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無線通信技術發展史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無線通信技術指的是通過電磁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展開傳播的功能從而達到信息交換的目的的一種通信方式。無線通信自研發出來后,一直是當代高新技術的研究前沿,更屬于信息技術科學重點研究內容,其主要是由三個部分構成,分別是應用服務器、無線終端與無線基站。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應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物品,不過,大部分人在享受著無線通信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時,可能不了解其技術原理。手機運用無線通信技術能夠為人們提供多N服務,其中最基礎的就是無線通話功能,其原理是利用電磁波的不同振動頻率來實現音頻信息在不同手機間的傳輸目的。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手機的發出電磁信號只有在經過信號接收基站對電磁信號實施強化處理后才能借助特定的頻率信道成功傳遞到另一個手機,實現通話功能,如果沒有對電磁信號進行處理是無法直接在兩臺手機間直接傳遞電磁信號的。信號接收站在處理信號過程中的保密與抗干擾信道要求必須是安全可靠的。所以,要想運用無線通信功能,無線信號發射端、信號中轉裝置與信號接收端是必不可少的。
二、無線通信技術的特點
2.1無線通信技術之間的互補性日益明顯
從傳統的角度來看,通信領域不同,其所使用的無線通信技術往往也有較大區別。研究結果顯示,在一種場所或地區中適用的無線通信技術,在換了一個場所或地域后其效果可能遠不如在之前環境下的使用結果,這與“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現階段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水平的快速上升,不同無線通信技術之間彼此也在相互借鑒,實現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目的,這也是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1]
2.2通信技術的地域差異性明顯
通信技術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地區間的科學技術的差異與用戶地域分布的不平衡等多種因素決定了不同地區間的通信技術水平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因為社會經濟水平、整體科技建設成就、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等因素,使得彼此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同時隨著現代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拉大,使得彼此間的發展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持續拉大。[2]
2.3寬帶化成為無線通信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手機、筆記本等信息設備及WiFi上網技術的普及,人們對于無線通信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上網的便利性和上網快速性成了人們的首要追求。[3]因此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熱點也在不斷創新中,相關人員在這方面的研究力度也不斷加大,使得無線通信技術的在更多領域中推廣應用開來。
2.4國家對無線通信行業進行大力支持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科技發展水平,同時科技發展水平對于政治經濟也有重要影響,可以說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衡量標準之一就是科技發展水平。為了推動國家軟實力發展,實現科技對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政府在無線通信這一重要科技領域中也投入了大量資源,有效地促進了無線通信技術的創新,為我國人民提供了諸多便利服務。[4]不過,我國通信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發展水平上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我們繼續加強對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
三、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3.1寬帶化方向
隨著手機、筆記本等設備的進一步普及和人們對于上網速度要求的不斷提高,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一直符合市場需求,朝著無線接入寬帶化的方向推進。[5]目前,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已經出現,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以前的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并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6]移動運營商們正力爭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更加便捷以及成本更低的信息傳輸服務。
3.2信息個人化方向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信息個人化已經成了未來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移動IP技術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個人化信息的發展,移動IP技術的創新實現了在手機上不同信息化應用的運用,同時中國大規模的手機使用率也加速了信息個人化的發展,應當說在移動智能網技術和IP技術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個人通信實現了快速發展,這也意味著在足夠的技術條件支撐下,信息個人化時代離我們也不遠了。[7]
3.3 RFID自動識別技術
RFID識別技術也就是射頻識別技術,人們通常稱為電子標簽,該技術與普通的識別技術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是利用射頻信號對信號對象實施自動識別同時搜集相關數據的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8]該技術能夠自動完成工作,不需要人工操作,同時對于環境條件要求不高,在大多數惡劣環境下都能正常工作。由于其操作的便捷性,并且可以同時快速處理多個高速運動物體的識別工作,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中,尤其是對物流運輸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其市場前景非??捎^。
3.4網絡的優化融合與演進并行
通信技術在不斷革新的同時,網絡技術的水平也在快速提高,網絡在便利了人們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對于網絡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階段中諸多的移動運營商正通過增量升級網絡,來努力提高4G網絡市場份額占有比重。[9]從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的需求來看,網絡的融合必將是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無線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作為目前全球新興技術,該行業將持續受到大量關注,其行業競爭也將趨于白熱化,這對于計算機網絡、電信網絡等網絡的完善有著極大幫助。
四、結語
總結全文,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都有重要意義。而無線通信技術作為目前最前沿的高端技術,其發展水平對于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未來的無線通信技術將朝著寬帶化、個人化、網絡融合化等方向發展,研發部門可根據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和市場用戶的實際需求,對未來無線通信領域的發展趨勢做出大膽假設并提出可行性規劃,這對于滿足人們的無線通信應用需求、提高用戶無線通信應用體驗有很大幫助。
參 考 文 獻
[1]熊卿青,鄧媛. 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前景[J]. 科技創新導報,2012(02) .
[2](美)WilliamStallings著,無線通信與網絡[M].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05 .
[3](美) 拉帕波特 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M].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004 .
[4]趙晗.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企業技術開發,2011,(8).
[5]崔志皇,鮑培波. 關于對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與探討[J]. 信息系統工程. 2015(04)
[6]楊博,王磊,楊創業. 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18) .
篇2
一 通信網絡建設中不安全問題存在的特點
各種通信建設項目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安全問題,通信網絡建設也不列外,其建設過程中同樣充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風險。然而,有時僅以人的力量是無法控制這種不安全問題的不確定性的,因為它們有些是由客觀因素造成的,有些又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建設過程中控制那些可以預見的不安全因素,把建設中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減少損失度,盡量保障公民與企業與國家的信息安全。通信網絡建設除具有一般網絡建設中的不安全因素的特點。
二 通信網絡建設的中存在的不安全問題
1.通信網絡建設中設備因素。
通信網絡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網絡建設本身的設備如大型交換機、服務器、光纖、光纜、電纜和相關土建的大型設備,這些與網絡計算機相關的設備的易損性也極大地影響網絡安全,同樣如果這些網絡設備本身存在質量問題,將極大關系到通信網絡建成后的通信網絡質量。
2.通信網絡建設中系統平臺問題。
如果說通信網絡建設中,硬件好比是一個人的軀體,那么軟件平臺就相當一個人的中樞神經,軟件平臺質量的好壞,包括此平臺的運行是否穩定,后續售后服務是否到位,軟件平臺是否可以升級,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性,都大大地關系到通信網絡建設中的安全問題。 另外由于目前我國通信系統所使用的軟件平臺多是商用軟件或是在商用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 因此源代碼的不安全性,是通信網絡建設中的一個重大的安全隱患。
3.人類或動物因素的破壞。
人為因素的破壞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人類活動的無意識的偶然性的破壞,如在建筑過程中將通信網絡的光纜挖斷等;二是人們主觀性有意的破壞活動,有的甚至是一種犯罪活動,如偷挖光纜,或是因某種行業競爭進行網絡破壞,或是損害社會利益破壞通信網絡建設的一種行為。動物破壞網絡建設的安全問題一般都比較小,影響面不大,一般指被動物咬斷光纖,咬斷網線的一些偶然性的事件。
4.自然災害的影響。
近年來,地球上的自然災害頻發,如海嘯、地震、泥石流、水災、火災等,這些自然災害對通信網絡建設的損害是巨大的,有的是無法恢復的,但這一切又是現有人類的技術水平,人類的力量所不能抵抗的,在損害網絡安全的這些災害發生后,人類只能盡可能地恢復和彌補,將損失降到最小。
5.戰爭的影響。
由于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戰爭對地球的損害幾乎是毀滅性的,戰爭離不開通信設備,也是戰爭雙方首先要破壞的設施, 因此戰爭成為通信網絡建設不安定因素和破壞者之一。
三 提高通信網絡建設安全的策略
通信網絡建設過程中,建設周期內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并且大量的安全問題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錯綜復雜的關系,有的安全問題與外界因素交互影響,使得網絡建設的安全問題題顯得復雜化、多樣化和多層次化。我們應該在網絡建設過程中采取有力的方法手段將這些安全問題最小化,保證通信網絡建設的正常運行。
1.加強網絡建設人員管理。
通信網絡建設項目往往周期長、規模大、涉及范圍廣,人員是決定通信網絡建設項目的重要因素,項目決策人可以為項目起到好的導向和管理作用,技術人員、施工人員和具體的業務管理人員,則細致到網絡建設的各個部分,每個人的工作都影響到網絡建設的安全問題, 如,采買設備的人員采買的質量是否過關,技術人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是否認真等。
2.做好網絡建設的前期調查。
在進行通信網絡建設時,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調查和分析,做出可行性方案供多方面技術人員討論, 因為通信網絡建設有著本身的特點,涉及到多個領域多個學科的多個方面, 如地質勘測,可以決定某一區域的地質是否合適鋪設光纜,是否適合建設大型機房,存放服務器等。 每個方面的調查分析都要盡量充分,將網絡建設中的任何不安全問題都考慮在內, 盡量杜絕可以防止發生的網絡建設安全問題。
3.做好防雷措施。
有些自然現象是人類無法更改的,更是望而興嘆的,通信網絡建設中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一問題,做好防雷擊的設施,防止雷擊對通信網絡、設備造成的損害。防雷設施對通信網絡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通信網絡能否正常運行。
篇3
一、介紹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現代通信技術已經進入到了數字時代 。20世紀90年代信息化革命以及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完成,讓信息和知識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特別是由于因特網的商用化和家庭化,使得傳統的電信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無線通信技術也在快速發展中不斷革新 。
無線通信技術由無線終端、無線基站、應用管理服務器三部分組成。如果按照傳輸距離可以將其分為、基于IEEE 802.11的無線局域網(WLAN)、基于IEEE802.1的無線城域網(WMAN)、基于IEEE802.20的無線廣域網 (WWAN)和基于IEEES02.15的無線個域網(WPAN)四種類型。無線通信技術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可以按照移動性將其劃分為固定接入式和移動接入式;按照帶寬可以分為寬帶和窄帶兩種無線接入;按照傳輸距離則又可以分為長距離無線接入和短距離無線接入等。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信息化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線通訊技術的創新不斷涌現,并在社會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促進人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溝通方式、管理方式等發生重大改變,對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移動通信發展過程中通信技術從固定方式發展到移動方式,大致經歷
了以下五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移動通信技術主要是在軍用裝備方面使用。這個階段的移動通信設備主要是采用電子管技術以及短波頻率,直到5 0年代初,才出現了MTS 即150 MHZ VHF單工汽車公用移動電話系統。
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這個時期的移動通信設備器件已開始向半導體過渡,頻段擴展至 UHF450 ~ t Z,并形成了移動環境中的專用系統。同時,也很好的解決了移動通信網絡與公用電話網的融合問題。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這個階段提出了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并在70年代末開始進行 AMPS試驗。頻段擴展至800 MHZ。
第四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也就是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大發展的時期,移動通信技術開始逐步朝著個人通信業務的方向進行轉變。
第五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至今,適應移動數據、移動計算及移動多媒體運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開始興起并得到應用,從而加速推進了全球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化工作,使得樣機研制和現場試驗得到了蓬勃發展。由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平滑過渡,讓數據通信與多媒體業務需求不斷增加。
二、問題
現今,無線通信產業兩個重要特點是:1.大眾移動通信發展十分強勁,新技術麻用更新不斷加快。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發展不均衡問題。2.無線寬帶通信技術的研究、應用不斷發展全球移動市場呈總體增長,不均衡增長的趨勢。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的新增用戶日益減少,而在亞洲、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用戶數量卻得到了迅猛增長。從數據新業務市場的增長來看,韓國日本呈現爆發態勢,已成為全球移動通信發展的新熱點。移動通信仍是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移動通信用戶超過30億人,四大3 G標準 ( WEDMA、CDMA2000、TD-SCDMA、WiMAX ) 演進技術不斷出現,商用的進程加速,全球有10億人被 3 G網絡覆蓋。光通信已成為電信業務傳輸的主要手段,近年來得到了高速發展。在超長距離傳輸方面,也已達到了4000 km無中繼的技術水平。源于移動電話對固定電話的巨大沖擊,固網主導運營商開始尋求各種形式的FMC ( Fixed Mobility Convergence,固定移動融合) 整合服務。IMS (IP多媒體子系統)為網絡融合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結構,極大地促進了網絡融合的進程,三網融合進程加速。
三、可解決的方法
(一)無線通信領域各種技術之間的互補作用日益凸顯
由于不同的接入技術具有不同的覆蓋范圍以及不同的適用區域和不同的接入速度,因此多元網絡一體化可以實現對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覆蓋,實現無線通信技術的均衡發展。例如3 G和WLAN之間進行互補:3 G可以滿足強漫游的移動性需求并解決廣域網無縫覆蓋,WLAN則可以實現近距離的超高速無線接入。
(二)寬帶化是現代無線通信技術重要方向
在信息化社會的環境下,隨著寬帶應用的不斷發展,寬帶化將是未來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寬帶的應用前景將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和應用。在光纖傳輸技術和數據交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有線網絡寬帶化的今天,無線網絡的寬帶化,也正成為現代通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在未來無線寬帶與有線網絡的無縫銜接和數據傳輸速度的不斷提高,也會使無線寬帶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三)無線通信網絡多樣化和綜合化
未來無線通信網絡的結構,將向核心網/接入網進行轉變。通信網絡的多樣化和綜合化將隨著網絡管制的逐步開放和市場競爭需要而進一步得到發展,從而推動傳統的通信網絡與新興通訊網絡的有機融合,提高無線通信網絡普及和應用負效率。
四、小結
綜上所述,未來無線通信的發展趨勢為多元網絡互補化、寬帶化、綜合化與多樣化、信息個人化。無線通信網絡將是一個綜合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各種無線技術都將最大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而我國作為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科技的發展起著不可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不斷促進無線通信技術進行創新,并使無線通信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和國民建設將會十分有益。
參考文獻
[1]于泳.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及未來發展趨勢[J].民營科技,2010,6
篇4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Liu Wei
(Yo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Yongzhou4251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moder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alyzed,and further predict the future trends in this area will be diverse network of complementary,broadband,integ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and other personal information.
Key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us;Development trend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通信技術已經進入數字時代。20 世紀90年代信息化革命,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的完成,信息和知識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特別是因特網商用化和家庭化以來,使傳統的電信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無線通信技術也在快速發展中不斷革新。
一、無線通信技術
無線通信技術包括無線基站、無線終端、應用管理服務器三部分組成,按照傳輸距離可以分為基于IEEE802.15 的無線個域網(WPAN)、基于IEEE802.11 的無線局域網(WLAN)、基于IEEE802.16 的無線城域網(WMAN)、基于IEEE802.20 的無線廣域網(WWAN)等四類。無線通信技術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按照移動性可以劃分為移動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帶寬可以分為寬帶無線接入和窄帶無線接入;按照傳輸距離可以分為長距離無線接入和短距離無線接入等。
二、無線通信技術的歷史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信息化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線通訊技術的創新不斷涌現,并在社會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促進人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溝通方式、管理方式等發生重大改變,對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通信技術從固定方式發展到移動方式,在移動通信發展過程中,大致經歷了五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移動通信技術主要應用于軍用裝備,這個階段的移動通信設備是采用短波頻及電子管技術,在50年代初,才出現了150MHZ VHF 單工汽車公用移動電話系統MTS。
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這個時期的移動通信設備器件已開始向半導體過渡,頻段擴展至UHF450MHZ,并形成了移動環境中的專用系統。同時,也很好的解決了移動通信網絡與公用電話網的融合問題。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這個階段提出了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并在70年代末開始進行AMPS試驗。頻段擴展至800MHZ。
第四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是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大發展時期,移動通信技術開始逐步向個人通信業務方向轉變;
第五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至今,適應移動數據、移動計算及移動多媒體運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開始興起并應用,全球移動通信技術標準化工作加速推進,樣機研制和現場試驗蓬勃發展,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平滑過渡,數據通信與多媒體業務需求不斷增加。
三、無線通信產業的現狀
現今,無線通信產業兩個重要特點是:1.大眾移動通信發展十分強勁,新技術應用更新不斷加快。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存在發展不均衡問題。2.無線寬帶通信技術的研究、應用不斷發展。
全球移動市場呈總體增長,不均衡增長的趨勢。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的新增用戶日益減少;而在亞洲、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用戶數增長迅猛。從數據新業務市場的增長來看,韓國、日本呈現爆發態勢,已成為全球移動通信發展的新熱點。移動通信仍是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移動通信用戶超過30億人,四大3G標準(WCDMA、CDMA2000、TD - SCDMA、WiMAX)演進技術不斷出現,商用進程加速,全球有10億人被3G網絡覆蓋。光通信已成為電信業務傳輸的主要手段,近年來得到了高速發展。在超長距離傳輸方面,也已達到了4000km無中繼的技術水平。源于移動電話對固定電話的巨大沖擊,固網主導運營商開始尋求各種形式的FMC(Fixed Mobility Convergence,固定移動融合)整合服務。IMS(IP多媒體子系統)為網絡融合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結構,極大地促進了網絡融合的進程,三網融合進程加速。
四、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
(一)無線通信領域各種技術的互補性日益凸顯。由于不同的接入技術具有不同的覆蓋范圍,不同的適用區域和不同的接入速度。因此,多元網絡一體化可以實現對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覆蓋,實現無線通信技術的均衡發展。例如,3G和WLAN的互補效應,3G將可以解決廣域網無縫覆蓋和強漫游的移動性需求;WLAN可實現近距離的超高速無線接入。因此,多元網絡一體化可以實現對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覆蓋,實現無線通信技術的均衡發展。
(二)寬帶化是現代無線通信技術重要方向。隨著寬帶應用的不斷發展,在信息化社會的環境下,寬帶化將是未來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寬帶的應用前景,會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和應用。在光纖傳輸技術和數據交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有線網絡寬帶化的今天,無線網絡的的寬帶化,也正成為現代通信息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未來,無線寬帶與有線網絡的無縫銜接和數據傳輸速度的不斷提高,無線寬帶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三)無線通信網絡多樣化和綜合化。未來無線通信網絡的結構,將向核心網/接入網進行轉變。通信網絡的多樣化和綜合化將隨著網絡管制的逐步開放和市場競爭需要而進一步得到發展,從而推動傳統的通信網絡與新興通訊網絡的有機融合,提高無線通信網絡普及和應用負效率。
五、結語
未來的無線通信網絡將是一個綜合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各種無線技術都將最大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未來,無線通信的發展趨勢為多元網絡互補化、寬帶化、綜合化與多樣化、信息個人化。我國作為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科技的發展起著不可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大力發展無線通信產業,促進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和國民建設將會十分有益。
參考文獻:
篇5
1無線通信技術
在無線通信技術當中,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無線通信技術,其中分別是WLAN技術、WiMax技術、3G技術以及衛星通信等這幾種類別。在每一種當中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在WLAN技術當中,屬于一種有線網絡,利用特殊的寬帶來實現數據信息的傳輸,在一定范圍內的局域網當中,在一定程度上會存在黑客入侵的現象。在WiMax技術當中,推出的時間是相對較晚的,但是在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其用戶的最大需求,保證在室內或者室外的環境當中都可以獲得良好的通信信號,最終實現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在進行此種該技術的應用過程當中,可以實現遠距離的有效傳輸。在3G技術方面,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商業網絡當中,并且在不斷應用的過程當中也得到了充分完善的建設和優化。在衛星通信技術方面,住喲啊是依托于衛星來作為信號數據的接入設備,從而實現良好的寬帶信息數據的傳輸,在經濟效益方面是相當良好的,并且在地面基站的建設成本方面也具有相當有利的條件,在一帶寬的限制基礎上,會在經濟上帶來相當大的制約條件。
2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
2.1實際案例
在本文當中更主要以某地區建設無線通信技術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在某地區的通信網絡建設當中,主要是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的非接觸同時識別多個移動目標、無需外露電觸點、電子標簽的芯片可按不同的應用要求封裝等特點,依托于計算機網絡當中的數據存儲、傳輸以及計算等每個方面的優勢和特點,最終保證在實際建設當中可以實現短距離的數據定位和檢測。在該地區的應用當中,以當地的煤礦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該系統的應用,可以對煤礦入井人員進行實時跟蹤監測和定位。如果發生災變,還可立即從監控計算機上查詢事故現場人員位置分布情況、被困人員數量、遇險人員撤退線路等信息,可快速指導礦井突發性事故的救護工作。在該地區當中的無線通信數據傳輸系統當中,需要保證幾大功能的實現,其中分別是數據的傳輸、對數據的診斷、在發生錯誤的情況下對標簽信息的過濾等,從而對數據傳輸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在該系統的建設當中,需要對設定的標簽以及全部的信息標簽進行為之的測定,并且在進行井下作業的時候利用聲光報警器來實現對人員的指揮,如果需要對人員進行下達撤退的命令的化,就可以利用該功能進行實現,除此之外,還可以實現對用戶的提醒。
2.2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
在無線技術的通信應用方面,是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在本文當中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1)在4G技術的應用方面,4G是第四代通訊技術的簡稱,4G系統在對數據的傳輸當中可以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相對于現階段的撥號上網快了2000倍,而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最大限度的滿足了用戶對于無線服務的最大需求。除此之外,在進行4G技術的應用過程當中,可以對所有用戶的無線需求得到全方位得滿足。(2)在3G技術方面,主要指的是數據告訴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得到二輪現代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屬于現階段應用相當普遍的技術之一。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當中,工業信息為中國移動以及中國電信和聯通等提供了相當有利的發展平臺,還可以同時支持聲音(語音)和數據信息(電子郵件、短信)的傳送,因此在高速數據業務的傳輸方面是具有相當有利的條件的。在WLAN技術方面,可以說是局域網的簡稱,可以實現對數據傳輸的便捷性,在不需要在任何導線和傳輸電纜的情況下,充分的應用射頻技術,將無線電波轉化成為數據進行有效的傳輸,最終構成一個局域網絡來對數據進行傳輸。(3)在UWB超寬帶技術方面,屬于現階段當中的一種新型技術,利用對上升信號以及下降信號的調節,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傳統無線技術當中出現問題,比如超寬帶技術對信道衰弱不敏感、發射信號功率譜密度低等方面的問題,并且其截獲信號的能力也是相對較低。在利用此種技術的過程當中,可以具有相當強烈的信號干擾能力,利用眾多的信道技術,實現對信號數據的有效傳輸。
3無線技術通信的發展趨勢
在現階段的無線通信技術當中,存在著一些技術不能充分的滿足市場需求的現象,因此就需要利用新型的技術來進行應用,在不斷應用的過程當中還要實現不斷的優化和改進,在本文當中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1)無線通信技術當中的互補性得到了明顯增加的現象。在一些技術領域當中,存在著個別技術獨占鰲頭的現象,因此在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方面還不能做到完美的現象,在此種情況下,需要保持對每項技術的不斷發展,發揮每項技術的長處,避免其短處對于發展造成的影響等,利用不同技術之間的互補來增強其技術的通用性。(2)藍牙技術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會得到不斷的增強,藍牙技術可以對用戶的雙手起到一個良好的解決作用,并且在和計算機等技術實現相互結合的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藍牙技術的作用。(3)無線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同樣也需要得到各方面的融合,比如無線技術與蜂窩技術的融合,可以利用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來充分的開辟出蜂窩技術的市場新領域。并且在寬帶技術的不斷發揮過程當中,可以對無線寬帶技術的接入技術進行良好的實現,雙方之間的良好發展已經成為了現階段的一種全新的形勢狀態,進一步促進無線通信技術的更快、更好地發展。除此之外,無線通信技術和視頻多媒體技術的良好融合,也對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過程起到了一個推動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過程當中,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可靠以及方便的服務,無線通信技術的市場會變得越來越廣闊,并且在無線通信技術方面也會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從而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在無形之中不斷的擴大了無線通訊產業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需要在政策當中進行不斷的支持的同時,還需要對相關的資源配置進行不斷的優化,最終實現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成,林長星,鄧賢進,等.140GHz高速無線通信技術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1,33(9):2263~2267.
[2]王景堯,白巖,孟祥嬌,等.5G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跟蹤與分析[J].現代電信科技,2014(12):1~4.
篇6
通信抗干擾技術,在軍事通信系統中有這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非常尖端的一種關鍵技術手段。目前主要使用安全傳輸、電子防護、抗干擾措施來表述一個通信系統的抗干擾能力[1]。以目前的技術來說,主要分為擴頻技術和非擴頻技術兩類。其中,擴頻技術在諸多抗干擾技術中使用的最為廣泛,技術也更加成熟。
1 軍事抗干擾裝備的現狀
1.1 短波通信技術現狀
短波通信在軍事通信中占有不可代替的位置,其優勢是成本較低并且抗毀性很強。但是由于在空中傳播的信道很多,且變化難以捉摸,這一點限制了其傳輸速度,導致其在一般只在應急的時候才被使用。不過在80年代后,隨著很多新興技術的引進,短波通信的傳輸速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我國目前在研究的短波通信技術是差分跳頻技術,該技術的研究引起了國際上的重視,不過并沒有經過實戰應用的檢驗,但已確立為短波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
1.2 超短波通信技術現狀
超短波通信是現在國際軍事上最常使用的通信手段之一,其裝備的種類很多,使用的范圍很廣,在通信技術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2]。當今的電磁環境異常復雜,受到的電磁干擾也不斷增多,這樣就對抗干擾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抗干擾能力可以加載在多種多樣的無線電通信上并且能夠有效的增強抗干擾的效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不斷的研究,現在運用了很多新的波形。主要有美國的SINCGARS波形、北約的HAVEQUICK波形、SATURN波形、QUICKLOOK波形、TALON波形等,種類非常多,并且技g運用都較為成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1.3 數據鏈系統的現狀
數據鏈系統是目前非常主要的戰術信息系統,它主要用于戰術前沿陣地,用來傳輸最新和最高價值的戰術信息。對于目前戰場的復雜環境越來越多,為了確保所傳輸的信息是完整的、連續的、沒有出現安全問題的,一般采取綜合性的ECCM方式,根據不同的戰場環境予以不用的應對方式。目前幾種常用的數據鏈系統有LINK-16、LINK-22、IFDL&MADL、TTNT、WNW,都是非常尖端的數據鏈系統。
2 發展趨勢淺析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水平無限的更迭,很多的無線電設備逐漸轉變成了寬帶、多模式、多通道等以軟件為載體的方向房展。之前抗干擾系統的大多數的用途都會逐漸的被新的軟件模式所取代。單一通道數據鏈的設備從種類到數量上,都會越來越少,相對而言,更多的多通道、多波形的設備將會被使用。所以,對于波形的算法和設計將會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將是無限抗干擾技術發展的關鍵。目前,世界上大的防務公司,都是利用波形的研究為切入點,借此來搶占軍用品市場。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多手段結合的抗干擾手段
從現在的實戰來看,單一的技術手段已經基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抗干擾了。所以使用一些新的技術,結合之前的傳統技術,將兩者一起使用,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就抗干擾技術的發展來說,如何使得抗干擾效率發揮到極致,將是未來的主要的課題。
2.2 認知抗干擾
認知通信思想運用于抗干擾的領域的技術,被稱為認知抗干擾技術。它可以根據所處在的干擾環境智能識別出一個最好的抗干擾的方式,這樣可以使得整體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大幅提高。不過,目前的認知抗干擾技術還處于摸索階段,可以確定的是它將是抗干擾技系統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2.3 探索更高頻段
隨著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認知越來越深入,對其的依賴性也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所以在重要的戰略上的通信鏈路,很有可能受到更多信號破壞和干擾。所以這就要求軍方開始對更高頻段進行探索和研究,以找到更好的應對方法。
2.4 抗干擾的網絡級別目標
一直以來,軍事大國們對通信系統的效率的提升一直存在單一性,也就是單個節點出現的問題,并沒有延伸到整個通信網絡。今后這方面會是一個很好的突破的點,目前很多的歐美軍事強國已經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初步有一些結論了。
2.5 隱蔽通信技術
在實戰中,有效實施干擾的前提是準確找到目標的信號特征,所以隱蔽自己的通信技術,就可以將自己的信號特征隱藏起來,不被發現,從而增強對手干擾我方通信的難度。所以這也是最近國內外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收到了廣泛的關注。
3 結語
今后的戰場將從非對抗性戰場轉變為對抗性戰場,以后的作戰環境都是充滿了對抗。網絡電磁空間、通信干擾的對抗就是重要的一環,所以對通信系統技術的抗干擾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垢蓴_技術的發展,能夠使在作戰中的通信更具時效性、準確性,從而建立通信上的優勢。因此,在現今越來越不好的電磁環境下,我們需要對無限通信抗干擾技術展開愈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這件事將對我國軍事通信的發展產生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篇7
1.1超寬帶通信技術
超寬帶脈沖無線電,能夠有效地解決無線頻譜資源緊張的問題。因為它具有極低的發射功率,能夠與其他的無線通信系統共存。超寬帶具有這些技術特性在近距離高速和遠距離低速無線通信中都得到充分的應用,例如:無線usb,高速wlan, ir-uwb與其他一些無線通信技術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支持高數據速率或系統容量的能力。(2)高精度定位和出色的探測與成像能力。(3)共享頻譜資源。(4)穿透能力強。(5)保密性和抗干擾性能非常好。(6)低成本、低功耗。。
1.2 rfid技術
rfid即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并逐漸走向成熟的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鈔票及產品防偽技術,身份證、通行證識別,電子收費系統(香港的八達通),病人識別及電子病歷,門禁系統等等,并且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就目前而言,rfid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的發展還遠落后于美國及歐洲。
1.3 nfc技術
nfc又稱近距離無線通信,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在十厘米(3.9英寸)內交換數據。這個技術由免接觸式射頻識別(rfid)演變而來,由飛利浦、諾基亞和索尼共同研制開發,其基礎是rfid及互連技術。近場通信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13.56mhz頻率運行于20厘米距離內。
現如今nfc通信技術已日趨成熟,大部分移動電話都內置了nfc,并且推出了相關功能應用。對于移動終端或行動性消費電子產品,nfc的使用比較方便。例如在卡模式下,可代替大量的ic卡,門禁卡等。
1.4 lte
lte是第3代合作伙伴(3gpp)主導的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mts)技術標準的長期演進,于2004年12月3gpp多倫多tsg ran#26會議上正式立項并啟動。lte項目并非人們普遍誤解的4g技術,而是由3g向4g技術之間的過渡,俗稱3.9g,它改進并增強了3g的空中接入技術,采用ofdm和mimo作為其無線網絡演進的唯一標準,這種以ofdm/fdma為核心的技術可以被看作“準4g”技術。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100mbit/s與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小區容量和降低系統延遲。
1.5 4g
盡管3g可以提供無線多媒體服務,但是它的數據率仍然有限。4g是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也是指3g之后的延伸。4g是集3g與wlan于一體,并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它的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目前的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并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
現有的4g標準主要有lte advanced(長期演進技術升級版)和wimax-advanced(全球互通微波存取升級版)。lte advanced是lte的增強,完全向后兼容lte,通常是只需要在lte上通過軟件升級更新即可,升級過程和從wcdma升級到hspa相類似。峰值速率:下行1gbps,上行500mbps。wimax-advanced(全球互通微波存取升級版),由美國intel所主導,接收下行與上行最高速率可達到300mbps,在靜止定點接收可高達1gbps。
2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一方面體現出通信技術本身的更新和演進,另一方面也是受需求的驅動得到發展。綜合技術層面和使用需求等因素來考慮,無線通信網絡發展趨勢將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無線網絡泛在化。網絡的泛在化可以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終端設備進行網絡接入,獲取個性化的服務信息,相應的網絡將主動的融入人們的生活,通過信息交互來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寬帶無線接入。無線接入有著傳統接入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對于高速數據傳輸速度的需求,也使得像uwb,5g的wifi等成為無線接入的重要技術。
篇8
無線通信技術的產生,主要來自于兩方面因素的推動,一個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帶動;另一個是社會通信需求的刺激。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通信要求日益提高,而在現有通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通信網絡和通信終端,已逐漸難以滿足人們的通信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各種新的無線通信技術和終端應用而生,例如移動視頻通話、智能手機、移動上網、手機支付等,隨著無線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不斷豐富著人們的通信生活。
1 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無線通信技術是當前世界科技發展重要方向之一,各國家都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精力和物力,同時,在旺盛的市場需求面前,無線通信市場也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從世界通信市場格局來看,各個國家在無線通信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同時在不同的國家和區域之間,也存在嚴重的發展失衡問題。另一方面,無線通信技術領域也衍生了多個研究方向和課題,例如手機支付、移動上網、視頻通話等等,不斷豐富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產品和服務種類。
總體而言,無線通信市場是世界經濟重要增長極之一,但是,雖然世界各國無線通信市場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但是國家與地區之間存在發展差距的問題不容我們小視。例如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無線通信技術已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廣,市場區域成熟和完善,但是在亞非拉等一些經濟欠發達國家,無線通信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國家無線通信市場需求將會呈快速發展態勢。在發達國家無線通信市場上,各種技術產品和終端種類十分豐富和多樣化,市場需求旺盛,技術應用成熟穩定,未來市場增長潛力不大。而在我國,由于尚未真正進入3G時代,三大電信運營商正在大力建設TD-SCDMA、WCDMA以及CDMA2000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同時,借助于3G網絡巨大的技術升級優勢,韓國、臺灣、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在加速推進3G市場業務的發掘。
在我國國內也掀起了3G網絡建設,中國電信的CDMA2000、中國聯通的WCDMA以及中國移動的TD-SCDMA網絡都在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工作,從技術形態上看已處于2G向3G過渡期,在市場上三大運營商已開始為進入3G時代做好市場競爭準備,開始爭相發展潛在客戶群。盡管如此,我國3G發展基礎還是顯得十分薄弱,一是技術不成熟,而是國人尚未樹立3G通信消費概念,但是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在國外通信技術的推動下,國內無線通信市場已開始活躍起來,開始為進入3G時代做好準備工作。在技術方面,WIFI技術、WLAN技術已開始投入運營,它們的面世激發了市場對3G的無線憧憬和期待。
2 無線通信技術熱點解析
2.1 3G無線通信技術
在一些發達國家,3G技術已得到成熟應用。而在我國,3G還是一個尚未到達的目的地。從政策角度來看,政府主管部門一直未對三大運營商核發3G運營許可,在政策方面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盡管如此,依然擋不住運營商對3G的熱切期待,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開始未雨綢繆建設各自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以為未來的競爭做好充分準備。
從發達國家通信技術發展歷程來看,從2G向3G過度已不存在任何技術瓶頸。國內最早試水3G網絡的是中國聯通,但是由于涉及技術標準一直無法確定的問題,導致WCDMA商演進度一直處于滯后狀態,而中國移動的TD-SCDMA網絡,由于屬于自主創新技術,在升級方面要明顯落后與其他運營商。
此外,當前全世界共有一百多個國家進入到了3G時代,涉及數億移動用戶。2004年可以說是全球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最高峰期。在這些國家大舉推行3G網絡的同時,全球3G移動用戶數量也保持高速增長趨勢。例如最早推行3G的美國AT&T公司宣布,他們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發展了三百萬3G用戶,目前已擁有3000萬存量客戶。
3G對于不同國家運營商來說,都是一塊即將到嘴的蛋糕,雖然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產品體系還沒有發展成熟和完善。對于我國來說,發展3G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移動客戶群,其次我國通信設備制造商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技術與市場日臻成熟,發展3G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件。
2.2 寬帶無線技術WiMAX
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也不甘落后,已經成為了無線寬帶接入技術的新的研究領域。WiMAX全稱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統,其技術標準為IEEE802.16。WiMAX技術有著自己的聯盟,其主要的目的是推廣IEEE802.16技術標準的應用。
很多人都認為,WiMAX在將來會取代3G網絡接入技術,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種說法還是不可取的。首先就是WiMAX技術標準還不是非常的成熟,對于商業化普及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另外,WiMAX技術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比如說安全特性、終端便攜性等。第三,WiMAX技術最重要得特點就是能夠高速的實行數據的傳輸,但是在語音通話方面的能力還存在著不足,這極大的限制了WiMAX技術的推廣應用。第四,不管是在技術標準成熟度還是設備終端方面在目前都還無法和3G技術相提并論。因此,要在短期內終結3G技術還是不太可能的。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雖然WiMAX技術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但是由于存在諸多技術缺陷,在短期內很難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廣。
2.3 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UWB)因為有著超高速得數據傳輸能力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且其還具有著非常大優勢,因為采用的是超短周期脈沖調制,沒有使用到載波,使其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的特點。對于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因為其傳輸數據的能力而在未來的無線通信市場上占據著一席之地,他對于藍牙技術能夠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對于目前已經慢慢普及的3G技術、WLAN等技術還構不成威脅。
3 結語
篇9
一、無線通信技術
1.1UWB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UWB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屬于脈沖無線電技術的延伸,與傳統無線電技術相比,UWB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將載波形式剔除,替換為超短周期脈沖調制技術,很大程度上降低能量損耗與運行成本。并且UWB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還具備傳輸率高、保密性好、寬帶極寬、抗干擾性好等優勢。UWB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傳輸倍速高于藍牙傳輸100倍,是當前熱點通信技術。
1.2RFID自動識別技術
RFID自動識別技術又被稱之為射頻識別技術,是電子發展主要標簽[1]。RFID自動識別技術與其他電子通信技術不同,在實際工作中節省更多人工干預環節,自動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克服惡劣環境帶來的影響,提升通信技術操作便捷性。RFID自動識別技術因為便捷性、效率性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到通信行業、物流網中。
1.3WiFi無線網絡通信技術
WiFi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已經全面覆蓋我們的生活,尤其是WiFi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利用無線連接技術將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連接。無線通信技術中融入WiFi無線網絡通信技術,提高了無線通信處理效率,并且方便人們使用智能設備。WiFi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可以保證用戶隨時隨地使用互聯網查詢與工作,提高用戶對互聯網便捷性的體驗,并且WiFi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為生產、加工等創造無線連接條件,在很多方面幫助企業節省成本。
二、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無線通信技術為通信行業發展創造很多優勢,替換傳統技術中的落后技術,融入更多新的無線通信技術,幫助通信行業更好的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新技術研究發展,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明確發展趨勢,從而制定全面發展計劃。
2.1無線通信技術互補性發展愈加明顯
無線通信技術發展期間,互補性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上述幾種技術,發展領域延伸的同時,需要創新發展技術。當前無線通信技術發展,出現一家獨大現象,這種情況不利于無線通信技術有效性應用,發展趨勢過于單一。面對這種情況,技術人員必須客觀分析無線通信技術,明確各個技術發展的不同優勢與劣勢,加強技術之間的聯系,做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這也是無線通信技術互補性發展趨勢關鍵所在,進一步滿足客戶提出的高標準要求[2]。WLAN技術應用到數據傳輸中,幫助其解決接入端口問題,同時以4G網為載體滿足移動漫游中對高標準數據傳輸的需求。無線通信技術不斷創新,通信設備深入優化,凸顯無線通信技術數據傳輸優勢,做好無線通信系統管理工作,不斷延伸無線通信技術互補性范圍,在未來發展中擴大客戶群體,并且逐漸延伸至其他領域。
2.2通信技術發展重點傾向于藍牙技術
藍牙技術是當前無線通信技術發展重點。藍牙技術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都擁有藍牙功能,藍牙耳機的應用,為人們提供更多便捷。尤其是短距離通訊技術手段的應用,解決無線連接短距離問題,其中單時隙包藍牙調頻速率為1600跳/秒,多時隙包調頻速度降低,建鏈之后速度提高為3200跳/秒。高頻率運行速度,藍牙系統抗干擾能力提高,同時具備硬件設備、簡單、性能優越的特點。當然藍牙技術應用中,生產廠家研究重點在藍牙傳輸方面,以藍牙耳機為載體,實現無線通信,特別是接打電話期間,能夠解放雙手,同時完成其他事情,整體工作與生活效率提高。大多數硬件設備生產廠商,在藍牙技術研究中增添集成電路,以此提高藍牙功能使用便捷性。無線通信技術中藍牙技術研究已經拓展到藍牙技術軟硬件方面,多數軟件公司對這方面研究投入更多力量,是無線通信行業未來發展關鍵趨勢,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藍牙技術使用量將會迅速上漲。
2.3無線通信技術與其他技術融合發展
無線通信技術未來發展中,逐漸朝著多種技術融合方向轉變,尤其是無線通信技術中的無線技術、蜂窩技術、視頻多媒體技術以及寬帶連接技術等。無線技術發展中融合蜂窩技術,利用藍牙技術途徑打開無線技術與蜂窩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發展市場,并且兩者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寬帶介入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的融合,形式多樣化,這也是無線通信技術未來發展重要趨勢。無線通信技術與寬帶技術之間相互競爭與合作[3]。無線通信技術融合視頻多媒體技術,網頁下載速度更快,圖片、圖像等瀏覽更加便利,未來發展中會形成全新商業發展模式,為無線通信技術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2.4無線通信技術獲得更多支持
篇10
資料顯示,在全球電信市場普遍低調的背景下,移動通信依然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統計顯示,2003年全球移動用戶數增長率在17%以上,總計達到13.54億戶。在市場值方面,全球移動業務市場在2003年已達到4680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1.3%以上。
盡管全球移動市場在增長,但這種增長也呈現出很大的不均衡性。從用戶數來看,在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由于移動用戶普及率已經很高,因此新增用戶數日益減少;而在亞洲、非洲等地區,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移動用戶數增長迅猛。從用戶創造的價值來看,歐美發達國家的ARPU值遠遠超過了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從數據新業務市場的增長來看,韓國、日本呈現爆發態勢,已成為全球移動通信發展的新熱點。
目前,我國的移動通信市場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局面,截至4月底,移動用戶總數達到2.96億,用戶普及率達到20.9%。考慮閑置的充值卡和一人雙機的情況,我國移動通信由于用戶普及率相對還比較低,仍有相當巨大和持久的增長空間。但我國的移動通信領域已進入了全面競爭的時代,GSM、CDMA乃至小靈通等網絡激烈爭奪用戶,這已導致了資費下降,用戶ARPU值下降的情況。目前我國的GPRS、CDMA1X等2.5G數據業務發展態勢不錯,并已逐步培育了用戶群。而3G還處在技術試驗階段,政府依然保持謹慎態度。
除傳統的公眾移動通信外,全球的寬帶無線接入領域近期研究和應用十分活躍,熱點不斷出現,給無線通信業界帶來了清新的空氣。這包括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WLAN技術、WiMAX技術、UWB技術等等,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這些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給整個無線通信產業注入了勃勃生機。
二、熱點解析:五大技術引領應用模式各展所長
前文對全球無線通信領域的發展情況作了概要性介紹,以下將重點就當前無線通信領域的焦點問題和熱點技術展開較深入的介紹和分析。主要包括3G、3.5GHzMMDS、WLAN、WiMax、UWB等五大熱點。
1.舉世矚目的3G
今天,第三代移動通信3G格外引人矚目,成為無線通信產業的最大熱點。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看,3G主流技術已經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術本身的平滑演進特性,進入3G的障礙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斷更新的影響,阻礙了商用進程,但目前主體標準已經定型,具備了規模商用的基礎。TD-SCDMA技術要相對滯后一些。
總的說來,當前的3G技術已經能夠支持規模化的商用網絡部署。
其次,目前歐美等運營商已經進入了3G網絡部署階段。3G網絡的商用部署正在全球一步步地鋪展開來。截至2004年3月底,就WCDMA而言,全球已經發放了120份牌照,簽署了91份商業部署合同,目前已有二十多家網絡投入商用,預計到2004年年底總數將超過40家。目前兩家韓國運營商STK和KTF在使用cdma20001xEV-DO,日本KDDI也開始了EV-DO網絡的商用,而Verizon也即將參與該制式下3G網絡的部署。
應該說,2004年已經進入了全球3G的商用部署年。
第三,部分運營商的3G用戶數量開始呈現快速增長的局面。最早推出3G商用業務的NTTDoCoMo近期宣布,在距離突破200萬用戶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內,他們的3G用戶總數就增長至300萬大關。5月中下旬,和記黃埔表示,在過去兩個月中,3G用戶數出現了快速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經達到了173萬。截至2004年1月1日,全球使用cdma2000(包括CDMA1X)系列和WCDMA標準制式的3G用戶數已經達到了7300萬。
從全球來看,3G商用在部分地區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四,我國3G處在黎明的前夕。我國對3G一直采取積極穩健的態度,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網絡技術試驗,或稱外場測試。自今年3月起,開始啟動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測試工作,由6大運營商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進行。測試的重點包括:3G網絡覆蓋、容量等性能試驗;不同3G技術之間、3G和2G技術之間的干擾、共存;各種3G業務及業務兼容性試驗;3G終端和系統之間互操作試驗;3G和2G之間的互操作試驗。
預計此階段試驗將在今年10月份完成,試驗將對我國對3G的決策工作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由于此次試驗由運營商參與,且屬于網絡試驗。因此,預計若此次試驗結果令人滿意的話,我國的3G牌照發放工作有可能順勢展開。
趨勢分析3G一波三折,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對3G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并在今天留下了心理陰影。對3G問題,我國應如何把握呢?筆者認為,目前,3G已處在商用的爆發階段,由于3G技術和產品的成熟,3G的商用已不容置疑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歐美等國運營商加緊部署3G網絡以及日韓等國3G用戶的快速增長,表明3G已經成為全球移動通信領域新的成長點,我國需要當機立斷,盡快開展3G牌照的發放工作和商用部署工作。這樣才不至于坐失機遇,在本來領先的移動網絡建設中落后。同時,3G也為國內的電信制造商提供了絕佳的機遇,這也是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一次發展良機。
應該說,目前3G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市場還處在啟蒙階段,殺手級的業務還沒有呈現,終端還不夠多。在我國,政府將考慮對市場競爭度的把握,涉及3G網絡發放幾張牌照的問題,同時,還將考慮設備國產化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屬于次要矛盾,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恰當時機盡快推動3G網絡平臺的建設,這才是解決以上矛盾的關鍵環節和引導環節。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3G網絡建設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移動話音用戶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就能夠避免出現因為發展初期新應用新業務不足無法支撐網絡生存的狀況。同時,我國有迫切需要進入移動市場的“新”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如果被允許經營移動通信業務,其網絡建設必然會選擇3G,這從中遠期的網絡成本上要遠遠低于2G技術。此外,盡快發放3G牌照,對解決現有的小靈通(PHS)的矛盾,也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日本都已經棄PHS而轉攻3G,其目的十分明顯,即要糾正自己早期大上帶有強烈本土化特征的PHS導致失去移動領域國際領先地位的失誤,重新用全球性的先進技術武裝自己的移動通信產業,實現在該領域的戰略性崛起。如果我國反其道而行之,將是不明智的,這關鍵還是政府的決策引導問題,而不能抱怨運營商??傊?G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遲遲不進行網絡的建設,其他的矛盾將繼續積聚,難以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2.3.5GHz寬帶固定無線接入的推廣應用
3.5GHz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MMDS,是工作于3.5GHz無線頻段上的中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今年4月份,第三批3.5GHz寬帶固定無線接入頻率評選(招標)工作在我國進行,使MMDS技術在我國的應用進一步擴大,這也使3.5GHz固定無線接入技術成為今年業界的熱點之一。
在此次評選(招標)工作中,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五大運營商分別獲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7個省(區)的3.5GHz頻段2×30MHz頻率使用權,并將獲準經營相應電信業務。加上此前的兩次3.5GHz頻率使用權分配,我國3.5GHz頻段已在絕大部分地區分配完畢。這表明,我國的3.5GHz寬帶固定無線接入進入了規模商用。
前一段時間,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劉巖率領由無線電管理局、電信管理局、電信研究院共同組成的調研組,對第二批3.5GHz中標企業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發現,在第二批中標的9家企業中有7家建設開通了網絡,這7家企業在一半以上的中標城市建設了自己的網絡。目前運營商傾向于提供的業務包括:語音接入業務(本地和IP電話),數據專線業務,Internet接入業務等。調研中還發現,如果將3.5GHz網絡作為單一網絡來經營,盈利困難比較大,特別是對于大型企業。調研中,運營企業對進一步獲得3.5GHz頻率資源表現出了很大熱情。
趨勢分析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因為其高帶寬、建設速度快、接入方式靈活等特點,受到了業界的關注。但這項技術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頻段26GHz的LMDS技術受天氣影響較大,而3.5GHzMMDS技術在我國又受到了帶寬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對于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我們應該回歸理性的認識。它具有自身的優勢,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在應用中要實事求是。
就目前重點推廣的3.5GHz技術來看,運營商的經營經驗表明,若單獨把MMDS技術作為一個獨立網絡來運作,由于其技術、用戶規模和頻率帶寬的限制,較難實現盈利。因此,我們應該進一步放寬眼光,把它推廣至更大的應用領域。比如可以考慮像現在某些運營商所采用的,將之作為移動基站的回路。
對于3.5GHzMMDS技術,我們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其綜合業務的應用,比如數據增值業務的開發和經營。同時也要從全局的角度考慮,使之成為移動通信網絡的有效補充手段。這樣才能充分發揮3.5GHz頻段的效率。未來,隨著3G技術的商用,3.5GHz將有望成為移動網絡重要的接入補充手段,并對3G網絡的搭建起到支撐作用。
3.沸沸揚揚的WLAN標準之爭
無線局域網技術WLAN(Wi-Fi),其技術標準為802.11,可實現十幾兆至幾十兆的無線接入。我國目前發展的主要是802.11b標準的WLAN網絡,支持11Mbps的無線接入。作為近年來的一項新技術,WLAN在歐美等國快速發展,在我國近兩年也得到了幾大運營商的追捧。而自去年開始的WAPI標準之爭,吸引了全球的關注目光。
2003年5月12日,由中國寬帶無線IP標準工作組負責起草的無線局域網兩項國家標準(即WAPI標準),由國家信息產業部報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頒布。2003年12月1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2003年第113號公告,宣布對無線局域網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要求所有產品都要加載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保密協議WAPI,從2004年6月1日起,不符合WAPI標準的無線局域網產品不得出廠、進口、銷售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但2004年4月22日,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表示中國已經同意美方提出的要求,不在2004年6月1日最后期限到來之時強制實施WAPI標準。2004年4月29日,國家質檢總局、認監委、國標委聯合了2004年第44號公告。公告強調:WAPI標準實施時間只是推遲,并沒有取消,也沒有取消標準的強制性屬性。
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WAPI標準之爭,除了國家出于自身信息安全的考慮外,我國無線通信設備廠商希望成長壯大,占領新興技術市場的渴望也是重要因素。但該標準的無限期推遲,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那就是,我國的無線技術的核心能力,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還難以撼動國際主流的技術集團。同時,我國通信技術標準的制訂策略,還存在封閉性的問題,這也是其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攻擊的重要原因。當然,WAPI標準的推遲執行,也是出于更大的國家利益的考慮。
趨勢分析WAPI標準之爭,表明WLAN技術在全球的重要戰略地位。其戰略意義不只在于網絡的部署、用戶的發展、業務的經營范疇,更在于其對IT通信產品領域的巨大拉動力量,特別是對計算機芯片的突出貢獻。因此,我國應該積極推進WLAN核心技術的研究工作,這不僅涉及通信產業,而且涉及IT領域的巨大利益。
拋開WAPI標準之爭,我們如何把握WLAN技術的發展趨勢呢?應該說,WLAN在我國目前的工作,陷入了低潮階段。這主要是受制于WLAN技術自身的限制,比如其漫游性、安全性、如何計費等等,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另外,高端商業用戶的不足,使網絡建設的投資收益比較低,因此也影響了運營商的積極性。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WLAN技術將在特定的區域和范圍,特別是熱點區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領域,發揮對移動通信網絡的重要補充作用。3G網絡商用后,WLAN將成為彌補3G固定區域高速覆蓋的不足??傮w來看,WLAN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但其在運營領域的發展速度估計會低于過去的預期。
4.寬帶無線技術新寵WiMAX
有資料顯示,“WiMAX”已經成為近期互聯網上搜索量最大的通信關鍵詞,該項技術以其遠覆蓋和高帶寬特性,成為無線業界的新寵。
WiMAX全稱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統,其技術標準為IEEE802.16。WiMAX也組織了自己的聯盟。目前這個聯盟已經發展了數十家會員,該聯盟由Intel牽頭,我國中興通訊也名列其中。WiMAX的目標是促進IEEE802.16的應用。
WiMAX相對于Wi-Fi的優勢主要體現在Wi-Fi解決的是無線局域網的接入問題,而WiMAX解決的是無線城域網的問題。Wi-Fi只能把互聯網的連接信號傳送到300英尺遠的地方,WiMAX則能把信號傳送31英里之遠。Wi-Fi網絡連接速度為每秒54兆,而WiMAX為每秒70兆。有專家認為,WiMAX的覆蓋范圍和傳輸速度將對3G構成威脅。在成本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使得業內人士將WiMAX技術看作是一項打破產業格局的技術。
近期,英國電信(BT)、法國電信、Qwest通信公司、Reliance電信和XO通信加入了WiMAX論壇,目前WiMAX論壇已經擁有98個成員,運營商占25%。今年初,Intel也宣布,下半年開始將會在其生產的芯片中部分采用WiMAX標準。
趨勢分析對于今天異?;馃岬腤iMAX技術,我們該如何看待?它會成為3G技術的終結者嗎?筆者認為,這種觀點不盡正確。首先,從技術自身角度來看,WiMAX還不具備公眾移動通信網絡的廣域漫游、安全特性、終端便攜等移動特性。其次,WiMAX標準還不成熟,因此預計商用還需要至少兩年以上的時間,規模普及還要五年左右的時間。其三,WiMAX的特點是高速的數據傳輸能力,但其還沒有對實時話音業務的高效支持能力,這將限制其作為公眾移動通信的應用。其四,WiMAX的產業規模以及技術和設備成熟性還遠遠難以和3G相抗衡,其推廣期也將滯后于已經開始啟動的3G技術。其五,WiMAX技術有可能受到傳統移動通信運營商或制造商的抵制,從而限制其發展。
對于WiMAX技術,筆者認為它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尚處在襁褓階段,目前還難以對當前的全球無線通信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由于3G的實施,WiMAX將可能成為未來3G網絡的補充手段,在高速信息接入領域發揮其特性。但受其自身移動性和話音支持能力的限制,WiMAX不大可能殺死3G。
5.超寬帶無線接入技術UWB
無線技術領域的活躍除表現在新技術不斷涌現外,還表現在其傳輸能力的不斷拓展。近兩年,一項超高速的無線接入技術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那就是UWB。
UWB是一種時域通信技術,它采用超短周期脈沖進行調制,把信號直接按照0或1發送出去,而不使用載波,這與此前的無線通信截然不同。脈沖調制產生的信號為超寬帶信號,譜密度極低,信號的中心頻率在650MHz~5GHz之間,平均功率為亞毫瓦量級,抗干擾和多徑的能力強,具有多個可利用信道。與CDMA系統相比,時域通信系統結構簡單,成本相對較低。UWB技術具有高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顯著特性。
UWB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速率。XtremeSpectrum公司預測,他們即將開發出的產品具有在10米內傳輸約100Mbps的能力,Intel則把目標定在了500Mbps。
趨勢分析對于UWB技術,我們應該這樣看待,它以其獨特的速率鋒芒以及特殊的應用范圍,也將在無線通信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由于其高速、窄覆蓋的特點,它很適合組建家庭的高速信息網絡。它對藍牙技術具有一定的沖擊,但對當前的移動技術、WLAN等技術的威脅不大,甚至可以成為其良好的能力補充。
三、走勢把握:接入多元網絡一體綜合布局代表方向
以上,就當前無線通信領域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了敘述和討論。那么,我們該如何把握中期未來無線領域的發展趨勢呢?
首先,無線通信領域各種技術的互補性日趨鮮明。這主要表現在不同的接入技術具有不同的覆蓋范圍,不同的適用區域,不同的技術特點,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實現互補效應。3G可解決廣域無縫覆蓋和強漫游的移動性需求,WLAN可解決中距離的較高速數據接入,而UWB可實現近距離的超高速無線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們應該綜合推進各種無線接入的發展,推進組網的一體化進程,通過建網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實現對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覆蓋,達到市場細分和業務的多元化,解決移動通信發展不均衡的狀況。
其次,我國政府應該給企業配置更多的無線頻率資源,推進不同技術相關頻譜的規劃和應用工作。這樣才有利于不同的企業根據不同的發展策略和市場需求,綜合地規劃自己的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當然,政府也需要加強對有限頻率資源的管理,對于企業閑置不用的頻率占用,考慮適當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從公眾移動通信網絡發展來看,3G已經成為全球包括中國移動網絡演進的主要進程。從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由于其移動話音用戶的普及率高,通過發展用戶實現增長的模式已成為歷史。因此,他們期望通過3G搭建更大的業務平臺,從而實現利潤的新來源。由于3G技術的成熟,目前3G商用網絡部署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啟動。就我國而言,也要借鑒歐美的經驗,在用戶數量增長放緩之前,就應提前培育新興移動市場。目前,政府應該開始積極考慮3G牌照發放和商用問題,把握住這個移動業界的巨大歷史機遇。
其四,從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來看,全球該領域發展十分火熱。該領域的發展呈現出向高帶寬快速躍進、覆蓋范圍逐步擴張的趨勢。未來,該領域還可能出現更強大的新技術,從另一個角度對整個無線通信產業起到推進作用。但從近期來看,我們對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發展應該有一個理性的態度和科學的把握。目前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主要集中在固定環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動性和話音支持能力無法和公眾移動通信網絡抗衡。在發展中,我們應該從全局的觀點來把握,使之成為與移動網絡互補的重要技術手段,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其技術個性,又防止出現不必要的資源競爭和浪費。
其五,未來的無線通信網絡應該是怎樣的呢?專家認為,未來的無線通信網絡將是一個綜合的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各種無線技術都將在這個一體化的網絡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的天地。從大范圍公眾移動通信來看,3G或超3G技術將是主導,從而形成對全球的廣泛無縫覆蓋;而WLAN、WiMAX、UWB等寬帶接入技術,將因其自己不同的技術特點,在不同覆蓋范圍或應用區域內,與公眾移動通信網絡形成有效互補。
其六,更遠的未來,按當前專家們的預想,通信信息網絡將向下一代網絡NGN融合。在未來NGN概念中,固定網絡將形成一個高帶寬、IP化、具有強QoS保證的信息通信網絡平臺。在這一平臺上,各種接入手段將成為網絡的觸手,向各個應用領域延伸。而3G、寬帶固定無線接入、各種無線局域網或城域網方案,都將成為大NGN平臺的延伸部分。從而形成集固定無線手段于一體,各種接入方式綜合發揮效用,各種業務形成全網絡配置的一體化綜合網絡。當然,這一進程將是漫長的,也必將遇到很多挫折。
篇11
1 無線通信技術概述
無線通信,是指利用電磁波信號能夠在自由空間進行傳播的性能進而實現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其作為當前信息技術科學的重點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應用服務器、無線終端和無線基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手機已成為必備品,但其無線通信的技術原理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無線通話功能是手機應用無線通信技術的最基礎應用,即在手機之間通過電磁波的不同振動頻率來傳遞音頻信息。但是手機發出的電磁信號是不能直接到達另一個手機的,其必須經過信號接受基站對電磁信號進行強化處理后才能通過特定頻率的信道發送到另一個手機??梢?,無線通信系統包括信號發射、信號強化處理與傳送、信號接收。而信號強化與處理需要信號接收基站對信號強化處理,加大頻率。信號接收站在處理信號過程中的保密和抗干擾要求信道必須是安全可靠的。可見,要實現無線通信功能,最起碼要具備無線信號發射端、信號中轉裝置、信號接收端三個基礎設備。
2 無線通信技術的熱點
2.1 3G技術
3G技術指的是在前兩代移動通信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自2009年年初工信部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頒發3G牌照以來,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當前CDMA2000、WCDMA、TD-SCDMA是主要的三種3G通信標準,3G技術主要被應用在數據信息和語音的傳輸上,相比前兩代移動通信技術,3G技術處理數據的速度大幅提升,速度可達幾百Kbps。與前兩代移動通信技術相比,3G普及范圍非常廣泛,經過多年的發展,3G技術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無論是技術標準還是應用范圍都比較完善,用戶基數非常大且還在快速增長。國家對3G技術的研發和建設支持力度較大也是3G技術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2.2 4G技術
2013年年末,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頒發4G牌照,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4G時代。經過近三年的快速發展,4G技術不斷成熟,正逐步取代2G和3G技術。相比2G和3G技術,4G技術使得網絡速度大幅提高,支持百兆以上的下載速度,無論是上網速度還是上傳速度遠遠高于撥號上網的速度,傳送視頻的質量幾乎可以與高清電視媲美。最為重要的是,4G技術能夠充分滿足廣大用戶對無線服務的需求。此外,4G技術能夠在有限電視無法覆蓋的地區實施,滿足這些地區對生產、生活信息的需求。
2.3 Wi-Fi
Wi-Fi指的是將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終端通過無線方式進行連接。與其他無線通信技術相比,Wi-Fi的服務半徑可達100米,無線電波覆蓋范圍較廣,可以同時滿足較寬地域范圍內用戶的上網需求。Vivato公司研發的一款交換機能夠讓Wi-Fi的服務半徑擴展到4英里(合約6.5km)。當然,與藍牙相比,Wi-Fi的傳輸安全性不好,傳輸質量一般,但其傳輸速度卻非常快,速度可超過50Mbps,能大力滿足用戶對信息化的需求。特別是對于大量廠商來說,其在車站、圖書館、商店等人口較為密集的區域不需要耗費資金布線介入網絡,進而降低企業成本,只需要直接通過連接無線網高速線路設置因特網“熱點”;而廣大用戶只需要拿著支持無線LAN的終端進入“熱點”電波覆蓋范圍內的區域就可以使用網絡。
2.4 UWB超寬帶技術
超寬帶技術,作為一種才興起的無線通信技術,其通過設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沖擊脈沖,使信號具有Ghz的量級寬帶。相比其他無線通信技術而言,UWB超寬帶優勢非常明顯:一是抗干擾性能較強,超寬帶技術利用的是跳時擴頻信號,在同等碼數下,超寬帶技術相比其他熱點抗干擾能力更強,其發射時可以將微弱無線電脈沖信號分散開,噪聲較低,而在接收時卻能還原信號能量;二是傳輸速率較高,超寬帶技術數據速率可達數十真正數百Mbit/s,比藍牙等無線通信高出很多;三是帶寬十分之寬,UVB系統容量客觀,超寬帶技術帶寬可達幾個GHz,能有效緩解頻率資源日趨緊張的現象;四是電能消耗低,相比無線通信系統需要連續地進行載波發射,UWB超寬帶技術只需瞬間發出脈沖電波而不必應用載波,電能耗費低。
3 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無線通信技術不斷取得新進步,盡管技術和標準時有爭議,其研究和應用熱點也不斷更新,但學者們對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意見較為一致。
(1)無線通信的網絡優化,服務質量得以提高。無線通信網絡優化對技術人員技能要求較高,要求技術人員既要具備基本的無線通信網絡優化只是,還要能應用最新的軟件對網絡環境進行分析,提出的最優的網絡服務質量方案。
(2)無線網絡覆蓋的泛在化,即用戶接入網絡不受時空限制。
(3)低速、窄寬的網絡必然會被寬帶網絡取代,技術、業務、網絡融合速度價款,數據速率不斷提升,頻段和頻譜貸款增加,業務內容不斷豐富。
(4)信息個人化、核心網絡綜合化等新的無線通信技術和熱點不斷出現,無線終端更加智能化,兼容性增強,個人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參考文獻
[1]關建明.無線通信技術的熱點及發展趨向探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2).
[2]熊卿青,鄧媛.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前景[J].科技創新導報,2013(02).
[3]劉洋.無線電通信技術之通信方法[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07).
[4]王科超.淺談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聯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07).
作者簡介
張東(1990-),江蘇省響水縣人,現為中國人民73698部隊助理工程師。
袁唐杰(1992-),四川省成都市人,現為中國人民73698部隊助理工程師。
戴海波(1987-),湖南省岳陽市人,現為中國人民73698部隊助理工程師。
篇12
一、無線通信的起源
很早以前人們就利用各種方式進行通信,比如烽煙、旗語等等,這些從某些意義上講也是一種無線通信。但是這些辦法只能在可視范圍內通信,且只能傳遞一些簡單的信息,為了將這些距離傳送的更遠,人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接力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1837年,英國庫克和惠斯通設計制造了第一個有線電報,人類通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1860年,意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發明了電話,幾十年之后,也就是在1895年,馬可尼首次從英國懷特島到30km之外的一條拖船之間成功進行了無線傳輸,現代意義下的無線通信從此誕生。兩次世界大戰強烈地刺激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美國于1946年首次開通了移動服務系統,主要用于警局、消費部隊等大眾安全部門。第一代無線通信系統稱之為模擬蜂窩網,也就是俗稱的1G。在該系統中,語音信號主要采用模擬調制。從2G開始,無線通信步入純數字時代,2G時代的一個重大特點就是,所有的標準都是以商業利益為宗旨。3G時代剛剛開啟不不久,4G時代已然來臨。
二、無線通信的發展特點
無線通信本事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近年來發展迅猛,其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兩個重要特點:
首先就是公眾移動通信業務不斷增長,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底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已達到12.56億人,相較4月份增長了0.36%,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82%,相當于中國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機。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在使用手機,手機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次,無線通信技術在不斷地升級換代。任何技術本身都不會是完美的,無線通信技術也一樣。雖然無線通信技術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是遠遠談不上成熟??梢哉f無線技術僅僅只能說是達到了一個相對的成熟期。在當前看來,老的無線技術不斷地升級以適應現實的發展,新的無線技術又不斷展現。
三、當前無線通信技術熱點
3.1 WiFi與WLAN
WLAN即無線局域網的英文簡稱: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它利用了無線技術,擺脫了通信電纜的束縛,使得用戶可以很方便地透過無線電波與互聯網聯接,近年來,這種技術的發展相當迅猛。目前市面上的家庭路由器已基本上由無線路由器所占領,其流行程度可見一斑。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ad、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事實上它是一個高頻無線電信號。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高保真)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定義的一種工業無線通信標準,其本質上是一種商業認證。Wi-Fi是目前WLAN的主流標準,占有統治地位,其工作在2.4GH開放的ISM頻段。Wi-Fi發展順序為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其傳輸頻率由之前的最高11Mbps到現在的540Mbps。在目前的互聯網潮流下,無線局域網標準Wi-Fi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各種無線通訊設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3.2 WiMax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聯接入。WiMax也被稱為IEEE802.1標準。WiMax是一項新興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能提供面向互聯網的高速連接,數據傳輸距離最遠可達50km。WiMax的技術較為先進,采用了OFDM/OFDMA、AAS、MIMO等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技術。相較于其他無線通信技術,其主要技術優勢在于較高的通信頻率和頻譜利用率。不同于WIFI所采用的2.4G的通信頻率,WiMax所采用的頻率范圍相當寬泛,最高可以達到11G。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經過了這幾年的熱鬧,WiMax有走向沒落之勢WiMax提出之初給出的理念是:WiFi的加強版,后來又發現其定位和移動通信一樣,可以是終端用戶任意上網鏈接,然而這些功能現有的移動通信協議都可以做到。目前WiMax所面臨的競爭,既有WiFi又有現在的CDMA,WCDMA等3G、4G技術。WiMax的技術覆蓋范圍過廣,市場定位模糊是其商業化的最大致命傷。WiMax的沒落與其說是技術的沒落,不如說是商業或者市場的沒落,而不代表其技術不先進。
3.3 UWB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種無載波通信技術,利用納秒至微微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從技術本質上來說,UWB不使用無線載波,而是采用時間間隔極端(
四、無線通信的發展趨勢
時代在進步,技術在前行。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進化以適應未來的發展。無線通信技術也是一樣。一些落后的技術將會逐漸淘汰,一些技術經過改進得到新生,新的技術將不斷涌現參與無線通信技術的競爭??傮w來說,無線技術就是我們的未來,自由永遠是人類不變的追求,這也是無線通信最核心的價值體現。在未來其無線通信技術將呈現以下特點:
4.1 技術互補性增強
無線通信技術有很多種,每種都有其最合適、競爭力最強的那個應用領域和覆蓋范圍。就目前的技術范圍來,還不存在一種無線通信技術能夠包打天下,在任何環境都適用。應該可以說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這種技術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技術特點,就決定了各種無線通信技術必須互相補充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求。因此在應用開發上,如何使用戶在無知覺間實現各種無線連接的切換,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智能、簡單這是無線應用應該走向的方向。用戶無需了解各種無線技術的優劣點,只需方便自由地應用即可。
4.2 聯合化、一體化、寬帶化
未來的通信終端必將是處理器和通信的結合體。目前流行一種說法是讓所有的人和物體都接入互聯網。如何接入?唯有無線通信。網絡的融合包括核心網、接入網、業務的融合。各種無線通信技術WiMax、藍牙、UWB等等最終都將與互聯網相互融合。向互聯網遷移,已經是各種技術發展的一個大的趨勢:電話網與互聯網的融合、電視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人們使用移動網絡上網、使用WIFI上網這些都離不開互聯網。這些無線技術如何更好地和互聯接入是一個重要的領域。
4.3 無線通信與其它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
當今科學領域不斷飛速發展,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技術領域的劃分也越來越細,同時各學科的交叉融合也越來越普遍,無線通信也不例外。從通信的角度講,目前只要是需要進行通信的領域都可以使用無線通信技術。如果按照這個理解,無線通信的應用空間只會越來越大。無線化,是一個難以抗拒的誘惑。無線抄表、無線門鈴、無線防盜、無線物流監控、無線火災報警系統……各種新型的應用領域不斷出現。未來無線通信的領域只會越來越多,這是毫無疑問的。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需要,各種無線通信技術將會應用到各個領域,發揮出自身的特點及優勢,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篇13
一、5G無線通訊技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面臨的機遇。5G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改變個人和企業未來的發展。5G無線通信技術在許多當面上都有了很大的創新,創新之后的通訊技術可以為500億智能設備提供使用,因此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5G無線通信技術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面臨著很多機遇與挑戰。5G無線通訊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速度、連接、相應能力和擴展性,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會得到廣泛的利用,該項技術在運用的過程中,傳遞的傳感器和設備上的數據都會有意想不到增長。這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與4G無線通信技術相比較,5G無線通信技術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例如在傳輸數據的時候速度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響應延遲也減少,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5G無線通信技術將會與更多的設備進行連接。例如家電、無人飛機、汽車導航、路標、工業設備等,由此看來,所有的項目都可以實行數據資源共享。這種技術的改革會對個人造成影響例如小區內的所有的設備都可以與小區進行連接,相關的設備可以更好的提供共享信息。這樣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還有利于人們的人際關系發展。在功能足夠強大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被運用在不好的地方。5G無線通信技術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該項技術的設備和網絡的安全和隱私方面的能力都應該進一步完善。隨著社會智能化的發展,應該相信該項技術可以進行很好的任務分配,所以對于一些相關內容,人們應該不給予太多的控制,因為這樣可以提高生產率和安全性。
2、面臨的挑戰。雖然現在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安全和隱私的問題,這兩個對于5G無線通信網絡發展會造成影響。有些被應用的連接設備,可能會被壞人所利用,從而造成安全隱患。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電廠、水處理工廠、化工工業控制系統都會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5G無線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會對以上幾個領域造成威脅。5G通信技術雖然沒有投入使用,但是還在研究分析中,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消費電子設備所面臨的風險是最大的。最受人們關注的安全領域會是交通運輸,醫療保健和工業無人機。
二、5G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5G無線通信技術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在未來幾年該項技術也將會投入使用,通信系統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所提高,提高頻譜效率、變革網絡結構、開發并利用新的頻譜資源是該項技術發展的主要途徑。早在2013年5G無線通信技術就已經開始研發,研發的規模也比較大,有29個國家參與其中,我國華為公司就是其中一個。該技術從研發就倍受關注,各個國家都成立了相關的研發小組。目前所有的有關項目都在積極的研發中,然后各國再達成共識,促進該項技術的發展。該項技術的業務能力肯定會從以下三個方面表現出來,一是通過利用先進的無線技術網絡資源的利用率在4G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二是新的體系結構正在發展,這會有利于提高無線網絡系統的吞吐率。三是可獲取更多的有利資源,比原有的通信資源有所擴展。該項技術要想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網絡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上有所突破。從網絡技術方面來說,要運用控制與轉發相互分離的軟件來定義,網絡架構等。從無線傳輸技術方面來看,提高頻譜資源利用率和挖掘頻譜資源使用潛能是重點。5G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定引起一次技術的變革,加強對該項技術的研發力度,使該項技術在運用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該項技術的發展必定會給當代社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總結:現在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迅速,特別是網絡通信技術一直都在不斷的創新改善,這會有利于5G通信技術在以后的發展,根據目前我國通信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5G通信技術在2020年有望投入使用。5G通訊技術投入使用后將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便利,可以達到當代社會的需求,會讓移動互聯網用戶擁有不一樣的體驗。雖然現在5G通信技術仍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中,但是很快將會進入發展階段,5G通信技術的巨大優勢會在投入使用后表現出來,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