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壓瘡護理的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2.1 力學因素
2.1.1壓力:其首要因素是壓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并與持續時間長短有關。在深層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肌肉及脂肪組織比皮膚對壓力更敏感,最早出現邊性壞死。而肌肉因其代謝活躍最先受累,即皮膚未破或僅有一小竇道,但深部組織壞死大而廣泛。萎縮的瘢痕化及感染的組織,增加了對壓力的敏感性。壓力經皮膚由淺入深擴展呈圓錐形分布,最大壓力在骨突出處的周圍,垂直壓力作用于皮膚是導致壓瘡發生的重要因素,長達4h 的4.67KPa以下的壓力或不斷變化的壓力下即使25.3KPa 達1h 也不至出現組織改變,但是如果9.3KPa的壓力持續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細胞變化。這提示每間隔一段時間就有為患者減輕壓力的必要性。
2.1.2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人體處于不穩定的有持續傾滑的趨勢時產生的力??善茐钠つw的角質層,造成皮膚破損,從而增加壓瘡的發生幾率。床鋪皺褶不平,有渣屑或搬動時拖、拽、扯、拉患者均產生較大的摩擦力。
2.1.3剪切力:是指不同層次或部位的組織間發生不同方向運動時產生的一種力或是一種對于骨突所產生的平行拉力,剪切力作用于深層,引起組織的相對位移,能切斷較大區域的小血液供應,導致組織張力下降,因此它比垂直方向的壓力更具危害。
2.2 理化因素
2.2.1 潮濕:潮濕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過度潮濕引起皮膚軟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濕會浸潤皮膚組織,削弱皮膚角質層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膚水腫,使上皮組織更容易受到剪切力和摩擦力所傷。在潮濕的環境下發生壓瘡的危險性會增加5倍。
2.2.2溫度:已有研究體溫每升高1℃組織代謝的氧需要量增加10%,如果軟組織已處于壓迫引起缺血的危險時限,當受壓組織的溫度升高時,更容易發生壞死。因此,以往的壓瘡治療中用烤燈法是不妥的。另外,不合理使用熱水袋、冰袋等,也會影響局部組織代謝或使局部血管收縮而缺血缺氧。
2.3 心理因素
應激狀態下心理因素影響健康的生理機制。在護理實踐中,壓瘡的發生與患者的應激狀態有關,負性心理易使患者情緒低落,抑制免疫系統,延遲創傷愈合。
2.4 自身因素
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皮下脂肪和皮脂腺減少,汗腺萎縮,表皮細胞再生緩慢,皮膚的營養供給不足和功能減退,血液循環不良等,是壓瘡的內因之一。
2.5營養及其它因素
營養不良可直接影響壓瘡的愈合,也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另外,吸煙、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風濕性疾病、糖尿病、骨折等都可增加壓瘡發生的危險。
3 壓瘡危險因素的評估
3.1 積極評估患者情況是預防壓瘡的關鍵。對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對高?;颊邔嵭兄攸c預防,可以合理分配和利用醫療資源。應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依據之一,可對有壓瘡危險的患者提供個體化護理。臨床上可通過評分的方式,對發生壓瘡的危險性進行評估。評分≤16分時,易發生壓瘡;分數越低,發生壓瘡的危險性越大。
3.2 評估在患者入院時進行,還要在入院后定期或隨時進行評估。同時及時申報壓瘡發生者及高?;颊?。
4 壓瘡的分期
Ⅰ期:局部皮膚完整、發紅、壓之不褪色,通常于骨隆突處。
Ⅱ期:部分真皮損傷,沒有壞死組織,表現為粉色的傷口床上有開放性的潰瘍。
Ⅲ期:全層組織缺失,可見皮下脂肪但不能見到骨骼、筋膜或脂肪。
Ⅳ期:深層組織受損,可見骨頭、肌腱或肌肉。
不配分期:1.懷疑深層損傷 2.不能分期,全層組織缺失
5 壓瘡的預防和護理
壓瘡的預防主要在于加強支持療法和健康教育,以消除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一定要注意局部護理和與患者全身情況相結合的綜合預防護理措施。
5.1減輕局部壓力:間歇性解除壓力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目前證實施加足夠的壓力并有足夠長的時間,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壓瘡。減壓是首要的預防措施,局部減壓和各種減壓設備的應用,至少每2~4h 翻身1 次,必要時每小時翻身1 次,經床或輪椅搬移患者時,應抬高后移動,也可拉動床單協助患者的床上移動,翻身或移動時避免拖、拉、扯、拽、推等,使用踝和足跟保護墊。對長期使用座椅的患者,每20~30min 移動一次受壓部位,并注意患者足的放置?;颊咂脚P位時,床頭抬高不應超過3°,并在患者側身下墊軟墊,與傳統的90°翻身法相比,將患者側傾30°并用枕頭支撐的,使患者始終避開自身骨突起部位,較好地分散了壓力,給患者放置正確的和姿勢。經常改變重量支撐以減少壓迫,使用軟墊、海綿墊等保護設備,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的使用,以減輕受壓部位的剪切力和摩擦力。保護皮膚清潔、干凈,避免潮濕刺激。各班詳細評估記錄患者身體各部位皮膚情況及危險因素,進行動態觀察,嚴格床頭交接班。
5.2 正確的按摩:以往認為對受壓部位及骨隆突處進行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但國外護理不主張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有關研究表明,按摩無助于防止壓瘡,因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皮膚保護性反應,解除壓力后一般30~40min 會自動褪色,不會形成壓瘡;如持續發紅,則表明軟組織損傷,按摩必將加重損傷程度。但按摩法可應用于皮膚無發紅的部位。應用活絡油按摩受壓部位,對受壓部位周圍進行學位推拿,應用鹽酸山莨菪堿稀釋溶液按摩受壓部位,預防敏感性皮膚壓瘡,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5.3 營養支持:營養不良是導致壓瘡的內因,又可影響壓瘡的愈合。蛋白質是機體組織修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可促進傷口的愈合。應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針對性地進行營養供給,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膳食,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力。給患者適當補充含鋅的食物,可促進壓瘡的愈合。對Ⅳ度壓瘡一直不愈的,可靜脈滴注復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療。低蛋白血癥患者可靜脈輸入血漿和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不能進食者采用完全胃腸外營養(TPN)治療,保證每日各種營養物質的供給以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增強患者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進壓瘡愈合。
篇2
1.1康惠爾(comfeel)傷口護理系列 康惠爾系列中的透明貼、透明骶尾貼、增強型減壓貼其成分為水膠體,通過皮膚氧分壓的改變,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其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減少受壓部位剪切力,同時能吸收皮膚分泌物,保持皮膚正常pH值及適宜溫度[5],能預防和護理I期PU,將PU保護貼應用皮膚發紅及受壓部位,平均留置時間為4d,特別是對預防1、2期的壓瘡療效明顯。
1.2安普貼薄膜 安普貼薄膜是由水膠物質和一層背襯組成,為半透明自黏性敷料。背襯可以直接阻斷外界水和細菌接觸創面,提供一個封閉、安全的愈合環境,降低感染發生率;內層的水膠物質可以維持一種濕性環境,從溫度、濕度、pH值等方面為壓瘡提供最佳的愈合條件[6],該貼外觀透明,便于隨時觀察傷口愈合情況,輕薄而柔軟,能隨皮膚皺褶的活動而伸縮自如,不易拉斷或脫落,不需要每天更換,操作簡單、方便,既節約了時間,又減輕了護理工作量。在脊柱外科壓瘡患者中效果良好[7]。
1.3美寶創面速愈貼 美寶創面速愈貼是新一代醫用功能性生物敷料,具有獨特的"網中網結構",可促進各類皮膚創面的生理性再生愈合,已被廣泛應用于手術切口創面、糖尿病皮膚潰瘍、放射性潰瘍、燒傷殘余創面等。濕潤再生技術作為一種新技術,強調"保持創面濕潤的環境、控制感染、營養支持"的治療原則,并提出理想敷料應具備的特征: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控制和吸收創面滲液、阻止細菌侵入和抑菌、適合氣體和水蒸氣透過、保護新生組織、加速創面愈合、止血及鎮痛、良好的機械性能等,已成為濕潤再生技術的典型產品,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美寶創面速愈貼為網狀結構的水刺無紡布,浸以具有框架劑型的麻油、蜂蠟混合物,配備自粘式敷料墊構成,具有以下特點[8-10]:①可使美寶濕潤燒傷膏(MEBO) 緩慢而持續地滲透至創面,加之美寶創面速愈貼緊貼創面,持續形成了一層蛋白透明薄膜,使創面局部保持生理濕潤狀態;②通過立體式生理濕潤環境和呼吸代謝作用,不斷對創面壞死層組織液化,實現往復自動引流,使創面達到無損傷的自我清創;③富含植物鑿醇、油酸、亞油酸等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電解質等,這些有效成分不但可為創面基底的胞再生提供營養物質,還可持續激活創面基底的組織細胞再生,使之不斷分化為表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
1.4美皮康 美皮康是一種新型的軟聚硅酮泡沫敷療,具有自黏性。軟聚硅酮是一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在人體的應用已有40年歷史,它能阻擋創面、疤痕表面水蒸氣蒸發,起到一種類似皮膚角質層的作用,從而為創面提供一個理想的濕潤愈合環境[11],是促進術后壓瘡愈合的首選敷料。
2皮膚保護噴劑、按摩油的應用
2.1按摩油(賽膚潤) 由過氧化脂肪酸、棕櫚酸、硬脂酸、植物固醇和維生素組成,按摩1min迅速經皮膚粘膜吸收,形成脂質保護膜,有效限制水分流失,同時可防止尿液、汗液等浸漬物損傷皮膚,增強皮膚抵抗力,緩解局部受壓后紅腫現象,加速軟組織瘀血、瘀斑的吸收,每天使用可增強皮膚抵抗力,保護受壓部位皮膚[12]。
2.2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貝復劑)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是一種體內含量很少的活性肽,可促進參與傷口愈合的細胞的有絲分裂,從而在組織損傷修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3]。貝復濟,即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b-bFGF),是一種外源性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用于創傷修復的基因工程治療,對于來源于中胚層和外胚層的細胞(如上皮細胞、真皮細胞、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均具有促進修復和再生的作用[14,15],應用貝復濟治療Ⅲ期壓瘡,其創面愈合時間明顯縮短,且未發現任何過敏及其他不良反應[16]。
2.3護創液 醫用創口護理膜的產品名為護創液,用于各種創面的處理、起到預防感染、促進創口愈合,并且具有減少組織液外滲、防止組織發生粘連和止血的作用。治療組選擇噴灑式醫用傷口護理膜進行治療。首先用雙氧水對創口進行沖洗,再用醫用生理鹽水仔細沖洗創口并盡量去除已經壞死的組織,然后用碘爾康消毒液對創面周圍皮膚進行消毒,最后直接用醫用傷口護理膜噴霧劑噴灑創口。最佳噴灑距離為距離皮膚15cm左右,如傷口不需要包扎,要求噴灑全面而均勻并能夠覆蓋傷口,如傷口需要包扎或者覆蓋,應該將沙布的包扎面完全噴透噴濕。要求患者每天噴撒2~3次。隔天換藥,直至傷口基本愈合[17]。
護創液的使用同時也是壓瘡修復的新療法,醫用創口護理膜能保持創口處于濕潤的狀態,為創口處制造了生理濕潤環境,從而使創面修復加速,治愈時間明顯縮短,減少了醫療費用,病人痛苦減輕,同時也減輕護理工作量[18]。
3中醫中藥劑的應用
3.1跌打萬花油外敷 外固定壓瘡生理鹽水棉花球擦洗后,用萬花油吸潤2~3層消毒紗布,以濕潤為度,蓋住瘡面,再用夾板固定, 2d換1次藥。夾板固定應規定扎帶松緊度可上下移動為1cm左右[19]。采用跌打萬花油中成藥,選藥制作方便,費用低,對治療張力性水皰和外固定壓瘡,有確切療效,值得中醫骨傷臨床推廣。
3.2三黃酊主要由苦參、黃柏、三七和冰片組成。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利尿、祛風殺蟲等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苦參對多種病毒、細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毒性較低,有效、安全[20],不受時間和器材的控制,無不良反應,費用低,容易被病人所接受。
總之,臨床護理人員應該根據壓瘡發生的部位,程度全面考慮,選擇最適用于壓瘡患者的治療方法,盡快緩解癥狀,從而達到良好的壓瘡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4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1-82.
[2]Stephens F,Bick D.National pilot to implement pressure ulcer guidelines:results of the baseline audit[J].Br J Community Nurse,2002,(9):4.
[3]李曉燕,王吉榮.健康教育對老年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8-20.
[4]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staging report[EB/OL]. http: / /.
[5]李婉玲,何華英,王玫.Waterlow危險因素評估表在預防壓瘡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1,24(2):591-592.
[6]張麗,陳小花,鐘碧芬,等.安普貼薄膜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04,3(4):56.
[7]王艷,許春鳳.安普貼薄膜在脊柱外科壓瘡預防和護理中的應用.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3):351-352.
[8]陳永鐘,廖毅,唐修俊,等.生理濕潤環境對急慢性損傷愈合的臨床觀察[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08,20( 4) : 322 -327.
[9]謝平華.美寶創面速愈貼結合 MEBO 在小兒燒傷創面的應用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7):141.
[10]劉容,季明軍,吳樂美寶創面速愈貼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09,21(2):140 -142.
[11]郭淑蕓,段潔,蘇麗.濕性愈合原理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8,29(4): 604
[12]黃金濤,劉艷紅.賽膚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3,11(3):302.
[13]Hanasono MM, Lum J, Carroll LA, et al. The effect of silicone gel o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levels in fibroblast cell culture[J].Arch Facial Plast Surg,2004,6(2):88-93.
[14]Fujisawa K, Miyamoto Y, Nagayama M.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verse impaired ulcer healing of the rabbitoral mucosa[J].J Oral Pathol Med, 2003,32(6):358-366.
[15]Tanaka H, Mizokami H, Shiigi E, et al. Effect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on the repair of large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articular cartilagein rabbits: dose response effects and long term outcomes [J].Tissue Eng,2004,10(3-4):633-641.
[16]黃碧玉,賀金梅,黃麗云.貝復濟治療Ⅲ期壓瘡的護理體會.現代護理,2010,7(9):75-76.
[17]黃愛珍,付麗萍.0.02%先泌泰浸浴治療三期以上壓瘡療效觀察[J].江西醫藥,2008,43(6):639.
篇3
術中壓瘡是指在手術的特殊情況下,患者不能翻身,由于手術產生的對局部皮膚的壓力,皮膚出現潮濕、硬結、水皰等[1]。手術中一些非人為控制的因素致使手術患者成為壓瘡的高發人群,其壓瘡的發生率達4.7%~66.0%[2]。如何在術前、術中、術后進行評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預防壓瘡,是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3-4]。自2012年10月起,我院引入預見性管理理念對手術患者實施壓瘡預防管理,在術前、術中、術后通過循證、分析、預見問題、制定預防措施并進行全面評估,預防術中急性壓瘡的發生。經過1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實施預見性管理前)在我院手術室施行手術預報的壓瘡危險患者195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09例,女86例,平均年齡(52.9±24.4)歲;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手術室施行手術預報的壓瘡危險患者237例為觀察組,其中男134例,女103例,平均年齡(54.8±24.2)歲。所有入選對象均為住院期間進行的第1次手術,術前存在壓瘡的患者除外。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專科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壓瘡預見性管理方法
1.2.1 建立科學的壓瘡評估體系
1.2.1.1 啟用手術壓瘡評估表,充分作好術前皮膚評估,提高皮膚損傷的預見性 從接到手術單后,巡回護士對照手術壓瘡評估表篩選有手術壓瘡潛在風險的患者,對預計手術時間>4h或有特殊的要求(俯臥位、側臥位、截石位、使用牽引床、受壓部位麻醉+手術時間>3h)或Braden評分
1.2.1.2 預計放置方案,保護受壓重點部位及骨突處 對預計手術時間>4h,骨突處、受壓部位給予新型泡沫敷料增加支撐點的抗壓性,以有效降低震動和分散壓力。手術時間
1.2.1.3 正確擺放,強化重點環節的監控,護士長督導及組長負責制 以保障患者舒適安全、充分顯露術野為原則,對手術時間>4h及有特殊要求的患者,由護士長和組長重點督查手術,如肢體處于功能位,上肢外展不超過90°,肢體遠端關節要低于近端關節,約束帶松緊以勉強伸進4個手指頭為宜等,有不正確的地方及時糾正和示范,指導減壓墊和敷料的正確使用。在患者手術安置后再次確認床單是否平整、清潔、干燥,患者身體與床面是否呈點狀接觸,防止局部皮膚受壓。
1.2.2 術中加強觀察和巡視,及時檢查壓瘡干預措施的有效性 (1)巡回護士嚴密觀察患者的血液循環、皮膚顏色、彈性張力,發現改變應及時糾正,切實做到預防在先。在病情許可和不影響手術操作的情況下,對肢體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醒手術醫生進行手術時要盡量避免暴力操作,以免外力造成皮膚受損。(2)巡回護士積極配合麻醉醫生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穩定,盡量減少手術中低血壓、低血氧飽和度的持續時間等,有利于預防低循環灌注不足而引起的壓瘡。(3)嚴格落實術中患者保溫措施:注意做好非術野部位的保暖,輸液、輸血可通過加溫器加溫至37℃,用溫熱沖洗液的方式沖洗術野。
1.2.3 術后及時檢查和做好交班 手術結束恢復后,要求巡回護士仔細檢查患者全身皮膚和軟組織情況,如有急性壓瘡發生,手術室??谱o理組長或第一助手以上的手術醫生協同查對并簽字確認后,填寫壓瘡報告表,詳細記錄壓瘡發生部位、面積、分期,跟病房護士嚴格做好交接班,特別是對已發生壓之不褪色紅斑的患者進行早期、重點干預,盡量減少或避免術中受壓的部位繼續受壓造成進一步損害,增強護理工作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強調搬運及安置的過程中,應避免病人皮膚與運送平車、手術床等之間的摩擦。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8.1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四格表x2檢驗進行分析,P
2 結果
兩組患者Ⅰ期壓瘡與Ⅱ期壓瘡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總的壓瘡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積極評估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是預防術中壓瘡的關鍵[5-6]。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對照組中發生的3例Ⅱ期壓瘡患者手術時間都超過5h以上,并且是特殊臥位的患者,Braden評分在18~21分。手術時間>2.5h是壓瘡的危險指數,如手術時間超過4h,即使患者體質很好也有組織損傷的風險,每延長30min會使壓瘡危險性增加約33%,手術決定了患者的受壓部位,由此可見,Braden量表在手術患者中的預測效度也并不理想,相關研究[7-8]也證實了這一點。針對以上情況,為了使護士全面、正確做好患者術前、術中壓瘡危險因素的評估,在制定壓瘡危險因素量化評分表時,我們著重將Braden評分量表中未包含的手術時間及手術特殊這2項壓瘡危險因素納入評估表中,即預計手術時間>4h或有特殊的要求(俯臥位、側臥位、截石位、使用牽引床、受壓部位麻醉+手術時間>3h)或Braden評分
我們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壓瘡知識的常規性培訓及學習外,還制定各種手術安置標準和技巧手冊,人手1冊,強化手術安置的規范化培訓。及時添置某品牌喱墊用于手術的擺放,它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和抗壓性,分為大小不同的頭圈、足踝墊等墊,如當病人仰臥時,頭下放軟枕或頭圈,保護后枕部,能有效地緩解受壓部位的壓力,對局部皮膚減壓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結合墊角色互換,練習并掌握標準手術的安置和技巧,使每位手術室護士對平臥位、側臥位、俯臥位、截石位等特殊手術安置能熟練掌握。有效的培訓可提高手術室護士術中壓瘡相關知識水平,促進其形成預防術中壓瘡的護理安全行為模式[9-10]。
對手術患者實施預見性的壓瘡管理,強調對病人術前、術中、術后環節進行質控,對可能發生的壓瘡潛在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術中壓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廖冰野,韋南萊,陳柳云.預防術中壓瘡形成的方法和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72-73.
[2] 瞿永華,柴穎,劉琳.術中患者急性壓瘡形成因素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0):50-51.
[3] 姚美蓉,蘭曉娥,吳雪華,等.預防壓瘡實行全面質量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0):88-90.
[4] 王俊杰,劉紅梅,楊賢云,等.手術患者壓瘡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5): 864-865.
[5] 徐青.手術室老年患者術中壓瘡危險因素及護理人員壓瘡認知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0):15-17.
[6] 錢維明,黃立峰,項海燕,等.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的研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6(8):24-27.
[7] B Halfens RJ,Van Achterberg T,Bal RM.Valic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raden Scale and the influence of other risk factors:a multi centre prospective study[J].lnt J Nurs Stud,2003,37(4):313.
[8] Langemo D,Baranoski S.Key points on caring for pressure ulcers in home care[J].Home Health Nurse,2003,21(5):309.
篇4
穴位推拿在預防壓瘡中的運用:推拿這個名詞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推拿又可以稱為喬摩、按摩等,研究資料顯示,推拿通過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經絡系統的調節功能,從而達到加速氣血流動的作用,有學者分別對長期臥床的40例老年人進行試驗,其中20例是常規壓瘡預防組,可以采用乙醇按摩患者受壓部位,另外20例是穴位推拿壓瘡預防組,采用按摩的手法按揉患者的氣海、關元、環跳等等穴位,研究結果顯示穴位按摩壓瘡預防組發生壓瘡的概率要低于常規壓瘡預防組[2-3]。
中藥熏蒸在預防壓瘡中的運用:有學者對存在壓瘡風險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Braden量表進行試驗,對照組為常規壓瘡預防組,采用紅花乙醇對受壓部位進行涂抹,試驗組為中藥熏蒸壓瘡預防組,采用中藥成分進行試驗,比如大黃、虎杖、毛冬青等制成的活血方劑,護理人員通過現代提取技術對活血方劑提取水溶性提取物,然后將一定量的提取物放入中藥熏蒸按摩機內,煮沸之后用熏蒸噴頭對著患者受壓部位順時針噴射蒸汽,兩組干預2次/d,干預時間20 min/次以內,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老年人發生壓瘡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是因為中藥方熏蒸具有增強組織代謝、活血通絡、降低炎性反應等作用。
對壓瘡患者進行護理飲食護理:古今中外,飲食療法一直處于中醫領域的重要地位,有學者將氣滯血瘀型壓瘡患者60例平均分配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氣滯血瘀型壓瘡患者進行常規的飲食,試驗組針對其氣滯血瘀的癥狀采用三七、烏雞等加水慢慢熬制成藥湯給壓瘡患者飲用,早晚各飲用一次,以上兩種藥材具有益氣養血、活血化瘀、解毒鎮痛等功效,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壓瘡患者的治療療效及愈合時間都明顯高于對照組[4-6]。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患者食用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和帶纖維素的食物,多吃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盡量不要選擇那些刺激性大的食物,以此來保持患者全身內部元素的平衡。由于患者長期臥床,患者的腸胃運動功能不是很好,選擇的食物應該是流食或者半流食,以此減輕腸胃的負擔。
心理護理:絕大部分患者對于手術都存在心理問題,會產生消極的心態,會大大降低壓瘡治療的效果,增加壓瘡創口愈合的時間,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與患者多溝通,了解和解決患者內心有疑問的問題,消除壓瘡患者及家屬的內心顧慮。
艾灸護理:艾灸主要是通過人體經絡傳導溫熱刺激,其具有祛濕逐寒、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等作用,非常有利于壓瘡患者表明瘡口的愈合,還可以減輕患者壓瘡部位的疼痛,常見的艾灸方法是“艾灸三步法”,即回旋灸、雀啄灸、溫和灸等,有研究對10例壓瘡患者運用“艾灸三步法”進行試驗,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艾灸三步法”對壓瘡患者壓瘡面進行施灸,壓瘡面可分為早期壓瘡面和晚期壓瘡面,對于早期壓瘡患者,護理人員可在患者的壓瘡部位進行按摩,然后進行艾灸護理,艾灸治療早期壓瘡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對于晚期壓瘡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先將患者的壓瘡部位的膿狀分泌物清理,使得其露出紅潤瘡面時再進行艾灸護理,1次/d,施灸1次的時間在20 min以內,試驗2周之后發現,試驗組的治療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7]。
中藥外用護理: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壓瘡的中藥有冰片、珍珠、紅花、紫珠、烏賊骨、黃連、地榆等,其使用方式有敷貼、濕敷、涂搽、熏洗等,這些中藥具有消腫止痛、散淤通絡、祛腐生肌等作用,黃連可以防止壓瘡患者壓瘡面的感染,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其在乙醇中可以提煉出一種抗生素;烏賊骨含有高達17種氨基酸物質,比如蛋氨酸、谷氨酸等,其可以促進壓瘡患者傷口的愈合以及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冰片可以讓壓瘡患者的經絡通暢,可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具有抗菌、清熱解毒的功效[8];珍珠粉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同時,具有30種以上的微量元素和20種以上氨基酸,對治療壓瘡的治療作用是收斂生肌[9];紫珠含有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質,具有止痛、止血、抗感染、抗菌等作用,其不僅可以促進壓瘡患者的新陳代謝,還可以提高壓瘡患者傷口的愈合時間[10-13]。
中藥內服法:壓瘡雖然是發生在人體表明的癥狀,但是對于其護理以及治療還是需要考慮全身性治療,從壓瘡患者的整體出發采取適合的治療措施,有學者認為壓瘡是屬于氣血虧虛,其將白術、熟地、當歸、白芍等混合熬制成八珍湯給壓瘡患者內服,服用1次/d,連續服用15 d之后,結果顯示20例壓瘡患者,壓瘡癥狀得到痊愈18例,其治療效果非常明顯,這說明內服中藥可以益氣補血,讓壓瘡患者的機體內部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從而有利于壓瘡患者的康復[14-26]。
小結目前在臨床上,壓瘡一直采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腐生肌等中草藥防治,其是治療早期壓瘡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于嚴重壓瘡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必要情況下,可以采用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壓瘡的治療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壓瘡患者進行中醫藥的防治和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臨床護理人員應該結合在臨床中遇到的問題去探索更好的壓瘡護理方法,這樣才可以推動壓瘡防治領域的發展,為壓瘡患者早日康復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影,張錦錦,馮杰,等.規范化壓瘡護理體系的構建[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5):388-391.
[2]崔屹.穴位推拿預防Ⅰ期壓瘡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8):46-47.
[3]黃蘭,林琳.推拿與壓瘡防治的護理實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110-111.
[4]徐新菊,葛學娣,何敏娟,等.案例分析法在壓瘡護理團隊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9):104-105.
[5]馬靜,鄧述華,周玉潔,等.中醫藥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47-549.
[6]潘富群.術中壓瘡護理在手術壓瘡高?;颊咧械膽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6):78-80.
[7]葛學娣,李冰,徐新菊,等.案例分析法在壓瘡護理團隊建設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5(7):512-513.
[8]李燕,崔紅玲.壓瘡三級管理體系對壓瘡護理的規范及臨床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4):3404-3406.
[9]鄭寧,王艷,陳慧敏,等.中藥護理墊在消化科老年壓瘡高?;颊咧械膽眯Ч鸞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8):3443-3444.
[10]陳薇,陳美燕,程建建,等.減壓技術在壓瘡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5(4):58-60.
[11]黃麗.術中壓瘡護理單在手術室壓瘡高?;颊咦o理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5):93.
[12]張惠玲,朱佩玉,莫彩班,等.醫護一體化在重度壓瘡護理中的應用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5,14(10):968-970.
[13]馬靜,鄧述華,周玉潔,等.中醫藥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47-549.
[14]蔣家翔,苗秀欣,丹,等.集束化護理在我國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30):3831-3838.
[15]馮美琴.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5):84-85.
[16]王菊蓉,彭穎妮,符廣麗,等.壓瘡護理小組在兒童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5(9):98-99.
[17]王矜.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7(8):205.
[18]陳媛媛.預防性壓瘡護理在老齡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62.
[19]楊冰.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J].母嬰世界,2016(7):215.
[20]姜巧.術中壓瘡護理在手術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意義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4):192-193.
[21]張燕,崔銀榮,鄭蕾,等.術中壓瘡護理在手術壓瘡高?;颊咧械膽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9):49.
[22]2018 Annual Meeting of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Foundation-scientific Program Abstracts[J].Tzu Chi Medical Journal,2018,30(5):1-47.(未找到該文獻)
[23]Poster Presentations[J].Ind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18,13(6):93-241.(未找到作者)
篇5
1、臨床資料
截癱病人因為肢體移動能力重度受限、營養不良等等,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壓瘡發生的機率。骶尾部壓瘡列為康復醫學科壓瘡首位。骶尾部成為患者身體的主要支撐帶點,壓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骶尾部的生理結構是導致壓瘡發生的直接原因:骶尾部無
肌肉附著,缺乏脂肪保護,緊貼床鋪,長期受壓或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容易發生壓瘡;2、患者自身條件導致的客觀原因:高齡、瘦弱、肥胖、營養不良、體質虛弱、術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的患者都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3、高溫、潮濕是造成壓瘡的環境因素:研究表明,體溫每升高 1 攝氏度,組織代謝的氧需要量增加 10%,持續壓力引起組織缺血時,溫度升高將增加壓瘡的易發性。過度潮濕引起皮膚軟化及抵抗力下降;將增加壓瘡的易發性。過度潮濕引起皮膚軟化及抵抗力下降;造成局部皮膚水腫;有害物質易于通過且利于細菌繁殖,使得上皮組織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引起壓瘡。高?;颊邞M行持續評估并作記錄,建立皮膚交接登記。對剛入院的截癱患者應及時評估皮膚情況,對院前已形成的壓瘡進行積極治療。尤其對移動度和活動度絕對受限的壓瘡高危患者積極采取護理措施,如術后早期、移動度完全受限、活動度為限制臥床等危險因素高的患者,進行了持續危險因素評估,采取針對性預防壓瘡護理措施。
2、護理對策
2.1、護理人員加強責任意識、主動服務意識,提高護理技能,患者及陪護增強主觀能動性。按照醫院護理管理學中壓瘡發生率為 0 的標準,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預防壓瘡的重要性,相關知識與??谱o理技能;對夜間壓瘡的高發期強調責任意識,采取有力的獎懲措施。針對患者與陪護對壓瘡防護知識的缺乏和思想的麻痹,講明利害關系,做到主動配合護理。
2.2、建立翻身卡,每 2 小時翻身一次,但截癱患者相對固定,在不能翻身的特殊情況下,可使用減壓裝置,如氣墊床、海棉墊,或自制軟墊等設備,減輕骶尾部局部壓力。氣墊床充氣要適中,對于臥氣墊床的患者,提倡加墊棉墊,及時更換,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將足跟抬離床面可預防足跟壓瘡,但需進行間歇性還原,以防止骶尾部產生剪切力損傷。
2.3、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增加機體抵抗力,預防壓瘡發生。由于患者臥床期間活動減少,消化能力減弱,消化不良時可給予助消化藥物。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以促進食欲。
2.4、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的方法。護士定時評估皮膚狀況并督促患者自我護理。大小便后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每日清洗會陰2 次。正確使用便盆,搬動患者時避免推、拖、拉??稍趬函徍冒l部位使用潤膚劑或透明敷貼。
2.5、加強基礎護理加強皮膚護理,協助患者用溫水清潔皮膚1~2 次/日,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做到"五勤",即勤擦洗、勤更換、勤翻身、勤按摩、勤檢查。根據壓瘡分期采取針對性治療護理措施淤玉度壓瘡:局部紅斑,皮膚完整:對已發生度Ⅱ壓瘡建議不要按摩,應持續減壓使用氣墊床,可局部冰敷或局部涂擦 5%碘伏。5%碘伏可使局部皮膚老化,能有效殺菌,臨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壓瘡發展的作用;于域度壓瘡:皮膚紫紅,水泡形成。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減少摩擦,讓自行吸收,局部懸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膚-抽水泡內滲液-涂 0.1%氯己定或 0.02%呋喃西林-無菌紗布覆蓋;Ⅲ度壓瘡:水泡破裂,局部淺層組織壞死,形成潰瘍;創面有黃色水樣滲出物或膿液,疼痛加重。給予局部減壓、清創,治療感染,防止創面污染,促進壓瘡愈合。
2.6、由于骶尾部的剪切力和摩擦力,可隨床頭抬高角度增大而增加,嚴密觀察皮膚受壓情況搖定時檢查皮膚受壓情況,耐心聽取患者主訴。當局部皮膚發紅應及時給予處理。
篇6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12月間收治的69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齡在54-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8歲,女性31例,年齡在56-8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4歲,對所有患者發生壓瘡的情況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采用循證護理,對照組34例,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實行常規預防措施,對于患者出現壓瘡的情況進行對癥護理。觀察組患者的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探索問題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體制較差,而且需要長期臥床,使得他們的治療過程較為復雜而且緩慢,由此導致其發生并發癥的機率也比較高,對本文所研究患者進行分析,確定實行循證護理的主要并發癥為壓瘡、靜脈血栓、泌尿系統感染等[2]。
1.2.2 文獻檢索 應用計算機對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對本文所研究問題進行分析,并查閱相關解決方法,對于文獻資料的實用性、真實性等進行明確,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1.2.3 護理措施
1.2.3.1 肺部感染護理 老年患者由于其年齡較大,呼吸系統功能減弱,又由于需要長期臥床,導致其容易出現肺部感染問題,對此,護理人員應當確保患者病房內外保持清潔,在對患者用藥及護理過程中要保證無菌操作,定期進行消毒處理,保持病房痛風,嚴禁其患者及其家屬抽煙,同時指導患者加強口腔護理,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保持呼吸道暢通,同時可以采用生理鹽水、地塞米松等藥物霧化吸入治療,以改善患者病情。
1.2.3.2 壓瘡護理 患者由于需要長期臥床,其與病床的接觸時間較多,從而導致患者皮膚長期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暢,由此導致患者發生壓瘡的機率升高。對此,護理人員應當保持患者的病房干燥,病床清潔,輔助患者每兩個小時翻身一次,同時指導患者作抬臀、收腹等動作,對于病情恢復較快的患者,可以鼓勵其早日下床行走,在病床上可以應用壓瘡防護墊,對于出現局部紅腫的患者,可以及時給予其對癥處理,并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數,盡量降低患者發生壓瘡的機率[3]。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對比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性指標進行檢驗,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
2 結 果
通過對所有患者實行護理措施,其病情均有一定改善,觀察組35例患者中,發生壓瘡的有4例,占88.6%,對照組34例患者中,發生壓瘡的有12例,占64.7%,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對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幫助較大。
3 討 論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循證護理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臨床護理當中,對于促進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了較大的幫助作用[4-5]。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觀察組患者應用循證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首先找出患者的發病原因,并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然后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護理,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較為顯著,35例患者中,發生壓瘡的有4例,占88.6%,顯著低于對照組,因此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娟.循證護理在股骨頸骨折患者圍術期并發癥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09,74(33):55-56.
[2] 陳朝芝,陳婭麗,陳霞.老年股骨頸骨折76例圍術期護理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84(06):56-57.
篇7
ICU患者病情嚴重,長期處于被動,活動較少,極易發生壓瘡[1],不僅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損傷,而且還影響治療效果,提高病死率?因此,針對ICU患者,醫院需要提升護理質量,預防患者出現壓瘡現象?我院對ICU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16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抽簽方式,將患者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81例?對照組81例患者中,男49例,女32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為(58.34±5.61)歲;平均體重為(62.31±5.09)kg?研究組81例患者中,男51例,女30例;年齡19-80歲,平均年齡為(57.69±5.82)歲;平均體重為(63.04±5.21)kg?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差異較?。≒>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予以常規護理?保持床單被罩的干凈整潔?予以營養支持?協助患者翻身?定時更換患者衣物等?
研究組:對患者予以集束化護理策略?①壓瘡風險評估?患者入院后,根據其實際情況?比如年齡?性別?病情?臨床治療等,對其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從而為后期實施針對化臨床護理提供參考?②分析壓瘡產生的原因?結合以往ICU發生壓瘡患者的情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而為后期預防工作做好準備?③預防壓瘡的護理?在協助患者翻身時,護理人員動作輕柔,嚴禁粗暴對待,同時保持翻身頻率適當,不能過頻和過少;做好皮膚護理工作?對于存在嚴重水腫患者而言,需要用紗布替代棉簽對穿刺部位進行按壓;結合患者情況選擇適當的激素或抗生素;定期檢查患者的全身皮膚,同時及時處理大小便,盡量避免患者皮膚處于潮濕狀態?④加強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講解壓瘡的相關知識,比如形成原因?危害?預防和處理方法等,促使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⑤做好交接班工作?護理人員之間在交接班過程中,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確保每間隔15min經進行一次病房巡視,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異常情況,并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
1.3 評定標準[2]
①Ⅰ度:壓瘡已累及真皮與表皮層,局部發紅,按之發紅情況不變;②Ⅱ度:壓瘡累及皮下組織,局部發生水皰?破裂等情況;③Ⅲ度:壓瘡累及皮膚全層和肌層,局部呈隕石坑狀;④Ⅳ度:壓瘡累及骨骼?關節和肌腱,周圍組織可能發生竇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件(SPSS)20.0版對本研究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分組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分組對比采用X2檢驗;對比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比較
經統計結果顯示,對照組81例患者,15例發生壓瘡,壓瘡發生率為18.52%;研究組81例患者,6例發生壓瘡,壓瘡發生率為7.41%;對比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時間比較
經統計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壓瘡發生時間顯著遲于對照組,對比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上升,對醫院的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患者病情嚴重,且病情變化較快,護理人員面臨著更大的護理挑戰?因此,為了給患者提供優質?貼心的護理服務,需要實施良好的護理措施?
集束化護理(Cluster based care)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中包含3-6個元素,且均可以顯著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3-4]?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外逐漸普及集束化護理策略,但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尚處于探索階段[5]?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組患者予以集束化護理策略?首先,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發生壓瘡的風險進行評估,了解并掌握每位患者的特點,后期給予針對化護理措施?其次,對以往ICU發生壓瘡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其原因?接著?結合上述分析情況,做好壓瘡的預防護理工作,比如皮膚護理?翻身護理等?此外,還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對壓瘡的認識,提升患者的配合度?護士之間在交接工作中,嚴格執行相應的交接制度,比如檢查患者病情?用藥記錄,核對患者信息等,然后再簽字,并且確保24h有護理人員在崗?經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壓瘡的總發生率(7.41%)明顯低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18.52%)(P
綜上所述,在ICU患者中實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守香.集束化護理策略在ICU患者壓瘡管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1):295-296.
[2] 蘇麗瑩.集束化護理策略在ICU患者壓瘡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4,35(26):5971.
篇8
我科從2008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68~91歲老齡患者261例,平均住院14天,接受手術治療者126例,其中外傷后股骨頸骨折患者9例,原發病伴有糖尿病者59例。
2應用循證護理開展實踐活動
2.1提出問題老年外科發生壓瘡的高危因素:老年外科收治對象多同時患有兩種以上合并癥,體質差,代謝機能低,圍手術期臥床時間長。另外,老年人由于皮膚松弛、干燥、缺乏彈性、皮下脂肪少,也易發生壓瘡。
2.2收集相關證據
2.2.1發生壓瘡的原因資料顯示,發生壓瘡的原因有:(1)導致局部組織受壓過久的三個主要物理作用: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2)皮膚受潮濕的刺激。(3)全身營養不良。
2.2.2預防壓瘡的措施通過系統文獻分析與評價,得出壓瘡護理重在預防。預防壓瘡的措施有常規護理,盡早使用新型敷料保護受壓局部,密切觀察護理結果。
2.3資料分析與個案評價依據病史選擇最優的壓瘡預防方案,結合患者文化背景、護理依從性、經濟狀況等因素,組織本科人員進行護理討論。討論其科學性、真實性、實用性,優選壓瘡預案,指導實施。
2.4實施證據
2.4.1應用Norton量表通過對身體狀況、意識狀態、活動情況、改變和大小便失禁五個方面評估老年病人,小于14分者,則病人有發生壓瘡的危險,建議采取預防措施。
2.4.2必須強調常規護理定時翻身,對有壓瘡危險因素的患者應2h翻身1次,難免壓瘡高?;颊邞?0min~1h翻身1次。保持肢體被服清潔干燥。有必要盡早使用新型敷料的會減少壓瘡發生的幾率,并提高舒適度,如水膠體或泡沫敷料。保持敷料平整,防止摩擦力、剪切力等措施。應用糜子墊、氣墊床用于受壓部位,效果良好。高危人群增加皮膚交接班次數,落實健康宣教。
2.4.3積極治療原發病縮短病程,控制血糖等措施將為預防壓瘡發生提供可能。
2.5效果評價以上老齡患者中諾頓評分14分以下者34例,積極應對,無一例發生壓瘡,效果滿意。隨訪1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在院4周,出院2周后發生壓瘡。
3討論
篇9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3月~2010年8月住院治療且GCS評分≤8分的重型TBI患者198例;其中男167例,女3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9例。其中院外帶入壓瘡16例,觀察組9例,對照組7例;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的皮膚損傷共67例,觀察組35例,對照組32例。
方法:兩組患者除按神經外科常規護理外,對照組按傳統方法預防壓瘡;對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的皮膚損傷采用碘伏+凡士林油膏局部涂抹治療。觀察組在入院時、手術前后、住院每超過1周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分值給予綜合性地干預來防治壓瘡;對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皮膚損傷使用維生素AD滴劑+林克霉素局部涂抹治療。
護理評估:觀察組采用自行改良的Waterlow’s評估表,從意識狀態、運動能力、控便能力、攝食能力、皮膚類型、年齡、體形、合并癥以及生化指標9個方面進行評估。評估標準:≥10分為危險、≥15分為高度危險、≥20分為非常危險。分值越大,說明患者發生壓瘡的幾率越高。對已發生皮膚損傷或壓瘡的患者,重點評估皮膚受損狀況,給予干預。
護 理
完善護理管理,規范護理行為:完善護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制定患者安全搬運制度、床頭皮膚交接班制度及壓瘡三級管理制度[1],醒目提示皮膚重點預防部位,并做好實施記錄。
針對重型TBI患者病情及評估情況,給予綜合性的干預措施。對護理評估≥10分的危險患者,入院后首先保護和促進皮膚的完整性。其次加強潮濕與失禁的管理;重型TBI患者失禁與腹瀉的發生率較高,據文獻資料報道可達62%[2],一旦發生失禁及腹瀉,患者肛周、臀部皮膚極易因排泄物及機械刺激出現潮紅、糜爛,甚至潰瘍,可局部清潔后林可霉素涂抹,然后將維生素AD滴劑擦涂在皮膚表層,每排泄1次便重復上述操作,減輕皮膚損傷程度及預防壓瘡的發生。同時采取保護性減壓措施并及時翻身。再次進行營養干預,阻止或延緩壓瘡的形成。針對去皮層狀態的重型TBI患者,實行個體化護理,平臥位時使用水囊袋兩側或上下墊起,側臥位時,背部及臀部墊以小糜子墊,放置時分開臀裂皮膚,使其充分暴露,避免互相擠壓并受壓。最后做好促醒護理[1]、早期康復護理及健康教育,從而減少壓瘡的發生。對護理評估≥15分的患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增加翻身次數,骨與骨接觸部位及雙下肢應墊以軟枕,使足跟處于擱空,避免自身重量的壓迫。
分期護理:壓瘡一旦形成,首先解除壓力,每班及時、連續記錄壓瘡面積及深度,以判斷護理效果,同時根據壓瘡的分期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Ⅰ度壓瘡盡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性, 局部噴涂云南白藥氣霧劑或紅花油,必要時給予適宜的壓瘡貼膜。避免按摩和使用烤燈。Ⅱ度壓瘡呈現紫黑色瘀斑、水皰、擦傷并潰爛時,經生理鹽水清潔并碘伏消毒處理后,使用林克霉素加維生素AD滴劑局部涂抹,必要時給予紅外線局部照射;Ⅲ~Ⅳ度壓瘡針對創面范圍、深度、滲液量、感染程度等情況采取對癥措施。
評價方法:兩組患者以無壓瘡發生為有效,否則為無效;兩組患者以壓瘡治愈率進行比較;對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皮膚損傷分別于用藥后24、48、72小時進行療效觀察并比較治愈率。①治愈:用藥后病變完全消失。②好轉:用藥后病變范圍縮小、紅腫、糜爛減輕。③無效:用藥后皮膚損傷不變或加重。
結 果
觀察組預防壓瘡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壓瘡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使用維生素AD滴劑+林可霉素局部涂抹治療皮膚損傷,24、48小時后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72小時后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討 論
重型TBI患者病情變化快、昏迷時間長,急性損傷早期機體處于應激應對狀態[3],壓瘡的發生率高。壓瘡一旦形成不僅增加護理工作量,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本組患者壓瘡發生的前提是因昏迷而不能自行變換,垂直壓力、受壓時間及肌肉強直性痙攣是導致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重型TBI損傷患者呈去皮層狀態時,軀干四肢肌肉強直性痙攣,角弓反張,兩側臀大肌強直后伸,臀裂互相擠壓,加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致皮膚大汗、潮濕,臀裂部位透氣性又較差,在自身重力、角弓反張力、擠壓力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壓瘡。攝食障礙、排泄異常、被動變換臥位時的剪切力、摩擦力是壓瘡的促發因素。重型TBI患者昏迷,常給予鼻飼飲食,當鼻飼液濃度過高、量過大、溫度過低、內含脂肪過多及鼻飼液污染,加之腸道菌群失調、胃腸道不耐受等原因均可導致腹瀉,頻繁的腹瀉及尿失禁致使皮膚潮紅、糜爛、甚至潰瘍,從而增加了壓瘡的發生機率。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是導致壓瘡發生的主要內在因素。重型TBI患者因創傷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的應激狀態,營養需要量增加,然而顱高壓使患者頻繁嘔吐、消化道出血、發熱、腹瀉、加之禁食以及甘露醇等脫水藥物的使用,使患者處于營養缺乏和電解質紊亂狀態。如得不到及時處理,最終導致低蛋白血癥和代謝紊亂,發生壓瘡的幾率是正常人的5倍[4]。
壓瘡一旦發生,避免在紅斑處按摩,因按摩可造成細胞缺血或缺血進一步加?。?]。極度消瘦、高度水腫的患者禁止使用氣圈,因氣墊圈透氣性差,可增加新的受壓點且使血液循環受阻,進而造成局部靜脈充血和水皰。Ⅰ度壓瘡使用云南白藥氣霧劑或紅花油局部噴涂治療,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采用維生素AD滴劑+林克霉素局部涂抹治療排泄物刺激所致的皮膚損傷及Ⅱ度壓瘡,因維生素A可保持上皮組織的完整性及組織器官表層的健康,使皮膚柔軟細嫩;維生素D具有皮質類固醇激素樣作用,可以抑制皮膚紅斑的形成;林可霉素對革蘭陽性球菌、大多數厭氧菌及擬桿菌屬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適用于皮膚軟組織感染的治療。又因維生素AD滴劑為脂溶性,可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對防治壓瘡和皮膚損傷有顯著的療效。壓瘡合并滲液時采用紅外線照射治療,可改善局部血供,促進組織吸收滲液及加快新陳代謝。Ⅲ~Ⅳ度壓瘡,大量的文獻資料顯示:只有在濕潤的環境下才能加快組織生長及傷口的上皮化[5]。因此,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凝膠活性輔料覆蓋創面,以加速傷口的愈合。
通過兩組對照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壓瘡和皮膚損傷的防治方面差異有非常顯著性,說明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系統地護理評估、綜合性地護理干預及使用維生素AD滴劑加林克霉素防治壓瘡和皮膚損傷,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吳曉紅,馬智群,田蕓.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6,22(11).
2 石振宇.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早期腸內營養發生腹瀉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華臨床醫藥與護理,2005,11(3).
篇10
2 壓瘡發生機制分析
產生術中壓瘡的主要成因即為力學因素,從力學因素角度而言,主要分為壓力內容和摩擦力內容以及相應剪切力內容,通過不斷分析和研究,外界對人體局部造成的基本壓強通常情況下會超過終末毛細血管壓的2倍,也就是9.3kpa,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持續,持續時間大約為1到2個小時左右,毛細血管本體灌流性能被影響,身體機能會逐漸紊亂。應該了解到,組織缺氧狀況的產生,因為受壓時長過多,組織不可逆傷害在所難免,此種狀況存在狀態下就會出現壓瘡癥狀。
皮膚角質層損傷一般由摩擦力所導致,從而致使人體自身皮膚抵抗能力不斷下降,與此同時,摩擦應力拉長因素和摩擦應力縮短因素存在,患者皮膚肌肉穿支血管位置處則會出現嚴重局部缺血壞死,增加了壓瘡發生幾率。前切力與上述二者有所不同,其是指因為兩層相鄰組織表面相互滑行移位而出現的血管拉長狀況、血管扭曲狀況和血管斷裂狀況以及真皮損害狀況等,隨著相關組織深部壞死而致使壓瘡狀況產生。需知,血液灌注缺陷存在以及其內在動力學性質改變也會造成壓瘡,因為缺血再灌會損傷人體本身機制,壓瘡情境也就隨之出現。
3 影響因素要點分析
3.1.術中不當
手術過程中會出現擺放不當狀況,不當會影響患者本體呼吸循環功能,導致受壓部位的受壓力度不斷增加,壓瘡出現幾率也隨之增高。
3.2.護理模式不當
手術中對患者身體進行移動時,動作粗暴會造成患者皮膚劃傷,患者本體皮膚保護屏障即會被消極破壞,術中壓瘡產生幾率增加。
3.3.惡習影響
患者吸煙會增加壓瘡發病幾率,其危險程度和危險系數極高,因為吸煙患者足跟部壓瘡癥狀發生幾率是普通患者壓瘡發病幾率的4倍,吸煙量度越多,出現壓瘡幾率的可能性就越大。
4 術中壓瘡護理對策分析
4.1器具改進
手術床墊加厚操作勢在必行,其可對壓瘡防治起到一定作用,需要在手術床之上進行減壓含棉墊設置,其厚度約為6?M,海綿墊大小規格應與原定手術床保持一致,手術中后期1圓10洞邊緣便不能對1.75m以上身高患者造成損害,尤其是側臥位置髂嵴損傷,與此同時,需要將床墊內在分散重力不斷加強,以至有效減輕接觸面的根本壓力狀態;手術中應選取新型墊作為主要設施,此項主要分為泡沫樣墊內容和膠凍樣墊內容以及聚合醚樣墊內容,通過實踐考究,后者最為實用,其壓力作用較小且會降低術中壓瘡發生概率,但僅依靠墊進行壓瘡預防則遠遠不足。
篇11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基于長期高血壓狀態使腦細小動脈發生玻璃樣變性、纖維樣壞死、甚或微動脈瘤的基礎上,血壓突然升高而導致血管破裂出血,突然發病時,病情危重,急性期死亡率較高[1]。目前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方法主要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臨床效果較好。采用有效優質的護理是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關鍵因素?,F選取56例接受微創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配,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觀察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自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來院就診的突發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共56例,均接受微創清除術治療,年齡在39~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2±9.5)歲。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史,病程1~19年,平均(8.4±4.3)年。入院時發病均在3h之內,收縮壓在180mmHg以上。經CT檢查,基底節出血26例,其中破入腦室系統11例,腦葉出血21例,丘腦出血9 例。均無凝血功能障礙。將其分為護理組、對照組兩組,護理組共28例,對照組28例。兩組在年齡、性別、血腫體積、血壓、病程、出血部位、發病時間以及其他一般條件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手術和護理進行。護理組在常規手術和護理的基礎上針對患者的病情行優質護理。包括以下內容,
1.2.1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 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安全性、必要性、手術方法、過程及配合要點,緩解緊張、焦慮的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信任,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術前準備: 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常規頭部備皮,給予吸氧,必要時需氣管插管,留置導尿管,開放靜脈通道。監測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等。予脫水降顱壓。躁動患者給予鎮靜止痛。
1.2.2 術后護理
1.2.2.1 病情觀察
術后保持心電監護,監測血壓控制在150~160/90~100mmHg,避免血壓過低引發腦血流灌注不足。觀察患者體溫變化,對體溫過高患者積極采用物理降溫, 如溫水或乙醇擦浴、頭部置冰枕等。動態監測觀察患者意識和瞳孔變化,如患者出現一側瞳孔放大、光反射遲鈍及意識障礙、健側肢體活動障礙等則提示出現腦疝癥狀, 立即搶救治療, 護理組2例患者出現腦疝,經搶救均轉危為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以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監測患者意識時,若發現嗜睡或昏迷的患者則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要提高警惕。
1.2.2.2 引流管護理
(1)引流管的高度:血腫與腦室不相通時行低位引流,血腫破入腦室時需抬高引流管,將引流管最高點固定在穿刺點上方10~15 cm 高度開放引流[2]。(2)保持引流管通暢:引流管引流不暢時, 不能盲目負壓抽吸。若檢查有血凝塊堵塞時 ,可采用生化酶技術將血塊液化后排出。(3)引流液的觀察: 密切觀察引流液顏色、量和性質,判斷有無血腫液化和縮小、有無再出血。引流液顏色鮮紅則提示有新出血的發生,應及時復查后止血、降顱壓控制。護理組有2 例引流液量多且顏色鮮紅,經檢查確認為再出血,經及時搶救病情得到控制。(4) 預防感染:病室、空氣清潔消毒,保持通風。引流管、引流袋要及時更換, 1%碘伏消毒皮膚, 無菌敷料覆蓋引流口; 沖洗時注意要先抽后沖, 避免逆行感染。(5)拔管前后護理: 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經CT復查顯示血腫清除后可以拔管。拔管前要閉管24 h, 檢查有無顱內壓增高的跡象,無此跡象時可拔管。拔管后加壓包扎,患者保持頭部抬高,禁止側臥,避免腦脊液流出, 必要時可縫合穿刺點。護理組未見腦脊液滲漏。
1.2.2.3 并發癥預防護理
(1)預防壓瘡: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每隔2 h 更換1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經常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壓瘡。(2)泌尿系統感染護理:取尿標本檢查,選擇敏感抗生素,感染部位及時清潔消毒。0.02%呋喃西林液沖洗膀胱,外陰及尿道口用0. 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護理組有1例尿道感染,治療后感染獲控制。(3)肺部感染護理:腦出血患者因長期臥床,術后機體抵抗力降低,易發生肺部感染。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定時翻身、拍背, 幫助痰液排出。鼓勵清醒患者主動咳痰, 可適當給予刺激;對無力咳痰、昏迷患者, 可給予霧化吸入,排出痰液。護理組2例出現肺部感染, 經積極抗感染治療和吸痰等護理后, 1例病情得到控制,1 例長期吸煙史患者治療無效因呼吸衰竭死亡。
1.2.3術后康復護理
高血壓性腦出血有極高的致殘率,微創治療后要積極鍛煉,以降低致殘率。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可以開始肢體功能訓練, 早期以被動運動為主?;顒臃扔尚≈链螅?循序漸進。早期訓練1~ 2 周后可以開始以語言、站立和步行為主的訓練。鼓勵患者以不疲勞為度積極活動。
1.3 觀察指標
按A D L 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處理能力進行評級。隨訪1年,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3 討論
運用微創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創傷小,術后愈合快,手術療效較好。臨床護理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引流狀況,及時發現再出血,及時搶救,能有效提高重癥腦出血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要加強術后護理和康復鍛煉,預防感染、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篇12
Key words: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urs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常因呼吸道感染、氣道阻塞,呼吸肌疲勞,通氣功能惡化發生Ⅱ型呼吸衰竭,導致死亡[1],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升高,在全球致死疾病中排名第6位[2]。2007年我國發表COPD診斷指南中無創正壓通氣(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成為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法[3]。本研究將近幾年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患者的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 治療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國內外文獻顯示,COPD患者對于使用NPPV治療,普遍存在恐懼、絕望、焦慮不安等不良心理反應[4]。宋英研究顯示,NPPV患者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46.55%[5];任煥珍研究顯示,焦慮、恐懼心理是NPPV治療中最常見的心理反應,在護理問題中居首位[6]。針對患者使用呼吸機前對儀器存在恐慌,王敏慶提出,護士應廣泛收集NPPV治療技術的相關知識,并向患者及家屬宣傳使用儀器的益處。同時示范儀器使用方法,讓患者明白NPPV治療只是一種呼吸輔助裝置,呼吸節律完全由自己控制,以消除患者疑惑心理,提高使用依從性[7]。
1.2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是近年來于臨床推廣使用的新型護理理念,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護理模式,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心靈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降低不愉快的程度[8]。主要有,在吸氧狀態下,因人而異地選擇合理面罩及調整松緊度,且在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壓傷和擦傷面部皮膚;在斷開呼吸機時,護理受翰課唬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滿足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生理需要,做好生活護理等[9]。此外,王玉琳,范如柳等學者通過對比研究,發現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舒適護理服務后,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僅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較高[10-11]。
1.3呼吸道準備 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機械通氣至關重要,NPPV治療期間應使用無菌蒸餾水對進入氣道的氣體濕化處理;注意觀察患者口鼻分泌物,教會患者有效咳嗽,鼓勵患者多飲水,一般飲水不少于1500 ml/d,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患者無力咳嗽時給予電動吸痰。正確選擇使用合適的鼻(面)罩[3]和調節好固定帶的松緊度[12-14]。張靜通過使用前鼻鏡觀察12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行NPPV治療時的鼻腔分泌物潴留情況,分別于通氣治療0 h、12 h和24 h統計發生鼻腔分泌物潴留的例數,發現NPPV治療COPD時鼻腔分泌物潴留隨著通氣時間延長而增加,因此需要重視鼻腔護理的重要性[15]。
2 治療期間護理
2.1護理 張紅娟等提出治療時應每2 h為患者翻身、拍背及變換1次?;颊咴谶M行通氣治療時可采取平臥位、半臥位或坐位,原則是保證呼吸道暢通、患者舒適、能夠堅持較長時間,同時應盡量使患者的頭頸部垂直,避免氣道彎曲,引起通氣不暢[16]。
2.2嚴密觀察病情 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包括體溫、心率、血壓及神志等,定時巡視病房,注意患者呼吸與呼吸機是否同步及有無有無異常反應,及呼吸機有無報警,一旦發現應當立即檢查有無氣道分泌物異常增加,氣道梗阻、呼吸機通氣管道扭曲,破裂或脫落等現象,以有效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此外,應及時行血氣分析檢查,觀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是否得到糾正[4,17]。
3 撤機護理
COPD因NPPV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易產生依賴心理[18],因此在撤機前護理人員應耐心的向患者解釋撤機的必要性,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呼吸,還應該加強其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依賴心理,解除患者內心的顧慮,加強衛生方面的教育和指導,達到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的目的[19]。如病情加重,應做好再次上機準備或行有創通氣治療。
4 并發癥護理
NIPPV治療時常發生口咽干燥、罩壓迫和鼻梁皮膚損傷、漏氣、排痰障礙、腹脹、不良情緒等諸多不良反應及并發癥[20-21]。針對不同的并發癥,不同的學者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如胡小瓊提出使用液體石蠟油涂抹鼻腔來減輕無創呼吸機致鼻腔干燥的[22];而水膠體輔料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呼吸機無創通氣所致的面部損傷,提高患者的舒適度[23-24]。徐愛琴研究發現[25],采用醫用無菌紗布與無紡布溫水濕潤后覆蓋口部,可有效避免張口呼吸時大量氣體送入氣道,減少腹脹發生等。
5 探討與展望
NPPV對于COPD 患者既是一種治療手段,也是肺康復手段之一。而護理工作在治療期間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質量,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減輕其經濟負擔,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因此,在NPPV治療COPD的基礎上開展臨床護理干預可鞏固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鄭紅雷,馮海葵,洪枚.影響COPD患者并呼吸衰竭雙正壓無創通氣治療的原因及對策[J].國際護理雜志,2006,25(2):96-97.
[2]Tan WC,Ng TP.COPD in Asia:where East meets West[J].Chest,2008,133(2):517-527.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 8-17.
[4]郭術靜.COPD對無創正壓通氣治療依從性原因分析和預防[J].醫藥前沿,2013(31):245-246.
[5]宋英.無創正壓機械通氣中的相關護理問題與防范措施[J].醫學臨床研究,2007,24(8):1433-1434.
[6]任煥珍.無創通氣病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06,11(1):129-130.
[7]王敏慶.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良反應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43-44.
[8]張憲,朱光君.舒適護理與實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6):409-410.
[9]李秀娟,王妍,陶彤.老年患者行無創正壓通氣的護理效果及問題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0):145-147.
[10]王玉琳,周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治療中的舒適護理[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5,7(4):98-100.
[11]范如柳.舒適護理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6,3(16):155.
[12]王鳳瓊,劉加芳,李華.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高齡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6):45-46.
[13]鄧育芬,龔曉琪.雙水平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的觀察和護理[J].海南醫學,2009,20(1):138-139.
[14]潘海燕,何順平,鐘燕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應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21(11):358-359.
[15]張靜,鄒俊.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鼻腔護理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10):914-915.
[16]張紅娟,劉麗.綜合護理干預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9):100-102.
[17]石艷爽.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高原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醫藥前沿,2013(6):207-208.
[18]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機械通氣指南[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7,19(9):514.
[19]盧丹.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護理綜合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151-155.
[20]Ahmad Z,Venus M,Kisku W,et al.A case series of skin necrosis following use of non invasive ventilation pressure masks[J].Int Wound J,2013,10(1):87-90.
[21]Lee JS,O'Dochartaigh D,MacKenzie M,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ilur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 critical care 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J].Prehosp Disaster Med,2015,30(3):239-243.
[22]胡小瓊.用液體石蠟油改善無創呼吸機致鼻腔干燥的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31(1):231-232.
篇13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翻身和翻身受限的患者473例,男246例,女227例,年齡18~84歲,平均年齡51歲,按身體狀態及營養狀況作為對其易患壓瘡的評估,均符合極易患壓瘡的對象。
循征護理實施方法與步驟:神經外科昏迷及偏癱病人多,長期臥床,皮膚營養條件欠佳,翻身受限,大小便失禁。以上473例病人均存在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問題,為了預防壓瘡的發生,將護理問題定為在神經外科翻身和翻身受限患者的壓瘡預防。
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尋找國內外關于壓瘡預防方面的文獻,查閱有關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科研證據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慎評審:查詢發現: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是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營養不良是產生壓瘡的主要危險因素[2]持續壓力引起組織缺氧時,溫度升高將增加褥瘡的易發性[3]預防壓瘡時抬高病人床頭不應>30°,半坐位時床頭抬高45°病人最易滑動,增加骶尾部剪切力,5°~30°為宜[4]。應仰臥翻身左或右斜30°,有資料表明按摩無助于預防壓瘡,且對己發生紅腫的組織有加重損傷的危險。國外護理學者認為,積極評估患者是預防壓瘡關鍵的一步,要求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性因子作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嚴格使用評分法對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壓瘡的發生率明顯下降50%~60%[5]。要嚴格評價所收集的證據,使護理人員應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做具體分析,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臨床應用進行認證,以指導臨床。
將所獲得的證據與臨床專業知識和經驗、病人需求相結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①積極處理原發病,為壓瘡預防創造條件。②改善營養狀況,合理補充營養成分,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昏迷病人盡早置胃管給予高能鼻飼。③睡氣墊床,有利于分解壓力。④床頭抬高30°保持床整、干燥、無碎屑。⑤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⑥應定時翻身,根據病情及局部皮膚受壓情況決定翻身間隔時間。一般每2小時翻身左或右斜30°,使用動態翻身卡記錄,并注意保持身體穩定及墊空骨突部位,并盡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但對水腫、出汗、高位截癱的患者需0.5~3小時翻身1次。⑦嚴格交接班制度,班班交接。
實施護理計劃,并通過動態評審的方法監測效果。首先組織護士學習壓瘡防治知識、提高護理人員重視和預防意識。其次,應用壓瘡評分法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最后,有效實施護理計劃并隨時評價效果。2008年1月~2010年1月運用循證護理進行壓瘡預防取得了滿意效果,住院病人無一例壓瘡發生。
討 論
EBN以護理研究為依據和臨床實踐創定指南,它的實施使每個護士應用循征護理的方法去護理患者。其重要性表現在3個方面:①鼓勵護士參與醫療干預。②能發現護理問題并有解決措施。③發展并使用標準語言描述問題。EBN強調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點,將科研結果與臨床專業知識和經驗、病人需求相結合,促進直接經驗和間接知識在實踐中的綜合應用,注重終末評價和質量保證,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節約衛生資源。
參考文獻
1 般美杏.老年患者發生褥瘡的危險因素及預防[J].護理研究,2001,10(5):258.
2 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1,17(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