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高級護理實踐能力培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Bonnie Weaver Duldt [1]將人際溝通定義為“一種人際互動過程,是兩個或多個人在面對面的接觸中不斷地適應并不斷了解對方的過程”。人際溝通包括很多的層面,1997年林菊英[2]等在中華護理全書中提出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的溝通是最主要的。通過溝通可以使護理人員能夠有效的評估病人的身心狀況,及時滿足病人的需要,提高護理效果,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學會對326所醫療機構的調查中發現,有71%的醫療糾紛是由于沒有進行有效溝通造成的[3]。因此對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護理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由于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其成為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的最佳課程模式。本文就護理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進行闡述。
一、培養目標
虞獻敏[4]在對護生溝通技能方面的目標管理中提出護生應該具有高層次的文化素養,能夠正確地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效果滿意等要求。在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態度,提高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能與病人及家屬建立和諧關系,通過溝通及時發現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滿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二、培養方法
1.模擬醫院真實環境,糾正護生的不良習慣
以往的護理實踐課程中,學生在操作練習時面對的都是模型、模具,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致使護生在操作過程中一言不發的現象十分普遍[5],即便教師根據操作的類型設定了相應的護理的場景和護理對象,護生在練習時也通常是照搬教師課堂用語,不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作適當的調整。
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溝通意識,引導學生把模型人當作真正的病人,讓學生順利進入到護士的角色中去,真誠地與模型人進行交流。現在很多高職院校也在積極建立模擬病房環境的實驗室,這樣更容易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受護理工作氛圍,轉變學習觀念。
2.運用案例分析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并不能夠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就能完成,社會在發展,在進步,就要求護理學生也要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使其學會主動的學習,有目的性的學習。該方法由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病例,通過設定特定的溝通對象和真實的溝通情境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按照護理程序確定病例中的健康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最后對護理方案進行分析,找出問題解決的最佳途徑。
3.“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溝通能力
采用以學生為主的“三位一體”(觀眾、演員、導演)的教學互動模式[7],讓學生分別扮演護士、病人、病人家屬,未參與表演者作為觀眾,教師作為導演,模擬真實的臨床護理操作,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與病人及家屬溝通,而不要生搬硬套老師的語言,操作完畢由“觀眾”進行點評,點評的內容主要包括護理評估是否準確,護理操作過程中是否隨時觀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及病情變化,護理操作用語是否正確,護理評價是否有效等。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對操作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就改進的方案與學生共同探討,在此過程中對與性格內向的學生應該給予鼓勵并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幫助她們樹立自信心,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三、評價標準
在基礎護理學實踐操作及各項??茖嵺`操作的考核標準中,根據臨床護理步驟,按照護理程序進行分值的配比,加大護理評估、實施、評價這三個部分中學生溝通能力考核的分值,如按百分制進行分配,護生的儀表占5分,操作步驟占60分,人際溝通占30分,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占5分。強調在操作實施時對病人的關注,糾正“啞巴操作”、對“模型人”動作粗暴,及不注意保護病人隱私的錯誤行為。使護理專業學生能夠重視人際溝通,促進其人際溝通能力的提高。
四、小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一種能夠為病人提供全面的、適應多元文化需要的、整體的護理模式[8]。這種模式就要求護理人員轉變護理觀念,除了具有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還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為了適應現代護理模式對護理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在對高職護理學生的教育中應該將人際溝通作為護理學生職業教育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來進行培養,以便使護理學生在進入臨床工作以后能較好的運用溝通的技巧,順利開展護理工作,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基金項目:阜陽職業技術學院2010校級質量工程,項目編號:2010ZDZY02
參考文獻:
[1]Paul Hersey,Bonnie Weaver Duldt.Situational leadership in Nursing[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8
[2]林菊英,金喬.中華護理全書[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劉虹.醫療糾紛困擾醫院[N]健康報.2002-11-01(3)
[4]虞獻敏,陳克芳.淺談高護實習生溝通技能的目標管理[J]當代護士,2000(4):17
[5]李輝.淺談護理學基礎教學中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3):101-102.
篇2
2課程設置突出中醫特色,教學模式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點
高等中醫藥院校培養的護理專業型碩士學位研究生區別于西醫院校培養的研究生,最重要也是最具自身優勢的就是中醫特色。我校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均設置了中西醫結合課程,包括中西醫結合的護理實踐基礎和高級護理實踐能力培養的部分學時,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方劑和中醫高級護理實踐技術。由于學時有限,對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教學模式,我校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上進行改革。在教學觀念上,將研究生課堂學習與臨床實際應用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相融合,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模式,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探索性學習;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采用系統的理論框架和前沿的專題導向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授課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和靈活運用知識,既強調經典理論的知識繼承,又兼顧知識的獲取方法和創新;在考核方式方面,除了傳統的考勤、作業以及書面考試成績3大部分之外,對學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學術交流報告和學術論文水平做適當的評價,鼓勵學生在交流報告時提出有創新性和啟發性的問題。
3以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為重,課程體系符合護理職業崗位需求
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區別于科學型碩士研究生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前者是以培養臨床護理實踐能力為重點,因此在整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我校都推行“以專業知識為背景,以專科技術為重點,以實踐理論相結合為基本方法”的課程建設模式。根據護理職業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圍繞職業技能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開設了高級健康評估、高級護理實踐能力培養等與就業相關的培養實際運用能力的專業課程。同時,要求學生在與研究方向有關的科室輪轉,時間不少于24個月,每輪轉完一個科室要進行出科考核。此外,學校要組織階段性考核,對臨床技能和臨床思維能力進行全面衡量,考查學生獨立處理臨床??祁I域中常見護理問題的能力。轉科考核成績不合格者適當延長轉科時間,并進行補考;階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安排學位論文答辯。力爭做到課程體系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學校與臨床實踐基地的配合,強化學生臨床能力的訓練,重點加強專業技能課程和護理實踐性教學環節,使之盡可能地符合護理職業崗位需求。
篇3
2我國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開展情況2.1人學考試護理研究生招生參加全國碩士統一考試,考察3門課程:英語、政治、護理綜合。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人學考試由西醫綜合改為護理綜合,則更為貼近護理專業本身,將本科所學的護理知識更為統一的呈現在一張試卷上,可體現出護理專業的特色。錄取原則是在國家統一醫學分數線的基礎上,根據本校的招生計劃來制定分數線,通過復試,則可正式進人學校正式開始研究生學習。
2.2招生對象高等醫學院校數是將護理學連同其他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定統一的招生簡章,對報考者沒有特別的要求。但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強調的是培養護理實踐能力,因此也有大學在招生目錄備注里添加了相應的考核方式,例如蘇州大學要求考生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并在復試中增加健康評估考試,以考査學生所具備的實踐_力水平北京協和醫學部要求報考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者,應屆本科畢業生須在入學前通過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往屆本科畢業生要求獲得護士執業證書。
2.3培養目標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制定培養方案的依據和基礎,結合我國國情和社會需要,有針對性的實行教學。要求堅實的掌握護理專業知識、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能夠承擔專業技術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
2.4課程設置因我國護理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在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方面都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對于專業學位和科學學位的課程設置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和劃分。我國國務院委員會建議試行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包括:公共課:政治理論課、外語等;專業基礎課:高級健康評估,藥物治療學、病理生理學、循證護理、醫學統計學或臨床流行病學;專業課:高級護理實踐能力培養、學術活動:參加學校和醫院學術講座,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會議交流等。大多數醫學院校則是根據試行方案和學校本身的培養方案來制定課程,無法體現出專業學位與科學學位的特點。
2.5相關能力培養我國對專業學位的護理碩士相關核心能力要求沒有明確規定,相關學者研究表明,護理碩士應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臨床實踐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專業發展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護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由此也可看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相比科學學位,更強調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學位是為國家培養具有專業技術的高級人才,因此對其核心能力的培養也要與相關專業相吻合。
3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發展存在問題
3.1專業方向設置不明確專業學位具有特定的職業方向發展,是為了培養出能夠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而護理學因其實踐性和應用性,使得我國在培養高級護理人員時,更注重培養一些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這就要求在護理研究生教育專業方向設置上應與社會接軌,其目的是培養更多專業化的人才。我國是2011年將護理學升為一級學科,但目前護理二級學科的設置尚未明確。高校在招生時,按照原有的臨床護理、護理教育、心理護理等方向,再次細化,可分為兒童護理、成人護理、老年護理、危重癥護理、神經科護理等。這些細化后的學科方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所需人才、學科發展方向和報考者的意向,具體的二級學科專業方向尚需國家進一步的規范和確定。
3.2課程設置不能體現專業特色理論課程方面:課程設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對于不同方向的護理學碩士應有不同的課程設置和側重點,多數院校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學期進行理論授課,內容與國家規定的公共課與專業課大致相同,對于專業學位與科學學位的研究生來說,授課內容基本一致,不能按照專業的不同開設不同的科目,并進行單獨授課。實踐課程方面: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因其實踐性,決定了在授課時要注重學生的臨床實踐的培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的相關文件中,也明確規定,對于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應以培養其護理實踐能力為重心,同時注重學生的科研和教學能力W。
3.3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規模發展而引發的質量保障需要[9]。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是圍繞著既定目標,對被評價對象的屬性進行分解、并按重要性確定權重所獲得的指標群體,其主體框架是評價指標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主要是通過政府主管部門,相比較美國、法國的多元化評價方式,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同時,我國對于護理研究生的評價指標的制定,也尚處在探索之中,包括如何評價教學質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等。
3.4實踐能力的培訓及考核方式有待規范臨床實踐能力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重點,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相比,學生從進人臨床科室,就看作考核的開始,并按照培養計劃完成各科輪轉,由所在科室的帶教老師在出科之前對其進行病例書寫,手術能力,臨床操作等的考核[11]。但是,對于護理專業的研究生來說,實踐能力的考核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多數以病歷書寫,輪轉記錄檢查,操作技術,護理查房等方式進行考核臨床實踐能力。如何考核、以什么方式進行考核及考核的指標如何定位,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4對策
4.1依據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隨著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學科劃分更加精細,對所對護理人員的培養方向也更加明確。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髙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我們應根據國家規定的大目標,確定適合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的小目標。
4.2護理實踐與課程教學相結合課程設置是體現培養目?^和落實教育原則的實體,直接影響教學的整個過程和教育成果,全日制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的培養必須突出教育實踐課程,課程設置應突出“理論+實踐”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美國理學專業碩士的課程體系設計使用的是“科學-附加”教學模式,整個課程體系是由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科門類的課程構成,“附加”教學模塊是由與用人單位磋商后一致認可的相關課程和活動組成科學”模塊與“附加”模塊兩者相互補充,所占比重基本平衡,但“附加”模塊是課程體系的重點。
4.3開展多種樣式的教學模式原有的教學模式多以講授法為主,可在原有基礎上,開展例如小組討論、PBL教學、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也可利用網絡,增加院校和校際師生之間的交流,在教學內容和實踐內容上相互知道,相互學習。李夢詩等認為在教學實踐指導形式上,采用校內教師與校外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組成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則更多地參與到實踐過程、行動研究、論文指導等相關工作,實現了高校學術型教師與實踐基地優秀教師的共同參與,構建實踐基地學校實習與實驗研究模擬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模式。
4.4建立多元化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美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主要通過政府,社會和自我評價,其中社會評價是主體,政府評價是支持和保障,自我評價是基礎,三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互相制約,共同發展,最終形成動態的評價體系,同樣,在英國,是以政府和高校雙重評價為主,社會評價積極參與方式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這位我國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據W。我國應在政府評價為主導評價方式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努力實現三種評價體系的平衡發展,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因其實踐性的特點,更多的時間是在臨床一線工作,采用用人單位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才是提升其臨床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4.5完善臨床實踐教學考核方案國外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考核,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是實習研討會、課程討論會以及臨床實習報告;國內一些院校對護理專業臨床實踐考核,主要是通過學生在輪轉科室的出科考試成績、出科小結、平時表現及相關臨床操作技能考核,另外實習中期的階段考核,由導師組及研究生處統一組織,包括筆試和臨床技能,但這些具體的考核方式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復旦大學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臨床能力考核,是從學生的職業道德、輪轉計劃完成情況、病例書寫、護理查房等方面進行,并且認為從教師培養??谱o理人才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及相關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4.6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隨著網絡的全球化,跨國合作與交流也成為現如今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雖然強調動手能力,但是通過高等院校互聘教師,交換學生、學術交流、開展特色的專題報告等形式,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管理模式⑴。通過這些國際交流和學習,這對我國建立屬于自己特色、又符合國際發展的教育制度、提高辦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5小結
篇4
1 ICU護士個性化培訓目標
專科護士在加快??苹⑻岣咦o理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ICU護士作為高級實踐護士之一,臨床實踐能力的培訓是其培訓的重點和難點。目前我國ICU護士的培訓目標主要是為危重病??婆囵B具備專科系統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并具有科研教學意識的臨床專科型護士。通過培訓提高ICU專業的專科護理質量和??谱o理技術水平,使學科發展和專科護理人員綜合素質與國際水平接軌;制訂和完善ICU專科護理的行業標準[1]。
2 ICU護士個性化培訓方法
ICU護士的特質需要在臨床實踐中建立,也需要在在職教育中接受最新的理論與技能、培養專業的素質。臨床實踐教學是ICU??谱o士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臨床培訓模式和方法是決定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采取的模式為ICU??谱o士教學基地培訓模式和院內培訓模式兩種形式。
2.1 ICU護士教學培訓基地
2.1.1基地評審及準入標準 ICU教學基地均設在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綜合性ICU或??艻CU,通過當地衛生部門或護理學會等相關機構審批合格后掛牌,并定期給予復審以保證教學質量。醫院申報ICU專科護士教學基地評審內容包括:ICU建筑、環境、儀器設備;各種規章制度、各項技術及操作規程;ICU患者收治標準;ICU感染的管理;人力資源的配置情況等的具體要求。臨床教學基地準入標準:要求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及各項技術的操作規程;ICU的床位6~8張以上,護士與ICU床位比達到2.5~3∶1,具備教學中所需80%以上的監護項目和儀器設備。師資標準是大專以上學歷,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具有ICU專業護士資格證書,有較高的ICU理論知識水平和臨床護理經驗,以及豐富的臨床實踐帶教經驗。并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2.1.2基地培訓方式 目前教學基地大都采用理論與實踐分開的培訓模式,培訓時間為3個月,理論課學習1個月,實踐學習2個月。部分教學基地采用理論與實踐交叉的培訓模式,理論授課形式多采用講授法、案例法、演示法等[2]。有關研究顯示進行理論培訓時,理論與實踐交叉進行的培訓模式優于理論與實踐分開進行的培訓模式,在實施臨床實踐能力培訓時,理論與實踐交叉的培訓模式突出參與式的實踐教學、對技能提高和解決問題上更有針對性、及時性?;貙嵺`培訓方式大多采用一對多專職帶教和跟班制一對一帶教,前者方式比較適于ICU工作經驗較豐富的學員,便于他們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及對各種護理方法進行比較;后種方式比較適合于ICU工作經驗較少的學員,便于他們對于各種護理技能的掌握。由于受訓人員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所在單位的情況等各不相同,培訓基地開展個體化個性化階梯式培訓,做到因人施教。各基地也有根據具體情況或學員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培訓方式。
2.2院內培訓
2.2.1院內培訓形式 由于目前ICU護士的培訓資源遠未滿足臨床的需要,參加各市省級培訓護士的數量遠少于現在ICU工作的護士數,在專科護士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各醫院結合科室特點,充分利用資源,靈活運用多種培訓方法,嘗試從ICU臨床工作中培養??谱o士。如成立JIT重癥監護培訓教育體系,JIT方式是指"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所需要的人員",JIT護理人員通過橫向培訓即通過短期2個月,在指定帶教下,各??频牧鲃优嘤?,結合理論培訓,使其具備在ICU獨立工作的能力。還有采用PACU(麻醉后監測治療室)和ICU序貫模式培訓臨床護士,短期內顯著提高重癥監護理論知識、護理操作技能及臨床綜合能力。分層按需培訓也是提高培訓效果的有效方法,根據ICU護士的職稱、學歷和工作能力的不同或通過評估ICU護士能力進行分級,進行分層培訓。微型培訓采用積少成多的策略,即每天所用較短的時間進行培訓,護士依從性好,尤其是在??菩詮姷牟僮骱屠碚撝R方面,效果顯著。醫護合作培訓,即醫護配合模擬搶救演練,醫護共同查房及病例討論等方式培訓也有助于提高ICU護士的實踐能力。部分醫院實施ICU護士"院級資格認證制",即明確崗位需求,開展院內ICU護士準入、培訓、考核等,有計劃將ICU的理論、操作、??谱o理等內容結合臨床進行培訓,突出實踐教學,實現持證上崗[3]。
2.2.2院內培訓方法 院內培訓方法多采用理論授課、技術示范、晨間提問、個案分析、護理查房、病例情景法、以問題為基礎授課、反思日記、經驗交流、教材自學等,充分利用院內自身資源為ICU護士提供??婆嘤枺谝欢ǔ潭壬峡商岣逫CU護士的業務水平。
3 結論
我國ICU護士培訓仍處于探索階段,在培訓模式、培訓方法、認證形式等方面存在差異。ICU專業護士培訓后應合理使用、在行政認可及待遇方面應有區別,以充分調動ICU護士的積極性,挖掘其潛能,體現其核心能力,也使ICU??谱o士的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參考文獻:
篇5
1.2專業學位碩士
是相對于傳統的學術性碩士而言,培養出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以強調實踐能力為主,注重臨床思維和技能的訓練。李沐等[6]在基于能力本位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現狀中顯示,專業學位的特性簡單地概括為實踐性、職業性、復合性。培養滿足時代需求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國家提出的培養目標從總體層面上比較籠統,不夠細化,沒有明確能力要求以及所具備的核心能力。
2培養目標
2.1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
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的相關精神,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熱愛護理專業,愿為護理事業而奉獻,直接參與臨床護理實踐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北京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明確定位于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人才,采用理論課學習及護理學專業相關方向的臨床實踐為主的培養方式[7]。山西醫科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南方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的培養目標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的目標一致。
2.2國外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
美國專業學位護理學碩士是培養擁有專家才能、在某一??苹驅2》矫婢哂休^高理論和實踐水平的高級護理實踐護士及護士指導者[8]。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美國就開始通過研究生教育培養高級護理實踐護士,包括開業護士、臨床護理專家、認定的護士助產士、認定的注冊麻醉護士和高級個案管理護士等5類專門人才[9]。高級實踐護士實踐的特點為:擁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臨床判斷能力,能熟練地進行自我創造性的護理以及在工作中具有強烈的探究精神[10]。目前,美國已經形成護理特色鮮明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注重專業性和實踐性,由研究生必修課程、高級護理實踐核心課程、??普n程3個板塊構成,涉及衛生保健政策、倫理學、經濟學、基礎醫學新進展、??聘呒壸o理理論與實踐等課程內容[11]。英國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能力以及??谱o理專家。護理研究的基礎課程包括健康照顧研究、循證醫學等。具有專科化的護理碩士研究領域包括保健護士、小區精神護理、職業健康護理、助產護理、小區服務和學習障礙者護理等[12]。日本的護理碩士教育以研究能力培養為主,包括研究方法的學習、科研動態的把握以及嚴謹的科學研究作風的養成[13]。泰國主要致力于培養各專業高級護理實踐者,以提高護理、保健及醫療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人群。具有臨床工作經驗的本科學歷護士可根據臨床發展需要和研究方向選擇專業化的碩士課程[14]。
2.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
主要是面向醫院為主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高層次臨床醫生,要求具備堅實系統的臨床醫學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熟悉臨床科學研究過程,培養的側重點在于臨床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同濟大學、青島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以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訓練為主,培養臨床高層次專門人才為目的。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夠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掌握各項檢查治療技術,達到衛生部頒發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第一階段培訓結束時要求的臨床工作水平或高年住院醫師水平。鄭州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為,具有較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地掌握本學科的臨床技能,能獨立處理本學科常見病及某些疑難病癥,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達到初年主治醫師的臨床工作水平。
3護理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現存的問題
①沒有明確能力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比較明確,在培養期間需要掌握的能力要求在培養目標中都有體現。而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沒有明確需要掌握哪些能力要求及核心能力。
②課程設置沒體現護理專業性特色,培養目標不明確導致不同方向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差異不大,層面上比較籠統,不夠細化,甚至部分高校護理學研究生的公共課,選修課與其他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同堂完成。
③沒有將培養目標細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均圍繞培養目標,將培養目標細化分解成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標準,對護理研究生培養起到了較好的引導和規范作用。
④各??品较虻呐囵B目標沒有界定,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國家學位委員會只制定了總的培養目標,但各??品较虻呐囵B目標沒有界定。如臨床護理學的方向很廣,這與國際護理教育??苹l展的趨勢是背離的,同時也導致我國護理學各個專科方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沒有達到共識的原因。
⑤缺少個性化專業培養特色,導致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隨意性較大,培養的規格不統一,也限制了護理學人才的進一步發展。美國專業學位的個性化培養特色鮮明,專業院校的個性化培養百花齊放如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個性化教育創造了一種職業與市場高度融合的產學研培養模式[15]。
4結合實際提出有效整改對策
黃濤等[16]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中認為,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面向地方、立足衛生行業,培養掌握護理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凸顯解決臨床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管理、教學、科研能力以及良好職業素養的應用型、??菩汀⒏邔哟巫o理專門人才。北京大學護理學院院長郭桂芳在2012年9月26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現代護理雜志主辦的現代護理論壇上呼吁,護理碩士不同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應進一步明確,今后,要進一步明確護理碩士生核心知識需求并組建核心課程,探索滿足不同專業方向護理碩士研究生需求的課程,并將課程設置與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相匹配。同時認為,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應以臨床實踐為主,注意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和科室輪轉順序,探討有效的護理帶教方法,以鞏固學生理論知識,達到掌握最新臨床知識和技術。陳琰晗等[17]研究的中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之比較與啟示認為,借鑒國際先進模式,建立五大目標能力模塊包括護理專業操作能力、系統支持能力、教育指導能力、科研能力和專業領導能力。專業操作能力模塊包括健康評估能力、護理診療能力、專業知識咨詢的能力。系統支持能力模塊包括參與制訂專業標準、程序、相關政策和提高護理質量的能力。教育指導能力模塊包括病人教育、學生實踐指導、培訓其他護士的能力??蒲心芰δK包括數據收集利用、科研調查及循證護理實踐能力。專業領導能力模塊包括組織護理實踐、護理改革和評價他人專業工作的能力。李峰等[18]研究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態勢分析中強調,專業學位護理研究生培養目標,應當突出護理專業實踐性特色,充分體現新的醫學模式和現代護理理念,體現衛生服務模式轉變及相關的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和社區護理等。培養從事護理某一特定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強調職業素質,強化實踐環節,著眼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護理實踐技能。
篇6
1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概況
1.1入學考試。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其他專業一樣,需參加全國碩士統一考試,考試科目為政治、英語以及護理綜合,其中護理綜合主要包括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各院校根據考試大綱自主命題并設置錄取條件??忌ㄟ^筆試后參加報考院校的復試,通過復試者則可正式進入學校開始研究生學習。
1.2招生對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護理碩士設置方案上明確要求,學士學位獲得者或具有同等學歷者均可參加護理碩士招生考試,并要求已通過注冊護士資格證考試[2]。但護理專業學位更應該注重護理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增加對臨床實踐能力的要求。
1.3培養目標。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3]。”各院校在此背景下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培養目標,并有針對性的實行教學。
1.4課程設置。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在《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試行)》[4]中給出了課程設置的相關規定,包括:專業基礎課(高級健康評估、藥物治療學、病理生理學、循證護理、醫學統計學或臨床流行病學)、公共課(政治理論課、英語等)、專業課(高級護理實踐能力培養)、學術活動。大多數學校則根據試行培養方案與本學校特色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對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
1.5臨床實踐能力能力培養。我國并未對護理專業學位相關能力進行要求,依據張海麗等人研究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備臨床??谱o理能力、教育能力、提供咨詢能力、研究能力、臨床和專業領導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專業學位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其能力也要與相關專業相吻合。
2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招生及生源。通過調查了解到,申請護理專業學位的大多數仍為應屆本科畢業生,臨床護理工作者申請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臨床護理工作較為繁忙,早期進入臨床工作的工作者學歷普遍不高,且對護理專業學位沒有較高的認識,導致臨床護理工作者對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概念模糊,較難通過護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但對于護理專業學位來講,更應該注重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臨床護理工作者長時間以來工作經驗的積累將更有利于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多數護理本科生及護理工作者認為護理崗位不需要繼續讀研深造。主要原因在于護理崗位操作性強,在校學習的課本上的知識太過陳腐,難以與臨床實際相結合。這些原因都將導致護理專業學位發展推滯。
2.2培養目標。護理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具體要求是要培養在護理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但不具體,目標較為籠統,并未進行細致的劃分,可執行性不強。各院校根據培養目標所制定的培養方案不一,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培養出來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層次不一。
2.3課程設置。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多采取大班授課的形式,沒有根據研究生所選擇方向設置個性化課程且課程大多為必修課,選修課的可選擇性較少。②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大多沒有統一的教材,且一些教材大多為本科教材,一些時候并不能與最新的護理進展相結合。③課堂應多加入學生的互動,減少傳統的灌輸式教育。
2.4考核體系不完善。對于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來說,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沒有統一的標準,且護理專業學位未能與專業護士類職業資格證考試有效銜接。評價學生水平的指標比較單一,主要是評價論文水平。護理專業學位的考評應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才能凸顯其專業性的所在。
3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進策略
3.1改進招生標準。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時應對臨床實踐能力加以要求,鼓勵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工作者申請護理專業學位,且在錄取時應優先錄取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的護理工作者。
3.2細化培養目標。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細化并??苹瑢Σ煌瑢I方向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制定不同培養目標,并根據培養目標統一制定培養方案,形成統一的培養標準。
3.3優化課程設置。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應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和方向性,注重臨床實踐的培養,更新教材并與時俱進與最新的護理進展相結合,課堂應多采取教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模式,多方面的調動學生積極性。
3.4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可多采取聯合培養的方式,可采用護理學院與醫院聯合培養的方式,也可采用不同醫院間交叉培養的方式。當前臨床一線的護理專業學位導師臨床經驗非常豐富但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有待提高。采用聯合培養的方式,學院導師的臨床實踐能力也可得到增強。其次,應嚴格導師遴選工作,保證導師的指導水平、臨床實踐能力以及科研水平。
3.5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統一規范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標準,將臨床實踐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考核標準,并將護理專業學位與專業護士類職業資格證考試有效銜接,將會更有助于臨床護理專家的培養。
3.6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增加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出國深造的機會,開闊眼界,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如聯合培養、科研合作、互換交流等方式可以更好的將借鑒的國外的教學理念及培養方式并運用到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中,提高我國護理研究生教育的質量[5]。
4結論
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護理工作者應在此背景下提高對護理專業學位的認識,在現有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和理念,積極探索我國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加快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新秀,胡慧.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8):2833-2835.
[2]劉丹丹,錢志剛.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54-56.
[3]鄧潔,羅羽.專業學位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及其展望[J]護理研究,2012,26(12B)3273-3275.
篇7
為了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具有綜合素質的護理人才,在護理學本科教學過程中,如何優化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實踐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是當前護理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共同難題,筆者就此談幾點意見。
一、重新審視教學理念
護理學專業本科教學怎么搞,培養什么規格的人才,樹立什么樣的教學理念,是一個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的問題。迄今為止,我們通常都把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護理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能在護理領域從事預防保健、臨床護理、護理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里,應該重新審視“高級”這一定位的現實性與科學性。如果說在我國剛開始招護理學本科生時嚴重缺乏中高級護理人才,高等教育條件和能力十分有限,本科招生規模很小(更不用說研究生教育了)的背景下,把為數不多的本科畢業生認定為高級人才是符合當時的國情的話,那么在目前我國護理學高等教育大發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規模已經達到相當高程度的情況下,仍然把培養本科畢業生定位為培養高級人才就不適當了,既與現實不符,也不符合科學。
ピ詬叩冉逃中,本科生教育只是初級階段,碩士研究生教育是中級階段,而博士研究生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級階段。因此,本科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為社會輸送合格的護理專業一般人才;二是為今后進一步遴選、培養中高級護理人才提供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本科的培養定位應該是培養有一定理論基礎、能夠從事相關護理專業工作的一般人才。并且,護理學又是兼顧文理特性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龐大的學科體系和豐富的學科內容。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應用性;既講究嚴密性,又強調靈活性。因此,僅僅通過本科教學就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級”護理人才,顯然是不可能的。對于本科生來說,掌握知識是第一位的。在這樣的一種認識下,我們護理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如下的教學理念:應從封閉式教育向開放式教育轉變;從知識型向智能型轉變,從注意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個性發展;由注重學科系統性教育向綜合性教育轉變。注重培養知識、素質、能力三者統一的人才。要求在知識結構上,具有扎實的基礎醫學知識、社會人文知識和精深的護理專業知識;在素質上,應具有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和奉獻精神;在能力上,應著重培養學生具有綜合、組織、管理、自學、解決實際問題、表達、操作、創新等各種能力,追求卓越教育。
二、優化護理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體現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的關鍵,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界討論的熱點。十幾年來,本科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適應護理學發展需要和向國際接軌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不同的高校之間仍然存在著不少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要想做到全國一個模式,也是不現實的。如果硬性規定統一,那只能束縛護理學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只能阻礙各個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專長。但是,一些本質的東西還是應該達成共識。
1.優化課程設置在4年中,護理本科生共學習20多門課,知識結構包括: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基礎課和護理專業課程等。經過高中階段的本科生其自然科學知識比較扎實,對一般基礎課和醫學基礎課則有“吃不飽”現象,希望接受更多的知識。因此,為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整體護理的發展,今后的本科課程應增設公共關系、醫學倫理學等人文科學,影像診斷學等醫學橋梁課及急救醫學、康復護理等專業課。
2.合理安排學時在提倡素質教育、擯棄填鴨式教育的今天,本科課程的總課時或總學分應該加以嚴格控制,以便讓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如果每天還是把課程排得滿滿的,想把什么課都排上,想讓學生在4年里把什么都學會,那只能適得其反,只能束縛學生學習和創新的空間。在總課時、總學分有限甚至減少的情況下,在其他課程的課時與學分要求有硬性規定,不能削減的情況下,真正的護理學專業基礎課、核心課的總課時和總學分就很有限了。我們應該統籌安排,合理利用,有所選擇,把真正重要的課程排上,而其他一些次要的或可要可不要的課程只能忍痛割愛,千萬不可貪多求全。因此,建議適當減少數學、物理學、化學等課程的學時數,增加解剖、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等醫學基礎課及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主要專業課的學時數。
3.調整授課和見習比例本科教學雖然比中專和大專教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學得多,但是示教與學習、見習時間偏少,不利于動手能力的培養。倘若增加解剖學等醫學基礎課的實驗課時數,增設動物外科學,在基礎護理學學習過程中,除了在示教室操作外,每周應另設一定時間的病區見習,從而增加操作機會,減少學生對操作的生疏感,為以后的實習打下基礎。在實習前這段時間,應將內科護理學的教學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見習。
三、深化實踐教學方式
護理作為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在教學上,應注重實踐環節,注重自學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在這方面,相信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經驗。但也有一些學校不夠重視或流于形式。當前,對實踐教學的理解應該有所深化,所采取的方式也應該有所創新。根據我們的做法,實踐教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課堂體驗方式以病案引導講授,選擇臨床真實病案,讓學生依據護理程序給予分析,制定一套完整的護理方案,而后分組討論,最后教師講授與總結。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很快達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統一。而且,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改變學生被動聽課的局面,增強學習效果。
2.模擬實驗方式根據制定題目分組進行表演,模擬病人、醫生、護士,針對病人現狀給予相應的治療及護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且能運用換位思考,體會病人的需要。這實際上是一項綜合的訓練活動,涉及到對問題背景的判斷、護理方法的選擇與運用、護理結果的理解與分析等環節,對于學生加快理解護理方法的應用和加快掌握護理技術十分有效。不少護理專業課都可以采用這種方式。
3.直接參與方式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親身完成某項工作。例如,在同學們設計好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學校所屬的社區內真正進行一次某項病例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病例調查、整理和統計分析的整個過程,效果很好。有些學生畢業聯系工作單位時,把曾經做過的調查報告附在推薦書后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培養臨床實踐能力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專業教育臨床實習目的是:通過實習要求學生進一步熱愛護理專業,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養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護士素質,鞏固提高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病區科學管理方法,鍛煉組織能力,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能力,為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才打下基礎。
1.培養臨床工作能力在內外科實習過程中普遍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責任制護理,對所分管的病人實行整體護理,在完成日常護理任務的同時,針對病人的不同職業、文化素質、家庭社會背景等因素實施衛生宣教,術前指導及家庭隨訪等,在完成護理治療工作的基礎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對病人進行勸慰開導,使其情緒穩定而有利于康復。通過整體護理,書寫護理病歷,使書本上的整體護理概念由抽象化轉為形象化。在內科實習的同時還應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ICU、心電圖室、血透室、急診室等科室輪轉,以達到開闊視野,鍛煉提高臨床觀察、判斷、應急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總結經驗,促進實習質量的不斷提高。
2.培養教學能力在病區實習過程中應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護理知識每個學生每周講一、兩次課。在備課時要查閱各種資料,力爭做到內容新、重點突出、聯系實際、通俗易懂,小講課不僅有利于教學能力的培養,還使醫院醫務人員尤其是護士得到了一次業務學習的機會,這種形式的活動還可以推廣到臨床理論課階段以及基礎課后期階段,結合第二課堂活動進行。
3.培養管理能力在護士長和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分別實習1、2周護士長工作,在實習期間運用管理學知識進行科學管理的嘗試。結束時結合病區實際寫一份設想或建議書,在實習過程中,可了解護士長的日常工作程序,組織召開生活會,實習護士進行分科考核等。
4.促進科研思維的學習與應用在實習期間,提倡和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去思考和學習,尤其應學習一點醫學辯證法基本知識、醫學情報學知識、預防保健知識、科研方法等知識,將這些納入實習期間的學習內容,促使他們逐漸產生和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這是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楊德廣.現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張遠增.高等教育評價方法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3]李小妹.護理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
[4]戴曉陽.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7-42.
篇8
1.對象及方法
1.1 調查對象
根據河南省教育廳匯總的全省開設本科護理教育院校的名單,對所有開辦護理本科教育的院校共12所進行問卷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本研究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進行研究總結形成初步問卷,經專家修訂,對問卷進行反復修改形成正式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包括院校性質、開辦護理學本科專業的年限、學制及構成、培養方向、培養目標等;第二部分為能力培養要求, 共9個維度, 包括臨床護理能力、護理科研能力、護理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護理教學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人際溝通技巧、團隊協作能力、英語讀寫能力,所有條目按所應具備能力的重要程度從高到低排序,分別計為9分、8分、7分……1分,條目總分值得分越高,則重要程度越高。
1.2.2 調查方法 采用現場問卷調查,在發放問卷前預先電話告知調查對象,取得其配合,由12所院校護理教育相關負責人完成問卷。發放問卷12份,收回有效問卷12份,有效率100%。
1.2.3 統計方法:資料收集后采用SPSS l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確立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 一般資料
調查學校培養方案見表1。
2.2 學校對護理本科生能力培養要求
將各能力維度得分均數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臨床護理能力、人際溝通技巧、健康教育能力、護理教學能力、護理管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護理科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英語讀寫能力,見表2。
2.3 學校及用人單位對護理本科生臨床能力培養要求的對比[1]
3.討論
3.1 培養目標分析
本研究調查了河南省12所全日制護理本科院校,結果顯示, 12 所護理院校中認為護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為“??谱o理人才”的占 16.67%, 培養目標為 “復合型人才”的占 25.00%, 沒有單純定位“通科護理人才”培養的院校。結果提示,河南省護理本科院校已經開始進行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我國現行的本科護理教育多是單一專業方向下的通才教育[2],隨著醫學分科的不斷細化及社會對護理專科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通才教育與社會需求相脫離,與護理學科向深層次發展的趨勢相偏離的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另一方面,專才教育亦存在一些問題: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不合理,局限于某一狹窄的領域,缺乏自我發展和不斷創新的能力等。因而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相結合是我國未來本科護理教育的必然選擇[3]。調查顯示省內少數高校已經開設了涉外護理、急救護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助產士、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對部分學生試行分方向培養,這些均是有益的嘗試。調查院校中認為護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應用型人才”的占 58.33%,表明護理本科院校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2 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護理本科院校要求學生所應具有的能力中,臨床護理能力得分最高;院校對學生的人際溝通技巧、健康教育能力、護理教學能力、護理管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平均得分依次為6.00±1.73分、5.43±2.23分、5.14±2.19分、4.71±1.70分、4.71±1.80分;對護理科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平均得分為4.57±2.94分、4.43±2.30分,對英語讀寫能力要求最低,得分為1.29±0.49分。結合本研究中醫院對護理本科生能力期望的調查結果可知,無論對于護理本科院校還是用人單位,臨床護理能力均是最受重視的臨床能力。
在調查中,雖然被調查院校對護理本科生臨床科研能力培養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依據護理本科生的培養目標“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4],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護理本科生仍是是護理科研的主要力量[5]。國內護理界專業人士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統性培養模式進行了相關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綜上所述,目前河南省護理本科主要為4年制,“通科與??葡嘟Y合的復合型”為人才培養定位。如何在通才培養的基礎上,加強某一??祁I域的護理實踐能力培養,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申莉,張振香,張春慧,等. 護理學專業本科生臨床能力評價與臨床期望的研究[J]. 護理研究,2011,25(12):3224
[2] 索海英,楊瑞貞,李天民.護理本科生實踐能力分方向培養模式初探[J]. 護理研究,2009, 23(8):2050
[3] 索海英,楊瑞貞,李天民,等.護理本科生分方向培養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 護理學雜志, 2010,25(6):59
[4] 曹楓林,高慶嶺,厲萍.護理系本科畢業生工作能力與在校成績的相關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5):371-374
[5] 張美芬,尤黎明,劉可.我院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統性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 中華護理雜志,2005, 40(2):132
基金項目:
篇9
將“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方法多樣化,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病案討論、角色扮演、PBL、學生講課、課間見習、教學實習、技能訓練等多種教學方法,同時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種媒體配合使用,如PowerPoint、CAI課件、VCD、錄像等,形象、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三、實踐教學的創新,建立“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
利用模擬醫院、教學基地、網絡平臺建立課堂實踐教學、臨床見習實習、網絡資源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在鞏固基礎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加大臨床??谱o理技能操作以及中醫護理技能操作的訓練。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做到“早實踐、多實踐、反復實踐”,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四、護理文化內涵的創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我校始終堅持“用愛心領航,用責任護航”,并將其貫穿到教學過程的始終,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尼采曾將教育分為兩種:一是生存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識,贏得生存競爭;二是文化教育,其目的是追求人文精神,實現生命意義。護理教育顯然屬于后者。因此,護理教育的人文定位應該偏重人文知識傳播和人文精神養成,而不僅以人文學術的專深為目標。因為人文教育的實質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偫碓谌珖殬I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边@就要求護理教育者真正樹立育人理念,轉變職業技術教育的工具價值取向,實行品德與技能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面發展教育,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不僅要對學生進行“何以為生”的技能教育,而且要對其進行“為何而生”的人生理想教育,將“為學”與“為人”有機地結合起來。
篇10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作為創新性培養的主要代表,輕視甚至忽視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創新特性。事實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創新性為本質屬性,以培養創新性的各類高級應用型人才為根本目的[2]。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點在于新技術、新手段和新工藝等的創新,把特定的行業要求與部門實際問題和人才培養以及理論研究結合起來。它和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同樣具有創新性的特征,不同點在于創新的方式: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注重創造出超越前人的成果和對未知領域的開拓;而專業學位要求創新性地將現有理論和規律運用于實踐并創造出新價值[3]。
2 國內外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
我國自1990年開設護理碩士教育以來,培養了一大批高級護理人才,但培養的人才以科研型為主[4]。護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創新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護理人才素質,以滿足有針對性的對不同職業背景專門人才實施培養的要求,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批準設置了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結束了我國只有護理碩士科學學位的歷史,并確立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菩妥o理專門人才[5]。
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護理碩士教育具備兩套體系,即專業學位和研究學位,畢業后分別授予護理學碩士(Master of Nursing,MN)和護理學科學碩士(MSN)學位。專業學位護理學碩士是培養擁有專家才能、在某一專科或專病方面具有較高理論和實踐水平的高級護理實踐護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6]。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已開始通過研究生教育培養APN,包括臨床護理專家、執業護士、注冊麻醉護士、高級助產士、高級個案管理護士等5類專門人才,后又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先后設置了家庭護理、危重癥護理、精神科護理、公共健康護理等護理專業。英國的護理碩士教育有2種類型,即授課式和研究式,前者側重于護理科研與理論的研究,后者旨在培養高級實踐護士[7]。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模式為臨床和社區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護理專門人才,對提升臨床護理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3 我國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較強的研究與教學能力的護理專門人才,注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5]。由于目前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轉型階段,護理專業學位教育處于剛起步狀態,尚缺乏培養經驗,只有國家對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原則性和指導性的要求,缺乏本專業規范的、具體的專業標準和要求,大多數院校還未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護理專業特色明顯的研究生實踐方案,出現培養方向不夠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評估體系不健全的現象。
3.1 樹立創新性的教育理念
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雖然培養的是臨床護理應用型實踐人才,但區別于本、??平逃脑谟谄渑囵B的是專業領域里的專家。專家不僅需要有較強的臨床護理實踐能力,還應具備創新能力,方有可能在自己從事的領域中有所建樹。
3.2 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目前尚缺乏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為適應醫學發展和社會需求,護理學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必須細化、??苹?,應大膽借鑒和學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驗,培養具有??菩再|的高級護理實踐護士,注重其核心能力的培養。同時,應集中國內護理學專業優勢力量,聯合研究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不單單停留在描述性研究層面,應廣泛開展調研或進行實驗性研究,以明確有護理專業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培養目標。
3.3 確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受制于培養目標,在護理碩士培養目標明確的基礎上,制訂具有現實指導性和操作可行性的培養方案,參照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培養模式,先從招收在職護理人員開始,合理設置課程,突出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分析思考能力,通過強化外語培訓、課題研究的訓練、??撇僮髂芰Φ奶嵘?,達到解決??茊栴}能力的凝練。
3.4 改革教學方式
改變通才教育以及專業研究方向不明確的培養方式,以臨床實踐為主,同時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PBL教學法和案例教學的應用,訓練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加強循證護理與實踐。針對不同??品较虻膶I學位研究生應采用個性化的實踐內容和計劃安排,對于其??品较虻目剖覒攸c實踐[8]。畢業論文應該以臨床護理病例分析、護理方案創新等為主,與臨床實際緊密結合,體現學生創新性,將現有護理及相關學科的理論運用于臨床實踐,解決護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3.5 創新考核形式
為全面評價學生綜合能力,在考試為主的方法基礎上,可借鑒和學習國外的經驗,采用多形式、靈活的考核方式,包括在一定時間內提交固定內容的小論文、小的調查研究報告,進行小的演講、試講等,在實踐中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科研及創新能力的形成。
3.6 建設創新型導師隊伍
研究生導師是決定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影響作用,需嚴格遴選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導師??赏ㄟ^校院聯合培養的方式,從醫院遴選聘請本專業領域臨床經驗豐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能力較強的高年資護士擔任兼職導師,以提高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確保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我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還處于初始階段,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更是剛剛開始,需要明確創新性的重要性。廣大護理教育專家和臨床護理專家應共同努力,探索適應我國國情的、可操作性的實踐型護理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我國護理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鄒碧金,陳子辰.我國專業學位的產生與發展:兼論專業學位的基本屬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2]曹瑞紅,包水梅.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61-64.
[3]李娜.科學教育與職業教育雙重視野下的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
[4]朱海利,陳洪華,張銀華,等.我國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6,21(11):64-66.
[5]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印發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1-10-12]. 省略/xwyyjsjyxx/gjjl/zcwj/268310.shtml.
篇11
1研究方法
1.1確定考評指標體系
1.1.1構建考評指標體系框架[4]通過查閱和分析國內外護士臨床核心能力相關文獻,并與具有豐富經驗的臨床帶教老師進行深入探討,初步建立了低年資護士臨床核心能力各級指標咨詢表,表中應用Likert5級評分法對各指標進行重要性賦值,即5分為很重要、4分為重要、3分為一般重要、2分不太重要、1分為不重要。此外,專家咨詢表還包括專家的基本信息、指標的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等內容。1.1.2專家的遴選標準①從事護理管理、臨床護理學教育、臨床醫學工作至少10年;②在本研究領域中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豐富的經驗;③中級職稱以上;④能積極參與本研究,完成專家咨詢及實施過程中的疑難解答。本課題最終納入18名專家,基本情況為:①專業:護理管理專業4名(22%),護理臨床專業11名(61%),護理教育專業3名(17%);②學歷:博士3(17%),碩士7名(39%),本科8名(44%);③職稱:正高級職稱9名(50%),副高級職稱8名(44%),中級職稱1名(6%);④年齡:<40歲2名(11%),40~50歲11名(61%),>50歲5名(28%);⑤工作年限:10~20年2名(11%),20~30年12名(66%),>30年4名(22%)。1.1.3專家咨詢運用Delphi法篩選各級指標,并分析其重要性。由研究人員進行2輪當面或發郵件向Delphi專家函詢后,最終確定了6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和53個三級指標的低年資護士臨床核心能力考評指標體系。
1.2確定各級指標權重
[5]應用層次分析法確立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值,具體步驟為:①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根據方法原理將低年資護士臨床核心能力評價系統分成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②構造判斷矩陣。采用成對比較法根據專家對各項指標的評價建立判斷矩陣,運用Saaty(1~9)標度進行相對重要性賦值,兩兩比較指標的重要性,以分析同層各元素之間及其對上層元素的相對重要性;③計算權重系數。根據判斷矩陣,計算最大特征根及對應特征向量,經歸一化處理后,每個因素所對應的特征向量的分值,就是該因素相對于上一層某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即權重值;④權重系數一致性檢驗。計算一致性比率CR=CI/RI進行判斷,當CR<0.1時,表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滿意,權重分配合理;而當CR>0.1時,則需要重新調整判斷矩陣;⑤計算組合權重。將通過一致性檢驗的各級指標的權重值與上層次相對應的指標連乘,得出各指標的組合權重值。
2結果
2.1量表的可靠性
①專家積極性系數:2輪調查有效回收率分別為85.7%(18/21)和100.0%(18/18),回收率均大于70%,說明調查標準高,反映專家對本研究非常重視,參與積極性高。②專家權威程度[6]:通過計算權威系數(Cr)反映權威程度,Cr由專家對指標作出判斷的依據(Ca)和對指標的熟悉程度(Cs)2個因素決定,計算結果顯示專家組個人Cr范圍為0.76~0.94,平均為0.88,結果大于0.7,說明專家的可信度較高。③專家的協調程度[7]:通過計算協調系數(V)反映專家指標認同的一致性,V越小,專家的協調性越高。經2輪Delphi咨詢后,一級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563,二級指標為0.537,三級指標為0.551,全部指標為0.544,顯著性檢驗,P值均小于0.0001,表明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較高,結果見表1所示。
2.2低年資護士臨床核心能力考評指標的內容及權重
經過對2輪專家咨詢表的修改和統計,并考慮實際可操作性,最終篩選得出低年資護士臨床核心能力考評指標的相關內容,包括6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和53個三級指標,其中一級、二級指標的具體條目及權重見表2和表3。
3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各級醫院規模不斷擴大,新入職及低年資護士在護理隊伍中占有越來越高的比例。低年資護士是醫院護理隊伍的后備人才,其核心能力的提升是整體護理水平階梯式發展的動力[8]。因此,有效評估低年資護士的核心能力,可以為正處在科室輪轉、規范化培訓階段的低年資護士的聘任、定崗和今后培養提供可量化、可操作的科學依據[9]。
3.1運用Delphi法建立考評體系的科學性
Delphi法又名專家函詢調查法,其是通過背對背的方式向專家進行多輪函詢征求意見后,使專家意見趨于集中,最終得到準確性較高的專家組意見[10]。由于在函詢過程中,專家組成員只與調查者發生聯系,組員間無橫向交集,從而保證了專家意見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本研究運用Delphi法建立確定了低年資護士考評指標體系,其評價指標的科學性主要提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通過深入查閱國內外護士臨床核心能力文獻,廣泛收集相關指標,同時我們邀請3名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專家對部分條目進行調整、修改,保證了研究的嚴謹性;②遴選的Delphi專家本省高等院校和各地區三級甲等醫院專家共18名,覆蓋護理教育、管理、臨床等多個領域,其中有17名專家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并且有16名專家工作年限超過20年,保證了研究的權威性;③每輪函詢后,本課題組對專家意見進行整理、分析,并求助統計學老師對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審核,保證了研究的準確性。本次Delphi實施過程中,2輪調查有效回收率分別為85.7%和100.0%,回收率均大于70%,反映專家對本研究非常重視,參與積極性高。專家組的平均權威系數為0.88,大于0.7,表明專家的權威性高。專家對于全部指標的協調系數為0.544(P<0.0001),表明專家意見集中程度較高,對指標的普遍認同。上述結果提示本研究建立的低年資護士臨床核心能力考評體系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篇12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02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l of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with science degree
YAN Li,ZHENG Xian-lan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further perfect the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of nursing graduate education mode in China.
Methods:Selected 26 nurs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ts,using the Delphi method from the training mode,recruit students object,fixed number of year of the school system,curriculum,practice ability,evaluation of six aspects,on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inquiry.
Results:The expert′s enthusiasm high,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s were 65% and 100% respectively.Experts degree coefficient was 0.88,the authority of experts can be thought of high degree.Expert opinion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was 0.531 (P<0.05),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was significant,the expert opinion coordination was good,desirable prediction results.
Conclusion:Experts on nursing science degree in six aspects of training mode and its secondary indexes reached agree,conclusion is reliable,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mode of science degree of nursing graduate in China.
Key wordsNursing;Graduate student;Science degree;Training mode
我國自1992年開始招收護理學研究生以來,護理學一直作為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培養模式也一直依附于醫學教育。隨時代的進步,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2011年2月新修訂學科目錄,新增護理學為一級學科,與臨床醫學、中醫學、中藥學等學科定位平行[1],這為護理學科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制定護理研究生培養模式成為護理教育發展過程的必然。本研究通過運用德爾菲法(Delphi法),從6大方面確定護理學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內容,構建其二級指標,為制定我國護理碩士科學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參考依據。
1研究方法
1.1成立預測評價研究小組
1.2確立研究對象課題組根據研究需要,選取了來自重慶、四川、上海、河南、北京、哈爾濱、安徽、西安、寧夏、云南、廣西、香港等10所高校和7家醫院的教育管理專家和臨床護理專家組成專家組,成員共26名。咨詢專家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1.3研究內容的確定通過查閱國內30所高校的護理學碩士生培養方案,并參考美國、澳大利亞、泰國等具有代表性學校的護理研究生培養方式,結合文獻回顧及小組討論,初步擬
定從培養目標、招生要求、課程設置、學制年限、實踐能力、考核評價6個方面組成護理學科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體系,并形成共計140條二級指標。
1.4函詢問卷的形成函詢問卷由3部分組成,第1部分為致專家信,簡要表明本課題的目的方法。第2部分內容為問卷正文,正文采用Likert法對二級指標賦值,按其重要程度分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個等級,分別賦予5,4,3,2,1分,并設有意見欄和補充欄,專家可對各備選條目進行修改和提出建議。第三部分內容包括專家的一般情況和專家對函詢內容的熟悉程度及判斷依據。
1.5函詢過程第一輪問卷采用Email及紙質信件等方式進行發送和回收。由課題組對咨詢結果進行匯總分析,采用高優指標和低優指標為排除手段,并結合專家意見對第1輪問卷進行修改、刪減和補充,形成了第2輪咨詢問卷。
1.6有關統計指標的計算方法采用SPSS 19.0和WPS表格對數據錄入分析,計算各級指標均數、標準差、滿分
比、變異系數、回收率、權威系數和專家協調系數。專家權威系數反映專家的權威性,回收率和提出建議的專家所占比例反映專家的積極程度,協調系數則反映的是全部專家對所有指標的意見一致性程度。
2結果
2.1專家的積極系數專家的積極系數由問卷回收率反映,此次函詢過程,第1輪發放問卷40份,收回26份,回收率65%,有效問卷26份,占100%。第2輪發放問卷26份,收回26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26份,有效率100%。
2.2專家的權威程度由專家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決定,權威程度(Cr)等于該判斷系數(Ca)和熟悉程度系數(Cs)的算術平均值,即Cr=(Ca+Cs)/2。本研究專家權威系數0.88(一般專家的權威系數在0.7以上已是非常好[2]),說明專家對函詢內容有較大把握。
2.3專家協調系數協調系數W表示的是專家對全部指標給出的評價意見是否存在較大分歧。W越大,表示協調程度越好。本研究最終W值為0.531(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專家對指標的意見一致性程度高。
2.4指標刪選標準經過對第1輪專家咨詢問卷的統計分析,采用界值法篩選評價指標,算術均數和滿分率的界值計算方法:界值=均數-標準差,得分高于界值的入選;變異系數界值計算方法:界值=均數+標準差,得分低于界值的入選。為防止重要的指標被剔除,在以上3個衡量尺度中,凡3個尺度均不合要求的指標才剔除。對于有一個尺度不合要求的指標,根據全面性、科學性、可行性等原則經討論后取舍[3]。最后均數>3.0分、滿分率>31.6%、變異系數<0.3的指標進入下一輪函詢表,并根據專家意見,刪減二級條目40項,新增二級條目1項。最終形成護理學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含6大方面92項二級條目。
2.5專家對培養模式相關問題的選擇情況
2.5.1專家對護理碩士學位研究生應達到的培養目標認可情況(表2)
2.5.2專家對護理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對象要求的選擇情況(表3)
2.5.3專家對護理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的意見集中程度、變異系數及滿分比(表4)
2.5.4專家對護理學科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選擇情況(表5)
2.5.5專家對護理學科學位研究生考核要求的選擇情況(表6)
3討論
3.1專家的積極性本次課題函詢第1輪和第2輪的回收率分別為65%和100%,第1輪過程中,有15名專家給予建設性意見,占回復專家的57.69%,另有3名專家給予了遠程電話指導。第2輪函詢過程中,有13名專家給予了修改參考意見,占回復專家的50%。說明專家對此課題非常關注。兩輪協調系數的統計檢驗P均<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專家對培養模式認同的一致性程度高的結果可信,表明構建的指標體系合理,具有科學性。
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本次調研中專家在培養目標、招生對象、學制年限、課程設置、考評方式等方面意見達成一致。
3.2培養目標和招生對象培養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目的??茖W學位研究生相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更側重在科研和教育兩方面。本研究中前6條包括了護理教學、研究、專業應用等方面,專家的滿分率均為100%。說明專家對學生科研教學能力非常重視,這也是近幾年爭論熱點。專家對科學學位研究生要求嚴格,招生對象方面更是嚴格把關。76.92%的專家選擇招生對象為護理本科應屆畢業生,或者相關醫學專業畢業生,更有73.08%專家要求招生對象為以上專業畢業生具有工作經驗者。
3.3培養過程
3.3.1學習時間本研究中有21名專家選擇了3年學制,占80.76%;有2名專家選擇2.5年學制,占7.69%;有3名專家選擇了2年學制,占11.54%。3年學制是保證學生培養質
量的基礎。也有專家建議可根據有無工作經驗進行不同年限的培養,如有工作經驗者可在兩年內完成培養過程。
3.3.2課程設置李崢教授提出,研究生教育必須增設相關的臨床護理專科課程,才能促進護生能力的發展[1]。教學內容滯后使研究生很難接觸到護理領域最前沿的知識,會導致研究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創新性,在科研選題時視野局限,達不到研究生教育的目的[4]。本研究通過兩輪函詢,10門必修課和12門選修課進入最后結果,必修課以專業基礎課為主,選修課以專業拓展課等為主。專家對課程設置意見集中,變異程度低。表明護理專家非常希望護理專業課程能脫離附屬于醫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建立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以實踐提高護理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手段。
3.3.3實踐能力及考核評價Radzyminski教授[5]認為護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為臨床輸送高級合格的實踐者,史崇清教授[2]亦認為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高學歷護理研究生將走上臨床工作崗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加重臨床實踐能力在護理研究生考評中的比重。本研究結果顯示,參加??菩聵I務和新技術的學習是專家對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其他如獨立進行護理講座,定期參加病例討論也是考核的重點。相對于臨床實踐能力要求,專家對科研和教學實踐能力的要求則很明確,在科研實踐能力方面意見最為一致,文獻檢索應用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量性研究方法等的百分率都達到了96.15%。教育實踐方面,獨立完成本專科層次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成為教學實踐能力的重點。
美國護理教育自1952年就建立了獨立的行使教育評估職能的機構-美國護理聯盟護理教育評估委員會(National League Nursing Accreditation Commission)簡稱NLNAC。該評估機構有自行制定評估政策,確定評估標準與指標、程序和方法,和執行評估結論的權利,受到國家教育部的認可,并得到聯邦政府的財政資助,從而確保了由該機構進行的評估過程及其公布評估結果的權威性[6]。我國目前尚未對護理碩士教學迸行評估。2002年,教育部將《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在21所學校進行試點,規定從2003年起5年內,所有本科院校都要參評,而且還形成了以后每5年一輪次評估的制度[7],主要從課程成績、科研能力、開題報告及政治思想品德方面來審核[2]。本研究中專家對考評的主要內容主要來自這幾方面,如學??荚u中的學分完成情況和科研課題進展及情況以及教師考評中的思想品德情況。但因我國教育評估組織有各種條文規定,缺乏內、外、上、下相互制約的機制,制度不夠完善,被評估方處于完全被動接受評估檢查和評估最終結論[8]。當前我國急需規范統一,科學合理的教學評估體系,既能促進護理研究生教育積極蓬勃發展,又能展示各校自己的辦學特色。
4小結
本研究通過嚴格的Delphi函詢法,通過兩輪函詢,在招生要求和培養過程方面達成一致意見,為細化護理學科研型研究生的培養方式提供了參考[9]。但因國家教育的大體環境,各個要求能否切實可行,還需進一步探討。為提高護理研究生的教育質量,縮小與發達國家的距離,需要各位護理同仁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進一步細化形成我國科研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出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護理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邵欣,李崢.美國護理專業化發展現狀對我國護理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啟示[J].護理管理雜志,2008,8(10):30-32.
[2]史崇清.中美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教學管理制度比較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8,22(4B):1026-1028.
[3]王春枝,斯琴.德爾菲法中的數據統計處理方法及其應用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1,9(4):92-96.
[4]王磊,王斌全.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J].護理研究,2006,20(10):2615-2617.
[5]Radzyminski S.Advances in 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Beyond the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J].J Prof Nurs,2005,21(2):119-125.
[6]NLNAC.Accreditation manual with interpretive guidelines by program type for post secondary And higher programs in nursing[EB/OL].(2007-09-25)[2013-07-01].http//nlnac.org/manuals/Manual2006.htm.
[7]曹梅娟,姜安麗.國際高等護理教育評估的發展與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6,6(9):22-23,25.
[8]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1年2月)新修訂學科目錄[EB/OL].(2011-10-30)[2013-08-01].bbs.zjol.com.c/thread-5176067-1-1.htm.
篇13
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學人才、發展醫學科技的重要園地。醫學院校實驗室是醫學院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對培養醫學人才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驗室條件的好壞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學科建設的整體水平,并制約著教學、科研等的發展和提高[1]。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學態度、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實驗教學環節,也是開展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2]。婦產科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操作性、實用性很強的護理學主干課程,婦產科的檢查和操作很抽象,較多的是憑手上的感覺,如人流術,上環、取環術等。且婦產科臨床操作主要在女性生殖系統進行,患者容易產生羞怯心理,而且婦產科護理操作常涉及病人隱私問題并縣城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現在病人身我維權意識的逐步增強,孕產婦一般不輕易讓學生在其身上進行操作與練習,給臨床教學帶來較多的困難和阻力。所以提高婦產科實驗教學質量就更加重要。近年來我校通過不斷改革來提高婦產科實踐教學質量?,F總結如下。
1.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1.1 實驗室建設
要提高婦產科實驗教學質量,首先要加強實驗室建設。近兩年我校先后購置了一批先進的、適用性強的婦產科實驗設備,如高級分娩母子急救模型、多功能產床、新生兒輻射搶救臺、電子陰道鏡、電動流產吸引器、電子孕婦檢查模型,難產模型、高級婦檢模型、高級分娩機轉模型及現代婦產科常用手術器械等價值近百萬元的設備,以滿足各專業婦產科實驗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對實訓環境進行了整體文化設計。實訓室內張貼實訓項目操作流程圖,在實訓室外墻設置醫學知識宣傳欄、著名醫學人物介紹展板等,營造臨床職業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意識。
1.2 實驗教學管理
在實驗課上課之前保證實驗設備性能完好,實驗用物齊備充足。實驗指導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備課,并組織所有參與帶教老師集體備課,同一操作項目必須統一標準和操作程序。教學內容要緊緊圍繞實驗教學大綱,把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重點難點落實,做到胸有成竹,并且要把當前臨床的新技術新進展融入實驗教學中。實訓課師生必須統一著裝,掛牌上崗。此舉有利于師生各自明確職責、嚴謹治學,促進溝通,促進良好的教學氛圍[3]。實驗室管理人員是教師、學生、實驗場地、實驗設備之間的紐帶,是維持實驗室正常運作的核心人物,其次,實驗室管理員要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才是實驗室真正的主人,使學生自覺愛惜實驗設備,保持實訓室衛生整潔。
2.實驗教學方法創新
為了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教學改革上,構建結構優化、富有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創造性地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設計臨床情境“劇本”,模擬接診孕婦,使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妊娠期護理管理知識,對孕婦進行護理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整體護理思維能力,彌補了臨床教學資源不足的缺陷,更新教育理念,學生進入臨床能很快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受到各實習單位的好評。
3.實驗隊伍培養
實驗技術系列人員是實驗室的核心,首先,必須提高實驗技術人員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每月組織實驗技術人員進行實驗技術和實驗儀器的交流,高職稱教師、實驗中心主任等提出寶貴建議,幫助實驗技術人員提高實驗技術水平,起到一個很好的“傳、幫、帶”的良性循環。其次,大型儀器、貴重儀器進行專職培訓,鼓勵實驗帶教老師多去醫院進修學習,增強自己的臨床經驗,使教學與臨床更好的相結合,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最后,邀請國內外的同行專家傳授實驗室管理經驗。到管理水平較高的大學及臨床醫院實地考察,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及時掌握新知識、新技術,適應學科發展。
4.儀器設備、低值易耗品和耐用品的管理
儀器管理的有序是否,直接關系著教學科研的順利進行[6]。熟知實驗設備的原理、掌握實驗設備的使用方法。對購進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制定操作規程,加強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和維修等日常管理。儀器設備帳、卡、物相符。婦幼實訓室低值耐用品和易耗品數量大,品種多,我校通過建立數據庫,把低質耐用品分類編號導入數據庫。對新購置的低值品,在入帳、入庫時就給每件物品分類編號并導入該數據庫,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時掌握耗材(如棉球、紗布、棉簽等)的數量和使用情況,及時對需淘汰的耗材進行更換,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運行。
5 .結束語
為了促進我市助產專業技術隊伍的發展,提高助產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2012年經省衛生廳批準,我校成為懷化地區助產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通過集中式的理論學習與技能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促進了懷化市助產專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并且,2012年我校助產專業學生在福建漳州參加了“全國首屆高職助產專業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一名,三等獎二名的好成績,進一步證實了我校整體育人的實力已居全國同類學校領先地位。
我校在探索醫學院校婦幼實訓室管理方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取得了顯著成績,從實驗室建設管理、實驗教學方法創新、儀器設備的管理、實驗隊伍培養等,逐步形成科學化管理體系。把實驗室的平時管理工作做好做到位,是保障實驗室的良性發展、科學發展,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的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 段相林,趙寶華,劉敬澤.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7):18-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