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體能訓練培訓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體能教學訓練模式的相關概念和內涵
(一)體能
體能是體質的一個方面。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在身體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主要包括人體基本活動能力、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三個方面。良好的體能是提高學員實戰水平和工作學習能力的基礎,也是應對各種壓力、保持良好心態的基礎。
(二)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是指為了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基本活動能力和運動技能而進行的訓練。取決于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體能訓練具有長期性,也就是說學員必須從心理上接受體能訓練,在訓練中必須持之以恒、認真對待。體能訓練內容主要由身體形態、機體機能、運動素質三類訓練內容組成。其中,運動素質是體能訓練的核心部分。運動素質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對于改制生學員應重點練習力量、速度、耐力這三大基本運動素質。
(三)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大綱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體育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有效地發展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培養其意志品質。警察體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塑造身心和諧的改制生學員,通過教學使其具備健碩的體格和健康的心理,為公安基層工作培養合格的預備警官。
(四)體育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方法是在體育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的途徑和手段。選用體育教學方法應根據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教學條件等具體情況而定。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有語言法、直觀法、練習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等。這些體育教學方法同樣適用于體能教學訓練,教師在教學中應調動學員的注意力,一是為了讓學員掌握體能訓練的技術環節,二是為了使學員明白體能訓練的方法,這樣就為學員的課外自主訓練提供了基礎。
(五)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某種體育教學訓練思想的教學程序。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教學單元和體育課的設計與實施上。與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聯系。改制生的體育教學模式不能固定單一,要從學員的心理需求和身體實際狀況出發,靈活運用體育教學模式,達到警體課的教學目的。
(六)體能教學訓練模式
體能教學訓練模式是在體能教學訓練中表現出的體能教學訓練思想的教學程序。主要體現在教師如何組織體能教學訓練,也就是以什么形式來進行體能教學訓練課。改制生學員心理較為成熟,思想上存在優越感,在體能教學中會出現懈怠情緒,因而為提高體能教學的質量必須合理設計體能教學訓練模式。
二、體能教學訓練模式的分類及特征
(一)體能教學訓練模式的分類
體能教學訓練的重點是采取哪種教學訓練模式,使用恰當的教學訓練模式會大大提高學員體能訓練的效果和質量。根據不同的訓練形式,我們可將體能教學訓練模式劃分為:傳統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模式、體育游戲模式、比賽模式、考核模式等。
(二)體能教學訓練模式的特征
1、傳統教學模式的特征
傳統教學模式是指以體育教師為主導,在教師的組織下帶領全體學員共同進行體能訓練的模式。改制生不同于一般的本科公安專業學員,加上他們已經具備在職警察的身份,心理上較為成熟,警體教師在警體課中開展體能教學一般會采用傳統的體能教學訓練模式。傳統教學模式的使用較為簡單,易于進行體能訓練,但這種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導,學員本身沒有主觀能動性,訓練不積極,往往由于訓練內容的單一枯燥使學員失去訓練的興趣,形成一種應付心理,造成了教學訓練效果均不佳的后果。
2、分組教學模式的特征
分組教學模式是由體育教師采用一定的方式把學員分成幾乎均等的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各自進行體能訓練的模式,最后由體育教師檢查各小組體能訓練的成果。分組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員自身的訓練積極性,加深了學員對體能訓練的認識和理解,但由于失去了教師的管控,學員分組后會出現一些小組成員紀律問題,訓練的動機難以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在分組后加強對各小組的指導和督促,這種分組模式往往在擒拿格斗課程里面使用,較多用于擒敵拳的練習中。
3、體育游戲模式的特征
體育游戲模式是由體育教師安排某一項或幾項游戲活動以促進學員體能水平提高的教學模式。體育游戲不僅能夠促進學員身體各器官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身體耐力、柔韌、力量、速度、靈敏等素質,也極大地提高了學員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體能訓練的主體是學員,只有滿足學員自身的需求才能提高訓練的效果,體育游戲能夠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有些集體游戲還能夠促進學員之間的團結互助,而且游戲有它的規則限制,也加強了學員的組織紀律性。改制生畢業后會進入公安系統的基層工作,警務工作的高壓力、高負荷、高應激的特性不可避免,在體能訓練中運用體育游戲在鍛煉他們身體的同時,也會調整他們的心態,形成積極樂觀輕松愉悅的情緒。體育游戲模式可在警體課教學中使用,但不宜過多,過多會造成改制生學員心理過于放松,形成懶惰懈怠的心態,而且很多游戲的訓練強度較小,對體能水平的提高的幅度不大。
4、比賽模式的特征
比賽模式是由體育教師運用比賽的手段,讓全體學員加入到體育比賽的競爭中,來加強學員體能的教學模式。學校每年會舉行校際的運動會、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在這些比賽中學員會努力訓練,爭取好的名次,體能訓練的成績大幅提升,但參加這些比賽的學員畢竟是少數,既然這種模式對學員的積極性有極大的促進,我們嘗試把這種比賽模式引入到警體課中,在本班級內可進行田徑類比賽,營造一個競爭的氛圍,更好的方法是與同時上課的其他班級舉行友誼對抗賽,尤其是球類的對抗賽,包括足球、籃球、橄欖球等,這幾個球類項目參與的人數多,對抗激烈,趣味性濃,能夠鍛煉到的身體素質較多,但比賽模式的訓練強度較大,身體對抗較多,容易造成傷病,而且比賽期間學員心理也較為緊張,不宜過多使用,教師應把握好學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況 ,在學員身心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可采用。
5、考核模式的特征
考核模式是由體育教師在警體課對學員進行體能測試,把體能測試的成績加入到學員的總成績中,這是一種以考促訓的教學模式??己耸菣z驗學員訓練成績的風向標,改制生體能訓練的效果是需要考核來檢驗的,以考促訓是教育工作者常常采用的手段,另外,學員特別重視自己的考核成績,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他們往往會加大自己訓練的強度,調整自己的訓練態度,更加積極主動的地配合教師完成每一堂課的體能訓練,但如果考核貫穿在每一次教學中,教師與學員的壓力較大,脫離了基本的體能訓練,體能水平的提升也就比較緩慢,考核模式可在每學期開始 、期中、期末三個階段分別采用,以檢驗出學員每個階段的體能水平和教學效果。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知5種體能教學訓練模式各有優勢和短處,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合理設計該使用哪種訓練模式是教學中的關鍵。研究認為在警察體育教學課程的開始階段首先宜使用考核模式,這樣能讓教師掌握每個學員的體能情況,有助于下一步的體能教學,考核的項目應該涉及耐力、柔韌、力量、速度、靈敏性等;教師在掌握學員的體能成績之后,可根據每次課的天氣、場地、學員的心理狀態和興趣,有變化的選擇傳統模式、分組模式、體育游戲模式和比賽模式,這樣就保證了體能教學訓練的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學員作為教學主體的能動性;在學期結束前的最后一堂課,可以進行體能測試以作為學員警察體育課程總成績的一部分。
(二)建議
由于當前大多數警察院校對于改制生沒有安排專門的體能課程,只有警察防衛控制或者擒拿格斗課程,研究認為:第一,警察院校應開設體能課程,如果沒有條件開設體能課程,警察體育教師應在警察防衛控制或者擒拿格斗課程中加大體能教學訓練的比例,打造學員成為具備嫻熟的格斗技術和強健的體魄的優秀人民警察。第二,警察體育教師應加強對體能教學訓練模式的深入學習,在宏觀上把握體育教學,在教學中靈活運用體能教學訓練模式,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 夏征農.大辭海﹒體育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6).
[2] 胡亦海.競技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1).
篇2
首先,我要轉變心態和思想。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應調整好心態,應該以學生的視角,以服務者的姿態進行教學,打造互動、個性、靈活的課堂氛圍。
其次,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把互聯網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方式。要善于主動運用大數據進行個性化輔導??梢灶A見,未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必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教師需要善于利于互聯網技術,讓自己重塑,使教學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這樣教師的競爭力才會不可撼動,才會使教師的職業得到不可想像的發展空間,讓互聯網技術回歸為教學輔助利器的本質,終歸人的智慧是一切新事物的起源。
當下,“互聯網+教育”是一個熱門話題?;ヂ摼W擁有巨大的資源、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為教育創建新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形態。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學習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內涵外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實現教育的“五個任何”
互聯網時代的網絡應用于遠程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書本開始、學習任何課程。除此之外,學習者還可以自己掌握學習進度?;ヂ摼W推動教育的發展,教師可結合線上移動教學平臺,利用網絡技術遠程掌握和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學時間限制的問題。網絡教育靈活方便、多樣性的“五個任何”,在教學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特點,充分體現了成長中的現代網絡教育的基本規定。
二、實現教育雙向互動、實時交互模式
網絡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在網上利用BBS、E-mail等網絡工具或“速課網”移動教學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開展全面的、能動式的實時互動,形成交互式學習。通過學生與老師在線授課與學習,同時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交流、解答疑問、完成作業、考試等,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注重了學生的主動性以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拉緊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加了師生的交流機會和范圍。網絡教學不再是傳統教育中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中心。
三、提供個性化教學和服務
在網絡教育中,教師運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學,一方面,可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測評結果來實現完整的系統跟蹤記錄、貯存;另一方面,教學和學習服務系統可根據學生個人學習情況、學習能力,開展針對不一樣學員的個性化學習建議、指導教學和指導方案等。網絡教育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現實有效的實現方法和條件。
此外,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發展。學校培養人才也不能都按照以往單個標準??茖W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成才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個人的興趣。因此,注重在學生階段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也是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網絡教育學習方式靈活多變,可選資源充分豐富,為個人興趣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
四、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課件生動多樣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能夠將文字、聲音、圖表、視頻、動畫等通過網絡多媒體形式來展示給學生觀看和學習,給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一些數據或者各種各樣現實生活中無法看到的場景。利用互聯網技術,一方面,教師可制作生動多樣的教學課件來展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解除傳統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的疲倦感和枯燥感。另一方面,學生能夠接收更多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更好的吸收知識和成長。
篇3
1. 積極有效地閱讀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基本途徑。
自學能力首先是閱讀能力,它是自學能力的核心。通過閱讀,把新知識吸收過來,使之成為自己的化學知識的組成部分,此外,還要從中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
信息給予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一些小短文進行自學,并能從所給予的信息中進行濃縮、分類,提煉出要點,使試題中的信息與已有的知識、能力和方法聯系起來,然后再利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結合題目中的新信息和新知識,按題目的要求解答有關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化學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讀書意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材是學生閱讀的最好材料,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時機,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不斷地對學生加以培養,并進行方法的指導,才能使學生在信息給予題面前,有見慣不驚之感,有攻克難關的勇氣和信心。另外,還應該通過一定的信息給予題的訓練,讓學生知道,新信息、新知識雖然不是課本知識的原始再現,但與課本知識或與已掌握的解題方法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從而使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在指導學生解題時教師要著重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閱讀,比如要先粗讀,再精讀、提煉、刪去與解題無關的一些信息,類比聯想,將題目中的信息與已有知識溝通,與題目中要求解決的問題溝通。
例1鋁粉和氧化鐵的混合物,通常稱為鋁熱劑,它可用于焊接鋼軌,鋁熱劑在點燃時,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氧化鋁和液態的鐵,這個反應叫做鋁熱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該題中對解題有用的信息應為鋁熱反應的事實,即應抓住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而不能被鋁熱劑、鋁熱反應等新名詞所左右。
例2能源有一級能源和二級能源。自然界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為一級能源;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間接制取的能源為二級能源。氫氣是一種高效而無污染的二級能源,它可由水制取:2H2O=2H2+O2
由此可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電源是二級能源
B. 水力是二級能源
C. 天然氣是一級能源
D. 焦爐氣(是用煤制取焦炭的副產物)是一級能源
分析題中給出一級能源和二級能源的概念,要求學生在閱讀試題時,能敏捷地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用新知識解決所列的具體問題,則是考查學生通過自學接受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水力和天然氣都是自然界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為一級能源;電能、焦爐氣與氫氣一樣,都是由其它能源間接制取的能源,是二級能源。
2. 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檢查、發展自學能力。
自學獲取的知識是否準確、牢固,能否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是檢查自學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對自學能力更高層次的要求。學習組織、加工新知識,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并對舊知識進行多方位深化,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
例3 已知氨氣(NH)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極易溶于水。在實驗室一般是用加熱固體氯化銨和熟石灰的混合物來制取氨氣。試問答下列問題:
(1) 實驗室制取氨氣的氣體發生裝置應與制___________的氣體發生裝置相同。
(2) 氨氣可采用________法收集,收集氨氣的集氣瓶必須干燥,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 現欲制一瓶氨氣,除已有試管、橡皮管、鐵架臺(附鐵夾)外,要完成該實驗還必須用到儀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題提供的新知識是氨氣的重要物理性質和實驗室制法,所要解答的問題是實驗室制取氨氣的氣體發生裝置、收集方法和實驗儀器的選用等,它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新知識,抓住要解答的問題,聯系學過的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有關知識,從而作答。
二、 通過信息給予題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讓學生不斷鞏固舊知獲取新知的過程。學生能否在掌握好已有知識的同時,迅速接受新信息、新知識,并加以運用解決新問題,是時代的要求,信息給予題正是適應這種要求而產生的。我們在給學生的訓練中,總是要求學生先認真閱讀原題,弄清題中的新信息、新知識是什么,這些新知識,這些新信息、新知識與已學過的哪些知識有聯系,有什么聯系,然后即可順其自然地解決新問題。
在自學新知識時,要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新知識理解、消化和組織,考慮新知識和哪些舊知識有關。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必要的總結、歸納,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重新組成新的知識網絡,而不只是掌握分散、孤立、無聯系的各個知識的片段。思維則是完成這個過程的核心。
1. 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思維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初中化學中常用到的思維方法有: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況、判斷與推理等。在信息給予題的訓練中,要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要通過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上述思維方法。
例4我國古代的“藥金”外觀和“金”相似,常被誤認為是“金子”。冶煉“藥金”的方法是:將爐甘石(ZnCO),赤銅(Cu)和木炭混合加熱到800℃左右,即得到金光閃閃的“藥金”。
(1) 寫出上述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2) 用現代觀點看,“藥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題初看似乎無從下手,沒有學過這些反應。實際上是要求學生把已學過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去,從而通過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已學過的知識有不溶性碳酸鹽(CaCO)的性質、碳的性質。知道碳有還原性,可奪取氧化物中的氧。把CaCO的分解反應遷移到ZnCO的分解反應中;把CuO和C的反應遷移到C和ZnO的反應中,就得到此題的答案,“藥金”的主要成分是銅鋅合金。
2. 強化思維訓練,提高思維能力。
要提高思維能力,就得不斷強化思維訓練,把所學知識用于解決一定條件下的具體問題。分析具體問題,找出答題的關鍵,調用己有知識,將它們分解,遷移、轉換、重組,使問題得到解決問題,并能用簡短的語言文字表達出答案。
篇4
一、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靈敏性
靈敏性是指觀察事物活動的速度和靈活程度,指迅速且善于發現容易被忽略的信息。瓦特的蒸汽機的發明,牛頓的萬有引力規律,無不是對簡單的自然現象觀察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的觀察力千差萬別,同是一個問題,有的同學一眼就看出問題的要害和內在聯系,有的同學則相反。敏銳性的高低是觀察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迅速而準確地觀察事物的各個方面,并從中找出實質,快速解題。
分析: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一般習慣于通分運算,計算量較大,但如果不只是觀察分母,同時觀察到分子:3,74,111的最小公倍數是222時,只需要比較這三個分數倒數的大小就行了,這種解法非常簡捷。(解略)
觀察力的敏銳性與個人的興趣往往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人在觀察同一現象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注意到事物不同的側面。興趣可以提高人們觀察力的敏銳性,例如,同樣是在鄉村,植物學家會注意到各種不同的莊稼和野生植物;而動物學家則會注意到各種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動物。觀察力的敏銳性也與個人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在錯綜復雜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觀察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相反,一個知識面狹窄、經驗貧乏的人,面對被觀察的對象,總有應接不暇的感覺,結果什么都發現不了。當然,知識對觀察的敏銳性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有些人常憑借已有知識對一些事物進行主觀臆斷。歌德就曾說過:“我們見到的只是我們知道的?!?/p>
篇5
案例1:
前滾翻分腿起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復習前滾翻的動作,然后就前滾翻分腿起的動作進行示范和講解。接下來讓學生進行幾次練習,結果絕大多數的學生感到完成動作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結束時,不是站不起來,就是站起來兩腿有彎曲。于是我就請學生思考和比較:前滾翻和前滾翻分腿起兩個動作完成難易的關鍵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動作的圖解,讓學生找出在做兩個動作時,身體重心的變化。結果學生發現:前滾翻時,人的身體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滾翻分腿起,人的身體重心有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結束姿勢時,重心有較明顯的提高。然后我再請學生想一想,怎樣用已學過的力學的原理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學生的議論,我因勢利導地給她們指出兩點:一是如何增加一個動力,幫助提高身體重心;二是如何在動作結束時有―個適當降低身體重心的姿勢。動力的獲得可通過兩個方面:一是在動作開始時增加兩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體有較快的向前滾翻的速度;二是在滾翻至身體坐墊時,兩手及時靠近胯前推墊獲得。兩手推墊的時機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處。如果兩手推墊過早或位置離身體較遠,推墊的結果不是動力,而是一個向后的阻力。如何適當降低動作結束時的身體重心,就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做好折體,并加強髖關節的柔韌性練習。經過啟發式的講解,學生對動作的要領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練習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肌肉的感受。通過學生間相互觀摩指正,最后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滾翻分腿起的動作。
案例2:
篇6
比如,教學二年級數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用7、9、16、63這4個數字組成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我先讓學生默讀題目,弄清題目要求,把題目分解成三個部分:1.必須用7、9、16、63這4個數;2.組成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各兩道。這樣,學生理清題意后,很快就解決了問題,并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
又如,在學完簡單統計的知識后,課后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先調查本班同學早餐喜歡吃的主食的情況,然后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成統計表,再制成統計圖。讓二年級的學生一下子把題目的要求看明白,難度很大。我讓學生先默讀題目,看看這道題要求我們做多少件事,并一一說出來,這樣把題目分成三個部分:1.調查;2.用畫“正” 字的方法記錄成統計表;3.制成統計圖。然后讓學生按步驟逐一解決,既簡單又有條理,學生樂于接受也容易掌握。
可見,學生在解題之前,一定要認真默讀題目,找出關鍵詞語,悟透題目的內涵,最后才列式解答。
二、重視言語,領會生活用語
我們常說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教師必須對生活中的數學用語與專業的數學術語加以聯系溝通,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語。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經常會出現“打折”“賺了”“虧了”“利潤”等生活用語,那么讓學生領會這些生活用語所表示的數學意義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百分數應用題:服裝店賣出了兩件衣服,每件60元,其中一件賺了20%,另一件虧了20%。服裝店是賺了還是虧了?像這樣的一道題,如果學生沒有理解“賺了”“虧了”這些生活用語,而是簡單地理解為一件賺了20%,另一件虧了20%,將兩個20%相減,就會錯誤地認為結果是不賺也不虧。因此,只有當學生理解了“賺了”“虧了”其實是指“比進貨價多20%”和“比進貨價少20%”時,才能把該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問題也隨之解決。教師在教學中能堅持不懈地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漸漸地,學生的閱讀習慣便養成,審題能力自然提高了,而這種能力的形成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注重推敲,感悟數量關系
篇7
1.當前國內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培養與訓練現狀分析
隨著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雖然國內體育教育事業整體發展水平有所提升,但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與培養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文字表達與語言能力訓練現狀
語言是思想感情的表達,通過語言來感染人,而且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要載體。教學用語的研究,語言表達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課堂語言應用藝術,同時這也是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功能和素養,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時,一方面要給學生揭示體育運動的內在聯系和基本規律,另一方面還應當密切結合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強化思想教育。然而,從當前國內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字與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現狀來看,這一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比如,培養模式相對比較單一,而且教學內容和方法比較陳舊,很多學校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缺乏重視。值得一提的是,國內部分高校相對而言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這主要得益于這些學校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堅持學生中心主義教學方法,采用自主學習模式,主動獲取教學技能。從實踐來看,各高校的培養模式通過課堂提問以及教案編寫,提高了教學技能,這一方面有氣可取之處。
1.2課堂管理及把控能力培養現狀
體育專業學生的課堂管理能力培養,實際上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效果會產生影響的相關因素,有效的聯系和管理,從而使教學過程更加的順利。從當前高校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現狀可見,其現狀如下:第一,在專業課上一般會安排要求學生至少體驗一次做代課老師的感受,以此來鍛煉學生組織、管理以及課堂教學把控能力。第二,部分學校會安排見習周,由學生觀摩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待學生熟知了課堂流程以后,再分配給他們具體的教學內容;見習生個人組織、設計教學方案,并讓老師對見習成績進行評價考核。第三,學校通常會安排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教育實習,讓他們在教育教學實習過程中進行摸索和積累經驗。第一,學校沒有專門課程設置以及文件,要求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做專門訓練和培訓。對學校的具體培養方式和方法評價,既有其優勢,也有其不足,若想全面提高和改善現狀,僅靠上述培養模式是遠遠不夠的。
1.3課程設計及落實能力訓練現狀
體育課程設計過程中,必須綜合應用本學科理論方面知識,并且結合實踐操作,對授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法優化設計。課程設計技巧執行能力,則是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所設計的內容意圖全面貫徹和落實,并且將課程設計有效地轉化成課程成果的能力。對于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課程設計及其落實和執行能力,是必須具備的素質,若想上好體育課,就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其中又包括課程內容、組織以及方法和管理等。目前的現狀是,雖然課前做好了準備,但是真正的執行起來卻因時間等限制而出現其手忙腳亂的現象,甚至有些學生因心理素質差而過度緊張,以致于課堂教學難以正常進行。對于這些知識和能力而言,僅靠課堂上的訓練和培養是不夠的,還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1.4專業技能培養現狀
扎實的技能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基本的素質要求,除此之外,還應當熟練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從當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基本技能培養情況來看,主要表現如下:第一,專業課上,老師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專業技能傳授,以致于重專項技能、輕綜合技能教學和能力培養的現象非常的普遍,學生理論與技能失衡。第二,各學校對此都有專門的文件指導和課時安排。第三,各學校老師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方法、內容等過于單一。第四,在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訓練過程中,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個人的實踐授課,缺乏創新。
2.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培養和訓練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教學技能培養與訓練現狀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應當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針對性應對。
2.1針對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有效訓練措施
2.1.1學生自己應當多參加具有積極意義的體育活動、討論會以及學術交流和演講活動,以此來提高個人的語言表達以及溝通能力。同時,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策劃相關活動,并以此來加強知識的積累與沉淀,通過強化實踐訓練,有效的連接和貫通教案編寫、技術動作以及語言表達。2.1.2教師可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所編寫的教案及其能力進行檢驗和評價。在對學生技能進行培養時,也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讓學生在聽覺、視覺上能夠切身地感受到教學體驗,以此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靈感。2.1.3學校應當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在設置課程、培養目標時,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指導,并且設置專門的文件以及考評體系,對學生加強鍛煉和培訓。同時,還要準確把握文字表達予以語言能力訓練時機,引導學生學會遷移,加強舉一反三能力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意境,并結合實際情況和條件,為學生搭建平臺。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
2.2針對學生課堂管理能力的培訓策略
實踐中,學生應當不斷學習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不斷充實學生的素質,并且將課堂組織教學與管理工作有機地協調起來,以此來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同時,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觀摩,采用多媒體課件,要求他們利用個人的思維去寫觀后感。就體育專業課上的快速、合理地組織隊形以及口令訓練等,應當安排好課時,進行專門的培訓。由于學生的實習時間相對較短,實踐經驗非常的少,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學生體育教學技能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建議學校應當優化調整學生實習時間,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提供更多的機會。學生應當注意個人學習態度的轉變,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同時,還要對待學生進行區別對待,而是應當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課堂教學的愉快。
2.3針對課程設計及其執行能力的培訓策略
以全新的理念和思想為指導,嚴格按照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宗旨和目標,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在體育專業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創設與內容有關的情境,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以及反饋信息等進行思考,探尋更適合學生教學技能提高的方法和手段。在此過程中,學校應當注重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以此來有效調整學生的課程設置,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培養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加強訓練。對于學生而言,自身也應當注意加強理論學習,提高二次開發教材的意識和能力,以此來提高課程設計以及實施能力。學校方面也應當加大力度,創建更多更好的平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2.4針對專業技能的培訓策略
高校應當合理安排課程,不斷優化課程結構,使其更加的合理化。同時,還要避免重專項技術培養,輕綜合技能訓練現象,將理論與技術有機協調起來,實現二者共同發展和進步。扎實的技能是以理論知識作為依據,應當不斷更新和改進技術動作;基礎知識是在專業技能摸索與實踐中不斷更新和整合。雖然當前國內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有所提高,但是師生也應當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自我。通過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教育教學實習等方法,培養學生的技能,以此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老師應當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既要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又要進行創新。
2.5針對理論知識與教學創新能力的培訓策略
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應當認真學好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并且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注重二者的協調發展。同時,學生還應當端正態度,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學校應當強化教學創新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創新發展;多參與學術交流會,并且為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展示提供平臺和機會。學生應當將“考而學”的觀念,有效的轉變成“學而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應當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從而使學生不斷吸收新知識??v觀國內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技能培養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從宏觀方面來講,國家、學校應當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改善和保障學生的基本學習。同時,各個體育院校應當以培養目標為出發點,將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人才;通過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模式等,培養多能型人才。在此過程中,還應當構建科學、完善的考評體系,并確保評價體系的公正、公平,使其能夠有效適合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從中觀方面來看,體育院校應當注意培養目標的及時矯正,并且設置專門的訓練模塊,以此來完善技能培養機制。學校還應當不當完善課程體系,不當優化設置結構。同時,還要改變傳統的只重視專項技能培養而輕綜合教學技能創新的模式,注重理論發展與改善技術之間的不平衡問題;制定系統、合理的考核機制,采用全面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各體育學院應當制定科學有效的機制,以確保教學技能考評制度的有效落實。從微觀層面來講,應當不斷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和培訓,給自己制定可實施目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采用微格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同時,還應當根據社會和時展要求,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模式,以此來有效滿足專業教學要求。實踐中,建議學校充分考慮延長實習時間,體育教學專業的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具有積極意義、能夠使個人從中獲取體育教學技能的活動,通過兼職、私教以及培訓班等方式,來有效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體育教學專業的學生,應當自我調整心態,加強個人教學技能的訓練;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個人成為能力強、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育人才。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對體育學科的教育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體育專業教學人才的培養和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應當不斷完善和改進體育教育專業學科設置方式和內容,從根本上摒棄傳統的陳舊思想,不斷更新理念。這既是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未來體育教學事業以及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許強;吳秋林;趙國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培養現狀的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9).
[2]吳建平.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培養途徑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1(04).
篇8
一、新課改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的意義
(1)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教學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知水平
我們隨機對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共67名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有76.8%的人認為“沒有必要”進行教學技能培訓,有13.6%的人認為“有必要”進行教學技能培訓。僅有9.6%的人認為“非常有必要”進行教學技能培訓。上述結果表明,目前,我國高職體育教師對教學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知尚處于一個較低的層級。因此,在新課改實施的進程中,探究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培訓的重要性,無疑為增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教學技能培訓的重要性認知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
(2)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技能水平。因此,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進行系統的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無疑是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特別是在體育新課改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水平要想達到體育新課改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標準,進行職后教育培訓就顯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梢姡谛抡n改背景下,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訓練技能培訓能夠有效地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3)有助于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形成學習型團隊營造良好的環境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是一種有效的職后教育形式。積極開展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訓練技能培訓能夠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教學訓練技能培訓,體育教師之間能夠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這有助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形成學習型團隊。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的概念及其主要特點
所謂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是指以提高和改進體育教師教學水平和質量為目標,以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為載體的一種職后教育形式。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的主要特點有:①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相互交融。在對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訓練培訓過程中,既顯示出動作技能的具體行為表現。也彰顯出智力技能的調節和完善作用,這兩種教學訓練技能始終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②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由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個性特征及行為習慣等,因此,即便他們在接受相同的教學訓練技能培訓時,每個體育教師將會感受到不同的體現,他們所獲取的教學訓練技能也將是有差異的,帶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⑧培訓形式的多樣化。在對高職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訓練技能培訓中,一般會采用多種培訓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的效果;其二,是因為教學訓練技能本身具有多樣性特征。
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的分類
為了了解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的分類情況,筆者在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并結合對我國具有豐富教學訓練經驗的體育教師、教練員的訪談基礎上,認為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六種:①教學訓練目標設定的技能培訓。教學訓練目標設定技能是為了實現對學生發展變化的期望,體育教師所設定的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明確具體、易于觀察和測量學生行為和心理變化的一類行為方式。它是體育教學的靈魂,亦是評價體育教學的依據。因此,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進行教學訓練目標設定培訓就顯得必要迫切;②交流與溝通技能培訓。交流與溝通技能是指體育教師在特定的溝通與交流環境下,選擇適宜的溝通與交流渠道,合理地準備和組織溝通與交流信息來實現溝通與交流的一種行為方式,交流與溝通技能是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基本素質,也是組織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進行培訓。;③講解技能培訓。講解技能是體育教師通過語言,對體育運動技術動作、技戰術等進行描述、解釋、分析,以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所學習的體育基礎知識、技能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講解技能是體育教師不可或缺的一種技能,它幾乎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可以認為體育教師的講解技能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高低;④直觀演示技能培訓。直觀演示技能是體育教師通過各種傳媒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知器官,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運動技術動作的表象、過程、要領等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直觀演示技能是體育教師常用的教學技能,因此,改進和提高體育教師這類技能非常必要;⑤反饋強化技能培訓。反饋強化技能是體育教師以學生的練習行為為載體,通過觀察、分析、判斷來對學生完成的技術動作情況進行診斷或強化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反饋強化技能是改進學生動作技術技能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體育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因此,也需要進行培訓來加以提高;⑥變化技能培訓。變化技能是指體育教師通過教學訓練過程中的語言信息傳遞、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運動量與練習方式的轉換、改變對學生身心的刺激等,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變化技能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了變化技能能夠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在新課改下,對體育教師進行變化技能培訓無疑是必要的;⑦控制技能培訓。控制技能是體育教師在遵循體育教學訓練規律和教學訓練原則的基礎上,有目標、有計劃地對體育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地調控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控制技能實質上是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內容、教法手段、練習負荷等各個方面的調控能力。這種能力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加強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控制技能培訓可以確保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預期目標地實現;⑧結束技能培訓。結束技能是指在體育課結束部分時,體育教師通過反復強調、概括、總結等方式,促進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鞏固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上述教學訓練技能均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與訓練的必備技能,因此,強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這些教學與訓練技能的培訓,無疑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
四、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技能培訓的理論基礎
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難發現,目前對體育教師或教練員教學訓練培訓的理論基礎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1)傳播學理論。
體育教師的教學訓練行為過程可以概括為三個過程,第一步,要準備所要傳授的信息;第二步,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把信息內容轉換成可以傳遞的信號,如口頭語言、動作示范等,將各種信息傳播出去,使其作用于學生;第三步,學生把所接受的信號還原為信息內容,并通過加工處理理解內容,再將其納入到自身的知識體系之中。從上述體育教師教學訓練行為的整個過程的闡述中,不難發現,體育教學教學訓練本身就是一種信息傳播的過程。
許多研究者利用傳播理論的概念及相關模型對教學訓練過程進行詮釋,并提出了許多關于教學訓練傳播過程的理論模式,為體育教學訓練技能培訓奠定了理論基礎。譬如,哈羅德·拉斯韋爾(1984)認為,傳播的過程就是誰(控制分析),說什么(內容分析),通過什么渠道(媒介分析),對誰(受眾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分析)。拉斯韋爾的這種“5W”模式,說明傳播過程是一個具有目的性的行為過程。
(2)行為學理論
篇9
不管是頸椎骨折患者還是頸椎病術后患者,都很容易發生呼吸道梗阻造成呼吸困難[1],一旦搶救不及時,極有可能導致死亡。有的患者因建立有效呼吸通道的時間較長,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因大腦缺氧時間過長而長期處于昏迷狀態。因此,如何及時對患者實施有效搶救,對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而提高護士的??萍本染C合能力,是成功實施搶救的保障[2-3]。模擬急救作為一種有效的培訓方法,在國內已得到研究與運用[4-5]。為培養本科護士的急救綜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搶救成功率,本科制訂了頸椎患者發生呼吸道梗阻急救流程,從2011年開始,每年對本科護士統一進行頸椎患者發生呼吸道梗阻急救流程的培訓+演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室共有脊柱外科護士30名(包括工作3年內的輪轉護士),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 護師13名,護士14名。
1.2 方法
1.2.1 培訓 按急救流程對涉及的項目如吸痰、吸氧、口咽通氣管的使用、面罩呼吸囊的使用、心臟按壓、急救用藥等進行培訓。
1.2.2 演練 演練是在培訓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病例編寫劇本,由演練組成員根據劇本分配角色完成整個急救流程,對于新到本科的護士,要求她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反復參加演練,除患者為模擬人以外,其余均為真實的臨床場景。頸椎患者發生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流程見圖1。
1.3 臨床評價標準
培訓+演練結束后,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調查護士對培訓效果的評價,調查內容包括您認為是否有必要進行急救流程培訓+演練選項。共發放調查表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 結果
護士對培訓+演練效果評價較好,認為有必要進行急救流程培訓+演練者占100.0%。在6個項目中,沒有護士選擇“無幫助”一項,感到幫助較大或很大者占絕大多數(表1)。
3 討論
醫護人員要勝任急救工作,除了應學會一般技術操作外,還必須要具有對病情的評估、判斷、決策、指揮協調、信息傳遞、相互配合等非技術性能力[6-7]。脊柱外科患者因痰液阻塞、喉頭水腫、手術部位血腫壓迫、頸髓損傷等原因易發生呼吸道梗阻,痰液阻塞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在清除痰液后呼吸困難癥狀很快就能得到改善,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一定要盡快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不能在吸痰等環節占用太多的時間而耽誤搶救。頸椎患者發生呼吸道梗阻急救流程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通過對急救流程進行培訓+演練,護士不但熟練掌握了急救技能,還提高了應變能力、急救處置能力、指揮決策能力及協調配合能力,從而提高了護士的急救綜合能力,增加了護士臨床應急處置時的信心[8-9]。從參加培訓護士的調查提示,培訓+演練與以往的培訓方式相比,具有更符合臨床實際需求的優點[10]。培訓+演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急救能力培訓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夏同霞,周芬,王玉和,等.2種方案防止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呼吸道阻塞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房,2010,21(22):2091-2092.
[2] 趙戎蓉,吳瑛,金寧寧,等.護士核心勝任力界定工具的編制和評價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485-489.
[3] 張曉萍,戴曉潔,張英,等.核心能力培養在骨科專科護理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64-66.
[4] 趙遠蓮,江智霞,吳永清,等.體驗式教學在急危重癥護理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00-1102.
[5] 劉家紅,楊青,鄭顯蘭,等.兒科ICU ??谱o士培訓模式的實踐與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5):405-408.
[6] 秦儉,孫長怡.心肺復蘇中的常見錯誤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7,2(3):183-186.
[7] 任素芬,徐興亞,任海斌.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角色體驗學習的設計與實施[J].中華護理教育,2010,7(5):212-213.
[8] 曾慧,江智霞,黃蕓,等.應用體驗式教學進行重癥監護病房專科護士培訓的角色功能體會[J].重慶醫學,2012,41(9):898-899.
篇10
EFFECT OF SCENARIO SIMULATION TRAINING ON IMPROVING RESCUE ABILITY OF NURSES IN COMMUNITY DISASTER SITE
YANG Ling, ZHOU Lingli, LI Jiayi, et al
【摘要】目的
探討運用情景模擬演練培訓模式對提高護士參與社區災害現場救援能力的效果。方法
將符合條件的60名護士隨機分為2組,每組30人,對照組接受常規培訓,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模式培訓,評價培訓后護士的災害救援能力。結果
干預組護士的社區災害救援能力,較對照組護士得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學歷護士社區災害救援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科室、職稱和工作年限護士社區災害救援能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模式對護士進行培訓,對提高護士的災害救援能力是一種較為理想、直觀培訓方法。
【關鍵詞】情景模擬培訓災害護理社區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cenario simulation training to nurses in improving the rescue ability at community site. Methods
A total of 60 nurse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training,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 training. Results
The score of disaster rescue ability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education (p>0.05).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evident in different sections,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working years (p<0.05). Conclusion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rescue as an ideal and intuitive method.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Training; Disaster nursing; Community
【Author′s address】Nursing Department, Zhuhai People´s Hospital, Zhuhai 51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62
近些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中國的災難醫學救援隨之發展,與臨床醫學不同, 災害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醫學一般在院內實施救護,而災害醫學要到災害現場, 臨時組建醫療機構, 完成災區傷病員的救護工作[1]。醫院在災害發生時會面臨對醫護人員臨場應變能力、急救知識的挑戰,做好災害發生前的預防工作,同時加強災害救援隊伍建設非常重要,目前對災害救援能力的培訓方式主要是理論培訓、實踐操作能力的培訓等方式,實際操作機會相對較少,為提高護理人員在面對真實災害時救援能力,本研究在常規培訓的基礎上采用情景模式演練,探討其對護理人員災害救援能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某三甲醫院符合納入條件的60名護士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0例。納入標準:科室推薦、自愿參與培訓;年齡35歲以下;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具有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所有研究對象經過此次培訓后納入醫院災害救援后備人員庫。兩組護士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接受常規培訓從全院吸收有豐富臨床急救經驗的急救專家,共10人組成災害護理教育團隊。災害護理教育團隊成員任務是采用授課形式,課程培訓每月培訓1次,每次培訓時間為2學時,持續3個月。內容為災害護理理論講課,包括常用救援知識,通用技能,??萍寄?,高級生命支持、災后創傷護理技術、災后衛生防疫和災后心理護理、高級災難醫學救援知識,同時強化救援中自我保護與生存能力的培訓。護士基本操作能力培訓,吸痰、吸氧、氣管插管、動靜脈穿刺、外傷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約束、解毒等和急救儀器的使用如簡易呼吸器、除顫儀、擔架運送等。
1.2.2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情景模擬演練培訓,每月1次,每次2學時,持續3個月。護士首先要完成單項災害救援護理技術操作,然后進入劇情角色練習。護士進行模擬練習,包括項目有第一現場預檢分診,第二現場急救氣管插管,吸氧,吸痰、輸液,止血包扎固定,轉運傷者,疾病控制,衛生保障等,使每項技能操作達到動作熟練、迅速、準確。建立三級災害護理救援團隊,每個團隊設立高級、中級、初級救援護士,原則是充分發揮高級救援護士的指揮協調能力,施展中級救援護士的配合救助能力,快速培養初級救援護士的災害救援能力。設置ABCD制[3]護士配合分工流程,ABCD 制護士搶救配合分工流程適用于災害救援現場情況實施,即A 護士服從事件指揮系統(ICS)的指揮,安排小組內人員調配,指導小組成員進行救援工作,提供急救物品,協助其他救援成員疾病控制,衛生保障。B護士在災害救援現場負責撿傷分類,轉運等等。C 、D護士負責第二現場傷員的快速救治,如維持呼吸系統功能,維持循環功能,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和展開對癥救護措施如止血、止痙、止吐、制動、外傷包扎等。
1.3評價方法
1.3.1由災害護理教育團隊成員擔任評委在災害結束后對受培訓護士的災害救援能力進行評分,評分表參照前人研究[4]從技術操作能力(20分)、批判性思維能力(20分)、預檢分診能力(20分)、配合協調能力(20分)、應急處理能力(20分)5個維度考評每名護士在災害救援現場的救援能力,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災害救援能力越強。
1.3.2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錄入spss 18.0 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卡方檢驗進行分析,不同影響因素對災害救援能力的影響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兩組間護士災害救援能力評價干預組護士的技術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預檢分診能力、配合協調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等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對干預組護士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不同學歷護士的災害救援能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科室、職稱、工作年限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一旦有事故災害發生便會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5]。社區是突發災害的源頭,是第一時間救治的現場,情景模擬演練以社區為依托,提高護士分析受災地區的地形和布局,迅速找到所需人力物資,對受災人員進行搶救的專業能力。我國護士對災害護理基本知識、急救技能、心理援助以及備災能力的需求較高, 而對恢復和重建期的災害中遠期護理培訓需求最低[4]。社區災害情景模擬演練同時提高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在災害發生前,對群眾人員需要健康教育為主,內容包括交通事故、水災、風災,泥石流突發,重大傳染病等原因,傷情特點,進行災前預防,實現以社區為主,保護自己,互相支持,共同安全的災害救援策略。
3.2陳林[6]指出災害護理不同于一般護理工作,亟需加強對災害護理的知識與能力的理解,促進課程構建。災害護理側重在特殊環境下救護與管理,缺乏常規醫院院內救護所需的大型設備和高級救護條件, 災害護理救援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科,其工作策略、方式和方法與急診護理有不同的方面。災害護理救援隊伍成員是能戰斗的現場急救隊員,要求掌握救援常識、通用技能、??萍寄埽邆淞己玫男睦硭刭|,團隊精神,和各自為戰的能力,強調救援護士完善救援預案,能配合醫生的救災工作,也能在單獨面臨災害突發狀況時實施救援工作。在常規培訓的基礎上運用情景模擬演練后,護士的技術操作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預檢分診能力,配合協調能力,應急處理能力五個能力都得到提高,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社區合作進行情景模擬演練,讓護士感悟到災害現場緊急醫學救援氛圍,經過反復訓練而獲取救援的實戰經驗。因此,災害救援護士在現場的急救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這是在理論學習中不能獲得的經驗。
3.3對比兩組人員,兩種方法培訓后得分發現,對于災害護理救援知識掌握水平與學歷無相關,這與災害醫學與護理救援知識專業特殊性、實踐性強有關,說明目前臨床科室的日常操作及普通的護理學教育未能有效提高護士對于災害護理救援知識水平,而且為組建災害救援隊伍,所挑選人員為全院骨干護士,工作能力均較高,減少學歷導致的差異性。本研究顯示,急危重癥科室護士得分最高,得分具有差異性,p<0.05,這與急危重癥科室護士工作中涉及多系統知識,災害護理救援工作具有相似性,劉慶秋等[7]提出災害護理教育要促進全科知識儲備。護士職稱、工作年限與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調查顯示[8-9],職稱與工作年限和學習能力成正相關。年資越高、職稱越高護士,隨著年齡增長,工作經歷完善,人生閱歷增加,工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提高,對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能力越強,由此產生差異性。
總之,災害現場救援情景模擬演練可以直觀、有效現場記錄災后救援中存在問題,在后續災害救援知識培訓針對性解決。在災害救援情景模擬現場發現救援護士具有較強的救災技能,能保護自己的同時尋找傷員,使傷員脫離危險,能配合醫生對傷員的傷情做出正確和快速的判斷,分類即預檢分診能力,快速、正確完善傷員的救護卡,對危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盡最大努力防止感染和傷殘,能順利找到所需人力物資,對傷員進行快速轉運。災害現場救援模擬可控性強,可以設置小范圍受災現場搶救,也可以參與相關部門的“防災減災日”綜合救援演練,以有限的資金,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專業的災害救援護理隊伍。
參考文獻
[1]婁偉, 李紅玉.構建災害護理課程體系的研究.護理研究,2010,24(12):3272-3273.
[2]趙光昱, 朱興蓮,劉梅瑤,等.災害救援護理備災體系的構建與管理.護理學報,2013,20(12A):19-21.
[3]嚴秀芳. 應用情景模擬訓練提高低年資護士急救能力的實踐及其效果評價.中國護理管理,2012,12(4):79-80.
[4]王玉玲,劉鈺,黎檀香.急診護士掌握災害救治知識的現狀調查及相應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6):67-68.
[5]孫平,朱偉,王劍.基于災害評估的社區應急救援資源調配及模擬.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24(3):172-176.
[6]陳林,臧渝梨.災害護理特征分析及發展展望.護理學報,2010,17(2B),1-4.
篇11
1.2 負重弓步:拉弓步時先拉一個最大負重的弓步。一般是以張瑩自身重量的10%負重弓步練習每組20次,5―10組,間隙2min,讓其得到恢復,隨后再進行下一組練習。
1.3 步伐的加速位移練習:聽到信號后急速后退,再聽到信號小步伐連貫向前,前進時不要求速度,但要求步伐的步幅。做到小而連貫,后退時聽到信號反應及時,達到最快的后退速,做到步頻快并且有一定的步幅。
1.4 速度練習:為了使張瑩的下肢肌肉收縮頻率有所提高,訓練方法為:10-12s完成所規定動作的最快頻率,間歇20s的短暫休息再重復進行,共4次1組,4-6組,兩組間隔休息2min。
1.5 綜合性訓練:實戰姿勢下蹲跳、下蹲跳弓步、7m往返步伐移動。這些專項素質訓練能快速提高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因為這些綜合性練習的運動部位、動作結構、用力的性質都符合比賽中專項的素質要求。
通過以上的訓練手段使張瑩體內的ATP和CP儲備最多維持高強度活動10s左右時間。因此張瑩的機能較好地具備ATP、CP的儲備和供能能力,高能磷酸物得到了良好供應。
2 手上訓練內容及協調靈敏度訓練要點與成效
2.1 手上訓練法:女子佩劍中的劈和直刺是比賽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據統計,一場比賽從個人賽打到決賽,劈和刺要近200次左右(張瑩達到230次)。張瑩在比賽中動作線路多、握劍能力強、力量足、動作小、變化突然,基本上都能做到準確、快速、突然,這需要運動員具備手臂力量爆發力及手指控制劍的能力。在平時訓練中,一般采用15kg杠鈴快速挺舉,每10組為一單元,每組30次,必須在15s內完成。通過一個階段練習,張瑩手臂和手腕力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2.2 協調性、柔韌和靈敏訓練要點:在對張瑩的協調性、柔韌和靈敏性訓練中,要使她把平時訓練的技戰術運用到實戰比賽中去,再根據不同對手運用不同的技戰術,做到戰術多變,這需要運動員自身的理解力。因此,在協調性、柔韌性訓練的同時,要以動腦筋、善思考、理解力強、想象力豐富、具有創造力和應變能力的動作為練習手段。
張瑩個子較高,相對來說反應值的能力低一點。然而擊劍運動員必須手腳和大腦思維結合,要求運動員在視覺接受刺激信號并及時分析判斷后,能隨意做出任何相應技戰術。張瑩在佩劍比賽中各關節活動都很大,特別是下肢髖關節和上肢肩關節活動幅度更大。為保證使其大幅度地完成動作,防止受傷,一般采用以打羽毛球、7m移動往返跑、跳繩雙飛等訓練方法。由于在專項能力訓練上抓得很緊,所以張瑩一般在世界大賽和全國比賽中都能根據賽場上的情況變化,隨機應變,迅速做出進攻、劈刺、躲閃等動作。
2.3 速度訓練方法與成效,
A、快速高抬腿跑、有力后蹬跑、有節奏性的小步跑;
B、60m速度跑,注意動作輕松和技術要領;
C、沿直線快速跑50m;
D、集體聽信號站立式起跑、快速跑30m;
E、行進間30m、60m跑;
F、放松跑、加速跑交替進行訓練;
G、50m跑與放松、加速跑完整練習;
通過以上的訓練方法,張瑩的位移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2.4 心理承受能力訓練要點
A、認知教育:對奮斗目標的價值的認可和經歷挫折意義的認識,能明顯增加運動員的動機水平,有意識地接受鍛煉。
篇12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Primary Hospital/WEI Ya-song,HUANG Jiang-yi,WEI Ji-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primary hospital’s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Method:Selected 20 new nurses from a three grade hospital in our city as group A,20 new nurses from a dimethyl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B and 20 new nurses from a our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C.Group A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group B was given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group C was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Valued the three groups’ efficacy after six months clinical experience by using homemade questionnaire.Result:The basic theory,individual technical operations and integrated operations in group C were all obvious better than group A and B,the comparison h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Primar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izhou City,Yizhou 5463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46
在醫院快速發展時,醫院護理人員資源也越來越緊缺,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新護士進入醫院。大部分新護士都是應屆畢業生,臨床實踐經驗缺乏,技術水平較低,這樣就會對護理安全和護理質量帶來一定的隱患,所以加強新護士??萍寄芘嘤?,提高新護士臨床技術水平和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成了基層醫院護士培訓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1]。筆者所在醫院在對急診新護士進行??萍寄芘嘤枙r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法,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宜州市某三級醫院急診科新護士(A組)、某二甲醫院急診科新護士(B組)和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新護士(C組)各20名。三組護士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護士采用情景模擬演練法培訓,B組護士采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C組護士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的基礎上采用情境模擬演練法進行??萍寄芘嘤?。
一帶一傳統帶教法的具體方法為:護士長負責安排帶教老師,對新護士進行??浦R和操作技能的講解。情景模擬演練法具體的培訓方法如下,(1)成立培訓小組和制度培訓項目:首先由科室護士長、護理骨干和醫生組成經驗豐富、模擬逼真的培訓小組,然后根據近3年急診科的特點以及護理要求制定出急診科護理培訓項目,主要包括常見病情的觀察要點、主訴、臨床癥狀、患者病情變化的處理方式、??茩z查的相關準備、護理操作、健康宣傳教育、常見的護理糾紛處理以及應急搶救配合等。(2)演練場景:示教室和病室都可以作為演練的地點。在設計布置問題情境時應該根據選擇的主題來進行,讓護士能身臨其境,從而更快進入自身角色,由護士模擬某種疾病的患者、家屬、醫生以及護士,情景演練臨床中可能出現的癥狀、問題、操作要領、溝通技巧以及處理方式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護士利用對患者的交流和治療護理,去了解病情觀察、糾紛處理以及搶救流程等,利用自身知識提出患者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情景模式中,要充分發揮護士自身的知識技能和溝通協調能力,這樣護士獲得的體會才會更加深刻。情景模擬結束后,護士長或者培訓小組成員要對護士的表現進行總結和點評,讓護士清楚自身存在的問題。
1.3 評價標準
培訓結束后考核新護士相關理論知識、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如應急流程),并進行問卷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臨床實踐6個月后,C組護士的相關基礎理論、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考試成績顯著優于A、B兩組護士,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情景模擬演練法就是在護理實踐中融入護理理論,在模擬演練中對教學對象的主體地位能得到充分體現,利用模擬實際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去解決臨床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得到有效激發,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最終讓學習效果得到提升[2]。情景模擬演練法的內容是培訓小組根據??茖嶋H情況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學生在對??谱o理技巧進行掌握時就會更加快速,能有效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情景模擬演練法可以重復進行,而且也沒有風險,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壓力減輕,在身臨其境的情景中更快的進入自身角色,讓臨床實踐和理論知識有效結合,讓學生對自身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鞏固[3]。在情景模擬演練法中,新護士是主體,護士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識去解決臨床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讓護士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本研究中C組護士采用一帶一傳統帶教法聯合情景模擬演練法進行??萍寄芘嘤枺Y果C組護士的相關基礎理論、單項技術操作和綜合操作考試成績顯著優于A、B兩組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雙.情景模擬急救演練提高急診護士綜合能力的實踐與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6):2470-2471.
[2]鞏越麗,董亞輝,吳超,等.循環技能培訓在急診科低年資護士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9):273-274.
[3]劉紅平.應用微技能培訓法提高急診年輕護士應急能力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21):2697-2699.
[4]李曉蓉,方惠英,李映君,等.基層急診護士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的效果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9):155-156.
[5]曾艷,趙振興.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的效果評價[J].海南醫學,2010,21(17):153-154.
[6]江麗華,崔煥卿,曠紅,等.加強急診科新護士培訓提高整體救護水平[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z2):402.
篇13
【Key words】Occupation education;Service profession;Technical ability character;The body train
眾所周知,職業學校的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實用性技能人才,那么我們在學校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技能素質。那么作為服務專業的學生,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技能素質呢?如今的知識經濟年代,對服務人員的要求有如下幾個方面:良好的外形、較好的身體素質、得體的談吐、親和力、溝通能力等。那么我們平時所開設的藝術類的課程應該為以上的這些技能素質的培養而服務,而我們藝術類的教師在平時授課時安排課程內容也應該參照以上的這些技能素質的培養而安排教學內容。筆者以服務專業的《形體訓練》課程為例來淺探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如何與服務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素質培養相結合的問題。
1.良好形體的塑造
服務行業一般都要求服務人員具有勻稱、修長的身材,那么我們在《形體訓練》課上如何來安排相關的教學內容呢。
1.1 正常體形或偏瘦體形的學生的訓練方法。
1.1.1 科學地采用高強度訓練方法。
服務專業學生的體形美是比較重要的,而教師在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都擔心在練習的過程中肌肉體積增加而影響體形。但是只要科學地把握訓練強度,是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據研究表明,大強度的訓練(肌肉最大力量的85%)可以使肌肉的力量明顯增加,但是肌肉的體積增加不明顯。而采用中等強度的訓練,肌肉的體積則會明顯增加。所以只有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科學地采用高強度的訓練方法,學生在完成動作的時候因為肌肉力量的增加而增添了動作的優美性,同時又保持了良好的體形。例如我們在教學的準備部分可以采用一些行進間的跳躍組合進行練習;準備活動結束后還可以采用兩人一組的對抗練習法來進行柔韌性練習,這樣可以增強肌肉的負重力量。當然,在教學的基本部分還應該多利用把桿進行彈腿、踢腿、擦地等組合練習,這樣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爭取達到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使用肌肉最大力量的85%,從而增加學生的訓練強度,也達到增加肌肉力量,而肌肉體積不增加的效果。
1.1.2 采用嘗試回憶法進行教學。
經研究表明,在記憶過程中,嘗試回憶法收效比反復機械練習的效果要更好,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已經牢記的東西,其標志之一就是在閉上眼睛時依然歷歷在目。也就是說,要讓記憶達到脫離視覺刺激而獨立存在的程度。在記憶某一材料的前期,視覺的刺激起促進作用;在記憶的后期,對記憶材料的視覺依賴則不利于“記憶的脫胎”。記憶是要脫胎的,它要從“感官刺激的母體”中脫胎出來。嘗試回憶的過程,就是使記憶逐步擺脫視覺依賴的過程。那么,形體訓練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在一段組合的教學之后,讓學生進行完整的獨立練習,但是在練習之前給同學一點時間回憶一下這段組合的完整動作,提醒學生說:我們在獨立練習之前,大家在腦子里面把剛才的動作象放電影一下重現一遍,然后再進行獨立練習。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動作協調,加速完成“動力定型”,可以達到較高的運動強度;反之,如果學生在獨立完成動作的時候還要一邊跳一邊想,同時一邊模仿別人,就很難達到我們所預期的高強度。多采用這種嘗試回憶法進行教學會達到“長勁不長塊”的效果。
1.1.3 采用示范教學法。
為了能讓學生快速地掌握一個動作,最好的辦法就是示范教學,同時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比較大的強度,只能把握“精講多練”的原則,從而達到保持良好體形的目的。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較快地掌握動作要領,而且保持較大的運動強度,我們就應該靈活采用各種示范教學法,比如,學習新動作之前,我們可以采用分解示范教學法,同時采用背面教學法,讓學生能初步掌握動作要領;而在學生掌握比較熟練之后,我們也可以采用鏡面示范,讓學生可以更細致地觀察到教師的表情或一些細小動作;在學完一小節動作之后,我們又可以采用完整示范教學法,反復讓學生進行模仿,這樣就可以控制學生的練習強度始終保持較高的水平。
1.1.4 根據肌纖維類型采用相應的訓練方法。
人類的肌纖維分為兩種,即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而兩種肌纖維相比,快肌纖維的直徑要比慢纖維大;同時,慢肌纖維的有氧氧化能力明顯高于快肌,如慢肌纖維氧化脂肪的能力為快肌的4倍。針對兩種肌纖維的形態特征和代謝特征,那么我們如何采用科學適當的教學方法呢?雖然人體內的肌纖維類型的比例和遺傳有關系,但是在訓練過程中,我們采用恰當的方法,是可以讓兩種肌纖維得到轉化的。可想而知,為了讓學生在運動中保持良好的體形,我們當然是要讓體積較大的快肌纖維一部分轉化為體積較小的慢肌纖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肌纖維會隨專項訓練形式而逐漸產生相互轉變。由此可見,我們在平時進行訓練時應多采用一些有氧運動的內容,如現在很流行的有氧健身操,有氧拉丁,有氧搏擊操等,我們在安排這些有氧運動的時候,不必編排太復雜的套路,也不必太強調動作的細節,只須教學生掌握動作的要領,并按照音樂的節奏不間斷地進行運動。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是要讓學生盡量地接近標準動作。以上的這些有氧運動方式均可以讓學生的部分纖維發生轉化,從而達到讓學生保持較好體形的目的。
1.2 體形偏胖學生的訓練方法。
對于體形偏胖的學生,我們可以根據能源物質的代謝來合理安排訓練方法。眾所周知,人體中體脂含量高的話,人體的形態肯定偏胖,而脂肪和糖是運動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質,據研究表明,長時間的亞極量運動后期,如馬拉松和越野跑的后半程時,脂肪供能可占總能耗的90%,這也是為什么長跑運動員都偏瘦的原因。那么,可以說運動特別是長時間的亞極量運動能達到體脂減少、控制肥胖的目的。但是,為了降體脂而運動時,運動量不宜過大,強度要低,并需長期堅持。所以我們對于那些體形偏胖的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一起訓練以外,還應該在課余時間給他們加量,比如每天堅持長距離的慢跑,而他們在進行有氧運動時肯定會碰到“極點”,這時候要提醒他們依靠意志力和稍減慢運動速度繼續運動下去,過一會兒在“極點”出現時的不適感覺逐漸減輕或消失,運作變得輕松有力,呼吸均勻自如,心率趨于平穩,同時會達到“第二次呼吸”,這樣才能達到減少體脂的效果。 2.良好身體素質的培養
作為服務專業的學生,應該培養他們的肌肉抗疲勞能力,便如航空服務、旅游、飯店服務等服務專業都需要員工有長時間站立和運動的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時也應該配合市場的需要。
2.1 有氧耐力的訓練。
2.1.1 訓練方法。
有氧耐力訓練方法一般采用持續性練習和間斷性練習兩大類,而發展有氧耐力所采用的方法,一般采用強度較低、持續時間較長的持續性練習及長段落的間歇訓練,對年齡小的少年及訓練程度較低者,尤宜以采用勻速低強度的持續性練習為主。所以,對于服務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可采用該方法進行訓練;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在上形體訓練課的時候不再有新奇感,而且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則可以采用長段落的間歇訓練方法,也就是在學生的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的前提條件下再接著進行練習,這樣才可以達到增強學生的有氧耐力的目的。
2.1.2 運動強度。
發展有氧耐力的運動強度,一般應采用超過本人最大吸氧量的50%,才能使有氧能力顯著提高。那么如何來判斷該運動強度呢?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判斷,就是個人的最高心率為220減去年齡。所以我們在上形體課的時候可以在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后測量一下學生的心率,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運動強度。
2.1.3 訓練頻率。
據研究表明,每天進行運動對最大吸氧量的影響遠遠超過集中一天進行,當訓練的次數增加到每周3次以上時最大吸氧量趨于平緩,而每周訓練少于兩次時最大吸氧量提高不明顯。因此,我們在安排學生的訓練頻率時,應該除了上課的時間以外,還應該恰當安排其他的訓練時間,總之應該保持每周訓練三次或三次以上。
2.2 力量訓練方法。
由于服務專業的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一定的靜態力量,那么我們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采用靜力性練習,也就是對抗固定不動的阻力練習。在形體房內,我們可以利用現成的把桿做一些對抗練習,也可以利用一些器械進行練習來達到增強學生的靜態力量。此外,還有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可以將學生以后在工作中經常用到的站姿、走姿和蹲姿等姿態納入我們的形體訓練課程中來,可以在課堂上花個二十多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持續時間地站立和行走,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站立和行走,是要符合服務專業人員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