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多元統計學分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多元統計學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多元統計學分析

篇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71

0引言

多元統計分析是從經典統計學中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綜合分析方法,它能夠在多個對象和多個指標互相關聯的情況下分析它們的統計規律,很適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點。主要內容包括多元正態分布及其抽樣分布、多元正態總體的均值向量和協方差陣的假設檢驗、多元方差分析、直線回歸與相關、多元線性回歸與相關(Ⅰ)和(Ⅱ)、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判別分析與聚類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應用。

多元統計分析是一門研究多指標隨機現象統計規律的統計學科,隨著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和軟件的迅猛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廣泛的用到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比如在經濟、金融保險、生物醫學、環境數據、管理工程等相關領域。尤其是多元分析方法在處理多維數據時,它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作為統計學的主要分支,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正在向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每一個角落滲透,其分析理論也在實際應用中逐步的完善和發展。多元統計分析也可以對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進行深入分析,并以直觀的方式進行宏觀經濟建模,為經濟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持。

所以,作為講授多元統計分析這門課程的老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這門課程,為學生進入理論研究部門和實際應用部門打下夯實的基礎。培養應用型統計學人才,應當是既能夠勝任企事業和行政職能部門的統計人才,又是能從事市場調查與分析、經濟統計與預測的經濟人才。于是本了如下的踐與探索。

1《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實踐教學現狀

1.1數理統計學基礎知識不足

《多元統計分析》是運用數理統計學的方法來研究多指標隨機現象統計規律的一門統計學科。它是一元統計分析在維度上的推廣。同時,《多元統計分析》也是數理統計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所以數理統計學基礎是至關重要的,而數理統計學基礎偏理論一些,不會有太多的應用題,抽象的概念很多,之所以感覺抽象是因為忽略了定義的來源和下定義的出發點,這樣就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運用就更談不上了;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不注重各種定理的來源和證明,其實這些定理的證明過程也是必須要理解并能掌握其證明方法的。整個幾門數理統計學基礎課程線性代數基礎、矩陣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基礎知識的不牢固,更何談融會貫通了,而多元統計分析這門課程是建立在有一定數理統計學基礎上的,尤其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因為教材中都是一些聯系很緊湊的理論,而且有些推證簡化了過程的證明和計算,如果沒有一些數理統計學基礎,就不知道定理結論的來源,這樣只能是死記結論,導致不能很好的應用所學知識,如果沒有這些就不能更好的掌握多元統計分析的理論與方法,也不能更好的理解多元統計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1.2重傳統的數理邏輯的推證,輕統計思想的講解

我們在整個實施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是強化傳統的數理邏輯的推證,簡化對統計方法適用性的變別能力以及利用這些方法分析經濟數據能力的練習,這是老師們在講授多元統計分析這門課程時經常會忽略的問題。學習多元統計分析的最終目的是要應用于現實,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老師在講授這門課程時往往側重在數理方法的推導上,這也導致很多同學把重點放在反復推敲理解這些證明過程上,而對于分析方法和公式在現實中的應用并不重視。因此學生只是被動性學習,沒有主動去探索問題,最終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統計分析方法。

課程教學方法還是照搬我國傳統的理科教學方法,即“重點知識+例子說明+技巧解題”,這種固定的教學過程,看似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能得到保證,這些技巧大多情況是學過之后很快就會忘記,所以我們也可以感覺到,當前多元統計分析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只是一味的強調怎樣運用技巧解題,不去教學生如何用方法處理實際問題,這樣的教學失誤只注重理論上的教與學,既缺乏探究性和開創性,又缺乏實際運用訓練。很多學生反映總是有種學到的不能用到實處的感覺,學習也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應用技術型統計學人才,與其他先進的學科教育相比缺乏生動性與普遍性。

1.3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的采用給多元統計分析學科的教學實踐帶來很多好處,然而,如果運用不適當,其好處和作用就不能真正體現出來。但是如果忽略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是重視案例的學習,此類主要體現在學生身上。例如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經常會遇到學生建議少講理論知識,多增加案例分析的情況。在學生們看來,理論性的概念和統計原理太單調乏味,然而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牢固的基礎,不能積極參與到具體案例分析的討論中來,聽而不思考,思維過程就難免具有依賴性,即被動的接受學習,這類學生普遍缺乏體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而且,目前大多數高校統計學科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素材也有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不能很好地結合教學目的選擇案例。任何學科案例教學所使用的案例都應該服務于教學目的,若是不能明確案例教學要解決的是統計領域內什么層次的問題,要提高的是學生哪方面的能力水平,案例教學就無法達到預計的效果。第二,教學實踐中使用的案例時效性較差。沒有結合社會經濟的熱點問題開展案例教學,難以被學生理解、接受和認可。在這種傳統教學案例中,我們只看到知識的積淀而感覺不到對求索的追求;只看到記憶與理解而感覺不到質疑與批判;只看到“學會”的成果而感覺不到“會學”的收獲、“樂學”的體驗。

2應用技術型統計學人才培養中《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實踐教學的創新研究

我們要以統計學思想的培養以及統計學方法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作為本R到萄У幕本目標,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我們經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思考指出了多元統計分析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改進多元統計分析學科教學提出了若干建議。

2.1以我國經濟真實數據編寫案例,結合社會熱點開展案例教學

在進行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多元統計分析要注意以我國現行經濟運行中的真實數據為素材編寫案例,并結合社會經濟的熱點問題開展案例教學。比如“以我國2013年-2015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真實數據為樣本建立統計預測模型,并利用該模型對2015年-2017年進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預測分析”;“以我國2013年1季度至2016年4季度的GDP季度真實數據,建立統計預測模型,估計與檢驗,然后預測2017年1季度至4季度的GDP?!比绻覀儨蕚溥@樣的案例進行教學,就能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作為一種綜合分析方法,多元統計分析只能作為一種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工具,對案例進行深刻剖析。在案例教學實施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處于主導地位。任課老師需要及時掌握案例教學的進度,把握住同學們課堂討論的內容和方向。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學習多元統計分析這門課程就是要學會處理數據并能進行定量分析,如統計預測法、核算的方法、指數模型方法、經濟計量方法等,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任課教師需充分利用案例法開展教學活動,注重對學生們進行統計方法適用性的識別能力以及利用這些方法分析數量經濟數據能力的訓練。而在選取教學案例方面則應該注意把握選取案例的目的性、時效性和實用性,即要使所選取的案例既符合理論知識一致,服務于教學目的,又能緊跟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同時還一定要選擇教師自己能夠把握,學生便于理解、掌握和認可的案例。

2.2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

實驗教學是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通過親自操作,能夠加強對各統計分析方法的理解,并從中探索出一些新問題。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具體的來說,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有些脫離,理論教學的原理及其步驟的推導與實驗基本脫節,使學生感到理論推證的沒必要,實驗教學中,使用統計MATLAB軟件、SPSS軟件、SAS軟件、R軟件等的缺點是只求結果不論原因和運行環境,理論的學習得不到實踐環節的練習和鞏固,使學生難以琢磨,就像“霧里看花”,這樣實質上沒有達到課程教學真正的要求。作為一套可以提供一些集成的統計工具,統計軟件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各種數學計算、統計計算的函數,并使使用者能靈活機動的進行數據分析,甚至還可以創造出符合需要的新的統計計算方法。例如MATLAB軟件就是借助軟件的統計工具箱中計算的函數完成,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訓練對實驗結果詳細的統計分析能力,要學生根據所學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理論步驟,分步驟編程獨立完成。這樣不僅使學生確實掌握各個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與步驟,而且也有針對性的使學生學習了MATLAB軟件中相關基本的操作方法,真正地做到掌握該軟件,在實驗環節又一次鞏固了學生對理論問題的學習,在實驗完成后要求同學根據自己的親自體驗寫實驗報告。這樣在每次實驗中,大多數學生在實驗中都有收獲而且會有更深刻的思考,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2.3拓寬學生視野,加強師資建設

除了從實踐中尋求幫助外,還應盡可能給學生們提供與統計學專業相關的、教師交流的機會和平臺,使學生們切身感受到學習多元統計分析的重要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適當吸納優秀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相關科研活動中,充分挖掘學生學習和研究的潛力,這樣不僅注重了學生的“學”,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不僅是學的過程還是一個探究的過程,這樣不僅優化了教學質量,還能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統計學教師要保證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和掌握經濟統計領域相關的實務操作,因此學??蛇m當安排教師分批去企業培訓和鍛煉,以此提高教師自身在統計實務方面的處理能力,增強教師的實踐經驗;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定期組織部分教師外出培訓學習,提高教師在統計實踐方面的水平,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加統計專業相關的技術資格考試以取得相應資格證書,達到“雙師型”教師的要求;聘請國內高校相關專業知名教授做學校的兼職教授來指導青年教師,通過與本專業知名專家學者的親身交流和學習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方面,學校可以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如聘請公司、企事業、地方統計部門等實踐能力強的專家或青年教師擔任學生專業實踐的指導教師,開闊學生們的眼界,幫助提升統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的質量。

2.4在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

數學建模方法側重于對實際問題的處理,在實際問題中龐大的信息數據量往往在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從表面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數據中發現和提煉出有規律性的結論,必須要掌握必要的統計分析工具,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數學建模實例,成為多元統計學分析應用的經典材料,這正是多元統計分析的“用武之地”,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解決了實際問題,這也正是多元統計分析解決了數學建模問題,即所謂融入數學建模思想,也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講授多元統計學分析課程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與方法,結合元統計學分析中基本概念、公式、統計理理以及分析方法的教學,鼓勵學生積極運用統計軟件和工具,對現實生活和產生的真實現象和數據等信息加以整合、歸納,經過演繹、求解以及推斷,從統計學專業角度給出分析與預測,再經過翻譯和解釋,返回到實際生活中,用實踐來檢驗這些數據的準確性。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循環,讓學生采用數學建模的理論與方法在平常的學習中掌握多元統計分析。

3結束語

通過《多元統計分析》課程實踐教學的創新研究,一方面,可以理清今后統計類專業建設的方向,即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統計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統計人才培養改革與專業建設的導向。另一方面,通過對統計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可以使該專業的課程實驗、畢業設計、生產實習等與統計實際工作聯系較密切的環節既按照教學要求實施,又能有針對性地增強教學效果,這對提高該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關鍵的教學研究意義。更重要的是,對實踐教學創新的探索,能夠充分體現該專業產學研結合的統計人才培養特色,進一步推動該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也更加拉近該專業學生與經濟管理部門、相關企業的距離,進一步消除學生對統計工作的陌生感,縮短畢業生進入統計工作崗位的適應期,這對擴大畢業生就業面,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提高該專業以及學校的社會知名度,也具有現實意義。此外,統計學是作為我校學科整體布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統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將推動統計學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也將給其他學科專業的教學改革以一定的示范和啟發。

參考文獻

[1]高惠璇.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王靜敏.多元統計課程的創新改革研究[J].統計教育,2007,(10):2425.

篇2

建模一般都要經過逆矩陣、相關系數矩陣的計算,求解特征根與特征向量等過程,這些過程沒有扎實的數學功底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即便能完成這些運算,但也是相當耗時的過程。就運算相對簡單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而言,如果采用人工計算器計算的話,也需要大約五個學時的時間才能完成,復雜的多元統計方法需要學時數就更多了。假定學校能夠安排充分的學時數,學生也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心去完成這些運算。可見,統計軟件和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教學的結合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有SAS、SPSS和STATA。對于醫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統計分析要求來講,簡單掌握每個軟件基本功能就可以滿足數據分析的需求,但對統計學專業的研究生而言,一般需要用到可編寫程序的SAS軟件,并且要深入學習,進行數據的模型擬合分析。各醫學院校可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材的情況、授課對象等因素綜合考慮本院校采用醫用多元統計分析的軟件。借助軟件在很短的時間能完成模型的建立、模型擬合檢驗等分析過程,通過分析結果中呈現的模型建立中間步驟,了解矩陣運算,求解特征根與特征向量的信息,把握前因后果、各步驟間的相互關系,大量時間的節余可用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專業應用上。

3通過適宜教材激發學習興趣多元統計分析

原理部分的繁瑣復雜性對該課程的學習形成很大阻礙,且原理部分又不是醫學專業學生學習的重點,這提示了教材選擇的重要性。合適的教材不應該花費很大的篇幅在理論推導和模型建立的過程上,否則只會增加學生對該課程的畏懼心理。教材應當側重于多元統計方法的應用部分,應用部分和學生專業的相關性越強,就越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文中提到學習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教學要結合統計分析軟件,因此,教材中最好在每個多元統計方法的介紹之后都安排一個章節,說明這種多元統計方法通過統計分析軟件如何實現,以及軟件運行結果如何解讀。醫學各專業學生一般都未經過系統的統計軟件的學習,因此,教材中軟件相關內容的安排就尤其重要,不僅要有這樣的章節,而且要通俗易懂,適合醫學專業學生的初次統計軟件學習,在每一種多元分析方法數據集的錄入、軟件實現的步驟、一些常用選擇項的介紹、軟件運行結果的每個部分的解讀以及結合專業知識后的結論等各個方面都要有詳盡的解釋。醫學可以劃分成很多不同的專業,如公共衛生、醫藥和臨床專業等,就公共衛生專業又可以進一步詳細劃分成勞動衛生、兒少衛生和營養等專業。目前的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教材沒有具體針對各個專業的多元統計分析教材,能選擇到和醫學專業接近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醫用多元分析的教材了,因此,通過教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這種局限可以通過案例教學來彌補。在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能通過案例式教學,選擇和授課學生專業休戚相關的例子來進行講解,就格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4通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多媒體技術

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優化了教學過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學過程中“傳統的PPT教學”逐漸形成新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微課件。微課件是指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頻或音頻?;诮虒W設計,微課件可用于難點講解、內容小結等各個環節。如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通過簡短的視頻的形式展現。微課件以視頻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將教學問題引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完一堂課,從而起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增強聽課效果的作用。布置課后作業也是一種很好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途徑。以往教學中教師一般也布置作業,但布置的作業大多是多元分析方法基本思想和原則之類的思考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課后布置作業題目設定為“收集適用本次理論課醫用多元分析方法的自己專業相關數據,并預計數據分析后可能的結果”。學生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就必須去主動思考這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適用原則等問題,并且會進一步產生通過軟件分析此數據的欲望。在實習課上,除了教師規定的實習題目之外,學生一般都會主動完成自己專業數據的分析,和教師探討此數據分析的結果和對專業的指導意義。

篇3

(一)多元統計分析的涵義

多元統計分析是數理統計學30多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各種統計軟件不斷推出,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已廣泛應用到教育管理的各個領域。多元統計分析是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來研究多變量問題的理論和方法,它是一元統計學的推廣。

(二)利用多元統計分析指導教學的必要性

教學和科研是高校教師必須承擔的兩副重擔,教學是高校培養人才、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和學校教育的其它途徑相比,教學活動具有效率高、系統性強、能綜合完成多方面任務的特點。教學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學校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主,才能使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違背了這一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懲罰。教學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們重視對高校教學的研究。

對高校教學工作的研究就要求進行定量分析。現代高等教育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其形式、系列、層次、規模、類別呈現多元化趨勢,使其本來就各具差異的學科專業、培養目標、規格種類更具有多樣性、差異性。正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特點,使得大學教學工作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多元系統,對這個系統的定量化分析是現代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而定量化分析離不開多元統計分析,多元統計分析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二、多元統計分析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一)聚類分析在指導學生就業中的應用

在高校教學工作中,經常需要將學生群體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過去人們主要依靠經驗和專業知識做定性分類處理,很少利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但定性分析往往帶有主觀性和任意性,不能很好地揭示學生群體內在的本質差別和聯系.利用聚類分析方法,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類,把學生按某種能力屬性分成若干小組;再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分析每類學生的能力傾向;最后,根據每類學生的能力傾向和不同的職業特點進行科學的就業指導。

(二)主成分分析在評估高校教師教學質量中的應用

在高校教學工作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學的方向、內容、方式、進程、結果等都是由教師的教授決定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會受到教師教授的影響。教師授課質量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對教師授課質量的評價是評估教學質量的最主要方面。在對高校教師進行教學質量的評價中,其中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比較客觀的。作為教師授課的對象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最了解,因此將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工作。

首先,把教學評估體系的內容設計成評價表格,讓每位高數教師(學科不同,影響教學質量評價的因素也不同,此處只以高等數學的教學為例)所在班級的學生認真填寫;然后,計算出他們各項指標得分均值,得到數據矩陣;其次,從數據矩陣出發,把原來多個指標化為少數幾個互不相關的綜合指標,找出主成分,為每位教師的教學質量做出較為全面、客觀的評價。同時分析得到整個高數教學的總體概況,為教學管理部門縱觀學校的高等數學教學情況提供了科學依據。一種有效的量化評估手段,對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及教師的教學質量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主成分分析在實習成績等級評定上的應用

高師院校的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定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學生的實習成績是由各組指導教師根據指標逐項打分,再按各指標的權重折算成分數,最后由教師綜合評定加以定級。這樣評定有很大的人為因素:沒考慮各指標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各等級的比例事先已經劃分好了等等。

三、多元統計分析的意義

(一)能夠使復雜的指標簡單化

在高校教學中,每個事物現象都表現為多個方面,需要有多個指標來描述、刻畫事物的質和量,這些構成指標體系的多個指標各有側重地解釋著同一個事物的質,必然存在著多重共線性,為了將這些指標反映的內容綜合起來,尋找一個簡單綜合指標,多元統計分析能幫助在不損失信息的情況下,通過變換和構造模型,剔除指標間相互制約的成分,使復雜數據簡單化。比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對應分析等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就是這一類方法。

(二)能夠對所考察到的指標按相似程度進行分類

在高校教學中,經常遇到對學生的成績等進行等級評定。如學生的教育實習成績的評定。通常是將實習生分成若干個組,每個組有3-4名指導教師負責并給出實習成績。此時,由于指導教師的標準不一致,不同組之間定量考核的差異顯著,缺少可比性;定量考核的指標體系不合理,權重系數往往是根據經驗給出的;在評定之前就已劃分好各等級的比例,變成了根據此比例來湊考核的分數等等。利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就能給出等級評定的好方法。

(三)能夠研究某種現象所包含的各個指標間的依賴關系

在高校教學中,要對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即:專業開設的課程是否合理;各門課程之間的依賴關系如何;各門課程在學生綜合成績評定中所占的權重系數是否合理;各門課程所安排的課時數是否得當等等。這些都要通過多元統計的相關分析才能做得更加合理。

(四)能夠進行預測和檢驗

在高校教學中,經常通過對某種現象的研究,來預測未知的現象。如:利用對一些碩士生的考研成績和他們大學期間各門主要課程成績進行多元統計分析,能夠得出,考研成績與本科學習成績的關系,即給出兩組變量線性組合間的關系,從而,可由考生在大學期間的成績來預測考研的綜合成績或某些科目的成績。

綜上所述,利用多元統計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導高校教學。

篇4

本文在國內外個人信用評價相關理論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相關特質,確定各指標的重要程度,并用層次分析方法確定各指標的評分值,構建大學生信用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湖南農業大學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得客觀的原始數據;將多元統計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作為主要研究方法,構建大學生信用評估模型,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相關操作來評估大學生信用好壞情況,并驗證所建指標體系的可行性。

一、研究方法

1.主成分分析。主成分方法由Hotelling于1933年提出,是利用降維的思想將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是對原有所有變量進行簡化,建立盡可能少的新變量,使得這些新變量兩兩不相關,并在反映研究的信息方面盡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

2.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用于數據化簡和降維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是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礎上構筑若干意義較為明確的公因子,以它們為框架分解原變量,以此考察原變量間的聯系與區別,主要研究的是相關陣或協方差陣內部依賴關系。

3.聚類分析。聚類分析指將物理或抽象對象的集合分組為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分析過程。目標是在相似的基礎上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

利用系統聚類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結合的思想,分別將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的各位同學的最終得分進行聚類,將聚類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得到大學生中信用度的集中趨勢并進行深入研究。

二、大學生信用評估體系的建立

1.數據選取與處理。本文數據通過網上調查的方法獲得,對湖南農業大學各年級本科生進行《大學生誠信情況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26份,收回有效問卷126份,有效回收率達100%。通過調查問卷收集了大學生學習、經濟、社會實踐、生活、就業等六大方面誠信情況的數據。

將研究的六大因素作為一級指標、并設置具體問題作為二級指標,建立大學生信用評估體系,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個人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和專家評分,同時根據生活實際,對各級指標的重要程度以0~10(分值越高,表示該因素對誠信更重要)進行評分,并賦予相應分值。

2.實證研究過程。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對19個變量信息提取主成分解釋總方差百分比達到90%的前n個主成分,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抽取特征值大于0.6時,主成分解釋總方差百分比達90.964%,滿足原定的期望值,此時共提取了15個主成分,將得到的因子載荷矩陣復制到數據庫中,用依次命名,再將ai對應的特征向量zi計算出來,從而計算各主成分yi,最后計算得到每位同學的綜合得分y。再用因子分析來對數據進行處理。選擇降維――因子分析,同樣抽取特征值為0.6,得到90.964%的方差累積貢獻率。

在運行后得到15個公共因子的得分,最后通過公式:

F=(8.359*FAC1_1+6.708*FAC2_1+6.459*FAC3_1+6.41*

FAC4_1+6.363*FAC5_1+6.246*FAC6_1+5.973*FAC7_1+5.777*

FAC8_1+5.725*FAC9_1+5.72*FAC10_1+5.503*FAC11_1+5.472*

FAC12_1+5.422*FAC13_1+5.414*FAC14_1+5.413*FAC15_1)/90.964

計算得到每位同學的因子得分F。用系統聚類法分別將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每位同學的因子分F分成三類:第一類,信用度高;第二類,信用度中等;第三類,信用度偏低。再對各類別中男女組成及年級組成進行分析,得到相關結論。

三、結果分析

模型的調試:

考慮到問卷調查是隨機的,在男女及各年級的比例上存在較大的差距,得出的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因此,對實驗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前,先要使這兩組定性變量構成比例各自相同。

在調查的126份問卷中,參與調查的性別組成為男生57人、女生69人。因此,在調試時需將實驗結果性別組成中的男生乘上126/114、女生乘上126/138,使男女總比例為1∶1,得到最終結果。

參與調查的年級組成為大一21人、大二39人、大三57人、大四9人。因此,需將實驗得出的各類別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數分別乘上126/84、126/156、126/228、126/36進行調整,得到最后的結果。

四、結果分析與討論

表1 主成分分析調試后性別分析的結果

由表1可得,類別1是誠信度高的,有40人,類別2是誠信度中等的,有51人,類別3是誠信度較差的,有35人。其中,類別1和2共91人,占總體的70%,可見大學生中誠信度較高的人還是居多。在誠信度較高的人群里,男性占43人,女性占48人,可見女性誠信度要高于男性。

根據表2計算得,大一中類別1和2占大一總體的62.5%,大二中的類別1和2占大二總體的77.4%,大三中的類別1和2占大三總體的74.2%,大四中的類別1和2占大四總體的78.1%??梢姡髮W生的誠信水平是普遍較高的,誠信水平大致上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加,且大四學生的誠信水平最高。

因子分析法的結果研究的實驗結果:

表3 不同分類下的人數

由表3可知,第三類為誠信度最低的,占總人數的80.2%;第二類為誠信度中等的,占總人數的9.5%;第一類為誠信度最高的人,僅占總人數的10.3%。運用因子分析得到的結果與主成分分析結果差異較大,且與現實不符,因此舍棄運用因子分析得到的結果。

結語

本文根據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兩種方法對大學生的誠信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經對比可知,主成分分析的新變量是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每個主成分都是由原有所有變量線性組合得到,但是因子分析不是對原始變量的重新組合,而是對原始變量進行分解,利用少數幾個公共因子去解釋較多個案觀測變量中存在的復雜關系。最終發現主成分分析的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從而剔除因子分析的結果,保留主成分分析計算的結果,得到大學生群體中女性的誠信度要高于男性,同時隨著年級升高大學生的誠信度也逐漸增高的結論,這一結論與事實吻合,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有還貸意識,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閱歷也逐漸增加,使他們更有責任感。最后給銀行發卡部門提出了有建設性的建議,即銀行發卡時可注重向女性或者高年級學生多發卡,可減少男性或低年級學生的發卡數。

參考文獻:

篇5

多元統計分析是統計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收集、處理和分析多維樣本數據的統計方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軟件的普及,多元統計分析已成為分析多元數據的一個重要工具,在自然科學、管理和社會科學、經濟領域等都有廣泛的應用。

多元統計分析是我校財經管理類本科生大部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總學時為45學時,其中理論教學時數36學時,實踐教學時數時。該課程涉及到許多數學知識,有大量的理論和公式推導,且計算量比較大。同時,本課程的學生為財經管理類的本科生,大多數學基礎不好,且學生基礎差異較大,部分學生感覺本門課程學習有困難。本文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從事多元統計教學的實踐和體會,提出幾點思考,以供同行參考,共同探討。

一、重視統計方法的應用

針對財經管理類本科生數學基礎較弱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推導部分不必講解過多,也不應該過分強調復雜的數學證明和公式推導。對于多元統計分析的每一種統計方法,重點闡述它們的統計思想,結合實例介紹涉及到的背景,在實際應用中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如何用這種統計來解決這些問題,用了這種統計方法后可以得到什么結果。以及各種方法應用的前提條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等,教學重點從理論轉移到實際應用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適當做一些數學推導,可以省略復雜的證明。例如在聚類分析的教學中, 借助“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給出了“就近原則”, 聚類分析的基本思想就容易被學生接受, 然后再逐步引入為了實現就近原則的度量遠近的距離及各種具體聚類方法。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對統計方法有了理解,效果非常明顯。

二、重視各種多元統計方法的聯系

各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雖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它們彼此之間均有著緊密的聯系。在解決實際的問題中,也需要用多種方法結合起來解決問題,對于這一點一定要講清楚。在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的介紹中,我們介紹了在度量工具選擇上兩種方法的共同點。同時,聚類分析與判別分析有以下的不同點:①聚類分析可以對樣本進行分類,也可以對指標進行分類;而判別分析只能對樣本進行判別歸類;②聚類分析事先不知道事物的類別,也不知道應分幾類;而判別分析必須事先知道事物的類別;③聚類分析直接對樣本進行分類,而判別分析根據訓練樣本建立判別函數,然后對新的觀測對象進行判別歸類。在實際問題處理中,針對聚類分析歸類,判別分析分類的特點,常常將兩種統計方法結合使用。在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數學模型、因子載荷矩陣的估計方法、因子得分等幾個環節的學習中, 我們隨時將主成分分析的相關內容拿來與之比較分析, 分析了兩種方法在模型、參數唯一性、取舍因子等問題上的不同與使用環境等方面的共同之處, 學生不僅對因子分析有了深入理解,而且對主成分分析的內容有所復習,更容易實現對著兩種統計方法的掌握。

三、重視統計軟件地使用

各種多元統計方法解決的是大量多維數據的分析問題,自然離不開復雜數據的計算,所以在教學中必須重視統計軟件的學習,完成大量的計算過程。SPSS軟件簡單易學,操作方便、功能強大、應用廣泛,可以進行大部分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操作,基本能滿足教學和實踐上計算的需要。且在多元統計分析課程之前,學生已學過SPSS課程,對軟件的應用也基本掌握。在教學過程中,當介紹每一種統計方法的基本思想、原理后,先對教材上的已有詳細步驟和結果的例題進行操作,使學生將統計軟件操作結果與其進行比較。進一步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專題或結合自身專業,對某一實際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利用軟件進行具體分析操作,得到自己需要的結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知道統計軟件只是一種分析工具, 重點還是掌握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選用上。同時,結合自己的一些研究課題,與學生一起探討、研究,培養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四、合理制定考試方式和內容, 科學評定學生成績

針對多元統計分析課程的特點,本門課程考核不僅要注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也要包括各種統計方法的理解、分析和應用。在考試的方式上,可以采用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和課程論文相結合,從而多角度、全方位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給予綜合評價。通過以上多種方式,考察學生理解能力、跨學科綜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在考試的內容上,閉卷考試著重考查學生對各種統計方法和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對量不大的數據進行處理;開卷考試以學生上機操作的方式進行,著重考查學生利用統計軟件處理多元數據的熟練程度,以及對統計軟件輸出結果進行分析判斷和解釋說明的統計素養;課程論文側重于考查學生運用多元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偝煽儎t有閉卷考試成績(占60%)、開卷考試(占20%)和課程論文成績(占20%)三部分組成,從而科學評價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掌握情況。

多元統計分析作為多元數據處理的一個重要工具, 必將隨著社會的需要而不斷的有廣泛的應用。多元統計分析教學模式的選擇必須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發生改變。而作為教師,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的教學,不懈努力,傳授給學生正確的統計思想, 實用的統計方法和綜合的統計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曉群. 多元統計分析[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任雪松,于秀林. 多元統計分析[M]. 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蘇金明,傅榮華等. 統計軟件SPSS系列應用實戰篇[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4張文彤,鄺春偉.SPSS統計分析基礎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呂潔. 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教學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7 ( 8): 153- 154.

篇6

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型(Spodo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Ⅱ)分離株是一種繁殖率和毒力極強的病毒變異株,作為生物殺蟲劑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良好的應用前景[1]。同源重復區是一種存在于大多數桿狀病毒基因組的重復序列區[2-3],大量研究表明,同源重復區具有桿狀病毒基因組DNA復制起始原點和增強子的功能[4-6]。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基因組的同源重復區結構、序列特征及功能進行預測和分析,將為拓寬其宿主域和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改良其殺蟲效果提供理論依據,極大地促進該病毒作為生物殺蟲劑的開發和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序列來源

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志芳研究員課題組。

1.2 試驗方法

利用DotPlot軟件分析得到SpltNPVⅡ含有的同源重復區、多序列比對及同源性分析采用ClustalW和MEGA4等生物軟件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在基因組中的分布

用DotPlot分析表明,SpltNPVⅡ基因組包含有7個同源重復區(hrs),對其進行序列分析,表明7個hrs都富含AT,其大小分別為1 746、636、871、2 212、389、887、2 694 bp;hr1、hr2、hr3、hr4、hr5、hr6和hr7不均勻地分散在整個基因組中,分別位于ORF8與ORF9、ORF9與ORF10、ORF42與ORF43、ORF57與ORF58、ORF79與ORF80、ORF115與ORF116、ORF130與ORF131之間[7](圖1)。

2.2 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的結構分析

SpltNPVⅡ 7個hrs分別含有6、4、7、8、3、5、7個64 bp不完全回文序列:TTTTAGTACATGATCTTTGCTTTCATCGAG

ACCTGTGGATGAAATCCAACATCAAGTATGAAAA(圖2),在回文基序的中心均含有一個PvuI限制性酶切位點[7]。對7個hrs中40個回文序列進行比對分析,發現其序列的核苷酸一致性高達90%以上。在hr1、hr4和hr7中還有另一類不規則的重復序列,這3個hrs的重復序列不同,但是同一個hr內的重復序列比較保守;hr1、hr4、hr7回文序列的個數分別為6、8、7個,不規則的重復序列個數分別為12、16、14個。

2.3 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的功能基序分析

通常hrs作為桿狀病毒基因組DNA復制起始原點,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序列:富含AT,含有重復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復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等。SpltNPVⅡ同源重復區除了含有回文序列之外,在間隔序列中還存在多個正向(GATGATGCAATAAAAACAA)或反向(TTGTTTTTATTGCAT

CATC)互補的重復序列和與病毒基因組復制相關的motif基序[7](表1)。

3 結論與討論

生物信息學分析表明,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基因組DNA含有7個同源重復區,不均勻地分散在整個基因組中;每個同源重復區均含有與基因組DNA復制相關的回文序列、正反向重復序列和特征功能基序,在回文序列中心均含有一個PvuI限制性酶切位點[7]。經初步分析,推測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Ⅱ7個同源重復區也具有基因組DNA復制起始原點的作用,這一結果與Pearson等[8]、Leisy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

4 參考文獻

[1] 高博,鄧柳紅,易小平,等.昆蟲桿狀病毒殺蟲劑研究與應用綜述[J].現代農業科技,2008(8):66-67.

[2] 張志芳,張穎,呂鴻聲,等.家蠶核多角體病毒DNA復制起始點hr3的結構功能[J].1995,25(9):949-955.

[3] NAKAI M,GOTO C,KANG W,et al.Genome sequence and organization of a nucleopolyhedrovirus isolated from the smaller tea tortrix,Adoxoph-yes honmai[J].Virology,2003,316:171-183.

[4] BLINOV V M,GUTOROV V V,HOLODILOV N G,et al.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Galleria mellonell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origin of DNA replication[J].FEBS Lett,1984,167:254-258.

[5] KOOL M,AHRENS C H,GOLDBACH R W,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DNA replication of the Autographa californica baculoviru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4,91(23):11212-11216.

[6] CHEN Y,YAO B,ZHU Z,et al.A constitutive superenhancer:homolog-ous region 3 of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8:1039-1044.

篇7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16-03

中國教育改革順應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站在世界范圍內和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高度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新課改要求教育家們要有新思想、新辦法解決我國教育中長期存在的痼疾――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不足。

當今世界,各國以教育立國,以教育興邦之識已成大勢,各種教育改革理論方興未艾,其中不乏已成為各國學習模式(如美國的教育改革經驗)。中國近年來,大力提倡課改,運用高效課堂模式,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已經在理論準備和技術層面取得一定效果。尤其在技術層面,各種方法已經日臻成熟,已經從臨摹階段逐步向“自習”階段發展,而我們最終走向“自創”。

因此,只有從更深的理論層次方面弄清楚其來源,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設計更合理,分組合作學習更符合學生特色,評價標準更加完善。并且,能夠使教師、學生向更高、更深層次開拓智力空間,才能盡快從“臨摹”階段走向“自創”階段。

一、分組合作學習的概念及特征

1.組:“組”字從“系”,從“且”,“系”指絲繩,“且”意為加力、使勁,二者合起來,指用力編織綬帶。在教學中,“組”就是由學生、導學案(問題)、教師串起來的一個合作團隊。

2.學習小組:是高效課堂進行教學的一個基本單位,它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基礎,是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的平臺,是以異質分組為基本形式的學習共同體。

3.分組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綜合運用教

學動態因素,以學生為核心,通過學生、教師各層次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習,提高自我學習能力,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4.分組合作學習的特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各種智力水平(一般個體智力分為8種),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為主線,體現以“生”為本理念,把學生情況、學習氛圍、師生、生生關系有機組合到一起,培養學生健康人格、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知識的超市,興趣的狂歡。

二、分組合作學習的理論依據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而指導實踐的是經過驗證的理論。當今,高校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受兩大理論體系的影響,而這兩大體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注重人格培養,尊重個體差異,人人享有平等教育,造就不同能力的人才,以及多元的評價標準。

(一)中國傳統的教育理論體系影響

中國儒家傳統的教育思想以孔子為代表。春秋戰國時期是孔子生活的時代,思想活躍,各種思想流派層出不窮,且具有兼收并蓄,容納百川的積極的思想學術氛圍。各諸侯國為了立國治國展開了人才爭奪,有德有才之人成為那個時代的“潮人”、“達人”。為了滿足治國平天下的需求。大儒學家、教育家孔子創辦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學校,培養了大批適應當時社會急需的“人才”。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以下幾個重要特征:

1.孔子把教育確立為立國治國的三大要素之一。他認為,庶――富――教是立國的根本?!笆本褪莿趧恿Γㄉa力),“富”就是發展生產經濟,“教”就是教化、教育。因此,教育成敗關鍵看教育在治理國家、社會的地位如何。

2.有教無類,打破不平等。他打破只有貴族是聰明人、貴族具有學習能力的不平等教育思想,認為,天賦人心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力。因此,孔子的學生中,有窮的吃不上飯、住不起房的,有士大夫,有有錢人,只要愿意學習,他都以寬懷接納。

3.兼收并蓄。不論你是天資聰明,還是愚笨,不管你有超常智商,還是智力平平,孔子都來者不拒,他認為“膚良醫之門多病人”。

4.開放式教學。教學時間因人而異,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不分地域、不分種族。

5.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教材選擇自主性。學有四教:文、行、忠、信。授有“六經”、“六藝”?!傲洝眰戎匚幕R,“六藝”側重才能、技能培訓。

6.教學實踐。學以致用,帶諸學子游歷列國,考察國情、民意,驗證所學。

孔子的教學方法(技術層次)也是靈活多樣。其核心是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教學方法的核心。重視個體差異,因其自身特點施教。另外,孔子還有一些很好的課堂教學技法。例如:①談話、討論、探索式。(個別談,聚眾談)②學而知之,知行統一。③啟發誘導,循序漸進。(自學(獨學)――誘導――領悟――表達――再思考――再領悟(提高))④明確標準(成人,立德),目標、標準深入人心。(評價靈活)⑤舉一反三,學無定論。⑥爭論、質疑。暢所欲言,質疑老師。⑦教師、學生平等。⑧寓教于樂。教《詩》配樂。

(二)國外在上世紀80年代,對教育改革理論進行行之有效的探索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他綜合運用心理學研究方法,對傳統的智商理論和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進行揚棄,提出了人不僅具有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而且還具有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自知――自省能力,交往――交流能力,自然觀察能力。①每一個體智能各具特點(同時獨立擁有8種智能)。②個體智能的發展方向和程度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環境、社會、自然、教育條件)③智能強調的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解決、創造)。④多元智能理論重視的是多維看待智能問題的視角。

根據中外教育理論,為了充分展示學生的個體特點,發現、培養、激活個體智慧(智力),把高效的教學設計與培養不同能力的“人”緊密結合,方式、方法很多,當前流行的小班制,分組合作學習法、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社會實踐法等都在向同一個目標發展――培養有自學能力、創造能力和有社會交流能力的人。

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單一的講授法,成了“任我行一統課堂”,不能因材施教,對分組合作學習法理解不夠,運用不恰當,熱熱鬧鬧,達不到目標,課后還得靠作業壓,不能體現個體差異;討論法,漫無邊際,沒有主線,知識教授不到位;社會實踐法走了過場,效果無法評價等等。

只有把中外教育理論與導學案的設計、分組合作學習以及評價方法緊密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導學案的設計,核心是既要把知識設計好,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導學案要有層次,有充分展示不同特點學生的內容設計。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體現多元性,目的是發展多元智能。

導學案是高效課堂的兩個重要支柱之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線。加德納認為:人類天生具有獨立的八種能力,即使是腦損傷的人,也只是一種能力受到了損傷,現代科技證明,人的大腦皮層分別管理不同的能力,每個人有與眾不同的優勢智能和關鍵智能,教育就是要激發這種能力。如果導學案設計脫離課堂主體 ――學生,僅就其知識內容而設計,那就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也背離教學的終極目標――造就不同能力的“人”。導學案的好壞決定了教學目標的是否達成,導學案的高度就是教師水平的高度。

導學案設計體現差異性的主要方法是分層次設計,就不同智力的學生設計相同或不同的問題,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不同的答案??鬃釉诓町愋越虒W過程中,針對不同智能的學生,設計了因人而異的解決辦法,同一問題,卻因特點不同的學生而得出不同的結論。

三、高效課堂的第二個重要支柱就是分組合作學習

分組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充分得到尊重,讓他們的智力差異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展示。加德納認為,每個人的智能潛力各不相同,都會通過不同方式得到展示和實現,都會通過某種對應符號表現為一種能力。因此,分組合作學習絕對不能成為一種形式主義,而必須成為課堂教學實現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每個學生的優勢智能得到展示。

(一)分組合作學習,首先要建立在學生獨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預習的基礎之上

課堂教學順利與否,關鍵看學生對導學案理解的深淺。如果沒有充分的課前獨學,課前的預習,并通過預習,保證課堂教學中涉及的重點、難點及主要掌握的知識點,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就無法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這節課就是失敗的。預習,也是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發揮個體智能差異性的一個具體行為,為課堂教學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二)分組合作學習,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分組合作學習是教授法、探索法、討論法、實踐法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教學時,根據課堂的不同階段,分別利用不同方法。

第一階段:(引入導學案):教師要以充滿激情的語言 ,詼諧而不失本意的表述,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啟發式和講授法起主導作用,把本節課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標清晰地告訴學生,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入問題的探討階段。

第二階段:(討論、爭論),組內、組間進行討論。教師在其中穿針引線,點撥、組織課堂,主體――學生展開爭論、討論。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心,采取討論法,引入競爭機制和探索模式,方法靈活,發現疑點,解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從各個層面進行交流。為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要注重一個氛圍――熱烈,對抗而又有序;兩個關系――師生關系,教師導演,學生演員,師生平等;生生關系――同層次對學,不同層次幫學。本環節是充分展示個體智力,人格差異的主要階段。教師要以贊許、鼓勵的方法,讓每個參與者都有展示才智的機會,教學秩序自由度要高,提出問題層次要強,解決問題干凈徹底。通過爭論、探討,鍛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在本階段,中國傳統教育理論的暢所欲言、質疑、舉一反三等方法得到運用。

本環節用30分鐘時間。但是,教師在掌握進程時,要把握學生的討論狀態和導學案的理解情況,可再拿出5分鐘進行初評,糾正一些不正確、低效率的做法,以便在評價階段能有好的效果。

第三階段:在爭論、探討的基礎上,教師要適時引入點評。點評階段是探索法的延伸,也是提高階段,展示各層次的成果。教師應當以不同層次的代表分別進行點評,允許搶評。根據孔子對談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一對一對評,讓不同個體智能差異有展示機會,也可以更深入了解個體智能差異。在點評過程中,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教師在點評時,多用肯定的語氣,少用否定的語氣,不用輕慢的語氣。

第四階段:評價應當是清楚而明白的,應當有一個基本體系,不同科目有不同的標準。必要的定量是可以實行的,但是,不能給學生貼一個好或者不好,優秀或者差生的標簽。即使打分,也不要當堂公布,尊重個體的人格,是評價方法的重要點之一。

第五階段:課后作業。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但又不拘泥于課堂內容,要有開放性、選擇性、自由度,作業以社會調查、手工制作、參觀學習、讀書心得等內容為主,把課堂與社會、家庭聯系起來,鍛煉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觀察能力等。

四、科學評價

篇8

關鍵詞:多元線性回歸;專業基礎課成績;平時成績;期末成績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知道專業基礎課成績必定影響專業課成績,而且平時成績也會影響專業課成績,這兩類成績與專業課成績基本上是呈正相關的,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密切程度有多大?它們之間又存在怎樣的內在聯系呢?就這些問題,本文主要選取了2016級統計專業50名學生的四門專業基礎課成績以及回歸分析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研究,尋求回歸分析期末成績影響因素的變化規律,擬合出關系式,從而為強化學生的后續學習和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利依據。

一、數據選取

回歸分析是統計專業必修課,也是統計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它在自然科學、管理科學和社會、經濟等領域應用十分廣泛。因此研究影響統計學專業回歸分析成績的相關性是十分重要的。

選取了統計專業50名學生的專業基礎課成績(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和概率論)、回歸分析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結合多元線性回歸的基礎理論知識[1-2],建立多元回歸方程,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直觀、高效、科學地分析各種因素對回歸分析期末成績造成的影響。

二、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1及數據分析

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回歸分析期末成績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可以得到準確、科學合理的數據結果,全面分析評價學生考試成績,對教師以后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會有較大幫助。自變量x1表示數學分析成績,x2表示高等代數成績,x3表示解析幾何成績,x4表示概率論成績,x5表示平時成績;因變量y1表示回歸分析期末成績,根據經驗可知因變量y1和自變量xi,i=1,2,3,4,5之間大致成線性關系,可建立線性回歸模型:

(1)

線性回歸模型通常滿足以下幾個基本假設,

1.隨機誤差項具有零均值和等方差,即

(2)

這個假定通常稱為高斯-馬爾柯夫條件。

2.正態分布假定條件

由多元正態分布的性質和上述假定可知,隨機變量y1服從n維正態分布。

從表1描述性統計表中可看到各變量的平均值1=79.68,2=74.66,3=77.22,4=78.10,5=81.04,1=75.48;xi的標準差分別為10.847,11.531,8.929,9.018,9.221,y1的標準差為8.141;有效樣本量n=50。

回歸分析期末成績y1的多元回歸模型1為:

y1=-5.254+0.221x1-0.4x2+0.154x3

+0.334x4+0.347x5

從表2中可以看到各變量的|t|值,在給定顯著水平?琢=0.05的情況下,通過t分布表可以查出,自由度為44的臨界值t?琢/2(44)=2.015,由于高等代數x2的|t|值為0.651小于t?琢/2(44),因此x2對y1的影響不顯著,其他自變量對y1都是線性顯著的。下面利用后退法[3]剔除自變量x2。

三、后退法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2及數據分析

從模型1中剔除了x2變量,多元回歸模型2為:

y1=-5.459+0.204x1+0.149x3+0.377x4+0.293x5(5)

在表4中,F統計量為90.326,在給定顯著水平?琢=0.05的情況下,查F分布表可得,自由度為p=4和n-p-1=45的臨界值F0.05(4,45)=2.579,所以F>F0.05(4,45),在表5中,所有自變量的|t|值都大于t?琢/2(45)=2.014,因此,多元回歸模型2的線性關系是顯著的。

四、結束語

通過對上述模型進行分析,即各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邊際影響,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數學分析成績提高一分,則回歸分析成績可提高0.242分[4-5];同理,當解析幾何成績、概率論成績和平時成績每提高一分,則回歸分析成績分別提高0.149分、0.377分和0.293分。

通過對學生專業基礎課成績、平時成績與回歸分析期末成績之間相關關系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把控回歸分析教學課堂,提高教師意識,注重專業基礎課教學的重要性,同時,當學生平時成績不好時,隨時調整教學進度提高學生平時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為了更好地掌握回歸分析知識,應加強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提高平時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通過對回歸分析期末成績影響因素的研究能有效的解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許多問題。

統計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專業“數據挖掘”課程的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的蓬勃發展,造就了一個嶄新的大數據時代,這些變化對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而數據挖掘作為拓展和提升大數據分析方法與思路的應用型課程,被廣泛納入統計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本文基于數據挖掘課程的特點,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統計學本科專業開設數據挖掘課程進行教學探討,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統計學專業;數據挖掘;大數據;教學

一、引言

通常人們總結大數據有“4V”的特點:Volume(體量大),Variety(多樣性),Velocity(速度快)和Value(價值密度低)。從這樣大量、多樣化的數據中挖掘和發現內在的價值,是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對數據分析技術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傳統教學模式并不能適應和滿足學生了解數據處理和分析最新技術與方法的迫切需要。對于常常和數據打交道的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二、課程教學探討

針對統計學本科專業的學生而言,“數據挖掘”課程一般在他們三年級或者四年級所開設,他們在前期已經學習完統計學、應用回歸分析、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等課程,所以在“數據挖掘”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上要有所取舍,同時把握好難度。不能把“數據挖掘”課程涵蓋了的所有內容不加選擇地要求學生全部掌握,對學生來說是不太現實的,需要為統計學專業本科生“個性化定制”教學內容。

(1)“數據挖掘”課程的教學應該偏重于應用,更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目標應該是:使學生樹立數據挖掘的思維體系,掌握數據挖掘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在大數據時代,進一步學習各種數據處理和定量分析工具打下必要的基礎。按照這個目標,教學內容應以數據挖掘技術的基本原理講解為主,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各種技術和方法的來龍去脈、功能及優缺點;以算法講解為輔,由于有R語言、python等軟件,學生了解典型的算法,能用軟件把算法實現,對軟件的計算結果熟練解讀,對各種算法的改進和深入研究則不作要求,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課下探討。

(2)對于已經學過的內容不再詳細講解,而是側重介紹它們在數據挖掘中的功能及綜合應用。在新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注意和已學過知識的融匯貫通,既復習鞏固了原來學過的知識,同時也無形中降低了新知識的難度。比如,在數據挖掘模型評估中,把混淆矩陣、ROC曲線、誤差平方和等知識點就能和之前學過的內容有機聯系起來。

(3)結合現實數據,讓學生由“被動接收”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型的學習。在講解每種方法和技術之后,增加一個或幾個案例,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國內外數據資源,還可以鼓勵學生去搜集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國家及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升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4)充分考慮前述提到的三點,課程內容計劃安排見表1。

(5)課程的考核方式既要一定的理論性,又不能失掉實踐應用性,所以需要結合平時課堂表現、平時實驗項目完成情況和期末考試來綜合評定成績。采取期末閉卷理論考試占50%,平時實驗項目完成占40%,課堂表現占10%,這樣可以全方位的評價學生的表現。

三、教學效果評估

經過幾輪的教學實踐后,取得了如下的教學效果:

(1)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在提升,課下也會不停地去思考數據挖掘有關的方法和技巧,發現問題后會一起交流與討論。

(2)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或者數據分析的有關競賽中,選用數據挖掘方法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部分同學的成果還能在期刊上正式發表,有的同學還能在競賽中取得優秀的成績。

(3)統計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中利用數據挖掘有關方法來完成的論文越來越多,論文的完成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4)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中從事數據挖掘工作的人數有所提高,說明滿足企業需求技能的人數在增加。繼續深造的畢業生選擇數據挖掘研究方向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多,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

篇9

    嚴格遵照教育部對經濟統計學專業的要求。主干學科為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其中核心課程為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貨幣金融學,會計學,經濟統計學,國民經濟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抽樣技術與應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驗課程(含基本統計分析軟件應用、統計實務模擬等),社會實踐(含經濟社會統計調查、統計工作實習等),科研和論文寫作(含畢業論文、學年論文、科研實踐等)。專業實驗包括計算機基本技能實驗、統計分析應用軟件實驗、經濟計量分析軟件實驗、數據挖掘技術與應用實驗。

    2.參照其他院校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選擇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財經院校(如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上海金融學院、 河南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和山東工商學院)和綜合類院校(如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和云南大學)以及師范類院校(如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作為參照院校。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在統計學經濟統計、商務統計、金融統計方向中,財經類院校主要突出經濟學課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綜合性院校和師范類院校主要課程為理學類,招生偏重理科生。

    綜上所述,經濟統計學專業應培養適應信息化社會需要,熟練掌握現代統計理論和經濟數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實的統計學、經濟學和金融學基礎,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軟件處理統計數據的復合型高素質經濟管理統計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外資企業和大中型公司等從事經濟統計分析、管理咨詢、市場調研和商務數據分析等管理工作。

    3.與學院培養方案形式統一

    新制訂的培養方案和整個學院的形式保持了統一,以便于教務人員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 經濟統計學培養方案專業課的設置

    經濟統計學的培養目標與基本規格和招收對象為理科生,設置了保險精算、金融統計和商務統計三個方向。學生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并達到學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由于經濟統計學對統計學和經濟學知識的要求較高,我們提高了課程總學分和總學時,注重主干學科和專業課程的開課順序和教學周學時分配,強化實訓實踐課程,實行理論和實踐并行。

    培養方案確定了5門學科基礎課程,分別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C語言程序設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管理學。確定了5門專業基礎課程,分別為基礎會計學、經濟統計學、貨幣金融學、財政學、計量經濟學。確定了9門專業核心課程,分別為國民經濟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統計預測與決策、抽樣技術與應用、應用時間序列分析、金融統計學、市場調查與分析、投資學、數據挖掘。

篇10

目前,統計學專業在中國雖然不是熱門專業,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統計學專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作為統計專門人才培養起點和基礎的統計學專業教學,必須適應時展的需求,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統計人才。其中課程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起到最關鍵的作用。

高師院校統計專業與農林院校、財經院校及綜合院校統計學專業相比,既有優勢又有不足,要想提升高師院校統計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是每個高師統計教育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教法新探

1.關于大類基礎課程。這類課程在高師院校數學系的每個專業都必須按國家規定的課時開設,主要指《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和《常微分方程》這幾門課。雖然這幾門課是公認的必修基礎課,但對統計專業來說,其中《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最重要,其它兩門課程對后續課程的學習影響不大。此外,高師院校統計學專業學生對這類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沒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生高,因為他們普遍認為自己將來是要從事與統計相關的工作,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精力到數學類課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區別對待,不能和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施一樣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并注重分析《數學分析》與本專業后續的重要課程《概率論》、《實變函數》的關系,《高等代數》對《應用多元統計分析》和《實回歸分析》的影響,《解析幾何》對訓練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常微分方程》在數學建模中的廣泛應用性。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練好數學基本功,以較快的速度投入到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

2.關于專業核心基礎課程。專業核心基礎課程是指《概率論》和《數理統計》。這兩門課程對統計專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必須理解掌握其中的重要理論和方法。雖然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生也要學習這兩門課,但開設的時間一般比較晚,到大三才開。而統計專業一般大二就開設了這兩門課,時間提前了一年。主要是因為統計專業的課程間的關聯性很高,開設順序不能隨便顛倒。以大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要想學好這兩門課不是易事。

作為統計專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知識講授型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雙向互動型教學模式。如在《概率論》教學中,可以在每次課前出一到兩道趣味概率謎題。一方面,讓學生的大腦神經進入興奮狀態;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周可留一道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思考題給學生,選擇的題目要與該周教學內容緊密相關。而對于《數理統計》這門課,則采用講練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的模式。在講授完各種統計理論知識和方法后,讓學生自己找些身邊的例子加以實踐。如此,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體會到統計的無窮魅力。

3.關于專業必修課程。此類課程與前兩類的區別在于:只有統計學專業才開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都不開設。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實回歸分析》、《應用多元統計分析》、《應用隨機過程》、《試驗設計》、《抽樣調查》、《應用統計軟件》。前5門課程的共同點是:既有一套理論體系,又與實際聯系緊密。我們如果一味地把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將達不到教學目的,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統計實踐能力,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應該將總的學時分為兩個部分:講授學時和試驗學時。

對于《實回歸分析》,我們可配上相應的Excel實驗;而對于《試驗設計》,可按章節對應地練習正交設計助手、均勻設計和minitab這幾個小型軟件;對于《抽樣調查》,我們不應該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定理的證明和公式的推導中,而應該重點介紹各種抽樣技術和方法,并展示實際調查案例,開展課堂討論,結合課外分組調查活動;對于《應用隨機過程》,在教學中應該更注重其應用性,可與數學建模案例結合;對于《應用多元統計分析》和《應用統計軟件》,由于這兩門課程間的關聯性很強,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協調內容和進度,并扎實地練習SPSS和SAS這兩種重要的統計軟件。

4.關于專業選修課程。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就業口徑,我們還應該開設一些專業選修課程。根據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開設《金融數學》、《保險精算》、《國民經濟統計學》、《質量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的特點是學時較少、實用性強。我們不能僅依靠課堂講授達到教學目標,而應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一般這類課程都在大三才開,此時學生都具備了較好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加強互動環節,并讓學生在課外查些相關文獻資料,可以小論文或小報告來檢驗學習效果。

三、小結

以上是結合自己及同事的教學體會提出的一些想法,其中有些已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有些是根據現狀經過調查及思索后提出的。我們的出發點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過硬的學生,為各行各業、各企事業單位輸送專業的統計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曾五一. 關于經濟與管理類統計學專業教學規范的若干問題. [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4(7).

[2] 李新富. 關于高校統計學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1).

篇11

重癥監護室(intensivecare unit,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潛在生命危險的患者,是對疑難危重病例進行病情監測和積極治療的單元,其護理模式具有嚴格的封閉性[1] 。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對護理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較高,為更好的為重癥監護室的患者提供專業護理,現對在我院重癥監護室86例患者,采用多元化護理措施及常規性護理措施,兩種護理方法,對其護理療效及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統計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重癥監護室進行急診救治的患者86例,其中男患52例,女患34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0.5±8.5歲。隨機分為兩組程度、年齡、性別、病程時間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不具備可比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甲組患者44例采用多元化護理措施進行重癥患者的監護;乙組患者42例采用常規性護理措施進行重癥患者的監護;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差錯及醫療糾紛的發生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統計和分析。

1.3 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AS8.0統計軟件,以 x±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 結果

甲組患者的護理差錯及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顯著低于乙組患者,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多元化護理措施的主要內容為:①加強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感,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大部分重癥監護室患者嚴格限制其活動或是失去活動能力,所以要加強臥床患者的護理[2] ,對大小便失禁或是意識狀態模糊的患者,要及時的清理,以免造成污染;進行定時的翻身及輕柔的按摩防止褥瘡的發生。保持室內的清潔。②保持和諧的護患關系,護理工作人員要積極的同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態度要謙和,不可語氣生硬[3] ,對患者及家屬的誤解,要及時的溝通,避免誤解升級導致糾紛的發生。對待患者要積極熱情的服務[4] ,提高相互信任程度,改善護患的緊張關系,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及臨床治療的依從性,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疾病的恢復時間。③對重癥監護室環境進行改善,重癥監護室的環境應保持干凈整潔,要定期進行通風和消毒處理;視野要開闊、明亮,顏色要溫馨,適當則增加室內鮮花的擺設,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及幸福感,是患者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對待適宜的患者可播放旋律舒緩的音樂,緩解患者在ICU中的緊張情緒。在室內盡量減少使用電話等電子通訊設備,以免產生干擾雜音影響心電、血壓、血氧飽和度及心率的監測的正常監測。④在進行搶救治療時,一定多次核對所采用的搶救方法及藥物劑量,以免忙中出錯的發生。⑤提高同語言障礙患者的交流,詳細觀察語言功能障礙患者的一般情況,注意其意思的表達,并準確的做出判斷,及時的進行回應。⑦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時間,注意保持患者一定時間的休息,在夜間及患者熟睡的時候,進行護理操作及進出ICU的時候,走步動作要輕緩以免影響患者的正常休息。

本文中對兩組患者進行兩種護理方式,其中甲組患者護理差錯及醫療糾紛明顯少于,其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乙組患者差異性顯著,據有統計學意義(P

總上所述,多元化護理措施應用于重癥監護室可有效的提高護理效果,能有效的減少護理中出現的可以避免的護理性差錯、醫療糾紛;大部分的患者的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滿意度顯著提高,能有效的加速病程,輔助臨床治療,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儲靜, 曹寶花.重癥監護室的多元化護理價值取向探討[J].護理雜志,2010,27(10):793-794.

篇12

【Key word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uerarin,epalrestat

近年來,世界各國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急劇增加的趨勢,2型糖尿病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劇增的主要原因。WHO預測;2025年患者總數將突破3億[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也是患者致殘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葛根是中醫治療糖尿病的重要藥物,近年來在臨床廣泛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依帕司他是一種特異地作用于多元醇通路的干預藥物,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其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中具有積極作用[2]。 本研究采用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甲鈷胺作對照,觀察葛根素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5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病人,按照1:1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4歲,糖尿病病程平均(10.6±4.6)年,DPN病程平均(3.8±1.7)年。對照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齡59±6歲,糖尿病病程平均(11.7±5.3)年,DPN病程平均(3.9±2.0)年。治療組與對照組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具有2型糖尿病病史,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DPN 診斷標準。神經傳導速度示神經(正中、脛、腓)傳導障礙,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病變及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患者[3]。

1.3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飲食、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常規控制血糖。治療組給予葛根素注射液0.4g(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加入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1次/d;伊衡(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50 mg/ 次,每日3 次,療程14d。對照組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20ml加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1次/d;甲鈷胺片(北京聯合偉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一次0.5mg,一日3次,療程14d。

1.4 觀察指標

檢查膝腱反射,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制造的Neuropack 2型神經電位誘發儀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測定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

療效評定標準:⑴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腱反射明顯改善或基本恢復正常;⑵有效:自覺癥狀好轉,腱反射改善;⑶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

1.5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

2結果

2.1 電生理學變化

治療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MNCV較治療前明顯提高,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極顯著差異(P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SNCV較治療前明顯提高,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極顯著差異(P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比較

2.2 有效率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顯效率有顯著差異(P

表3 兩組癥狀療效比較

2.3不良反應

治療組與對照組各有2例病人出現發熱、惡心癥狀,未經藥物治療,自行緩解。

3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病理改變是神經纖維發生節段性脫髓鞘改變,軸索再生能力受損而出現“退化”,特點為感覺神經受累較早,以肢體疼痛麻木為突出臨床表現,具體發生的機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確。普遍認為與高血糖引起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自由基損傷及基因表達異常等因素有關。高血糖時活性氧(R0S)抑制了糖酵解的關鍵酶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APDH)的活性,導致6-磷酸葡萄糖的累積,從而激活多元醇通路。多元醇通路激活后,醛糖還原酶活性增高,葡萄糖在醛還原酶作用下轉化為山梨醇和果糖增多,由于神經組織內無果糖激酶,造成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經組織內大量沉積,使得山梨醇生成增加,導致山梨醇的堆積,繼而引起病變[4]。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為醛糖還原酶抑制劑。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目前被認為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比較理想的藥物。

DPN根據其病因病機和臨床表現可歸屬于中醫“消渴”、“痹證”、“瘺證”等范疇。中醫對本病的治療,在控制癥狀、改善客觀指標及遠期療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中藥方面,抑制醛糖還原酶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黃酮類及香豆素類化合物中。黃酮類化合物又稱為生物類黃酮,是一類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重要物質[5]。目前認為黃芩、黃連 、丹參、葛根、芍藥、川芎具有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作用[6]。這些中藥被認為能阻斷或抑制醛糖還原酶,降低山梨醇、果糖以及糖基化蛋白,還能部分地抑制蛋白非酶糖化[7]。葛根中含有的葛根總黃酮目前已經得到廣泛研究[5]。葛根素注射液是野葛或葛根藤中提取的一種黃酮苷,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葛根素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5-HT的釋放,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降低血漿和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通過改善血流變,增加微循環灌流量,從而達到神經營養和保護作用[8]。

本研究顯示,葛根素注射液聯合依帕司他能夠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療效優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甲鈷胺。這表明葛根注射液與依帕司他可能具有協同效應,其機制可能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不過這種假說還需要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來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試行本)(節選).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6):283-285.

[2]羅邦堯,趙詠桔,陳宇紅,等.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繼續醫學教育,2005;19(1):58-60

[3]錢榮立,項坤三.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38-139.

[4]劉硒碲,夏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進展.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2):317-319.

[5]黃偉,唐燦。黃酮類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時珍國醫國藥,2009;20(6):1470-1471.

[6]蘇明.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光明中醫,2010;25(4):736-738.

[7]華文進 ,卜 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醫學研究生學報,2008;21(11):1219-1221.

[8]王學森.彌可保聯合葛根素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7;24(5):16-18.

篇13

一、圍繞應用型人才類型定位,科學制定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根據教育部統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經濟管理類統計人才培養目標的界定,結合廣西財經學院實際,我校統計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和經濟學、管理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思想,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經濟管理類專門人才。具體表現為“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高素質”培養目標要求?!皩捒趶健笔侵杆囵B的學生有廣泛的適應性,既是統計人才又是經濟管理人才,其知識結構能夠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厚基礎”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較扎實的經濟管理的理論基礎、統計學基礎、計算機基礎和數學基礎,增強學生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適應性;“重應用”指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應用型經濟管理統計人才,要著重培養學生應用經濟理論和統計方法去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包括調查研究、分析和預測和參與政策咨詢和決策的能力等,體現了作為方法論、管理工具的統計學學科性質;“高素質”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素養、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和較強的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和進行知識創新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

2.以“雙體系、雙平臺、多模塊”框架構建應用型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

按照知識、素質、能力一體化教育的思想,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我們注意把握以下幾方面:一是保證統計學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學分,夯實專業基礎;二是給足統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學時、學分,力求專業主干課能講深講透;三是強化實踐教學,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四是突出統計學專業“市場調查與定量分析”核心競爭能力培養要求;五是邀請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適應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從2006級統計學專業開始,我們按照學校的統一架框要求,按照“雙體系、雙平臺、多模塊”框架構建了應用型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雙體系”是指在人才培養中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構建教學與科研互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教學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選修課,其中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數學、計算機和經濟學、管理學等重在夯實專業基礎;實驗實踐課程體系分為兩個模塊:模塊一為學校各專業統一規定的軍訓、就業指導等實踐課程,模塊二則是根據統計學專業要求設置的獨立實踐實驗模塊?!半p平臺”是指加強通識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精神和修養的公共基礎理論課程平臺,以及幫助學生拓寬口徑、加厚基礎,以適應專業和人生發展的統計學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專業主干課程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等8門,約占理論課程總學分的25%,該模塊作為統計學專業核心內容,既保證了統計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教學,也突出了統計學專業的核心知識、能力培養?!岸嗄K”是以“雙體系”、“雙平臺”為基礎支撐,按照統計學科專業的服務方向和人才規格要求以及學生的興趣特長、人生志向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設計多個不同的學習模塊,即“社會經濟統計”、“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風險管理與精算”三個專業方向,讓學生自主選擇,因材施教。三個方向的課程設置,既突出本方向的知識、能力要求,也考慮到了統計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

1.整合、優化實踐課程體系設計,突出統計應用主線

從2005級到2009級,我們每年都在不斷總結、逐步完善實踐課程體系設置,到2008級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實踐實驗課程學分超過總學分的26%。實踐實驗課程包括兩方面:一是獨立實驗實踐課。以ERP(企業資源計劃)為平臺,構建以統計核算、分析為主,會計核算、業務核算相互支持的企業實踐課程群,使學生了解、把握企業的創辦與整體運作,用數據解讀企業經營,此課程群包括ERP沙盤模擬對抗、創業計劃實訓等。同時,結合統計工作過程,設置了SPSS軟件應用、統計分析綜合實訓等獨立實訓課程,從應用計算機技術處理數據到分析報告撰寫進行強化,加強統計學專業核心能力的掌握。二是課內同步實驗實踐課。主要包括專業主干課程的課內同步實驗實踐課,如多元統計分析、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的課內實驗,一般安排本課程總課時的1/4課時,主要實訓內容為EXCEL、SPSS應用、課程論文等。

2.加強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為學生提供實戰型實訓平臺

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重點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一是校內實驗室建設。這幾年來,我校重點建設了一批專業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并努力使其成為集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產學研創新實踐基地。統計學專業建成了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實驗室――財經科學實驗中心分室的統計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室,以及目前廣西高校唯一的市場調查與數據挖掘中心,配備了SPSS、CATI(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等先進統計教學軟件。二是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目前已經建成了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實踐教學基地等多個實踐實訓基地,每年安排統計學專業學生到基地實習,參與實習單位研究項目的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等工作。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我們一方面吸引和聘請基地依托單位的專家和相關人員一起參與實習教學計劃的制定與管理;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我校作為廣西高校唯一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的學科專業優勢,積極幫助基地依托單位開展職工統計業務及軟件應用培訓等,合作開展項目研究與開發,使實習基地同時成為人才培訓和師生科研的基地。

3.充分利用好課外實踐創新平臺,課外實踐創新活動納入本科教學全過程

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僅需要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教學等第一課堂,還需要結合統計學專業特點,積極指導、組織學生開展學術講座、創業大賽、市場調查和數學建模等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外實踐活動成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拓展,這對于促進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明確統計學專業學習目標,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等具有積極意義。這幾年來,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的主要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有:一是開展學生科研項目立項,探索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另外,也吸收了一些優秀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研究。二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和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科技創新活動。三是組織學生參與廣西統計信息服務中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實習單位的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等統計工作,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培養了實際工作能力。四是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增強學生的就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如會計從業資格、統計職稱等,邀請政府部門、企業高管或相關業務專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座、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此外,為了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指導學生學習和成才,我們實施了本科生導師制,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學業和就業等各方面進行更系統、更有針對性的指導,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

4.改革畢業實習方式,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的現實性和專業特色

針對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畢業實習難、分散形式效果較差的現實,我們在加大實踐基地建設力度的同時,逐步改革畢業實習方式,變“放羊式”畢業實習為集中實習為主、集中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切實提高實習效果。對于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一是改革畢業論文指導方式,將社會實踐、學年論文、畢業實習和學生平時的一些競賽活動與畢業論文緊密結合,使學生較早了解畢業論文的有關要求及素材積累;二是向實習單位或用人單位征集部分畢業論文(設計)現實問題選題,并且適當邀請實踐基地部分專家或業務骨干參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通過畢業論文撰寫為實際工作部門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三是進一步強調統計學的專業特色,要求論文必須用數據說話,以檢驗學生綜合統計分析能力,減少抄襲現象的發生。

三、整合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建設,突出實踐應用

根據統計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要求,以打破“學科本位”,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我們對課程體系的各知識點進行合理梳理、歸類,特別是對統計專業課程中內容交叉重復部分進行整合,進一步明確各門課程內容歸屬,合理確定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使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不重不漏,課程內容更科學適用。之后,將各門課程按照內在聯系和教學要求歸并成若干個課程模塊,分塊建設。制定分階段課程建設規劃,重點是專業主干課程建設,明確課程建設的目標和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大綱、教案、電子課件、參考材料、試題庫、課程網站等內容,進而形成了每一門課程完整的課程檔案。

在教材的選用與建設方面,對于專業課程,選用理論內容體系較完整、豐富,與經濟社會實際緊密結合、實踐性強,面向21世紀的優秀新教材、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或國外優秀教材;對于實踐課程,目前部分選用兄弟院校現成教材、實驗指導書,部分實訓教材通過自編完成。下一步,我們計劃用1-2年時間完成本專業完整的實踐教材體系建設,形成本專業特色系列實踐教材,如統計學案例教程、商務研究方法與應用等。這些實驗(實訓)教材可作為一些專業主干課程的同步實驗教材,也可作為統計學專業獨立實驗教材。

四、以人為本,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確定后,如何教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我們鼓勵教師探索不同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近年來,我們嘗試對《統計學》課程內容進行分模塊、與非統計專業的專業教師合作進行教學,即將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學》課程分解為“統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統計理論與方法在本專業中的應用”兩大模塊,前一部分內容由統計專業教師上課,后一部分內容由統計專業教師和非統計專業的專業教師合作上課,將統計方法教學與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分析結合起來。在《統計學》(或《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試行“讀(閱讀)寫(寫作)議(討論)講(講課)”教學模式改革?!白x”是指在課外閱讀統計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讀好書、會讀書,奠定學生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數據意識;“寫”是指學生在閱讀基礎上,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撰寫讀書筆記、調查報告、課程小論文等;“議”是組織學生開展案例討論、課堂辯論,實施交互式教學;“講”是讓學生充當教師角色,就統計教材或現實某一問題進行講解,之后教師進行評議。分模塊教學、“讀寫議講”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統計理論方法與非統計學專業的專業學習、課內教學與課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分模塊教學、“讀寫議講”教學方式改革得到了學生普遍好評,教學效果顯著。《多元統計分析》、《市場調查與分析》等專業主干課程也借鑒此思路進行了教學改革,采取“課堂講授+實驗(實踐)教學+課程論文”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寫”(分析)的能力,強調統計理論方法在社會實踐和現代經濟管理中的運用。目前,我們正在針對不同課程特點,分別制定各門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方案,將“重思想、重應用”的教學理念貫徹到每一門主干課程教學過程中。經過上述訓練,學生應用統計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研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相成.經濟管理類統計專業的改革發展思路[J].統計研究,2008,(5).

[2] 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以合肥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08,(6).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