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低碳出行的意義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Keywords: low carbon travel;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隨著全球氣候及環境的不斷惡化,碳排放問題引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從1990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啟動國際氣候公約談判,到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降低城市碳排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性問題。處于特殊發展階段的中國面臨著近期發展與遠期生存等多種矛盾壓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均是《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奮斗目標。交通碳排在城市碳排中占據著絕對的比例,城市住區作為居民交通活動的起訖點,其規劃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從源頭上選用高碳還是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對于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意義重大。
2.低碳出行釋義
低碳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低碳出行作為實現低碳城市的途徑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因此,低碳出行即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以減少出行過程中碳足跡與碳排放量為目的的出行。
趙宏宇等人在《低碳視角下的城市規劃》一文中指出,在實際油耗測度下,步行與騎車的碳排量幾乎為零,公共交通次之,而私人小汽車和飛機的碳排量是最高的[趙宏宇,郭湘閩,褚筠. "碳足跡"視角下的低碳城市規劃. 規劃師, 2010,(5): 9-15.]。因此,最理想的低碳出行方式是步行、自行車及公共交通出行。
在居民的出行方式中,非機動車(步行和自行車)由于不產生碳排而被稱為綠色的交通出行方式,機動車中公共交通是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的出行方式,而私人小汽車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出行方式。據統計,私人小汽車的年碳排量占交通總碳排量的92%,約是公交車的25倍,出租車的20倍[牛文元. 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2010. 科學出版社, 2010:165.]。因此,本文所指的低碳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指,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出行。
大力提倡低碳出行,能有效的減少城市碳排放量。從與低碳出行有關的住區規劃要素著手,引導住區向有利于低碳出行的方向發展,對于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實施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均具有重要意義。
4.利于低碳出行的住區規劃原則及構筑路徑
4.1住區規劃要素及居民出行調查
為了了解居民出行方式選擇與相應住區規劃要素之間的關系,我們對沈陽市不同區域、不同規模及不同建設年代的10個典型住區進行了用地混合度、公共設施完善度、住區規模、交通便利度等的抽樣調查,并對相應住區內擁車居民的出行活動需求及低碳出行意愿進行了問卷調查,表1。
表1 沈陽市住區擁車居民低碳出行率調查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得出,住區的用地混合度、公共設施完善度、住區規模、交通便利度等均對居民的出行方式有著重要影響,住區規模越小、用地混合度越高且配套設施越完善的住區,擁車居民放棄小汽車出行選擇低碳出行的意愿性越強。住區規模越小,住區及其周邊街區尺度越小,街區的用地混合度就越高,居民出行便利度也高,相應居民的低碳出行率就高。排除擁車者對駕車出行中交通擁堵和停車困難情況的考慮,90%以上的擁車者表示能夠在住區內部或者周邊(適宜的步行距離內)解決基本需求的情況下不會選擇駕車出行,這與住區內部或周邊的公共設施完善度及用地混合度直接相關。在地鐵及公交換乘站附近的住區,相應居民駕車出行的概率就大大降低,調查統計顯示,有45%的擁車者表示,如果有相對方便的公交或者地鐵換乘設施可以達到出行目的地,也會放棄駕車出行。
通過對以上住區居民出行目的的調查統計得出,居民日常出行的八種目的(上班、上學、購物、文化娛樂、公務、探親訪友、回家和其他)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上班、上學、購物、文化娛樂、回家等五種出行占到了出行總量的80%-90%,如果規劃合理,這些出行目的中很大的比例是在住區內部可以得到實現的。以低碳出行的幾種方式,即步行、自行車及公交出行的平均距離為半徑,結合居民日常出行活動需求,可以得出200米、500米和1000米的低碳出行圈,一個合理的住區規劃,應該使得在200至500米范圍內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在500至1000米范圍內居民的特殊生活需求基本能夠得到滿足。
4.2低碳出行導向下的住區規劃原則
(1)整體性原則住區既是城市的基本單元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居民的出行除了少數是在住區內部解決,大部分是在整個城市范圍內完成的,因此,只有在整個城市范圍內協調與居民出行相關的內容,才能最大程度的實現居民的低碳出行。
(2)開放性原則大量封閉住區的出現使得城市交通微循環不足,居民出行距離增加,機動車使用率升高。同時,住區的封閉使得住區內綠化景觀及公共設施缺乏與城市區域的有機聯系,居民使用需求的滿足感降低,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概率。因此,住區開放或適當開放是減少出行碳排的必然選擇。
(3)人性化原則住區規劃應該從“人本位”的思想出發,倡導從人的舒適性和方便性角度來考慮,以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為主導的住區規劃模式。
4.3 利于低碳出行的住區規劃策略構筑路徑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方面利于促進居民低碳出行的住區規劃構筑路徑:
(1)減少居民的出行距離住區是居民居住生活的主要場所,并以此為據點展開多種多樣的都市生活。如果在住區規劃時就能結合住區周邊的用地功能特點、公共設施配置情況等進行規劃,解決部分居民的工作、學習、生活、休閑需求,就能夠有效的減少居民的遠距離出行。
(2)有利于非機動車出行合理的住區規劃能更好的引導居民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然而,當前的大規模全封閉住區,已經遠超出人們非機動車出行的時間預算和人的體能承受范圍,導致了小汽車成為居民出行的唯一選擇。調查中發現,沈陽鐵西區的小尺度居住街區相對渾南新區的大尺度居住街區來說,居民步行或自行車出行的便利度較高,低碳出行的概率也高,街區內部更有活力。
除此之外,目前的住區規劃缺乏對步行與自行車系統的考慮,使得行人的基礎設施的質量較差,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非常短的出行距離,機動化也成為出行方式的選擇。
(3)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目前,我國住區規劃與公共交通缺乏有效的結合,給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帶來諸多不便,特別是大規模且封閉的住區,使用公交的便利度極低。長期以來,住區交通與城市交通基本上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交通體系,住區交通規劃強調“通而不暢”[周儉,蔣月鴻,劉煌. 住宅區用地規模的規劃設計問題探討.城市規劃,1999(1):38-40.
而城市道路交通則要求迅捷通達,住區交通與城市交通彼此獨立,不利于公共交通的利用。
5低碳出行導向下的住區規劃策略
結合以上利于促進居民低碳出行住區規劃構筑路徑,提出三個方面利于居民低碳出行的住區規劃策略。
5.1減少居民的出行距離
(1)構建功能混合的住區空間布局我國的住區理論是基于現代主義的功能分區理論基礎發展起來的,直接導致了我國城市區域功能過于單一、住區街廓過大、交通擁堵、城市活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功能混合的住區開發可以通過積聚互補性,達到有效減少出行次數,避免單一目的的出行。
(2)強化住宅單元或建筑功能的混合這種方式適合于規模小且區位較好的住區中,如現在較為流行的SOHO辦公模式,以靈活的方式劃分空間,將商業、辦公、居住混合在同一個區域,就是典型的住宅單元混合模式。如深圳的桑泰丹華府,就是在居住單元內部實現不同的建筑設置不同的主導功能,將辦公、居住有效混合,同時,在整個住區中央集中設置大型的公共休閑空間和幼兒園、超市、服裝店等商業設施。哈爾濱的巴黎廣場、樂松廣場等小區則采用了典型的建筑功能混合開發模式, 1-3層為商業或辦公,3層以上為住宅,實現商住比例約為3:5。通過住宅單元或者建筑功能的混合使用,有效的減少了機動車出行需求。
(3)公共服務設施當前,我國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方式、開發規模、布局方式上都存在各種不利于居民使用的問題,增加了居民遠距離出行的幾率。應依據住區的實際人口規模、住區尺度、可能年齡構成等估算相應等級的設施,對于住區間共享的設施如小學等,需綜合考慮服務半徑的要求和與公共交通樞紐的結合,增強公共服務設施的交通可達性。
5.2有利于非機動車出行
(1)控制住區規模,縮小封閉范圍住區規模過大、模式封閉,使得公共交通站距過大,居民出行不便,小汽車使用頻率增加。因此,適當的縮小住區規模,尤其是封閉區域的規模,有利于引導居民更多的選擇低碳出行方式。相關研究表明,從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在滿足地塊內建設活動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城市地塊規模不需要通過內部支路的方式來解決地塊內部交通可達性時是最為合理的。同濟大學潘海嘯等對街區尺度的研究顯示,尺度為200m×200m地塊對于步行速度(4-5km/h)來說是比較合適的,并認為居住小區封閉地塊的長度不應大于200米。
(2)完善慢行交通系統合理的慢行交通系統應該從道路網絡、街道空間、慢行設施及慢行景觀四個方面來考慮。慢行網絡應將住區主要的公共設施、活動場地等連接起來,使居民通過慢行網絡就能滿足各種活動需求,慢行街道空間應相對獨立,具有良好的景觀環境和舒適的設施,并與住區公共活動空間相結合考慮,使得居民在步行或自行車出行過程中就能方便的參與到休閑、交往活動中來,利于吸引和鼓勵居民低碳出行。荷蘭代爾夫特市的居民出行中,43%是自行車出行,26%是步行,就是因為其建立了獨立的城市自行車道網和更為細小的社區自行車道網,慢行系統中配置了各種宜人的景觀設施和休憩空間,使得慢行成為一種享受過程。
除此之外,住區的慢行系統應該和整個城市的慢行系統實現有效銜接。在德國許多住區都有與城市自行車道相連的自行車道,還專為自行車道設立了交通信號燈,車道下埋設有磁感應指示器,當自行車到達交叉路口時,信號燈就會指示汽車停下避讓自行車。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表明,德國每1000名居民中就有814輛自行車,其中38%的人騎車上班。
5.3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
(1)住區規劃強調公交優先受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制約,我國的步行及自行車出行設施發展較為落后,綜合考慮現狀,建立真正方便居民的公共交通系統,才能全面有效的減少小汽車出行量。一方面采用與城市道路相協調的住區路網,實現住區與城市交通的良好銜接;同時采用對公共交通服務具有高度適應性的“細胞”式布局形態,在“細胞核”的位置實現公共服務中心與公共汽車站的結合,提高了整個城市的可達性和交通效率。當然,實現住區交通與城市交通有效銜接的同時還應避免城市交通給住區帶來過多影響,住區道路只應對公共交通開放,而限制其他機動車的進入。
(2)住區內部實施停車限制目前我國住區內部主要以地下、路面和路邊停車為主,住區內部大量的私人小汽車引發了一系列的交通、環境問題,使得居民低碳出行的環境遭到破壞。因此,在住區內部實施一定的停車限制,規定住區單元內部配置不多于總戶數30%的地面、地下停車位,在住區及組團設置住區或組團間共享的集中多層停車庫,適當降低居民存取車的方便程度,鼓勵居民采取步行加公交的出行方式,也能有效的提升住區內低碳出行的環境,降低小汽車使用率。
篇2
一年一度的初三,都面臨幾個輪回的復習。如何防止簡單的重復、強化。使學生對知識既有熟悉的親切感又有驚奇的新穎感,是提高總復習效果的關鍵。下面就初中數學進行“有效”的第一輪復習,結合幾個主要的教學環節談點探索體會。
一、備課與預習
教師的備課根據教材、大綱要求,以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為基礎,特別在學生進入知識領域,達到預期學習目標方面,起著引導作用??稍O置一連串框架問題,指導學生預習。以第一單元《數與式》為例,可設置問題
1、到目前為止,學習了哪些數域?
2、這些數域之間有什么關聯?
3、學過哪些數的運算,分別是怎樣進行的?
4、數與式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5、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6、整式與分式的區別是什么?
7、二次根式的含義及其性質,了解嗎?
通過一系列問題,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資料,經歷一定的回顧、歸納、總結,很快進入知識體系。
二、上課與聽課
上課是最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學效果要體現出師、生活動的共鳴。教師主要是指導方法、啟發思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大量活動需要學生主體的積極配合。
1、設計課堂練習的基礎性、適量性、層次性
如(1)方程(a+1)x2+2x2|a|-1-5=0中
①當a為何值時,是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②當a為何值時,是一元二次方程?用三種方法求解。
(2)關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求k的值。
(3)解不等式組,并寫出它的所有整數解。
通過課堂活動,不僅讓學生鞏固基礎概念,并進一步體驗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
2、設計課堂的趣味性、多樣性、挑戰性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要求最突出的特點是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題型訓練多樣化。如;填空、選擇、一題多解、綜合等。特別是針對易錯題進行設計,體現復習中的新穎性。
例1的平方根是( ) A.2 B.4 C.±2 D.±4
例2|3a-1|+b2=0 則ab=____
例3函數 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例4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2x2+(2k+1)x+1=0有兩個不相等實根,求k的取值范圍。
分析:首先(k-2)2≠0其次(2k+1)2-4(k-2)2=20k-15>0
即 且k≠2
一題多解是開拓思路,發展智力,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特別在幾何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例設ΔABC中,∠B=2∠C求證:AC
(圖1) (圖2)
解一:如圖1,延長CB至D,使BD=BA,連AD則∠ABC=∠D+∠BAD=2∠D
AD
AC
解二:如圖2,在ΔABC內,作∠CAD=∠C,交BC于點D。于是AD=CD
∠ADB=∠CAD+∠C=2∠C
又∠ABC=2∠C
∠ABD=∠ADB
AB=AD=DC
而AC
故AC
解三:如圖3,作ΔABC的外接圓,
∠B=2∠C,弧AB= 弧AC
取弧AC的中點D,連AD,CD
則弧AD=弧CD=弧AB,于是AD=CD=AB
又AC
(圖3)
一題多解中,要引導學生比較最佳思路,防止走過場。更應從中發現學生的“別出心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在ΔABC中,AE=BF,AC//EG//FH, 求證:FG+FH=AC
解一:如圖4,在AC上取AD=FH
可證ΔAED≌ΔFHB(SAS)
從而∠AED=∠B于是DE//BC
又AC//EG故四邊形CDEG是平行四邊形
CD=EG于是
EG+FH=CD+FH=CD+DA=AC
(圖4) (圖5)
但有學生獨辟蹊徑,利用特殊定理證明,顯得更為簡捷明了,可謂“別出心裁”。
解二:如圖5,取梯形EFHG的中位線DM則2DM=EG+FH
又在ΔABC中AC=2DM
從而EG+FH=AC
這種聯想、推導,更值得教師的鼓勵、推崇,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批改與練習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同一水平的練習對不同個體的學生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練習與作業的布置應該分層次,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系統也應區別不同的標準,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批改作業、試卷時,注意收集各種類型的錯解,重點整理普遍易錯的問題。
四、輔導與反饋
針對學生練習、作業、測試卷中反饋出來的疑難問題,分門別類。采用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創造條件進行必要的分層次、分類別點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調動全體學生進行互幫互學活動,分擔教師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綜合上述常規教學環節,著重打造高效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區別學生個體,以鼓勵性原則為主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輔導,實施初中數學“有效”的第一輪復習,將會收獲較為理想的碩果。
參考文獻
[1]叢書編寫組.2013年湖南省初中畢業學業考試指導叢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01
篇3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而地理課堂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參與意識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應牢牢占領這塊陣地,想方設法使地理課堂激情四射、學生興趣盎然?!芭d趣是最好的教師”,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則說“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所以我們在課上應該觸及學生的心靈,應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住這樣,學生因為課堂的精彩分呈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教師看到學生的傾情投入而不斷提高課堂質量,形成良性循環。
教學即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重要的是一門語言藝術。單位時間內教學效果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運用了藝術語言。在課堂上,老師用生動準確的語言,異樣頓挫的語調,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學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圍,和同學們共同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產生“教”與“學”的共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如果生動幽默,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將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親切自然的示范表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幽默活潑的話語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全身心投入,會將學生帶入自覺忘我的學習境地。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景中去。
在初中學生的學習中,興趣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我們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時,就會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出心馳神往。興趣對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對一個人的生活和活動有巨大的作用,那么興趣是如何產生的呢?
興趣的產生,首先要有濃厚的好奇心。對于未知的事物應該付諸行動去接觸它,像是電腦游戲很好玩,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呢?日全蝕是不是真的是天狗吃日?要消解這些問號,進一步去鉆研計算機書籍或翻閱百科全書,興趣的開端搞不好就這么產生了。
再次就是不間斷。有人吉他彈得很好,但若半年不彈,技巧鐵定退步,同樣的,要培養一份興趣,也要不斷去熟悉它,漸漸地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碰一點,久了自然會上癮,如果只是選擇性的初一、十五玩一下,那是很難變成自己興趣的;許多男生喜歡打籃球,只要一天沒得打,就會全身不對勁,那是因為籃球已經是他們生活中的興趣,戒不掉啦。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新教材文字敘述少,設計了大量的活動內容,為教師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當今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教師不需要擔心學生的能力??捎袝r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還是不自覺地反復提示、講解,生怕學生不明白。這樣就會感覺教學時間緊張,甚至有些動手操作的活更無法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因此,地理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一定不要提示;只需提示的問題,教師一定不要講解。多采用開放性的問題,多元化的評價,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不斷提高,體現教師確實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充電”,將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篇4
對于剛踏入初中門檻的新生來說,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家庭,從幼兒園到小學,他們已養成了不少好習慣或者壞習慣。同時,對于整個初中階段來說,他們又是一張白紙,具有可塑性。他們的行為習慣就像是一棵幼苗未經過修剪,如果老師不適時修剪好枝葉,這些幼苗就難以長成大樹了。初一學生處于小學和高中的過渡時期,他們在小學已形成的一些行為習慣還未達到中學教育管理的標準,不少學生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作為初一的班主任,首先要認識到培養初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與艱巨性,該把抓好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放在第一位,設法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為他們的美好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去尋找對策
要成功地培養初一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必須要準確地把握新生的心理狀態,弄清在這個特定時期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盡管這些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色彩斑斕且內容各異,但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分析,就不難發現他們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一是強烈的新鮮感,二是朦朧的自豪感,三是強烈的表現欲,四是對新的集體生活的熱切期待。
所謂強烈的新鮮感,就是學生走進新的學校,接觸到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課程,一種全新感受會在他們的心中油然而生,有的甚至會感到天地都為之一新。所謂朦朧的自豪感,就是他們由小學升入初中,是人生履歷的一大跨躍。在這段時間里,負責任的家長會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對子女進行教育,提高對他們的要求;會認為“今非昔比了,都是中學生了。”這一切都會使他們的心田里滋生出一種朦朧的自豪感。所謂強烈的表現欲,就是一些在小學長期擔任班干部的學生,由于已習慣于做教師的助手,因而在他們潛意識里,有一種希望繼續當學生干部的欲望。為了實現這種欲望,在與班主任的接觸中,他們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積極的助手姿態,希望老師發現他們,起用他們。對新的集體生活的熱切期待,就是進入一個新組建的班級,學生對新的集體生活普遍存在一種期待感。他們期待著新的班級組織的建立,期待著新的學習生活的開始,但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在新的集體里處于什么位置這個最基本的問題。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在學生的種種生理心理需求中,大多數是含有積極因素,也有少數含有消極因素的。班主任該從大局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總結出的具體做法如下:
1.從日常生活中培養
首先,班主任要針對學生行為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經常利用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注意從日常小事抓起,如:每天的值日工作、胸卡佩戴、作業的完成、課前的準備等等。
2.樹立榜樣,激勵學生
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典范,是行為規范化的模式,它具有主動性、形象性、具體性。首先,班主任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班主任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長期生活在一起,并且比學生有著更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學生自然地會視班主任老師為學習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著直接的或間接的教育意義。因此,對于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以教師的示范帶學生的規范。班主任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不能忽視對自己的要求,忽視“律己”和“垂范”,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做到對學生的“身教”。
3.建立合理的管理評定制度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合理的管理評定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須提醒一點,這個管理評定制度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制訂出來,老師只能作指導,
篇5
設計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學生思路開闊了,潛能也會得到發揮。例如:在講聚落與自然環境關系時,提出問題:如果你置身于下列環境(沙漠,北極,雨林)當中,你如何為自己設計房屋?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學生在設計時自然會考慮自然環境影響,這樣難點自然就突破了。
2.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要善于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親身的體驗及碰到的難題引入課堂,作為引導學生分析地理原理、規律的情境。例如:旅游經驗,旅游圖片欣賞;天氣變化過程情境;家鄉工業類型分析等。八年級上冊中國地理涉及我國地形、氣候、河流等知識,通過學生描述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特點,然后給出其他地區自然環境,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貼近生活的案例,能夠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其探究的熱情,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地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的知識源于書本超越課堂,并能夠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技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
3.情境活動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設置、問題探究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再創造。例如:地理游戲活動類:中國行政區劃拼圖的游戲、知識競賽、猜車牌等;地理制作活動類:制作地形模型、校園平面圖等;地理調查活動類:居民用水調查,農業土地利用類型調查等;實驗觀測活動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試驗、水質污染危害植物生長實驗等。活動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獨到的見解,無論結果對與錯,作為教師我們要給予肯定,肯定的同時要幫助學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恰當的輔導,給予恰當的提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二、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認識水平的差異采用分層教學
1.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在思考、交流、談論、共振過程中掌握和理解知識點,主要體現在提出問題設計難易結合,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讓班級層次較高的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做演示文稿,課上讓學生展示,既能提高學生的資料搜集整合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興趣。
3.針對部分成績較好的班級,還讓學生參與教學,在老師的輔助下,讓學生準備一節課,在主動參與中實踐教學雙邊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
4.針對學生基礎知識較差,錯別字較多的現象,每天課前利用10分鐘時間針對上節課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堂小測,題目內容不宜多,題目也是分層設置,學生自己選擇答題的難易指數,及時評價,對于有進步的學生給予加德育考評分的鼓勵機制,大部分學生都能認真對待,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有很大幫助。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有很多的學生加入到資料搜集,文稿演示,參與講課的活動中來,使地理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提高了學生資料搜集整合的能力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課前小測使得每節地理課前都有學生在復習知識點來應對小測,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基礎知識有所提高,錯別字現象有所好轉,但這項內容一定要長期堅持下來,并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和監督方法。
三、關注時事熱點,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及時將時事熱點,地理現象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體會到地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熱點的習慣。作為地理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豐富的課外知識,還要關注時事熱點,細心觀察生活,并把這些熱點、現象與地理課堂聯系起來,及時與學生分享,例如,天氣現象:雨凇、雪災、臺風等;哥本哈根會議、各國友好交流等;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各種節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體育賽事:奧運會、NBA籃球賽、南非世界杯等。
四、教師示范,動手作圖
篇6
一、對地域文化的界定
文化的含義廣泛,美國學者克拉可洪認為:“在人類學中,“所謂文化”,意味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總體,以及個人從某集團獲得的社會性遺產?!笔澜绨l展至今存在著豐富的文化果實,地域文化正是組成如此多樣的世界文化之一?,F代建筑設計有時過多地強調了自身的風格和流派的發展,而忽略了每種文化所具有的獨創性、城市的雷同、建筑的克隆,使得今天的世界變得如此相似。在強調個性化、人性化的21世紀,地域文化與現代設計的融合,正彌補了這一不足。它可以喚起特定地域里人民群眾的自信和自豪,引發外來人口的好奇和獵奇,使得城市面貌多樣化、進而促進商業、旅游的繁榮,同時也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保持和發展。
創新是設計的目的。但創新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受到多種因素:“諸如技術、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制約”,另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矛盾對象--即傳統。每個建筑師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較高的大眾認知度,那么傳統就是一個絕對不可忽略的因素。從未經受西方“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洗禮的中國建筑與城市與其說是在20世紀末快速接受了“工業革命”及“信息革命”的成果,不如說是忽然受到“工業革命”的沖擊---從地鐵到高速公路,從集裝箱到超級市場,從地下車庫到購物中心,從公共社區到高層建筑,來勢迅猛的“現代建筑與城市硬件”正在改變中國人的心態以其生活與工作方式,與其同步的建筑與城市發展也出現一系列危機:空間與形態模式的雷同性日趨增重,各地建筑與城市文化的差異性逐漸模糊。
一大批極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韻味、千姿百態、充滿生活情趣,親切、生動、宜人的建筑和街區被無情破壞,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性、民族性,風格、形式統一的現代“國際式”建筑,單調、生硬、冷漠。此現象,早己引起建筑界有識之士的關注和憂慮,并為此做出了積極的理性探索和實踐創作,以求找到一條滿意的現代地域建筑創作之路。9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地域建筑的保護、更新和發展,己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擺在建筑界面前。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設計中的表達
1、通過空間營造來表達
蘇州博物館是個例子。該館新館選址位于歷史保護街區范圍,緊靠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該地塊被貝聿銘先生稱為“圣地”。在這一地塊上設計博物館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戰”。貝聿銘的設計思想是“中而新蘇而新”“蘇”主要體現在與蘇州古城風貌和人文內涵的融合“新”主要體現在用材上。新館建筑將三角形作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結構特征,表現在建
筑的各個細節之中。
2、 通過對本土材料的應用來表達
地域性建筑來源于各個地區的人們長時間適應當地氣候、環境、地形、材料等條件而營造的建筑。建筑材料被地域文化所影響同時也在影響著地域文化。然而隨著新材料的發展,本土材料被逐漸替代,鋼筋混凝土成為了大多數建筑的首選材料,造成的后果就是國際風格的建筑正在逐漸取代地域建筑。地域性及本土化講求的是一種最大程度的貼近自然。一種“負建筑”。隈研吾認為成功的融合于自然的建筑能貼近文化并順應自然。很好地運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即使沒有運用本土建筑元素也能很好地表現出地域文化的特色。長城腳下的竹屋就是這種建筑的杰出代表。
3、通過細節來表達
上海的金茂大廈就是從傳統中提取滿足現代生活的空間。金茂大廈塔樓平面雙軸對稱,提煉“塔”的形意。其應用高技術手段來表現的中國古塔的韻律是那么的惟妙惟肖,從更深層的文化美學上去尋找交融點,用技術與手法來表現地域文化的精髓。從建筑布局和細部處理等多個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傳統建筑形態語言運用與變異,在現代物質技術條件下擁有了新的活力。在此,可以將其看成是對傳統文脈的發展。
三、北京故宮、天安門的地域文化為例
故宮擁有獨具一格的和諧整體美感,而觀禮臺將自己謙恭的融入天安門的和諧整體美感之中。當年在天安門前加建觀禮臺的建筑師比設計國家大劇院的法國建筑師更懂中國建筑更為尊重中國建筑文化,觀禮臺設計的成功首先在于本體構成在比例、尺度、色彩基調及其表面材料上與天安門城樓渾然一體,一致長期以來人們幾乎從未注意到觀禮臺,甚至以為天安門城樓原先的附屬配套建筑包括觀禮臺。觀禮臺在“土紅色”的城市基調中悄悄消逝了,只有你走進觀禮臺你才能發現觀禮臺的主題形態構成并未刻意去模仿天安門的“神似”,也沒有以現代現代結構與材料去復制天安門城樓上的飛檐、斗拱與柱廊。事實上與傳統建筑“協調”有多種方法,并非只有像那些復古主義手法用現代“結構”去制造現代的“營造法式",觀禮臺采用一種簡練雅致而又體現出襯托出天安門主體建筑的城市基調,以“土紅色”及其“烘托主題”的鑰匙打開通往故宮建筑群的城市文化之門。
四、結束語
在現代城市建筑設計中強調地城文化性必將成為21世紀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亮點:強調地域性與民族風格也就是通向設計的世界性。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環境藝術作品,也才能更好地展示豐富的城市建筑的地域文化。
參考文獻1.中國城市規劃協會編.商業區與步行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9
篇7
現代物流產業橫跨生產、流通和消費三大領域,是融合倉儲業、運輸業、貨代業、裝備制造業和信息業的復合性基礎產業,正在全球迅速發展?,F代物流產業作為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日益受到政府及社會的高度重視。國務院今年三月已將物流業列入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長沙市已被國務院定為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之一。
《長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
1-2015年)規劃綱要》中,提出了長沙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目標:以集約化為主線,以項目為載體,大力加強建設,努力形成立足長沙、面向湖南、輻射中部、連接全國、走向世界的現代物流發展格局,使現代物流業成為長沙未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
2 長沙職教城建設現代物流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產業發展基礎優勢
長沙職教城所在的雨花區,地處長沙市的東南門戶,是長株潭三市融城的橋頭堡,擁有公路、鐵路、機場、地鐵等立體交通樞紐,占據了長沙市東南兩個方向出城口,發展物流業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
雨花區是湖南省集聚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重要節點。調查顯示,長沙市的物流企業有80%分布在雨花區。依托高橋大市場發展起來的700多家物流企業又占到全區物流企業總數的90%以上。世界百強企業荷蘭TNT、天地華宇以及國家認定的全國519家A級物流企業中有18家落戶在本區。雨花區有較為完備的企業物流信息平臺,有不斷壯大的快遞業,有全省唯一的鐵路二類口岸,有中南地區最大的紅星冷鏈物流。雨花區承擔了全省物流量的70%左右,已經初步形成了現代物流產業集群。
3 長沙物流人才及培養現狀
目前,在長沙從事物流業的專業人才及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年齡結構問題。長沙物流業的絕大部分從業人員,其年齡在18歲至35歲之間,管理和操作經驗不足,具備物流企業運營或管理經驗的行家里手偏少,從業人員年輕化趨勢明顯。
第二,學歷結構問題。調查資料顯示,目前長沙地區物流企業的基層管理與操作人員大多只具有初、高中畢業學歷。中高層管理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層次的比例不到20%,受過專業物流教育或者培訓的人員更少。
第三,技能水平問題。物流企業從業人員中,高級技工、中高級物流師短缺。雨花區3萬多物流從業人員中,持有物流師資格證書的不到1%,而且大多數從業人員技能單一,同時具備物流管理、市場營銷、成本核算、信息技術、英語的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極少。這些已經成為長沙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瓶頸”。
第四,教育培訓問題。長沙職教基地內專門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學校只有兩所,每年招收的學生不足兩百人,兩所學校的實習實訓條件與現代物流人才培養要求尚有較大差距,這不僅直接導致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缺乏,而且,人才的知識與技能水平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另外,物流企業內部培訓嚴重不足,一方面是物流企業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培養人才,理由是人才培養了也跳槽到了其它企業;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內訓力量不足,缺乏可以對員工進行技能培養的實訓基地,組織不了高效的企業內部培訓,這導致員工由于缺乏培訓的動力和機制,專業知識與技能得不到更新和提高。
4 長沙職教城現代物流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長沙地區的物流教育雖然受到多數高校和職業院校的重視,但由于師資力量薄弱、實習實訓條件落后,物流專業的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強,不能滿足物流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鑒于物流管理與作業過程環節多、系統性強、技術先進、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等特點,學校的物流專業教育既要注重物流理論的傳授,更需要注重學生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長沙市,尤其是在物流產業發展方面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雨花區,建設一個由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發起,面向全市職業院校和物流企業的大型現代物流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有利于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解決物流產業人才供求矛盾;有利于教師物流領域課題的研究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持。
5 長沙職教城現代物流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
傳統意義上的物流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院校在當地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大量購買先進設備、建設規模浩大的實習實訓基地;二是院校為了與企業合作、或者企業為了變相推銷自己的物流裝備而聯合組建實習實訓基地。兩種模式的不足顯而易見:投資巨大,使用效率低,不能充分實現物流實習實訓基地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充分利用長沙職教城的物流區位優勢和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2000平米物流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校企合作、產學兩用的生產性現代物流實習實訓基地,是破解上述問題的葵花寶典。
篇8
2 畢業會考作為畢業資格的考試,其基本標準是教學的最低標準,內容為必修課的內容。應該說凡是具備了必要的辦學條件,教師思想業務素質符合要求,教學管理工作正常的學校,學生們通過努力就能夠達到合格的水平,尤其是那些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學思想端正,學校管理嚴格,教育教學管理規范,質量較高,素質教育成效顯著的學校,文化知識的覆蓋面已超過了會考的要求。
3 畢業會考,無論怎樣也沒有脫離開考試。受多種因素制約,我國的教育事業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存在著許多矛盾。升學的激勵機制仍不可避免地成為教和學的主要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會考不但沒能將學生從緊張的學習氣氛中解脫出來,反而使他們的考試又平添了許多。如果是為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而設立的初中畢業會考制度,其實施的結果對于素質較全面的學生來講未必符合這個初衷。而現在社會又是一個功利社會,如果不考,開設的小學科可能成為一種擺設,或者上課要么學生不聽要么教師應付了事。而從日常的教育中學生們懂得,只要考,就要認真對待,不能敷衍了事,做事認真也是一個人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二、 畢業會考復習的幾點建議
復習課非常重要,它是幫助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鞏固所學地理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使每節復習課不僅
具有綜合性、針對性,而且富有新穎性,把復習課變成一種“活動”從而不斷提高
復習課的效率。地理復習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讀、劃、圈――“預習預熱法”:認真學習、研究《2009年初中畢業會考地理考試標準》,并發放給學生。其會考內容應分為以下五個板塊:地球、地圖的基本知識包括經緯線、經緯度和地球的運動;世界海陸分布大勢;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中國的四大分區地理;黃土高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區域特征。上課之前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知識點或自已編寫復習資料。要求學生對教材的內容要求做到讀、劃、圈并行,以加深印象。
第二步,書理、指圖講解――“思維描圖法”對學生前一天勾畫的知識點書理出知識結構。并針對學生容易妄記的問題以問答式過一遍;針對概念不清,不易理解的地理原理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解、點拔。這一階段要充分利用掛圖、板圖。設及地理名詞的分布要落實在圖上,對地理原理的理解分析要繪出板圖或制作課件――進行“思維描圖”的練習,以樹立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地理分布規律以及地理事物具體的空間輪廓。這樣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間分布規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圖知識更牢固。
第三步,填、寫結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過前兩步的復習,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和相關的地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
篇9
一、新會計準則中有關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處理規定
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基本準則的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出租的建筑物。投資性房地產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予以確認:滿足投資性房地產的概念,即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者兩者兼有而持有;與該投資性房地產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也就是說企業能夠憑借該投資性房地產取得租金收入或者增值收益;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基本準則里規定,企業應當按照成本進行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計量。具體地講,投資性房地產按照下列原則確認入賬價值:外購的投資性房地產,以購買價、相關稅費和可直接歸屬于該資產的其他支出等作為其入賬價值;自行建造的投資性房地產,按建造該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作為入賬價值;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資性房地產,應按照相關的會計準則確定入賬價值。
在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上,準則規定企業通常應當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也可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但同一企業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和《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規定,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計提折舊或攤銷;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進行處理。如果采用公允價值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則應根據本準則第十條規定,只有存在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另外,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新準則規定:作為存貨的房地產改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自用土地使用權停止自用改為出租,其轉換日為租賃期開始日;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該項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按照轉換日的公允價值計量,轉換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作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計入所有者權益。處置該項投資性房地產時,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應當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新會計準則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的規定,與舊會計準則關于房地產投資的規定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1) 舊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單獨核算投資性房地產,相關資產作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核算,新準則將投資性房地產單獨作為一項資產核算和反映;(2)舊準則對于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只允許在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新準則在這方面的規定比較靈活,企業既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計量,也可以選擇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正是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使得新會計準則在實施和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二、投資性房地產會計準則在實務會計處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公允價值的可選擇性應用,使得新會計準則的執行沒有達到實質性的效果
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可以選擇成本法也可以選擇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投資性房地產的企業就可以沒有壓力地根據自身條件去選擇會計計量模式。經過調查發現,很多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沒有采用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模式,原來成本法模式計量制度下存在的問題仍然存在,投資性房地產企業的價值就不能準確地反映在企業會計報表上面,進而使得新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實質性目的沒有達到。
2.公允價值的實際可操作性不強
當前,我國雖然在新會計準則里面強調并且鼓勵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使用公允價值的方法去評估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然而,至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單獨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及其相關的指導原則,這造成公允價值的實際可操作性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很強,沒有得到廣泛而有效利用的一大因素。據調查,目前為止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幾十家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來評估房地產的投資價格,及其后續計量方式。而且,只有極少數的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具體方法。這反映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應用和其實際可操作性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還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見,對于房地產類企業來講,在市場中要熟練應用公允價值的方法來尋找投資性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在實際操作環節中還存在較大困難。
3.不同企業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下降
新會計準則的投資性房地產會計處理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以后,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下降了。在房地產價值大幅度攀升和波動的今天,如果還是采用成本計量方式去核算,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還是會遠遠地低于其公允價值。然而,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以后,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說,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取得的,但是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目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交易信息的公開程度還不夠高,公允價值的確認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發現同一家上市公司在兩個不同的會計師事務所評估的情況下,其資產價值和獲利程度竟然相差了一千多萬,由此可見,這種情況下的企業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同時,更多時候公允價值在現階段的實務應用中經常被利用為利潤操縱的工具。
4.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確認的涉稅問題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確認使企業面臨的一個直接問題就是公允價值確認的涉稅問題。如果企業期末資產評估增值,企業是否需要相應地調整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又如何和之前的納稅方式銜接起來,這些問題都是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會計核算中要面對的很實際很重要的問題。這種公允價值的兌現是不是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現金流,調整的企業期末留存收益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是不是需要納稅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答案是肯定的話,則企業的稅負壓力將會有較大程度的浮動,很多時候會增加企業的期末應納稅所得額。
三、進一步完善投資性房地產會計處理的對策建議
1.準則應進一步細化公允價值應用的條件與范圍
準則應進一步細化公允價值應用的條件與范圍,不能夠泛泛地將公允價值模式應用與歷史成本模式應用放在同樣的一個平臺上進行選擇,而應該積極地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充分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先進經驗,最好是規定上市公司等企業應在一定條件下優先選擇公允價值模式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方法,只給出在特定條件下,比如企業第一次取得投資性房地產時,才給予采用按照成本法模式進行計量。只有在充分明確規定后,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應用于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才會真正顯示出其優越性。
2.積極參照國際會計準則制定適合我國的公允價值計量操作方法
實踐證明,新投資性房地產會計準則的應用使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逐步趨同,然而,我國很多企業在單獨公允價值具體準則的應用上還不成熟,公允價值的應用規定目前來說還不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在公允價值具體計量方法上,我國應該積極參考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方法,來單獨制定我國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以更好地適應投資性房地產等準則的應用需求。例如,據報道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2006年9月了第157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157)《公允價值計量》,目的是統一和改進公認會計原則(GAAP)對公允價值計量及信息披露的規定。使報表使用者從企業披露的信息中了解企業主要投資性房地產的位置、面積、單位價格以及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可以根據會計報告判斷上市公司采用的計量方法。類似于這樣的國際準則規定,我國的新會計準則完善就應該積極加以借鑒,只有這樣我們的公允價值應用才會得到不斷完善。
3.完善我國的市場體系,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目前來講還不能夠算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很多投資性房地產在市場上還是沒有辦法獲得真實的公允價值。房地產證券市場、房地產期貨市場等還不完善,所以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交易價格經常是波動的,這種市場泡沫風險還是比較高的。因而,只有不斷完善我國的市場體系,規范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應用提供一個良好平臺。此外,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尤其是會計師事務所職業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也是需要努力的一個方面。要知道公允價值的準確應用更多地是依賴于專業會計人員的業務知識和職業判斷能力。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企業為財務人員提供培訓,將新制度的應用規則、運作要求等較準確地傳達給企業會計人員,從而使他們能夠盡快地適應新會計準則環境發展的需要。
4.應進一步明確所得稅會計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核算上的規定
稅法中關于如何確認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增值等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因而,在以后的會計準則完善上,國家應盡快出臺與公允價值相配套的稅法實施細則,以有效阻止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增加稅收支出的顧慮。原則上,若企業的投資性房地產沒有對外轉讓,公允價值與原初始以成本核算的賬面價值差異形成的損益沒有真正實現,則稅法中就不應該規定企業去核算確認相應的收益或損失,進而繳納相應的所得稅。
總之,相信隨著未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在反映房地產公允價值的作用上會越來越準確和真實,投資性房地產會計準則的實施也會越來越成熟和完善,企業會計信息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將越來越具有可比性。
參考文獻:
篇10
2個性化培養模式初步探討
個性化培養首先需要上級醫師了解、掌握每位低年資住院醫師的性格特征、長處和不足,根據不同知識水平或素質特點制定帶教方案。在日常工作中,盡可能使每位醫師多發揮其長處,并及時給予鼓勵,增長其自信心,進一步引導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協助其補足缺陷,全面發展。下面對幾種具體情況進行初步分析。
2.1 本科畢業生:剛完成全科輪轉,大多對臨床基本操作比較熟悉。因此主要需要了解其具體輪轉科室情況,如對哪些科室興趣較高,哪些科室輪轉時間較長,在哪些科室有過難忘的經歷等。從中分析其興趣點,在工作中使其多做些較熟悉、順手的操作,快速消除其對整形美容外科的陌生感,增強其對整形外科工作的自信心,然后進一步觀察其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協助其盡快補足缺陷,進一步引導他走進整形美容外科的世界。由于整形外科與其他外科之間的差別,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所側重,如強調美學思維的培養,增加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了解并學習繪畫等;強調心理素質的鍛煉,包括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培養其遇事不慌、遇難不急,磨練其吃苦耐勞的毅力,同時了解整形美容患者特殊的心理思維也非常重要,這是一名整形美容外科醫師必備的特殊基本功;強調基本功訓練,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外科基本功,但整形外科與其他外科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所以這也是將來成就一名好的整形美容外科醫師的基礎,所以不僅要強調,而且要高標準、高質量進行要求;多看書,多看權威的參考書,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及時的掌握相關的知識、文獻,從而結合臨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當然,進一步的復習考研對新畢業的本科生來說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還要兼顧相關學習的進行。
2.2 研究生:對于科研型研究生,應結合研究生需要參與科學研究的特點,在臨床工作中訓練其發現、分析臨床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研究方案的科研能力。另外研究生大多在實習期耽誤較多時間來復習考研,實習效果打了折扣,再加上經過一年的基礎課程后,對實習時掌握的臨床操作已經生疏,所以應根據這些問題挖掘研究生醫師的特長,如演講能力、寫作能力、英文水平、計算機水平等,使其通過特長的發揮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從而削弱其對臨床生疏的不適應。然后通過上級醫師的耐心帶教,逐漸進入臨床狀態,引導其關注臨床的難題,促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達到訓練目的。針對他們缺少臨床實踐的缺陷,應重點加強其外科基本功的訓練:①加強練習常用的切開、結扎、縫合等技術(如雙手打結技術、皮內縫合等技術是整形美容外科所有手術效果最強有力的保障),同時在手術過程中進行實踐;②強調動作輕柔、微創的觀念,加強意識的培養,由于整形外科是一門功能、外形并重的學科,所以采用微創、輕柔的手術操作以減小皮膚、組織的損傷則是整形美容手術成功的關鍵;③定期的總結、授課則是提高他們理論水平、技能水平的重要補充,每周一次的專題講座和讀書報告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而臨床型研究生通常有過若干年的臨床工作,類似下文中的情況。
2.3 有若干年臨床經驗的年輕醫師: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外科學基本操作,根據其從事過的具體學科的工作和手術中的表現,分析其技能的掌握程度及長處,適當給予其手術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為這類醫師工作時間短,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要靈活地將已掌握的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中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他們已經掌握的一些經驗并不一定適合整形美容外科的臨床實踐,因此應以強調規范性的臨床帶教為主。他們在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做出初步診斷、開醫囑、書寫病歷等整個過程中,均需要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指導,規范其行為,糾正他們已形成的錯誤習慣。要求他們積極參與科室病例討論,每周科室主任教學查房,定期由專家結合臨床進行系列講座及專題報道,使其學習并掌握對各類疾病的診斷、治療,進一步鞏固他們的整形美容外科臨床經驗。
當然,上述幾種情況只能大概說明個性化培養模式的思路,而在現實中,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哪兩個人的特點、性格特征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有不同側重點的分析,而且一兩次分析很難做到準確,應在工作中不斷接觸,不斷加深了解,從而不斷調整培養方案。事實上,在很多醫院的現實工作中,上級醫師已經在這樣培養低年資的住院醫師,但并不系統化,而且常常因為繁忙的工作無暇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整形美容醫師的培養。
3結語
整形美容外科的發展有賴于創新人才的不斷推動,作為一個身具教、科、研一體的整形外科研究所,我們必須常?;仡欁陨沓砷L的歷程,結合他人帶教的經驗,理應不斷思索、不斷總結。如果在人才培養上多用些心的話,我們的學科是否會發展得更快些呢?我們所培養出來的整形美容外科醫生是否會更正規、水平更高呢?
[參考文獻]
篇11
一、我國出口貿易的現狀
不可否認,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貿易開始參與世界競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出口貿易更是得到長足的發展與進步,我國出口貿易從無到有,從做大到做強。中國出口貿易已躍居世界第一;但是,發展中的中國總是喜憂參半的。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出口貿易的弊端慢慢暴露。首先,我國出口結構單一,主要以紡織,鋼材,服裝加工,農產品等為主,出口結構單一,出口多為初級產品。
二、低碳經濟我國的出口貿易轉型的癥結
低碳經濟我國的出口貿易轉型現狀不容樂觀,但要準確找尋低碳經濟我國的出口貿易轉型的突破口就需要出口貿易轉型的癥結,保證出口貿易循環綠色發展。改制低碳經濟我國出口貿易轉型的癥結在于:一是認識不力,企業管理層,企業執行層,企業員工,相關主管部門未對企業的轉型升級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必要的構建。國家相關部門,未能充分了解世界貿易局勢,制定出適合我國轉型的方案與舉措。二是機制不合理,世界貿易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但我國貿易機制還不能緊隨其發展腳步,造成了貿易出口的緩慢發展。三是監管不力,出口貿易發展同樣需要相關硬件的約束,不僅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呼吁相關貿易出口法律的出臺,并制定出貿易出口的新規劃。
三、改制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1.加強技術創新
技術的創新不僅是每個企業的責任也是國家的使命,尋找低碳經濟下國家出口結構的轉型亟需技術創新。企業應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加大企業技術投入,加大企業研發與應用的力度。國家應保證產學研的對接。搭建企業和高校以及研發機構的平臺。讓研究更有目的性,讓企業創新更有方向感。鼓勵技術產量高的產品進行出口,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創新,樹立企業創新標桿。為企業發展創新提供更加寬松的環境,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創新的和諧社會氛圍。形成企業自主創新力,樹立企業品牌,加大國際競爭。凈化國際貿易的環境。
2.轉變出口方式
過去我國出口貿易的方式過于單一,極易在出口貿易的發展中迷失方向,更易在抽口貿易中被淘汰,因此要轉變我國出口方式,適度擴充我國對外貿易市場。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科學和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優化出口產業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的初級產品加工出口結構,加大電子,高科技的出口,加大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出口。其次,支持環保產業出口,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要求進行更多的低碳發展和環保探索,以便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這就需要扶持環保展業的發展與出口,加大環保投入。最后,打破貿易壁壘,在國內形成一個環保產品,環保產能,環保技術,環保服務的環保市場,保證我國出口貿易的綠色低碳循環。
3.加大政策支持和國際合作
出口貿易的長足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支持,更離不開密切的國際合作。我國出口企業的成長是國家政策支持的結果,也有賴于企業的國際合作。那么在低碳經濟的世界大形勢下,各出口企業在謀發展的過程中更要積極利用國際資源。因此,一是出口企業要積極拓展國外市場,擴充出口渠道和出口方向,做到出口多元化,同時各出口企業也要積極研發出口國的需求能力,做到供需結合,增大出口的積極性,加大出口的對接力度。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低碳為指標,加大科技投入,促進出口轉型。二是國家要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環保產品出口退稅,積極引導落后產能企業進行產能升級,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對創新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同時,宏觀調控貿易出口結構,逐漸加大低碳產品出口比例,促進出口結構升級,增強我國出口企業競爭力,讓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
四、結束語
探尋低碳經濟發展的中國出口貿易轉型的發展出路,不僅需要加強調研,更需要積極踐行。曾言: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偫硇蜗蟮恼f: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經濟建設也切忌紙上談兵。因此,在低碳經濟的世界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貿易國要積極的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改變中國制造的落后現狀,找準我國出口問題的癥結,積極進行出口轉型,轉變出口方式,加強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國際合作,讓中國以一個更加綠色和低碳的國家參與者來引領國際潮流,以低碳經濟為契機,促進中國出口貿易結構積極轉型,在世界貿易市場搶占經濟制高點,讓中國的巨龍在世界貿易的航線上重新起航。
參考文獻:
[1]趙凱,低碳經濟背景下出口貿易結構的轉變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河北商論,2012(12)
[2]楊肅志,徐銘營,黃粵.低碳經濟下出口貿易結構探析[J].哈爾濱工程學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篇12
城市地下管線普查是城市地下空間管理和城市規劃、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而建立全區統一、全面、科學、并具有高度數據圖屬一致性的的城市動態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更是重中之重。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類基礎設施越來越趨于完善,地下管線也越來越復雜。近年來,由于地下管線缺乏科學規劃,數據中圖形與實際管線屬性經常出現不一致的現象,以至于經常出現因工程施工而造成各類管網遭受破壞,通信中斷,污水橫流。在這種情形之下,不斷創新地下管線管理方式方法,不斷研究地下管線數據圖屬的一致性處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益,對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確保生產生活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地下管線數據內容
地下管線數據主要為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即地理數據。地下管線空間數據主要指各類管線、管段、管件以及地面設施的空間位置和形狀信息;地下管線屬性數據主要指管線點點號,管線點平面坐標、地面及管頂或管底高程,管線點類別及特征,管線材質,管徑或橫斷面,管線連接關系,埋設年代、權屬單位,電信電纜的孔數實用孔數、電力線的電纜根數、電壓及截面積以及煤氣的壓力方式等管線特殊信息,有關圖幅信息等。
地下管線圖所記述的內容都包括空間、時間和專題等內容,所以,要使數據圖屬一致,其數據內容也必然從這三個方面加以區分。數據圖屬一致性主要包括位置精度、屬性精度、時間精度、邏輯一致性和完整性。
(1)位置精度或稱定位精度,是指系統數據庫中空間特征的精度。其度量依賴于空間維度。從目前國家制定的有關技術規程來看,衡量點狀實置精度的度量標準比較完善,但線狀或面狀實置精度的度量標準則不盡完善。在管線數據中定位精度主要包括控制點、地形點等的平面精度、高程注記點和等高線的高程精度等。
(2)屬性精度 又稱專題性精度,主要指實體的屬性值與其真值相符的程度。包括要素分類與代碼的正確性、要素屬性值的正確性,以及名稱的正確性等方面。按照國家行業標準的規定,地下管線數據屬性精度應符合:要素的分類編碼應正確;屬性項及屬性值應正確和完整。
(3)時間精度 主要指數據的現勢性。它可以通過數據采集時間、數據庫更新時間和頻率來表現。但在現實中由于沒有明確如何對待時間因素,數據的現勢性問題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4)邏輯一致性 數據庫中應無明顯的矛盾,必須消除拓撲邏輯上的不一致性,數據關系可靠性強。按照國家行業標準的規定,邏輯一致性應符合:面狀要素應閉合;節點匹配應正確;要素應具有惟一性,幾何類型和空間關系應正確。
(5)數據完整性 是指具有同一準確度和精度的數據在類型上和特定空間范圍內的完整程度。數據不完整的最簡單表現就是缺少數據,國家行業標準中規定,數據完整性應符合:要素應全面完整,符合規定的取舍要求;要素的幾何描述應完整;數據的分層應正確,不得有重復或遺漏;注記應完整、正確。
2、地下管線外業調查
(1)明顯管線點的調查
明顯管線點的調查是通過開井、下井量取進行的,打開井蓋用經檢驗過的鋼尺量取管徑、管頂(底)深度等數據,記錄在管線點調查表中,當管線中心與井蓋中心距離大于0.2m時管線中心與井蓋中心同時定點。對于一井多蓋則在管線進出井的位置設立管線點,一般在管線點附近作標注。為防止丟失,部分管線點還在其附近建(構)筑物上做拴點標記。
(2)隱蔽管線點的探查
在正式開展地下管線探查前,對投入工作的儀器在測區內進行了一致性校驗、方法試驗,驗證了雷迪6000型地下管線探測儀在本地區開展地下管線探查的有效性。探查過程中隨時在已知點對平面位置、中心埋深進行驗證,并將深度換算到管(塊)頂埋深,記錄在探測手簿“管頂(溝底)埋深”欄中。每天作業前后檢查儀器工作狀態是否良好。
(3)疑難管線探測:
由于管線密集,地下管線交叉無序,空中電線、電纜形成干擾場等原因,使得管線上方信號不穩定,異常不明顯,形成疑難管線點。
對于疑難管線點的探查,一是認真分析,摸清其分布規律再進行探測;二是幾種儀器,幾種方法(差異性激發、旁側感應、水平壓線、電流大小比較等)交替探測,從中找出較可靠的異常值才予以定點,三是向權屬單位尤其是向直接參與敷設管線的人員了解管線的分布情況;四是在可能的地段進行開挖驗證,確保管線探查的準確。
(4)管線點編號及標注
隱蔽管線點平面位置確定后,瀝青路面用水泥釘打在其中心點上,用紅油漆標出“”,水泥路面在管線點位置刻“+”用紅油漆標出“”并按管線編號規則標注管線點號。在實地標注的同時將管線點號及材質、規格、深度等屬性填入手簿,并繪制草圖,在草圖上標注管線走向、連接關系、點位編號等,以便資料入庫和測量工序使用。為防止管線點丟失,實地管線點還以栓點形式進行標記。
3、內業數據處理
(1)數據處理平臺
地下管線數據處理,采用在AutoCAD2002平臺下自主開發的管線數據處理系統,支持.txt、.dbf、.mdb等多種格式的成圖數據及數據轉換,自動生成.dwg格式的管線圖,其線型、符號、顏色等均符合《技術規程》的要求。
(2)數據庫的建立
為滿足地下管線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需要,按照《技術規程》的要求,利用管線處理系統將測區內地下管線探測成果及管線點測量數據錄入計算機建立各類管線的屬性表。經人工校核和查錯模塊進行嚴密檢查。
在建立了管線資料數據庫的基礎上,以管線數據處理系統生成管線圖,并與地形圖疊加,返回各作業組,供外業巡視和檢查,現場發現問題及時調繪和補測注記于草圖上,內業修改管線數據庫。
4、普查數據圖屬一致化方法
本次普查數據圖屬一致性處理采用外業-內業-外業的工作模式,在外業實地核查方面遵循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進行。外業探測過程采用PDA平板電腦記錄,實現外業記錄無紙化,便于數據修改和存儲保存。對明顯管線點開蓋、下井量測,記錄下各種管線屬性數據填入明顯管線點記錄表;隱蔽管線點采用地下管線探測儀進行探測,對特殊地段輔以開挖等其它手段。內業數據錄入階段將PDA平板電腦記錄的屬性數據與GPS-RTK采集的點位數據導入AutoCAD2002平臺下開發的管線數據處理系統,該系統支持.txt、.dbf、.mdb等多種格式的成圖數據及數據轉換,自動生成.dwg格式的管線圖三維圖,其線型、符號、顏色等均符合《技術規程》的要求,對城市地下管線普查數據庫進行檢查,將電子平板中記錄的準確數據進行錄入、分析、判斷其邏輯結構與空間關系完成對圖屬一致性的處理。
5、結束語
地下管線普查數據圖屬一致性處理的實現,使城市地下管線探測及信息化建設項目綜合應用了測繪、物探、GPS(全球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和網絡等學科的先進技術,融合了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出了管線普查一體化技術和管線信息管理新模式,實現了管線信息綜合管理和動態管理。為各類專業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篇13
A preliminary 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Hong Kong
ABSTRACT Objective: Our purpose is to conduct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and its syndrome types and sympto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mong adults (2050 years old) in Hong Kong, and to discuss the TCM pathogenesis. Methods: Design: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Measures: Demographic data, CDC (1994) CFS diagnostic criteria, Trudie Chalder fatigue scale, and China national standard for TCM syndrome types criteria. Subjects: Twenty to fifty years old adults by convenient sampling. Results: One thousand and thirteen subjects were successfully interviewed. Five hundred and eightyfive subjects (57.8%)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fatigue. Sixtyfive subjects (6.4%) met CFS diagnostic criteria. In terms of TCM syndrome types, blood stasis due to qi deficiency had the highest prevalence (35.7%) among CFS. In the 54 symptoms investigated in total, the first eight symptoms in order of appearing rates were soreness of loins and weakness in knees, poor spirit, lassitude, pain, insomnia, forgetting, vessels blood stasis, vertigo and dazzle. The mostly appeared tongue figures were pale and corpulent or pale dim tongue proper, white and white greasy tongue coating, and the mostly appeared pulse figure was sunkenthin. Conclusion: The point prevalence of CFS among adults of 20 to 50 years old was found to be 6.4%. The most prevalent TCM syndrome type was blood stasis due to qi deficiency. The TCM pathogenesis of CFS was deficiency of origin, mainly deficiency of qi and kidney, with excess of superficiality.
KEY WORD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symptom complex; blood stasis due to qi deficiency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組以持續或反復發作的疲勞,伴有多種神經、精神癥狀,但無器質性及精神性疾病為特點的癥候群。香港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香港人工作生活的節奏很快,人們的心理及生理負荷大,因此本病的發病率也相應較高。2004年3月~2004年6月,我們對香港地區20~50歲的普通公民進行了非隨機抽樣調查,調查表的制定參照了英國Chalder等[1]制訂的疲勞量表、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定的CFS診斷標準[2]及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證候指導原則[3]的要求,以氣虛、血虛、肝郁脾虛、濕熱壅盛、腎陰虛、腎陽虛、血瘀等為主要中醫證型,共涉及中醫癥狀54項及舌、脈象?,F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樣本含量 樣本含量估計依據允許誤差0.2及提高研究可靠性的要求,并參照國內外文獻,設定人群CFS患病率為6%進行計算:N=K×Q/P=100×0.94/0.06=1 567。
1.2調查對象 采用非隨機抽樣法,共調查了香港地區1 567位20~50歲的普通公民。共發放1 567份調查表,收回1 020份,其中有效表1 013例,有效反饋率為64.6%。其中男341人,女672人;平均年齡(36.2±7.82)歲。
1.3CFS診斷標準 按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定的CFS診斷標準[2]。
1.4調查表內容及調查方式 調查表共分成2個部分:第1部分是疲勞及CFS判斷,由普通公民自己填寫;第2部分是CFS中醫證型與癥狀判斷,由醫師面對面詢問后填寫。
第1部分調查表內容包括一般項目和分析項目。一般項目為:(1)姓名;(2)性別;(3)聯絡電話;(4)年齡;(5)職業;(6)婚姻狀況;(7)教育程度;(8)酗酒史;(9)濫用藥物史;(10)西醫診斷史。分析項目為:(1)是否經常感到疲勞;(2)想要多休息;(3)感到困倦、昏昏欲睡;(4)每天不想工作;(5)繼續工作1~2 h感到虛弱;(6)生活、工作缺乏活力;(7)感到肌肉無力;(8)自己感覺虛弱;(9)思想集中有困難;(10)不能清晰思考問題;(11)經常不自覺講錯話;(12)運用正確的字詞比較困難;(13)記憶力減退;(14)對自己習慣做的事失去興趣;(15)短期記憶力及集中注意力下降;(16)咽喉疼痛;(17)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觸痛;(18)肌肉疼痛;(19)多處關節痛,無腫脹充血;(20)出現與以往不同形式或程度的頭痛;(21)睡眠后精力無法恢復;(22)運動后勞累持續24 h以上。其中1~14項為疲勞鑒定量表,是按照國際公認的英國Chalder等[1]制訂的疲勞量表進行設計。15~22項為CFS鑒定量表,參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定的CFS診斷標準[2]。
第2部分調查表內容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證候指導原則[3]的要求進行設計,包括:(1)氣短;(2)神疲;(3)乏力;(4)自汗;(5)懶言;(6)面色淡白、萎黃;(7)頭暈眼花;(8)心悸;(9)手足麻木;(10)失眠;(11)脘脅脹痛;(12)食少納呆;(13)便溏不爽;(14)情緒抑郁或煩躁易怒;(15)喜歡嘆息;(16)腸鳴矢氣;(17)腹痛欲泄,泄后痛減;(18)脘腹脹、悶、滿;(19)口渴少飲;(20)肢體困重;(21)身熱不揚;(22)惡心欲嘔;(23)刺痛、痛有定處,拒按;(24)脈絡瘀血(口唇、齒齦、爪甲紫暗,膚表赤縷或腹部青筋外露);(25)皮下瘀斑;(26)積;(27)經常出血(牙齒、鼻、皮下、糞、尿);(28)痛經、月經黑有血塊、閉經;(29)肌膚甲錯(手足皮膚粗糙);(30)健忘;(31)外傷史、手術史、人工流產史;(32)腰膝酸軟;(33)畏寒肢冷;(34)夜尿頻多;(35)精神萎靡;(36)動則氣促;(37)發槁齒搖;(38)五心煩熱;(39)口干咽燥;(40)耳鳴;(41)耳聾;(42)潮熱盜汗;(43)月經量少、閉經;(44)形體消瘦;(45)食后腹脹;(46)口淡不渴;(47)腹痛綿綿;(48)腸鳴;(49)浮腫;(50)咳聲低弱;(51)易患感冒;(52)久咳不愈:(53)惡風;(54)減退;(55)舌象;(56)脈象。
1.5評定標準 調查表第1部分的評定標準為:(1)在1~14項中有2~4項者為輕度疲勞;(2)1~14項中有5項或5項以上,持續存在時間<1個月者為疲勞;(3)疲勞持續存在1個月或1個月以上,但<6個月者為長時間疲勞;(4)疲勞持續或反復存在6個月或6個月以上,但在15~22項中未滿4項者為特發性慢性疲勞;(5)疲勞持續或反復存在6個月或6個月以上,同時在15~22項中有4項或4項以上,并>6個月者為慢性疲勞綜合征。調查表第2部分的評定標準為:(1)在1~5和55~56項中,1~3、56中有2項及4、5、55中有1項,為氣虛;(2)在6~10、43、55~56項中,6~8中有2項及9~10、43、55~56中有2項,為血虛;(3)在11~18和55~56項中,11~13、18中有3項(其中脘脅脹痛為必備項),或11~13和18中有2項(其中脘脅脹痛為必備項)及14~17、55~56中有2項,為肝郁脾虛;(4)在12~13、18~22、55~56項中,12~13、18~19、55中有3項(舌象必備),或12~13、18~19、55中有2項(舌象必備)及20~22、56中有2項,為濕熱壅盛;(5)在7、10、30、32、37~44、55~56項中,32、38這2項(其中腰膝酸軟為必備項)及7、10、30、37、39~44、55~56中有2項,為腎陰虛;(6)在32~37、49、54~56項中,32~33、54中有2項及34~37、49、55~56中有2項,為腎陽虛;(7)在23~31、55~56項中,23~27,55~56中有2項,或23~27、55~56中有1項及28~31中有2項,為血瘀。
1.6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調查的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 11.5版統計分析軟件完成。
2結果
2.1香港地區疲勞狀況及CFS情況 在調查的1 013人中,無疲勞者213人,占21.0%;輕度疲勞者215人,占21.2%;疲勞者585人,占57.8%。在疲勞的585人中,一般疲勞者310人,占53.0%;長時間疲勞者92人,占15.7%;特發性慢性疲勞者118人,占20.2%;CFS者65人,占11.1%。CFS患病率為6.4%。
2.2香港地區CFS中醫證型分布情況 在符合CFS診斷標準的65人中,對其中自愿接受訪問的56人(其中男13人,女43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中醫證型、癥狀問卷調查。56人中,肝郁脾虛2人(3.6%)、氣血兩虛4人(7.1%)、氣虛3人(5.4%)、氣虛血瘀20人(35.7%)、腎陰虛7人(12.5%)、腎陽虛18人(32.1%)、濕熱壅盛2人(3.6%)。
2.3香港地區CFS患者常見癥狀分布情況 在調查的54種中醫癥狀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前8位癥狀依次為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疼痛、失眠、健忘、脈絡瘀血及頭暈眼花。其中腰膝酸軟55人(98.2%)、神疲54人(96.4%)、乏力51人(91.1%)、疼痛50人(89.3%)、失眠49人(87.5%)、健忘48人(85.7%)、脈絡瘀血42人(75.0%)、頭暈眼花40人(71.4%)。
2.4香港地區CFS患者常見舌象、脈象分布情況 共收集舌質5種、舌苔8種、脈象11種。位列前3位的舌質分別為舌質淡、胖、暗;位列前3位的舌苔分別為苔薄白、薄膩、白;位列前3位的脈象分別為細、沉、澀。組合舌、脈象則以舌質淡胖、淡暗,舌苔薄白、薄膩及脈沉細多見。舌淡45人(80.4%)、舌暗40人(71.4%)、舌胖38人(67.9%);苔薄43人(76.8%)、苔薄膩22人(39.3%)、苔白33人(58.9%);脈細42人(75.0%)、脈沉39人(69.6%)、脈澀35人(62.5%)。
3討論
傳統中醫中無有關CFS病名的記載,我們根據其臨床表現認為該病可歸屬于“虛勞”、“郁證”、“百合病”等范疇。目前,香港的中醫師嘗試運用中醫藥治療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仍缺乏對CFS在香港地區流行病學情況及相關中醫證候及癥狀分布規律的研究。
近年來,國外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發達國家CFS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高于欠發達國家。人群中有疲勞癥狀者約占24%。在日本,符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定的CFS診斷標準和“英國診斷標準”的人數均達1.5%[4]。在澳大利亞某社區的調查發現:CFS癥狀持續6個月以上的人數約為37/10萬,但研究者認為實際的發病率可能高于此數,約為522/10萬[5]。英國的調查表明:大約20%的男性和25%的女性總感覺疲勞,其中約1/4可能為CFS。1995年在美國調查CFS的發病率為(75~267)/10萬,而且認為實際的發病率可能更高,約為(1 775~6 321)/10萬[6]。在中國,尚無專門針對CFS的大規模調查,但已有一些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FS在人群中有較高的分布,尤其是在腦力勞動者中,CFS更為普遍。本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地區人群的疲勞情況與各國的流行病學特征基本一致,有疲勞癥狀者占57.8%,CFS患病率為6.4%。此數據雖然高于各國普查所獲得的患病率,但因為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20~50歲的人群,這一類人群屬于CFS高發人群,因此與英美國家估計的實際患病率基本相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地區的CFS以氣虛血瘀型最為多見,腎陽虛次之;出現頻率最高的前8位癥狀依次為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疼痛、失眠、健忘、脈絡瘀血、頭暈眼花等;舌、脈象則分別以舌質淡胖、淡暗,舌苔薄白、薄膩及脈沉細為多見。由此表明:CFS與氣虛、腎虛、血瘀的關系最為密切,以虛證為主;其病位涉及五臟,尤以腎虛為主。調查中陽虛者較為多見,這可能與地域因素有關。香港地區氣候濕熱,人們飲食寒涼,多居冷氣環境,因此寒涼傷陽,故多表現為陽虛。
中醫認為:氣是人體生命之根本,對人體具有推動、溫煦、化生、防御和固攝的作用。氣虛則百病皆生?!端貑?#12539;舉痛論》曰:“勞則氣耗,喘息汗出,內外皆越,精神竭絕。”說明過勞可導致氣耗,氣虛又可導致臟腑功能低下,人體易出現神疲乏力。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若腎精不藏則髓??仗摚憩F為腦力疲勞,如神疲、失眠、健忘、頭暈目眩等。正如《靈樞・海論》記載:“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毖鼮槟I之府,“貫脊屬腎”,腎虛則元氣虛,元氣推動血脈無力,造成瘀血阻塞經絡,經脈不通,從而表現為體力疲勞、腰膝酸軟及疼痛。本研究通過對56名CFS患者中醫證型、癥狀及舌、脈象的調查,初步認為香港地區CFS的病機為本虛標實,氣虛、腎虛為本,瘀血為標。在中醫治療上應注重調補腎氣,兼顧理氣活血、疏通經絡。
[參考文獻]
1Chalder T, Berelowitz G, Pawlikowska T,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atigue scale[J]. J Psychosom Res, 1993, 37(2): 147153.
2Fukuda K, Straus SE, Hickie I, et al. 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J]. Ann Intern Med, 1994, 121(12): 953959.
3.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36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