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icu優質護理服務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icu優質護理服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icu優質護理服務

篇1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發生相關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外的威脅患者人生安全及生命質量的事件統稱為護理風險[1]。近年來,護理風險的防范意義已逐漸獲得臨床廣泛重視[2-3]。其發生不但會對患者造成不可預估的創傷,還會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利益及名譽造成損害[4]。作為護理風險高科室之一,重癥監護室(icu)存在極大安全隱患,該科室醫療救治設備多,收納患者病情具有急、危、重特點,因此,加強對該科室護理風險的防范,是減少醫療事故及護患糾紛的關鍵[5]。長久以來,醫學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可靠的ICU護理風險規避方案。該文以該院接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ICU接診的228例患者展開隨機對照研究,觀察優質護理服務在ICU護理風險規避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整群選取該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ICU接診的228例患者,按照接診順序編號,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4例。對照組男46例,女68例;年齡21~63歲,平均(42.17±5.23)歲;原發疾?。杭毙燥B腦損傷54例,重要臟器組織功能衰竭26例,敗血癥或中毒20例,其他14例。觀察組男56例,女58例;年齡19~66歲,平均(42.57±5.38)歲;原發疾?。杭毙燥B腦損46例,重要臟器組織功能衰竭36例,敗血癥或中毒18例,其他14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該院倫理道德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均符合ICU收治標準,已排除合并惡性腫瘤,臨床基線資料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接受ICU常規臨床護理,主要包括:ICU病情監護、健康宣教、遵醫囑護理、心理干預及并發癥防護。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結合既往臨床工作經驗,分析ICU的護理風險,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并實施優質護理,盡可能規避護理風險,排除安全隱患,詳情如下:①建設優質護理團隊。組織成立優質護理團隊、護理風險監控小組等,結合ICU患者個人病情與個體差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操作流程,設置擠出護理內容,并分布應急處預案,要求團隊成員熟記熟背,并按規定落實各項護理工作。另外,為增強護理人員責任意識,有必要制定相關責任制度,并將優質護理融入日常護理工作中[6]。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向護理人員灌輸ICU風險相關知識,介紹優質護理服務的理念及內容,增強護理人員專科護理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從而促進整體護理質量的優化及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的強化。另外,為確保培訓工作的高效開展,可結合護理人員工作經驗、職稱、業務能力進行分層次培訓。②積極轉變護理工作模式。傳統的ICU護理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護理需求,針對這一情況,有必要積極調整護理工作模式,合理分配人力、物料資源。為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和強度,可實施彈性排班制度[7]。針對夜間、節假日、突發事件及護理高峰期等時段,應靈活調動護理人員,在確保護理工作全面落實的前提下,減少非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在強化基礎護理的過程中,還有必要體現人文關懷精神,將人性化理念融入護理工作中。給予患者誠摯關懷,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基礎護理工作精益求精,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時,應具有良好耐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患者疑慮,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獲取患者信任,幫助患者清除不良情緒,建立和諧、友善的護患關系。③優化護理流程。建立健全的ICU護理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對工作流程進一步優化,提高日常工作的便捷性[8]。ICU??撇僮饕幏叮ǜ黝惒l癥的監護及應急處理規范、各類醫療輔助器械的使用規范等。全面優化??谱o理服務內容,致力于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另外,有必要加強對急救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管理力度,結合ICU診療特點和相關規范,妥善儲備、保管各類應急藥品,并由專人負責管理。使用后應及時補充,定期對器械進行保養和規范,以確保ICU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規范化護理文書的書寫,根據《護理文件書寫實施細則》中的相關內容和ICU特點設計護理文書相關規范,要求護理人員書寫規范,拒絕字跡潦草,嚴禁隨意涂鴉、更改,全面提高護理記錄書寫效率和準確性,盡可能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④護理期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眾所周知ICU病房內大部分患者因各方面原因需留置各類導管,護理人員務必妥善固定導管避免管道受壓、脫落。另外,考慮到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較差,病情危重,在此情況下,預防院內感染至關重要。因此,在開展各項臨床護理工作時,護理人員務必執行無菌操作,定期消毒病房,通風換氣,降低感染風險。⑤保持安靜。由于ICU屬于重癥監護管理,對于患者的外部環境十分重要,如何為患者提供安靜的養病環境,對于患者的康復意義顯著,因此ICU重癥監護管理必須要采取多種封閉管理。且由于ICU患者與其家屬往往存在情緒激動的情況,甚至部分家屬脾氣暴躁,心理壓力大,可能會導致其干涉醫護人員正常工作,如果處理不及時,處理方式不正確可能會釀成護理糾紛,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鑒于此,ICU護理人員必須要明確,對患者及其家屬要有耐心,積極回應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需求,如實為告知病情與預期治療情況,并為患者及其家屬開展適合的心理護理。⑥持續質量優化。建立健全的ICU護理質量評估標準,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質量監控,不斷改善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項不足。重點加強高峰時段的護理服務質量監控,全面落實護理風險防控核心管理制度,通過全方位、細致化的規范性質量管理和護理服務,為各護理環節相關工作的妥善落實提供可靠保障。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期間,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包括院內感染、墜床、壓瘡等。護理結束后,發放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由患者對護理人員業務能力、服務態度、溝通技巧及住院環境進行評估,以了解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滿意。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 風險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2.63%顯著低于對照組14.9%,較對照組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度95.61%顯著高于對照組8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篇2

ICU收治的患者大多情況危急、病情復雜、變化難以控制,患者家屬常常會有危機感,精神上的壓力不可小覷,相關研究報道,患者家屬所承受的痛苦遠遠大于患者。ICU特殊的環境造成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溝通不夠,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服務滿意度降低,對醫院的信任感不夠,極易發生醫療糾紛。為此,選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2月住院的64例ICU患者,調查患者家屬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情況,旨在探討護理干預對ICU患者焦慮狀況的影響,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2月住院的64例ICU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模式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其中干預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8.2±10.3)歲,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9.4±9.8)歲,兩組患者的家屬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等資料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預組32例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導,對照組32例患者家屬采用一般宣教,在患者入住 ICU 后 24~72 小時,采用護理焦慮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家屬進行調查。由醫護人員在護理干預前(患者入院24 h 內)后(患者入院 72 h 后)分別發放 SAS,該表含 20 個項目,每項目分 4 級評分,適用于有焦慮癥狀人群,患者焦慮則 SAS 評分 >50 分。

1.3統計學處理 觀察的結果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所有計量資料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

2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一般護理干預措施 探視時間為4:00~4:30;醫護人員解答患者的疑問,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干預組行優質服務護理干預措施:①每天設兩次患者家屬探視時間,10~20min/次;②早上查房后,告知家屬夜間患者情況;允許患者與家人電話或視頻交流;③護士主動告知家屬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變化情況;④對患者家屬行安慰、鼓勵、暗示等心理干預措施,鼓勵其放松身心,積極勇敢面對;⑤營造良好的病房氛圍,保證病房整潔空氣清新,增加病房生活氣息,如放置患者親人照片、雜志等。

3結果

干預組護理干預后的 ICU 患者家屬得分高于護理對照組的 ICU患者家屬,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P

4討論

從ICU患者家屬焦慮發生的原因來看,最主要的原因為患者病情危重和不了解病情。ICU收住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A后不良,加之護士往往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對病情的監測和護理工作上,沒有更多的時間來耐心傾聽患者家屬的詢問以及向家屬解釋患者的病情,從而導致患者家屬常有不同程度的傷心、焦慮、不安和恐懼,對外界事物的承受能力降低。針對這一點護士除了要監護患者以外,還應及時向患者家屬介紹ICU制度,告訴家屬疾病的預后,患者病情治療進展情況及診療、護理計劃,并耐心傾聽患者家屬的詢問。不能與患者交流也是患者家屬產生焦慮的重要原因,ICU限制陪人探視及陪護的特點致使患者家屬無法與親人交流而擔心患者有孤獨感,同時又因無法親自照顧處于病中的親人而內疚,從而導致焦慮的產生。針對這一點在不影響醫療護理工作的前提下,ICU應該給家屬提供照顧患者的機會,如允許家屬短時間的探視,參與患者的飲食、翻身、口腔清洗等簡單護理。另外,經濟負擔較重也與家屬的焦慮產生有關,ICU往往醫療費用較為昂貴,患者家屬普遍存在擔心治療效果不理想又浪費錢這種矛盾心理。

ICU護士素質越高,越能清楚地認識到患者家屬的需求,更能為患者家屬提供更優質的護理。因此ICU護士應不斷加強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護士與ICU患者家屬接觸最為密切,護士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患者家屬的心情變化,因此,ICU護士在工作中應敏感察覺患者家屬的需求,盡自己的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引導其積極面對事實,建立起信任關系,使他們在患者康復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危重患者住進ICU對患者家屬是一種刺激,他們能感覺到危險的存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焦慮情緒。護理干預組對患者家屬在患者入住ICU期間接受了主動的心理干預,加強了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交流,為家屬提供緩解焦慮的方法,幫助他們準確的理解這一事件,并能夠有效地應對。焦慮程度也因此明顯減輕,比一般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因此,ICU護士的角色決定了ICU護士必須承擔的職責,在工作中應增強對家屬需求的敏感性,在加強患者護理的同時,應重視患者家屬心理的疏導。引導和鼓勵他們傾述其真實感受,主動介入,提供支持,并尊重家屬的權利,建立彼此間的相互信任關系,以有助于家屬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們能有效地配合治療并發揮其在患者康復中的作用,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從而有效的降低醫療糾紛隱患。通過本研究的研究,干預組護理干預后的 ICU 患者家屬得分高于護理對照組的 ICU 患者家屬,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因此,實施針對性的優質服務護理干預可以減輕 ICU 患者家屬的焦慮程度,積極配合醫生,增進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尤麗萍. ICU患者焦慮狀態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評價[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11):170-172.

[2]李杰,鄭蕾蕾,侯春香,等. 心理護理在ICU患者家屬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7,(11):221-222.

篇3

1ICU病房的護理特點

ICU病房收治急危重癥病患,患者死亡率、猝死率高。因此,要求護士應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洞察力、判斷力,發現問題后能及時獨立處理,對各種監護、搶救儀器能熟練掌握和使用,為患者的搶救贏得時機。因為ICU病房不設家屬陪護,因此更需要我們主動關心患者,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宣教疾病知識,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療。

2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理念

2.1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

對于新入院的患者,我們主動熱情接待,營造親切溫馨的氛圍,通過直接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心理、飲食、生活習慣等基本信息,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加強主動服務意識,使患者在住院期間有安全感和親切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檢查、治療、護理工作的時間。

2.2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由于ICU病房嚴格的管理制度,患者沒有家屬陪伴,加上環境陌生,監護儀器的噪聲,不可避免地出現孤獨、恐懼、焦慮、無助等心理問題,因此,我們主動關心患者,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其需求,用優質的服務、親人般的關愛、天使的微笑讓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在實施各種治療操作前,耐心細致地為患者講解操作的目的、過程、如何配合以及可能帶來的不適等,讓患者對治療過程有大致的了解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落實晨、晚間護理,提供患者的各種生活需要。

2.3重視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質量

我們結合患者疾病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個體,進行宣教指導,從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心理調節、功能鍛煉等多個方面,讓患者掌握相關保健知識,對整個治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避免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改變不良的行為和生活習慣,以促進患者自我防護,提高生活質量。

2.4重視醫患、護患交流,達到有效溝通

溝通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營造和善溫情的氣氛。規范使用禮貌用語,微笑服務,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ICU病房是危重病人搶救、治療、監護的封閉式病房,無家屬陪護,病人家屬難免會擔心病人是否會得到及時的救治和全面而細致的護理,因此與病人家屬的溝通尤為重要,在病人入住ICU時,詳細向清醒病人、家屬介紹病房的環境特點及管理制度,包括:危重病房探視制度、危重病人約束告知制度等,最大限度地取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有利于治療與護理的順利進行[2]。 轉貼于

3深化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對策

3.1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現代管理學認為,人是諸要素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保證足夠的護理人員,充分調動廣大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是做好人性化護理,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保證。盡量配備足夠的護理人員,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同時完善后勤保障支持系統,以減少非護理工作占用護士工作時間。管理者合理調配、使用現有配置的護理人員,根據實際護理工作量合理排班,使護士上班保持最佳工作狀態,精力充沛有條不紊,以保證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持續、深入、有效開展。

3.2豐富知識結構,滿足患者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人對護士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護士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和操作技術,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掌握構建本專業的知識體系,還要了解有關心理、社會、倫理、教育、文學等相關學科知識。護理人員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整體素質,豐富知識結構,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需求,讓患者得到多元化的優質護理服務。

3.3開展系統化、人性化、個性化健康教育

人性化是護理倫理的核心思想,強調對人信念的秉持。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健康教育要真正服務于追求健康的人,必須嚴格落實健康教育程序,首先要及時做好教育評估,針對患者的不同需求,選擇合適的時間,開展形式各異、方法多樣的健康教育,同時,將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護理活動中。護士在執行各項護理工作時,邊實施邊講解,適時地、有目的地將軀體護理與健康教育融于一體,易于患者接受和記憶,并積極促進和改善護患關系,使患者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提高滿意度。

3.4完善人性化優質護理工作制度和考評體系 

為了保證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有效性,管理者要積極探索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模式,細化人性化服務工作流程和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對傳統的排班方式及工作分工進行改革,健全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制度,加強程序化管理,實施以責任護士(床位護士)包干病人的排班模式,使人性化護理真正落到實處。

4小結

綜上所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使人性化護理服務落到實處,足夠的護理人力是重要的前提和保證;護理人員轉變觀念,充分理解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是做好優質護理服務的關鍵;工作中加強學習,完善護理人員自身的知識結構,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是做好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基本要求;護理管理者做好引導,完善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制度、工作流程及評價體系則是做好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根本保障。

篇4

1.1 一般資料

我院ICU病房中的住院患者大多數為危重急癥、各種大手術后的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危重、變化快,并且還不能自理生活,必須臥床休養,有些患者甚至需要依靠醫療設備維持生命。本文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ICU中收治的50例患者,臨床護理中,給予患者經過優化的基礎護理,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時期我院收治的ICU住院患者50例,臨床護理中,給予患者未優化的基礎護理;除了護理方法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沒有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將兩組患者用于臨床比較。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院感發生率、家屬滿意度及搶救成功率。

1.2 方法[2]

1.2.1 修訂及完善基礎護理流程

在臨床護理中,基礎護理流程的優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使ICU病房的濕度與溫度保持在規定范圍內,前者控制在50%與60%之間,后者控制在24℃與26℃之間,保證患者的居住環境舒適。②針對醫院ICU病房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編排值班護士,一般來說,ICU基礎護理中,參與人員應該要包括高年資護士、低年資護士、護士、工勤人員,各1名,只要包括上述多位護理人員,才能夠保證基礎護理工作有效安全進行下去。③臨床護理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序,給予患者適當的基礎護理,首先為洗頭與擦身,然后進行飲食與口腔護理,最后給予患者會陰護理,通過給予患者上述一系列護理,使患者的生存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1.2.2 加強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培訓

這個步驟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護理人員一旦入科后,就要采取手把手、一對一的方式對其進行相應的培訓。②在給予護理人員培訓期間,新入科護理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帶教護理人員必須從旁觀看,避免不恰當操作,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③各科帶頭人每周均對新入科護理人員進行授課,內容主要包括常見病基礎護理及注意事項、急救護理及注意事項,同時,還可以向新入科護理人員講授護理經驗[4],使新入科護理人員的基礎知識能夠得到有效增強。④要求新入科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工作總結,至少要保證每周一小結,每月進行一大結,并且,要求在工作總結中強調操作錯誤事項;帶教人員針對護理人員的突出成績給予表揚,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對于操作失誤,要給予他們相應的糾正,避免再次發生類似錯誤。

1.2.3 強化護理意識

①給予患者適當的目光接觸與觸摸,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及安全感。與患者家屬多加交流,增強患者家屬的信任感。②護理人員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及人格尊嚴,使患者感覺親切,緩解他們的恐懼心理。③保證病房布置舒適安靜,及適當的通風采暖,努力為患者營造一個人性化的環境。④在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要時刻以患者為中心,采用現代護理觀念指導護理服務,保證護理質量[5]。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表1 對比兩組搶救成功率

表2 對比兩組的院感發生率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

從表1、2、3中可以看出,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院感發生率及患者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篇5

自原衛生部提出了“優質護理服務,有我就有滿意”的口號以來,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應用于臨床各大重點疾病[1-3]。但是,迄今為止,關于該理念應用于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研究報道所見甚少。本研究總結既往臨床工作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護理經驗,查找既往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護理缺陷,制定重度顱腦損傷護理流程,把“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真正落實到每一個醫療服務環節?,F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浙江省衢州市中心醫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ICU收治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103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有明確的外傷史;②患者格拉斯哥預后(GOS)評分為3~8分;③患者家屬要求積極治療,并好轉出院;④患者和患者家屬愿意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指導和安排,治療依從性高;⑤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患者非重度顱腦損傷;②患者為孕婦或者妊娠期婦女;③患者和患者家屬不愿意聽從主管醫師和責任護士的指導和安排。其中,男63例,女40例;年齡18~65歲,平均(41.64±12.59)歲。將患者分為A組(n = 46)和B組(n =57),A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B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

A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指導下的干預措施,進行皮膚護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用藥護理、加強患者呼吸道的管理、防止患者誤吸和細菌移植等常規護理和指導。B組患者則給予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之前,先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知識培訓,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學習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和具體實施細則,領會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精髓。具體措施如下:

1.2.1護理人員的配置 根據動態監測APACHE Ⅱ評分結果來配置護理人員和實施護理對策,每隔4 h評估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情況1次,按照APACHE Ⅱ評分總分將配置方案分為3檔次(分別代表患者不同病情嚴重程度),即1檔次:0~

1.2.2 制定個體化的出院護理處方 出院前1周,責任護士與主管醫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為患者制訂針對性的家庭護理康復措施,從患者仰臥、床邊坐起、坐位平衡、站起、坐下、站立平衡到步行。根據患者臥床與否和不同肌力分級選擇運動方式:①臥床期間患者肌力在1和2級時,進行肌肉靜力性收縮或助力運動,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增加助力,切不可盲目增加助力,而患者肌力恢復至3級時則調整康復方案,以主動運動為主,患者肌力恢復至4級后才開始行抗阻練習和床上轉移、起坐、頭和軀干的控制和坐位平衡練習注意避免發生直立性低血壓。②非臥床期間,患者進行站立、扶拐行走練習。同時,加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進行手技巧性、靈活性和四肢精細訓練,指導患者練習一些簡單實用的各種物品的使用方法,通過投球、撥珠算、進食、洗臉、洗手、洗澡、上廁所、穿脫衣服和刷牙等反復訓練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根據Orem自理理論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生活輔助器具,盡量限制健側肢體的替代功能,訓練貫穿于患者出院后的日?;顒又?。③定期組織重度顱腦損傷專題講座和經驗交流會,共同學習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日常生活護理方式和方法,組織患者和患者家屬觀看電視節目、VCD,使患者得到直觀形象的重度顱腦損傷防治知識,通過網絡、報紙、發放重度顱腦損傷知識宣傳資料,設立腦卒中咨詢熱線等途徑,提供交流平臺。同時,還可以舉辦重度顱腦損傷經驗交流會,鼓勵患者和患者家屬間相互通訊、聯絡,或通過打電話、建立QQ群、發短信息交流經驗或心得體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和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來調查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B組患者ICU住院時間、ICU住院費用和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B組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A組[56.52%(26/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184,P < 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因車禍、撞傷、擠壓和高空墜落等顱腦損傷的人數也明顯增多[4-7]。其中,重型顱腦損傷是最嚴重的損傷之一,具有病情兇險、病情復雜多變、病死率高和后遺癥多等特點,患者治療效果直接與醫師的技術和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的好壞息息相關[8-11]。為此,優化重型顱腦損傷意義重大,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后。

本研究總結既往臨床工作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護理經驗,查找既往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護理缺陷,制定重度顱腦損傷護理流程,結果發現,B組患者ICU住院時間、ICU住院費用和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B組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2-14]。考慮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開展前先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這能夠加深全科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理念和精髓的理解,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該理論和精髓貫穿于護理人員的臨床工作,找出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針,確保各項護理措施能夠落實到位,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的護理服務的滿意度。②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開展后采用APACHEⅡ評分系統對重型顱腦損傷進行評估,根據動態監測APACHEⅡ評分結果為重型顱腦損傷嚴重程度配置護理人員和實施護理對策,為患者提供整體的、連續的、個性化的的綜合護理服務,護理人員能夠意識到護理措施個體化的重要性,找出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針,確保各項護理措施能夠落實到位,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的護理服務的滿意度。③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出院護理處方,詳細指導患者臥床與否和不同肌力分級下的康復訓練方式,同時,加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進行手技巧性、靈活性和四肢精細訓練,指導患者練習一些簡單實用的各種物品的使用方法,通過投球、撥珠算、進食、洗臉、洗手、洗澡、上廁所、穿脫衣服和刷牙等反復訓練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確保各項護理措施能夠落實到位,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的護理服務的滿意度。④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做到定期組織重度顱腦損傷專題講座和經驗交流會,共同學習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日常生活護理方式和方法,組織患者和患者家屬觀看電視節目、VCD,使患者得到直觀形象的重度顱腦損傷防治知識,通過網絡、報紙、發放重度顱腦損傷知識宣傳資料,設立腦卒中咨詢熱線等途徑,為患者和患者家屬掌握更多的重度顱腦損傷知識提供平臺,確保貫徹各項醫療措施落實到位。同時,還可以舉辦重度顱腦損傷經驗交流會,鼓勵患者和患者家屬間相互通訊、聯絡,或通過打電話、發短信息交流經驗或心得體會,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提高患者出院后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提供的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活動能夠明顯減少重度顱腦損傷患者ICU住院時間、ICU住院費用和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家屬對ICU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曉琴,宋錦平,郭晶.四川省各級醫院護理管理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面臨困難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96-1698.

[2] 胡碧波.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病房降低紅燈率的方法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787-788.

[3] 邱麗紅.優化ICU基礎護理流程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590-592.

[4] Var FA,Rajeswaran J. Perception of illnes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Indian J Psychol Med,2012,34(3):223-226.

[5] Niemeier JP,Perrin PB,Holcomb MG,et al. Factor structure,reliability,and validity of the Frontal Systems Behavior Scale(FrSBe)in an acutetraumatic brain injury population [J]. Rehabil Psychol,2013,58(1):51-63.

[6] Moreno JA,Arango Lasprilla JC,Gan C,et al. Sexuality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critical review [J]. Neuro Rehabilitation,2013,32(1):69-85.

[7] Suskauer SJ,Trovato MK. Update 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for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and agita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ldren [J]. PMR,2013,5(2):142-147.

[8] Dean PJ,Sterr A. Long-term effects of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J]. Front Hum Neurosci,2013,7:30.

[9] Mioni G,Mattalia G,Stablum F. Time perception i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A study comparing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J]. Brain Cogn,2013,81(3):305-312.

[10] 張曉麗娜,衡新華,張小梅.云南省高海拔地區顱腦外傷預后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7):1770-1772.

[11] 徐航.烏魯木齊市冬季嚴重腦外傷患者的急救及預后的回顧性病例對照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0):2406-2408.

[12] 鐘雁飛,陳秋琴,朱文英.6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9):79-80.

篇6

1.2優質護理實施方法

1.2.1加強醫護人員專業知識教育

轉變護理服務基本理念,根據衛生廳下達文件要求:院方管理部門及護理部門需要積極組織學習活動要求,加強領會文件主要精神,動員全院人員積極參加,要求護理人員要自我批評、自我認知、自我鼓勵,統一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理念,共同組成良好的護理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醫護人員要積極克服傳統觀念,在服務過程中不僅有深度和廣度,還要調動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服務理念不斷的轉變,提供優質的服務。

1.2.2加強護患溝通和健康教育

良好的護患關系及交流護理是獲得滿意效果的基礎?;颊咴贗CU住院期間,讓患者及其家屬滿意是醫護人員共同目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深入溝通,用心交流,用心溝通,從患者及家屬的角度考慮問題,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理解醫務人員工作。

1.2.3護理模式不斷改進

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場所,患者處于昏迷狀態,無法感受到ICU護理人員對患者專業的護理。若使患者家屬認可就需在探視時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接待每一位家屬態度要積極,并且及時告知ICU病房探視管理制度。院方考慮由于ICU患者家屬不能時刻陪在親人身邊,又關心親人身體情況的心理,科室將改變傳統治療護理的模式,理想的治療護理時間安排在16∶00之前或17∶00之后。親朋好友探視時,需要護士陪在患者家屬身旁,并且要主動告知家屬,患者當日情況及當日為患者進行的基本護理,其中包括心理護理。病房內整潔以及患者舒適干凈的情況,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肯定、認可。

1.3觀察指標

院方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需要分別對患者家屬、主治醫師、醫護人員發放滿意情況調查表,從而能夠了解患者家屬、主治醫師、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患者及家屬對ICU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所提高,對護理的投訴觀察組為0,與對照組26.5%相比顯有成效,通過落實工作,使患者及家屬感受到優質護理的明顯優勢。實施優質護理前后均發放100份調查表,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對照組為65.00%,觀察組為97.5%,經過對比,其結果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肯定。

3討論

在護理過程中,充分的體現出耐心、細心,使患者的舒適感提高,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不斷加強,規避患者的焦慮、恐懼的負面情緒,做好探視管理以及入科宣教工作,通過對基礎護理工作的細致觀察,得到患者家屬的認可與支持。護理終末質量的主要指標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評價,醫護人員經過專業的培訓以及合理排班,人員利用率得以提升,護理文件書寫盡量簡化,從而增加醫護人員的時間,使護理質量有所提高;經過宣傳以及實施人性化耐心溝通,避免患者出現不良情緒,使護患關系和諧,在治療護理中患者能更積極的配合。

篇7

ICU是收治各類急危重癥或有潛在生命危險的患者, 應用先進的醫療技術設備, 對患者進行連續的、動態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監護和加強治療的特殊護理單元[1]。如何對ICU護理工作實行全面、系統、科學、有效的管理, 合理利用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 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與患者滿意度極為重要。2010年5月本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以來, ICU設立責任組長負責、責任護士分組的整體護理模式, 取得滿意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ICU共有床位14張, 護士39名, 床護比為1.0∶2.5~3.0;學歷:本科11名, 大專23名, 中專5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 主管護師5名, 護師13名, 護士20名;工作年限:10年以上8名, 5~10年10名, 3~5年9名, 1~2年7名, 1年以下5名, 均有護士執照, 其中合同護士15名。

1. 2 方法

1. 2. 1 轉變觀念并提高對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認識 活動開展初期, 很多護士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情緒不高, 甚至存在抵觸情緒, 對此本科多次召開護士例會, 組織全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衛生部(現衛計委)及省衛生廳相關文件精神, 明確優質護理服務是在夯實基礎護理的基礎上, 建立和完善整體護理模式[2]。并根據ICU特點制定相應的活動方案, 修訂各層級護士崗位職責, 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奠定堅實思想基礎。

1. 2. 2 構建護士崗位層級體系

1. 2. 2. 1 組建護理小組 護理部根據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工作年限、職稱和學歷等的不同, 將護理人員分為N0~N4級, 選出責任組長, 將ICU分為5個責任護理小組。

1. 2. 2. 2 層級責任整體模式的實施 責任組長職責:全面負責本組的護理管理并保證護理質量。各級責任護士崗位職責:N0級護士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患者常規護理工作。N1級護士主要負責病情較輕患者的護理。N2級護士主要負責病情較重患者的護理, 完成部分臨床教學工作。N3級護士主要負責重癥患者的護理, 危重患者的搶救, 臨床帶教。N4級護士主要負責危重癥患者的??谱o理, 指導督查其他層級工作, 協助護理質量管理。

1. 2. 2. 3 層級排班 科室實行12 h值班制, 以減少護士交班次數。國外有文獻報道, 頻繁更換護士不利于護士對患者心理、社會問題的了解, 也不利于護理和醫療的溝通[3]。

1. 2. 3 實行責任小組負責制的整體護理模式 將整個病區39名護理人員, 分成5個責任護理小組, 每組7名責任護士, 均有1名責任組長負責。患者入院時,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住院相關規章制度, 病房環境;住院期間為患者實施治療, 病情觀察, 生活護理, 并為患者家屬提供健康指導及心理護理;轉出ICU時, 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康復與健康指導, 真正實現了全程管理、全程服務。

1. 3 觀察指標

1. 3. 1 護理質量 采用本院護理部制訂的護理質量考核標準, 護理質控辦通過稽查和月檢查的形式進行考評, 考核內容6項, 各項滿分100分。

1. 3. 2 患者滿意度評價 根據本院《病房護士服務滿意度調查表》, 調查表經相關專家審定, 效度合理, 信度可靠。分別于優質護理活動實施前后3個月, 對全科各項護理工作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包括滿意和不滿意)進行評價。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小組責任制護理實施后, 護理質量評分均優于實施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小組責任制護理實施后, 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 1 通過分層管理提高護理質量與安全 在崗位責任明確的前提下, 護士按相應層級工作, 有利于不同層級護士優勢互補, 從而達到降低醫療、護理風險的作用[4]。實行分層管理后, 高層級的護士可對低層級的護士進行指導和督導, 既保證常態工作的安全有序, 又確保危重癥患者的護理質量[5]。

3. 2 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實施分層管理可調動所有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 對實現護理人員的客觀能動性具有重要意義。護士分層管理既充分發揮高年資護士的作用, 又減輕低年資護士的心理壓力;而且調整分配機制, 實現了同工同酬, 優勞優得, 激發ICU護士的工作熱情, 體現了層級護士的自身價值。

3. 3 提高住院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護士的工作模式由被動執行醫囑轉變為主動服務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人員相對固定, 實行彈性排班, 最大限度滿足患者需求, 有效地提升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同時針對患者在ICU期間對護患交流、探視的需求, 本科實行了人文關懷護理, 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服務, 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藍蕙蘭, 黃慧根, 李利屏, 等.分層管理方法在綜合ICU的應用與效果.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2):1129-1131.

[2] 馬曉偉. 在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重點聯系醫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護理管理, 2010(4):5-7.

[3] Donelle MB, Kathleeh KC, Kathryn B.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 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 2000, 18(3):207-221.

篇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危重且清醒患者86 例,男46 例,女40 例。平均年齡47歲,其中肺部感染17例,呼吸衰竭8例,腦梗塞11例,糖尿病7例,胸腔積液(氣胸) 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7例,哮喘患者 11例。

1.2方法 危重患者入院由責任護士或者中夜班當班護士建立此表,根據對危重患者病情及生活習慣進行評估, 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在表中相應欄目中填寫。完善《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飲食落實表》后,認真交接班,交接人員在相應欄中簽名。具體填寫方法,見表1。

2結果

86例患者通過使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飲食落實表格后,無1例飲食護理內容錯交、漏交。對要定期食用的食物時間一目了然,避免了因交班內容繁多而遺漏,對患者飲食護理造成的疏漏[1]。

3體會

以往危重患者交接班多為床旁口頭交接,如內容較多,接班者常會有疏忽或者遺漏,易出現疏漏,一旦發生責任不易判斷。通過使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飲食落實表,加強了護士的責任心,提高了護理質量[2],使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內容有了更具體化、更規范、更詳細的書面交接班,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促使護士更加主動為患者服務,細心觀察患者,能及時發現因飲食異常而產生的問題并及時處理。該表格的使用,便于護士長對危重患者飲食護理交接班的監督和管理,不但積累了臨床護理資料,為科研打下了基礎,還能有效地防范護理糾紛的發生,保障護理安全。

使用該表格保證了患者營養的攝入,在重癥患者疾病康復過程中,膳食營養的保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使護士與患者及家屬飲食溝通時間縮短,工作效率增加一半,家屬在ICU 僅有1 h的探視時間。故給予護士向家屬進行飲食護理溝通的時間短暫,不能滿足家屬的需求。而應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飲食落實表》后,可以極大的縮短飲食溝通時間。保證患者和家屬之間有更多的交流時間,而實施親情優質護理服務, 是體現"以人為本, 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理念的關鍵所在[3]?;颊咴谂c家屬溝通后,心理安慰得到滿足對于疾病的預后也有很大的幫助?;颊呒覍贊M意,提高了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患者對護士所提供的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日益成為優質護理的一種評價標準[4]?!吨匕Y監護病房患者飲食落實表》為ICU 清醒可進食患者提供了具體的飲食護理依據,改變了家屬想找護士溝通飲食要求又沒有充足時間的尷尬,患者及家屬可以在照表執行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ICU飲食護理的細節部分,充分體現了ICU 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護理專業服務中,根據患者的需求,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專業服務。從根本上減少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及昂貴的治療費用,提升了人文關懷護理,最終達到患者、家屬、社會滿意的"三滿意"優質護理工作目標[5-8]。

總之, 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飲食落實表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要求護理人員每日嚴格按照表格內容對危重患者的飲食實施護理,通過完善的表格設計,加強護士的責任心,護士長隨時進行督導,從而杜絕了由于以往因與家屬溝通及護士之間交接不到位、個人疏忽引起的護理糾紛。實踐證明, 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飲食落實表在危重患者中應用以來,提高了護理質量,未發生患者飲食不到位,重復送餐等糾紛,在臨床實踐中切實可行,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瑞平.醫囑執行卡的設計及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10):40.

[2]蘇熙紅.重癥加強監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345-346.

[3]蔡美琴.醫學營養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04-208.

[4]張艷平,王蕊,李京.內外科護士營養知識的調查[J].現代護理,2007,13(10):934-935.

[5]桂慧華,駱秋芳.特需病房護理服務文化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7,(7):62-63.

篇9

“爺爺,救一條是一條,他們也是生命啊!”

是啊,生命多么可貴!小男孩救起的是一條條小魚,而我們醫務人員挽救的卻是人的生命!在生命的單程列車上,ICU的醫護人員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使病人人生旅途的終點得到延伸!ICU有全院最尖端的設備,當然,也有全院最危重的病人!“病人把生命都交給了我們,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做出100%的努力,就沒有理由放棄!”這是主任和護士長都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我們全科人員心中堅定的信念!我們科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手機必須24小時開通,一旦需要,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作為一名ICU護士,談到優質護理,最先進入我腦海的是扎實、專業的護理技術。在ICU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感受很深。

記得那是一個夜班,隨著一陣急促的門鈴聲,一名因車禍致全身多處挫裂傷的男性患者被推入了ICU,因為大量失血,血壓在急診科幾度下降,病人呈現休克狀態,氣管插管接呼吸球囊,面色蒼白如紙,四肢冰涼。就在這一刻,大腦立即上緊發條,投入到緊張的搶救工作中: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心電監測、吸痰、輸血、補液、監測中心靜脈壓、監測每小時尿量、翻身按摩受壓部位……密切觀察著細微的病情變化,分析每一個儀器的報警原因,不敢有一絲的懈怠,這就是生命與死神的較量。伴著忙碌的腳步和身影,不知不覺已經迎來了天邊的曙光,看看患者平穩的生命體征和略顯紅潤的臉色,早就不記得了一身的疲憊,也真切的體會到作為一名ICU護士肩上沉重的責任和自豪。

為了練就一身扎實的專業本領,大家努力學習,進行知識更新。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制定學習計劃,每日利用A、P交接班時間進行十分鐘的業務學習,而赴港??谱o士也把從香港學習回來的經驗經常以授課、討論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為提供優質服務打好堅實的基礎。

ICU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護士不但要有精湛的護理技術,而且要有更多的愛心和責任心!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感人的細節: “來,咳嗽、再咳一下,使點勁!”這是ICU的護士在查房的時候,鼓勵意識清醒、氣道開放的病人,增加咳嗽次數。氣道濕化后患者一陣嗆咳,痰立刻就會從人工氣道往外噴,一不小心就會噴到我們滿身滿臉。臟不說,甚至有被傳染的可能,可我們ICU的姑娘們眉頭都不皺一下,繼續鼓勵病人,直到癥狀好轉!

姑娘們可能都不會忘記,曾經護理過的一例天皰瘡的高齡患者,在ICU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后日子,老人周身皮膚破潰、感染、滲液、同時散發著陣陣難聞的味道、全身找不到一處可以輸液或皮試的完整皮膚,然而ICU的醫護人員并不嫌棄他,護士們給他進行了反復清潔、消毒、擦洗、涂藥、翻身、清潔大便、更換床單,細致的護理使皮膚感染得到了基本控制,為老人延續了生命的時間,讓尊嚴守侯在了生命的最后時刻。

篇10

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勤奮好學,態度端正,目標明確,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作到了理論聯系實際;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還注意各方面知識的擴展,廣泛的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

在ICU工作期間,在科主任及護士長的領導下,做到上班不遲到、不早退。正確執行醫囑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做好基礎護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三查七對制度。

對待患者能文明禮貌的服務,做到舉止、態度和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從患者的角度,用患者的觀點,把患者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急、所難作為護理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經常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動態心理,并做好健康宣教。

除了ICU特有操作及基礎操作外還掌握了血液凈化、胎心監護等精密儀器的使用及相關護理并做好帶教工作,把自己所學毫不保留的傳授給組員及進修、實習生們。

在生活上,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充實而有條理,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作風,為人熱情大方,誠實守信,樂于助人,擁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則,能與同事們和睦相處;積極參加各項科外活動,從而不斷的豐富自己的閱歷。

隨著護士角色范圍的擴展,護士不僅僅是病人的照顧者,而且是病人及其家屬的教育者、咨詢者和健康行為的倡導者。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的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研究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加強自身業務建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從而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更上一個臺階,以便能更好的服務于患者。做一名優秀的護士,無愧于白衣天使的光榮稱號。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2歲末年初,回顧重癥醫學科病房起步的這五個月當中,在院領導的關心,護理部及科主任指導,及全體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ICU的護理工作順利展開,初見成效,并借三甲醫院評審契機,更上新臺階?,F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嚴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環境合理、簡潔、方便,利于觀察和搶救,病房的搶救設施齊全,在院領導的支持下,籌建ICU病房并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共備1臺呼吸機,1臺除顫儀,5臺心電監護儀,6臺注射泵,5臺輸液泵等各種醫療用品。

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完善的設施離不開有效的管理,這一年中相繼制定了ICU相關制度:重癥醫學科工作制度,重癥醫學科入室管理制度,業務學習制度、三基考核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護理查房制度,護理質量考核制度,貴重儀器管理制度、貴重藥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隔離制度等。

做到理論基礎定期鞏固更新、三基培訓時時訓練、物品定點定位放置、固定儀器、藥品、物資管理人員,責任到人。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證了ICU的日常工作。我科的醫務人員平均年齡低,資歷淺,且大多數缺乏ICU專科經驗,因此在建科初期我科制訂了嚴格周密、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及診療護理常規,同時定期督查執行情況,保證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從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亂。

三、提高醫務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自身建設:

由于ICU的工作性質及嚴格要求,醫生護士始終處于病人治療及觀察的第一線.因此,ICU醫務人員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ICU的護理工作質量。ICU護士的培訓工作是我科工作之重點,在后續教育中采取了在職培訓,外出進修,自學與考核相結合等辦法。

每周開展業務學習,每月技術操作培訓,開展護理查房。結合臨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定期開展例會,討論學習,使工作流程常規化。

今年輸送二名護士分別到上級醫院ICU學習、進修,取得ICU崗位證書。鼓勵全科護理人員均參加了護理??苹虮究频脑诼毥逃R荒甑呐嘤柺沟肐CU全體醫務人員能基本勝任日常工作。

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初顯:

五個月來,我科收治病人40余例,成功搶救了包括蛇傷致呼吸停止、產后DIC、肺部感染致呼吸道阻塞等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年來的護理工作由于院領導和醫務科、護理部主任的重視、大力支持和幫助,內強管理,外塑形象,在醫療、護理質量、職業道德建設上取得一定成績。

回顧工作既有成績更有不足。今后應在行政管理提高效率、業務工作精益求精兩方面苦下功夫,爭創更好的成績,為我院貫徹十__大精神,推動工作全面發展發揮應有的貢獻。

望院領導在ICU院內、院外培訓方面繼續給予關心和支持,使我們不斷提高ICU護理隊伍整體素質,保障醫療安全。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3歲末年初,回顧,我在擔任ICU護士長這一年期間,在院領導的關心下,在科主任和護理部主任的幫助和支持下,使ICU的護理工作得以正常運行.這一年來,在繼續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思想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本職工作,現將一年來的工作做如下幾方面總結: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嚴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環境合理、簡潔、方便,利于觀察和搶救,病房的搶救設施齊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簡陋條件和設施下,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一年當中,增設了1臺血濾機,,1臺纖維支氣管鏡及儲鏡柜,一臺超凈工作臺,以及各種醫療用品.,以優質的病房條件服務于患者,完善的設施離不開有效的管理,這一年中制定了:ICU儀器、設備的管理制度,各種藥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點定位放置,固定了儀器管理人員,藥品管理人員。.一年來,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證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ICU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機構龐雜,醫療護理任務繁重,而我科的護理人員均年齡較輕,資歷淺,工作責任心不夠強,且ICU護?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繃鞫洗?因此制訂一套嚴格周密,切實可行的制度常規,以保證ICU的護理工作正常運轉,本年度增加了各項護理操作常規,急救藥品毒麻藥品每日每班清點制,無菌物品治理制度,護士培訓計劃,消毒隔離制度等,制定的同時督促,檢查執行情況,各項制度常規保證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從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亂,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自身建設:

由于ICU的工作性質及嚴格要求,護士始終處于病人治療及觀察的第一線.因此,護理人員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ICU的工作效率.這一年來,ICU護士的培訓工作是我科工作之重點,我們除了科室制定的護士培訓計劃外,我們還參加了護理部安排的院內及院外的培訓,另外在科主任的安排下,我科大部分護士還參加了弋磯山醫院及二院舉辦的重癥醫學科年會。

在ICU護士的后續教育中,我們還將采取在職培訓,外出進修,自學與考核相結合等辦法,并結合醫療定期舉辦科內業務講座及參加護理查房,嚴格按照培訓計劃進行培訓并考核,全科護理人員均參加了護理??频脑诼毥逃?一年的培訓使得ICU護士能勝任日常工作,大多數護士成為ICU熟練人才.

要做好ICU護士姐妹的領頭雁,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熟練把握操作技能,并在網絡上查閱ICU相關資料,學習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治理水平和業務水平。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4作為一名護士,我在院領導、科主任及護士長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遵循,用于創新、銳意進取。工作中始終堅持將提高護理質量、強化醫療安全、創建和諧醫患關系作為重中之重,以實現我科“病人滿意、組織滿意、自己滿意”為目標。

南丁格樂曾經說過:“護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護理人員都用真誠的愛,去撫平病人心靈的創傷,用火一樣的熱情、去點燃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

是的,護理工作的確是個非常平凡的工作,尤其我們ICU,患者病情重,完全不能自理,為了提高這些住院病人的生活質量,我和我科全體護士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在搞好醫療護理的同時,積極擴展生活護理范疇,從更新床單被褥,定期修剪指甲,指導病人做有益的文體活動,到談心聊天,給予病人精神上治療和安慰。

在工作中我本著“將工作做的更好”這一目標,嚴格執行醫囑,三查七對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堅守慎獨精神,即使是一片維生素也決不馬虎,不憑經驗,不憑印象,積極完成各項任務,ICU患者病情重變化速度快,隨時都有搶救的可能,我也曾不止一次地配合醫生搶救過危重病人,但我們的及時搶救與精心護理下,病人意識逐漸清醒,轉危為安,每當將他們從死神手中拉回,即使沒有聽到一聲感謝的話語,我都會感到無比的高興與欣慰。

因此護士不僅要有一顆同情的心,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更應該用愛心、細心,和責任心去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

我們科的護士比較少,病人多,工作強度大,晚夜班頻繁,有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抱怨,但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患者需要,病情需要,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節假日的概念,我覺得護理事業是一項崇高而神圣的事業,我為自己是護士隊伍中一員而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為人類護理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重癥醫學科護士長述職報告5緊張而忙碌的20____年即將結束,擔任ICU護士長這一年多的期間,在院領導的關心下,在科主任和護理部主任的幫助和支持下,使ICU的護理工作得以正常運行,根據年初的計劃,圓滿地完成了今年的護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F總結如下: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嚴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環境合理、簡潔、方便,利于觀察和搶救,病房的搶救設施齊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簡陋條件和設施下,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一年當中,增添了兩臺心電監護儀、一臺亞低溫治療儀、更新升級了血氣分析儀,并更換了各種心電監護儀舊的導聯線,并安裝了開水供應設施,以及各種生活設施,以優質的病房條件服務于患者,使得ICU的病房條件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建立、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ICU危重病人較前明顯增多,醫療護理任務繁重,而我科的護理人員均年齡較輕,資歷淺,個別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夠強,因此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不斷完善和修改,制訂了ICU護士入科須知、ICU工作流程及A、P、N班護士職責等以保證ICU的護理工作正常運轉。

三:優質服務示范病房開展、績效考核的落實

在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科于九月份開展了優質示范病房,根據科室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科室工作,努力為病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并將人性化服務落實到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中,ICU的優質護理服務工作質量與日俱增,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也大為提高。通過認真落實績效考核工作,使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及工作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自身建設

由于ICU的工作性質及嚴格要求,護士始終處于病人治療及觀察的第一線。因此護理人員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ICU的工作效率。這一年來,ICU護士的培訓工作是我工作之重點,在ICU護士的后續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職培訓,外出學習,自學與考核相結合等辦法。結合我科情況定期舉辦科內業務講座及護理查房,使我科每一位護理人員均能獨立完成PPT的制作,并提高了她們的講課水平。一年的培訓使得ICU護士能勝任日常工作,大多數護士成為ICU熟練人才。

五:落實電子病歷、規范了護理文書的書寫

我院從2月份更新了新系統,逐步落實了電子病歷,護理人員通過醫院的培訓與自學,均掌握了新系統的使用。在原有護理評估的基礎上,增加了約束帶使用告知書、護理記錄中體現了管道滑脫、壓瘡及鎮靜的動態評分。

六:科研工作已初步開展

篇11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的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在業余時間虛心好學、刻苦專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四新(新業務、新理論、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提供高質量護理,更好為患者服務。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是對護士履行職業責任的客觀評價。

二、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樹立護士形象

護士在患者及家屬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質量,尤其在ICU無陪護的情況下,當護士為患者剃胡須、剪趾甲、洗頭、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時,不但增加了護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覺的護士“不是親人,勝是親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潔”(頭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頭發、口腔、皮膚、指(趾)甲、會陰、床單位清潔),使家屬安心、放心,同時樹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護士形象的樹立正是在優質的基礎護理過程中自動體現。

三、高質量基礎護理體現豐富科學內涵

基礎護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關重要的。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每位護士,不論學歷、職稱,基礎護理技能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一方面,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個體化,在不影響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如心理護理,因患者的文化層次、身份背景、宗教信仰不同而不同。另外,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專職化,護理危重病人的護理責任重大,經過專業培訓過護士才能勝任。

四、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

五、高質量基礎護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ICU的患者大多為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要幫助翻身扣背、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營養支持、肢體功能鍛煉、生命體征的測量、靜脈輸液、中心靜脈的維護等等,這些都是護理病人的根本,生活無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基礎護理工作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隨時存在的,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高速發展,患者的低層次需求都永遠存在的,需護理人員來幫助滿足的。

篇12

一、高質量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

基礎護理質量體現護士職業責任心,護士的職業責任是“保留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康復”。在護理工作中需護士仔細觀察、發現問題、解決患者的需要,護理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技能操作都必須謹慎,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本著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為目標進行的,充分體現了護士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高尚職業道德的護士才會無論有人或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自覺自愿的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護理,充分體現護士的“慎獨”精神。在業余時間虛心好學、刻苦專研,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重視“三基”(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和四新(新業務、新理論、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技能,提供高質量護理,更好為患者服務。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是對護士道德水平的檢修,是對護士履行職業責任的客觀評價。

二、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樹立護士形象

護士在患者及家屬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護士完成基礎護理的質量,尤其在ICU無陪護的情況下,當護士為患者剃胡須、剪趾甲、洗頭、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時,不但增加了護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覺的護士“不是親人,勝是親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潔”(頭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頭發、口腔、皮膚、指(趾)甲、會陰、床單位清潔),使家屬安心、放心,同時樹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護士形象的樹立正是在優質的基礎護理過程中自動體現。[1]

三、高質量基礎護理體現豐富科學內涵

基礎護理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內涵,涵蓋了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臨終關懷、書寫護理文書等護理工作,對病人康復、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關重要的。走向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每位護士,不論學歷、職稱,基礎護理技能為不可忽視的基本功。

1.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個體化,在不影響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異,如心理護理,因患者的文化層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2.基礎護理存在技術操作專職化,護理危重病人的護理責任重大,經過專業培訓過護士才能勝任。在英國,政府撥出??钣糜谂嘤栔匕Y監護護士及其重癥護理助手(CCAs),專門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訓課程,由SouthBanK大學最終貫徹。

四、高質量基礎護理能營造良好工作環境

1.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創作良好醫療氛圍,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患者及家屬易出現恐懼、焦慮、易怒,通過高質量基礎護理使患者身體清潔舒適,心情放松,對護理工作人員充滿信賴,有利于增進情感交流,治療工作開展。

2.高質量基礎護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在ICU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千差萬別,需要護理組織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應,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改進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而這僅靠一、兩個護士是遠遠不夠的,需護理人員緊密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對ICU護理人員調查發現,85%護士希望與其他護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護理。

五、高質量基礎護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1.ICU的患者大多為生活無自理能力,需要幫助翻身扣背、做口腔護理、會陰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給予營養支持、肢體功能鍛煉、生命體征的測量、靜脈輸液、中心靜脈的維護等等,這些都是護理病人的根本,生活無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2.基礎護理工作是連續性的,不間斷的,隨時存在的,無論醫學科技如何高速發展,患者的低層次需求都永遠存在的,需護理人員來幫助滿足的。[2]

六、治療離不開高質量基礎護理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體現了基礎護理是治療的根本,患者治療過程中許多動態信息需要通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細心觀察、發現問題,結合扎實理論知識、豐富臨床經驗來提供的,如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瞳孔觀察,注意“兩慢一高”,術后患者24小時生命體征檢測,引流液形狀、量、顏色觀察等等,為醫生治療、診斷、護理提供了依據?;杳曰颊郀I養支持,需注意鼻飼液溫度、速度、濃度,進食及營養支持效果觀察,并發癥防治;各種疾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都離不開基礎護理,如果沒有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則無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會產生不利于患者的嚴重后果。[3]因此高質量的基礎護理與治療是相輔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基礎護理質量不僅與患者康復息息相關,而且也體現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因此作為ICU護理人員應在護理學習園地中不斷充實自己,在護理科研領域中不斷創新技術,在護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細心、愛心、用心、耐心”,為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基礎護理。

參考文獻:

篇1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危重癥產婦采用單雙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所有產婦均經積極的醫療護理治療后存活。對照組危重癥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30.8±5.1)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17例;產后大出血19例,重度妊高征15例,妊娠合并心臟病3例,子宮破裂2例,胎膜早破3例,羊水栓塞2例,胎盤植入1例,嬰兒存活43例,嬰兒死亡2例。觀察組危重癥產婦年齡21~38歲,平均(31.2±5.4)歲;初產婦30例,經產婦15例;產后大出血20例,重度妊高征14例,妊娠合并心臟病2例,子宮破裂4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栓塞2例,前置胎盤2例,嬰兒存活42例,嬰兒死亡3例。兩組孕產婦在年齡、初產婦比例及危重癥妊娠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的產后護理,包含生命體征監測(密切監控產婦產后每小時尿量,產后陰道分泌物量、顏色及性質、血壓、呼吸頻率、瞳孔變化情況)、藥物應用、腫脹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優質護理 ①告知母嬰結局:危重癥產婦由于起病急、快、重,分娩多采用剖宮產,受到麻醉因素、分娩疼痛及產后失血的影響,產后不清楚分娩結局狀況,而母嬰平安的分娩結局對于危重癥產婦產后心理無疑有巨大的寬慰作用,對于分娩結局為嬰兒存活的產婦,護理人員在危重癥產婦清醒后第一時間告知產婦母嬰平安;對于分娩結局為嬰兒死亡的產婦,主治醫師在宣布嬰兒狀況后,護理人員密切監控產婦的情緒變化、應激反應,做好應急處理準備,如鎮靜劑滴注、寬慰產婦情緒、束縛肢體等。②個性化心理干預:嬰兒存活的產婦產后心理狀況獲得寬松,多希望盡快與嬰兒接觸,母嬰狀況良好的產婦在醫生同意后可較早實現該目的,但對于多數危重癥產婦,由于嬰兒生命狀況不穩,需要在育兒室或ICU接受相關治療,護理人員詳細告知母親嬰兒目前狀況,使其保持寬松心態,待嬰兒狀況平穩后,盡快安排母嬰接觸,滿足產婦的心理需求,若產婦仍舊存在一定的心理擔憂,護理人員可用手機拍嬰兒照片給產婦。對于嬰兒結局為死亡的產婦,護理人員在密切關注應激反應及情緒變化的基礎上,首先對產婦的遭遇表示同情,鼓勵產婦勇敢地接受事實,告知產婦今后還有分娩的機會,減輕身心壓力,努力減少由于嬰兒死亡帶來的心理刺激。

1.2.2感染預防優質護理 危重癥產婦產后極易引發各種感染,有效控制感染是危重癥產婦產后護理的工作重點,護理措施如下: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醫源性感染,做好危重癥產婦產后會的護理工作,避免尿液反流引發逆行感染。②充分確保產婦產后的充足睡眠及休息危重癥產婦產后身體狀況較差、身體虛弱,身體抵抗力降低,在ICU各種侵入性操作、補液、糾正水電、酸堿平衡治療基礎上易引發感染,充足的睡眠、休息是增強抵抗力的重要措施,待產婦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后,告知產婦應多注意休息,對由于心理因素影響休息的產婦護理人員加強心理指導,對由于ICU檢測儀器噪音引發的睡眠干擾,護理人員征得醫生同意后適當調低ICU各類設備的音量。③營養補充產婦產后身體狀況較差,充足的營養補充可為產婦提供必要的糖分、脂肪及蛋白質,充足的營養供給有利于產婦產后抵抗力的提升,產婦產后對無法經口攝食的采用中心靜脈營養或鼻胃管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提高身體抵抗力。

1.2.3病房優質護理 危重癥產婦產后經ICU搶救治療后,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即可轉入普通病房,此時護理的重點應加強對危重癥產婦產后的生活護理:①角色轉換:危重癥產婦從入院實施搶救至脫離ICU病房,面臨較長時間的恢復階段,此時由于患者較長時間脫離社會生活環境,患者多迫切希望恢復健康,離開醫院。護理人員加強對危重癥產婦產后的角色轉換護理,鼓勵產婦與同病房內病友、親屬、朋友溝通交流,盡快適應向社會角色的良性轉換。②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做好多種基礎性護理,如積極預防皮膚壓瘡、口腔潰瘍,對無法起床活動的產婦進行定時翻身,臥床時保持肢體的功能位置及臥位的舒適程度。③環境護理:保持病房內通風、透氣、安靜、整潔,減少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產婦產后的正常休息。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產后產褥感染、心理焦慮州(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4分)、抑郁(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12分)、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淺睡、易醒或早醒)。②采用Mossf-36量表用中文版評價兩組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狀況,該量表包含有軀體疼痛、軀體角色疼痛、軀體健康、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及情緒角色功能,得分越高代表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越高,評價時間為產后第10天。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產后并發癥率比較

觀察組產后產褥感染、心理焦慮、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生活質量評價

干預后觀察組產婦的軀體疼痛、軀體角色功能、軀體健康、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情緒角色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

3討論

3.1優質護理可有效降低危重癥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

危重癥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不僅影響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恢復狀況,亦是衡量醫院對危重癥產婦的搶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對危重癥產婦產后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后與傳統的常規護理服務比較,觀察組產婦產后產褥感染、心理焦慮、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