔心因學歷低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并且他們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感到心中沒底。處于焦慮狀態的高職畢業生會出現情緒上緊張煩躁、心神不寧、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等心理現象。

有些高職畢業生還會存在自卑心理,表現在他們對自己的評價過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抱有自卑心理的高職畢業生往往由專業不熱門、學歷過低、身體素質差、性格內向等原因導致,他們經常覺得自己的“技”不如人、矮人一等,自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就業求職中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氣,不敢跟別人競爭,特別在遇到求職挫折困難的時候,他們的自卑心理顯的尤為明顯,膽小、畏縮,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自負心理。

在就業過程中,有些高職畢業生或因所學專業緊俏,或因就讀院校為示范性高職院校,或因自己無論專業學習還是綜合素質都高人一等,或因自身條件優秀而為不少用人單位垂青,而產生一種睥睨一切、高人一籌的自負心理,他們往往好高騖遠,對就業的期望值很高,對用人單位橫挑鼻子豎挑眼,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一旦產生自傲心理,很容易脫離實際,以幻想代替現實,往往表現為“這山看著那山高”,他們看這個單位不順眼,看那個單位也不如意,導致與不少適合自己發展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結果是錯過就業機遇,難以及時就業。

3、盲目攀比與攀高心理。

據有關調查表明,很多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擇業的過程中,不考慮自己的主客觀條件,不深入了解用人單位的發展情況,盲目與身邊同學攀比,具體表現為:攀比工作地點,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單位和行業,攀比工作和生活環境等。處于這種心理狀態的高職畢業生表現為:他們要么暫不就業等待好單位來臨,要么朝三暮四頻頻更換工作崗位,導致跳槽率增高,違約現象增加。

4、消極依賴心理。

在就業過程中,許多高職畢業生在求職擇業時十分依賴自己的親人、朋友,尤其是父母親。抱有這種心理的高職畢業生不是積極主動、千方百計地“推銷”自己,而是一味地等著家人、親戚、朋友給自己找就業路子,或者自認為自己擁有某些優越的條件,坐等著學校幫忙落實用人單位,這樣與當前激烈競爭的社會不合拍,其最終結果往往不理想,甚至不能順利就業。

5、盲目從眾心理。

有些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擇業的時候,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需要、價值觀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明確地認識,在就業時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素質和擇業的客觀環境,不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清醒、全面的評價。他們在職業選擇時往往是茫然、猶豫不決、反復無常、見異思遷、躁動不安、不能主動獨立地獲取職業信息、篩選目標、規劃職業生涯,抱有這種心理的畢業生對用人單位沒有理性分析,而是盲目認為只要單位給予的報酬多,所處工作的地理環境好,條件優越就行。特別是在招聘會上,看到哪個招聘單位應聘的人多,就跟著去應聘,表現得非常盲目,他們沒有理性地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作很好的分析,不管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工作崗位,不管所謀職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發展,隨大流找一個用人單位,到最后要么毀約,要么出現把就業的壓力轉變為從業的壓力。

6、急功近利心理。

據調查,有一些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擇業時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功利性太強。標準中只有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我的職業興趣、能力、發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慮,過分看重實惠,一心只想去發達地區和工資高、待遇好的用人單位,為了滿足眼前的物質利益不惜放棄自己所學的專業。甚至有一些畢業生還將職業劃分為不同等級,不愿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方法探討

1、適當調整就業期望值。

調整好求職心態至關重要,應該用平常心去應對挑戰,認清自我,擺正位置,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要能真正回答“我喜歡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社會需要我做什么?”等問題,確定與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相結合的職業期待是高職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關鍵。高職畢業生要做到對自己全面客觀地分析與評價,全面認識自己的職業技能、職業態度、職業環境及職業價值觀,了解自己的優勢及不足,評估自己的社會支持因素;要對就業環境進行深入的分析,對于當前的就業政策、就業市場、崗位需求等各方面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在對自己和就業環境進行深入認識和分析的基礎上合理確定自己的就業期望值。

2、努力克服自卑與焦慮。

克服自卑和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自信,在正確估量自己的情況下,鼓起勇氣去迎接挑戰,參與競爭,大膽地推銷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夠解決當前的問題,要相信現在的自己是最好的自己,而且一定還可以更好,給自己設定前進的目標,把注意力集中到對目標的追求上來。

3、學會消除依賴心理。

要消除依賴心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培養責任感。樹立“大學生就業時大學生自己的事情”的理念,積極行動起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主動尋求社會、家長和學校的支持,真正百分之百為自己負責,只有愿意對自己負責任的人才有可能擔負起社會責任。

4、樹立終生擇業的理念。

用人單位對專業有一定的要求,但專業對口不是最重要的,它們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發展潛能,特別是有過管理經歷的學生干部非常受用人單位的歡迎。擇業是一個選擇和被選擇的過程,高職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隨時有可能被用人單位拒絕,但社會為畢業生提供的職業是很多的,只要勇于競爭,耐心選擇,敢于決斷,一定會找到用武之地。

5、杜絕盲目攀比心理。

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經常在工作崗位、薪水、待遇等方面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與別人盲目攀比。在沒有清晰自我認識的情況下,過高評價自己的實力,當別人超過自己時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杜絕盲目攀比的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培養自己共贏的心態,看到別人的付出和實力,真心為別人取得的成績而高興。在欣賞別人的同時學習別人的長處,努力鍛煉和提升自己,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6、正確對待就業挫折。

高職畢業生作為各種就業壓力的實際承受者,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要能夠通過自我調節控制去改善自己的心境,從而保持健康的心態。事實上,參與競爭就難免要遇到挫折,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心理挫折,引起或大或小的心理沖突,其實這并不是壞事。良好的就業心理調適可以幫助高職畢業生正確對待挫折,把它看作是鍛煉意志,提高能力的好機會。

參考文獻:

[1]程藝.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53-68.

篇6

二、我國職業教育院校校企合作現狀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各個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于職業院校學生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對學生的就業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這可以有效的為學生提就業機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就業經驗,讓學生更好的與社會接軌。

為了保證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可以順利的進行下去,就應該加大當地政府對校企合作的支持大力支持,為校企合作的各方面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在過去的幾年來,我國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活動已經取得了良好結果,但是與一些發展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不統一、學生對該課程不重視、沒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培養環境不理想、培養制度不完善等。

三、德國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一)合作主體不同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職業院校所開展的校企合作的主體是社會中的企業,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職業院校人才的選擇、教學大綱的編輯、制定等當面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企業還是職業院校人才考核、培訓的主導者。然而,我國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時,由于適齡的勞動人口數量較多,基本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導致企業在與學校合作時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足,久而久之使學生成為整個校企合作的主導者。

(二)教師隊伍來源不同

德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校企合作中的聘用的教師團隊主要根據雙元制教育體系進行篩選,并以企業教師為主。根據德國法律體系規定,要想保證校企合作模式的真正價值可以更好的發揮出來,就應該挑選出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專業能力、綜合素質水平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并嚴格遵守教師資格體系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中的教師隊伍可以更好的滿足職業院校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實踐理論知識,為學生在以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并將校企合作的真正價值體現出來。然而,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主要以職業院校教師為主進行指導、教學,這些教師的隨意性較大,在實際教學期間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教師在對學生指導過程中只能向學生傳輸課本知識,對于社會對人才的使用需求不了解。另外,職業院校的教師師資力量較低,企業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中所占據的比例較小。

(三)合作體制不同

德國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對于職業院校的各方面職能與權力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而德國的教育聯邦部門對各個地區的教育領域進行統一、規范管理,保證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模式時,企業與學??梢愿鞅M其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順利進行下去。然而,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主要由當地的教育部門負責,雖然說我國對職業院校的經營發展制定出了明確的法律法規,但是在任何進一步推進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交流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缺少對二者統一管理的有效機制。

(四)行業協會參與度不同

德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行業協會對其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業協會主要負責職業院校中各項職業資格考試、規章制度考核等,同時還肩負著對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全過程監管的主要責任。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對應的行業協會數量較多,在校企合作模式實際進行期間起到了一定的決定性作用。然而,在服務職業院校方面中所起到教學模式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很難對職業院校的經營發展提供全方面的的服務。

四、我國職業教育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徑思考

(一)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必須要發揮主導作用

校企合作的主要對象就是企業與學校,而如何培養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已經成為了校企合作在實際進行期間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對此,當地政府應該根據職業院校與企業的經營發展現狀制定出一項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加強對校企合作的扶持與幫助,通過多種手段來促進校合作的順利進行。

(二)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

篇7

KEYWORDSdrugs,Chineseherbal;tissueinjuries;leukocyteadhesion

白細胞跨內皮遷移至血管壁間隙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的必要步驟,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的黏附是此過程早期重要的一步。白細胞與血管內皮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過程的重要分子基礎[1]。炎癥的重要特征就是白細胞黏附。炎癥時血管內皮細胞被激活而出現選擇素分子,與白細胞膜上的配體反應,使白細胞在血管內皮上滾動。炎癥性物質激活白細胞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受體即為激活型,血管內皮上的相應配體與白細胞對合,導致白細胞內皮細胞之間的強烈黏附,引起白細胞移動、趨化。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是有選擇的。如急性炎癥反應主要是中性粒細胞與血管壁的黏附,而慢性炎癥反應則以單核細胞黏附為主。這是由于白細胞表達黏附分子的差異及細胞因子的不同調節所造成的[2]。另外,白細胞黏附功能異常將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樣會引起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中藥可通過調節白細胞或內皮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水平來改善白細胞黏附功能,發揮抗炎作用,從而減少組織損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間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及其配體的表達上。大致分以下四個方面。

1調節ICAM1表達,抑制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

ICAMl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成員,廣泛地表達在各種血源性和非血源性細胞的表面,如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某些腫瘤細胞、上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可以接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呈誘發性表達。這些誘發性因素包括致炎性細胞因子以及高血壓、缺氧和缺血再灌注等。ICAMl能通過與其配體β2整合素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1,LFA1)和白細胞受體alphaMbeta2(Mac1)/(CD11b/CDl8)的結合而促進T細胞活化及白細胞從血管內向炎癥部位浸潤,有助于炎癥和免疫反應。

缺血再灌注損傷是組織損傷的機制之一,黏附分子的作用是缺血再灌注的病理分子基礎,中藥調節黏附分子的表達可能是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之一。正常情況下,腦內ICAM1表達水平很低;腦缺血再灌注時,腦微血管內皮細胞上ICAMl等黏附分子表達上調,介導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促進循環白細胞遷移進入腦實質,導致炎癥性腦損傷,多種抗黏附策略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均有保護作用[3],應用ICAM1單抗亦能明顯減輕缺血再灌注鼠腦組織損傷[4],表明ICAM1在腦缺血后白細胞介導的腦缺血早期炎癥損傷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用燈盞花素50mg/kg和75mg/kg治療,能減輕腦水腫,降低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抑制ICAM1表達,從而減輕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后腦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5]。海風藤新木脂素類成分也可以通過下調ICAM1及其mRNA的表達來減輕腦缺血后的炎癥性病理損害[6]。粉防己堿可抑制ICAM1mRNA的轉錄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的激活,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后中性粒細胞的募集[7]??傊?,中藥可通過下調ICAM1及(或)其mRNA的表達來發揮腦保護作用。ICAMl也是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所致急性腎衰竭的一個關鍵介質,可能的作用是強化中性粒細胞和內皮細胞間的相互作用。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后ICAMl表達明顯升高,主要在腎小球的內皮細胞,正常腎臟表達水平較低。活血化瘀注射液Ⅰ號和丹參均可抑制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腎組織ICAMl的表達,使腎臟ICAMl表達水平降低[8]。ICAMl、誘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和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均受NFκB調控[9]。參附注射液可通過抑制NFκB的活化,減少ICAM1、iNOS和TNFα表達而起到減輕再灌注期間腸黏膜損傷的作用[10]。

中藥還可通過調節ICAMl的表達,實現神經保護。Del等[11]證實,大鼠腦出血后,腦內嗜中性白細胞反應造成血腫周圍神經細胞損傷。Gong等[12]發現腦出血大鼠血腫內及血腫周圍出現炎癥反應,其特征為中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小膠質細胞活化及ICAM1表達上調。經中藥腦溢安(羚羊角、鉤藤、三七、天竺黃、丹皮、地龍、牛膝、生地黃、大黃等)治療12h后,大鼠出血側腦內ICAMlmRNA及蛋白表達明顯下調,相應區域的中性白細胞浸潤及神經細胞損傷也顯著減輕[13]。

2降低可溶性ICAM1表達,改善白細胞黏附功能

細胞黏附分子(cellularadhesionmo1ecule,CAM)是位于多種細胞表面的一類大分子糖蛋白,它通過介導細胞與細胞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黏附作用參與一系列生理、病理過程,發揮重要作用。在一些因素作用下,細胞黏附分子可以從細胞表面脫落進入血液循環,形成可溶性細胞黏附分子(so1ublecellularadhesionmo1ecule,sCAM)。Kishimoto等[14]在研究中發現,中性粒細胞培養上清液中可溶性ICAM(so1ubleICAM,sICAM)的出現伴隨著細胞表面膜型細胞黏附分子的喪失,故推測sICAM是由細胞表面膜型細胞黏附分子脫落而形成的。正常人血清中有低水平的可溶性ICAM1(so1ubleICAM1,sICAM1),它與位于細胞表面的配體結合后,可抑制細胞過度黏附,從而參與細胞黏附功能的調節。但生理情況下,sICAM1抗黏附作用很弱,僅有細微調節作用;而病理狀態下,sICAM1水平升高,抗黏附作用顯著增強,使白細胞黏附功能明顯降低,從而導致免疫功能的下降。Komatsu等[15]觀察到心肌細胞在正常情況下亦表達極少量sICAM1,普通免疫學方法無法檢測到其存在。在心臟遭受嚴重損傷、心臟移植排斥反應、心肌缺血再灌注及TNFα等細胞因子作用下,心肌細胞膜表面sICAM1量可成倍增加。亦有人[16]將sICAM1水平作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監測指標之一。sICAM1表達減少可減輕白細胞之間及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黏附,改善微循環[17],從而起到抗組織損傷作用。

某些中藥復方對sICAM1的表達有調節作用。彭漢光等[18]應用加味四逆散(柴胡、枳殼、白芍、甘草、白術、太子參、白花蛇舌草等)治療肝郁脾虛患者時發現血清sICAM1水平較正常對照組顯著升高,表現為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低下,治療后恢復到低水平狀態,發揮它僅有的細微調節作用,維持免疫功能的正常。楊丁友等[19]也發現慢衰靈口服液(生黃芪、太子參、炮附子、川芎、黃精、葶藶子等)具有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sICAM1水平的作用。以上作者的研究都證實sICAM1低水平狀態是維持細胞間穩態的必要條件,能抑制細胞過度黏附,尤其是白細胞黏附,抑制炎癥反應,減輕組織損傷。

3調節CD11b/CD18表達,抑制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

炎癥反應中黏附分子表達上調及內皮細胞白細胞黏附增加是炎癥反應發展的重要步驟,而多形核白細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的黏附分子CD11b/CD18介導此全過程[20]。正常情況下,CD11b/CD18僅在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膜上呈低水平表達。當病理情況下,其表達增加,通過與其配體――內皮細胞表達的ICAM1相互作用而介導白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此為炎癥的早期反應,是組織損傷的關鍵步驟。

近年來,眾多的研究證實,動脈硬化過程是炎癥反應參與的結果,抑制慢性炎癥,可以預防血管病變[21]。2型糖尿病患者運用中藥復方(生地黃、赤芍、川芎、當歸、丹參、紅花、山萸肉、山藥、山楂、桑椹子、黃芪、太子參、葛根等)治療后,不僅降低了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TNFα,抑制了多形核白細胞黏附分子CD11b/CDl8的表達,而且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的減少與TNFα降低及黏附分子CD11b/CDl8的表達下降呈正相關。因而認為,該中藥復方可能是通過抑制白細胞的黏附、減少患者的炎癥反應而發揮預防血管病變作用[22]。劉軍等[23,24]觀察了糖尿病大鼠大腦缺血再灌注后CD54和外周血中白細胞CD8及CD11b免疫陽性細胞數的變化,發現隨著CD54、CD8及CD11b陽性細胞數的增加,中性白細胞的浸潤也隨之增加,在時程上與CD54的增加同步,用丹參治療后CD54的表達水平和外周血中白細胞CD8及CD11b免疫陽性細胞數及白細胞的浸潤明顯降低。這一結果進一步證實:調節CD11b/CDl8的表達可抑制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黏附,進而減輕組織損傷。

4調節淋巴細胞黏附功能,改善免疫功能

現已證明細胞間黏附的分子基礎是細胞表面眾多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在免疫反應發生時,體內產生大量白細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TNF等細胞因子,上調細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達[25],促進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從而進一步促進免疫反應。

調整淋巴細胞黏附功能是近年的研究熱點之一。中藥黃連、黃柏的活性成分小檗堿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如抗菌、抗炎、抗癌等。研究結果顯示[26],小檗堿不僅能抑制靜止的及IL1、TNF激活的內皮細胞與淋巴細胞的黏附,而且可抑制IL1激活的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此作用主要通過抑制內皮細胞ICAM1的表達來完成,提示抑制內皮細胞ICAM1的表達是小檗堿抑制淋巴細胞與內皮細胞黏附的分子機制之一。淋巴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有除CD18ICAM1以外的黏附分子介導,如極晚抗原4(verylateantigen4,VLA4)與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等[27],所以小檗堿還可能通過抑制其他黏附分子的表達而抑制細胞黏附,也可能通過使淋巴細胞CD11/CDl8的構型改變而減弱與內皮細胞的親和力[28]。黃芪是研究較多的另一味中藥,其活性成分黃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n,APS)具有抗感染、抗腫瘤、抗輻射、抗衰老等多種藥理作用。晚近的研究表明黃芪多糖是通過其免疫增強作用而發揮功效的。黃芪多糖作用于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umbilicalendothelialveincell,HUEVC)而不作用于淋巴細胞,通過促進HUEVC表面黏附分子ICAM1的表達而增強HUEVC與淋巴細胞黏附,促進淋巴細胞再循環,增強淋巴細胞與抗原的接觸機會,從而擴大免疫反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29]。

一般認為黏附分子是輔T細胞(helpTcell,Th)、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Tcell,CTL或Tc)活化、增殖及完成各種功能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而Th、Tc細胞是參與免疫反應的主要效應細胞,CD11a+、CD18+分子是其中重要的黏附分子[30]。用免疫方法復制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模型,結果表明,LTR、IL2、CD8+及T淋巴細胞表面黏附分子CD8+CD11a+、CD8+CD18+表達水平低下,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人體發病相似。中藥灌腸液(黃芪15g、大黃15g、黃柏15g、五倍子15g、白芨15g)可明顯提高Tc細胞表面CD8+水平及其黏附分子CD11a+、CD18+的表達,提示中藥灌腸可能是通過提高黏附分子CD11a+、CD18+在Tc細胞表面的表達,從而提高Tc細胞的活化、增殖及其各種功能[31]。

此外尚有中藥同時作用于ICAM1和其配體,影響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分子的表達。商陸皂苷甲(esculentosideA,EsA)是一種從中藥商陸(PhytolaccaesculentaVanHoutte)中提取的具有顯著生理活性的三萜類皂苷。以往研究表明EsA有十分顯著的抗炎作用。肖振宇等[32]觀察了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條件下EsA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株HUEVC304及人中性粒細胞表達黏附分子的影響,發現EsA能顯著降低HUEVC304細胞在LPS刺激條件下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達水平,亦能降低人中性粒細胞在LPS刺激條件下黏附分子CDl8mRNA的表達水平。這些研究結果提示,影響白細胞和內皮細胞的黏附分子的表達是商陸皂苷甲的抗炎機制之一。

總之,調節黏附分子的表達可能是中藥抗組織損傷機制之一。中藥可以通過調節白細胞或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減弱白細胞內皮細胞黏附,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減少組織損傷,或調節淋巴細胞與內皮細胞的黏附,改善機體免疫功能而發揮抗組織損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WinquistRJ,KerrS.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ndadhesion[J].Neurology,1997,49(5):2326.

2鐘敏.PECAM1與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及白細胞滲出[J].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1999,19(5):352354.

3PantoniL,SartiC,InzitariD.Cytokinesandcelladhesionmoleculesincerebralischemia:experimentalbasesandtherapeuticperspectives[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1998,18(4):503513.

4ShyuKG,ChangH,LinCC.Serumlevelsof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andEselectininpatientswithacuteischemicstroke[J].JNeurol,1997,244(2):9093.

5何蔚,劉奕明,陳匯,等.燈盞花素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后腦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4,18(3):161165.

6王偉,王雪松,阮旭中.海風藤新木脂素成分對缺血鼠腦細胞間黏附分子1及其mRNA表達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3):133136.

7劉世杰,周世文,薛春生.粉防己堿對腦缺血/再灌注導致的中性粒細胞募集反應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報,2001,22(11):971975.

8畢旭東,崔乃強,趙晶.活血化瘀注射液I號對腎臟缺血/再灌注時ICAMl與Pselectin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11):633636.

9SchmidtKN,TraencknerEB,MeierB,etal.InductionofoxidativestressbyokadaicacidisrequiredforactivationoftranscriptionfactorNFkappaB[J].JBiolChem,1995,270(45):2713627142.

10胡剛,劉先義,夏中元,等.參附注射液對缺血再灌注大鼠腸黏膜NFκB、ICAM1、TNFα、iNOS表達的影響[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24(5):381384.

11DelBigioMR,YanHJ,BuistR,etal.Experiment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rat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dhistopathologicalcorrelates[J].Stroke,1996,27(12):23122320.

12GongC,HoffJT,KeepRF.Acuteinflammatoryreactionfollowingexperimentalhemorrhageinrat[J].BrainRes,2000,871(1):5765.

13何綱,金益強,黎杏群.腦溢安顆粒對腦出血大鼠腦內細胞間黏附分子l表達和中性白細胞浸潤及神經細胞損傷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7):526529.

14KishimotoTK,JutilaMA,BergEL,etal.NeutrophilMac1andMEL14adhesionproteinsinverselyregulatedbychemotacticfactors[J].Science,1989,245(4923):12381241.

15KomatsuS,PanesJ,RussellJM,etal.Effectsofchronicarterialhypertensiononconstitutiveandinduced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expressioninvivo[J].Hypertension,1997,29(2):683689.

16DevauxB,ScholzD,HircheA,etal.Upregulationofcelladhesionmoleculesandthepresenceoflowgradeinflammationinhumanchronicheartfailure[J].EurHeartJ,1997,18(3):470479.

17舒春蘭,周臨生,雷小勇,等.氟伐他汀對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及細胞黏附分子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2,10(1):6264.

18彭漢光,丘明義,張茂林,等.加味四逆散對肝郁脾虛者可溶性細胞黏附分子1水平和單核細胞功能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32(6):634636.

19楊丁友,吳興利,王士雯,等.慢衰靈口服液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漿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l水平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3,11(4):363364.

20DeServiS,MazzoneA,RicevutiG,etal.Clinicalandangiographiccorrelatesofleukocyteactivationinunstableangina[J].JAmCollCardiol,1995,26(5):11461150.

21RossR.Atherosclerosisisaninflammatorydisease[J].AmHeartJ,1999,138(5Pt2):S419420.

22黃琦,倪海祥,邵國民,等.2型糖尿病患者CD11b/CDl8的表達及活血化瘀藥對其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6):430432.

23劉軍,匡培根,吳衛平,等.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區ICAM1表達與白細胞浸潤的觀察及丹參的影響[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9,25(4):198200.

24劉軍,匡培根,李斌,等.丹參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機制的實驗研究[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1998,5(2):7782.

25DustinML,RothleinR,BhanAK,etal.InductionbyIL1andinterferongamma:tissuedistribution,biochemistry,andfunctionofanaturaladherencemolecule(ICAM1)[J].JImmunol,1986,137(1):245254.

26郝鈺,邱全瑛,吳,等.小檗堿對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及黏附分子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15(11):523525.

27MeerschaertJ,FurieMB.MonocytesuseeitherCD11/CD18orVLA4tomigrateacrosshumanendotheliuminvitro[J].JImmunol,1994,152(4):19151926.

28GahmbergCG,MandrupPoulsenT,WogensenBachL,etal.Leukocyteadhesion:basicandclinicalaspects[M].Amsterdam:ElsevierSciencePublishersBV,1992.165181.

29郝鈺,邱全瑛,吳.黃芪多糖對淋巴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J].免疫學雜志,2000,16(3):206209.

篇8

1.1.1:企業價值評估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1.1.2:企業價值評估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1.2:現金流量表會計準則的制定背景

1.2.1:現金流量表會計準則制定的國際背景

1.2.2:現金流量表會計準則制定的國內背景

第二部分:現金流量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2.1: 企業價值評估在現實中的應用

2.1.1:在投資、并購中的應用

2.1.2:投資、并購對企業價值評估發展的促進和要求

2.2:現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種類

2.2.1:贏利潛能分析指標

2.2.2: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2.2.3:成長性分析指標

2.2.4:財務彈性分析指標

。。。。。。。。。。。。。。。。。。。。。。

2.3:現金流量比率分析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2.3.1:現金流量的客觀性

2.3.2: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用現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科學性

第三部分:樣本設計及現金流量比率指標的計算與分析

3.1:樣本設計

3.1.1;樣本選擇

3.1.2;研究對象

3.1.3:樣本公司的基本情況

3.2:現金流量比率指標計算與分析

3.2.1:指標計算

3.2.2;計算結果分析

第四部分:結論和現金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4.1:結論

4.2:局限性

第五部分:解決局限性的設想

前言

第一部分:企業價值評估和現金流量的研究背景

1.1:企業價值評估在世界范圍內的現狀

1.1.1:企業價值評估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1.1.2:企業價值評估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1.2:現金流量表會計準則的制定背景

1.2.1:現金流量表會計準則制定的國際背景

1.2.2:現金流量表會計準則制定的國內背景

第二部分:現金流量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2.1: 企業價值評估在現實中的應用

2.1.1:在投資、并購中的應用

2.1.2:投資、并購對企業價值評估發展的促進和要求

2.2:現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種類

2.2.1:贏利潛能分析指標

2.2.2: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2.2.3:成長性分析指標

2.2.4:財務彈性分析指標

。。。。。。。。。。。。。。。。。。。。。。

2.3:現金流量比率分析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

2.3.1:現金流量的客觀性

2.3.2: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應用現金流量比率分析的科學性

第三部分:樣本設計及現金流量比率指標的計算與分析

3.1:樣本設計

3.1.1;樣本選擇

3.1.2;研究對象

3.1.3:樣本公司的基本情況

3.2:現金流量比率指標計算與分析

3.2.1:指標計算

3.2.2;計算結果分析

第四部分:結論和現金流量分析的局限性

篇9

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實驗是一種綜合性的設計實驗,不同于單學科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方法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需要學生把所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這樣就對論文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的增加,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本來就有比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學與科研任務,有限的精力使得他們對畢業生實驗的指導和管理經常不能到位,“帶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現象時有發生[3]。而且,學生還有可能因為實驗室條件以及儀器、藥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對實驗過程拖拖拉拉,學生的僥幸心理、畏難情緒等也會影響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此外,當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量的分配問題,勢必會影響實驗員的工作積極性,不利于畢業論文實驗的順利開展。因此,在畢業論文完成過程中,如何定位實驗員的角色,發揮他們在實驗室工作的優勢,更好地服務本科畢業論文,提高畢業論文和人才培養質量,也將成為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的話題。以下就本科畢業論文指導中實驗員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探討。

1.做好實驗資源規劃師,實現實驗資源合理利用和資源共享

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論文完成期間,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的學生人數相應增加,勢必會造成實驗室用房和儀器設備以及藥品耗材等的緊張。因此,實驗室管理人員,必須統籌規劃,做好一名規劃師,使實驗室資源利用最大化,優勢資源有效共享,保障學生畢業論文實驗的正常開展。

(1)實驗室用房。

我院學生畢業論文實驗,一般安排在專業實驗室。根據每個指導老師所帶學生人數,合理分配實驗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導老師,會根據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積或者不提供。我院應用化學系每年拿出4個120m2的專業實驗室供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實驗,有效地保障了每個進入實驗室開展論文實驗的學生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就能很好地解決實驗室用房問題。

(2)實驗室儀器設備、藥品及耗材。

①實驗室公用設備:例如電子天平、氣流干燥器、超聲波清洗器等,每個實驗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則放在專門的干燥實驗室和冷凍實驗室供學生使用。

②實驗所需器材、藥品等: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選題,查閱文獻,統計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藥品、耗材等,先由指導老師認真審閱簽字確認,再交實驗室管理人員最終審核,以指導老師為小組登記、領取。對于化學反應中常用的小型儀器,如調壓器、加熱套、磁力攪拌器、水浴鍋,根據指導老師所帶學生人數,統籌安排,保障每三個學生有兩套儀器。對于藥品、耗材,如高分子反應所用的引發劑,以及一些催化劑等,用量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屆畢業生,共用一瓶已經足夠;而耗材,如標簽紙、試紙之類,一般交由指導老師小組統一領取。這樣可有效避免學生“只借不用”,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

③大型儀器設備:如氣質聯用儀、流變儀、紅外光譜儀等,一般由專門實驗技術人員負責管理,為全校開放,保障優勢資源有效共享。

2.做好實驗全程的“綠化師”,加強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畢業論文期間,化學專業類學生,大多數都要進入實驗室開展為期3個月左右的實驗。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質等,如果進入環境,必定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人類造成危害。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和高校培養人才方式的轉變,化學實驗實現綠色化是化學實驗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化學教師更應該具有綠色化學的思想,提倡綠色教育[4]。所以,實驗員在畢業論文全程中,應該做好一名“綠化師”,加強和培養學生的綠色意識,嚴禁把廢氣、廢液、廢渣和廢棄化學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畢業論文完成過程中,要實現綠色化學,實驗員首先要從源頭上降低化學污染物的生成。為此,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實驗裝置,開展微量化學實驗。如在有機合成研究課題中,實驗室統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儀器實驗裝置。這樣既可以減少化學試劑的用量,降低“三廢”的排放,又可以節約水電以及一些輔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實驗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燒、中毒等事故相應減少,極大地改善實驗環境條件,減少對環境的污染[6]。(2)提供無毒或低毒試劑和溶劑。當學生領用有毒有害試劑開展實驗時,需要指導老師及學生研究討論,考慮更換試劑,實在無法更換的,必須做好防護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對實驗過程中的所有廢棄物回收處理。其次是對“三廢”的有效處理。“三廢”處理,必須分類集中收集,分別處理。盡可能采用廢物回收、以廢治廢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實驗室污染治理率[7]。如對廢液中有機溶劑尤其是重結晶后的溶劑,可通過蒸餾回收,重復利用;對酸液、堿液可通過實驗室提供的廢液回收裝置,分類集中收集,統一處理。對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或有異味的氣體,必須采用密閉式操作或在通風櫥中進行,能吸收的,進行吸收處理。對廢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須進行無毒化處理。最后,實驗員還應該經常進入實驗室,督促學生清潔實驗,保持實驗室衛生,培養他們的綠色意識、環保觀念。

3.做好學生實驗的安檢員,保證畢業論文實驗正常安全開展

完成畢業論文是學生自己查閱文獻,確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實驗裝置,分析和處理實驗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員應該做好一名安檢員,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操作,進行適當的引導,對有危險操作步驟的學生多巡視指導,防止事故的發生,保證畢業論文實驗正常安全開展。

作為一名安檢員,實驗員應該對以下兩方面進行監督檢查。第一,在實驗室安全方面。首先應該給學生灌輸安全思想。這方面我們采取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全體學生集中學習實驗室各種規章制度,開展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其次是實驗員還應該經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蝕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學生。例如,學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減水劑時,用水泥凈漿做性能測試,雖然學生對大量廢渣已經妥善處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燒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殘渣,而直接沖洗進入下水道,由于積少成多,也會造成水管堵塞,影響實驗室的正常運轉。最后,實驗員還應對精密貴重儀器以及實驗室的水電、消防器材等加強監管,確保論文實驗正常安全開展。學生在用氣相色譜開展檢測分析時,應從載氣鋼瓶、減壓閥、注射器以及檢測器等多方面給予指導,強調注意事項,并且觀察學生實驗過程,保證操作無誤后,方能離開。第二,檢查學生實驗操作是否規范。論文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素質有高有低,動手能力有強有弱,難免有操作不規范,而且只追求結果、不注重過程的人,這樣就會給實驗室安全帶來不小隱患。學生在開展有機合成研究時,最容易造成實驗裝置搭建不規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氣體生成的實驗中,沒有搭接尾氣吸收裝置,這樣既會給環境帶來污染,又會給師生健康帶來危害。第三,在安檢方面,還應該密切關注為學生開放的精密貴重儀器室,重點檢查學生操作情況與水電等,確保儀器安全。

4.做好學生問題的咨詢師,服務引導畢業論文全過程

畢業論文實驗期間,學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學生問題覆蓋畢業論文完成的全過程。實驗員是學生進入實驗室后離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為學生咨詢問題的第一人。因此,實驗員應該做好一名咨詢師,服務引導,幫助解決論文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學生需要查找實驗過程中的一個小步驟、藥品性質;儀器不會使用,出了問題;實驗過程中缺東少西,等等,這些情況學生一般都會找到實驗員,要求幫助解決。在解決問題期間,實驗員辦公室成為服務學生的場所,實驗室的辦公電腦成為公用電腦,實驗員成為全體學生的輔導老師。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實驗員應充分體現優良的“敬業、獻身、奉獻、負責”的教育精神。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實驗員必須加強學習,自我提高。實驗員除了具備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質之外[8],還應該具備文獻資料查閱、儀器設備維修、結果分析處理、計算機運用以及實驗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為一名綜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學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測試時,儀器初始化失敗,并且出現氘燈、鎢燈能量低等情形,這時,學生就會第一時間找到實驗員,并且表現出束手無策的樣子。其實,實驗員只需打開機箱底座,松開光柵驅動輪,用手轉動進行調整,再重新開機,儀器就能恢復正常。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實驗員自我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進入社會前進一步學習的過程。

總之,實驗員在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實驗員必須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勇于承擔起多重角色,發揮在實驗室工作的優勢,積極工作,樂于奉獻,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才能真正為提高本科畢業論文和人才培養質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黃道戰.高校擴招后實驗室在畢業論文實驗管理與指導工作中的改革實踐[J].高教論壇,2003,(5):77-79.

[2]聶容春.談談化工類專業畢業論文環節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閆蘭英,李天良.化學與化工系開放實驗室效果分析[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楊秀清.在研究型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意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1):36-37.

[5]張世仙,陳文興,勾華,等.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實驗室污染調查及分析[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6,8,(1):68-71.

[6]徐常龍,曹小華,陶春元,等.通過綠色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篇10

章節目錄

一.施蒂納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紹

(1) 施蒂納其人及其所處的歷史環境。

(2) 施蒂納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納的理論觀點及對其分析。

二. 論施蒂納的當世影響與沖擊

(1) 施蒂納思想對當時各種哲學(重點是費爾巴哈哲學)的批判。

(2) 施蒂納對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響。

三.施蒂納思想的后世意義:分析施蒂納的思想與克爾凱郭爾、尼采、阿多諾甚至后現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納與克爾凱郭爾

2. 施蒂納與尼采

3. 施蒂納與阿多諾

4. 施蒂納與后現代思想

四.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施蒂納《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務館89年版

張一兵《回到馬克思》,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孫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張鳳陽《現代性的譜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凱爾納《后現代轉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張一兵《無調式的辯證想象》,三聯書店2001年版。

羅素《西方哲學史》商務館1982年版

尼采《論道德的譜系》商務館1992年版

尼采《權力意志》商務館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黃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學史》商務館2000年版

趙敦華《西方現代哲學新編》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劉放桐《現代西方哲學》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篇11

一、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1.主觀認識上的不足。目前部分學生對撰寫畢業論文的意義和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這些學生普遍存在,加之教師存在一般都讓其通過的心理,導致其態度不認真,行動不積極。學生往往對畢業論文的重視不夠,在無充分思想、理論、素材的準備下應付了事。

2.嚴重的抄襲現象。由于認識上的不足,他們做出抄襲論文的消極行為。現代網絡的發展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時也給投機取巧的人提供了便利的機會。有的學生直接從網站上下載文章進行剽竊,不同的學校之間互相抄襲,同一學校不同班級之間互相抄襲,甚至于不同專業之間也相互“借用”等,方法花樣之多令人驚嘆。

3.實際外語水平的影響。一門陌生的語言只有三年的學習時間,而且在最后一個學期要完成畢業論文,對學生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就大部分學生的論文來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錯句較多。大部分學生寫論文時都是先用漢語的思維想問題,然后把漢語翻譯成韓語。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很多漢語式的韓語句子。雖然意思都能根據上下文猜測出,但是因為不符合韓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在生活中也很難聽到、看到這樣的句子,所以覺得很別扭。

(二)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

1.條件不充分。圖書館內韓文版的資料及有關韓國、韓語的資料不充分,從而限制了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和質量的提高。

2.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由于畢業論文大都安排在第六學期,而這一學期恰恰是畢業生找工作的時期,學校為了照顧學生就業,往往對學生放任自流,管理不嚴。而學生本身也忙于準備簡歷、投簡歷面試,往往無心顧及畢業論文的寫作。

(三)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1.投入精力不足。由于學生規模的擴大,指導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教師在開展較為繁重的教學的同時,還要面對提高自身學歷、完成科研任務等壓力。盡管學校為了確保畢業論文質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小組等,但由于畢業論文時間過于集中,大多數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的指導上仍不夠認真,投入精力不足,只是泛泛地布置。規定多,具體的指導檢查少,從而影響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2.成績評定標準不一。關于論文成績的評定沒有統一的標準。大部分情況下是只憑指導教師的判斷,指導教師認為合格就合格,指導教師認為不合格就不合格。事實上僅憑論文指導教師一人的評定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合理的。

(四)社會方面存在的問題。

畢業論文應在第六學期完成,但這一階段是畢業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學生都在這一學期開始社會實習工作,有的實習單位不允許畢業生擅自上網,而且休息也無固定時間,造成學生無法收集材料,也不方便與指導教師進行溝通。有的學業生認為寫好畢業論文對求職沒有直接的好處,況且有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與所學的專業并不對口,綜合起來考慮,自然要犧牲論文的質量。

二、如何解決高職高專韓語專業畢業生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解決目前韓語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學生個人、學校、教師各方面入手,多管齊下地進行解決,以促進畢業論文的質量提升。具體說來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對畢業論文工作的認識。

學校、教師、學生明確畢業論文的教學和教育功能,進而意識到畢業論文是高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論文與其他教學環節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而它的實踐性、綜合性、創新性是其他教學環節所不具有與不可替代的特點。從學生角度來說,也要自覺地把畢業論文作為高等學校教育效果的大檢閱。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是發現、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將學習期間獲得的知識與技能運用于教學實踐和服務于社會的過程。

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從教師到學生就都必須高度重視,謹慎對待,決不能敷衍了事,要自覺地、認真地把它做好。

(二)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優化學生知識結構。

這是提高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根本途徑。畢業論文的完成歸根到底是學生的事情,教師不能代勞,必須由學生親自去做。所以,應該在寫作課上適當地安排一些有關論文方面的寫作,以便以后寫畢業論文時運用自如。在閱讀課上多找一些各種題材的論文、文章給學生參閱,以使其積累一定的書寫論文的經驗和基礎。

(三)學校要為學生書寫畢業論文創造條件并加強管理。

學校要加強實驗室、圖書館建設,為學生畢業論文創造物質條件。同時,在論文的指導方面制訂詳細的標準,使論文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如果有寫論文與求職或實習之間存在矛盾的學生,應該讓他們盡早進行,錯開時間、合理地安排,從而順利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

(四)提高指導教師的業務能力。

畢業論文指導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在整個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指導方法適當與否具體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高低。教師要承擔起指導任務的職責,必須具備較深厚的學術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寫作實力,要把握韓語的學術動態,進入該學科研究的前沿,并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指導學生論文時能給予其有效的啟示和幫助,以收到“學有所導,導有所學”的效果。

只要學生、學校、教師及社會各界齊頭并進,多管齊下,為保證論文的質量,制定一套科學的、規范的方案,韓語專業畢業的畢業論文就將日益規范,內容就將更加充實,合格率也將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篇12

采用傳統的青花瓷紋樣提煉成香水瓶的圖形,充滿中國色彩。而其噴出的是中國的方塊字,加深了文化底蘊。背景的紋樣也是采用同樣的圖形使其想融合形成風格統一的作品。作品所傳達出的信息讓人回味。

圖1

 

 

二、現代招貼

招貼藝術作為一種視覺傳達藝術,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種傳播商業和文化等信息的視覺媒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招貼不僅是為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種美的語言,它映射出一個國家的民族傳統與社會文化。

它的構思要能超載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夸張,要以強烈鮮明的色彩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并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如(圖2)所示,運用大塊的強烈鮮明的顏色鋪滿構圖,其中被色彩明快顏色包圍得中間的灰色顯得引人注目,這幅作品是銅錢,錢本身本沒好壞之分,但產生的作用確是正反兩面。金錢讓生活色彩斑斕,但也有法律無法約束的灰色空間。

圖2 圖3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招貼設計中運用的范圍很廣泛,而且豐富多樣。

(一)、中國書法在現代招貼中的應用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世界上,擁有書法藝術的民族屈指可數,中國書法,具有悠久的歷史。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具有很深的玄妙。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的審美對象,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國書法旋律的美、形體的美、意境的美已越來越被現代設計家所采用,并賦予了現代設計的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如(圖3)所示,用新的方法來表現書法藝術。簡潔的構圖,具有現代感的黑、白、灰,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以一當十”。

書法藝術在現代招貼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招貼需要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招貼畫書法藝術應用招貼設計已經有歷史了,也創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民族性的作品。

(二)、國畫在現代招貼總的應用

中國畫中線、墨形式的研究,在今后的設計中影響會越來越大。設計不能拒絕傳統文化,兩者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即中國畫的線墨形式應該和現代招貼設計的特征融為一體。如(圖4)照片形式的國畫不僅沒有掩蓋國畫的純粹簡潔,而且跟突出了靈動的意境,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沖擊感。濃墨與淡墨的和諧與照片形式的結合,畫面純粹簡潔而又豐富,更多地去考慮圖像的可變性。這種相融并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在對中國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我們只有吸取國畫藝術的精髓,將其融入到現代招貼設計中去,這樣必然會使招貼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獨特性。且更符合我國的現代招貼設計的審美取向、心理需求,又具備國際化和中國化。

四、結束語

 

我們作為現代設計師,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設計思想沖擊的同時,要學會中西結合,以中為主,形成民族個性,這樣我們的民族文化將得以不斷傳承,使我們的招貼設計在“國際化”中大放異彩。漂亮的設計不一定是好的設計,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致  謝

首先要感謝指導老師和各專業老師,是你們給了我細心的指點和輔導。感謝學校四年來的培育和教育,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使我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讓我受益非。

 參考文獻:

[1]. 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12.(1-215)

[2]. 靳之林.《中國民間美術》.            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1-138)

[3]. 朱國勤.《現代招貼藝術史》           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5.1.(1-124)

[4].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9.20.(1-324)

篇13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理論基礎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 依靠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在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指導下開展本行業人才需求預測,制定教育培訓規劃,組織和指導行業職業教育。由此可見,“植根行業,培養人才,依托行業,發展自己”是高職院校建設發展的明智選擇。

行業文化,是指該行業在人類文化、社會文化和經濟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與本行業相關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以及由此產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 品牌效應的綜合體現,是由本行業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文化。[1]可以分為物質、理念、制度、行為四個層次。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指高職院校全體師生員工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形成的、被全體員工所共同接受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群體共同創造和形成的校園精神風貌和文化氣氛。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師生情操,啟迪學生心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存在相似性 校園文化和行業文化都屬于社會亞文化,都以人為著眼點,重視人的價值,重視人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在建設目標上都是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實現事業發展,都具有導向作用、規范作用、協調作用、激勵作用和凝聚作用等[2]。在建設內容上都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層面。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存在很多相同或相近性,兩者的互動與融合是可行的,正是這種相通性,為校園文化和行業文化的互融互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高職校園文化中融入行業文化就是高職院校按照校園文化發展規律,將行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有機融入校園文化的形成過程中,通過師生員工的校園實踐活動,在精神、制度、管理、環境、教學、活動等方面實現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有機融合,使校園文化的形式、內容有明顯的行業烙印,以更好地實現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方向。

二、在高職校園文化中融入行業文化的必要性

高職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實現從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 這些都要求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相對接與融合,當今的高職院校都與行業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緊密聯系,工學結合的形式更有力促進了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融合,并為兩種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現實可能。加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融合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 也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求。建設基于行業文化相融合的校園文化其積極意義在于:

1.可以激發高職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他們成長成才。在融合了行業文化的校園文化環境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的接觸行業文化,體會到行業所屬企業人才與人才之間激烈競爭的現實,可以使他們親身感受行業文化中行業精神、行業傳統、行業作風,尤其是行業理念中的積極進取和競爭意識,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在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充分體驗到企業的競爭壓力與職業責任,自覺地樹立強烈的危機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起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動機。

2.有利于塑造高職生良好品德,有利于他們成人。行業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論,其精髓在于“質量第一”、“信譽為本”、“顧客至上”,并把它體現在生產經營管理中[3]。這就要求人們具有質量意識、效益觀念、團結協作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在高職校園文化融入行業文化,就能促進高職生加深對社會發展的理性認識,糾正他們認知上的偏差,透過企業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對社會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3.便于增強高職生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他們就業。高職生大多人生閱歷淺,心理有待成熟,思維方式過于理想化,素質和能力與社會的現實需求有一定的距離。融入行業文化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走向社會、深入企業的機會,能夠感受企業嚴格剛性的管理和紀律要求,感受企業員工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有效地鍛煉和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主動調整心態、重新進行自我定位,提高他們畢業后到行業企業的適應能力,縮短就業后適應崗位的時間。

4.更好的培養高職生創新精神,有利于他們創業。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企業的歡迎。理論學習與社會生產實踐作為創造性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就日益突出。所以,高職生需要不失時機地參與到行業文化的活動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企業特別是那些重視技術開發與創新的企業。融入行業文化的校園文化能使高職校院的學生明確行業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業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強他們的創業素質和能力。

當前 ,各高職院校都在認真落實黨的十精神,在結合實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引入行業文化的優秀元素 ,創建有行業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 ,是一項系統工程 ,我們要分步實施 ,整體推進 ,創新途徑 ,開闊視野 ,使高職學生畢業后不僅適應行業生產的要求 ,還能在不同崗位上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