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茶文化的興起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中外合資雙方利益的不相容是沖突的根本原因,而管理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合資企業內部不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合資企業的文化差異,影響到企業中人們不同的價值觀、管理方式和方法,必然造成文化沖突。所謂“文化沖突”,也就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文化因素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過程。當然文化沖突并不完全是壞事,因為正常的文化沖突,會促使各方之間相互深入了解,反省自身,在碰撞中尋求共同點,這種沖突就會成為企業組織中的積極動力。但大量沖突具有破壞性,產生分裂、混亂無序、不合作,造成企業功能失調,大大降低人力資源在企業組織中的效率,甚至形成負面效應。冼國明等(2002)研究德國博西華與揚子冰箱合資失敗的案例得出:合資雙方過于強調自身文化的特殊性、甚至優越性,從而使雙方在經營思想、管理制度和方法上的沖突加劇,是導致合資經營失敗的重要原因。
中外合資企業中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價值觀的差異
企業價值觀屬于企業文化的隱性層面。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以儒家倫理為基礎形成典型的東方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現為:崇尚權威,強調等級次序;重視群體利益和親情關系和睦;重視教育與人力資本的開發。在歐美等國家以自由主義為基礎形成典型的西方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現為:主張個性的張揚和思想的創新,對“異端”的寬容和對別出心裁的鼓勵。同時,形成了開拓進取、從不滿足的獨立人格。因此,東方文化的價值趨向重群體、重道德、重實用,而西方文化價值趨向重個體、重科學、重思辨。中外合資企業管理中,對高層管理者來說主要表現在風險觀念方面。中國企業家受政府行為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般“求穩怕變”,缺乏風險意識和冒險精神,唯恐失敗,難以把握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所出現的機會;而歐美國企業家則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敢于創新和冒險,無后顧之憂,在新產品研制、新市場開拓、新方法運用等方面都充滿競爭和冒險精神。對于普通員工來說,這種文化的差異集中表現在對工作和成就的態度方面。中國企業員工目前還不能完全指望通過工作努力得到物質上的滿足,缺乏靈活的激勵機制,而在歐美國家,員工能從自身的工作努力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物質滿足和樂趣。這造成雙方對工作和成就態度上的差異,并因此引發沖突。
從下例可以說明合資雙方的價值觀差異。中新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是在中、新兩國政府的推動下于1996年7月開業運營的,中、新雙方股份為51:49。公司經營年限為50年,經營范圍包括開發、建設、管理、經營中新碼頭以及所屬設施,為各類船舶提供集裝箱裝卸服務,并從事港內運輸、倉儲、集裝箱修理,以及住處咨詢等服務,以使中新集裝箱碼頭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當代先進水平的國際性集裝箱碼頭。有一天,現場的一臺叉車突然失火,叉車附近都是貨物,辦公樓上清楚看到火光,樓內所有中方人員,在中方副總經理的帶領下,都快步跑到現場,協助滅火,事故處理完畢,中方人員回到樓內才發現新方都在辦公室“隔窗觀火”,而無一人到現場救火。因此雙方開始抱怨:中方認為現場有危險,干部應該出現在那里,車和貨物燒壞,不管是誰賠償,國家財產都要受損失。盡管火場危險,公司的干部還是應該不顧生命安危,保證財產安全。新方認為:現場失火有專人負責救火,我們去了幫不了多大忙,管理人員應忠于職守,人去樓空怎么指揮現場,再說人的生命是高于金錢和財產的,怎么可以用生命去換取財產安全,中方干部的行為真是莫名其妙。
二、經營理念的差異
中外雙方價值觀的差異往往可以從對經營的風險態度以及經營目標體現出來。在風險經營理念中,中方企業家一般缺乏風險意識和冒險精神,而西方企業家則敢于創新和冒險,因而在新市場開拓、新方法運用等方面將會引發中外雙方的沖突。在經營目標上,中方比較注重短期經營行為,當企業效益較好時,首先考慮的是收入分配問題,對員工的培訓不太重視,存在重物質資本而輕視人力資本的觀念;外方經營思想側重于長期戰略,當企業效益較好時,首先考慮追加投資、產品改進等問題,并重視對員工的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人力資本含量。因此在經營戰略目標上雙方考慮的側重點不同往往引發不穩定性。
三、管理方式和管理風格的差異
合資企業的重要特征是雙方共同擁有企業控制權,這就意味著企業發展方面的問題需要共同決策,而在合資企業實際運營中讓許多高層管理者共同決策并非易事。外方管理者習慣于個人決斷、個人負責,而中方管理者習慣于集體決策、集體負責,個人不愿承擔更多責任。對不同意見的表達方式也不相同,中方人員如對某事有不同看法,通常不是直接陳述己見,而是背后議論,而外方則是直截了當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長期以來,中國的國有企業處于國家高度集中控制之下,連產品定價、某個職務的工資標準變動等內部經營管理決策都要由國家主管部門決定,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企業管理風格,即一切由上級安排。。
例如,廣州標致就是經營管理方式等不同造成文化沖突,以至廣州標致解體。廣州標致是由廣州汽車制造廠、法國標致汽車公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國際金融公司和法國巴黎國民銀行合資經營的汽車生產企業,成立于1985年,總投資額85億法國法郎,注冊資本為3.25億法郎。廣州標致員工共2000余人,由廣州汽車制造廠和法國標致汽車公司共同管理。合同規定,1994年以前的總經理由法方擔任,公司任何一個部門的兩名經理中,至少有一名是法方人員。截止1997年8月,廣州標致累計虧損人民幣10.5億元,實際年生產量最高時為2.l萬輛,遠未達到國家產業政策所規定的年產15萬輛的生產能力。1997年10月,法方宣布撤資,廣州標致解體。廣州標致的經營失敗,除了中法雙方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分歧外,未能解決好文化的差異和沖突,是無法進一步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中法合作之時,廣州標致公司從總經理、各部門經理到技術承包監督等重要管理職位的主要負責人幾乎都是法方人員,他們采用生硬的、強制的方式,推行全套的法國式管理,與中國的傳統觀念和文化格格不入,由此引起中方員工的強烈不滿。在生產經營管理中,雙方經常出現不一致的看法,但退讓的多數是中方。法國管理人員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對不滿意的地方直截了當地指出來,而中方管理人員的表達方式較為委婉,很少直接發表意見,這使得在實際運作中表現出法方人員占主導地位的現象,共同管理成為一句空話。法方管理人員在許多情況下堅持以原有的管理方法和固定模式處理問題,使中方的管理人員產生逆反心理,引發更大的矛盾和沖突,導致罷工事件。最后由中國政府和法國領事館出面調解。事后,該企業的中方員工道出了心里話:“法國人的管理方式我們接受不了,我們受不了洋人的氣?!边@一事件的實質就是中法雙方管理方式的沖突和文化的沖突。
四、顯性文化的差異
中外合資企業中最常見和最公開的文化沖突是顯性文化的沖突,即來自行為者雙方象征符號系統之間的沖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表達方式(語言、神態、手勢、舉止等)所含意義不同而引發的沖突。在行為規范上,美國人比較開朗,喜歡隨和、輕松和幽默的工作環境;而德國人較為謹慎,喜歡正式、嚴肅和穩健的工作環境。在某些中外合資企業中,外方管理者常抱怨中國員工對他不友好,原因是他經常看到中方員工在休息時聚在一起談笑風生,但當他靠近時,員工卻各自走開,沒人搭理他,因而認為中國員工對他不友好,這其實是一種對潛意識語言理解上的差異而產生的誤會。在西方,對別人的熱情報以毫無表情的沉默意味著不友好,而在中國等級制觀念影響下,普通員工見到較高地位的上級時,往往會流露出謙卑敬畏的神態,或者有意回避等行為。
從中外合資企業中的股權結構變化,可以發現合資企業的不穩定性也是有不同表現形式的,其不穩定的結果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外方收購中方股權,實現控股或獨資經營。這種結果在合資企業中是比較多的,例如:如德國巴斯夫公司與上海染料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利用低價銷售策略使企業連年虧損,這樣不僅排擠了中小競爭者,而且虧損使企業總資產大幅度下降。這時,外方以企業持續發展為借口要求追加投資,而中方因虧損無力籌資,外方順利通過增資擴股由對等股份上升為75%,從而實現了對合資企業擁有絕對控股的地位。
第二、中方收購外方股權,實現控股或獨資經營。例如:1996年9月,在安徽合肥市成立的榮事達美泰克合資公司,榮事達是以5個公司作價,美泰克以現金7000萬美元投入到合資企業。在合資企業的股權安排上,榮事達和美泰克各占49.5%,香港愛瑞公司占1%。美泰克是美國的第三大家電公司,合資企業最終在2002年以美泰克主動撤出,并轉讓其股權由中方完全控股而告終。
第三、合資企業獨立運營,雙方都極少干預。
第四、合資企業解體、清算與注銷。
參考文獻:
[1]吳玉瑞:中外合資企業的設計與發展.第1版,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6頁
[2]C.Inkpen and W.Beamish: Bargaining Power and the Inst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在這收獲希望的金秋十月,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永州電視臺都市頻道聯手,在“神州瑤都”**縣,在“中國瑤族第一殿”盤王殿前,啟動了《千里瑤鄉行》大型電視文化考察活動,這既是弘揚民族文化推進先進文化的一大盛事,又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對此,我謹代表**45萬瑤漢各族人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并預?;顒尤〉脠A滿成功,收獲累累碩果!
“南嶺無山不有瑤”,橫亙在中國南方的南嶺山地是瑤族的主要聚居區。**位于湖南省最南端,南嶺中心地帶,自宋元年間瑤族輾轉遷徙至南嶺山地以來,**就是瑤族歷史上重要的中轉站、大本營和發祥地,現在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居住最集中、地域最廣的**縣?,幾迦嗣袂в嗄陙碓诖松⒎毖?,創造了燦爛的瑤文化,成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瑤文化底蘊深厚,有以長鼓舞和盤王大歌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龍犬圖騰崇拜為代表的文化,以盤王節、趕鳥節為代表的節慶文化,以吊腳樓為代表的居住文化,……幾乎涵蓋瑤族生產生活的一切方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從歷史演變進程來看,瑤族的活動區域曾遍及湘江、資江流域及洞庭湖沿岸地區,可以說瑤文化是荊楚文化、湖湘文化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弘揚瑤文化,對振興湖湘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瑤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正在努力探索一條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瑤文化可持續發展之路。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依托**豐厚的瑤文化資源,促使文化與經濟互動,使瑤文化在民族區域的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注重保存和發掘原生態的瑤族風俗文化,突出瑤族歌舞、瑤家民居、瑤山風光等文化亮點,著力打造“神州瑤都”品牌。近年來**相繼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瑤族盤王殿、吊腳樓民俗長廊一條街,誕生了榮獲亞廣聯金獎的聲樂組曲、現又編排成大型舞蹈詩、將參加全省首屆藝術節調演的《盤王之女》,獲全國群星獎銀獎的《木龍歌》等優秀民族音樂作品,發展壯大了全省唯一的縣級民族歌舞團——**歌舞團,創作出《長鼓神韻》、《耕》等一大批民族文藝作品。我們還利用**瑤山原生態的瑤族風情和自然風光,大力發展民俗文化旅游,將瑤文化由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與此同時,在縣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我們用極具開拓意識的民族精神凝聚人心,用創新的精神重構瑤文化人文環境,為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無窮動力。
這次省市縣三級宣傳、新聞、電視、民族等機構聯合行動,在**啟動的《千里瑤鄉行》大型電視文化考察活動,將為瑤文化的薪火相傳再添一把火,點亮世人對**瑤山關注的目光,啟迪民族發展新的思維。隨著活動的展開,你們將日益深刻地感觸到**瑤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瑤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將因你們的參與而呈現出更加勃勃的生機。
篇4
為小型文體類公司的規范管理、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參考,為小型文體類公司企業文化的塑造提供思路。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廣州市龍林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市青少年萌芽書畫培訓中心、廣州市水蔭鋼琴樂器培訓公司、廣州市跳跳健身有限公司、爵士樂培訓營等五家文體類小型公司的企業文化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綜述法、訪談法等對此進行研究。
4 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從企業理念文化、人員進修情況、管理制度情況、家司互動文化、第二課堂活動等五個方面來了解企業文化現狀,具體如下。
4.1 企業理念文化
上表可知,各企業的理念相差較大,有些較為具體,比如廣州市青少年萌芽書畫培訓中心,以培養青少年書畫興趣,提高他們書畫技能和水平;廣州市水蔭鋼琴樂器培訓公司以考過級為主,爵士樂培訓營以培養學員熱愛爵士樂, 發揮爵士文化,而廣州市龍林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市跳豆健身有限公司的理念較為籠統,本研究結果表明,藝術類的理念文化較體育類的要清晰。
4.2 員工進修情況
培訓類機構的教員、教練需要不斷進修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本研究?幕?構工作人員的培訓情況來了解各公司在人員培訓方面的情況。
上表可知,體育類的企業近三年來,沒有派員參加任何培訓,而藝術類的近三年均有2-3人次參加進修培訓,這說明,在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技能方面,藝術類的小型企業比體育類的更加重視。
4.3 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管理制度是公司企業正常運轉的規范性依據,有些公司在執行制度方面,遵章辦事,而有些公司,盡管有制度但執行力度不夠;還有一些公司,制度不健全,也沒有按制度行事。
結合上表情況,從訪談可知,公司規模在10人以上的,配備的制度較為全面,而小于10人的,幾乎只有考勤制度,這說明,各公司的制度非常不完善。
4.4 家司互動文化
為了解公司與家長的聯系和互動情況,本研究對此進行了調查研究,具體如下:
家司互動方面,除了學員參加比賽或考過級,公司或培訓機構才會與家長取得聯系,否則其他時間與家長聯系是不夠的。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篇5
一、引言
20世紀60年代以來,管理理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其最顯著的特征是突出了組織中的人的作用,并把管理者在組織和管理中的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不同的管理者有著不同的領導行為,不同的領導行為又會孕育出不同的企業文化。談到美國安然天然氣公司的企業文化,人們通常會歸結于杰夫·斯基林的出色領導;中國海爾集團的神話,也通常會被歸功于張瑞敏的務實管理風格。作為領導與變革領域的大師級人物約翰·科特在1990年發表的《變革的力量》中對企業文化與領導行為的關系有如下觀點:“領導與文化正如管理與結構一樣密切相關,建立一種有用的企業文化需要強調有力的領導,同時只有通過一定種類的企業文化,企業組織上才能發現卓越的領導。”因此本文從領導行為的四個維度出發,淺析中美企業領導行為對企業文化影響的差異,并本著兼容并包的原則提出我國企業的領導行為與企業文化的改進方向。
二、經典領導行為理論的回顧
隨著管理理論的發展,領導行為理論演變出四種理論學派:1、早期的特質理論和行為理論,實際上特質理論與行為理論二者是相互矛盾的。如果特質理論有效,領導從根本上說就是天生造就的;相反,如果行為理論有效,則可以通過具體行為來培養領導的。行為理論和特質理論的局限性在于,行為理論的研究并沒有考慮影響成功與失敗的情境因素;而特質理論的研究也沒有找到領導者所具備的特質。2、近期的權變理論:Fred fielder(1967)在研究領導時將領導風格分為關系取向型和任務取向型,并考慮了領導者——成員關系、任務結構和職位權力三種情境。之后Paul Hersey & Kenneth Blanchard與Fred fielder將下屬的成熟度設定為情境,根據下屬的成熟度界定出四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對策建議,并研究出一些個體、任務和組織變量可能成為“領導”的替代因素,或者使領導者對下屬的影響失效,詳見表一:
特點
關系取向領導
任務取向領導
個體:
經驗/培訓
專業
對獎勵的淡然態度
工作:
高結構化任務
提供自身反饋
滿足個體需求
組織:
正式明確的目標
嚴格的規章和程序
內聚力高的群體
無影響
替代
無效
無影響
替代
替代
無影響
無影響
替代
替代
替代
無效
替代
無影響
無影響
篇6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將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的不穩定心絞痛接受PCI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強化口服曲美他嗪組(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對照組)。入選患者為成功行PCI術治療,TIMI3級,殘余狹窄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應用抗血小板凝集、β受體阻斷劑、硝酸酯類、調脂藥物等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基礎上,PCI術前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日,連服3天以上。PCI術前30分鐘頓服曲美他嗪60mg,術后繼續長期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日。監測術后6小時、12小時、24小時CK-MB、CTNI,以及術后3個月內心血管不良事件(嚴重心律失常、再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的發生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之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
2 結果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PCI術后6小時、12小時、24小時CK-MB、CTNI的比較 治療組術后6小時、12小時、24小時監測CK-MB、CTNI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PCI術后CK-MB、CTNI的比較(x-±s)
2.2 治療組與對照組3個月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較 治療組術后3個月再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較
3 討論
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PCI是一種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極大程度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的有效方法,雖然介入設備不斷改進、操作技巧不斷提高,但PCI仍存在不同形式并發癥,其中PCI術中的微小心肌損傷仍是其常見并發癥。據文獻報道,PCI術后CK-MB升高的發生率為5%-20%,CTNI升高的發生率為30%-74%[1-2]。近年來的一些隨訪研究表明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的心肌損傷標記物升高者死亡率及再發心血管不良事件機率明顯升高[3-4]。PCI術后心肌損傷發生機制目前認為與下列原因有關:1.PCI術中被擴張的狹窄冠脈及其鄰近側枝的短暫性閉塞及冠脈痙攣[5]。2.由于多次球囊擴張、單次球囊擴張時間過長或壓力過高導致暫時性冠脈供血與心肌代謝失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微小損傷[6]。3.病變處血栓及內膜夾層形成,引起血管完全或次全閉塞。4.PCI術中出現的血管微顆粒導致微循環障礙[7]。主要是PCI術中缺血心肌受損及微循環障礙。
正常情況下,心肌細胞能量來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消耗同樣多的氧,葡萄糖氧化供能比游離脂肪酸氧化高12%~28%(不同類型的游離脂肪酸)。在心肌缺血的情況下,心肌能量代謝發生改變,無氧糖酵解增強,并且心肌細胞優先利用脂肪酸氧化產生ATP,從而顯著降低葡萄糖氧化。因此,通過抑制脂肪酸氧化,刺激葡萄糖氧化,優化心肌能量代謝,消耗同樣的氧,能生成更多ATP,有效治療心肌缺血。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l-2,3,4三甲基苯唑二氫鹽酸鹽)作為代謝類藥物的代表,選擇性抑制長鏈3-酮酰輔酶A硫解酶,部分抑制游離脂肪酸氧化,促進葡萄糖代謝,利用有限的氧產生更多ATP,改善心臟收縮功能,防止細胞酸中毒和鈣過載,增加細胞膜磷脂合成以保護心肌細胞。與單純的心肌缺血相比,缺血后再灌注會進一步加重心肌損傷的程度。缺血-再灌注動物模型研究證實,曲美他嗪能夠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限制中性粒細胞浸潤和血小板聚集,還具有抗氧化作用[8]。Bonello等的對照研究發現,PCI術前口服負荷劑量曲美他嗪60mg顯著減少心肌再灌注損傷的發生,預防PCI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9]。
本組研究顯示,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在接受PCI治療前后強化口服曲美他嗪,術后監測6小時、12小時、24小時CK-MB、CTNI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曲美他嗪可以減輕PCI術后心肌損傷,術后隨訪3個月發現,治療組再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亦低于對照組,但在其他不良事件方面,兩組間未見明顯差異。由于本研究例數有限,隨訪時間短,所以長期口服曲美他嗪是否可以明顯改善患者遠期預后,尚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參 考 文 獻
[1]Bertinchant JP,polge A,Ledermann B,et al.Relation of minor cardiac troponin I elevation to late cardiac events after uncomplicated elective suuessfuc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angina pectoris.Am cardiology,1999,84(1):51-57.
[2]賈永平,楊志健,張寄南,等.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后血肌鈣蛋白I對預后的意義.中國介入心臟病雜志,2000,8(3):124-126.
[3]Fuchs S,Kornowski R,Mehren,et al.Prognostic vale of cardiactro ponin-I levels foiiows catheter-based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2000,85(9):1007-1082.
[4]Cantorw J,Newbylk,Christensom R H,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ince of elevated troponin I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AM Cou cardiol,2002,39(11):1738-1744.
[5]ABDELMEGUID A E,WHITLOW P L,SAPP SK,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transient,uncomplicated in-laboratory coronary artery closure[J].Circulation,1995,91(11):2733-2741.
[6]BERTINCHANT J P,POLGE A,LEDERMANN B,et al.Relation of monor cardiav troponin I elevation to late cardiac events after uncomplicated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angina pectoris[J].Am J Cardiol,1999,84(1):51-57.
篇7
氣排球起源于我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氣排球在我國的南方較盛行,在其他地區也逐步開始引進推廣普及,目前新疆尤其是南疆各級中學氣排球運動仍然是一片空白,氣排球集聚健身性、趣味性、娛樂性等優點,如果氣排球可以引進到南疆貧困四地州各級中學推廣普及,它不僅會豐富南疆校園文化的建設、促進民族團結,同時還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鍛煉增進健康并促進6人制排球運動的快速發展。
一、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從1984年氣排球運動誕生至今,只有短短25年的時間,如今已經被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作為重點扶持和推薦的對象,最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排球協會與國家體育總局排球協會聯合,在新疆多數地區基層、中小學、社區、軍營、礦產企業等部門進行了,通過一帶一路大走訪,宣傳大美新疆和大眾系列排球運動,使廣大新疆各族人民,得到了現實意義的重大宣傳教育,特別是氣排球走進校園后,在校園受到了廣大師生員工們的,熱烈歡迎,同時此項運動在中小學播下了種子,吸引和啟發了更多的中小學生,目前氣排球在新疆南疆貧困四地州開始萌芽慢慢生長。我區學校還屬于氣排球運動的空白地區,響應氣排球運動適宜在中學推廣的號召,因此學校領導都建議通過加強宣傳、同時明確此項運動的健身價值以及社會價值,充分發揮中小學校的廣大學生組織氣排球隊的帶領作用,同時組織相關的氣排球活動等方法,合理利用我學?,F有場地條件,將此項運動成功引入學校課堂,進而更好地推動氣排球運動在我區校的發展和壯大。在各級學校中普及和推廣氣排球運動,不僅可以推動青少年,兒童人群中的氣排球運動開展,同時也貫徹了“快樂體育和終身體育” 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精神的教育思想。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氣排球選項課總體情況現狀及分析
在我區中小學范圍中,只有個別學校屬于氣排球運動開展較好的學校,他們把氣排球課設置成為了學生的選修課和課外體育項目,但這些學校僅僅占了所調查中學總數的很小一部分,在剩下的中小學中,均沒有開設任何形式的氣排球課程。
通過訪談以及調查的情況來看,在被調查的中小學里,氣排球教學課的模式單一。
只是把氣排球列為體育課的選修內容,教學的內容比較簡單,考核的要求也比^簡單。這樣學時時間少,還不能站穩的情況下,氣排球根本就不能推廣普及。2、 (二)新疆中小學開設氣排球選項課的決定因素
首先,學校領導對于在學校開設某一門課程或者開展某一項運動都具有政策上的決定權。學校領導們的認可,對于氣排球運動在學校體育運動中的開展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獲得政策扶持,氣排球運動在各級學校中才有可能站穩腳跟,這也是今后在新疆各級學校中氣排球運動獲得更好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次,體育老師作為承上啟下的溝通橋梁,對上要向學校領導推薦和介紹氣排球的運動,讓教育局,整個社會,學校領導盡可能地了解氣排球運動,以便獲得他們對氣排球運動在學校的推廣首肯,同時對下要針對小學生們傳授大量氣排球運動的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起到激發其學習動力和參與熱情的作業。因此,這就不得不要求學校的體育教師,不僅要了解到氣排球運動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氣排球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同時具有在學校推廣以及普及氣排球運動的強烈激情、愿望和能力。
最后,學生作為氣排球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各級學校對于氣排球運動的發展走勢起著極其重要的決定性作用。氣排球運動課程的對象主要是小學生和中學女生,學生們的態度是非??陀^和純粹的:認可的都會積極參與,并且大力推廣。
(三)充分利用室內外塑膠場地和小型場館設施
目前新疆絕大部分學校,為了提高和加強兩基教育條件,教學場地器材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氣排球運動總體投資不大、對場地要求也不高、作為室內排球運動的衍生項目,氣排球目前可以充分的利用各級學校現有室內外200米塑膠場地,和各類小型場地,并且不必單獨新建專屬場地,同時適合在各個學校內廣泛開展。只要合理的安排與調度,那么氣排球可以和其他體育運動“和平共處”的。
三、結論與建議
總之,目前傳統排球普及呈現下滑趨勢的同時,如果各級中小學不積極引進和推廣普及氣排球,那么中小學排球運動會走向士氣低落,開展下滑的情景。
建議:各級教育部門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認識氣排球的發展和推廣普及前景,對學校體育師資進行有力的培訓措施,通過各種渠道盡快配備好氣排球場地器材條件,引進專業的人員來介紹氣排球知識,加大培訓力度,建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氣排球運動隊,確保提高氣排球項目的推廣普及。
篇8
旅游地理篩選理論就是消費者對旅游目的地的資源進行篩選的行為。這種行為結合目的地資源的豐富程度或者人性化程度會造成旅游消費過旺或過于冷清的兩種局面。旅游地理篩選理論就是要對旅游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社會資源進行綜合的考量,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融合分析,最終確定目的地和消費內容。
二、茶文化旅游特點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來旅游消費市場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模式,主要是以茶文化資源為基礎,融入多元而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如,采茶、制茶體驗、品茶、茶道文化、茶藝欣賞、茶俗文化等。茶文化旅游模式的發展,主要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首先,我國是產茶大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而豐富,在當前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注重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消費成為熱點;其次,當期,人們對養生和保健的重視程度提高,喝茶、品茶成為很多人休閑娛樂或者放松身心的一種方式,人們對這種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探究欲望,旅游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其次,隨著茶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延伸,以及消費者對體驗式和自助式消費旅游的熱愛,茶文化旅游逐漸受到追捧。
茶文化旅游體現出一種文化與消費結合、資源豐富多彩、體驗式程度高、生態自然等方面的特點,滿足了當前旅游消費者的心理。
三、基于旅游地理篩選理論的茶文化旅游模式
基于旅游地理篩選理論的茶文化旅游,實際是一種以茶文化為基礎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結合市場需求完善茶文化旅游市場資源,并對現有資源進行及時調整。另外,還要根據茶作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元素,以健康和養生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開發,注意茶葉作為一種農作物,其生長和生產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且品種繁多、制作工藝復雜且差異很大,旅游資源開發應該要有一定的區域特色和保護意識?;诘乩砗Y選理論的茶文化旅游模式,應該既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又考慮到茶文化的保護和資源開發力度。
1.定位準確合理
茶文化旅游模式本身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消費產品,對其開發利用要有準確的定位,發展模式要科學合理。茶文化是基于一定的地理條件和區域生產條件而存在的,定位過程中要對當地的茶文化歷史和資源有充分的了解,將傳統與現代進行有利的結合,定位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資源。
例如,江西婺源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茶葉產地和制茶地,目前還有很多傳統的種茶和制茶村落保存了下來。對于這種歷史悠久且保存完好的茶文化區域,應該定位為“古村落觀光型”產品,主要是對當地的茶文化古村落資源進行開發,對古建筑、古制茶器具、傳統制茶工藝進行保護和挖掘,供游客欣賞和體驗。其中要加強講解服務,可進行人工講解和電子講解兩種,在歷史遺跡或者物質遺產周圍做好歷史介紹,包括文字和圖片介紹。
2.進行產品創新和融合
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成熟,旅游產品的進步和完善,消費者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對旅游產品的豐富性和多元性有更多的需求。茶文化旅游要想滿足消費者對資源開發的高層次需求,就需要不斷創新和融合,避免消費者產生疲勞。茶文化旅游內容較為固定,應該將茶文區域內的相關綠色旅游資源、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和融合,進行創新開發,實現跨行業發展。例如,可以在餐飲中融入茶文化,有很多茶文化旅游地的酒店或餐館,將當地特色的茶葉用來制作菜品,將茶葉經過清洗和煎炸進行烹炒,味道非常鮮美,或者將茶葉打碎進行糕點制作,味道非常獨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消費者。
除了和餐飲行業的融合,還可以融入住宿行業、休閑娛樂行業、交通行業等多個和茶文化旅游消費有關的行業中,拓展思路,拓寬渠道,吸引更多的茶文化旅游消費者。
3.豐富產品內涵
篇9
1茶文化和漢語言文學
茶文化起源于中國,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是在飲茶活動中產生的具有一定精神意義的文化特征,包含著茶道、茶精神、茶書、茶具、茶畫、茶藝等元素。中國是禮儀之邦,講究待客之道,而茶正是我國款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種物質,從魏晉南北朝起,已有飲茶之風,到隋朝飲茶已成為極為普遍的事,凡客來,必敬茶。漸漸地,茶文化興起,人們對于茶葉、茶具、煮茶等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演變為先進的茶文化,飲茶成為一件可俗可雅的平常事。茶文化作為我國文化長河中極具民族特色一個文化元素,其發展歷程對于漢語言文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可以說,茶文化本來就是漢語言文學的研究范疇,都是在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人民的智慧結晶,反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
2茶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
2.1茶文化發展推動了漢語詞匯的發展
在茶文化演變歷程中,其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在不斷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漢語詞匯的發展。從物質層面上講,茶葉的品種、種植、制作及相關的器具,隨著歷史的發展,在不斷發生變化,與之相關聯的漢語詞匯因此也變得更加豐富,比如說茶葉品種,有西湖龍井、大紅袍、碧螺春、鐵觀音、六安瓜片等。從精神層面上講,茶文化涉及到茶藝、茶禮、茶詩等,這些都大大豐富漢語言文學的內容,為了準確描述茶文化的內容,并且傳達其意蘊,人們創造出來沏茶、品茗、茶話、茶德等詞匯[2]。
2.2茶文化現象的沒落導致漢語詞匯的沒落
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舊的文化元素不斷沒落,新的文化元素不斷添加進來,唯一不變的,就是中華民族對于茶的熱愛。在漢語言文學中,文言文和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有著較大的區別,這其實就是時展的特征,文字在不斷演變,在茶文化發展歷史中,有一些古老的詞匯,比如說、,這兩個詞語分別是茶樹、采摘時間較晚的茶的意識,現在都已經被現代化的詞匯所取代。包括一些動詞含義的詞,都隨著茶文化乃至中華文明的演變,逐漸消逝在歷史長河中,比如說斗茶、奉茶、選茗,現在關于茶,人們只會說泡茶、倒茶、喝茶。
2.3茶文化的發展使得漢語詞義發生變化
在以往,茶就是指茶葉、茶樹或者茶水,而在現在,茶有了更為廣泛的含義,指用茶制成的飲品,比如說西湖龍井是茶,冰紅茶也是茶,甚至于由檸檬、、玫瑰等泡制的茶水也屬于茶的范疇。時代在發展,不同的詞語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思想的變化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以龍井為例,在古代這只是一個地名,但到了現在就是指龍井茶。同時,隨著茶文化的發展,一些詞義早已被忘記,詞語也逐漸消逝在人們的詞典中,比如說茶會,兼具茶話會和物品交易的意識,現在一般是指以茶會友的聚會方式。
3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外界文化元素的沖擊,要想將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就必須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強現代化的中華文化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漢語言文學是指對中國文學史、中國國學、中華民族精神等內容進行研究的學科,覆蓋政治、軍事、哲學、藝術、歷史、文學等多個領域,其中,茶文化屬于漢語言文學的一個研究領域,在歷史長河中,隨著茶文化的興衰跌宕,漢語言文學中與茶相關的內容在不斷變化,包括詞匯、詞義等[3]。
參考文獻:
[1]彭慶敏.韓國茶文化對韓國語言文學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1):255-256.
篇10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結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積淀。茶在《詩經》里面就已經出現,據《詩經》記載,茶是一種具有苦味的野生型植物。在神農嘗百草的典故中也出現過對茶的描述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三國以前,茶一直作為一種藥材在民間使用。魏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開始萌芽,文人雅士開始將茶作為一種飲品,將飲茶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唐代,陸羽著書《茶經》,標志著唐朝茶文化的興起。從唐朝開始,茶道盛行。宋元時期,隨著茶業的發展和推動,茶文化也隨之越發繁榮。產茶開始規模化批量化,各種品茶社開始興起。明清時期,茶文化已經日益普及,茶業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行業,各種茶詩、茶室如雨后春筍,不計其數?,F當代,茶行業作為大家熟知的行業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葉銷售,茶社,茶飲料,茶餐廳等。飲茶更是成為了一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特殊存在方式。不僅如此,中國的茶文化已經傳到國外,并廣受歡迎。比如日本,將茶道發揚光大,成為了日本文化的瑰寶。在法國人眼中,茶代表著浪漫詩意,是一種溫柔的飲品,英國人將茶看作是美容養顏的特殊飲品。
1.2 傳統音樂
中國的傳統音樂,我國傳統文化的又一瑰寶,融合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音樂風格形式和表演模式,是現當代音樂體系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國音樂走向世界的根基。與茶文化一樣,中國的傳統音樂也有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據相關史料記載,傳統音樂始于夏商周時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形式為鐘鼓樂隊。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隨著民族大融合,中國的傳統音樂得到發展,其音樂形式變得更加多種多樣,融合了各民族特色。在這一時期,我國的傳統音樂開始慢慢走向世界,比如日本和朝鮮。宋明清開始,中國的傳統音樂走向成熟期。這一時期,中國的傳統音樂更加的世俗化和社會化。無論是演出人員還是聽眾都擁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這一時期的音樂有一種承前啟后的作用,既繼承了上一時期的優秀音樂成果,也開創了新的音樂風格?,F當代時期,中國的傳統音樂更是得到了更為廣泛的發展和繼承。傳統音樂中的各大流派日漸成熟和固定化,表演形式也更加的大眾化。隨著一系列傳統音樂的對外演出,我國的傳統音樂也越來越被外國友人所接納,成為當代世界音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茶文化與傳統音樂的共通性
2.1 悠久的歷史
中國作為茶的原產地,被認為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在詩經已有記載,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后在唐朝開始興起。陸羽所著《茶經》,代表著中國茶文化的興起。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茶文化走向世界。宋朝以后更是將茶文化發揚光大,茶業成為一個興盛的行業。明清更是將我國的茶文化推向頂峰,茶文化盛行,各種茶詩、茶市、茶社等不計其數。傳統音樂和茶文化一樣,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其產生于夏商周時期,以鐘鼓樂為代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發展,形式更加多樣,更加具有民族融合的特色。唐宋元明清,傳統音樂得到了發揚和繼承,也逐漸走向成熟。現當代,傳統音樂以各種方式開始走向世界。由此可見,中國的茶文化和傳統音樂一樣,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這也是茶文化和傳統音樂在很多時候能夠相結合的一大重要原因。
2.2 信息的載體
茶文化,作為一種在全世界廣泛流行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在本質上與音樂一樣,都是信息傳遞的載體。茶香的傳遞,不需語言不限形式,更不問品茶人的高低貴賤。它傳遞出一種人們只需品味只需意會就能感受的信息,其美好其含蓄其優雅為人所知所稱贊。這種信息的傳遞是美妙的。同理,音樂的傳遞也是如此,品樂之人無論高低貴賤,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從音樂中品味到自己的人生百態。無論創作音樂的人還是欣賞音樂的人都能從這音律中體會自己的情感,并感同他人的境界。由此可見,無論是茶文化還是傳統音樂,都是一種信息的載體,傳遞著綿延的情思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3 娛樂與藝術相結合
不言而喻,傳統音樂盡管藝術性非常強,但是從其產生開始就被當做娛樂工具的一種。夏商周時期的鐘鼓樂,是皇親貴族們用來飲酒配樂和歌舞配樂的一種形式。不管是古代的古箏還是琵琶,都是為文人雅士助興所用。隨著歷史的發展,傳統音樂被繼承和發揚,將娛樂化和藝術形式相結合。茶文化也和傳統音樂一樣,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都有其娛樂成分,在古代,飲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種娛樂方式,和飲酒一樣?,F當代,茶也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緩解生活工作壓力、交朋結友的一種有效方式,飲茶時品音,不失為一種美妙的生活方式。
2.4 精神世界的共生性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出現很大程度上充實了中華民族文化。中國的文人雅士總是將茶與自身的情操相結合,是一種高雅生活方式的典范。古詩詞中,關于茶的詩句也是不少。陸羽的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和楊萬里的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等等詩句都道出了茶的美妙與高潔,從而表達了自身品茶的快樂。傳統音樂也是精神世界的一種投射,以音樂來傳達自身的情緒和情感,也讓聽眾了解這種情緒和情感,以達到精神上的共鳴。文人雅士描寫傳統音樂的詩句也是不少,如白居易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琵琶行》以及岳飛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小重山》等詩句都是將中國的傳統音樂上升到了精神的高度。從古至今,茶和傳統音樂一樣,都是情感表達、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茶文化和傳統音樂在精神世界具有共生性。
3 傳統音樂與茶文化的結合點
3.1 以茶品音
在現當代,茶文化和傳統音樂越發相結合。例如,很多民族音樂的音樂館設有品茶坊,讓你在品茶的同時能夠欣賞到優美的傳統音樂。茶和音樂都是信息載體,當傳統音樂表達的情緒和某一種茶傳遞出來的信息相一致時,聽眾便能夠加深對音樂的認知,同時也更能體會創作者的情感。這種寓教于茶的傳統音樂欣賞方式將茶文化和傳統音樂結合到了一起,更加促進傳統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3.2 以音說茶
越來越多的茶館會出現傳統音樂的表演,傳統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有利于品茶者的情緒渲染,也增添了不少高雅氣氛。在很多大型優質的茶館,不同的茶會選擇不同的傳統音樂。為了表現不同茶的不同風格,背景音樂也會有所不同。例如,鐵觀音甘甜品茶時可配洞簫和玉笛,普洱茶醇厚可搭配一般的戲曲,烏龍茶清幽一般配上古箏的《春江花月夜》。由此可見,因為茶的品種,品茶人的性情不同,傳統音樂的搭配也隨之改變。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不僅茶多種多樣,傳統音樂更是種類繁多。不同的茶搭配不一樣的傳統音樂,使得兩者相互融合,讓品茶人和品音人都能得到更完美的審美體驗。
3.3 茶音相溶
篇11
低碳經濟;茶文化;旅游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全球氣溫的上升,導致南北極冰雪融化加重。這一系列的生態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如何高效地利用人類現有資源,對全球各個行業都面臨的巨大的考驗。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衍生出來的新型項目,它以較少二氧化碳在空氣中排放量和實現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堅持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低碳生活已經漸漸深入人們生活當中,以低碳為主的生活方式逐漸在各個行業中興起。茶文化旅游是在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型項目,但是在學術界并沒有給予一個準確的定義。而且現在定義茶文化旅游的文章越來越多。它有別于傳統的旅游項目,更注重游客的感受。茶文化旅游就我們在旅游中,去慢慢的品嘗茶的味道,品嘗味道的同時能夠深入的了解茶葉,感受先人留給我們的茶文化,從這種體驗中來獲取心靈的釋放。茶文化旅游巧妙地將茶葉文化與傳統旅游業旅游相結合,將茶葉生長的環境,茶葉的歷史,制茶的工藝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茶文化旅游的發展不僅僅是帶動了茶葉市場的開發,更多的是完成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它同時也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它對旅游、購物和娛樂等產業的發展也起到推動作用。茶文化旅游的發展,也弘揚了傳統茶文化。
1茶文化旅游的發展契機
1.1茶文化旅游業發展的趨勢
茶文化旅游通過對旅游資源的整合,研究出一套以茶為主、帶動服務行業的綜合性產業。與大多數產業相比,它對能源的消耗、污染排放和對大自然環境的破壞相對較少,但也并不是“零碳排放”的產業。由于現代產業的發展,產業鏈的逐漸擴大,旅游行業也在排放大量碳,如何抑制碳的排放量,也是當前旅游發展的重要問題。隨著時展,人們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品位,而喝茶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旅游業在近些年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一個產業鏈的發展。把茶葉融入到旅游行業當中,以茶為主線帶動旅游業的發展。茶文化旅游就其本質上來說是低碳經濟下的一個產品。茶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也會帶動餐飲、住宿、娛樂等行業的發展,但是發展過程中有些人為了眼前利益的最大化,運用一些非環保的產品,造成了許多資源的流失。所以在茶文化旅游業興起的最重要的時期,應該加大對環保意識的宣傳,也應該建立一些的環保措施,建立一個低碳環保的旅游產業鏈。茶文化旅游業已經逐漸成為服務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存在許多自身發展的優勢,比如說,占用資源少,可持續發展強,碳排放量少,按理來說,應該成為低碳經濟的排頭兵才是。低碳茶文化旅游的發展間接遏制地環境污染的發生,而且帶動一個新的產業鏈的發展,也是在低碳經濟下孕育而生的新行業。
1.2茶文化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旅游業發展很快,茶文化旅游在發展中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在發展中出現了開發方式簡單、基礎設置不全面和服務質量差等一系列問題。旅游企業在做好旅游服務的同時,也應該向游客傳遞低碳旅游文化。比如,游客在出行方面盡量乘坐電動汽車,或者電動車、自行車;食宿方面,應該避免奢華之風,崇尚簡約,舒適;旅行社應該向游客宣傳低碳旅游的重要性。隨著茶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在外出出行旅游,人們更多的選擇了徒行或者騎行,這樣更多減少了汽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住宿、就餐方面,一次性用品盡量不用,少使用空調,維護景區的環境衛生等等。改變奢靡之風,因為茶區茶本在山區、農村、可以避免或盡量不要乘坐飛機、游艇,少坐豪車,避免產生更多的碳污染,真正做一個低碳的環保者。
2低碳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條件
2.1旅游業良好發展的背景
2.1.1旅游業發展的目標定位
20世紀末,國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沒有太久的歷史,旅游業帶動了許多行業的發展,同時給人們創造了很多的就業機會。旅游行業逐漸演變為國家支柱型產業。在低碳旅游文化推廣的現在,國家也出臺的相應的措施來應對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些措施不僅加快了旅游產業結構的完善,也對旅游業整體的發展目標做出了清晰的規劃。
2.1.2低碳旅游產品的需求增加
低碳經濟的推廣加快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低碳旅游的發展,也產生了許多新型的低碳旅游產品。茶文化旅游也是在低碳經濟大環境下孕育而生的,也是與低碳旅游完美結合的產業。它的出現獲得許多消費者的喜歡。比如說,云南大理,完美的自然環境,再加上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普洱茶,將自然與人文環境兩者的完美結合在一起。
2.1.3踐行低碳旅游
隨著時代在發展,人類也逐漸意識到良好環境的重要性。漫天的霧霾已經快擊沉人類對生活的信心了,如果沒有生存的壓力,或許他們早已經逃離城市了,去尋找藍天白云的地方。到一個藍天白云的地方去旅行已經成了大多數人的想法,這也帶動了旅游行業的迅速發展。對低碳文化的認可,也使得旅行者踐行的信念,就是為了明天更優質的生活。于是出現了自駕游,拼車,徒步等新的旅行方式。
2.1.4興起的特色旅游
世界總是在無時無刻變化著的,旅游的模式也得緊跟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旅游業已經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體驗需求了。許多旅游企業也在積極的應對,茶文化旅游就是個簡單的例子,它將自然環境與傳統的茶文化相結合的方法,全新的旅游方式更容易讓游客所接受,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放松心情,喝口清茶了解地方文化。我國的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何將這些文化滲入到旅游文化中呢?比如說將游客帶到茶園當中,讓他們融入到大自然中去,體驗采茶的樂趣,把自己當做一個采茶人,這樣的體驗往往是終身難忘的。
2.2茶文化旅游的初步發展茶文化旅游。
茶葉的種植集中在一些自然環境好、環境污染少的地方,這就為茶葉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先天條件,在加上地方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的環境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比如說游客會從茶葉歷史、制茶工藝、采茶等多方面入手,讓游客在欣賞大自然美的同時,到茶園里采茶,也能了解茶文化的悠久歷史。也可以利用茶文化來推廣傳統旅游業,比如說在福建武夷山《印象大紅袍》的拍攝,這是對茶文化的一種全新的展示,也帶動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所以說茶文化與旅游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茶葉在農產品中是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的,而傳統的茶山和茶園都擁有較好的地理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制茶的工藝也是頗有幾分美感。近些年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的茶文化旅游也順應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形成了許多茶文化模式。茶文化旅游現在只是處于一個初步發展的階段,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和矛盾。比如說開發資源過于盲目,也缺乏規劃,對當地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茶文化旅游發展必須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模式,不能走偏路,不能顧此失彼,不能為了發展茶文化旅游,其他方面全部放開,或多或少會增加碳排放量,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我們的原則。
3茶文化旅游低碳發展的策略
3.1科學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茶文化旅游要建立一個低碳、合理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這就要做好一個合理的規劃。在整合資源進行開發規劃時,要建立科學的發展體系,首先就是要減少碳排放量??梢越柚鷩鴥炔栉幕糜蔚某晒涷灪湍J?,再依據自身環境和資源的特點,對環境開發的進行環境風險評估,把減少環境污染放在第一位。
3.2產業推廣
低碳旅游的快速發展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但是發展過程中要從多方面考慮,首先就是要推廣低碳文化。推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低碳茶文化旅游要依托自身的茶區文化,各茶鄉可依據自身的特點,進行茶文化開發,把本身的茶文化和地方風俗融入到旅游中。茶文化旅游讓旅游者在享受旅游帶來樂趣的同時,也漸漸融入旅游者的生活中,讓他們在尋找自然美,在田間的茶園里返璞歸真。茶文化旅游的推廣間接或直接減少了碳的排放量,改善了當地的生存環境。以茶為載體,茶的魅力所在就是吸引游客的重點。
4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低碳文化也在漸漸深入人們生活。茶文化旅游也是新生代的新型旅游項目,它將現代的旅游與茶葉資源、茶葉歷史有機的集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旅游產業鏈。茶文化旅游也是低碳經濟背景下,一個代表性產業,它的出現帶動了一個新的產業鏈。茶文化旅游是茶葉與現在旅游業相結合衍生出來全新的旅游行業,也是將低碳經濟完美融入的一個新型旅游行業。它是對傳統茶文化的一種繼承,也讓更多游客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說,對于茶文化旅游開發,無論是從經濟上來說,還是文化,還是生態環境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將低碳生活的理念帶到了人們生活當中。
作者:余佳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 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龔永新.茶鄉生態旅游構建[J].中國茶葉.2009(12):36-37
篇12
黃芪甲苷(AST)又稱黃芪皂苷Ⅳ,為黃芪內主要有效成分[2]。AST為大分子皂苷,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足3%,通過改變劑型等各種方式雖然提高了口服利用度[3-4],但是AST吸收差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證實皂苷類物質口服后在體內發生糖基水解,經腸道菌群轉化后,代謝產物包括皂苷元作為主要物質進入血液發揮更大的藥理作用[5]。然而,針對AST在體內吸收代謝轉化及真正發揮藥效的成分等問題鮮有報道。因而,本實驗首先對AST在胃腸環境中的穩定性進行研究,然后探討其體外的代謝特性,明確其代謝過程及轉化部位,為新藥和保健品合理開發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1.1 儀器
Thermo Scientific液相色譜-質譜儀(Accela UV/Vis Detector, Accela Auto Sampler, Accela 600 pump, TSQ Quantum Access);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高速離心機(北京白洋離心機廠);TGL20M型高速冷凍離心機(長沙湘智志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T10 basic電動勻漿機(德國IKA公司);VORTEX GENIVS 3 漩渦混勻儀(IKA);DKZ-450B型電熱恒溫振蕩水槽(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MTN-2800D 型氮氣吹干儀(天津奧特賽恩斯儀器有限公司);C18 SPE柱(Agilent Technologies);薄層層析硅膠-G預制板(青島海洋化工廠)。
1.2 試藥
AST和環黃芪醇(CAG)由北京美迪克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純度>98%);牛血清蛋白、考馬斯亮藍G-250、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北京拜爾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氧化型輔酶Ⅱ(NADPNa2)、葡萄糖-6-磷酸二鈉(G-6-P-Na)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H)為Sigma 產品(中生瑞泰有限公司)。實驗中所用其他試劑均為市售色譜純或分析純。實驗用水為娃哈哈純凈水。
1.3 動物
清潔級Sprague Dawley(SD)大鼠,體重(220±20) g,購于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京)2011-0012。
2 方法
2.1 溶液配制
人工胃液和人工腸液:參照文獻方法[6]制備。
AST供試品儲備液制備:精密稱取AST適量,加甲醇溶解,配制成質量濃度為5.0 g?L-1的AST儲備液,使用時用甲醇稀釋成所需濃度即可。
AST對照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AST對照品適量,加甲醇配制成質量濃度為0.1 g?L-1的溶液,作為AST對照品溶液。
CAG對照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CAG對照品適量,加甲醇配制成質量濃度為0.1 g?L-1的溶液,作為CAG對照品溶液。
2.2 TLC、HPLC及HPLC-MS檢測條件
TLC法條件:硅膠-G薄層預制板,展開系統:CHCl3-CH3OH-H2O(8∶3∶1),10%濃硫酸乙醇溶液105 ℃加熱5 min顯色。
HPLC條件:Agilent TC-C18色譜柱(4.6 mm×150 mm, 5 μm);檢測波長203 nm;流速1 mL?min-1;柱溫為30 ℃;流動相為乙腈-水梯度洗脫0~20 min,乙腈的比例由37%變化到55%,水的比例由63%變化到45%。進樣體積30 μL。
HPLC-MS條件:流動相為乙腈-0.01%甲酸,液相條件同該項下的HPLC條件。正離子檢測模式;噴霧電壓3 kV;噴霧溫度400 ℃;毛細管溫度270 ℃;鞘氣(N2)20;輔助氣(Ar)5;進樣量5 μL。
2.3 AST的穩定性
2.3.1 AST在人工胃液中的穩定性 吸取AST儲備液100 μL與10 mL預溫孵至37 ℃的人工胃液混合后,置于37 ℃恒溫振蕩水浴中。平行制備3份。同時制備不加AST的空白樣品。分別于反應0, 0.5, 1, 2, 3, 4 h取樣,每個時間點取0.5 mL。在取出的樣品中迅速加入1倍乙腈終止反應并沉淀蛋白,渦旋1 min使終止完全。將樣品高速離心(15 000 r?min-1,20 min),取上清,HPLC進樣分析。
2.3.2 AST在人工腸液中的穩定性 同2.3.1操作,將AST與人工腸液共溫孵,分別于0, 0.5, 1, 2, 3, 4 h取樣、處理。取上清,HPLC進樣分析。
2.4 AST在大鼠肝勻漿中的代謝
2.4.1 NADPH啟動系統制備 精密稱取NADPNa2, G-6-P-Na, G-6-PDH和MgCl2適量,加水溶解并定容,體系含有2 mmol?L-1 NADPNa2,40 mmol?L-1 G-6-P-Na,4 U?L-1 G-6-PDH,40 mmol?L-1 MgCl2,-20 ℃保存。
2.4.2 樣品制備 參照文獻[7]法制備大鼠肝勻漿。首先在EP管中加入適量的AST甲醇溶液,水浴揮干溶劑,加入Tris緩沖溶液,大鼠肝勻漿,渦旋混勻。恒溫振蕩水槽37 ℃預溫孵5 min。加入NADPH啟動系統200 μL,渦旋混合均勻以啟動反應。反應終體積為400 μL,含1.0 mmol?L-1NADPNa2, 20 mmol?L-1G-6-P-Na, 2 U?L-1G-6-PDH, 20 mmol?L-1MgCl2,肝勻漿蛋白質量濃度為2.0 mg?mL-1,底物終濃度為50 μmoL?L-1。 37℃水浴振蕩溫孵。于溫孵0, 10, 40, 60, 120 min后分別加入冰乙腈0.4 mL終止反應。每個時間點平行5份。
2.4.3 樣品處理 乙腈終止反應后,渦旋并超聲5 min使混合均勻,高速離心(13 000 r?min-1,20 min,4 ℃),取上清,37 ℃水浴氮氣流下揮干。殘渣用400 μL甲醇復溶,超聲使溶解完全,高速離心(13 000 r?min-1,20 min,4 ℃),上清供HPLC分析。
2.5 AST體外腸菌代謝
離體培養腸道菌群對AST的代謝,參照文獻[8]法制備腸菌培養液。取新鮮配制的腸菌培養液共7份,每份5 mL,各加AST供試液20 μL,混勻,并隨行制備空白對照,密閉恒溫37 ℃厭氧培養。于0, 2, 4, 8, 12, 16和24 h取出,離心(4 000 r?min-1, 10 min),移出上清液,用已活化過的C18 SPE小柱純化,最后保留于1 mL甲醇中。供TLC法檢測及HPLC分析。另取24 h溫孵處理液0.5 mL,氮氣流下揮干,流動相1 mL復溶,高速離心(13 000 r?min-1, 30 min),取上清用于HPLC-MS測定。
以0 h組測得的AST質量為100%,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不同時間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腸液及大鼠肝臟中的剩余百分率。
R = mt / m0 × 100%
R:t時刻的AST剩余百分率;mt:t時刻AST的質量;m0:0時AST的質量。
3 結果
3.1 AST在人工胃液中的穩定性
記錄AST在人工胃液中各時間點取樣色譜峰面積,計算不同時間AST在人工胃液中的剩余百分率(%)。結果見圖1。
由AST在人工胃液中代謝穩定性的實驗結果可知,AST在人工胃液中幾乎不發生代謝,基本保持穩定。
3.2 AST在人工腸液中的穩定性
記錄AST在人工腸液中各時間點取樣色譜峰面積,計算不同時間AST在人工腸液中的剩余百分率(%),結果見圖2。
由AST在人工腸液中代謝穩定性的實驗結果可知,AST在人工腸液中幾乎不發生代謝,基本保持穩定。
3.3 AST在大鼠肝勻漿中的代謝
記錄AST各時間的色譜峰峰面積,計算AST經不同時間代謝后的剩余百分率,測定結果見圖3。
結果顯示,AST在大鼠肝臟中幾乎不發生代謝,可說明口服AST后,幾乎無肝臟首關效應。
3.4 AST腸菌代謝TLC檢測
由TLC圖顯示(圖4),AST經腸道菌群代謝后主要產生2個代謝物;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2個代
謝物的量逐漸增多;經TLC初步分析判定其中一個為次生代謝物,極性在皂苷與皂苷元之間,另一個為AST的皂苷元CAG。
另外,由圖中也可看出,隨著代謝時間的延長,有極性比皂苷元更小的物質出現。這可能是AST發生轉化生成皂苷元后,又繼續被代謝后產生的代謝產物。
3.5 腸菌代謝的HPLC測定
腸菌代謝物HPLC檢測結果見圖5。AST各代謝物分離良好,與對照品比較可知AST經腸道菌群作用可轉化為一個次生代謝物及苷元CAG;空白無干擾。
HPLC圖可見AST的2個主要代謝產物,其中一個為皂苷元CAG,另一個為極性介于AST與CAG之間的物質。HPLC檢測結果與TLC的結果基本一致。
3.6 AST腸菌代謝物HPLC-MS檢測及代謝途徑分析
AST各代謝產物分離較好,空白無干擾。對樣品進行一級質譜全掃描,各產物響應良好,見圖6。
AST及腸菌代謝物的各時間點一級質譜檢測結果為:tR = 5.92 min時,m/z 785.45,為AST的準分子離子峰[M+H]+;tR = 8.51 min時,m/z 653.41,比m/z 785.45減少了132,為AST失去1分子木糖所得的次生代謝物(CMG)[M-Xyl+H]+;tR =15.05 min時,m/z 513.34,比m/z 785.45減少了294,為AST失去1分子木糖之后繼續失去1分子葡萄糖所得的皂苷元(CAG)[M-Xyl-Glc+Na]+。
對AST及代謝物的二級質譜檢測發現,AST碰撞能量為20 ev,主要的碎片離子m/z 687, 529, 455, 143等;代謝物M1碰撞能量為25 ev,主要的碎片離子m/z 513, 455, 437, 419, 143等;代謝物M2碰撞能量為45 ev,主要的碎片離子m/z 455, 333, 143等。AST及腸菌代謝物的質譜結果見圖7~9。
質譜結果顯示,AST經腸道菌群轉化后,2個主要的代謝產物分別為失去木糖基而生成的次生代謝物CMG和失去2個糖基得到的皂苷元CAG。質譜裂解規律圖見圖10。
綜合TLC,HPLC及LC-MS/MS結果分析,AST經腸道菌群作用代謝得到脫糖基代謝產物,其一為失去3位基團木糖的次生代謝物CMG(M1),另一個為進一步失去6位葡萄糖得到的極性更小的皂苷元CAG(M2)。AST體外代謝途徑,見圖11。
4 討論
AST在人工胃、腸液中的穩定性考察結果顯示
其在胃腸液中均較穩定。通過AST的大鼠離體腸道菌群代謝分析,發現AST可被轉化為失去3位木糖基的CMG和進一步失去6位葡萄糖得到的極性更小的皂苷元CAG。為進一步闡釋AST在體內的代謝特性,本實驗同時還探討了大鼠肝臟對AST的代謝影響。結果顯示,AST在大鼠肝臟中幾乎不發生代謝。
Rui-Na Zhou等關于AST經大鼠腸道菌群代謝的文章[9]表明了AST在體內轉化為皂苷元及皂苷元異構體,進一步佐證了本課題的結果。本實驗在大鼠離體腸道菌群代謝研究的基礎上,對AST大鼠體外肝代謝及其在人工胃、腸液中的穩定性等均進行了考察,證實了AST在體內是被腸道菌群水解,生成了脫糖基代謝產物,進而和其代謝產物共同進入血液循環從而發揮藥效作用。
由本實驗結果可推測,AST在胃腸道內吸收較差,可經腸道菌群轉化發生糖基水解作用,且在肝臟中幾乎不被代謝,口服后無首關效應。結合本課題組體內外代謝實驗結果,推測AST和其代謝產物共同進入血液循環發揮藥效作用。但吸收入血量和各代謝產物對發揮藥效的貢獻大小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淑芳. 中藥黃芪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湖北中醫藥雜志,2013,35(6):73.
[2] 呂濤,姚希賢,孫澤明.藥物血清內黃芪甲苷含量測定及其抑制HSCs活性增殖的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12): 2770.
[3] Gu Ych, Wang G J,Pan G Y,et al. Transport and bioavailability studies of astragalosodeⅣ an active ingredient in Radix Astragali [J]. Basic Clin Phamacol Toxicol Toxicol,2004,95(6): 295.
[4] 林健. 黃芪甲苷羥丙基-13?環糊精包合物在大鼠體內的生物利用度[J].中國藥師,2010,13(4):469.
[5] 張李贏,楊軼舜,張彤,等. 腸道菌群對中藥苷類成分的代謝研究進展[J]. 中藥材,2011,34(7):1155.
[6] 中國藥典. 二部[S]. 2010.
[7] 曲方圓,喻凱,李甫,等. 銀蓮花素A在大鼠肝勻漿中的代謝產物[J].華西藥學雜志,2009,24(3):298.
[8] 任曉亮,謝躍生,潘桂湘,等.香加皮強心成分杠柳毒苷腸菌代謝研究[J].天津中醫藥,2007,24(6):515.
[9] Zhou R N, Song Y L, Ruan J Q, et al. Pharmacokinetic evidence 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stinal bacterial conversion to beneficial effects of astragaloside IV, a marker compound of Astragali Radix, in traditional oral use of the herb[J]. Drug Metab Pharm,2012,27(6):586.
Stability study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metabolites analysis of
astragaloside Ⅳ in rat intestinal bacteria in vitro
SUN Gui-xia1, ZHAO Yuan-yuan1, MIAO Pei-pei1, YANG Xiao-yan1, MIAO Qing1, LI Jing2,
XUE Bao-juan1, SU Jin1, ZHANG Yu-jie1*
(1.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2.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pensar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篇13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幾點明顯區別:
1.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之間是互相補充的多、相互抵觸的少,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論來。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開申明的"茶禪一位",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內容,它規勸人們要和平共處,互敬互愛,廉潔樸實,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