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骨質疏松的治療建議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骨質疏松的治療建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骨質疏松的治療建議

篇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齡40~75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

1.2 入選標準 參照WHO骨質疏松癥標準(外院骨密度檢查結果)及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凡確診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列為治療觀察對象。

1.3 臨床表現 腰背疼痛,腰膝酸軟,四肢關節疼痛、麻木、酸軟無力、活動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發生改變或關節變形。X線攝片表現為:骨骼密度減低,骨質透亮度增加,骨皮質變薄呈線樣變或蔥皮樣改變,髓腔增大,骨小梁變細、稀少或消失。

1.4 治療方法 以益腎活血湯為基礎方:熟地黃、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續斷、骨碎補、丹參、牛膝、當歸、紅花、益母草、黨參、黃芪、淮山藥、茯苓。頸肩臂痛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獨活、牛膝加量|。每天1劑水煎服,復查,1周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劑,堅持3~6個月,以鞏固療效。3個月后復查X線片。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自如,恢復日常生活,骨質疏松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活動劇烈時病變部位仍感不適,骨質疏松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所選病例完成療程后,按前述標準判斷療效,65例中,痊愈41例,有效1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9.2%,平均2個療程。隨訪6個月~5年無復發,全部病例無不良反應。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單位體積的骨量減少和骨組織顯微結構與載荷功能異常,繼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慢性、系統性骨骼疾病。

現代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措施主要有鈣制劑、雌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及二磷酸鹽等,雖然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由于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及費用的關系不易為每個患者所接受。筆者選用益腎活血湯加味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本方是根據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的原則選藥組方。

中醫學沒有“骨質疏松癥”這個病名, 骨質疏松癥歸屬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疇。中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養骨。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養而堅固有力。腎氣不足,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而出現骨質疏松,骨骼則脆弱無力。腎精的盛衰與骨的代謝有密切關系,腎虛是骨質疏松發生的重要因素。臨床研究發現,通過中醫的方法補腎不但可以穩定和提高人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還能增強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的形成,因此骨質疏松者須補腎。方中熟地黃、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續斷、骨碎補、淮山藥補腎填精。

脾失健運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機。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虛則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氨基酸與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肝為血海,主筋脈,肝血足而筋脈始柔。方中黨參、黃芪、茯苓、淮山藥健脾益胃、養血和血。

氣滯血瘀則是骨質疏松癥的促發因素,血瘀痹阻脈絡,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筋骨失于濡養便易疏松脆弱?;钛鲋兴幉粌H可以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 間接治療骨質疏松癥, 丹參、牛膝、當歸、紅花、益母草等都具有類雌激素樣作用, 通過調節體內激素水平及其受體表達來治療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慢性頑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療服藥要做到持之以恒。該病起病、發展都是個緩慢的過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診,經攝片等而確診,因此運用益腎活血方,可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竄,通絡止痛力猛性雄的蟲類藥加強止痛,緩解癥狀,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長期堅持用藥治療,是達到療效的關鍵。

通過益腎活血湯諸藥配伍,組成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之方劑,以奏治療骨質疏松之效,取得滿意療效。因此,認為是益腎活血湯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個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方劑,也突顯了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骨質疏松癥.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2,169-170.

篇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2年5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質疏松并內傷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選取96例設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47~68歲,平均(56.7±3.2)歲,男女比例為54∶42,病程2月~9年,平均(4.3±1.9)年。入選患者均符合2015年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2]和2014年版《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3]中描述的臨床癥狀,包括腰背疼痛43例,腎虛21例,坐骨神經痛15例,骨盆前傾11例,駝背6例。以隨機數表抽取法分為2組(常規組、聯合組各48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有比對研究價值。

1.2方法

1.2.1常規組 給予腰痛寧膠囊(頸復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Z13020898)治療,以黃酒兌少量溫水口服,4粒/次,2次/d,每日早晨9點和晚上21點服用。

1.2.2聯合組 給予中藥內服+功能鍛煉+西藥三聯療法,①中藥內服:采用補腎壯筋湯加減,組方為熟地黃、炙黃芪各15g,山茱萸、杭白芍、續斷、焦杜仲、云茯苓、五加皮、川牛膝、當歸、川芎、紫丹參各12g,百足9g,甘草6g,腎陰虛者合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者合用金匱補腎丸。②功能鍛煉:腰痛急性期以平臥硬板床休息為主,癥狀減輕后行常規理筋按摩,充分緩解緊張肌肉,同時做腰背肌靜止性收縮鍛煉,2次/d,隨后可根據患者病情指導其進行俯臥位飛燕點水式背伸鍛煉,仰臥位五點支撐鍛煉以及適度四肢肌力鍛煉。③西藥治療:與常規組用藥相同,另增加依降鈣素(山東綠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20040338)肌注治療,10IU/次,1次/d,連續7d后改為隔日1次,持續10d。兩組均以4w為1療程。

1.3觀察指標 1療程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骨密度改善情況,采用JOA下腰痛評分系統[4]評定療效,包括主觀感受、臨床體征、日常動作三方面,總分30分,以此計算患者改善率,改善率=[(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正常分數-治療前分數)]×100%,65%≤改善率≤95%為顯效;25%≤改善率≤65%為有效;改善率低于25%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骨密度評分以橈骨遠端超聲波傳導速度為評定標準。分值越高,骨密度越小,骨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14.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統計數據進行分析,數據表述形式如下:正態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正態計數資料(%)率。檢驗方法如下:正態計量資料t檢驗;正態計數資料χ2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

2 結果

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5.83%(46/48),常規組總有效率為70.83%(34/48),兩組對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800,P

3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腰痛癥范疇,骨質疏松并內傷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多因患者身體腎虛,外加勞累過度,損及肝臟導致肝腎同病,或因外力損傷以及長期感風寒,合為痹癥[5]。

在崔偉[6]等人的研究中表明,骨質疏松與腰椎間盤突出病發有直接關聯,臨床中常給予芬必得、腰痛寧等藥物治療,但止于治本,不足以影響骨代謝。本次研究中給予中西醫結合三聯療法的聯合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骨密度改善情況均要明顯優于常規組(P

綜上,給予骨質疏松并內傷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起效迅速,能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孔祥波,節曉光,高楊,等.復方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骨關節骨性關節炎等退行性病變和骨質疏松癥疼痛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5(5):51-52.

[2]北美脊柱外科學會.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Z].2015:2-3.

[3]張智海,劉忠厚,李娜,等.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第三稿?2014版)[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20(9):1007-1010.

篇3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病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常人更易發生骨質疏松,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時,不僅從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鈣、磷等礦物質也隨尿液大量流失;又由于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較嚴,鈣的補充不足,從而導致鈣負平衡。而低血鈣又可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素(PTH)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細胞,導致骨質脫鈣及骨質疏松。

2.成骨細胞表面有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對成骨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調節作用。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使得成骨作用減弱。另外,胰島素是合成代謝的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島素,骨膠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質減少,影響了骨骼中鈣的沉積,從而加重了骨質疏松。

3.糖尿病并發腎功能損害時,腎臟1α-羥化酶的數量及活性降低,致使活性維生素D[即1.25(OH)2D3,骨化三醇]的合成減少,從而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

4.許多糖尿病患者并發性腺功能減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睪酮等)的缺乏又會促進和加重骨質疏松。

5.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及神經病變時,會影響骨的營養供給,造成骨營養障礙和骨質疏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屬于“繼發性骨質疏松”,其臨床表現兼有糖尿病及骨質疏松兩方面的特點,在骨質疏松的早期,患者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腰酸背疼、小腿抽筋,腰彎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可出現自發性骨折或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噴嚏、彎腰、負重、下樓梯、擠壓、跌倒等情況)發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腰椎、髖部及腕部等處最為多見。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駝背、身材變矮甚至骨折等臨床癥狀,尿鈣升高(>200毫克/24小時),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經過骨密度儀(或×線)檢查,患者骨量減少的程度達到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即可確診。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防治

1.積極治療糖尿病

與原發性骨質疏松不同,糖尿病性骨質疏松主要與糖代謝紊亂有關,因此,糾正糖代謝紊亂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再加用改善骨質疏松的藥物。有鑒于胰島素在骨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議此類患者在控制血糖時盡量采用胰島素治療。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既要合理控制飲食,又要保持均衡營養。建議患者每天喝1-2袋牛奶以增加鈣的攝入,多曬太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鈣的吸收。患者要增加戶外活動,如慢跑、步行、爬樓梯、打太極拳等,以助于強健骨骼,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及骨折。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大量飲咖啡、濃茶均能促使尿鈣排泄增加,骨鈣溶出,骨量降低,發生骨質疏松。因此,應注意糾正上述不良習慣。

細節提醒:民間流傳的喝骨頭湯補鈣,其實并不科學,因為燉的湯只是把有機質從骨頭里溶解出來,骨頭湯里的鈣含量其實很低。富含鈣的食物有牛奶、蝦皮、帶魚、海帶、豆制品、小白菜、芹菜、油菜等。

3.適當的藥物治療

一旦明確有骨質疏松或骨量減少就應開始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有如下幾種。

鈣劑:是治療骨質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補充元素鈣500~1000毫克,常用的鈣劑有鈣爾奇D、樂力鈣。凱思立D、蓋天力等。

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提高血鈣濃度,使鈣在骨中沉積,為骨礦化提供原料,進一步促進骨形成。如果缺乏維生素D。單純補鈣的效果往往不佳。臨床主要選用活性維生素D。

降鈣素:降鈣素是調節骨代謝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可以促使血中的鈣“沉降”入骨,增強成骨活動,提高骨密度,減少骨折發生率:此外,它還能抑制骨吸收,對緩解骨痛具有顯效,特別適合于骨質疏松伴骨折、骨痛的患者。臨床采用密鈣息(鮭魚降鈣素)鼻噴或益鈣寧(鰻魚降鈣素)皮下、肌內注射治療。短療程可以緩解骨痛,長療程(3個月)可以防治骨量丟失,每年可重復使用。事實上,許多骨質疏松的老年人血中并不缺鈣,只是由于缺乏降鈣素,影響了血鈣在骨骼中的沉積而導致骨質疏松。有些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補了很多鈣老是不見效,就屬于這種情況。

二膦酸鹽:此類藥物(如進口的“福善美”、國產的“固邦”等)具有強力抑制破骨細胞活,陛,減少骨吸收的作用,使骨密度增加。缺點是長期過量應用會抑制骨礦化。

篇4

揭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病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常人更易發生骨質疏松,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 糖尿病患者常常從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鈣、磷等礦物質流失,加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較嚴,不注意鈣的補充,從而導致鈣的負平衡。而低血鈣又可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細胞,導致骨質脫鈣及骨質疏松。

2. 成骨細胞表面有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對成骨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調節作用。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使得成骨作用減弱。另外,胰島素是合成代謝的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島素,骨膠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質減少,影響了骨骼中鈣的沉積,從而加重了骨質疏松。

3. 糖尿病并發腎功能損害時,腎臟1a―羥化酶的活性降低,致使活性維生素D合成減少,從而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

4.許多糖尿病患者并發性腺功能減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睪酮等)的缺乏又會促進和加重骨質疏松。

5. 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及神經病變時,會影響骨的營養供給,造成骨營養障礙和骨質疏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屬于“繼發性骨質疏松”,其臨床表現兼有糖尿病及骨質疏松兩方面的特點,在骨質疏松的早期,患者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腰酸背痛、小腿抽筋、腰彎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可出現自發性骨折或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噴嚏、彎腰、負重、下樓梯、擠壓、跌倒等情況)發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腰椎、髖部及腕部等處最為多見。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駝背、身材變矮甚至骨折等臨床癥狀,尿鈣升高(>200毫克/24小時),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經過骨密度儀(或X線)檢查發現骨量減少則可確診。

診斷時要注意兩點:(1)骨質疏松癥的患者血鈣通常不低,這是由于當尿鈣流失導致血鈣下降時,會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動員骨鈣入血使血鈣維持正常。(2)骨密度測量是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的最佳手段。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X線也不失為一種檢查骨質疏松的方法。但該方法只能定型,不能定量,且不夠靈敏,一般在骨量丟失30%以上時,X線才能有陽性所見。所以,X線片正常,也不能排除骨質疏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防治

1.積極治療糖尿病

積極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關鍵,一切單純針對骨質疏松而無視糖代謝控制的治療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建議患者在降糖藥物選擇方面盡可能采用胰島素治療。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引起和加重骨質疏松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酗酒、大量飲咖啡、濃茶均能促使尿鈣排泄增加,骨鈣溶出,骨量降低,發生骨質疏松癥。因此,應注意糾正上述不良習慣。

糖尿病患者既要合理控制飲食,又要保持均衡營養,過度的飲食控制會導致鈣、磷、鎂等礦物質攝入不足。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喝1~2袋牛奶,以增加鈣的攝入;另外,還要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并適當補充維生素D,以利于鈣的吸收?;颊呙咳这}攝入量不應低于1000毫克。

積極適量運動(如慢跑、步行、爬樓梯、打太極拳等),有助于強健骨骼,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及骨折。

3.適當的藥物治療

一旦明確有骨質疏松或骨量減少,就應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有:

①鈣劑是治療骨質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補充元素鈣500~1000毫克,常用的鈣劑有:鈣爾奇D、樂力鈣、凱思立D、蓋天力等。

②維生素D 可以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提高血鈣濃度,使鈣在骨中沉積,為骨礦化提供原料,進一步促進骨形成。如果缺乏維生素D,單純補鈣的效果往往不佳。臨床主要選用活性維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如阿爾法D3、法能)、羅鈣全等,前者需經過肝臟再羥化為骨化三醇后才能發揮作用。

③雌激素 此類藥物(如利維愛、雷諾昔芬)多用于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因其對血糖、血壓有不良影響,因此,絕經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療骨質疏松慎用雌激素,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降鈣素治療。

篇5

關鍵詞 :4S模式;4S理念;數字圖書館;個

中圖分類號:R6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2-0071-02

骨質疏松癥指的是一種系統性的骨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疾病[1].主要特征是骨的微細結構被破壞以及骨量的降低,骨的脆性明顯增加[2].臨床上表現為骨折的發生率和危險性增加明顯,縱然是非嚴重的創傷也會造成骨折.該病變的好發人群為老年人和絕經后的婦女,并且女性患者人數多于男性患者[3].近年來我國老齡化人口越來越多,老年骨質疏松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我院骨科門診對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間接診的74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給予仙靈骨葆聯合羅蓋全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并與同期給予鈣片聯合維生素D的患者進行對比.現匯報相關結果如下,以期為今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門診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間接診的148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56例,年齡在49-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78±4.02周歲;病程在1年~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56±0.88年.排除合并心腦血管、腎臟、肝臟等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分組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在49-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79±4.01周歲;病程在1年~7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55±0.87年.治療組7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在50-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77±4.03周歲;病程在2年~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57±0.89年.經統計學處理分析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病情等)均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意義.

1.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計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標準ɑ=0.05,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給予仙靈骨葆聯合羅蓋全治療:仙靈骨葆膠囊,口服,每次1.5克,2次/日;羅蓋全,口服,0.25微克/天.

對照組患者給予鈣片加維生素D治療:鈣片,600mg/次,2次/日;維生素D,5微克/天.

所有患者均同時給予健康指導,進食應該低脂肪、低鹽分,多吃含鈣質較多的骨頭湯、蝦類、豆制品等;多曬太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適當進行運動,保持平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治療6個月以后,以腰椎骨密度、股骨近端骨密度、骨代謝指標(BAP)、疼痛維持時間、疼痛緩解時間、血清中IL-6、TNF-α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來對比兩組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治療療效.

3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的各衡量指標對比結果見表1.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治療組的腰椎骨密度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骨代謝指標(BAP)、疼痛維持時間、疼痛緩解時間、血清中IL-6以及TNF-α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的方法可以明顯增加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縮短疼痛維持時間和疼痛緩解時間,降低骨代謝指標(BAP)、血清中IL-6以及TNF-α,并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建議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3 討論

骨質疏松主要以易于骨折和骨頭疼痛為主要臨床癥狀,給老年患者造成嚴重的痛苦,病情嚴重者將危及生命安全.目前臨床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預防和治療,但是療效很慢,治療過程漫長.

仙靈骨葆膠囊的主要成分為羊藿、丹參、續斷、補骨脂、知母和地黃.具有滋補肝腎,活血通絡以及強筋壯骨等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骨質疏松、骨折、骨關節炎以及骨無菌性壞死等疾病.近年來,藥理研究還發現,仙靈骨葆具有以下作用:調整機體代謝活動,刺激形成骨;增加骨密度,并且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使骨再建的活動速度增加,盡快恢復患者骨的質量和重量;促使成骨細胞加快分泌以及軟骨細胞的成熟[4].此外,羅蓋全(骨化三醇膠丸)在調節鈣平衡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臨床藥理研究發現,其可以刺激患者骨骼中成骨細胞的活性[5].

分子生物研究發現,多種細胞因子都與骨質疏松的發生密切相關,例如細胞因子IL-6和TNF-α可以激活破骨細胞從而加快骨質疏松的發展,所以骨質疏松的防治可以通過降低細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而降低破骨細胞活性[6].

我院對收診的部分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給予仙靈骨葆聯合羅蓋全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的腰椎骨密度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骨代謝指標(BAP)、疼痛維持時間、疼痛緩解時間、血清中IL-6以及TNF-α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通過大量臨床研究,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采用仙靈骨葆聯合羅蓋全治療可以明顯增加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縮短疼痛維持時間和疼痛緩解時間,降低骨代謝指標(BAP)、血清中IL-6以及TNF-α,并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建議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魏書亭.仙靈骨葆膠囊配合阿倫磷酸鈉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98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1):173-174.

〔2〕余武,李敬會,余國英.鮭魚降鈣素針劑聯合仙靈骨葆膠囊對高齡男性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2,33(9):1322-1323.

〔3〕陳俊.仙靈骨葆膠囊配合金天格膠囊治療骨質疏松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08):37-38.

篇6

3.服用治療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的強的松和其他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萊克博士表示,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時,務必高度關注骨密度變化情況。方法包括:骨密度測試和24小時尿鈣測試。醫生可根據情況給患者開具雙磷酸鹽類增強骨密度的藥物。

4.吸煙 多項研究表明吸煙會降低骨密度。萊克博士表示,研究發現,無論什么年齡戒煙,都會使骨骼受益,而且戒煙越早越好。

5.每天飲酒超過兩杯 研究發現,酒精容易導致骨骼變脆。萊克博士建議,為了保護骨骼,大量飲酒者務必減少飲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溫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

6.出現飲食紊亂癥 厭食癥是骨質疏松癥的一盞警示紅燈。專家建議,厭食癥或暴食癥患者應及時治療,恢復正常飲食習慣。另外,還應確保經常飲用維生素D強化牛奶,補充鈣、鎂、維生素D補劑,以保證骨骼和牙齒健康。

篇7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14-02

隨著經濟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的壽命也得到不斷的延長,但是隨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不斷加重[1]。而人體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會發生退化,各種問題也就隨之而來[2]。骨質疏松是中老年病癥中常見的一種,當病情嚴重時會對病患的健康以及生活的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加重家庭的經濟以及病患的精神負擔。而相關的研究表明骨質疏松的發生多和病患的飲食結構有關,為此本文分析營養教育與膳食干預對中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營養狀況和骨密度的影響,現得出的結果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質疏松病患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有病患50例。常規組中有男性病患28例,女性病患22例,年齡段在69歲至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5±23)歲;實驗組中有男性病患29例,女性病患21例,年齡段在69歲至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6±24)歲。兩組病患在一般資料的?Ρ壬喜⒚揮刑?大的差別(P>005),因此兩組之間的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12方法對常規組病患進行常規的干預,而實驗組病患則進行營養教育和膳食干預,具體方法為:(1)對病患發放相關的宣傳手冊,手冊的內容主要包括對骨質疏松病癥的相關預防措施,需要進行的膳食方面的指導以及人體攝取食物所需要的營養素的含量表等;(2)對病患進行集體的授課。相關的醫護人員根據骨質疏松的相關病癥以及治療的要求對病患進行營養方面的教育,每隔兩個星期的時間將病患集合起來對其進行營養方面的指導,主要包括對骨質疏松發病原因的解釋,在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以及合理的食物搭配等,并指導病患對膳食的調查表進行證券的填寫;(3)對病患進行有關骨質疏松的相關營養咨詢和指導,同時對病患進行膳食方面的干預。在病患進行治療的期間,對于病患所提出的問題,醫護人員要針對其問題提供合理的建議和營養方面的指導,并且要根據病患具體的身體情況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并對病患所反饋回來的膳食結果進行計算,對于膳食的種類以及數量跟骨質疏松病癥改善所需要的鈣和維生素D等的參考攝入量明確的告知病患,并提出相關的改善建議。醫護人員要根據病患的不同飲食習慣和喜好提供適合的食譜,并且要多鼓勵病患進行戶外的運動,多去曬曬太喲昂,從而更有利于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

13觀察的指標對比兩組病患營養狀況的改善情況和骨密度的改善情況。

14統計學的標準本文對數據的處理采用的是統計學軟件SPSS210以P

2結果

21兩組病患膳食構成的改善結果對比在進行干預之前,兩組病患的膳食構成情況并沒有太大的差別(P>005),在進行干預之后,實驗組病患對于谷類、水果、豆類、蛋類、奶類以及蔬菜的攝入量都要高于常規組病患(P

22兩組病患營養的攝入情況對比在進行干預之前兩組病患營養的攝入情況對比并沒有太大的差別(P>005),在進行干預之后實驗組病患在維生素A、C、鈣鋅鎂以及蛋白質等營養的攝入方面要明顯優于常規組(P

23兩組病患骨密度的改善情況對比在進行干預之前兩組病患骨密度的情況并沒有太大的差別(P>005),在進行干預之后實驗組病患腰椎的密度值為(0721±0123)g/cm2,而常規組病患腰椎的密度值為(0601±0112)g/cm2,實驗組的骨密度情況要好于常規組的骨密度情況(P

篇8

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絕經后女性比例最高,約占總數的70%。為什么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多發?傳統觀點認為,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調控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平衡的“網絡系統”發生改變,特別是破骨細胞功能活躍,遠遠超過了成骨細胞功能,維持骨量的平衡受到破壞?;谶@些觀點,目前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方法是雌激素替代治療和破骨細胞抑制藥物治療。但近年來新的研究發現,體內“鐵蓄積”有促進破骨細胞活性、抑制成骨細胞功能的作用,也會增加骨質疏松風險,而絕經后女性容易發生“鐵蓄積”。

體內“鐵蓄積”,骨質疏松風險上升

鐵離子作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體內起著非常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但人體內鐵過多也不是好事。一般用“血清鐵蛋白”來測量體內儲存狀態的鐵水平:男性正常值為30~400微克/升,女性為12~150微克/升。如果鐵蛋白>1000微克/升,通常被認為是病理性鐵過載,需要到血液科治療,這一點已形成共識。如果鐵蛋白介于正常值和1000微克/升之間,則為“鐵蓄積”或“鐵過多”。

近年的研究發現,“鐵蓄積”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相關。有關的證據很多:①研究發現,絕經后女性中存在“鐵蛋白升高-骨密度下降”的關聯,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多伴有“鐵蓄積”。②絕經后骨質疏松骨折患者中,股骨頭“骨鐵含量”與“骨密度”呈負相關,且“鐵蛋白升高”是骨密度下降的一個獨立危險指標。③在動物模型中,細胞、分子水平的實驗中,發現了其相關性。④研究者在幾種骨質疏松動物模型中采用“降低鐵蓄積”方法干預,結果骨質疏松指標顯著好轉。

絕經女性為何容易發生“鐵蓄積”?

* 女性一年月經排血可以排出36毫克鐵,由于人體排鐵途徑極少,所以女性絕經數年后可出現“鐵蓄積”。

* 絕經后雌激素下降90%,血清鐵蛋白可以提高2~3倍。

降低鐵蓄積,飲食干預為主

篇9

對于年輕人骨質疏松的第一危險因素是減肥。許多女性在減肥過程中將一切與脂肪有關的飲食都拒之門外。殊不知,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會把骨骼減弱了。另外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例如宅男宅女,缺少陽光;好吃懶做,少運動;嗜好煙酒、咖啡、碳酸飲料;口味重,吃鹽多;大魚大肉,蛋白質攝入過多等等,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

長期用藥、某些疾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易患骨質疏松癥。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多發性內分泌病、原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支氣管哮喘病、肺心病、強直性脊柱炎、骨腫瘤引起的骨破壞等多種疾病都會繼發骨質疏松。

2 健康教育

由于骨密度檢測是立即出結果,這就方便我們及時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受檢者出現的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的不同結果,我們會及時采取口頭指導、發放相關材料的方式進行教育。在做體檢結論時,主檢醫生也會給予書面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對于單位集體體檢結束后,還會安排全科醫生去單位進行集體答疑、指導。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飲食指導:通常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應以含鈣量較高的食品為主,一般來說,小魚、小蝦以及干果類食物的含鈣量都比較豐富。而乳制品和豆制品的含鈣量也相對豐富。

2.2 生活方式指導:在生活方式的指導中首先要強調的是日照的時間。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線被人體皮膚吸收后能夠將維生素D轉化成為人能夠利用的活性維生素D,即骨化三醇,所以一般建議每天日照的時間不低于30分鐘,日照方式要選擇陽光直射,不能間隔例如玻璃等對紫外線反射能力較強的物體,否則是無效的[2]。

2.3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腦力勞動工作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運動量相對較少,所以脊柱的骨質疏松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對于嗜煙嗜酒的患者,我們就會建議節制煙酒。對于厭食偏食者我們會指導其改變飲食結構從而增加食物的營養均衡性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2.4 戶外運動與運動形式的指導:戶外運動是骨質疏松癥患者主要的運動形式。對老年人在運動形式的選擇上我們提倡進行持續的低強度的運動,例如:太極拳、散步、節奏較舒緩的交誼舞等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但是要注重運動的質量與周身各個肌肉的協調性。對于年輕人我們強調對骨骼健康最為有益的運動是負重運動,如打球、跳繩等。而持之以恒的運動對骨質疏松的預防效果高于治療效果,運動開始的時間越早,年老時骨質流失的時間越晚,要長期堅持有計劃、有規律的運動。

3 結語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人類生活方式、環境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個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健康教育使人們改變固有觀念,接受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過我們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很多體檢者主動給我們打電話,詢問骨質疏松癥的非藥物干預方法,還有很多人用藥或改變生活方式一段時間后主動回來做骨密度檢測。這也說明有不少人開始關注骨骼健康,我們也不斷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反饋,以期更好的為體檢人群服務。健康體檢是一種追求健康的行為,有別于一般的醫療服務,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健康保健和防病治病的知識廣泛深入人心。

篇10

“經常有上了年紀的病人抱怨:天天吃一大堆藥補鈣,還是腰酸腿痛,甚至夜里翻不了身?!睂<医ㄗh他們做骨密度檢查,結果發現大都已經患上骨質疏松癥。原來,不少患者都把鈣片當藥片,以為堅持吃鈣片,總有一天,自己的身子骨能夠好起來。

“其實查出骨質疏松后,光補鈣片是起不到治療作用的。這一點經常被人們誤解或忽視,導致不少出現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未能及時就醫?!扁}產品其實只能作為營養補充品,不能用來代替治病的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大部分是抑制骨吸收的藥,是通過減少破骨細胞生成,減少破骨細胞的活性來防止骨量過多過快丟失,鈣片是起不到這種作用的。

補鈣同時要關注其他微量元素攝入

鈣要補出好效果,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和多吃高鈣食品這些常識已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但其實在飲食和多種微量元素之間的平衡也有很多講究――

1.大魚大肉也會“吃掉”鈣

吃得太咸,身體攝取太多鈉,會間接增加鈣在尿液中流失??谖吨匦纬缮钪械牟涣硷嬍沉晳T,不但會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壓的幾率,還會導致骨質疏松。

有研究證明,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松癥的原因之一。過量攝入大魚大肉又不注意酸堿平衡,將導致鈣的大量流失,最終影響人體骨骼的生長。肉中如果有大量脂肪,會與鈣結合成難以溶解的鈣鹽,同樣影響鈣的吸收。

另外,補鈣時若攝入含較多草酸、鞣酸的食物,如菠菜、空心菜等,其中的有機酸與鈣結合成難溶性的鹽,會降低補鈣效果。

2.“擺平”微量元素補鈣更有效

補鈣除了要注意鈣與維生素D的關系外,還要清楚與磷、鎂、鋅、鉛等多種微量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磷:過多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可導致磷比鈣的攝入高出數倍,甚至十幾倍,這樣,飲食中過多的磷會把體內的鈣帶出體外。

篇11

篇12

近兩年來,李師傅經常感覺渾身無力、腰酸背痛,而且,原本腰板筆直的他,逐漸出現與年齡不太相符的駝背。李師傅覺得這些變化都是上了年紀、機體老化的緣故,并沒太放在心上。

前不久,李師傅釣魚時由于精神過于專注,落座時不慎坐空了,屁股被地蹲了一下,這一蹲不要緊,人一下子就動不了了,隨即被人送往醫院拍片檢查,結論是“股骨頸骨折”。

骨密度儀檢查顯示患者腰椎、股骨頭的骨質均呈“低密度改變”。醫生的診斷結論是,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股骨頸骨折。醫生說,李師傅的骨頭之所以如此脆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嚴重骨質疏松所致。

病 因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比常人更易發生骨質疏松,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不僅從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鈣、磷等礦物質也隨尿液大量流失;因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較嚴,鈣的補充不足,從而導致鈣負平衡。低血鈣又可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細胞,導致骨質脫鈣及骨質疏松。

2成骨細胞表面有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對成骨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調節作用。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使得成骨作用減弱。另外,胰島素是合成代謝的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島素,骨膠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質減少,影響了骨骼中鈣的沉積,從而加重了骨質疏松。

3糖尿病并發腎功能損害時,腎臟1α-羥化酶的數量及活性降低,致使活性維生素D的合成減少,從而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

4許多糖尿病患者并發性腺功能減退,而性激素(如雌激素、睪酮等)的缺乏又會促進和加重骨質疏松。

5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及神經病變時,會影響骨的營養供給,造成骨營養障礙和骨質疏松。

專家講解

骨質疏松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減少和骨組織微結構的破壞,致使骨脆性增加,并易發生骨折。

骨質疏松癥早期可無任何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往往已較嚴重,此時主要表現為腰、背、髖部骨痛。如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會駝背、身高縮短,稍遇外力即可骨折,且骨折后愈合很慢。

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2%~23%的人伴有“骨密度減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診斷為“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癥的最大危害是骨折,發生髖骨或股骨頸骨折者比同齡非糖尿病者高2~6倍,骨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惡化,醫療費用及病死率增加。

臨床表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屬于“繼發性骨質疏松”,其臨床表現兼有糖尿病及骨質疏松兩方面的特點,在骨質疏松的早期,患者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腰酸背疼、小腿抽筋、腰彎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可出現自發性骨折或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噴嚏、彎腰、負重、下樓梯、擠壓、跌倒等情況)發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腰椎、髖部及腕部等處最為多見。

診 斷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駝背、身材變矮甚至骨折等臨床癥狀,尿鈣升高(>200毫克/24小時),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經過骨密度儀(或X線)檢查,患者骨量減少的程度達到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即可確診。

小貼士

診斷細節

骨質疏松癥的患者血鈣通常不低,這是由于當尿鈣流失導致血鈣下降時,會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動員骨鈣入血使血鈣維持正常。

骨密度測量是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的最佳手段。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X線也不失為一種檢查骨質疏松的方法。

但該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夠靈敏,一般在骨量丟失30%以上時,X線才能呈陽性。

所以,即便患者X線檢查正常時,也不能排除骨質疏松。

防 治

積極治療糖尿病

與原發性骨質疏松不同,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主要與糖代謝紊亂有關,因此,糾正糖代謝紊亂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再加用改善骨質疏松的藥物。

鑒于胰島素在骨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議此類患者在控制血糖時盡量采用胰島素治療。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既要合理控制飲食,又要保持均衡營養。

建議患者每天喝1~2袋牛奶以增加鈣的攝入,多曬太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以利于鈣的吸收。

患者要增加戶外活動,如慢跑、步行、爬樓梯、打太極拳等,以助于強健骨骼,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及骨折。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大量飲咖啡、濃茶均能促使尿鈣排泄增加,骨鈣溶出,骨量降低,發生骨質疏松癥。因此,應注意糾正上述不良習慣。

細節提醒 民間流傳的喝骨頭湯補鈣,其實并不科學。因為燉的湯只是把有機質從骨頭里溶解出來,骨頭湯里的鈣含量其實很低。

富含鈣的食物有牛奶、蝦皮、帶魚、海帶、豆制品、小白菜、芹菜、油菜等。

適當的藥物治療

一旦明確有骨質疏松或骨量減少,就應開始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有如下幾種。

鈣劑 是治療骨質疏松的基本措施之一。每日補充元素鈣500~1000毫克,常用的鈣劑有鈣爾奇D、樂力鈣、凱思立D、蓋天力等。

維生素D 可以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提高血鈣濃度,使鈣在骨中沉積,為骨礦化提供原料,進一步促進骨形成。如果缺乏維生素D,單純補鈣的效果往往不佳。臨床主要選用活性維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羅鈣全等,前者需經過肝臟再羥化為骨化三醇后才能發揮作用。

降鈣素 降鈣素是調節骨代謝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可以促使血中的鈣“沉降”入骨,增強成骨活動,提高骨密度,減少骨折發生率;此外,它還能抑制骨吸收,對緩解骨痛具有顯效,特別適合于骨質疏松伴骨折、骨痛的患者。

臨床采用密鈣息(鮭魚降鈣素)鼻噴或益鈣寧(鰻魚降鈣素)皮下、肌內注射治療。短療程可以緩解骨痛,長療程(3個月)可以防治骨量丟失,每年可重復使用。

事實上,許多骨質疏松的老年人血中并不缺鈣,只是由于缺乏降鈣素,影響了血鈣在骨骼中的沉積而導致骨質疏松。

有些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補了很多鈣老是不見效,就屬于這種情況。

二膦酸鹽 此類藥物(如進口的“福善美”、國產的“固邦”等)具有強力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吸收的作用,使骨密度增加。缺點是長期過量應用會抑制骨礦化。

雌激素 此類藥物有利維愛、雷諾昔芬等,因其對糖代謝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因此,一般不作為絕經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療骨質疏松的一線用藥。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藥物治療,應以鈣劑與活性維生素D為基礎,酌情聯合應用降鈣素或二膦酸鹽,通常會取得較好的療效。此外患者應適當地進行戶外鍛煉,從而增加骨量,增強肌力,防止跌倒。

專家點評

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悄無聲息的,輕癥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即便是感覺到腰酸背疼、腰彎駝背、身高變矮,也往往被認為是身體老化使然。許多糖尿病患者,甚至包括臨床醫生,往往只重視糖尿病本身的治療,而忽視了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殊不知,由骨折帶來的嚴重后果甚至要超過糖尿病本身。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應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在醫生指導下做到早期預防,合理治療。

附:骨質疏松風險自測表

1、父母雙親中有無輕微碰撞或者跌倒就會發生髖骨骨折?

2、是否曾經因為輕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會傷到自己的骨頭?

3、經常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藥品嗎?

4、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經常過度飲酒嗎?

6、每天吸煙超過20支嗎?

7、經常因痢疾或腸炎引起腹瀉嗎?

8、女士回答:是否在45歲之前就絕經了?

篇13

糖尿病人比健康人更易發生骨質疏松。據統計,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超億,大約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減低”,其中有近1/3可診斷為“骨質疏松”。

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髖部骨折、腕部骨折以及無明顯癥狀的脊椎骨折,絕大多數是由于骨質疏松所致。糖尿病人發生髖骨或股骨頸骨折者比同齡非糖尿病人高2~6倍,發生髖部骨折的老年人約有15%~20%在一年內死于各種并發癥,存活者中仍有50%以上留有殘疾,生活不能自理。 臨床表現與診斷 骨質疏松癥被醫學界稱為“無聲的殺手”,就是因為它是在不知不覺發生的,人們無法感覺到骨質的慢慢流失,早期常無癥狀,等感到腰酸背疼、腰彎背駝明顯癥狀時,往往已到晚期,稍遇外力即易發生骨折。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屬于“繼發性骨質疏松”,其臨床表現兼有糖尿病及骨質疏松兩方面的特點。在骨質疏松的早期,病人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腰背疼痛、駝背畸形、身高變矮、四肢無力、小腿抽筋。嚴重者可出現自發性骨折或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如咳嗽、打噴嚏、彎腰、負重、擠壓、跌倒等情況)發生骨折,骨折部位以胸腰椎、髖部及腕部等處最為多見。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凡糖尿病患者伴有腰背疼痛、乏力、駝背、身材變矮甚至骨折等臨床癥狀,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經過骨密度儀檢查發現骨量減少則可確診。

國際公認的測量方法,以健康成人的骨峰值為參考點來評價骨折的風險。現在多采用雙能X線吸收法,用T-Score(T值)表示,T值≥一1.0為正常,-2.5<T值<-1.0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松癥。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松。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防治

1.積極治療原發病一糖尿病。這是防治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最重要手段。鑒于胰島素在骨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議病人盡可能地采用胰島素治療。

2.戒除不良嗜好。吸煙、酗酒、大量飲咖啡、濃茶均能促使尿鈣排泄增加,骨鈣溶出,導致骨質疏松癥。因此,應注意糾正以上不良習慣。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飲食,保持營養均衡,過度節食會導致鈣、磷等礦物質攝人不足,應多吃富含鈣的食品。另外,要盡量多曬太陽,日光照射可使身體自已生成維生素D。堅持每天不少于半小時的日曬,可以有效地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

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步行、爬樓梯、打太極拳等)對糖尿病患者不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體重,而且有助于強健骨骼,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協調能力,預防骨質疏松,防止跌倒骨折。

總之,合理的膳食、充足的陽光、適當的運動,三者互相結合才是預防骨質疏松的有效措施。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