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醫學超聲影像學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聲波是一種機械能的表現形式。聲源每秒振動的次數叫頻率,一般用赫茲表示,簡寫為Hz。頻率在2000Hz以上的聲波即為超聲波。超聲波在傳播過程中要發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應等。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發生聲能衰減。因此超聲通過一些實質性器官,會發生形態及強度各異的反射。由于人體組織器官的生理,病理,解剖情況的不同,對超聲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減各不相同。超聲診斷就是根據這些反射信號的多少,強弱,分布規律來判斷各種疾病。醫用診斷超聲波的發生與接收,均由特制的探頭來完成,它能把電能和聲能互相轉換。按照超聲回聲顯示方法來分類,超聲診斷儀可分為脈沖回聲式和頻移回聲式兩大類型。脈沖回聲式超聲診斷儀包括幅度調制型超聲診斷儀(A型超聲儀,簡稱A超)、輝度調制型超聲診斷儀(B型超聲儀,簡稱B超)以及回聲輝度調制型超聲診斷儀(M型超聲儀,簡稱M超)。頻移回聲式超聲診斷儀(D型超聲儀)包括頻移示波型超聲診斷儀(脈沖波式和連續波式多普勒)彩色編碼頻移回聲式超聲診斷儀(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簡稱彩超)等。
超聲診斷學是一門邊緣學科,以解剖學、病理學等形態學為基礎,緊密結合臨床醫學,近年來發展迅速,已與X線、CT、磁共振、核素并駕齊驅,成為臨床五大醫學影像手段。超聲診斷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臟器病變的形態學診斷以及器官的超聲解剖學的研究。超聲診斷是以形態學為依據的,因此它的基礎是病理解剖學形態改變及由此而產生的組織的聲學變化。超聲檢查可獲得各臟器斷面圖像,此即為診斷的形態學基礎,能夠對病變進行定位定性診斷。二、功能性檢測。超生圖像可顯示由于臟器、組織的生理變化而出現的相應規律性變化,如膽囊收縮、胃排空、胃腸道蠕動、膈肌運動、卵巢功能性變化及心臟的舒縮。多普勒超聲可顯示心臟及其他臟器血管的血流變化,以判斷其功能狀況。三、介入性超聲。包括內窺鏡超聲和術中超聲,介入性超聲在臨床的廣泛開展使得超聲診斷與臨床、病理學、組織學緊密結合,不僅提高了診斷水平,還進一步開展了一些臨床治療,開辟了超聲診斷、治療在臨床醫學的新領地。
介入超聲技術作為現代超聲醫學的一個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介入性超聲學術會議上被正式確定的。它是在超聲顯像基礎上為進一步滿足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在實施時超聲的監視或引導下,完成各種穿刺活檢、X線造影以及抽吸、插管、注藥治療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術,達到與外科手術相媲美的效果。與其他影像學介入手段相比,由于介入性超聲具有實時、準確、便捷、無輻射、費用低廉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而不斷出現的各種新型介入性超聲內鏡,在進行穿刺過程中,內鏡視野和超聲視野同步,超聲影像上可以顯示穿刺進針的全過程,精確控制針尖在病變內的位置,使穿刺準確安全,大大提高了可以穿刺的范圍。同時彩色多普勒在介入性超聲內鏡中的應用,有效地區分血管和非血管結構,保證了穿刺的安全性。目前國內外學者更多將研究重點放在了介入性超聲內鏡的腫瘤治療,如光動力治療、射頻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組織間放療等。
介入性超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有些疾病的治療已成為臨床不可取代的治療方法。同時,醫學影像學的整體水平的發展為患者診療提供了更寬廣的選擇空間,患者可權衡各種手段的利弊作出更為合適的選擇。
作者單位:徐州醫學院
篇2
隨著醫學超聲影像技術不斷的發展,超聲造影、三維超聲、彈性成像、腔內超聲、介入超聲、超聲靶向診斷與治療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使超聲影像成為一種全新的診療學科,與外科學、腫瘤學、微創醫學等學科聯系越來越緊密,在臨床診斷及治療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臨床對超聲檢查的依賴性越來越高,以及診斷范疇拓寬,導致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大幅上升。用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才能更好地適應醫學超聲影像技術發展和專業學科的發展,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這是從事超聲影像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課題。
一、改善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法
醫學超聲影像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了實現共同教學目標,完成共同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可采用教授法、談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啟發、實習等多種方法,以便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過去多采用教師教授為主的方法,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超聲影像學內容學生不易接受難于理解,學習興趣不高;當前以案例教學、研討互動、情景模擬等方法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醫學超聲影像學的主要學習內容包含各系統、器官的理論基礎和超聲圖像的識別,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內在聯系,不能認為課程標準要求什么教師就教什么,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學生初次接觸超聲圖像,很難把超聲圖像與解剖圖像之間進行聯系,可視化超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超聲圖像與解剖圖像之間進行概念轉換,建立人體器官解剖斷面圖像與超聲圖像間的立體思維概念,改變單純平面思維概念,幫助學生加強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轉變。為了真正體現醫學超聲影像學的教學特點,不斷的豐富超聲影像圖庫,插入大量的典型超聲聲像圖、對比結構解剖圖,根據教學內容適當插入簡短的三維超聲動態圖像。因此利用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變復雜為簡單,變枯燥為生動,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為直觀的、形象的、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內容。
醫學超聲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具有豐富臨床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中采用學生一對一互動操作練習,通過自身練習來體會和學習正常聲像圖。對于異常超聲聲像圖的學習,我們建立了超聲圖像庫和可視化超聲實踐教學軟件系統,組成超聲診斷典型病例的聲像圖資料庫,所選病例圖片均按疾病分為心臟及血管、腹部、婦產、小器官等,充分利用學生第3年學習的時機,由帶教老師指導學生通過軟件系統調閱并查獲感興趣的病例,用于?W生示教。
二、改進超聲影像學教學效果的評價
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從老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來評價,首先我們應明確評價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檢驗教學效果,制定評判標準,結合影響因素(包括性別、年齡、教齡、學歷、職稱、成果),按照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通過學生評價、同事評價、教師自評、專家評價、領導評價等多種方式,采用紙筆評價或網絡評價。對于醫學超聲影像學課程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過去多采用理論課考核成績占100%,現使用考核形式為期末理論筆試考核成績占70%,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占30%,包括上機動手操作、典型病例思考與分析、以及檢查報告的書寫完整性和規范性。
三、轉變教學模式
常見教學模式類型有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以教育教學民主為中心的溫和型、以學生為中心的松散放任型、以程序模式為主的管理型。醫學超聲影像學理論課內容抽象,學生不容易聽懂,對超聲圖片的理解難度大,所以需要將超聲圖像與解剖圖像之間進行概念轉換,建立人體器官解剖斷面圖像與超聲圖像間的立體思維概念,我們通常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結合以教育教學民主為中心的溫和型融合教學模式。
過去采取“4+1”的教學模式,即前四年公共課、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教學,最后一年進行實習。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學校總體培養方案,為使醫學超聲影像學教學方案更加科學、合理,依據教育教學規律及本學科教學實踐,安排第七學期學生在接受理論課學習的同時,穿插性的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并專門配置超聲診斷儀用于教學,老師可以一對一的進行教學演示和指導,學生可以隨時親自動手操作,從而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更加密切。
在第八、九學期實踐教學實習,比傳統實踐教學安排提前一個學期,不僅體現了早期接觸專業、早期接觸臨床的理念,又避免了學生考研、就業等社會因素對實習的影響,第十學期采取個性化強化培養,使學生能力和素質進一步提高。
四、加強師資建設
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師資是關鍵。師資力量建設應滿足學科發展建設的需要;滿足專業和專業特色凝練的需要;滿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滿足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師資力量在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我們師資力量薄弱,僅2―3名理論課教師,現師資隊伍不斷強大、結構更加完善合理。
1.加強理論課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建設,需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積極引進超聲醫學高學歷人才,建立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積極加強對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其不僅具有扎實的超聲醫學知識,及時掌握超聲醫學的新技術、新方法,還要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同時要加強師風師德建設,樂于奉獻、忠于職守、嚴謹求實、率先垂范,創造性地做好教學工作,充當教育教學改革的中流砥柱。
篇3
關鍵詞
超聲醫學影像;心理;就醫體驗;延伸護理
超聲醫學影像檢查因具有操作簡便、安全、無創、診斷準確率高等特點,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1]。我院超聲醫學影像科承載著各種疑難疾病的診治任務,每天承接2000~3000名來自各地的患者的診療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優質護理方針,持續改進護理服務,改善患者就醫感受,本研究針對行超聲檢查的門診患者進行需求調查,通過滿足各類人群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接受超聲檢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5年2月至5月于我院門診行超聲檢查的患者,包括老年人、婦女、兒童、孕婦、殘疾人、疑難雜癥的患者等,共308例。
1.2調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統一的調查問卷,問卷根據《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若干要求自行設計。調查前由超聲科護士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并承諾對調查資料保密。在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發放問卷并匿名填寫后現場收回。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就診環境、服務態度、服務流程、隱私保護4個方面的就診需求,共計20條。調查人員為本研究參與人員,熟悉問卷的內容和意義,保證現場問卷的真實性和數據錄入的準確性。
2結果
2.1不同患者的就診需求老年人的就診需求:老年人感知覺、注意、學習記憶、思維、語言等各種認知能力下降[2],加之患病時身體健康水平下降,常使其煩躁焦急、恐懼,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尊重和安慰。兒童及家長的就診需求:超聲檢查雖然是無創檢查,但患兒因恐懼而出現不配合檢查的抵觸心理,或因空腹、饑餓而哭鬧,家長則因心疼孩子會出現焦慮,甚至暴躁情緒。婦女的就診需求:女性患者做某些檢查(如陰式超聲、乳腺超聲)時,尤其是遇到異性檢查醫師時,常常出現害羞、緊張的心理,同時對隱私的保密性要求非常高。孕婦的就診需求:孕婦本身懷孕期間心情焦慮,尤其是對孩子的健康問題更是關注,檢查時會出現更多的擔憂、緊張情緒。殘疾人的就診需求:盲人、聾啞人和肢體缺失的殘疾人會有恐懼、焦慮、緊張的心理。還有些患者因活動不便,需要他人提供幫助。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難病患者的就診需求:某些疑難病、慢性病患者因病情復雜、病程長,對治療和醫生缺乏信心,希望得到經驗豐富、醫術高超的名醫準確快速的診治[3],導致患者時常出現悲觀、憂慮、緊張和求名醫心理。
2.2患者對醫院的要求患者對超聲科醫療技術、醫療設備等硬性條件要求必須過硬,同時對服務環境、就診條件、細節服務要求也很高。包括隱私保護、超聲檢查流程說明、配合事項、檢查前準備工作等細節。
3護理
根據不同患者的需求,我科通過改善服務流程,創新方便群眾就醫的措施,從患者的就醫體驗、心理需求等方面為患者提供了滿意的服務。
3.1提高醫護人員自身素質和服務水平加強醫護人員自身的道德修養,了解超聲檢查的前沿知識,掌握與患者溝通技巧[4],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從而贏得患者的信任。
3.2優化診區設施布局,營造溫馨就診環境為了給前來檢查的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的就診環境,我科做了如下改造:提供溫馨的檢查室、寬敞的候診環境,保持整潔、安全、舒適;執行“一室一醫一患一陪同”診查制度,在診室門口設置私密性保護設施;在每個樓層的電梯口都設有導診臺和超聲科標牌,設置就診區域建筑平面圖,以防患者因找不到位置而急躁;在候診大廳配備了舒適的候診椅和清晰的LED大屏幕電子叫號系統,根據不同人群需求設置哺乳專區、兒童玩具區、孕婦候診專區等;為患者提供飲水機、紙杯、輪椅等便民設施。
3.3合理調配超聲資源,有效分流患者實現分時段預約,合理安排患者的檢查時間,盡量縮短等候時間。根據門、急診檢查患者病種,科學安排各專業檢查醫生數量,增設專家出診人次,確保出診醫師的數量和質量。對于特殊患者開放綠色通道,安排機動人員進行檢查。
3.4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在保障患者隱私的前提下,通過告示板、微信平臺、告知單等多種形式提供提示服務。利用微信平臺對門診檢查的患者開展延伸服務,包括檢查注意事項、準備工作、心理指導等,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就醫體驗,使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專業的超聲檢查事項。
3.5持續改進護理服務,實現個性化護理服務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病情,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從而消除患者焦慮、緊張、煩躁的心理。為老年患者檢查時,允許2名家屬陪伴。對于行動不便者,提供輪椅,并安排專人扶老人上、下檢查床。輕音樂能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和腦干網狀系統的功能,起到鎮靜、調整血壓及心率的作用[5],故在檢查室內播放輕音樂。讓患者提前2min進入檢查室,向其耐心解釋檢查的目的、方法,幫助患者擺好,讓患者握住護士的手,進行深呼吸等[6]。對于兒童患者,帶其熟悉檢查環境和儀器,并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舒緩其焦慮的情緒。對于接受有空腹、憋尿等特殊要求的檢查的患兒,盡量安排在上午10:00之前完成檢查。檢查時安排家長在場陪伴,以增強患兒信心。
對于女性患者進行檢查時,要求家屬陪伴,盡量安排女性醫生操作,異性醫生診室內一定安排女性打字員,以緩解患者緊張和害羞的心理[7]。為就診孕婦設置候診專區,檢查時家屬陪同,避免緊張。對于檢查結果有問題的情況,醫生應盡量避免和孕婦直接交待,以免影響孕婦的心情。對于殘疾人,護士除了給予特殊的關愛外,還為其提供檢查綠色通道,提供溝通板、擴音器等,并多采用肢體語言進行溝通。對于慢性病、疑難病的患者,除了常規護理外,盡量安排經驗豐富、溝通能力強的醫生為其檢查,并安排多名家屬陪同。
綜上所述,超聲醫學影像檢查是門診常見的檢查方式,在檢查中,醫護人員應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并通過微信平臺等新型信息技術手段的推廣使用,實現醫院與家庭的無縫隙延續護理,使患者足不出戶即可獲得超聲檢查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檢查的依從性,降低檢查的重返率,提高患者的綜合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徐娜.護理美學在超聲門診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9):3418-3419.
[2]黃莉.老年人認知功能影響因素的研究[J].吉林醫學,2015,36(6):1129-1130.
[3]程利輝.關于超聲醫學影像科門診患者的心理特點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4,23(3):315-316.
[4]李鳳娣,曾映瓊,鄧玉泉,等.心理護理干預在中期引產未婚患者中的運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3):241-243.
[5]陳莉華,陳建林.潘倩萍,等.心理干預加音樂療法在普通胃鏡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3):242-244.
篇4
1 分割方法的分類
1.1 基于結構的分割方法
1.1.1 三維邊緣檢測
邊緣檢測技術是通過檢測邊緣或體數據中的邊界面進行圖像分割。三維邊緣檢測算法主要有兩個步驟:①通過區分不同屬性檢測出邊緣點;②將這些邊緣點組合成連續的輪廓,將感興趣區域的體素從其他體素中分離出來。邊緣檢測常借助空域微分算子進行,通過將其模板與圖像卷積完成。目前已經提出了許多邊緣檢測算子。三維邊緣檢測算法的優點是:對于不同區域對比度強烈的數據的分割結果很好,能夠非常直觀地檢測出不同區域的邊緣;缺點是:它雖然檢測出了所有的邊緣,但是很難確定檢測出的邊緣與感興趣區域邊界的關系。另外,此類算法不適于對比度不明顯的數據,并且對噪聲十分敏感,大多數情況下邊緣檢測算法不單獨使用,而是與其他分割算法結合使用。
1.2 基于統計學方法
1.2.1 閾值分割方法
閾值分割算法是標量體數據中最簡單的分割方法。它利用閾值將體素分為兩部分:所有灰度值大于閾值的體素一起構成一類;所有灰度值低于閾值的體素一起構成另一類。該方法可以擴展為應用多重閾值,每個區域由兩個閾值來定義。輸入體數據中的每一體素根據灰度 值來判斷其屬于哪個區域。閾值分割方法盡管算法簡單,但是對于不同區域間對比度明顯的體數據的分割卻十分有效。該算法的最大缺點是分割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閾值的選擇,即閾值的改變會導致分割結果(區域)的變化。
1.2.2 分類器算法
分類器算法是模式識別中的常用技術,其目的是利用已知的訓練樣本集在圖像的特征空間中找出曲線或曲面,從而實現對圖像的劃分。
分類器算法是一種監督性的算法,需要手工分割的數據作為訓練數據,然后以此為標準指導自動分割。我們常把分類器分為參數分類器和非參數分類器兩大類:①參數分類器是指條件概率密度函數形式已知,但其中的一些參數(如均值、方差等)未知。常用的參數分類器是最大似然(分類器和Bayes分類器;②非參數分類器是指條件概率密度函數形式未知,必須從訓練樣本集中估測,因此要求的數據量遠大于參數分類器。常用的非參數分類器是K-最近鄰分類器和Parzen窗。
標準的分類器要求所要分割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定量化特征,這是為了讓訓練數據可以被作上標記。只要特征空間能充分區分每個標記,分類器就能將這些標記數據轉換為新的數據,可以用于多通道圖像,但是計算量相對較小。分類器的缺點是它們通常不進行任何空間建模,在分割強度不均勻的圖像時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在獲得訓練數據時需要人工干預,費時費力;并且由于不同人體之間解剖上和生理上的差異,對大批掃描圖像使用同一訓練集會導致分割結果的誤差甚至錯誤。
1.3 混合分割方法
1.3.1 區域增長算法
區域增長算法是混合分割方法中最為簡單的一種算法,該算法是一種根據預先定義的連接標準從三維體數據中提取連續區域的技術。一般地,區域增長算法需要一個種子點作為算法的起始點。從種子點開始,算法增長至所有滿足連接標準的體素。與閾值算法一樣,區域增長算法非常簡單,一般不單獨使用。更多情況下,該算法只是作為分割任務中的一部分,作為最初的、更復雜的分割之前用來理解三維數據的方法。該算法最大的缺點是,需要人工交互選取種子點。而且,每一個待分割區域都需要一個種子點。另外,區域增長算法對噪聲和局部體效應敏感,使得提取出來的區域不連續(有空洞)。
2 分割算法的性能評價
上述的大多數算法通常是針對某一類問題提出的,如果給定一個具體問題去選擇一種適合的分割方法仍是個難題,這就要研究分割評價。醫學圖像影像三維目標分割算法的評價應具有一般性、客觀性和定量性。一般性是指該方法應適用于多個分割算法的評價,客觀性是指該方法不包含人為因素, 定量性是指評價結果是定量的。對分割算法評價要基于一定的評價準則( 評價指標或測度),在分割技術的評價中,評價準則是最重要的因素。常用的評價準則有:①區域間對比度,根據區域之間特性對比度的大小可以判別分割圖像的質量,也可由此推出所用分割算法的優劣;②區域內均勻度,圖像分割就是把一幅原始圖像分割成若干個具有相似特性的區域,可以用分割圖像中各區域內部特性均勻的程度來描述分割圖像的質量。
3 討論
當今醫學超聲成像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數字化、多功能化和多維化。其中,超聲三維或四維成像技術與常規二維超聲成像相比,不僅可以實現更加直觀形象的立體顯示,而且可以減小常規B超掃描層厚,提高B超掃描圖像質量。對基于不同數據采集方式的超聲三維成像技術,一個重要制約因素是三維體數據的有效分割,分割算法的性能直接影響后續的三維重建和可視化。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圖像分割方法主要是基于人工提取輪廓的手動分割或基于內嵌軟件的半自動分割,在分割速度和分割效果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本文結合超聲三維成像的研究背景,對基于多平面掃描的三維成像技術中的圖像分割算法展開研究。在深入分析、研究已有超聲圖像分割算法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分割速度和分割效果等因素,對兩種廣泛應用于醫學超聲圖像分割的算法提出改進方案。超聲仿真圖像和實際圖像的實驗結果表明,改進算法得到了較為理想的分割效果。
【參考文獻】
[1]宋麥玲;楊小紅;圖像分割技術研究[J];軟件導刊;2007年07期
篇5
2介入技術超聲影像對臨床診斷、治療作用
下面我僅介紹幾種介入超聲影像對臨床診斷、治療的應用。
目前進行超聲成像的腔內探頭主要有:經食道、陰道、尿道、呼吸道及直腸等探頭?;颊咴诨挤螝饽[病后,其肺部出現異常擴大,且會將心臟全部或部分掩蓋,又因空氣對超聲全反射的作用,鉆咋經體表的心臟探頭難以對心臟成像或者影像質量差,無法滿足臨床中診斷的需要。此時,若選擇經食道探頭經患者口腔、食道則可達到一定深度,同時獲得心臟的聲二維的高質量影像、多普勒心臟血流頻譜、多普勒血流圖彩色等,并可對圖像定量測量及計算,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準確、科學的依據。經陰道和直腸探頭與經食道探頭相同,能彌補經體表探頭成像困難的問題,得到相關部位的高質量超聲圖像,有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和水平。尤其是內科,泌尿科,介入超聲影像應用于診斷患者的病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滿足各種探測深度要求,經體表的探頭掃描頻率普遍較低,但在對泌尿系統疾病進行檢查時該類影像質量較難滿足臨床疾病診斷的要求。經尿道探頭可以用高頻探頭(頻率可達10~20MHz),便于臨床獲得高質量且清晰的影像,較為準確地診斷出泌尿科的疾病。這些都是介入超聲影像技術獨特的優點,是體表探頭成像無法達到的。而肝病科對肝內感興趣區的穿刺取組織活檢,超聲引導下腎臟穿刺活檢、頸靜脈穿刺置管、乳腺腫物定位、淋巴結穿刺、肝腎臟囊腫置管等10余種穿刺技術的提高,也提高了對疾病的診斷率。
超聲介入治療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新興的一種最新的疾病治療方法。超聲介入技術作為現代超聲醫學的一個分支,是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介入性超聲學術會議上被正式確定的。它是在超聲顯像基礎上為進一步滿足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在實施時超聲的監視或引導下對膿腫及囊腫置管術;超聲引導下肝囊腫、腎囊腫抽吸治療術及巧囊治療術;超聲引導下腫瘤的射頻消融術等多種項目,以下我僅介紹幾種介入超聲在臨床上治療。
2.1腎積水和肝、腎臟囊液的治療患有腎積水或肝、腎臟囊液的部分患者,有時必須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以防止臟器功能出現損傷。傳統的治療時必須行腹部手術,但手術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時間長,治療費用也高。使用超聲影像引導技術,通過穿刺將囊液或積水抽出來,再在原來囊液的地方打上凝化劑,整個手術過程便告成功。同傳統手術相比,非常簡單,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創傷很小,容易恢復,又省時省力,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真是事半功倍。
2.2超聲介入射頻消融術治療肝癌大多數肝癌患者因肝硬化、年老體弱等不能手術者,可以進行消融局部治療,其療效,不低于手術切除,且微創高效??梢哉f手術切除作為首選方法治療肝癌的傳統定論受到動搖。研究還表明,我國肝癌患者占全球每年新發約46萬人的一半多,約26萬人,而大部分是男性,并有乙肝。由于介入治療方法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操作簡單、損傷小、安全方便、費用低廉、近期療效顯著,并發癥少,易于重復等優點,尤其對不愿手術或失去手術機會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廣闊的治療空間,愈來愈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2.3前列腺腫瘤的放射性種子藥物植入治療在我國的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都患有前列腺腫瘤,使用常規治療手段如微波、激光治療儀進行治療,雖有一定的緩解效果,但無法根治,且治療時間較長,或可行手術切除術治療。而在超聲影像技術的引導下將放射性種子藥物植入的治療法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美歐等國家常常視為治療前列腺腫瘤的首選方案。
2.4乳腺腺瘤的微創旋切乳腺疾病治療傳統是手術切除病灶,創傷較大,易成瘢痕。隨著生活水平和廣大患者就診意識的提高,對醫療技術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更微創和更精確的技術已成為一種趨勢,是在超聲下,利用真空吸引和旋切相結合的原理,基于更精確活檢、和更微創的特性,而用其它方法無法進行的乳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1]。它主要由旋切刀手柄,控制主機、真空抽吸泵三大裝置組成。其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簡單易用,利用真空負壓抽吸乳腺組織,完全自動地對乳腺病灶進行重復切割,不需重復進針退針,不需要重復手動操作,大大縮短整個手術時間,可明顯減輕患者痛苦;并可在術后放置標記物。乳腺微創旋切手術可在門診進行,只需局麻,手術時間短,術后即可回家。術中出血少,只有極小切口,術后無疤痕,患者創傷極小。與傳統手術相比,還可滿足患者對美容的需求。
篇6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ultrasonic image noise nonlinear filter is presented.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adaptive median filter, and then use it with the classical median filter to deal with the noise of ultrasonic image of liver cancer which contains different noise density.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adaptive median filter can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effectively, it both may effectively remove the noise, and may maintain the mage details and visual effect well.
Key Words:ultrasonic image; classical median filter; adaptive median filter; image denoising
醫學圖像去噪是醫學圖像處理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其目的是改善醫學圖像質量,盡可能減少噪聲對后續圖像處理的影響[3-6]。由于醫學超聲圖像普遍被顆粒狀的斑點噪聲污染,然而邊緣等細節特征又是醫生分析問題和診斷器官是否病變的重要依據。因此,對醫學超聲圖像去噪要做到在抑制噪聲的同時又盡可能多的保留原始圖像的重要特征是至關重要的[1-2]。
受強電磁場的干擾和設備的影響,醫學超聲圖像主要被斑點噪聲污染,針對該問題在早期提出中值濾波[7-9]。其作為一種非線性濾波,克服了線性濾波的不足,該方法有效抑制了斑點噪聲,在醫學影像處理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10]。但是,傳統的中值濾波對圖像中的所有像素點均進行濾波處理,因此可能會導致圖像中未被斑點噪聲污染的像素點灰度值發生改變,造成超聲圖像的邊緣細節等重要特征丟失,進而影響到醫學圖像的質量。隨后出現了好多基于經典中值濾波器改進型的中值濾波算法[11-13]。
該文根據斑點噪聲特點,提出自適應中值濾波算法。經典中值濾波與其通過改變斑點噪聲密度大小進行實驗對比。結果表明,較經典中值濾波,自適應中值濾波不僅對密度較大的斑點噪聲醫學超聲圖像有很好的去噪效果,還能夠較好的保留圖像細節特征信息,體現出了其獨特的優越濾波特性。
1 自適應中值濾波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本文選取肝癌超聲圖像進行仿真實驗,對圖像依次添加密度為5%,15%,25%的斑點噪聲,然后采用經典中值濾波和自適應中值濾波對含有不同噪聲密度的超聲圖像進行濾波處理。經典中值濾波器窗口及自適應中值濾波器所允許的最大分別取3,5,7,默認起始濾波窗口大小為3。
具體的實驗仿真結果如下:
觀察圖1、圖2和圖3的濾波后的肝癌超聲圖像,本文采取的自適應中值濾波算法濾波后的圖像要優于中值濾波方法。具體實驗結論如下:
(1)經典的中值濾波對椒鹽噪聲強度比較敏感,當噪聲強度增加時,其去噪能力較自適應中值濾波變弱。但是,觀察以上三圖中斑點噪聲密度小于20%時,中值濾波去噪效果尚理想,且濾波窗口的尺寸越大,其去噪效果越好。當噪聲密度較少時,選擇窗口尺寸為、即可。
(2)與傳統的中值濾波相比,本文采用的自適應中值濾波可處理具有更大密度的斑點噪聲,且在非斑點噪聲處可以較好的保留圖像細節特征信息。觀察實驗結果,當噪聲密度高于20%時,自適應中值濾波效果顯著優越于經典中值濾波。除此之外,要隨著噪聲密度大小的變化而進行變化,即當噪聲密度增大時,要適當的增加;當噪聲密度減小時,要適當的縮小,以消除尖峰噪聲,達到較好的濾除效果。因此處理含有高密度噪聲的醫學超聲圖像時,選取5或7,其濾除效果最好。
綜上可知,自適應中值濾波在處理大密度斑點噪聲圖像和保留圖像細節信息方面要遠遠優于經典中值濾波。
3 結語
中值濾波作為濾除斑點噪聲最常用的方法,在醫學圖像預處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一種自適應中值濾波去噪算法,將其與中值濾波算法在去噪和細節保護兩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從中值濾波器窗口的選擇,自適應中值濾波器最大閾值的選取及斑點噪聲密度三方面對去噪效果的影響做了詳細的研究對比分析,得出了科學的結論。但是對包含混合噪聲的超聲圖像預處理工作,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 Browning D R K.The weighted median filter[J].Communication ACM,1984,27(8):807-818.
[2] Dong Yiqiu,Xu Shufang.A new directional weighted dedian filter for removal of randow-valued impulse noise[J].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2007,14(3):193-196.
[3] 武英,吳海勇.一種自適應圖像去噪混合濾波方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46(10):168-174.
[4] 楊芳芳,朱東升,王志巍,等.利用灰色絕對關聯分析的中值濾波方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3,49(13):160-164.
[5] 唐昌令,彭國華.基于小波包分解的整體變分去噪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3,49(6):156-158.
[6] 劉國宏,郭文明.改進的中值濾波去噪算法應用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0,46(10):187-189.
[7] 張金良,魯昌華,楊道蓮.曲波變化域的SAR圖像相干斑去噪[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2,26(12):1108-1112.
[8] 錢蘇敏,張琳絮,張云,等.基于小波閾值改進的去噪算法研究[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2,31(5):49-51.
[9] 張宏宇,樊桂花,張延華,等.激光雷達回波信號的小波去噪研究[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2,31(5):52-55.
[10] 杜云鵬,王建斌,靳小強.超聲導波管道檢測的小波模極大值去噪法[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3,27(7):683-687.
[11] 楊金云,李浩.基于一種新閾值函數的小波醫學圖像去噪[J].微計算機信息, 2009,25(7-3):277-279.
[12] 葉鴻瑾,張雪英,何小剛.基于小波變換和中值濾波的醫學圖像去噪[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5,36(5):511-514.
篇7
1.2使用儀器
采用探頭頻率為7.5MHz的SImenziCV7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1.3操作方法
患兒檢查選取仰臥,使患兒腹部充分暴露,先在患兒腹部右下位置顯示出回盲部和升結腸,腸腔內存在氣體回聲,是由液氣泡破裂所致。緩慢移動探頭至盲腸末端,平放于闌尾區域,探頭兩端緩慢施壓,推開周圍組織,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在腹壁與腹膜后的腰大肌,髂內動、靜脈之間,發生炎癥的闌尾與盲腸相連接,接下來,仔細觀察闌尾的形態大小、內部回聲及周圍情況,如有無積液,有無炎性包塊,精確測量闌尾的外徑大小、腸壁厚度、積液范圍、腸系膜淋巴結大小,并做好詳細記錄。有必要觀測血流信號的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觀測,腸氣較多時需要適當對探頭加壓以排開腸氣干擾。如果在患兒的右下腹沒有探查到闌尾,可以將探查范圍擴大到盆腔、右上腹以及腹膜后,以排除可能產生異位闌尾炎。最后,對炎癥闌尾進行彩色多普勒血流觀察及血流動力學參數測定,即闌尾壁動脈收縮期最大峰速(PSV)和阻力指數(RI)。
2、結果
2.1檢測結果
在140例小兒闌尾炎患者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患兒54例,占38.6%。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兒64例,占45.7%。壞疽性闌尾炎患兒14例,占10.0%。闌尾周圍膿腫患兒8例,占5.7%。其中闌尾內糞石或糞石嵌頓者患兒24例,右下腹腔淋巴結腫大患兒20例。本組140例小兒急性闌尾炎中,彩超診斷118例,準確率84%。漏診22例,其中16例均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6例為異位闌尾,包括4例化膿性闌尾炎和2例單純性闌尾炎。
2.2各型闌尾炎聲像圖特征
正常闌尾的聲像圖表現為闌尾呈臘腸形或蚯蚓狀,直徑大多小于0.6cm,呈三層結構,且三層結構清晰,腔較小,內可呈低回聲或氣體高回聲。
2.2.1單純性闌尾炎
闌尾在回盲部呈臘腸形或蚯蚓狀盲端管狀結構,直徑大多在0.8cm以下,形態略腫脹,管壁因水腫呈低回聲,三層結構尚清晰,腔內與周圍可見少量滲液或不明顯。CDFI顯示闌尾壁及周圍腸系膜血流豐富。
2.2.2化膿性闌尾炎
長軸切面呈明顯腫脹的長管狀結構,直徑大多大于1.0cm,管壁呈雙層,闌尾腔內呈液性無回聲區,橫切面可呈“靶環征”,右下腹可見較多的游離液體,可在闌尾根部糞石樣強回聲,后方伴聲影,周圍可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2.2.3壞疽性闌尾炎
闌尾正常形態消失,外形明顯腫脹,管壁結構層次紊亂不清,并且與周圍組織粘連不清,若顯示闌尾壁連續性中斷,其周圍有較多的游離液體,則多提示闌尾穿孔。此時,患兒多有急性腹膜炎的聲像圖表現。
2.2.4闌尾周圍膿腫
闌尾因化膿與周圍組織粘連不清,形成雜亂回聲包塊,內回聲強弱不等,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呈包裹性。必要時充盈膀胱進一步檢查。
2.3闌尾處血流特點
正常的闌尾的動脈收縮期最大峰速(PSV)和阻力指數(RI)都比較低,闌尾壁血流不易顯示。當闌尾處發生急性炎癥時,闌尾會產生充血、血液的流量也隨之增大,PSV值也會隨之增高;于此同時,闌尾及周圍組織充血水腫致血管受壓,會引起RI值增高,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舒張早期的反向動脈血流。此外,在本組研究中,我們還發現:當闌尾發生炎癥時,不同區域由于炎癥程度的不同,也會導致PSV值和RI值的不同。
3、討論
篇8
一、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的基本觀點
生態社會主義思潮是20世紀后半葉在西方蓬勃興起的生態運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種社會思潮。隨著西方資本主義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帶來的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的黃金發展,西方社會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人類生存發展環境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在這種背景下,隨著以保護生態平衡、維護世界和平、為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為主題的生態運動的深入發展,西方社會逐漸興起了一股批判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社會思潮,它要求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符合生態發展規律的新型社會。到20世紀70年代,這股思潮同社會主義相結合,逐漸形成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其基本觀點是:
1.人與自然是辯證和諧統一的。生態社會主義者堅持以“人類尺度”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與自然具有共同的自然本質和社會本質,自然只有在與人類的共同存在以及相互轉化中才具有意義;人與自然是通過人的實踐、特別是生產實踐活動而形成的整體性存在,人與自然在相互交往中走向統一;人類在自然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這種地位是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標志的;勞動是人與自然走向和諧統一的現實途徑。
2.資本主義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也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危機。因此,只有廢除資本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危機,也才能確保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3.關于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當今資本主義的危機趨勢已經從生產領域轉移到了消費領域,由消費異化導致的生態危機已經取代了經濟危機,者應該根據新的形勢的發展變化,修正已經過時了的的危機理論。
4.關于“穩態經濟”模式。早期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擺脫生態危機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穩態”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將生產規模和經濟發展速度穩定下來,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改進上來,從而協調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后期的生態社會主義則反對“穩態”經濟,認為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既與生態環境的要求相兼容,又有利于解決當今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問題。
5.在社會變革的途徑上,提倡非暴力革命與改良主義相結合的原則。生態社會主義者堅信非暴力革命與改良主義是通向生態社會主義社會的“鑰匙”。通過“教育”、“示范生活”,為人們展現嶄新的綠色生活,逐步地變革資本主義社會。
二、生態社會主義思潮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影響
1.拓展了大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大學生認清導致全球生態危機的根源。生態社會主義思潮認為,二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國內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雖然得到了緩解。但是,這種矛盾的緩解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全球性自然資源,特別是對第三世界國家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而獲得的,是以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貧困、少數人的富裕為基礎的。這些思想和觀點不僅拓展了大學生的視野,使大學生認清當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高速發展及其國內的“和諧安定”并非依靠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的優越性,而是依靠傳統的剝削和掠奪;同時也使大學生進一步深刻認識到導致全球性生態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而進一步深化了大學生對生態危機根源的深刻認識。
2.有助于大學生深刻認識和理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對人類與自然界之間關系失調的憂患意識,對生態危機和環境惡化的深切關注,是生態社會主義思潮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邏輯前提。因此,生態社會主義理論強調經濟增長必須考慮環境代價,將生態成本作為整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參數,并以系統論為指導提出了新的社會發展觀。這與我國當前所提倡的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有相似之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開發利用自然的過程中,人類從維護社會、經濟、自然系統的整體利益出發,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注重生態環境建設,致力于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使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之上,以有效地解決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需求同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供給之間的矛盾,實現人與自然的協同進化,促進經濟社會、自然生態環境及其二者之間的可持續發展。
篇9
由于我國的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在公眾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許多民眾經過新聞網站的評論、論壇、微博、日志、網絡社區等發表自己觀點在網絡上進行互動,構成網絡的輿論,讓互聯網成為了自由、民主的互動平臺。
一、網絡民粹主義的特點
大學生已經是經?;钴S在各大網絡平臺的主體。這幾年經過網絡上的一系列的網絡事件,網絡中的網絡民粹主義思潮正有所體現。這種思潮使得網民經常發出充滿著語言暴力、進行著人身攻擊和煽動的言論,并且這種思潮從網絡已經潛入現實生活,引起。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不公平的事件在網絡進行聲討、抗議、發出不滿,因網絡的過激言論的推動下使群眾情緒失控,讓網絡充滿了非理性的言論。并且社會也受到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在校大學生也收到了很大的影響,使得高校大學生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遇見很多困惑,高校的教育正經受嚴重考驗。網絡的高速發展導致了網絡民粹主義的誕生,讓它擁有了網絡
1.超現實的絕對平等 。
在現實生活中有各類監管和制約,而網絡則是一個民主自由的交流平臺,它沒有監督限制,更沒有很好的監督體系。而網民在種自由的網絡環境中,就會在網絡評論里不會顧及法律和道德的約束,表面上網絡是一個民主、自由、寬容的表達平臺。但有一些網民,隨意的發泄個人的不滿,發出公共事件不負責任的隨意言論,渾水摸魚,利用弱勢群體和人民大眾的名義實現自己的利益,刻意使得大眾群體與精英群體、民間與政府之間形成對立的關系,而在缺少對事件真實的了解的狀況下鼓動對立情況,發表個人情緒,加劇了群體的對抗,導致不同階層的仇視,進而出現信任危機,放大了社會矛盾,很可能制造出分裂社會的結果。
2.無社會責任感以及無意識盲從 。
而網絡空間中網民是可以匿名的,因此就引發了法律、道德、責任等監督形式的缺失。并且網民在虛擬網絡為了得到認同感,通過跟風他人 、盲目發表言論。那就是沒有自己想法的盲從,致使網絡輿論出現大量不理性的言論,而且網民在這種盲從中失去了自己的思想,體現出群體的無意識狀態。在這種集體無意識狀態下很容易被煽動,再加上網絡幕后推手根據不同目的和利益造謠生事,造成網民情緒的集中爆發,更可能讓網民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3.網絡民粹主義的具體立場上表現出反權威、反精英、平民利益至上等 。
網絡中社會公共事件、官員、富二代等常常會被拉入網絡輿論的中心地帶,即使它是在理性和合法的范圍內的,并且是一種輿論監督。但在網民之間漸漸形成了極度推崇大眾人群利益的觀點,認為精英集團掌握了大部分權力、財富、文化等資源,體現對精英群體敵對、排斥的情緒,并且進行批判。而一些官員、專家、教授、富豪等精英人群常常會被拉入網絡輿論的中心。只要是精英階層和老百姓出現沖突,網民絕對性的會倒向老百姓。而大多數批判性的發言論的網民基本不會去核查事件真實性、客觀性,只要是精英、權威代表,就會被批判。在網絡輿論上常常會發出仇視官員、富商、城管、警察的非常極端的言論,從而在輿論上深刻了精英人群與普通民眾之間的對立。許多網民在這種網絡輿論的環境下,常常會被帶入非理性狀態中,一些易暴躁的網民在一些極端輿論推動下成為破壞社會的工具,被一些壞人所利用。
二、網絡民粹主義對高校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在互聯網飛快發展的社會,網絡有著開放性、匿名性特點,讓網絡民粹主義非常難以控制,并且影響非常惡劣。在網絡虛擬社會中主要是那些高校大學生,他們常常使用網絡來獲取知識和信息,作為新一代,他們崇尚個性,并且通過各式各樣方法在網絡上得到關注和認同,但他們常常不會對網絡上的信息加以辨別,非常容易受到網絡民粹主義思潮不好的影響,進入網絡民粹主義的情緒陷阱,給大學生成長帶來許多困惑。
1.歪曲學生的價值觀和政治認知 。
網絡民粹主義在網絡公共事件有著不分是非黑白,反對政治權威的特點,對精英人群進行不合理的批判,對平民人群無條件的支持,破壞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及政治制度,大學生持著完美理想主義態度、思維活躍、有責任感,非常需要得到認可,但是缺乏社會經驗,理想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實現,因此傾向于網絡,成為活躍在網絡的主體,他們很容易受到網絡言論的影響,為得到網絡上的支持和關注,他們總尋找網絡評論風向標,受到網絡民粹主義的極端情緒影響,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產生不理性的政治情感,并且加劇了社會精英階層和平民的矛盾,使仇視富人、排斥精英人群的想法在大學生中蔓延。
2.大學生易受蠱惑 。
網絡民粹主義人群會抓住一切機會,對社會公共事件不但發泄極端情緒,還進行對社會的動員,網絡民粹主義不只想在網絡中,在別有目的和用心的幕后黑手操縱下還準備沖出網絡限制,來到現實社會的政治運動中。大學生由于血氣方剛,會容易被這些極端言論迷惑,陷入到傳播極端言論的陷阱去,被他人利用,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三、針對高校教育的一些建議
1.高校需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改進 。
各高校作為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理論課程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其中的重要表現就是教學形式化,許多高校和學生非常不重視思政理論課,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夠、 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教學效果不夠好。因此這就要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課程教學環節,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應該與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并且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聯系學生的思想動態,全面深刻、準確的闡釋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同時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除了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外,還要進一步把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要將目光放長遠。
為了防患于未然,輔導員要不斷提高自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能力。除了主題教育、個別談心、黨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外,更應該圍繞網絡社區運用、網絡輿情管理、網上思想教育引導等內容,提高開展網上教育、管理、服務及網絡引導能力。應當辯證地看待一定的功利性,因為一定的功利性可以起到促進年輕學子滿懷激情為之奮斗的作用。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不是不存在的,但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不能要求所有人的精神境界被瞬間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所以我們可以在允許一定功利性存在的前提下,加強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深層次教育,使得他們對名利的追逐統一轉化為對實現社會和諧、人民真正安居樂業這一宏大愿望的追求。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發展成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積極的影響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為他們多角度了解社會提供窗口,進而促進多維思考問題,并與主流價值觀形成互補關系,促使他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做出理性的判斷分析。
四、結語
消極的影響是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存在必然導致指導思想的多元化,致使他們的價值取向多重、思想觀念混亂,以致人心渙散,出現信仰危機,行為錯亂等不利情形。為此,更加需要我們進行正確引導,抑弊揚利,讓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輝. 論民粹主義思潮網絡嬗變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其Σ[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04:71-76.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0)-12-0232-01
后現代主義(Postmodemism)是西方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興起的以批判和背離現代主義為標志,以解放思想、拓寬視野、為人們爭取自由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文化思潮。從形式上講,后現代主義是一股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的思潮,它與現代主義之間是一種既繼承又反叛的關系;從內容上看,后現代主義是一種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批判與解構。后現代主義是一個從理論上難以精準下定論的概念。后現代思潮的主要理論家均反對以各種約定成俗的形式來界定或者規范后現代主義。
一、大學生非主流群體的行為特征及其形成根源
大學生非主流群體熱衷于玩轉校內、QO空間,經常嘟嘴鼓腮幫子裝嫩,喜歡用火星文聊天,喜歡剪刀手自拍,喜歡戴黑瞳隱形眼鏡。服裝要么黑白到底,要么五彩繽紛。經常莫名其妙的頹廢和傷感,喜歡SHOW名,喜歡惡搞。大學生活課余時間比較多,和高中比起來老師管得很少,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恰恰這個時候,又是這些青春期學生的性格養成期,有的學生在課余忙于學習充電,有的則奔波于社團活動,有的學生因為缺少指導漸漸地開始迷戀網絡。[1]
大學生非主流群體的形成根源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挫折引起叛逆心理和反主流文化。學生非主流人群中,一部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有比較多的挫折,成績不理想,行為上自我為中心,戒備心強,對中國教育制度持厭惡和懷疑態度,久而久之,自信心降低,并以反主流文化開始,不斷反傳統。他們反對家長和老師的說教,反對循規蹈矩的教育模式,厭惡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對傳統的教育有濃重的逆反情緒,內心孤獨與苦悶。其次,這些大學生思想迷茫,環境壓力大,從而開始“非主流”。這些非主流另類而個性,他們對前途缺乏信心,在大學校園不知所措,最終選擇逃避,逃避社會責任和自我責任,讓自己徹底頹廢,與后現代主義不謀而合。[2]
二、后現代主義對當代大學生非主流群體的行為影響
客觀的說,任何思潮對人的影響都如同一把雙刃劍,后現代主義思潮也是如此,它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我國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后現代主義思潮開闊了青年的視野,后現代主義思潮中所具有的對權威的懷疑和挑戰意識,有助于青年直面社會,大膽地剖析社會弊?。汉蟋F代主義思潮對科學和理性的反思,也有助于廣大青年正確認識科學和人類的關系。
雖然后現代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有一些積極的影響,但其負面影響也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后現代主義思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
首先,后現代主義思潮導致大學生非主流群體標新立異,反叛心理增強。后現代主義對當代青年大學生中的影響主要是“反傳統”、“反權威”意識增強。后現代主義反對傳統束縛,轉而追求一些直接性、帶有強烈感受性、能張揚個性的行為方式。一部分大學生在此影響下開始追求一種獨一無二、標新立異的個性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他們敏銳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把過分追逐新事物、新感覺看成是理所當然,常常青睞于“非主流”、表現出叛逆的行為以凸顯個性,注重滿足體驗的感覺以達到引起他人關注的目的。[3]
其次,后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了大學生非主流群體的價值觀取向。在后現代主義的文化氛圍下,當代大學生非主流群體受后現代主義文化中世俗化、商品化原則的影響,世俗化潮流愈演愈烈,在對后現代主義思潮的盲目追求中、價值觀慢慢定性為實用、功利、自我中心。在后現代主義的氛圍下,部分大學生把“我”放在中心位置,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甚至發展為極端個人主義、實用利己主義作為自己的人生哲學,不愿承擔責任,缺乏社會責任感,這種生活態度在他們生活、學習、交友、戀愛等方面都有顯著的表現。
三、關于應對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非主流群體消極影響的對策
后現代主義思潮對我國當代大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我覺得為了應對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非主流群體消極影響的對策,我們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篇11
近年來有學者研究發現,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事件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并可作為預測冠心病的獨立因素。頸動脈超聲檢查是一種有效、無創的手段,通過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可以明確臨床心血管相關疾病患者是否同時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2]。本研究旨在觀察超聲診斷技術在檢測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重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共51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45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為(70.8±6.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為(71.1±5.9)歲。觀察組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病的診斷,對照組患者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代謝性疾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受檢者取平臥位,頭偏向檢查對側約45°,自頸總動脈近心端開始采取先右后左的檢查順序,分別取其橫切面和長軸切面,由近及遠,逐漸向遠心端掃查。觀察左右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和椎動脈的管壁厚度-斑塊及血流情況。每一指標測量2個心動周期之后取平均值。二維超聲分別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斑塊總積分及斑塊總面積并應用超聲儀器軟件計算出狹窄程度。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斑塊總積分以及斑塊總面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由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的IMT、斑塊總積分及斑塊總面積分別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勺榧洳鉅煊型臣蒲б庖澹P
3 討論
頸動脈粥樣硬化反映了全身主要血管區域的總發展趨勢,可通過超聲無創地評估頸動脈壁的病變,所以認識頸動脈僵硬度、IMT和早期斑塊的形成對于亞臨床人群及高危人群以后發生冠脈事件的預測具有重要意義。頸動脈超聲檢查既可用于對新發現的或已確定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評價,也可用于通過臨床對高危因素干預后,動態觀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及消退,還適合于無癥狀人群的流行病學研究[3]。
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事件具有眾多的相似危險因素,例如:①年齡:年齡是任何動脈粥樣硬化重要的危險因素,隨年齡增長而增加;②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已被公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S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載脂蛋白A-I降低有關;③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與冠心病和頸動脈粥樣硬化呈正相關。頸動脈疾病和收縮壓、脈壓呈正相關,目前一致認為控制升高的收縮壓,能減緩頸動脈狹窄,這一點已得到證實[4];④糖尿病:糖尿病、高血糖、高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抵抗都可以使頸動脈壁增厚,很多研究表明,糖代謝異常與動脈IMT,呈正相關,并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產生影響;⑤性別差異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65歲以前的發生率女性明顯低于男性。性別差異可能由于絕經前雌激素水平對早期冠心病的發生是很強的保護因素,絕經后激素改變增加了對粥樣硬化病變的敏感性[5];⑥目前研究認為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的危險因素,其潛在機制包括尼古丁對神經系統的刺激,一氧化碳替代氧分子,誘發血管壁的損傷,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度和血栓形成[6]。
觀察組患者的IMT、斑塊總積分及斑塊總面積分別為(0.94±0.13)mm、(5.72±3.89)mm及(1.82±0.18)mm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0.79±0.11)mm、(1.66±2.31)mm及(0.32±0.12)mm2,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超聲診斷技術在檢測心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有著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便于更加準確的了解病程及預后,能夠更好的指導臨床工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邸海燕,劉巍,胡文宇.超聲評價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關系[J].中國衛生產業,2012,( 4):115.
[2]楊雪華.超聲評價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關系[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5(2):19-20.
[3]劉蘭,黃嵐.心血管危險因素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及超聲評價的意義[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5,28(1):139-142.
篇12
2.1 消費主義思潮造成大學生享樂主義的盛行
消費主義思潮一味地宣傳個人主義,過分地崇尚消費和享樂,與崇尚艱苦奮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很容易養成提前消費、透支消費、攀比消費的不良習慣,再加上大學生普遍由于年齡比較小,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對一些消費陷阱的警惕性,國家相關網絡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給了很多網貸公司以可乘之機深入校園。這些“校園貸”平臺除了收取利息之外,巧立名目收取服務費、罰息、滯納金,但是學生身為弱勢群體無法識別其中的陷阱,最終上當受騙。全國高校近一兩年來出現了多起“校園貸”案件最根本的原因是消費主義思潮所催生的享樂主義在大學校園的盛行。
2.2 消費主義思潮造成大學生拜金主義的盛行
大學生一旦形成享樂主義的消費觀,就會把消費各種商品當成自己大學生活的主要目標。有一部分學生為了賺錢滿足自己的購物欲,走出校園做各類兼職。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有一些大學生占據大量校園時間甚至是上課時間運營淘寶網店或者做微商來掙錢,雖然在校大學生做兼職開網店有利于鍛煉能力,增加收入,緩解家庭經濟壓力。但是,大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花費大量精力在做兼職賺錢上,荒廢自己的學業,是本末倒置的行為。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唯金錢至上,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金錢物質方面的享受,個體的人生價值是用物質財富的多寡來衡量的,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過程中重利輕義,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金錢至上,個人利益至上,損人利己,把純潔、友好、充滿夢想的大學校園當成了世俗、充滿利益爭斗的名利場。
2.3 消費主義思潮造成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異化
法蘭克福學派的弗洛姆認為消費主義下消費成為控制人的力量是被異化的消費,現代西方社會可以稱作是“現代富裕社會”,但這種物質生活的富裕是以精神生活為代價的?!叭说男枨笤庵峦崆?,“人成了商品的奴隸,消費的機器”。移動互聯網購物是在技術的進步下帶來的人類消費形式的革新,給我們的消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一部分大學生沉迷網購,他們沒有成為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主人反而成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奴隸。消費主義讓人們拋棄了精神生活,人只活在物質中成為“單向度的人”,一部分大學生把大部分大學時光花在移動互聯網消費上,對周邊同學、老師、親人的冷漠,對民族、社會和國家的命運缺乏關切,對人生價值缺乏終極思考成了迷戀移動互聯網消費的大學生的顯著特征。
3 抵制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負面影響的途徑
3.1 對西方消費主義思潮的本質進行深入研究
探究西方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新機制,從而引導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認清消費主義思潮對自身的不利影響,規避消費陷阱,同時養成消費文化自覺意識、建立消費文化的中國身份和構建移動互聯網消費文明。通過了解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消費主義思潮怎樣影響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高校低年級開設如“移動互聯網消費主義思潮辨析”的專家講座等方式讓大學生全面認識消費主義的危害,消除其負面影響,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為高校消費觀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支持。
3.2 加強大學生移動互聯網消費觀教育
要抑制消費主義思潮造成的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異化現象,必須喚醒大學生消費主體意識。既然西方消費主義思潮可以通過最新的移動互聯網這一媒介快速滲入大學生的價值觀,改變其消費觀念,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消費觀的培育同樣離不可移動互聯網這一新的媒介。借助學院網站,通過QQ群互動、微信群、公眾號等方式,將一些和西方消費主義理論有關的資料放到移動互聯網平臺上,可以讓大學生更深入了解消費主義思潮的本質。同時對近年來某些典型大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超前消費”、“炫耀消費”、 “過度消費”、“攀比消費”等消費現象進行專項分析和調查研究,從而實踐中引導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構建理性科學的消費觀。
3.3 營造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培育高質量、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應加強學生會和社團組織的建設與指導,豐富校園活動的內涵和形式,例如,多組織一些學術講座、學科競賽、公寓社區文化節、運動會等,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為大學生營造健康的文化環境。同時借助移動互聯網媒體,大力宣傳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社會主義消費觀,為大學生營造一個科學、健康和文明的校園文化環境,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自覺抵制西方消費主義思潮,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3] 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
[4] 弗洛姆.人的呼喚——弗洛姆人道主義文集[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1.
[5] 尚·布希亞. 物體系[M]. 林志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鮑德里亞. 消費社會[M]. 劉成富,全志鋼譯.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篇13
早期的大眾文化主要指Mass Culture而言,譯為大量的、多數的、群眾的、聚成一體的文化,含有無知、庸俗、偏見等含義,是正處于上升期的西方資產階級對下層工人階級粗俗文化狀態的貶稱。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研究正是基于這一認知基礎?;艨撕D℉orkheimer)和阿多諾(Adorno)在《啟蒙辯證法》一書中認為大眾文化是“文化工業”的產物,是欺騙群眾的統治工具,目的就是制造大眾的虛假需求,剝奪工人階級的政治和反抗意識,使其盲目追求,甘心忍受資本主義的奴役。20世紀50年代以后,英國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開始涉足大眾文化研究,其代表人物威廉姆斯(Williams)在《【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一書中不贊同將工人階級的文化與上層社會的文化對立起來,開始用“Popular Culture”代替“Mass Culture”。
20世紀60年代以后,后現代主義思潮迅速興起,為大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之后隨著電視,尤其是網絡等媒體的出現與廣泛使用,大眾文化逐漸成為社會文化的主體,大眾文化研究也出現了不同的流派,對大眾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態度。以約翰?費斯克(John Fiske)為代表的思想家開始給后現代大眾文化賦予了一種肯定的色彩,這在大眾文化研究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他在《理解大眾文化》一書中公開宣稱,大眾文化不是文化工業生產的,而是人民創造的。他不同意法蘭克福學派把矛頭完全指向文化工業對大眾意識的控制的觀點,不同意把大眾只看做被動受控的客體,而認為大眾文化中隱含著一種積極能動的自主性。他提出重新理解大眾文化,重新審視大眾傳媒,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大眾文化的啟蒙性和獨創性。他認為,民間文化是從下面長出來的,是人們自發的土生土長的表達,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出來的。大眾文化是地地道道的人民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化,表明大眾文化可以制造積極的快樂。
二、中國后現代主義思潮下大眾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中國的市場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信息傳媒技術的全球同步傳遞,后現代主義思潮不失時機地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后現代大眾文化也隨之在中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筆者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后現代主義思潮下的大眾文化研究,本文則主要著眼于中國后現代大眾文化的發展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影響。筆者最近閱讀了多篇中國當代研究學者所著相關文章,諸如劉建佳的《論當代青年大學生文化的現狀與重塑》,徐景一、王迎春的《淺談流行文化和世俗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劉紅林的《論當前高校大學生時尚風潮的文化表征和引導策略》及肖尚君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文化及其塑造》等,發現中國學者對于此類問題的研究大多基于法蘭克福學派的觀點對中國大眾文化或流行文化的影響給予消極的批判,認為其模式化、平面性、世俗性等特點極大地抑制了大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削弱了大學生對于道德、價值以及信仰的追求,使他們精神匱乏、信仰迷茫、追求享受,甚至走上消沉與墮落的道路。對此問題筆者認同約翰?費斯克的觀點,認為后現代背景下大眾文化的受眾,尤其是當代中國大學生不只是被動受控的客體,他們在接受大眾文化的過程中具有積極能動性及判斷力。因此我們要看到后現代背景下中國大眾文化對當代青年大學生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影響。
三、中國大眾文化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一)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有著彰顯自我、張揚個性、追求自身價值的需求,后現代中國大眾文化為其提供了寬松的文化環境。
在后現代思潮的推動下,大眾文化中交互性成分被無限放大,進入一個大眾參與表演的時代。進入21世紀之后的短短10余年間,由于電視這一流行文化的核心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選秀活動,受到了大學生群體前所未有的關注。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選秀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表演的舞臺。他們可以報名成為比賽選手,在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藝,盡情地展現壓抑在心中的張揚自我的愿望。他們也可以以觀眾的身份參與演出,因為觀眾同樣可以成為場內及場外的大眾評審,場內大眾評審手中有決定哪位選手繼續留在場上的權力,場外觀眾也可以用發短信或網上投票的方式參與到活動中。無論是選手還是觀眾實際上都成為了活動的參與者與表現者,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另外一個吸引大學生眼球的大眾文化形式就是流行音樂與卡拉OK。流行音樂的主要受眾是青年一代的大學生,他們在享受流行音樂給他們帶來的美的享受的同時,同樣也想要像他們心目中的流行偶像一樣一展自己的歌喉,并展現自己對于音樂的獨特理解,卡拉OK的盛行便滿足了大學生的這種表現自我的欲望。此外,對于休閑運動的選擇,如瑜伽、跆拳道、街舞、戶外旅游也受到大學生的偏愛,成為他們張揚個性和釋放壓力的主要方式。
(二)后現代中國大眾文化有利于培養青年大學生的挫折感及辨析力,引導其塑造健康人格。
“超女”、“快男”等選秀節目在選拔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環節“PK”。選手們在每一輪的晉級中都有可能被淘汰。雖然每一位參賽選手都希望自己能走到最后成為冠軍,但一旦被淘汰,他們沒有抱怨、沒有嘆息,用微笑鼓勵繼續留在舞臺上的同伴。面對這樣的挫折,他們表現出了超出實際年齡的心理承受力。同樣,許多備受大學生喜愛的偶像劇中的主人公往往都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窘迫。但他們擁有美麗的心靈和超強的意志力,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絕不低頭,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奮斗。他們這種承受挫折和失敗的勇氣正是年輕一代大學生所缺失的,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大眾文化表現形式從正面培養大學生的挫折感,磨練他們面對困難時的堅強意志。同時我們也看到,選秀活動是不少大學生誤認為進入娛樂圈是一條成功的捷徑,使許多人的成才觀、價值觀、愛情觀或多或少刻上了明星的印記。因此我們要利用選秀等活動從反面培養大學生的辨析力,引導他們在五花八門的大眾文化潮流中去除盲從、虛榮的形式主義和享樂主義。
(三)網絡媒體與網絡文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文本形態,為大學生提供了了一個公共、公平的表達與交流的平臺。
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大學生網絡逐步普及開來。例如在人人網或校園BBS的論壇中,往往只有一個話題,每個注冊的大學生都可以針對此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交流心得。他們可以簡單的贊成、反對,也可以進行專業的評論或分析,對于種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甚至頻頻掄起“板磚”或“斧頭”。跟帖也同樣地被閱讀或評論,大學生往往能夠從這些充滿生命活力和個性色彩的表達中找到共鳴。這樣,大眾的文化感受不再是私人性的,而是使大學生獲得了公共、公平的表達和交流的途徑。
(四)大眾文化走進大學校園為大學生文化與社會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文化通道,有利于大學生在走入社會之前熟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對即將面臨的社會壓力有太多的恐懼和陌生。
大學生生活在相對單純的校園中,往往有些自命清高、唯美、浪漫的情懷,對當下的社會生活或多或少地存在情感上、認識上和行為上的隔膜。而帶有濃重的市場化、商業化氣息的大眾文化進入大學校園,使種種新鮮而又復雜的社會現象進入校園,從而為相對單純的校園增添了新的社會元素,是大學生在不經意間產生了與社會環境的互動,習得了一定的社會觀念與行為模式。不難發現,大學生“憤青”的數量在逐漸減少,自我期望與評價也趨于客觀。雖然他們不乏對社會不公和就業壓力有所抱怨,但總的來看他們的心態還比較務實和理性,對即將步入的社會具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態和平和的意識。
四、結語
隨著20世紀90年代后現代主義思潮涌入中國,各種后現代大眾文化形式隨之鋪天蓋地地進入大學校園,值得肯定的是它們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積極影響。同時我們又要居安思危,有意識地避免其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群體產生不良誘導。我們應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導大學生清楚自己該去追求什么,堅持什么,倡導什么,認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能力,增長才干,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以當代大學生群體的高素質帶動未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霍克海默,阿多諾. 啟蒙辯證法[M]. 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2]費斯克. 理解大眾文化[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3]姜華. 大眾文化理論的后現代轉向[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威廉姆斯. 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M]. 北京:三聯書店,2005.
[5]陸揚,. 大眾文化研究[C].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6]黃群英,張春芳. 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文化品位提升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J].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2),95-97
[7]劉紅林. 論當前高校大學生時尚風潮的文化表征和引導策略[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3),136-140
[8]劉建佳. 論當代青年大學生文化的現狀與重塑[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7(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