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多媒體通信技術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引言:多媒體通信技術是一種把電視、通信和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新興的通信技術,在交換和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采用智能的、可視的和個人的服務模式,并綜合利用圖、聲、文等多種信息媒體。
一、多媒體通信的主要特征
多媒體通信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三個特征,并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體通信系統區別于其他通信系統的重要標志,它是指在通信系統中人與系統之間的相互控制能力。交互性為用戶提供了對通信全過程完備的交互控制能力。
2、集成性。多媒體通信系統需要具備能同時處理如信息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和顯示的能力。由于各種媒體之間存在著空間關系、時間關系、鏈接關系等比較復雜的關系,因此,要求多媒體通信必須具有集成性。
3、同步性。同步性是多媒體系統之間相互區別的根本標志。它是由多媒體的定義決定的,是指多媒體通信終端上顯示的聲音、圖像和文字等必須以同步的方式進行工作。
二、多媒體通信中的關鍵技術
1、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中最為關鍵的是音頻和圖像壓縮編碼技術。(1)音頻數據壓縮技術。作為攜帶信息的極其重要的媒體,聲音是多媒體技術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為了使信號便于多媒體通信系統的傳輸和處理,并且使其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就需要對數字信號依次進行量化和壓縮編碼。(2)圖像數據壓縮技術。圖像作為多媒體通信中的一類重要的煤體,能夠更直觀的體現信息的內涵,也更易于被接受。但在通信的過程中,由于圖像存儲時需占用較大的空間,因此對其所生成的數據信號進行壓縮是非常必要的。
2、多媒體通信網絡技術。多媒體通信網絡技術包括接入網技術和寬帶網絡技術。在多媒體通信系統中,能夠滿足多媒體應用需要的通信網絡必須具有可提供服務質量的保證、具有高帶寬、能實現媒體同步等特點。因為網上傳輸的是由多種媒體綜合而成的一種復雜的數據流,不但要求網絡具有對各種信息高效綜合的能力,還要求網絡對信息具有高速傳輸的能力。
3、多媒體信息存儲技術。多媒體信息對存儲設備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要求存儲設備的容量足夠大的同時,還對其帶寬、存儲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為了獲得大容量的存儲,并進一步提高數據的讀取速度,一種新技術――SAN,便產生了。其實質是一種新型的網格,采用可伸縮的網絡拓撲結構,以數據存儲為中心,利用光線通道有效的進行數據傳輸。
三、多媒體通信的應用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科研、教育、商業等眾多行業對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使得多媒體通信被廣泛的應用于多個領域。
1、科研和工程:在該領域中,多媒體通信的使用為分布式設計和制造提供了極大的支持。
2、辦公自動化:商業化環境和辦公場所是多媒體通信主要的應用領域。利用多媒體通信技術建立起來的虛擬辦公室可以將異地的辦公人員密切的聯系起來,方便的進行信息處理和交流。
3、服務行業:多媒體通信在服務行業的應用領域包括財政、醫療服務和教育等。采用遠程多媒體教育的方式可以讓學習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克服了地理限制,并且這種教育方式生動而深刻,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4、家庭:多媒體通信在家庭中的應用將會有美好的前景。它可以為家庭用戶提供如保健、新聞、休閑、資訊、管理等大量的信息服務。
四、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就如同它的產生一樣,也會伴隨著電視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斷前進。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終端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仍將是關鍵所在。
1、多媒體通信的信息處理技術。信息處理包括多種媒體的信息壓縮處理和多媒體信息的分布處理,這一直是多媒體通信中的關鍵之處。在圖像信息處理方面,人們正在研究和開發新一代的圖像壓縮編碼算法,還力求將計算機視覺、圖形的理解和識別等技術融入;在語音信息處理方面,應深入研究對語音信號的輸入、識別與合成;在文字信息處理方面,應繼續研究文字的識別和文本數據的壓縮。
2、多媒體通信的網絡技術。多媒體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將朝著網絡功能的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傳輸的超高速方向。從網絡角度看,結合信令網關、媒體網關和分組網,以軟交換為核心,以實現網絡的統一管理和業務層的融合;從技術層面上看,融合將體現在交換與傳輸的融合、分組交換與電路交換的融合、數據技術與話音技術的融合、光與電的融合等。
3、多媒體通信的終端技術。隨著半導體集成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通信終端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小,但性能卻越來越強,簡單實用且小型化將是多媒體通信終端的未來發展趨勢。此外,多媒體通信終端的發展還必須融合各種多媒體業務,如家庭辦公、會議電視、遠程教學、實時點播等,以及ISDN接入、IP接入等多種接入方式。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通信電力工程總公司
參考文獻:
篇2
1.3無線多媒體信息傳輸技術我們從技術層面上來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技術則是CDMA。而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正交頻分復用舊地FDM,而這也是最受人們關注的意向技術,同時,不少通信技術的專家提出了OFDM移動通信技術相關應用的一些理論依據。例如一些本地環路、數字音頻廣播等都將使用OFDM技術促進他們在以后的發展,而這些技術也是滿足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發展計劃的。由于無線多媒體自身的一些缺陷,有時會發射管信息堵塞的情況,造成畫面或是聲音丟失或延遲,而這些情況是非常影響視頻播放的。信息接收終端接收視頻受到損壞,會導致無線多媒體通信無法正常同步。
2無線多媒體通信的發展前景
篇3
無線多媒體的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信息化時代的多媒體技術促進了生產效率、教學效率的提高。目前,數字無線通訊設施已經投入使用并且效果良好。與寬帶連接和與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連接的無線多媒體也在發展之中,這使得我國電子產品市場處于世界先列,是教育、科技、工業等多個領域的共同需求。我國自身的多媒體技術并不發達,多數相關設備要靠進口。這導致國內一些以技術研發為主的企業面臨倒閉,中國的多媒體設備研發技術創新能力較差,不能形成一條完整的通訊產業鏈。當然,這也預示著我國無線多媒體行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對于我國多媒體技術發展來說,相關人員應看到優勢也尊重其發展現狀,逐漸促進我國多媒體技術的發展。
三、無線多媒體的應用和發展趨勢
1、與互聯網融合。
不僅我國,全世界都將創建多樣化的應用服務客戶端,發揮互聯網在多媒體通信中的積極作用作為主要戰略任務。公共電話網絡在發展的同
時也存在資源利用率低、網絡帶寬窄且信號不穩定等問題。同時,受到網絡運營商的經驗少的影響,公共電話網絡無法進一步發展?;诖耍瑹o線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基于網絡這一核心技術,建立完善的網絡多媒體通訊平臺,擴大互聯網技術的影響范圍,通過先進的、規范的平臺來進行多媒體信息的發送和處理?;诖?,國家提出了三網融合技術,其中互聯網依然是這一發展中的核心。
2、走向寬帶。
寬帶的應用可加快對媒體信息的傳輸和處理速度,尤其是對于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無線寬帶加快了信號的訪問速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和開發商,進一步促進了其發展。目前,N-ISDN上無線多媒體通信業務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寬帶的應用迫在眉睫。隨著科技的發展,光纖通信技術將成為多媒體重要技術之一,它可以實現無線多媒體的信息處理速度大幅度提高,并且不斷實現效率的提高,寬帶網速的提高將為無線多媒體的發展的重要支柱。
3、無線多媒體與移動技術的結合。
智能手機的發展是無線多媒體與移動技術結合的最佳案例。目前,大部分手機系統已經實現了3G或4G網絡傳輸。并且經歷了語音通話、文本信息處理等階段。這一階段的手機等移動設備已經成功的實現了數字化語音業務和準確數據服務,但在不同制式中,網絡模式的選擇受到限制。視頻的應用是多媒體向無線通訊發展的重要體現,新一代的智能手機的速度更快,3G網絡用戶已經可以將手機作為衛星信息系統網絡服務的接收者。在這種網絡模式下,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實現數據連接,而不受到漫游的影響。
4、與衛星技術結合。
衛星在近年來的移動過通訊業務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環境監測通信服務、國防偵察和導航定位等多個方面。衛星技術將通過提供寬帶信號為多媒體信息的數字化提供保障,在未來,多媒體技術與衛星通信技術將結合并構建全球性或區域性的網絡,確保多媒體技術的安全性能。
篇4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這些技術已經應用到各家各戶,人們也逐漸了解了什么是個人通訊。當個人通訊變得越來越普遍時,商家便找到了新的商機,那就是對下一代通信的激烈競爭。如果加入競爭的行列就要掌握用戶的需求,如果通信用戶越來越多應該怎么應對。由于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人已經進入了小康水平,生活越來越健康,同時市場上也出了各種各樣的通訊工具,像:最普遍的短信、QQ、微博、易信等等。可是個人通信在發展上有一定的缺陷,因為它的通信功能只有移動一種,由此可以看出無線多媒體功能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對市場進行了一番調研之后,在文章中作了自己的分析,然后就這些情況對它的應用方向做了簡單的概述。
一、無線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無線多媒體技術與其他發達國家還相差甚遠,因此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經驗并且不斷地創新,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的無線多媒體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國的多媒體技術的功能非常豐富,這就使人們的通訊越來越順利,收到了人們很大的歡迎。在無線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中,他們不斷地做一些高端研討與分析,同時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踐中,都包含光纖通訊、多媒體技術以及私人通訊等等。一些東部發達城市更加先進,它們開通了數字化系統,這對無線系統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也對我國通訊的發展非常有利。根據這個情況我國對無線系統又做了進一步的發展。而我國的設備由于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很多企業寧愿花很貴的價格買進口設備,也不愿花很少的錢購買國產設備,這就導致了我國相關的企業止步不前,創新也被抹殺,有的甚至面臨破產。無線多媒體通信可以在網頁上觀看數據以及讀郵件,從這個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發展時機,同時也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我國一直在研究無線研究,但是它的發展始終在他人之后,超不過他人的技術。
二、無線多媒體通訊技術的未來
(一)將互聯網與通訊技術相聯系
數據通訊科技想要迅速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互聯網的發展,因為在互聯網上可以建立各種各樣的軟件以與媒體相連通。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公共電話網絡系統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不過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像有時候信號斷斷續續、很多人不習慣使用公用電話。由此可以看出我們還需要針對公用電話問題做一些改進。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對自己私人秘密的保護更加在意,希望有更加健全的保護機制保護他們的安全與隱私,那么無線多媒體應該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好、更優質、更滿意的服務。因此,三網就需要進行不斷的融合不斷地創新才能滿足人們的期望。只有互聯網才能將三網互相融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改變傳統寬帶的速度
有人把無線寬帶比喻成一個具體的電視,這從側面表明了無線可以像電視一樣傳送聲音、視頻等等,這些信息的傳送需要無線提供更快的網絡寬帶。這個網絡寬帶就好比一條寬闊的柏油馬路,地面上有來來往往的、各種各樣的車輛,寬帶的網速快慢與車流量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一點,也開始發展寬帶,投資者也開始在寬帶上做文章,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對寬帶進行研究和發展。隨著無線通訊的不斷發展,人們和媒體人士開始留心無線通訊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它的發展方向和發展前景。而我國無線寬帶通訊的下一步就是多媒體寬帶。如果想要寬帶的速度越來越快,就要改變傳統的通訊技術改用光纖通訊,它比普通的寬帶的速度快得多。可想而知寬帶的速度越來越高的話,這將使多媒體技術更上一層樓,使以后的技術發展更加順利,最重要的是光纖通訊使人們生活越來越方便。
(三)與移動技術完美結合
手機的發展相當迅速,它從最初的BB機到磚頭大的大哥大手機、從非智能手機到如今各種各樣的智能手機,它的功能越來越齊全。如今幾乎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部手機,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小手機。第一代的BB機和大哥大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實現雙方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第二代的非智能手機與第一代比較,能夠接受來自其他手機的數據像信息或文件,同時也可以使用手機觀看網頁上的內容。但是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還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同的網絡有不同的服務商,這對用戶有一定的限制,只可以根據這個用戶收取來自這個服務商的數據。第三代手機有很大的不同,人們可以通過它聯網進行各種瀏覽或者下載APP,最終第三代手機與互聯網相結合,形成了新型的通訊的系統。因此,很多知名人士覺得多媒體通信要注重移動多媒體通信服務,這樣很可能使空間對接成為可能,并且促進無線多媒體的蓬勃發展。
(四)與衛星技術共發展
二十一世紀以來衛星技術正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它所涉及的領域比較廣泛,其中有預測天氣情況、衛星定位、通信功能等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專家不斷地探索,衛星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它在空中不會受到任何物質的干擾,可以直接與寬帶連接。所以,如果多媒體可以與衛星技術共同合作、共同進步的話,那這將對多媒體網絡的安全有很好的影響。不僅如此,衛星技術的運算成本不高,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衛星技術以促進無線多媒體的發展。
結論
隨著無線的迅速發展,經濟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雖然我國的通訊技術還沒有做得很出色,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不斷地研究、不斷地堅持創新,總有那么一天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綜上所述,隨著無線所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參考文獻:
篇5
計算機;信息科技;信息時代;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
前言
當前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在我國各行各業中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和認可,逐漸成為了計算機信息科技發展過程中的支柱性技術,它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促進了相關行業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增長。由于多媒體通信技術是一門較為復雜的信息技術,因此在實際的應用和發展過程中需要相關企業不斷的完善和創新才能使其更好的為人們服務。
1我國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現狀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全球即將進入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效率和品質。隨著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也越來越受到推廣和普及,在各類產業中都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在全世界范圍內,無線多媒體通信系統都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需求,在我國同樣也有著極大的市場空間,由于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因此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依賴。就現在的情況來看,無線多媒體通信系統在我國各個地區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同時對于數字無線通信系統的開發也在不斷的進行,為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及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的開發和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解決??v觀我國無線媒體通信技術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出當前我國所使用的大部分的移動通信設備仍然是以從國外進口為主,過分依賴于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雖然這些技術和設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我國通信技術的發展,但是并沒充分的發掘出我國無線多媒體通信行業的潛能,這就導致了我國的電子信息通信技術始終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嚴重的制約了我國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此時就需要我國的相關企業能夠加大對于無線多媒體通信設備的科研力度,利用當前豐富的資源和條件,結合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發展經驗,對我國的通信技術進行完善和創新,從而促進我國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
2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應用方向
2.1無限多媒體通信技術與互聯網相融合
信息技術是未來通信技術發展的核心內容,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各種各樣關于服務客戶端的創建和開發,這也逐漸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和目標。就當前的情況來看,公共電話網絡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對資源的利用不充足、網絡寬帶窄、信息輸送量小,輸送速度慢、網絡信號不穩定等現象都會影響通信的質量和效率,這也就成為當前阻礙我國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問題,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無線多媒體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起步較晚,所以網絡運營商沒有足夠的經驗對相關項目進行研究和開發。在這樣的基礎上,有效的利用數據網絡,進一步的推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并且實施網絡開放性,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從而促進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加渴望一個安全規范的信息傳輸平臺,能夠有效的保護相關信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1]。因此,三網融合是我國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目標,所謂的三網融合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管理,而是建立完善、系統的網絡信息平臺,對各類信息進行整合,從而擴大互聯網的影響范圍,使信息的發送、接受變得更加高效更加方便快捷。
2.2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與寬帶相結合
寬帶是多媒體信息進行傳輸的通道,應用寬帶,才可以保證文字、音頻、視頻和圖像等數據的傳輸。寬帶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各類信息就是其中通行的車輛,只有道路夠寬闊才能保證車流快速的通過,也就是說只有寬帶的速度夠快,才能保證信息交流的通暢。因此寬帶正逐漸的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開發商進行相關通信項目的投資和開發。借助現有的N-ISDN為基礎,進行多媒體通信技術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因此將寬帶和多媒體通信技術相結合是未來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當前光纖通信技術已經取得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其通信速度可以每十年就增漲一百倍,這也為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研究提供了技術性的支持。
2.3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與移動技術相結合
當前我國智能手機可以說已經大范圍的普及了,智能手機的應用和發展正是由于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與移動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F如今,大部分的手機系統都已經實現了3G甚至是4G網絡的傳輸。從原本單一的傳遞文字信息發展成現在的可以傳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元化的信息。信息傳輸的速度也變的更快,3G和4G網絡用戶還可以利用電子設備接收衛星信息,從而使智能手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數據的連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2.4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與衛星技術相結合
近年來衛星技術大范圍的發展和應用,其在信息通信、氣象監測、導航定位和國防偵查等領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衛星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將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與衛星技術相結合,可以直接為用戶提供網絡信號,省略掉中間中轉過程中的消耗,進一步提升了信息傳輸的速度和效率,此外,應用衛星技術來進行網絡傳輸所投入的成本要極大的低于利用光纖傳輸的成本,因此是一種更加具有發展意義的網絡傳輸方式,應當被大范圍的推廣和普及。
3無線多媒體通信的基礎技術
3.1對文本消息進行討論
在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未來的發展中,短信的傳輸依然占據著主體地位。在我國,對于信息主要是以文本的形式進行傳輸,它既包含了較為常見的國際字符,同時也宣傳了文本的圖標。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信息的實時性只是對信息內容進行預測。就目前來看,對于文字信息的編碼主要還是使用內碼進行編輯,然而二進制編碼是通過對圖像進行壓縮從而替代傳統的編碼方式所要傳遞的信息,與代碼相比在效率上明顯要高很多[2]。在當前的無線多媒體通信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信息及相關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編碼方案。但即使是這樣,在進行編碼的時候這兩種方式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并且都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缺陷。
3.2對語音通信進行討論
當前大部分聲碼器的通信服務電話用時較長,不能降低延遲編碼的編碼率。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對于實時的要求并沒有很高,例如語音傳呼和電子郵件等。那么在非實時的時候,可以把較長的編碼延遲換成較低的編碼速率。根據以往經驗可以看出,編碼率的高低,與單位信息傳送的時間是成正比的。與此同時寬帶占用多徑效應,對信號造成了較嚴重的衰落現象。如果此時將語音編碼速率降低到一定的范圍內,將對互聯網電子設備的語音通信效率起到極大的提升作用。因此,非實時情況下的低編碼率語音通信也是無線多媒體通信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當前信息技術時代,圖像數據在計算機數據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對圖像信息進行多媒體數字化處理、編輯和轉換、壓縮和存儲圖像以及傳輸圖像等,同樣的在利用多媒體對圖像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也可以將其分為實時的和非實時的,實時是為了在寬帶系統的實現,并以此來實現窄帶系統。當然,也可以在其他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中吸取經驗??梢岳脤崟r和非實時兩種文本展開對通訊協議的研究和整合。充分的考慮到互聯網的通信和數據傳輸,以及基帶數字在空中接口協議的接口方式。因此,利用非實時的文本信息對窄帶系統進行整合,而對寬帶系統的整合,要采用實時和非實時相結合的方法。無線多媒體通信分層管理的網絡協議。這就要求,在對無線多媒體通信系統進行固定和移動終端安置的過程中,要首先對局部進行優化。根據相關的網絡協議進行低層次的空中接口,讓用戶體驗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不同的操作感受,這在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為其質量和效率提供基礎和保障。
3.3無線多媒體信息傳輸技術
從過去的無線多媒體傳輸技術上可以看出,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是以CDMA作為核心技術的。而到了第四代移動通信體統這是利用正交頻分復用舊地FDM作為核心技術的,這也是一項新興的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和喜愛。與此同時,一部分通信企業還提出了OFDM的相關技術及應用理論。例如把OFDM應用到本地的一些網絡系統、數字音頻廣播等,這些技術也是順應未來無限多媒體通信技術發展的方向和需求。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和不足,例如信息量過大時發生信息堵塞的情況,從而在信息傳輸的過程中一部分的畫面或是聲音出現延遲或是丟失的現象,這些現象成為了阻礙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因素。
4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
自從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開始出現,我們已經經歷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移動,現在正逐步走進第四代移動,第四代移動在運行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相關技術方面的問題,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不同類型信息的接口問題,這就導致第四代移動大部分是利用路由網絡來進行信息傳輸的[3]??v觀以往的通訊設備類型,第一代移動通訊所使用的設備,只能提供單一的語音服務;第二代移動通訊設備在提供語音服務的同時提供了簡單的傳輸功能,但只能傳輸文本信息,且傳輸的速度只有9.6kb;到了第三代移動通訊的設備不僅能夠傳輸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元化的信息,其傳輸的速度已經達到了2Mb,發展到當前的第四代移動其通訊設備實現了用戶利用移動設備觀看高清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愿望,同時它的傳輸速度在20Mb以上。隨著當前數字信號處理的技術不斷提高,對于移動設備硬件的性能和射頻技術也有了極大程度的提高,從根本上提升了移動設備的速度與可靠性,進一步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5總結
信息化是為了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科技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趨勢而提出的,電子信息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逐漸成為當前信息技術中的主流,它極大的提升了信息傳輸的質量和效率,有效的提升了人們的通信水平,從而促進了人們的生活品質的提升,但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這就需要相關企業能夠不斷完善不但創新,從而實現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汪再秋.計算機信息科技時代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7:292+294.
篇6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單一通信媒體已很難適應當今多元化信息的發展需求。高速設備、大容量存儲裝置和高性能計算機快速發展為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多媒體通信是一種新興的信息科學技術,是多媒體、通信、計算機和網絡等相互滲透和發展的產物,它為文字、數據、圖形、圖像、視頻和音頻等不同格式的諸種消息和信息的存儲、傳輸和處理提供支撐環境和手段。
1 系統組成結構
無線電多媒體通信終端由視頻采集模塊、緩沖控制模塊、圖像壓縮編碼模塊、通信控制模塊和電源模塊等組成,系統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
模擬視頻信號經過A/D采樣編碼后,變成YUV數字視頻信號后,然后以16位數據總線寬度寫入視頻緩存器,視頻緩沖控制模塊實現對視頻緩存器的讀、寫、刷新等控制功能。視頻緩沖器選用SRAM或SDRAM,實現視頻數據緩存。視頻緩沖控制模塊,采用Xilinx公司的Virtex II pro系列FPGA控制SDRAM實現。
圖像壓縮編碼模塊,采用TI公司的TMS320DM642,該芯片是TI公司C6000系列高速定點數字信號處理芯片,它具有靈活的指令系統和操作性能,支持匯編語言和C語言的單獨或混合編程。TMS320DM642采用改進的哈佛處理結構,指令流水線操作,并行處理,計算和處理速度很高,并行運行速度達到1600MIPS。在片內提供128K字節的RAM用作程序和數據存儲,其最大可擴展尋址空間為1M字。TMS320DM642提供的多信道緩沖串口和DMA數據傳送方式極大地方便了它在圖像領域的應用和開發。
通信模塊采用PowerPC或ARM實現,根據信道狀況變化,控制實現圖像格式、分辨率、壓縮數據傳輸碼率調整。由于現代基于IP的通信網,已經成為主流,因此通信接口采用UART和Ethernet接口,在與窄帶無線電臺接口是采用UART接口,在與基于IP的數傳電臺中采用Ethernet接口。
2 系統設計實現
多媒體通信技術最為嚴重的瓶頸問題是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存儲、處理和傳輸,其中,最大的數據量來自數字圖像數據,如30幀/s的活動圖像數據量達2 748Kbps,傳輸速率需要2.8Mbps,顯然,沒有圖像壓縮技術的進步,就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通信。無線電多媒體通信技術實現的核心是圖像壓縮技術,圖像輸入幀格式采用YCbCr4:2:0,TMS320DM642根據接收到的命令及發送數據速率等通信狀態,從視頻緩存區讀取數據進行壓縮編碼,然后發往信道進行傳輸,圖像壓縮采用MPEG-4國際標準算法,圖像數據壓縮率最低可達到4~64Kbps。當信道為帶寬較寬(>128kb/s),傳輸實時動態圖像。
MPEG-4是由MPEG(Moving Picture Esperts Group)開發的IEO/IEC標準。其視頻部分提供了基于自然對象、合成對象、自然/合成對象編碼的幾個層次。其中Simple Visual Profile主要應用于低比特率移動通信,其他幾個層次可應用于互聯網、實時多媒體監控數字電視制作與播出等方面。MPEG-4在視頻檢驗層中引入了視頻對象面的概念VOP,它充分利用視覺生理特性和圖象信源的各種特征,實現從波形編碼到模型編碼的轉變。VOP編碼采用第一代混合編碼方法,實現結構如圖2所示。
在圖像傳輸過程中,如果預測參考幀是I圖像,則經過DCT變換和量化的編碼的I圖像可以通過反量化和反DCT變換存儲在幀存儲器中,作為預測編碼的參考幀。如果預測參考幀是P圖像,則經過DCT變換和量化編碼的該幀殘差數據,通過反量化和反DCT變換再和原來的參考圖像相加,也形成了預測參考幀存入幀存儲器中。
在編碼實現過程中,用射像頭捕捉到的為640×480的422YUV數據,該系統把它處理成320×240的數據,然后對其按MPEG-4標準進行壓縮編碼,最后再把編碼后的數據填充成640×480的數據顯示。在系統實現過程中,通過對DSP中的相關模塊修改數據類型、使用內聯函數、數據打包處理、編寫匯編代碼、調用圖像庫、人工干預軟件流水等方式對程序代碼進行優化,可把原來實時壓縮處理視頻圖像速率為1~2幀/秒的代碼,優化為25幀/秒,大大提高了代碼的運行速率,達到實時壓縮處理的效果。
3 在衛星通信中應用舉例
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可靠性高等優點,其在國防通信、應急救生等領域越來越廣泛,但隨著應用范圍的擴大,有限的通信衛星資源和日益擴大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針對此問題,可將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應用到衛星通信中,其應用框圖如圖3所示。發送方把從攝像頭中捕獲到的圖像,應用多媒體通信終端進行視頻壓縮,壓縮后的碼流通過衛星多功能復接設備接入調制解調器,然后通過變頻和放大設備經衛星天線發送到通信衛星,接收方將從通信衛星接收到的信號,經低噪聲放大、變頻、解調和多媒體通信終端解壓縮后送音視頻顯示設備,進行存儲和顯示。
4 結語
無線電多媒體通信技術是一種新興的綜合通信技術,應用此技術可以滿足窄帶條件下信息傳輸多樣化的需求,實現了實時視頻傳輸。無線電多媒體通信技術可應用于衛星實時視頻通信系統,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朱秋海.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7):124-125.
[2] 郭守宏,葉國文.關于計算機信息科技時代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4(1):140.
篇7
一、目前無線電通信技術發展的情況
1.1 Wi-Fi技術
Wi-Fi技術,一種無線局域網接入技術,其技術指標是802.11,它對目前網絡用的802.11b標準的移動通信做到了補充。
1.2 5GHz技術
目前正在利用3.5GHz的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MMDS研發近似3.5GHz的無線頻率段用來對寬帶無線接入技術進行操作。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受到企業的關注也是因為它構建快速,靈活的接入方式等。它的優點是,你可以遠離網絡。但在中國一直受帶寬不足的限制,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就成為了它的缺點。
1.3 3G技術
在我國的含義是第三代數字通信。提供多種移動多媒體服務是它的主要特點,支持移動環境144kb/s的高速傳輸速率,滯銷環境下大概384kb/s,靜態支持2mb/s。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技術指導文件并注明“2000年國際移動通訊計劃”。
1.4 藍牙(Bluetooth)
藍牙(Bluetooth)是一種支持10米范圍內信息傳輸的短距離的通信設備。信息可以在無線狀態之間交換包括移動,無線耳機或者PAD,膝上型計算機以及設備和其他相似設備。利用“藍牙”技術,省略了在段距離內的許多設備多種線路接入,極其便捷。改變了在空間上的位置。一個分散式網絡結構和快跳頻和短包技術的藍牙技術,可以做到點對點和點對多點的信息交流,在工業、科學、醫學領域的全球通用的2.4GHz ISM頻段發揮著作用。
二、多媒體通信應用
視頻會議系統倚靠視頻、音頻壓縮以及多媒體通信技術來完成。音頻壓縮和多媒體通信技術,支持多人即時遠程信息交換和共享。用于操作協作的使用程序,視頻會議由于相互合作的成員的視頻或是音頻內容的傳送,使相互合作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更加真切客觀。而且,視頻會議還通過對多媒體哦支持協同工作中信息的整理解決,以此來營造一個多人共享的工作環境。
VOD視頻點播系統,是一種交互式電視系統,也是一種結合了高科技系統技術如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數據壓縮技術等多學科、多領域的成品技術,用于視頻點播節目內容任意的選擇。
三、無線電通信技術發展的優勢
3.1 通信信息技術促進寬帶的發展
由于信息技術逐步向寬帶邁進,光纖傳輸的技術外加通透量較大的網絡蔓延速率變得更加明顯。尤其最近一段時間世界各地無線通信技術正向著寬帶化大步前進,同時此領域在無線通信信號源穩定性的方面,也發揮著的作用。
3.2 個人信息技術化的推廣
個人信息化在全球個人通信中已是無可厚非的。個人信息不僅可以有效地減少擁塞信息傳輸線的量,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通信的傳播速度。
3.3 新穎的入網款式
技術上融合對于提高信息網絡的發展,尤其的各種業務的傳輸起到了推動作用。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傳統電信網計算機網絡兩網融合的出現,尤其是在固定接入網絡的一部分,通過接入,移動蜂窩接入,具發展潛力特別是在滿足各種通信需求的生活生產。
3.4 過渡電路交換網絡
IP網絡無疑是過渡性的電路交換網絡的關鍵技術,是最合適的選擇對象,數據處理能力大大提高了電路交換網絡,目的是保持通信信號的暢通,解決信號易受干擾減輕的問題
3.5采用數字通信技術
提高頻譜資源在系統中的使用情況,保持由所述通信信號中接收到的信號的穩定性,為了避免干擾,提高通信系統的容量,來提供各種通信服務模式,如視頻、數據和語音用于確保用戶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參 考 文 獻
篇8
現代科技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時代下的通信網絡已經大面積的覆蓋全球。多媒體通信技術是將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與現代化通信技術相互結合,使得通信業務,甚至是寬帶通信業務,今后都能夠在多媒體的協助下,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說數字網絡圖書館系統、遠程電子銀行業務、家庭購物業務及遠程教學等等。多媒體通信技術具有高活力、速度快及效率高等特點,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打下基礎,為人們的生活提供良好條件,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質量,是互聯網時代下的關鍵技術,也是未來發展的焦點。
2 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應用
就目前而言,多媒體通信技術已經廣泛應用與各個行業之中,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
2.1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多媒體通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有著很大的作用意義,其在教學方面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可以利用網絡形式進行遠程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方便,使得學生能夠隨時的與教師交流學習。目前多媒體通信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主要是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死板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內容更加開放,也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節省了學校的人力與開支,降低了資金使用,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門檻,為學生學校提供了方便,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教學的質量,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2.2 在應急指揮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在各個領域的逐漸深入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與具有豐富內容的多媒體通信技術結合起來,能夠以空間位置為載體,對多媒體數據進行相應的管理,從而為用戶提供準確的信息。在系統總體結構上,將種類繁多的多媒體信息數據與空間數據相互關聯,通過相應技術對文字、視頻及圖片等信息組織入庫,利用微軟工具研發個人數據系統軟件,將電子地圖子系統及應急事件信息錄入其中,從而能夠及時的處理應急事件。應急事件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及復雜性等特點,可以利用多媒體通信技術對現場文字資料以及圖片數據進行采集、組織與傳輸,能夠為相關部門的應急指揮提供良好的輔助作用。
2.3 在氣象服務體系中的應用
利用多媒體通信技術,氣象局可以建立一個全國天氣預報電視會議系統,使得氣象服務體系得到改革。該系統可以為全國氣象部門提供技術培訓及交流、天氣預報遠程會議及行政電視電話會議等方面的服務作用。這一系統是對傳統標清系統的重要升級,有效解決了視頻質量差、組會能力不夠靈活以及系統運行能力不穩定等問題,采用先進的多媒體通信技術,建立高清電視會商系統。該系統技術具有技術領先及功能性強大等特點,是當今氣象行業不可缺少的先進的視頻會議系統,支撐著現代化氣象業務體系,為氣象服務體系的發展與進步提供有利幫助。
3 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前景
雖然多媒體通信技術已經在各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但還是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對于網絡服務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但總的來說,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研發“三網合一”技術
全球信息化腳步的加快,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三大網絡的融合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叭W合一”技術不是簡單的計算機網、電視網與電信網的相加,是指在保持各自原有的網絡資源及主營業務的基礎上,逐漸向社會提供個人化、寬帶化及智能化的統一網絡數據平臺,這能實現音頻、視頻及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但目前來看,這項技術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也是今后研發這一技術的方向。
3.2 與IP技術融合
IP技術是數據網絡中心的關鍵技術,是各種應用業務的載體,而將多媒體通信技術與IP技術相融合,是世界各國的主要目標。同時,這也是三網合一技術的統一協議,因此,不管未來的基礎網絡是以什么樣的結構運行,寬帶多媒體業務也會統一到IP網絡上。
3.3 與衛星技術相結合
近年來,衛星系統在各個領域的價值是在逐漸增加的,衛星技術已是數字化階段,能夠直接將寬帶信號傳送給用戶而不需要中間節點。因此,將多媒體通信技術與衛星通信技術相結合,建立一套全球性或區域性的多媒體網絡,將是互聯網時代下的一大壯舉。
4 結語
總而言之,依據目前多媒體通信技術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面對新形勢下的嚴峻挑戰,必須就其發展前景不斷改進與發展。首先要立足國本,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對他國的先進文化與技術要在吸收與借鑒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不斷充實自我與發展自我,爭取能夠早日領先國際水平。多媒體通信技術作為創新的技術領域,它的應用前景還是十分廣闊的,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使其能夠最大化的為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彭少鋒.新時代多媒體通信技術[J].科技傳播,2014,(15):228-229.
[2]呂寧,劉瑩.淺談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J].科學與財富,2015(1):184.
[3]張驥欣.計算機信息科技背景下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的具體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4(4):79.
[4]梁小雨,陳永濤,黃F等.多媒體通信技術在中國氣象服務體系中的應用[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4,30(1):108-112.
[5]王英波.淺談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6):95.
作者簡介
篇9
1 前言
多媒體通信的出現轉變了人們關于信息處理的方法以及思想觀念,是通信和信息系統領域內一次重大的變革。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我國通信技術得到了巨大的飛躍,且發展的趨勢如日中天。無線多媒體的范圍包括了移動通信和多媒體兩個方面的領域,它不僅僅給用戶供應多媒體服務,且在技術范疇上也展示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了信息產業以及通信界的一個受人矚目的焦點。
2 無線多媒體概念及其系統結構綜述
無線多媒體通信的系統結構和固定網絡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其是為多媒體業務供應而無線接入的通信系統,在其系統結構中,無線多媒體有著無線通信以及多媒體終端的功能。當前,人們通常使用筆記本電腦帶上無線通信單元來成為隨身可拿的無線多媒體終端[1]。無線網絡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無線多媒體通信以及無線網絡部分終端用戶的檢測、管理以及控制,并對有關運行性能以及業務統計進行詳細分析。為更多用戶完成系統結構的無線多媒體通信,國外正就ATM網絡完成無線多媒體通信方面研發一種無線多媒體通信系統結構,在此系統中,無限接入站的功能便與基站的相同,可立刻連接ATM交換機,而非僅僅在前面所述的基礎之上相對應的做了簡化。無線監控站的功能是無線通信管理功能完成的實現,其是ATM交換機的一項外設。近幾年來,Internet網絡發展速度飛快,在多媒體通信中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過去幾年,在國外研究發展的基礎上,我國也提出了只由無線路由器、無線多媒體終端以及Internet網絡構成的無線Internet多媒體通信系統,它可通過無線通信的辦法來完成Internet網絡全部多媒體通信功能,其中包含著話音通信[2]。
3 無線多媒體通信核心技術分析
3.1 無線多媒體語音以及圖視信源編碼技術
在穩定的有線通信網上實現數字電話的傳輸,主要通過“脈碼調制”技術,其數字速率是64kb/s,或者通過隨后研制的“自適應差分脈碼調制”技術,其數字速率是32kb/s,然而此類編碼并不適用于無線移動電話。為達到語音信源編碼需向比較小的速率壓縮時,我國相關企業曾通過“矢量和激勵線性預測”和“碼激勵線性預測”等方法,實現語音信源編碼的數字速率壓縮達13、8、6.7、5.6、4,3.45、2.4kb/s,需要對語音信源編碼壓縮的主要是因為無線電頻譜有限的原因[3]。因為圖視信源編碼的壓縮對無線多媒體業務具有重要意義,世界各國相關領域的專家曾建議合作就其進行大量的研究,并相繼推出了幾種標準。
多媒體通信的另一項關鍵業務則是遠程書信,它主要采用通信網對圖形信息以及手寫文本進行傳送的。所以,圖形信源編碼在無線多媒體通信網中同樣具有關鍵的作用。有關圖形信息的傳輸曾利用“鏈式編碼”中各個矢量間的關聯性,節省數字速率。在“固定長度差分鏈式編碼”(FL-DCC)中,將正方形編碼環來進行體現,最為簡便的例子便是正方形具有8個矢量,也就是0、+1、+2、+3、+4、-1、-2、-3,由b位碼來表示各個矢量,可為1,也可為2,而當b為2的時候,0矢量則編成00,當b=1的時候,則編為01。此類關聯曾被應用于無線道上來進行實驗,使用FL-DCC編碼信號來表示英文手寫文本,如果信噪比(PSNR)在49-37dB范圍內時,傳輸質量則很好,而在32-21dB范圍內時則不合格。
3.2 無線多媒體信道編碼以及差措復原技術
移動無線信道的信號傳輸的質量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在陸地上,傳輸環境是非常差的,因為電波傳輸的蔓延損耗以及陰影狀況而產生的陰影衰落等都會對其造成干擾。信道編碼具有減小系統誤比特率的作用,然而會降低寬帶的利用率,加大比特率,信道編碼通常具有前向糾錯和自動重傳兩種方式。當前的無線系統中沒有專業的ARQ信道。Turbo碼,又為平行級連卷積碼(PCCC),他能夠靈巧的使得卷積碼以及隨機交織機器聯合起來,完成隨機編碼的思想,它是在ICC'93會議上由C.berrou等提出的。Turbo碼尤其適用于對功率具有嚴格要求的狀況,因為它具備著與信道極限接近的一種性能,此外,Turbo碼與隨機碼較為接近,具有良好的距離特性,所以其抗干擾的性能很強,然而,所有事物并非都完美無缺,Turbo也不例外,它存在著譯碼時間時間長、計算量大的缺陷。隨著更為快速的硬件技術以及快速譯碼算法的陸續推出,Turbo的應用將會日趨廣泛。過去幾年,美國空間數據系統顧問委員會決定將Turbp碼作為深空通信的標準,且Turbo被確立為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信道編碼方案之一。
為防止視頻傳輸出現差錯而又無法恢復原先狀態的情況發生,當前視頻壓縮編碼標準都使用了很多差錯復原技術,使差錯復原能力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并成為了其主要的內容之一,擁有視頻壓縮編碼標準主要有如H.263+和H.263++以及MPEG-4等。在MPEG-4中放入了許多差錯復原工具,主要有數據分割、重同步以及可逆長編碼等。在H.263+中應用于差錯復原的編碼選項為獨立段解碼、前向糾錯編碼等,而H.263++則在以上的基礎上又帶入了數據分割的條帶模式,并修改了參考圖像選擇。
3.3 無線多媒體射頻技術
從技術角度對射頻技術進行分析,其變化似乎并不顯著,然而新頻段的研發以及使用卻如日中天,為滿足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對于頻段的規定,即要求采用2GHz頻段,所以無線接入系統運用的該頻段必須相應的進行調整。為10Mbit/s或更高可達20Mbit/s的信息傳送速率的實現,有關專家提議在無線多媒體通信系統中采用2.5GHz與5GHz頻段。5GHz頻段被劃分無線ATM系統所使用的頻段,寬帶為100MHz或者200MHz。這些均為傳播性不佳的頻段,其傳播受干擾程度大、衰落也較大,基于此種原因,射頻技術成為了無線多媒體通信的核心技術之一。
另外,相關專家依然不斷的對19GH、40GH等頻段的應用進行研究開發,目的是想要實現更快速率的多媒體業務數據。
4 無線多媒體通信的發展前景
無線多媒體由于能夠完成幾十兆比特每秒的信息數據速率的無線傳輸而受到人們的歡迎,且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其發展的空間都是十分遼闊的。醫療、辦公領域等也逐漸應用了無線多媒體通信技術,如遠程醫療、緊急救護以及家庭醫院等。無線多媒體開始被應用于辦公方面,進一步促使家庭辦公成為現實,是無線多媒體另一重要應用,家庭辦公是信息社會實現的首要目標。而電視實現現場實際情況轉播以及電視現場采訪等均給無線多媒體通信的應用和發展提供巨大空間。
5 結束語
無線多媒體綜合了多媒體以及數字移動通信中的關鍵技術,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并在現實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其無論是當前抑或是將來都將得到更進一步的應用和開發。
參考文獻:
篇10
引言
無線網絡多媒體通信技術具有機動靈活、反應快速的特點,真正實現了圖像、語音、數據的實時、同步通信傳輸,可擔負遠程現場指揮、公共突發事件、公安、反恐等遠程現場多媒體信息實時、動態的收集處理傳遞的重要任務,是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等技術的有機結合。同時它利用各種通信手段互相補充、互相結合構成多手段、多路由的通信網絡,將各種遠程圖像、語音、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并通過移動無線鏈路傳送到各級指揮中心,對于提高各部門處理應急事件的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協同作戰能力的增強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多媒體通信的信息傳輸技術研究
由于多媒體通信需要信息的無線傳輸技術的支持,所以其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多媒體信息傳輸技術。
1、射頻技術。從射頻技術的角度來看,它的發展不很明顯,但新頻段的開發和應用卻是日新月異的。
2、調制方式。要實現多媒體通信,就現有的各種調制技術而言,正交頻分多路(0FDM)技術是最優的選擇。這種技術方式不需要特別高的寬帶線性功率,也不必擔心高功率信號對常規信號功率的影響。0FDM的數字信號處理比工作在相應速率的均衡技術簡單,由于載波頻率正交,0FDM有較好的多路干擾抑制能力。必須提到的是,為適應無線信號傳輸的高速信號處理技術,在對無線信號進行發射和接收過程中,由于無線信道的傳輸環境比較惡劣,因此要有高效的糾錯編解碼技術,這就要求通信設備具有很強的信號處理功能;另外,由于多媒體信息中實時業務需要較高的信息速率,這就要求有效處理高速DSP器件,從這個角度來講,實現高速信號處理技術也是實現移動多媒體通信的關鍵因素之一。
3、多媒體數據庫技術
由于網絡可為數據庫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而數據庫又是發展網絡的重要基礎,可見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故在網絡環境下,我們要想進一步開發數據庫并提高其利用率,就必須實現網絡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獲取更為快速、全面而準確的信息。下面從我院實際情況出發,就移動數據庫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以探析。
3.1 結構特點。應運而生的移動數據庫主要涉及移動主機、固定主機和移動支持站點三類主機,其中支持站點可實現與移動設備的數據通信,并借助固定網絡與固定主機進行通信,而且每個信元中的移動主機均可以經支持站點完成信息檢索,顯然有助于增強我院各部門科室的信息溝通和共享;而且與傳統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相比,其分布式數據庫的實質便是移動數據庫,同時因在網絡環境下,其是建立在嵌入式系統之上的,故有著內核結構微小、支持標準SQL、數據同步機制更為完善、事務管理功能有所增強。
3.2 關鍵技術。為進一步發揮移動數據庫技術的優越性,數據庫的關鍵技術包括:數據復制及其緩存,其中復制功能的實現需要在若干個移動節點中進行數據備份,且基于一致性較弱的復制機制提高了服務器的響應時間,同時存在于客戶機中的部分數據,可降低數據庫服務器的訪問頻率;再者是數據廣播技術,其可通過合理組織訪問頻繁的數據,使其以廣播形式周期性的提供至客戶機,進而可在緩解數據庫系統端接弊端中起到一定效用;針對數據庫技術中的查詢和位置關系,可在移動查詢優化方法的幫助下,作出適合網絡條件的最優查詢策略;而在事務處理中,則可基于并發訪問機制,幫助用戶可靠查詢數據,并及時更新數據庫資源。
二、應急通信系統的技術特點及各項技術指標要求
1、特點
1.1基于TDD雙工模式的多點自組網技術
TDD模式中接受和傳送的雙向通信是在同一頻道通信中(即載波的不同時隙),用保護技術來將接受和傳送的信息進行分離的。TDD系統中不需要雙工隔離器,而取代之以天線開關,發射和接受鏈路以時分方式工作,上下行工作于同一個頻段,降低了對濾波器設計的要求,從而節省了成本,提高了頻譜的利用率。
在該項技術中,從基站到用戶設備的上下行鏈路信道都是用的是同一中頻率,但是上下信道在不同的時間段運行,并且兩個不同向運行的中間留有足夠的間隔時間,以保護數據之間的獨立和完整性。在TDD系統中,因為基站用戶設備的上下鏈路通道所采用的頻率相同,因而其參數也一樣。如此一來當一方運行時,另一方也可以同時接受到數據,從而實現信道之間的互通互利。除此之外,因為上下信道運行的時間段不一樣,因而可以通過靈活的控制開關,從而實現通信業務之間的不對稱性。也正因為如此,TDD模式完全可以利用FDD模式所無法利用的不對稱性,從而靈活的利用基站設備,進行信道間的通訊。
1.2多種語音網絡互聯技術
通信系統提供的無線多媒體通信服務將包括語音、數據、影像等大量信息透過寬頻的信道傳送出去,不僅僅是為了因應用戶數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須要因應多媒體的傳輸需求,當然還包括通信品質的要求。多種語音網絡互聯技術其設計的基本思想是將各種語音在其終端進行轉換,轉換成特定的數字信號,然后在通過打包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使得各種不同的語音在該系統中進行信息的交流。
2、指標要求
系統的設計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圖像傳輸設備頻率可調,主通訊設備可利用軟件調試為2.5/1.25MHz載頻,有效提高整個系統的抗干擾性及傳輸距離;應急通訊系統中所使用的主設備,均需延時小,有效保證圖像、語音的即時性;必須以“高速、穩定、實用、夠用、低投入”為建設原則,最大限度的節省投資。
三、無線網絡應急多媒體通信傳輸技術的優勢
結合當前無線通信、數據通信等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分析了無線網絡應急多媒體通信傳輸技術有如下優勢:
1、覆蓋面廣,可滿足多部門業務需求
整個系統通過點對點的工作模式,同時滿足各部門的視頻圖像采集及遠距離無線傳輸需求。
2、系統運行的保密性強,可對網絡實行有效管理
系統設備采用功率控制、數字編碼等多種技術實現無線信號傳輸的保密性。對整個系統網絡實行統一建網、統一維護、分別使用、分別管理的方針,完善了網絡的管理及控制。
3、技術先進,可擴展性較好
多媒體通信系統是基于高技術、高性能、具有先進體系結構的系統平臺。無線圖像應急傳輸系統是建立在模塊化的系統結構基礎上,可在點對點的通信模式下擴充到點對多點的通信模式,適應逐步擴大的用戶數。同時在增加服務種類和不同業務時,可進行方便的系統擴展。
4、系統的實用性強,可靠性較高
系統設計充分考慮了復雜的地理環境和可能的各部門不同的工作任務,能全面覆蓋指定區域,立足于多媒體通信系統的圖像、話音、數據的服務,提供高性價比的移動通信設備。設計提供的系統確保在室內外工作條件下的可靠性,環境、可靠性指標完全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要求。系統軟、硬件經過了嚴格的測試,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四、無線網絡應急多媒體通信技術運用途徑
無線網絡通信技術以數據管理和處理視為網絡環境下數據庫技術的應用目標,以無線傳感器作為數據源和數據空間的感知,并采用點對多點的連接方式,用于在傳感器節點處集成調整模擬信號、處理數字信號以及網絡通信的功能,從而提升了系統性能的可靠性;同時針對該數據庫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作了相應的預防和處理:首先是對于一致性數據問題,由于在不同的移動終端、服務器之間采用的是弱連接,可能會出現長延遲、低寬帶、不穩定等問題,因此為順利進行數據庫操作,則引入了樂觀復制方法,即允許用戶操作位于本地緩存數據,并在網絡重新連接結束后與其他服務終端和服務器進行數據交換和修改,并基于沖突檢測實現數據一致性的協調和恢復;其次是為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和質量,采用了用戶位置實時更新等先進的數據管理策略和算法;最后考慮到數據對機密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較高,而且網絡環境自身具有較高的風險隱患,移動數據庫自身的安全性相對較低,故為防止接入非法、欺騙性的終端接入,對移動終端設置了嚴格的身份認證機制;為防止信息傳輸出現泄漏,對無線通信作了加密處理;同時為防止移動終端因物理丟失而導致數據泄密,則對數據下載副本存儲也作了合理的加密操作,從而在網絡環境下,強化了數據庫系統的安全性。
結束語
應急通信系統對于發生災難、事故等緊急情況都具有較好的反應和處理,因此擴大其應用范圍則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針對其優勢和特點進行了重點分析。
參考文獻
篇11
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alysis in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under Network
Wen Yucang,Zhu Rongfa
(Public Security Marine Police Academy,Ningbo 3158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relative integration of the trend,as computer networks,telephone networks,cable networks are the way towards integration,network load are constantly faced with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business and users different changes occur,the operator must provide multimedia services to more and more fascinated by the user,how to build a sustainable network,data and voice integration,user-oriented business development to speed up the rhythm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ts flexible,is to ensure that operators in the data multimedia services in the future to get more market share,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a h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Multimedia technology;Communications industry;Application
一、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隨著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由于相關多媒體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從而更加方便了人類的社會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都能體現出給人們所帶來新一輪的曙光,新的技術給人們帶來新的感覺、新的體驗,這是在以往的時間里都無法感覺和想象到的。所謂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它是環繞的立體聲、三維的圖形和有關色彩全屏幕運動的畫面處理技術。相對數字計算機來說,它所面臨的是文字、數值、音樂語言、動畫、圖形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的綜合型問題,它永遠承載著由模擬量化轉化為數字量信息的存儲、吞吐和傳輸。被數字化了的音頻信號和視頻的數量是相當驚人的,它所給存儲器的存儲容量、有關通信干線的信道傳輸率以及對計算機的速度都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如果想要對這一問題進行相關的解決,光單純的用擴大存儲器的容量、對相應的干線增加其傳輸率的方法是不可能實現的。
二、多媒體技術在通信行業的應用現狀
(一)在日常信息溝通中的應用。伴隨人類社會逐漸的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們在社會的分工方面也越來越細,隨著人際交往的越來越頻繁、交互性、群體性、協同性和分布性成為了人們在日常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特征,在這期間里,絕大多數的工作都需要群體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對上述工作的影響方式和因素很多,比如,在打電話時對方卻不在,即使進行交流也只是在語言上進行交流,而很難看見一些重要的圖紙或資料,要想做到面對面的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就要花費很長時間的長途旅行和昂貴的差旅費用等,這種方式就造成了費時長、效率低、開銷過大的特點。而今天,隨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兩者通過有效的結合而形成的多媒體通信和分布式多媒體系統較好的解決了上述的相關問題。使人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進行面對面的談話,從而也更加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默契感。
(二)多媒體軟件在視頻會議中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在會議系統中的有效利用,則是一種進行實時的分布式多媒體軟件應用的實例,它參與到了與實時視頻和音頻的現場感的連續性媒體中,它可以進行點對點的進行通信,也可以多點對多點的進行有效通信,在這過程中,它還有效的利用了其它相關媒介的信息,例如:靜態圖像、圖形的標注、文本等計算機的有關信息進行溝通和交流,對相對數字化了的音頻、視頻及文本數據等多媒體進行實時的傳輸,并利用計算機系統能夠提供良好的管理功能和交互功能,從而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的虛擬化會議的環境,它集聚了計算機的通信分布、交互性和電視的真實性為一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是一種日益增長、快速高效和被廣泛應用的通信業務。
三、多媒體行業在通信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使諸多的路由器、服務器、轉換器等相關網絡設備的性能也越來越高,也包括客戶的用戶端內存、CPU、圖形卡等計算機相關的硬件能力空前的得到了發展,人們將會享受無限的計算機和比較充裕的寬帶,它使網絡的應用者改變了在以往很被動的接受處理相關信息的狀態,并改變為用主動的姿態來進行參與眼前的網絡虛擬的世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將形成更加完善的支撐協同工作環境,從而消除了空間距離的障礙,也消除了時間距離的障礙,從而為人類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務。由于多媒體交互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技術在全息圖像、模式的識別、自然語言的理解和新的傳感技術等基礎上,通過利用人的多種感覺通道和相關的動作通道,通過對手語信息和數據手套,來提取特定人的面部特征和動作表情等,從而提高了使人和機很自然的進行交互從而以三維的逼真輸出為標志的虛擬現實。綜合原有的各種多媒體業務,借助無線互聯、WIFI熱點的日益成熟和覆蓋,讓計算機的無線網絡興起,從而來牽起當今時代的新浪潮,使得計算機無處不在,各種信息也隨手可得,使多媒體網絡技術得到更有效的發揮,為人們的生活添加色彩。
四、結束語
隨著多媒體業務和數據的不斷發展,我國網絡的寬帶化、光纖化也越來越明顯,在寬帶接入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上,已經成為了在通信領域的一個熱點。在對這一熱點和研究的開發中,準確的進行分析用戶目前及近期內所需求的產品是重中之重。多媒體的未來發展可以說是比較激動人心的,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數字信息的使用量在今后的幾十年中將會急劇的增加,同時在其質量方面也會大大的進行改善。可以說多媒體正在以意想不到的、迅速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會朝著當今新技術綜合的方向進行發展,而這個綜合則是一場廣泛革命的核心。
參考文獻:
[1]祁妍軍,鐘玉琢,楊士強.數字機頂盒的發展及其對多媒體終端技術的影響[J].2000,7
[2]葉津凌,李霞婷.基于RSC232控制代碼的多媒體集中控制系統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1
篇12
在我國,以TETRA為代表的數字集群系統網絡建設有近十年的歷史。十年經歷表明,作為以話音為主的指揮調度系統,數字集群系統在公共安全領域和交通領域等的應用是成功的。
而多媒體通信能在一次呼叫過程中同時提供包括話音、數據、圖像、圖形、文本等的多種媒體隨意組合的信息,它給人們帶來多姿多彩的全方位信息,尤其在公安指揮、消防武警現場指揮、交通事故勘測以及其它應急指揮等場合,將現場的實時圖像信息傳送到指揮中心,使指揮決策人員如同身臨其境,提高其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今,作為在公共安全領域和交通領域等擔負指揮調度業務的數字集群系統,面臨著實現上述多媒體通信能力的嚴峻挑戰。
十年來,人們一直為TETRA數字集群系統標準升級在努力,具有HDS(高速數據業務)功能的TETRA2標準也已經。相應的試驗平臺在搭建,系統能力的測試工作也在進行。但是,目前不少網絡規劃者在規劃網絡(例如應急指揮平臺通信網絡等)時,仍然把數字集群系統定位為以話音為主的指揮調度系統,而把活動圖像傳輸業務等讓位給其他系統。
目前,人們盼望著數字集群系統能具備多媒體通信能力,但同時又在懷疑其實現多媒體通信的能力。這正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
2 多媒體通信需求分析
2.1 多媒體信息類別及其要求
利用數字集群系統傳輸多媒體信息如表1所示。
如何保證上述多媒體信息傳輸的QoS要求,尤其是在信道帶寬有限的數字集群系統中保證傳輸動態圖像能獲得較滿意的效果,是人們長期以來關注的熱點。
2.2 動態圖像傳輸速率要求
動態圖像傳輸對信道速率的要求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圖像格式:可分為SQCIF、QCIF、CIF等。前者的像素較低(128x96),清晰度較低,對傳輸信道速率的要求也較低;后者的像素較高(352x288),清晰度較高,對傳輸信道速率的要求也較高。在數字集群系統中傳輸動態圖像,一般可采用QCIF(176x144)格式;
圖像傳輸的幀速率:一般為2~30幀/秒。顯然,幀速率越高則圖像的動感連續性越好,但對信道傳輸速率的要求也越高,這對于目前有限信道帶寬的數字集群傳輸動態圖像而言,不宜要求過高。有時,在傳輸速率一定情況下,還必須折中考慮圖像清晰度與其動感連續性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根據實際適時調整圖像格式和圖像傳輸的幀速率。
圖像壓縮編碼體制:有ITU-T建議H.261、H.263 H.264(已被MPEG-4采用作為其第10部分)等。在相同的圖像質量下,后者要求的信道傳輸速率僅為前者的50%或更低。
值得指出的是,MPEG-4利用很窄的帶寬,通過壓縮編碼、幀重建等技術,以求得最低的數據率獲得最佳的圖像質量,而且容錯能力強,尤其適合于在窄帶移動網上實現多媒體通信,其數據速率可在4.8kbits/s~64kbits/s之間。作為多媒體的編碼標準,目前其比特速率已從若干kbit/s擴展至數十Mbit/s的范圍。
3TETRA系統實現多媒體通信的適應性分析
3.1 多媒體通信的必備條件
必要的傳輸速率;
必要的多媒體管理機制;
必要的QoS保證機制。
3.2 TETRA 實現多媒體通信采用的技術
TETRA升級(即從TETRA1升級到TETRA2)的主要目的是能提供多媒體通信業務。為此,在TETRA2中采用了如下增強功能的技術,以滿足上述實現多媒體通信的必備條件。
(1)提升傳輸速率技術
TETRA系統實現多媒體通信的關鍵是增強數據的傳輸速率。如表2所示,TETRA2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來實現提升傳輸速率:
擴展信道帶寬:從25kHz擴展到50kHz、100kHz、150kHz;
采用多電平調制:分別有π/8-D8PSK、4QAM、16QAM、64QAM。
采用上述方法后,最大的空中傳輸速率可達到691kbit/s。但它有賴于信道帶寬擴展到150kHz,并采用64QAM多電平調制。值得指出的是,這僅是理想值,因為它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
頻譜連續利用的限制。因為信道帶寬擴展涉及到,不論何時、何地、何人都要為其提供將頻譜連續的多頻點捆綁使用,例如信道帶寬從25kHz擴展到150kHz時,則需要將6個頻譜連續的多頻點捆綁使用。在頻率資源非常緊缺今天,這是非常困難的。
通信范圍的限制。通信范圍跟信道帶寬、傳輸速率有密切關系。表3列出了接收機靈敏度與信道帶寬、傳輸速率關系。從表2中可看出,在相同調制的情況下,信道帶寬擴展一倍則傳輸速率提升一倍,而接收機靈敏度則降低約3dB。這意味著要想維持原有的QoS,則相應通信范圍要縮短;在相同信道帶寬的情況下,采用多電平調制使傳輸速率提升一倍時,其接收機靈敏度則降低約5dB,也意味著要想維持原有的QoS,則相應通信范圍要縮短,否則QoS要降低。
考慮到上述因素后,一般認為在現階段以采用信道帶寬不超過50kHz的方案為宜??紤]到糾錯編碼等的比特開銷,并參照TETRA1的空中傳輸速率與低保護、高保護時數據速率的比例關系,則TETRA2現階段可達到的傳輸多媒體信息的數據速率如表4所示。從表3中可以看出,不僅64QAM、4時隙、高保護時的數據速率(61kbit/s),而且16QAM、單時隙、高保護時的數據速率(10kbit/s)等都能滿足MPEG-4在4.8~64kbit/s之間傳輸多媒體信息的要求。
(2)信道鏈路適配技術
為保證多媒體信息傳輸的質量,改善D8PSK信道或者QAM信道的鏈路效率,TETRA2采用了信道鏈路適配技術。
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移動通信的傳播條件是非常復雜的,必須根據實時的鏈路狀態,自適應選擇其調制等方案; 二是不同類別多媒體信息需要不同的QoS,因此針對不同類別多媒體信息需要進行信道鏈路適配,以確保其QoS要求。
鏈路適配的方法:自適應改變D8PSK信道的調制電平或者QAM信道調制電平和/或編碼率。
自適應的依據:目前鏈路的狀態,以及所傳輸的“數據種類”參數。
(3)MEX(多媒體交換層)技術
為增強TETRA傳輸多媒體分組數據應用功能,對原協議層模型做了部分修改。其中,為實施對多媒體分組數據的傳輸路由等的管理,增加了MEX子層;為加強對傳輸多媒體分組數據的QoS控制,將原PD(分組數據)子層擴展為SNDCP(子網絡相關匯聚協議)子層。TETRA協議棧如圖1所示。
MEX特性:MEX位于MS協議層模型中的SNDCP之上。它為內部及外部的多媒體分組數據應用終端和SNDCP之間提供一個接口。
MEX路由業務:與MEX相連的多媒體應用終端,可以是內部的(即包含在MS內部),也可以是外部的(即通過PEI連接的外部設備),其數量可多達8個。MEX可以為內部的和外部的多媒體終端與SNDCP之間提供路由業務,以保證其多媒體信息的正確發送和接收。
MEX優先權功能:由于信道資源限制,MEX必須對同時傳輸的多媒體信息提供優先權管理。MEX優先權機制由優先權級別、緩沖存儲器和優先權開關組成。每一種多媒體信息應用可以選擇14級優先權中的某一級。
(4)SNDCP技術
SNDCP的兩個主要功能:一是確定PDP(分組數據協議)文本。SNDCP管理多媒體分組數據以何種QoS等參數接入到無線資源,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包含數據傳輸期間自身所使用的壓縮算法、QoS等PDP文本,并在相應的MS和SwMI之間進行溝通和確認,以保證多媒體分組數據應達到的傳輸質量;二是緩存來自各種多媒體的分組數據,并控制它們在MS和SwMI之間進行傳輸。
QoS參數:QoS參數是構成PDP文本的重要內容。QoS參數包括數據種類、最小峰值通過量、平均通過量、時延、可靠性類別等。
QoS協商:在PDP文本激活時,MS SNDCP可以詢問SwMI是否同意所請求的QoS參數。如果SwMI不能提供所請求的QoS參數,那么SwMI可以提供另外的可被MS接受的QoS參數。
3.2 小結
TETRA2不僅為多媒體通信所需的傳輸速率創造了條件,而且還為傳輸多媒體信息的管理及其QoS控制等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尚需進一步完善。
4 軟件無線電(SDR)技術助推
4.1 SDR的優越性
目前,SDR技術已越來越成熟,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下的優越性也逐漸得到認同:
(1)設備制造商和系統集成商受益
由于使用了通用平臺結構,使得系列產品開發更快進入市場;
由于在產品中軟件被重復使用,因此開發費用顯著減少;
由于發生在服務中的設備故障可以通過空中或其他遙控重新編程進行修復,因此維護時間和費用顯著減少。
(2)運營商受益
不需要花費大的投入,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礎設施上增加新的功能;
由于多個市場使用了通用軟件無線電平臺,技術支持和運營費用顯著減少;
通過遠程軟件下載,即可增加功能、升級換代,增加了業務收入。
(3)終端用戶受益
終端用戶可以極其方便地接入到分布在各地的多種無線通信設施上,實現3W(何時、何地、何人)通信。
4.2 可提供TEDS需要的多種波形
正如表1所示,TEDS具有從25kHz信道帶寬的π/8-D8PSK波形~150kHz信道帶寬的64QAM波形,共13種以上的波形,而且還要兼容TETRA1的波形。如此之多的波形要靠硬件來實現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也是極不經濟的。
如今SDR技術相當成熟,利用SCA(軟件通信結構)平臺可以容易地提供TEDS所需的各種波形。
5 結束語
通過增強的TETRA2,已為數字集群系統傳輸多媒體信息打下了一定基礎,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用以實現傳輸低速率的多媒體通信。MPEG等國際標準化組織在圖像壓縮編碼技術、推進低速率信道實現多媒體通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應積極采用。軟件無線電技術是助推實現具有多媒體通信的數字集群系統設備快速、廉價、低風險進入市場的有力工具,必須充分利用。信道帶寬擴展涉及到頻率規劃問題,有待無線電頻率管理部門統籌解決。
參考文獻
篇13
1多媒體數據的有效管理
通常,應用軟件中的多媒體數據有兩種生成方式:一種是媒體播放之前,將其數字化到數據庫當中,播放時從數據庫中取數據;另一種是播放時,邊生成邊播放.而GIS軟件中的數據庫又分為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即我們可根據媒體數據的特性或應用軟件的要求將多媒體數據分別溶于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中.
1.1GIS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管理
1.1.1GIS空間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管理目前,多數GIS應用軟件所能描述的空間目標都是靜態的,實際上,很多GIS所要表達和研究的空間目標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廣泛關注能對時空過程和時空目標進行描述和分析的時態GIS(temporalGIS).時態GIS的組織核心是時空數據庫,即設計一個合理的時空數據模型是建立時態GIS的關鍵所在.雖然目前還沒有較成熟的能支持時態GIS產品的時空數據模型,一但時空數據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僅能解決時態GIS的應用問題,還將解決空間數據庫中動畫數據的管理問題,即可通過使用動畫技術來實現在屏幕上動態播放時空過程.如動態顯示衛星云圖的變化情況、地殼變動情況、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況以及海岸或河灘的侵蝕或淤積變化情況等.
有關時空數據模型,張祖勛[1]提出使用分級索引方法來對基本修正法進行改進.這種方法就是不存貯研究區域中每個狀態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貯某個時間的數據狀態(稱為基態)以及相對于基態或鄰近狀態的變化量.在此基礎上,建立分級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時空過程的數據.
要使用這種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個是如何設計用來描述兩個狀態變化量的差文件.
關于建索引的問題,筆者認為:基態,亦a,b,c,d分別表示時態GIS的4個時期;T.時間軸;t0,t1,…,tn分別表示時態在GIS某個時期的n+1個時態,其中tn為基態,即“現在”時態一次數據狀態——“現在”時態總是變化的,每產生一個新的現在時態,就應生成一個現在時態與前一次時態的差文件,同時根據現在時態所處的時間位置來決定是否產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樹為例,如圖1所示,當n為2i(i=2,3,…)的整數倍時,就需產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應地為了減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貯空間,而又不影響對任一時態的檢索速度,可將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刪掉,所刪的索引名文件個數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個數少一個.
關于差文件,筆者認為在設計中應考慮如下幾個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過對兩個時態的目標信息進行異或而產生的,這意味著差文件包含有兩類目標信息:一類是前一時態有而后一時態無的目標信息;另一類是前一時態無而后一時態有的目標信息.為了能根據差文件快速、連續地由一個狀態到過去另一狀態或最近另一狀態進行檢索,應在差文件中將這兩類目標信息予以標識區分.(2)兩個狀態之間目標變化應是有對應關系的,即01(目標從無到有);10(目標從有到無);1N(目標從一個變成多個);N1(目標從多個變成一個),以及目標空間信息無變化,屬性信息有變化;目標局部空間信息有變化等.為了能進行快速檢索,在差文件中應將兩類各目標之間的對應關系予以標明,當然,這會增加差文件生成過程的復雜性.(3)和所有地圖數據庫模型類似,差文件也由空間信息、屬性信息和關系信息組成,差文件中應將每個目標這3種信息之間的關系予以標明.
1.1.2GIS屬性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管理有些GIS的應用中,認為多媒體數據是一種特殊的專題屬性數據.怎樣選擇多媒體數據的數據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點,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與空間數據的聯系,是多媒體技術在GIS應用中的關鍵所在.
目前,多數GIS屬性數據庫使用的是關系模型.為能將關系模型應用于多媒體數據管理系統中,就必須對現有的關系模型進行擴充,使它不但能處理格式化數據,也能處理非格式化數據.楊學良[2]就這個問題提出了3種技術策略:將多媒體數據文件名作為關系中元組某列(或屬性);將每個元組作為一個完整文件保存;元組中存貯格式化數據以及非格式化數據的引用項,而非格式化數據單獨存貯.
對比這3種技術策略,第一種技術策略方法簡單、容易實現,適宜于對多媒體數據進行播放.第二、三種技術策略雖然能夠實現并發控制和恢復,以及實現對多媒體數據進行編輯和拮取的應用,但由于此兩種技術策略將每個元組所對應的空間目標的專業屬性和多媒體屬性混在一起,這既增大了應用程序設計的復雜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間目標的專業屬性的一些應用的實現.為此,我們認為,在第一種技術策略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或多個屬性項,用于存放多媒體數據的文件信息和數據流信息,當我們需要對多媒體數據文件進行特殊應用時,可根據文件信息和數據流信息對多媒體數據文件進行操作.
1.2GIS區域分析中多媒體數據的生成
多媒體數據生成的另一種方式是在GIS應用中,邊統計、分析運算,邊生成結果數據——多媒體數據.
1.2.1空間分析中多媒體數據的生成空間分析是一組分析結果依賴于所分析對象的位置信息技術[3],因此,空間分析要求獲得目標的空間位置及其屬性描述兩方面信息.空間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疊加分析、緩沖區分析和網絡分析等.
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間分析的結果,我們可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所謂虛擬現實[4]是一種由計算機生成的高級人機交互系統,即構成一個以視覺感受為主,也包括聽覺、觸覺、嗅覺的可感知環境,使用者通過專門的設備可在這個環境中實現觀察、觸摸、操作、檢測等試驗,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虛擬技術來觀察地形分析或網絡分析得到的空間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來控制自己與觀察對象的角度、距離以及光照等,使觀察對象隨使用者的操作而動態旋轉.此時以動畫形式顯示的媒體數據隨使用者的操作產生并顯示.
1.2.2統計分析中多媒體數據的生成統計分析就是用數理統計方法開展區域分析.數理統計方法主要有:統計特征值、研究兩種或多種地理現象之間的相關分析,通過一組實際觀測數據分析系統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回歸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為了更加形象化,我們可以將數理統計結果以直方圖、曲線、曲面或區劃圖表示,甚至可以將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顏色、特殊的符號或閃爍的顯示形式來告訴使用者,還可以配上解說詞,以增加系統的感染力,而表現這些現象的媒體數據是在統計分析之后由系統自動生成并播放的.
2GIS應用系統中多媒體功能的實現
在GIS應用軟件中進行多媒體功能實現,首先是受GIS應用軟件自身開發平臺的限制.多數情況下,GIS應用軟件的多媒體開發平臺宜選擇編程語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應用軟件相結合.一旦多媒體開發環境確定下來,那么怎樣實現區域分析中多媒體功能
2.1空間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間數據庫中存貯的多是各期間的時空數據,這些數據的結構與MCI所能接受的多媒體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應用程序不能直接調用MCI函數和API函數,必須根據時態GIS的空間數據庫結構,設計一個相應的動畫播放程序來實現動態顯示功能.
下面簡述動態顯示時態GIS中ti~tj狀態的算法步驟(0≤i≤j≤n,其中n為現在時態).(1)由基態開始檢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狀態信息.(2)顯示ti狀態信息.(3)根據ti差文件,擦除ti狀態有而ti+1狀態無的信息,顯示ti狀態無而ti+1狀態有的信息.(4)i+1i.(5)當i<j時,轉(3);否則結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來實現動態顯示時空過程,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設計.首先,在(1)步驟,從基態開始,逐級逐步檢索,每檢索到一個狀態差文件,就需根據差文件來生成該狀態信息,直到ti狀態處;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動畫技術,擦除前一狀態信息實質為恢復該處顯示內容,而顯示后一狀態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處信息內容,再予以顯示新狀態信息.
2.2屬性數據庫中多媒體數據的應用
一般來說,多媒體數據主要應用于兩個方面:一個是簡單播放;另一個是對多媒體數據進行編輯和拮取.對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數或API函數按屬性數據庫中其他屬性的要求進行播放;對于后者,這就要求程序員熟悉多媒體數據文件格式RIFF,根據多媒體數據的文件信息和數據流信息,通過調用多媒體文件輸入/輸出函數來實現多媒體的播放、編輯、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體技術在GIS中的應用前景
(1)實現資源信息的科學管理,提供信息服務.GIS一改為用戶管理提供單一的圖表、數據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間信息的同時,對圖形、圖象、視頻、聲音、動畫等形式的信息進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現能力.(2)家庭教育和個人娛樂.將多媒體和GIS溶于一身,會豐富教育、娛樂軟件的內容及表現手段.比如有關地理、歷史等課程的教學軟件和娛樂軟件的設計.(3)銷售和演示信息系統.GIS和多媒體技術合為一體的這類系統會比以往的信息系統更具有表現力.比如房地產公司的銷售系統,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間位置,又能從中檢索其住房環境及內部結構,而且可以動態地刪去當天已售出的房子,給出不同價格等;旅游導游系統,可以在為觀光游客制定導游路線時,就能對不同地方的景點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將多媒體技術和GIS技術相結合,是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一個發展方向,它會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思維方式,推動信息社會的前進.
參考文獻
1張祖勛.時態GIS數據結構的研討.測繪通報,1996,(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