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護理英語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護理英語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護理英語論文

篇1

2.教材陳舊,專業性不強

目前能夠真正體現護理英語特色的專業教材寥寥無幾,很多大專院校使用的英語教材仍舊是一些傳統的基礎英語教學書籍。這些書籍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初中教材的一種延續,它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不強,不能夠很好的適應高職學生,尤其是護理專業的高職學生就業后的使用。同時,除了教材外,相應的閱讀,聽力,寫作方面的配套書籍也相對較少,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提供相應的練習。

3.教學模式陳舊,觀念相對落后

受傳統觀念和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環境單一。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于采取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讀單詞,讀課文,講語法,做練習,以灌輸式為主,重知識的傳輸,輕知識的實際運用,重精讀,輕泛讀。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自己為中心,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單純的講解知識點和練習,學生被動接收所有信息,不管是否真正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容易減弱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4.高職英語師資短缺

由于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學校的大量擴招,學生數量激增,高職英語教師嚴重短缺。而許多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而一些外聘教師的責任心又不強,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更別提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由于學生數量增多,教師的教學任務加重,無暇進行教學研究,每天忙于應付繁重的教學任務,沒有時間進行教改活動。而高職學校的英語教學有它獨有的特點,不僅要求教師有比較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還要求教師能夠掌握一定的相關專業的知識,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能結合實際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英語知識,然而這樣的英語教師就更加缺乏了。

二、解決五年制高職護理英語教學問題的對策

1.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適合她們的學習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通過一系列的指導,讓學生構建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知識結構體系,從而真正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最終能夠讓她們在現實工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課堂的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從網上下載各種相應的英語資料,有話教學條件,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積極開展一些英語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活動讓學生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2.開發新教材,體現專業化

二十一世紀,科技發展迅速,產業結構和職業快速變化,面對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浪潮,對現在正在使用的高職英語教材必須快速做出調整,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首先,應遵循“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有特色”的指導思想,優化整合課程內容,不斷豐富和創新教材的內容和形式。要既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又能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內容要和她們的生活,以后的工作環境密切聯系,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皬恼Z言學習的角度來看外語教材,好教材不是用來照本宣科的,而是用來鼓勵和刺激學生學習的?!保℉utchson,1987)同時,為了配合現代高職教育的服務社會的問題,除了開發相應的教材,還需要開發一些配套的影像資料,多媒體教材,計算機輔助教材等來豐富簡單的書本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渠道。

3.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模式

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不拘泥于以前的教學習慣,教學內容要不脫離書本而又不局限于書本。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多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視情況加入一些護理專業知識,即在平時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護理專業的專有詞匯,和專業用語,例如護士在給病人輸液時用的對話,在給病人介紹病房時的介紹順序等內容。在詞匯方面,教師應總結歸納一些專業詞匯的特點,加強專業詞匯的教學。其實很多專業詞匯和基礎詞匯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例如hypertension(高血壓),前面的hyper-是一個前綴,表示“超,在…之上”,這就涉及到英語基礎詞匯中的構詞法,理解這個前綴的意思之后,在遇到類似的專業詞匯時,學生就能夠自己對單詞進行猜測。同時,還可以開展雙語教學(主要針對涉外護理專業)。雙語教學是將專業和英語相結合的最好辦法,通過早課堂上模擬醫護對話,醫患對話,讓學生扮演角色的方法來學習專業英語。

4.增強教師的專業性

為了適應護理專業的特殊英語教學,高職英語教師需要適當的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護理基礎知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高職的英語教學強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一定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她們較強的應用能力。目前社會對護士的數量需求在增大,對護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除了要求她們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求她們能夠懂英語,掌握一些基本的護理詞匯和簡單的對話,也就相應的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護理知識。除了平時的正常教學外,有空余的時間可以去聽一聽護理專業課,和護理專業的學生一起,學習基礎的護理原理和護理知識,這樣有助于護理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一些專業范疇的理解,也有利于對學生的講授。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無法教會的,只能通過學習,運用來掌握。改善英語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引導學生,幫助她們自主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在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實際運用能力。高職護理教學應注重以就業為向導,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服務社會為宗旨,針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根據臨床需要,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找到適合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把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結合起來,將語言學習和學生的職業發展統一起來,從而培養出既懂護理專業知識,又懂英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48例(占70.59%),滿意17例(占25.00%),一般2例(占2.94%),不滿意1例(占1.47%),整體滿意度為95.59%;對照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36例(占52.94%),滿意21例(占30.88%),一般7例(占10.29%),不滿意4例(占5.89%),整體滿意度為83.82%。試驗組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3

醫療護理風險是指在醫療過程中不確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病人死亡或傷殘的可能性[1]。通過風險識別發現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確認風險的性質,獲得有關數據,制定應急預案??剖业娜w護理人員共同學習《臨床護理應急預案與程序》,明確各類危險事件發生時間、環節、人員等,各項護理工作的流程是否合理,根據呼吸科的特點制定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

1、病人安全:制訂病人發生墜床/摔傷應急預案、發生針刺傷應急預案、病人誤吸應急預案、人工氣道突然拔除應急預案、病人發生精神癥狀應急預案、病人擅自離院及病人自殺傾向應急預案等。

2、環境安全:火災及突然停電應急預案。

3、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患者意外脫管應急預案及程序,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應急預案及程序,重癥哮喘患者的應急預案及程序,住院患者發生過敏性休克時的應急預案及程序,自發性氣胸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例如:突然停電護理應急預案:①日常工作中按常規備好搶救器材,簡易呼吸囊、心電監護、心電圖機、微量泵的充電工作,使之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準備簡易照明設備,如手電筒、蠟燭、火柴等;②停電后,安排好病人和家屬,使其不慌亂;③查找原因,嘗試恢復供電;④按輕重緩急分類照顧病人,做好解釋工作,若病人正處于器械搶救中立即啟用備用電源,如蓄電池等直流電,吸痰時可采用注射器抽吸.⑤使用呼吸機病人立刻分離機器,用簡易呼吸囊輔助人工呼吸、同時通知值班醫生,觀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識及呼吸機情況,并立即通知電工維修。⑥電力恢復后查看病人情況,檢查儀器工作狀況。

例如:氣管切開使用呼吸機患者意外脫管應急預案及程序:

①立即用血管鉗撐開氣管切口處,同時通知醫師,進行處理。②當患者切開時間超過1周,竇道形成時,更換套管重新置人,連接呼吸機,氧流量調至100%,然后根據病情再調整。

對于頸部短粗的患者,應使用加長型氣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對于煩燥不安的患者,給予必要的肢體約束,或根據醫囑給予鎮靜藥物。在為患者實施各種治療(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時應專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分離呼吸機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機管道重力作用而致脫管。更換固定系帶時,應兩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換。

例如:自發性氣胸的應急預案及程序①發生氣胸時立即給予氧氣吸入,通知其他醫護人員。

②用12~16號無菌針頭于鎖骨中線第二肋穿人胸膜腔,簡易放氣。首次放氣不要過多、過快,一般不超過800m1。③建立靜脈通道,準備胸腔閉式引流裝置。④遵醫囑,給予鎮咳劑和鎮痛劑。⑤觀察病人呼吸困難改善情況、血壓的變化。

例如:病人擅自離院應急預案:①護士發現病人擅自離院后,立即詢問同病室其他人員聯系病人親人是否知道病人去向;②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上報行政值班和保衛科、醫務科、護理部、請求領導安排人尋找病人;③有潛在傷害自己或他人報警處理;④病區有專人接聽電話,以便及時將病人的情況進行反饋;⑤記錄事件經過相關人員簽字。超級秘書網

三、討論

1、護理應急預案的建立體現積極預防的護理管理原則,提高了護士對差錯的防范能力,最終目的是保障病人安全,把護理差錯及糾紛降到最低,提升護理品質。

篇4

一、互文性理論的研究綜述

“互文性”一詞源于拉丁文intertexto,在文學理論中,它是一個專門術語,意指通過歸因發現某一文本是從其它文本中析取或據以建構的?;ノ男詮V泛存在。但學術界公認它是由朱麗亞·克里絲蒂娃(Julia Kristeva,1941-)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的。它著眼于特定文本與其它文本的聯系,當然,互文性并不是單指文本之間的關系,歷史或社會條件以及讀者先前的閱讀經歷、知識儲備甚至在文化環境所處的地位也形成至關緊要的互文性。

朱麗亞·克里絲蒂娃(Julia Kristeva,1941-)在《詞語、對話與小說》一文中,主張一切能指系統都是由它們對先前能指系統的變形方式所界定的,文本并不單純是某一作者的產品,而是對其它文本、對語言結構本身相聯系的產品。根據她的看法:“任何文本都是作為引文的馬賽克被建構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熔鑄與變形,任何文本都受讀者已經閱讀的其它文本及讀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影響?!盵1]

弗洛依德曾經指出,人在無意識狀態中起作用的有四種過程:壓縮(condensation)、移置(displacement)、視像(visual images)與潤飾(secondary elaboration)[2]??死锝z蒂娃后來補充了另一種過程,即從一種符號系統向另一種符號系統的變換(transposition)。在上述過程中,舊的系統被解構,新的系統得以產生,新的系統可能運用各種其它能指材料,變化多端的諸多意義彼此交迭,這就是互文性的由來。

受“互文性”這一概念的啟發,1982年,西方學者吉尼特(G.Genette)提出了包容范圍更廣的范疇——跨文本性(transtextuality)。里面包含了五個子類:其一,互文性;其二,側互文性(paratextuality);其三,原互文性(architextuality);其四,元互文性(metatextuality);其五,超互文性(hypotextuality)[3]。綜合起來意思是各種文本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一個文本可以是另一個文本的基礎,也可以被變形、修飾、發揮或擴展。

里法特爾則通過考察文本之間的指涉關系,思考了互文閱讀的內在機制,他強調文本的讀者,并把互文性定義為讀者對一部作品與其他作品之間關系的感知,而這種感知是構成一部作品的文學性的基本因素。在他看來,讀者對作品的延續構成了互文性的一個重要層面,只要這一延續能夠促進能指性的產生,它就對閱讀起作用。

二、互文性理論在英語閱讀中的體現

閱讀對于外語類學生來說是一項基本而重要的技能,是聽、說、寫、譯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國內的英語閱讀教學仍然以“語法-翻譯”模式為主要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有以下缺陷: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單向,這就導致了許多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和語法知識,但是在閱讀并沒有太多生詞的文章時,卻不能很快理解文章主旨。把互文性理論應用于閱讀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1.互文指示手段( a typology of intertextuality)

閱讀的過程不僅涉及諸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 還要受到其他語言因素的影響。從語言交際系統考慮, 閱讀能力主要受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詞語系統(包括單個的詞、詞語和成語)、句法——篇章系統(包括句子結構、篇章結構和篇章功能)、語用——交際系統(主要體現在社會應酬方面) 。其中, 影響英語語言閱讀能力的關鍵因素是句法——篇章系統。

目前學者們對語篇教學的研究總結為以下三種模式: “由下而上”(Bottom ̄up?。┠J?,“由上而下”( Top ̄down) 模式和“相互作用”(Interactive) 模式。[4]其中, 第三種模式最適合我國目前的外語教學。這種模式指讀者同時運用各個層次的信息加工來重新構成信息的過程。該模式指出: 成功的閱讀取決于兩種知識的處理過程, 一種是以語言輸入為基礎, 另一種是以讀者原有的知識處理為基礎。

2.文化互文( cultural intertextuality)

在英語教學中, 教師除了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 還要考慮到他們的知識結構, 事先給他們提供理解語篇所需的知識背景, 想辦法擴大學生知識面, 引導學生在社會文化背景中,領會語篇豐富的內涵, 獲取所需信息, 實現交際閱讀目的。

里法特爾在閱讀研究中強調讀者對作品的延續,并提出互文是一種閱讀效果,是指導閱讀和理解的一種現象?!伴喿x中可能感知的全部現象”,如“含蓄的引用,若隱若現的暗示,或是暫時流淌的記憶”,都是幫助讀者“明確文本組織風格的跡象” [5]。里法特爾筆下的互文,其實是一種文學記憶,是讀者對一部作品與其他作品之間的關系的領會。任何作者都是先從讀者做起的,從來沒有讀過任何文本的人不可能從事寫作,正如從來沒有聽過說話的人也不可能具備言語能力一樣。

在英語教學中,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掌握一定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培養語感,排除本族語言的干擾,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適當導入其它文化背景知識,不僅能夠使學生更深層地理解閱讀材料中的隱藏含義,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也能加深學生對上下文的邏輯關系的理解。比如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援引名著或名言,再配以圖片進行互文性導進,就能加深學生對互文性的印象。

3.互文性解構

西方解構主義文學中的互文性解讀告訴我們,每一個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鏡子,每一文本都是對其它文本的吸收或轉化,文本之間相互參照,彼此牽連,形成一個巨大的開放網絡,以此構成文本過去、現在、將來的無限開放體系。文本的意義是不確定的,每個讀者的經歷不同,知識儲備不同,對文本的解讀和闡釋也是不同的。而讀者的閱讀、理解、分析和闡釋的能力,取決于他們對不同互文本的累積、將其置于特定文本中加以重組的能力。所以閱讀教學不能光停留在教師一言堂上,而應該是一個文本重組和創造的過程。在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中把與主題相關的各種意義進行組構,這種整合過程對增強讀者思辨創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排除“異己”,回避困難,繞過矛盾,處心積慮地奔向主題。這種一元化的直指中心的閱讀教學多停留在技能型教學階段,教幾個單詞、詞組,講幾個句型,解釋和傳遞給學生文本的中心思想,留給思辨型教學內容(即培養運用語言知識進行思辨分析和表達的能力)的空間幾乎為零,結果造成教學內容低水平重復,無助于真正打破制約學習者英語水平提高的瓶頸。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應該提倡開放的解構閱讀模式。

德里達認為解構是“寫作和提出另一個文本的一種方式”[6]。德里達用一個自創的詞——延異(differance)來說明解構閱讀的意義無限延宕的過程,德里達眼里的讀者,有重主觀和重客觀的差別,重主觀的讀者自以為有權力隨便增添什么東西,重客觀的讀者則拘謹得不敢投入任何自己的東西。德里達認為這兩種人都不懂得閱讀,應超出二者之外而進行解構閱讀。

羅蘭·巴特指出:“要將文本看作是生產活動, 它生產出來的不是產品,而是作者與讀者的相遇,它的生產資料是語言,一種人們賴以交流、再現、表達的語言。文本解構這些語言,重構另一種語言。”[7]所以互文指示手段的運用,不應“僅僅看作是將一個語篇的片斷的簡單挪用,它在語篇環境下已經不再等同于舊使用環境下的意義,而是在新語篇中產生的新含義,增加了主文本作者(原文作者)的意圖?!盵8]

三、利用互文理論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幾種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將互文理論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實踐?首先,要選擇適合于解構閱讀的文本,解構理論在文學文本的批評方面已大有建樹,在非文學文本甚至是泛文化文本中也將有顯現,因此在教學中所選擇的適合解構的文本應該比較豐富。

其次,要擺脫教學固定程序的束縛,在閱讀時借助相關媒體,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自覺地進入閱讀文本的意境,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揣摩、品味,從中得到感悟、熏陶。教師可以預先設定教學的基本程序,提倡教學常式和變式的結合。

最后,學生普遍缺乏一種利用己有的知識儲備去聯系周圍事物分析事物存在意義的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想象與發散的思考,這樣才能運用互文理論帶領學生沉入多重文本,在多重語境之間,有效地激活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洞察力、聯想力和深度思維,讓學生從各種“中心主義”中解放出來。

四、結語

嘗試將互文性理論運用于閱讀教學并不是把閱讀教學變成一種沒有本源性、根基性和意義約束的游戲,更不是變成一種“喪失中心”、“落入無權威”、“無確定性狀態”的世界。這種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多元視角,多維思考。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著眼于學生思維的擴展、學習策略的點撥,使學生在這種立體、豐富、多元辯證的閱讀過程中,智慧獲得開發,經驗獲得共享,認識獲得提升,語言獲得發展,情感獲得陶冶。

參考文獻:

[1]Kristeva, Julia. Word, Dialogue, and the Novel. In The Kristeva Reader. Ed. T. Moi.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p.37.

[2]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論》[M].高覺敷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11月版,第129-139頁.

[3]Chandler, Daniel. Semiotics for Beginners. .

[4]黃偉,張海燕.文化背景在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第23卷第3期.宿州學院學報. 2008年6月.

[5](法)蒂費納·薩莫瓦約 著, 邵偉譯. 互文性研究 [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6]一種瘋狂守護著思想:德里達訪談錄[M].何佩群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第19頁.

[7]羅蘭·巴特. 一個解構主義的文本[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篇5

2.1合理的控制總的熱量以維持標準的體重

糖尿病患者在恢復的期間所攝入總的熱量最好是達到或者是維持理想的體重為最佳。降低總的熱量能有效的降低體重之后改善患者的血糖值,降低胰島素的抵抗。通常理想的體重使用簡單的公式進行計算,即: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針對糖尿病患者每天能量的供應應該結合患者的提醒、體力活動、病情的恢復情況等進行計算。從而做到個體化的治療。

2.2要平衡膳食

在中國居民的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是核心,同時還是對糖尿病進行營養治療的基礎。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要多樣化,即要營養還要合理。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均勻的攝入蔬菜、水果、谷薯類、魚、禽、蛋、乳等食物,不能偏食。在搭配食物方面應該做到:主食以粗細搭配,副食要以葷素搭配;第一,我國膳食中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來源,占總熱能的50%~55%,那么糖尿病患者應該減少或者是禁忌單糖以及雙糖的攝入量。如若患者比較喜歡吃甜食,應當選食蛋白糖、甜菊糖、糖精等甜食品。第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脂肪,應當將體內的飽和脂肪酸控制在10%左右,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在300mg/d以下。如若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的水平升高,其降低的措施主要是包括: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同時還要降低糖類的攝入,增加運動量,禁止飲酒。第三,攝入的蛋白質要適量的選擇優質的,主要是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通常,正常人每天所需要的氨基酸量約為1g/(kg•d);若患者的腎臟功能為出現異常情況下可以考慮蛋白質的攝入量不超過0.8g/(kg•d),一旦患者的GFR開始在下降,那么應該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最好是不要超過0.6g/(kg•d)。第四,要豐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纖維、無機鹽以及維生素的量,患者要戒煙并限制飲酒量;由于膳食纖維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并且還能改善葡萄糖的耐量作用,每天所攝入的量為20~30g,同時還要補充B族維生素,其中包括VB12,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經癥狀;補充VE能有效的防止微血管發生病變。針對老年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重鈣的補充以便于防止出現骨質疏松。在糖尿病患者治療和恢復的階段補充足夠的微量元素(鋅、鉻、錳等)。糖尿病患者在恢復期間尤其要避免飲酒、吸煙,因為飲酒可誘發高脂血癥、吸煙可誘發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疾病。第五,患者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最好5~6次,再根據實況適當的加餐(主要是為了穩定病情,特別是在睡覺之前加餐能有效的預防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3結果

本組的98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干預前后的各項生理指標比較,在干預之后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值明顯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明顯的增加。其具有差異性的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篇6

1.2方法

本研究為同期隨機對照實驗研究,運用SPSS統計軟件將100名護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帶教老師偏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及護理專業知識;而實驗組采用人文素質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增加了禮儀訓練,法學講座,溝通訓練,專業形象塑造等,同時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情景教學、案例分析討論、標準化病人教學、規范化形體訓練等方法。

1.3研究時間

2012年5月進入臨床實習開始,至2013年6月結束臨床實習為止。

1.4評價指標

調查問卷中主要評價指標包括職業形象評價、溝通技巧評價、醫療法律法規知識以及道德素質4個維度共20個條目內容,涵蓋了護理人文素養的主要要素;評價分為很好、良好、一般、較差、很差5個級別,級別依次評分為5分、4分、3分、2分、1分,滿分為100分。調查問卷包括他評和自評,帶習教師和患者對護生的評價為他評,他評和自評均在實習結束時進行。該調查表經過我院5個以上副高職稱專家測評,效度為0.85;經過20個護生間隔2周重復測評,信度為0.93,說明該調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統計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數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值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教師評價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職業形象、法律法規、溝通技巧和總體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道德素養得分兩組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病人評價

統計結果發現,實驗組在職業形象、溝通技巧和總體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法律法規、道德素養得分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自我評價評分

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職業形象、法律法規、溝通技巧和總體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道德素養得分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專業技能成績

研究發現,在專業技能成績上,實驗組在總分和臨床實踐技能方面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理論知識得分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士職業素質是護士對護理職業的態度和行為的規范,由護理專業技能及思想品德素質、職業形象、溝通技巧、法律法規知識等人文要素構成。有調查顯示,只有較小比例的護士對人文的內涵有所了解或參加過人文科學的教育。近年來,我國醫療糾紛頻發并具有普遍性,究其原因除了醫療衛生體制等因素外,醫護人員人文教育的不足、溝通能力較弱也是重要原因。本研究選擇在臨床實習期間,對護生加強臨床溝通技能、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護理禮儀和專業形象塑造等項目的人文素養教育,以期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從而提高護生的職業素質。

3.1護生的職業形象和溝通技巧評價結果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在教師、患者評價及自我評價中對護生的職業形象和溝通技巧這兩項指標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在實習階段對護生加強職業形象和溝通技巧的培訓,可顯著且快速提高護生在這兩方面的能力。

3.2護生的法律法規知識評價結果分析

在法律法規方面,雖然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患者評價得分上無差異,但在教師評價及自我評價上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是由于患者是護生服務的直接對象,對護生在服務過程中的評價具有主觀性和片面性,而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則具有客觀性和全面性,所以導致兩組護生在患者評價得分上無差異,而在教師評價及自我評價上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

3.3護生的道德素養評價結果分析

在道德素養上,無論教師或患者評價,還是自我評價,實驗組和對照組得分均無統計學差異。原因在于道德的養成與個體的價值觀密切相關,是逐漸形成的漫長過程,僅僅依靠臨床實習階段短期的道德品質培養,并不能顯著提高護生的道德水平。因此,建議道德素養的培養應從小進行,并貫穿整個初級、中級、高級教育階段。

3.4護生的專業技能成績評價結果分析

在專業技能成績上,雖然實驗組護理理論知識分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總分和臨床實踐技能上,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臨床實習階段強化護生人文素質教育,加強職業素養培訓,雖然對提高護理理論知識效果不明顯,但對其臨床實踐技能的提高作用顯著。

篇7

在影片的開篇中可以明顯看到,男主角的若有所思的短暫且快速的恍神反應,男主角妻子離開后,男主角先是面對床上的被子、然后視線移向窗外,窗外觸目的公共汽車,成為了重要的展開具象化互文,并將整部影片帶入到大段回憶的一種關鍵物象。而男主角也仿佛再次看到了不同時空中那輛公共汽車里青少年時期的自己。觀眾可能已經注意到,回憶甫一開始,鏡頭轉瞬即切回相對現實,男主角將面前的那扇窗子關閉并試圖反鎖的動作,同樣是一種物象表現的具象化與短暫回憶形成互文的技法。這種物象具象化互文技法,其實是男主角主觀上試圖將緊密關聯著的物象互涉,進行現實與回憶的切割。因為,那是一段既充滿激情令人難忘,卻又充斥著生離死別的悲傷過往。[2]在這里,現實與過往的以物象為關鍵節點的互文式閃回,卻最終未能令男主角如愿,反而繼續放縱著觀眾的所思所想,任由著時光倒流,任由著男主角的思緒向回流淌。

(二)身體的具象化互文表現

《朗讀者》中的具象化互文隨處可見,而其中最引人注目,同時亦是本片一大吸引觀眾眼球的,顯然就是身體的具象化互文表現。這部影片極富技巧性地將兩個不同身體進行了一前一后的基于身體本相的互涉式呼應。男主角之妻的身體的自然呈現,與男主角青少年時代的相處過女主角的身體的沖動呈現了一種同構異質性互涉。同時,在影片的情境之中,身體在這里亦已成為一種具有象喻化的集能指與所指于一身的象征。這種以身體為根系不斷展開的一種歷時性的互文,以及由此可以無限展開的身體演繹,在影片中構成了一種調劑敘事過程的最大亮點,并且在不斷調劑的過程中,亦不斷地以其互文性,生成著新的演繹。這種可以無限循環式的互文式創作技法,既不斷地加深了影片中男女主角之間的熾熱情感,又同時為二者后續不斷出現的沖突、變故、離散、救贖等,提供了異常堅實與充分的情感鋪墊。

(三)情感的具象化互文表現

《朗讀者》一片中身體的具象化互文,為影片增添了彌漫全片的情感韻致,同時,片中的情感表達亦有諸多具象化互文表現。情感互文既是影視作品所罕見的,又是主創者最難以透過視覺語言表達的。而在《朗讀者》一片中,我們卻驚喜看到了這種情感互文的多種形式與多層次的演繹。例如,在開篇的相對現實中,男主角之妻提及,沒有哪個女人能夠了解男主角的心思,這種情感具象化互文表達,恰恰與男主角青少年時期的那段刻骨銘心的情感經歷,形成了一種相互關聯式的暗合,同時,亦以這種情感具象化互文技法,對劇情的未來發展給出了委婉式的暗示。這部影片對于情感的表達是極為深沉的,這種深沉表達不僅表現在開篇的情感基調上,而且,與開篇的情感基調形成互文地表現在整部影片中的大段回憶的整個情感表達的過程之中。

二、 互文理論影視化深度融合的抽象化表達

(一)以表象與具象演繹抽象化的模因互文

影視藝術創作重在互文等高級影視藝術技巧的靈活且因應運用,而不應如中國某些當代電影那樣,更多地著力于明星與場景的過度機械化堆砌上。在《朗讀者》中,以表象與具象靈活且因應演繹的抽象化模因互文的情景較多,影片在開篇中的一系列物象、身體、情感等的互文表達,已經為進一步由物象向表象與具象的抽象演繹提供了深厚的積淀。人性與愛情是這部影片所著力表現的生命旅程中的兩大主題,人性的抽象化互文,體現在二戰時期集中營事件能指,所投映的女主角這一個體上;而愛情的抽象化互文,則以三段愛情形成一種共時空性的互文,三段截然不同的愛情,以男主角這一相同個體在過往與現實迥異化的互文,展現了一種愛的跨越代際的相同模因。在這部影片中,我們既看到了一種正視生存尊嚴與正視自我心靈的人性審判,又看到了一種跨越代際的可歌可泣的愛情寓言。

(二)穿梭時空的抽象化的模因互文

在人生旅程之中,必然會由愛情交集所凝聚成一種令人生更加豐富的共時性,在《朗讀者》一片中,這些共時性則由一系列的可以細數愛情的歷時性構成,而其中又有太多能夠勾起回憶的模因,而正是這些勾起回憶的模因,在這部影片中引領著觀眾,從而演繹成了一種引領觀眾穿梭時空的虛擬共時空性模因。影片中過去的回憶與現在狀態,不斷地進行著穿梭式的以事件為模因的互文,例如,公交車、公交車內的人群、公交車外的景象等,還有最為重要的那場同樣穿梭于過去與現在的勾起無限過往與無限情思的既知時節又牽絆情思的淅淅瀝瀝的小雨。這部影片以穿梭于時空的互文詩行,串起了一種既穿越了時空,又充滿著詩性的互文,而這種詩性互文,恰似男女主角各自生命交集過程中所濺起的水花,永恒地留在了男主角的記憶中,“只有一樣東西能讓兩個靈魂更加完整――那就是愛情?!盵3]

(三)多主題多重抽象化的模因互文

《朗讀者》一片建構了宏大的歷史背景下的人生場景回顧,這種宏觀與微觀的參照式反映,更需要一種全新的影視藝術語境加以詮釋。在人生層面上而言,影片中男主角的人生抽象化互文,以其過往人生經歷與現實化生存,更摻合了曾經的生離死別的難以解脫的死結,一并成為其持續著的情感憂慮困境的抽象化的指涉式互文,而與這種互文并行著的則是其愛的旅程的一種單一主題下的那種多重抽象化模因互文。從文學意義與影視意義的深度融合而言,《朗讀者》本身就是一種對于荷馬第二部史詩《奧德塞》的一種抽象化的模因互文,這部影視作品不僅在敘事性、故事性、結構性等諸多方面,化用式借鑒了《奧德塞》的模因,而且,出于向荷R史詩《奧德塞》的致敬,在這部影片中亦多次提及了《奧德塞》,這種提及顯然是有意為之且內化于心的。[4]

三、 互文理論影視化深度融合的意象化升華

(一)朗讀的意象化互文言說

在這部影片中,藝術性地運用了與簡單的基于文本性的回答闡釋有著巨大不同的過度性解構。在這部影片中的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朗讀亦已經被賦予了更多意象化的指涉意義,尤其是朗讀意象掩蓋著的愛的意象化指涉,更產生了另外一種后果。男主角由一個類似于學習和生活中的“loser”,在愛的力量感召下,竟然獲得了出乎意料的驚人成長,無論是學校的體育運動中,還是在學習過程中,都得到了一種愛的滋養下的脫胎換骨式的成長。實際上,這種成長亦與影片開篇中的消沉、寡言、失落的青少年形象構成了一種成長語境下的意象化指涉,顯然,后者成為前者的所指。而這部影片中的絕大多數場景卻是沉郁的,女主角出獄前的懸梁自盡,亦與影片中的那句“連對你敞開懷抱的天堂也會說,你生命的終局比開端更美麗,我死,即我生”若合符節,共同形成了一種充滿愛的生命的互文式言說。[5]

(二)朗讀的意象化救贖互文

偉大的作品總是由宏大的歷史背景與廣闊的時空語境中建構出來的,事實上,回到現實,每個青少年在其人生成長之路上,都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或者會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本片中的男主角在其青少年時期的那段情感人生,則使其事實上已經背負起了一個一生難以卸下、難以消解、難以釋懷的較為沉重的十字架。因此,才會以隱性的朗讀者身份出現。實際上,這恰恰是一種圣經意義上的救贖表現,尤其是在女主角入獄其間,男主角的可持續的在影片中以意象化表達的救贖,更以一種兩個年代、兩種朗讀者身份、兩種不同境遇詮釋了一種高級互文的意象化兼涉。這部影片中的意象化救贖互文從形而上的高度針對人類根性靈魂進行了一系列質詢,而這種質詢的答案則應求諸于人類的根性靈魂。從某種意義而言,這種向根性靈魂的上溯已經升格為一種互文理論向影視化的深度融合探索。這種意象化回歸的探索,顯然為更為進階的意象式升華作足了意象化鋪陳。

(三)朗讀的意象化升華互文

《朗讀者》一片中的男主角與女主角,二者均帶有一種情感與理智在心靈中長期徘徊的奧德塞式情結,二者的深度融合與消解則以一種代際罪惡的朗讀者救贖,一并升華為一種心靈救贖的映象。在影片的最后,朗讀的意象化指涉互文與意象化救贖互文的作用,隨著女主角的逝去卻并未消失,反而在男主角的努力之下,實現了意義更為深遠的對于現實的規訓。這部影片中的意象化的指涉展現了一種互文的精妙的影視藝術化表達,這部影片沒有絲毫的傳統意識形態類影片中的刻意式道德說教,而這種卸下道德焦慮的意象化釋出反而成為一種形而上的心靈解脫。同時,這部影片亦表現了,青少年個體在時代劇變大背景下的靈魂深處的那種難以排遣的孤獨,以及生命個體之間的那種極其微妙的看似 完全沒有關系,實則有著互文式千絲萬縷關聯的奇妙之緣。

結語

誠然,互文性理論已經成為后現代文化創作與研究等方面的核心術語,而優秀的影片總是能夠由人物與故事的互文演繹,為觀眾開打一個充滿意象化的世界?!独首x者》一片在圍繞人物與故事的互文演繹過程之中,以其進階的互文性影視創作技法,將人性與愛情巧妙地置入于不同的時空中,以其歷時性、共時性、共時空穿梭性等互文技巧,展現了一部與荷馬史詩《奧德塞》一樣,描繪一場生命的無盡旅程的人生。同時,更在以互文性描繪愛情寓言中詮釋了一種超越歷史時空的人性拷問、人性復蘇、人性覺醒。

參考文I:

[1]羅婷.論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論[J].國外文學,2001(4):9-14.

[2]米高峰.影片《朗讀者》:文本朗讀背后的愛情挽歌[J].電影評介,2011(3):47-49.

篇8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4-0092-03

Intersexuality Theor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WANG Wei

Abstract In translation classroom,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of rail transit systems

in Beijing and Tianjin lacks unified standard, which will be incompa-

tibl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a unified translation criterion for the rail transit public signs in light of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Key words intersexuality; rail transit; public sign language; transla-tion; standardization

1 互文性與翻譯教學

在筆者所講授的“時文翻譯”和“非文學翻譯”課程中,通過訪談法得知,在應用文體的漢英翻譯實踐中,學生主要遇到的難點有:1)受漢語思維影響,在英語譯文中拷貝漢語句法詞法;2)缺乏語境觀念,選擇具體單詞句式存在誤區。這兩大難點導致大量中式譯文的產生。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引入互文性理論,可以有效提升漢英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在語料方面,本文選用軌道交通公示語為例,論述互文性的實用價值。

就翻譯單位而言,英文軌交站名是較長的“短語”[1],屬于卡特福德(Catford)分類的第四層級,也就是紐馬克(Newmark)認定的翻譯“操作單位”[2]。依照潘文國的分類,漢語軌交站名是一種較長的“辭”[3],即詞和短語。由此可見,英漢站名處于相同語言層級。

互文性這一概念首先是由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并論述的??死锼沟偻拚J為:“任何語篇都是對另一個語篇的吸收轉化。互文性這一定義取代了互主觀性,詩學語言被解讀為至少是雙重的?!盵4]她還區分了水平互文性和垂直互文性。前者指某一語篇參照或直接借用其他語篇;后者指構成語篇的直接或間接的語境,包含語篇、語式以及話語等方面內容。哈蒂姆和穆蒂(Hatim & Munday)指出:“語篇成分依存于其他語篇才能傳達意義,而互文性就是傳辭達意的加工機制?!盵5]

因此,京津軌交公示語和香港地鐵公示語存在水平互文性關系,雖然不能直接借用,但香港地鐵公示語英語譯文可以為京津地鐵站名英譯提供參照標準。軌道站點名稱作為公示語的一種,在實際應用中主要起到指示和提示的功能,即提示乘客到達站點或換乘站點,因此,譯文必須清晰明了,而不能含混不清。英譯軌交站名必須發揮指示功能和傳信功能,明確告知乘客車站信息。

2 相P研究

廣義而言,京津地區現有地鐵系統(subway system)、

規劃中的北京地鐵平谷線(即郊區通勤列車,commuter rail)以及規劃中的京津冀城鐵(inter-city rail)均屬于軌道交通系統。通過分析現有的京津軌道交通公示語的英譯名稱,發現翻譯質量參差不齊,并且缺乏統一技術參數標準。如果這種情況不加以糾正,會阻礙交通一體化進程,并且與京津冀地區的國際化定位嚴重不符。有鑒于此,本研究將從目的論和互文性視角為京津軌道交通公示語英譯提供統一標準,有效提升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國際形象和文化內涵,在語言文化領域為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提供技術支持。

呂和發認為:“公示語是用于公共場合對社會民眾傳達提示、警示、要求和限制等意圖而使用的特殊用語?!盵6]公示語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具備四方面功能:指示性、提示性、警示性和強制性。王樹槐提出地鐵公示語翻譯遵從“習慣原則、簡潔醒目原則、譯名從實原則、因況省譯原則、通俗易懂原則、足夠清晰原則、委婉禮貌原則”[7]。本研究把互文性理論運用到公示語翻譯實踐中,參考香港地鐵(MTR)公示語的翻譯標準,為京津軌道交通公示語翻譯提供統一的翻譯標準。

3 語料轉寫與分析

為便于語料分析,通過網絡下載北京地鐵(Beijing Subway,官網地址:http:///)、天津軌

道交通(Tianjin Rail Transit,官網地址:http:///)以及香港地鐵(Mass Transit Railway,MTR,官網地址:http://.hk/ch/)的線路圖,并且將其中的漢語名稱和英譯名稱進行轉寫分類(如表1所示)。

具體的翻譯方法(如直譯、意譯、音譯)是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在語言層面的體現。如表1所示,北京地鐵和香港地鐵均采用“歸化―異化”策略,在語言層面上,“直譯”“直譯+音譯”“音譯”都有所運用;而天津軌交則只采用“異化”策略,在語言層面上只采用了“音譯”方法。

4 問題與解決方案

語料統計顯示,京津軌交公示語英語譯文存在諸多問題。按照互文性理論要求,譯者需要參考香港地鐵的英文譯名加以改進。

突出問題 根據上文的語料統計與分析,發現兩大突出問題。

1)英譯名稱混亂,缺乏統一的標準化翻譯方法。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京津兩地標準不統一。如北京地譯采用3種方法,即“直譯”“直譯+音譯”“音譯”;而天津軌交英譯則只使用1種方法,即“音譯”。②即使是北京地鐵系統內部,也存在翻譯標準混亂的情況。如:傳媒

大學站采用直譯法,譯為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而首經貿站和物資學院路站則采用音譯法分別譯為

Shoujingmao和Wuzixueyuanlu;北京大學東門站采用“音

譯+直譯”的方法,譯為East Gate of Peking University,

而天壇東門站則采用音譯方法,譯為Tiantandongmen;海淀五路居站和清華東路西口站均采用音譯法,分別譯為Haidian Wuluju和Qinghuadongluxikou,二者拼寫方法存在顯著差異;沙河高教園和良鄉大學城均采用“音譯+直譯”法,但分別譯為Shahe University Park和Liangxiang Uni-

versity Town。

2)天津軌道交通站點一律采用音譯法,一部分站點的英譯名稱對于外國乘客也容易帶來困惑,如濱海國際機場(Binhaiguojijichang)、空港經濟區(Konggangjingjiqu)、天津站(Tianjinzhan)、財經大學(Caijingdaxue)、周鄧紀念館(Zhoudengjinianguan)、西站(Xizhan)、北站

(Beizhan)。對于不懂漢語的外國游客而言,他們很難理解這些音譯名稱所代表的站點及其功能。

解決方案 參照香港地鐵名稱的英譯方法,京津軌交公示語英譯應遵循“通俗易懂,簡潔明晰”這個統一的翻譯標準。具體到翻譯方法,應當根據具體站點及其功能定位,分別運用直譯、音譯+直譯以及音譯這3種翻譯方法,使站點的英語譯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1)應當采用直譯或音譯+直譯的方法翻譯帶有特殊功能的站名。例如:濱海國際機場應當改譯為Tianjin Binhai

International Airport或Airport(參考港鐵譯法,簡單譯為Airport即可);天津站應當翻譯為Tianjin Railway Station;而周鄧紀念館則應譯為Memorial to Zhou Enlai

and Deng Yingchao;北站則應譯為Tianjin North Railway

Station;天壇東門應譯為East Gate of Temple of Heaven。

2)把握好直譯的度,不過分直譯。例如:孫河可以音譯為Sunhe,而譯為Grandchild River則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同理,褡褳坡音譯為Dalianpo即可,不必直譯為Long Rectangular Bag Slope。

3)把握好音譯的度,對于某些表示方位坐標名稱的站點,適宜采用音譯+直譯的方法處理。例如:惠新西街南口(Huixinxijie nankou)和惠新西街北口(Huixinxijie beikou)的現有音譯分別有5個漢語音節,非常拗口,而且不容易分辨具體方位,可以改譯成West Huixin Street, South End和West Huixin Street, North End,便于外國友人理解識記;同理,榮京東街(Rongjingdongjie)宜改

譯為East Rongjing Street,而物資學院路(Wuzixueyuanlu)

宜改譯為Beijing Wuzi University Road或Wuzi University

Road即可。

Frederick Hale(2013,學術交流)認為,在英式英語中,方位形容~與被修飾名詞的排列順序較為靈活,如Strat-ford East和East Stratford的語義是一樣的,不會造成歧義;而美式英語中,方位形容詞一般置于被修飾名詞之前。因此,建議把北京地鐵15號線的關莊(Guanzhuang)站改

譯為North Guanzhuang,而把地鐵八通線的管莊(Guanzhuang)

站改譯為South Guanzhuang,以示二者區別。

5 結語

必須清楚認識到由于翻譯標準的混亂,可能會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帶來某些負面影響。因此,在實施京津冀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的同時,必須從語言規劃(language planning)的高度統一探討研究交通公示語英譯問題,從而有效提升這一地區的國際化程度。統一的翻譯標準除了可以提升漢英翻譯教學質量,還符合交通部門技術標準一體化的要求,并且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屬性,可以為其他地區的軌道交通公示語英譯提供參照依據。

參考文獻

[1]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17.

[2]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 Pren-

tice Hall,1988:65.

[3]潘文國.字本位與漢語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KRISTEVA J. Desire in Language: 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

66.

[5]HATIM P, MUNDAY J. Translation: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London: Routledge,2004:86.

篇9

對來本院診治的6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30例?;颊呔鶠榕?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29.4±5.3)歲。患者中,5例多囊卵巢綜合征,10例宮頸炎,10例月經失調,13例盆腔炎,17例子宮肌瘤,5例其他。兩組患者對其治療方案等均具有完全知情權,實驗均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患病時間、患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即:一般護理(休息、飲食、標本留取)、病情觀察、簡要的健康教育,生活護理基本情況,入院評估及其治療風險評估等。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入院前,部分患者內心不免會產生焦慮、恐慌等心理。此時,要加強患者心理護理。盡快安撫患者心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并消除她們負面心理。②知識宣教:加強相關知識宣傳,根據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年齡階段等,采用合理方式進行知識宣傳,讓她們對疾病有一個總體把握。③優質護理:根據患者情況實施優質護理時要充分調查護理人員積極性,定期為患者發放問卷調查等,積極采取患者意見,并召開座談會等,為醫護人員完善服務質量等提供依據。④飲食護理:讓患者多飲食高營養食物,更利于患者消化、吸收[2]。

1.3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實驗組30例,痊愈15例,顯效10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30例中,痊愈13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療效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10

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國英護專業教育理念相對傳統,甚至滯后,多數相關院校的培養更重視學生醫學知識的教育,忽略了人文素質的培養,造成我國護士護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嚴重欠缺。研究表明,我國英護專業畢業生在醫學基礎知識、護理理論和操作技能上,決不低于國外護士,但是在跨文化交際技巧,人文關懷方面,中國的護理人才卻顯得尤為薄弱。因此英語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與改革要從徹底轉變教育理念入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滲入人文關懷理念,深刻理解人與人,人與環境,環境與健康的關系,而不是傳統的將護理觀念集中在人和疾病上。確定新型英語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指導思想,暨在疾病的處置過程中,護士處于助手地位;在健康教育、指導及管理等工作方面,護士與醫生地位平等,是同事、是協作者。其次,英語護理專業人才教育觀念應突出國際人文特色,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本專業教育理念的一大核心還包括對不同國家人文、倫理、護理理念、工作標準的知識傳授,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3.人才培養過程的改革與發展

3.1新型英語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

英語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為培養高素質國際型護理人才,使護理人才具備到國外醫療衛生機構和國內涉外醫療機構工作的能力。因此,英語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扎實的外語應用能力,能滿足國際護理對象的需求,提供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咨詢服務的能力;應具備從事預防保健及家庭護理的能力;應具備從事護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是既熟悉本國文化又了解國外文化,具有跨文化的理解和溝通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護理人才。

3.2改革培養環節,強調知識、能力、素質并重

原有的護理模式存在以下幾點不足:第一,“先基礎、后臨床、再實習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第二,課程設置不合理,護理醫學理論知識偏多偏重,而實踐應用課程偏少,外語能力訓練課程不足,忽視了專業的特殊性和實踐性。第三,人文素質教學缺失,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不足。與之相對,我們應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是打破傳統的“三段式”模式,實行邊理論邊實習,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二是精簡護理醫學基礎理論課,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教學中,讓學生在動手實習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學習;三是重視英語課程,適量增加外語聽說能力訓練,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課程,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及人文關懷素養。

3.3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優良的師資隊伍是新型英語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發展的保障。首先要注重教師教育理念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使教師團隊充滿德藝雙馨的優良骨干,引導教師團隊卓越發展,將優良品行滲透到教育過程中。其次,該專業教師應具備當今國際護理理念,把握護士角色國際化、多元化發展趨勢,同時要需具備較強的專業英語能力。第三,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該專業需要護理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都相對過硬的教師。多組織挑選相關專業教師出國進修培訓,提高專業語言能力。也可采用兄弟院校、合作院校間教師的合作交流,促進英護專業師資隊伍水平的提高。

3.4加快教材建設改革與發展

隨著全球對護士市場的重視度關注度日益提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人才與文化的交流頻繁,國際護士市場對涉外護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語護理專業必須以時代為背景,跟上時展變化,面向世界,跟上時代的步伐。英語護理專業的教材不僅要適合國情,還必須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要不斷更新完善相關教學教材,積極借鑒國內外護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更要重視外語教材的更新,提高外語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

篇11

許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經常抱怨說英語單詞太多,記不牢,即使記住了單詞,也不知道怎樣正確使用。的確,詞匯是很多中國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詞匯在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充分認識與肯定(如Carter[1]、Wilkins[2])。正如語言學家Mc.Carthy指出的那樣,“不管一個人的語法學得多好,不管他的語音有多漂亮,但是如果他沒有足夠的詞匯來表達他的感情或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想法,他就無法用這門語言和別人進行交流”[3]。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GeorgeW,Wilkins)在《語言教學中的語言學》一書中也曾指出:“如果沒有語音和語法,還可以傳達一點點信息,但是如果沒有詞匯,那就不能傳達任何信息”[4]。然而僅僅意識到詞匯的重要性是不夠的,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學好和教好詞匯。在這方面,一些學者如Nist和Simposon[5]、Graham[6]等都曾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Rivers指出:“學生必須知道怎樣去學習詞匯,必須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來擴大和組織他們的詞匯存儲量(wordstores)”[7]。

中國也有許多學者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方面作過一些研究,如吳霞和王薔[8]、王文宇[9]、陳輝[3]、呂文澎[10]、吳麗林[11]、張萍[12]。這些研究對于我們了解我國目前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現狀有很大的幫助,并就解決詞匯學習和教學這一問題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然而他們多數只是從學習者的角度來進行考察分析。目前,關于教師是如何看待和開展英語詞匯教學方面的研究卻不多,而把學生的詞匯學習與老師的詞匯教學相結合起來考察的研究則更為少見。為了分析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原因,本文首先提出了一個假設:這不但要歸根于學生缺乏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而且也因為教師未對詞匯學習策略的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及對學生的學習困難缺乏充分的了解。根據這個假設,筆者針對學生和教師分別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旨在發現教師對學習者的學習困難的認識與學生們自己所感知的學習困難之間是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希望本次調查的結果能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解釋這一問題。

二、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分教師和學生兩組。教師組為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第四教研室的20位老師。學生組為長沙理工大學工程管理大二的一個班,共33名學生,其中女生22人,男生11人。(有一定的代表性)選擇這些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是因為作為大二的學生,他們在英語詞匯學習上已有相當經歷,而且由于他們臨近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不得不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單詞,擴大詞匯量。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他們對詞匯學習往往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對詞匯記憶效率也會予以更大的關注。

(二)調查手段

本次調查是通過這兩組對象分別回答一份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的。筆者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一份給教師,一份給學生。為了不引起誤解,問卷是用中文寫成,且問題設計得盡量簡潔明了。教師卷和學生卷各由9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的后面,都列有A、B、C、D等選項以供選擇。這兩份問卷除了有些地方措辭不一樣外,所涉及的問題基本上相似。設計這兩份問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和教師對詞匯學習和教學的看法和他們在詞匯學習與教學中運用的方法或策略。

調查者把這兩份問卷分別發給兩組對象,告訴他們不必在問卷上寫出他們的姓名,并要求他們真實地回答問題?;卮饐柧淼倪^程大約花了15分鐘。最后用百分比計算出結果。為了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做完調查問卷后筆者與部分調查對象進行了訪談。訪談記錄顯示他們能較認真如實地回答調查問卷中的問題,且對訪談記錄的分析結果與調查問卷的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三、調查結果

(一)英語詞匯教學結果分析

教師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10%的老師認為詞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是“最重要”的,70%的老師認為它“很重要”。在回答“您認為英語學習中哪一項是您的學生感到最困難的?”這一問題時,各選項的比例情況是:口語(45%)>聽力(40%)>寫作(25%)=詞匯(25%)>閱讀(15%)>語法(10%)。

調查結果表明,65%的老師在精讀課上非常注重詞匯部分的教學,55%的老師意識到學生應該通過采用多種策略來學習和記憶單詞。但當問及“您在課堂上有沒有給學生講授一些詞匯學習的方法或策略?”時,55%的老師回答“有,但不多”。在回答“您認為哪種或哪幾種策略最適合您的學生,效果最好?”時,85%的老師選擇了“運用語言學知識(如同義,反義,一詞多義,前綴,后綴等)”,只有兩個老師(10%)選擇了“反復朗讀或拼寫單詞”。

(二)英語詞匯學習結果分析

根據對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問卷調查結果,75%的學生認為詞匯學習在整個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還有22.5%的學生認為是“最重要”的,而沒有一個學生選擇“不重要”??梢?多數學生已意識到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在回答“你認為英語學習中哪個部分最困難?”時,各選項的結果為:聽力(50%)>閱讀(47.5%)>詞匯(42.5%)>口語(37.5%)=語法(37.5%)>寫作(35%)。對于“你認為詞匯學習困難中最重要的是哪個因素?”這一問題,77.5%的學生認為是“單詞太多,記不牢或記了也很容易忘掉”,40%的學生選擇了“單詞的用法(如后接動名詞或不定式,介詞搭配等)”,37.5%的學生回答是“即使認識這個單詞,自己也用不出”,而22.5%的學習者選擇了“易混淆的單詞或詞組”。

90%的學生在回答“你經常運用什么方法或策略來記憶單詞?”時,選擇了“反復朗讀或拼寫單詞”,只有12.5%的學生選擇了“運用語言學知識(如同義、反義、一詞多義、前綴、后綴等)”。當問及“你認為哪種或哪幾種方法或策略對你最有效?”,55%的學生選了“反復朗讀或拼寫單詞”,而只有15%的學生回答是“運用語言學知識(如同義、反義、一詞多義、前綴、后綴等)”。

四、討論

從調查結果中明顯可以看到,兩份問卷的結果有一些相似之處。兩組調查對象都充分地意識到了詞匯在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詞匯不是英語學習中最難的部分,也不是最容易的部分。55%的老師承認他們在日常教學中并沒經常講授學習詞匯的策略方法。而90%的學生在學習單詞時用得最多的還是“反復朗讀或拼寫單詞”,很少使用其它策略。如,只有兩個學生(5%)使用了“聯想法”,而沒有一個人使用“制作單詞卡片,定期復習法”。事實上,許多學生在剛拿到問卷,看到上面列著的多種詞匯學習策略時,都很吃驚。這說明很多學生仍然習慣于使用一些像死記硬背這樣的傳統方法來記憶單詞,而沒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采用多樣有效的學習策略。

另一方面,把兩份問卷的結果進行對比,就不難看出,教師眼里的學習者的學習困難與學習者自己所感知的學習困難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正如Graham在1997年的《有效語言學習》(EffectiveLanguageLearning)中所說,“我們需要研究教師在多大程度上意識到他們學生的困難、焦慮和目前的學習習慣。若要做到教學方法與學習需求相符合,教師的這種意識顯然對于師生間的和諧關系是至關重要,然而,是否所有的教師都能如此了解他們的學生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6](P124)。在本次調查中,教師認為口語是他們學生感到最困難的部分,而學生自己則認為聽力才是他們最簿弱的環節。盡管“反復朗讀或拼寫單詞”這一策略遭到老師們的冷落(僅10%),但它卻是目前非英語專業學生使用最多的策略(占90%)。85%的老師認為“運用語言學知識(如同義、反義、一詞多義、前綴、后綴等)”是最適合學生,效果最好的策略。然而只有6個學生(15%)認為它是“最有效的”。

總而言之,教師和學生在觀點上和策略的使用上的確存在著差距。學生沒能運用多樣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師缺乏對詞匯學習策略教學的正確認識及對學生的學習困難的充分了解,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夠理想,在一定意義上解釋了詞匯學習困難的原因所在。

五、結論與建議

詞匯在英語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它往往是許多非英語專業的中國學生經常抱怨的問題之一。造成詞匯學習困難的部分原因是學習者沒能運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而教師對于這個問題也應該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學生和教師都應充分地認識到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對于提高正確運用詞匯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筆者現從教與學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議:

1、英語教師應通過談話、問卷調查、征求意見等形式盡可能地了解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目標及學習困難,然后適當調整課堂教學以適應學生的真正需求。

2、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講授學習詞匯正確方法的重要性。應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講座、學習經驗座談會、練習訓練等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詞匯學習。

3、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應考慮到學生學習風格和興趣愛好的不同,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詞匯學習方法。

4、英語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過度地依賴于教師和字典對英語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鼓勵他們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學習詞匯,并采用測試、競賽等活動讓他們看到采用有效學習策略的真正好處。

5、為了做到以上這幾點,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擴展語言學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識。

參考文獻:

[1]Carter,R.Vocabulary:AppliedLinguisticperspectives[M].London:Roultedge,1998.9.

[2]Wilkins,D.A.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London:EdwardArnoldLtd,1974.118.

[3]陳輝.非英語專業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J].外語教學,2001,(6):46-50

[4]鄒愛民.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談[J].外語界,1993,(1):29-33.

[5]Nist,S.L,Simposon,M.L.Developingvocabularyconceptsforcollegethinking[M].Massachusetts:D.C.HealthandCompany,1993.

[6]Graham,S.Effectivelanguageleaning:PositiveStrategiesforAdvancedLevelLanguageLearning[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7.

[7]Carter,R,McCarthy,M.Vocabularyand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8.

[8]吳霞,王薔.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1):53-57

[9]王文宇.觀念、策略與英語詞匯記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1):47-52

篇12

遠程教育運用于護理教育中具有方便、課程信息流通性好、小組科研項目更容易完成等諸多優勢。

為了滿足護理人員不斷更新護理學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需求.繼續護理學教育迫在眉睫。我國當前還處于繼續護理學教育的初級階段。其教學方式主要以傳統的面授為主。為了進一步發展我國繼續護理學教育事業,促進護士專業知識技能更新.下面就我國傳統繼續護理學教育的局限性,遠程教育在繼續護理學教育中應用的優勢、現存問題及應對措施進行探討。

一、傳統護理學繼續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當前大多數有繼續教育需求的都是注冊護士.他們大多在醫療保健機構全職工作并期望獲得更多學習的機會。許多注冊護士工作是12h值班制或輪班制,與傳統教育課程安排產生嚴重沖突。另外,護士大多為女性,工作同時承擔著較重的家務,參加脫產繼續教育。耽誤正常工作也意味著工資收入沒有保障。

護理學繼續教育項目大多在大城市及醫科大學舉辦。多數基層醫院采用院內選拔優秀護士。送往上級醫院進修的方式作為進行繼續教育的途徑.但機會十分有限。而由于醫療機構未建立繼續教育管理部門、經費有限、外請專家困難等原因導致醫院不能正常開辦學術講座、學習班,進一步限制了護理學繼續教育的開展。

二、遠程教育在護理學繼續教育中應用的優勢

2.1時空延展性

基于網絡的遠程教育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取代了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舊傳統,而遵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護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精力,合理安排學習進度。在家就能主動上網學習;另外,網絡教學的關鍵特點之一就是增加了交互性,它以高新技術構建完善的資訊平臺.學員只需一臺電腦就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教學動態,給那些因遠離學校。工作繁忙而不能參加傳統課堂教育的護理人員提供了學習機會。同時也不會因外出學習、經費問題而與護士家庭角色造成沖突。

2.2學習資源共享性

學習者可以進行網上檢索.第一時間獲得國內外最新資料;同時網上教材傳遞十分迅速,通過網絡取得最新資料,可以極大地豐富教育資源。學習者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臼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專業、老師和課程,足不出戶就能和全國的院所、專家取得聯系,進行在線交流,更合理地利用資源。

2.3學習對象廣泛性

遠程教育向所有愿意接受教育的人開放,對學員沒有專業、年齡、課程長短的限制。無論是醫院、社區或是保健單位的護理人員在任何時候只要有接受繼續教育的需要,都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掌握護理知識。真正做到終身學習。將護理知識推廣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最終實現全民健康。

三、遠程護理學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3.1傳統教育理念的挑戰

目前.多半老護士從未接觸過在線教育的理論及方法。因此人們對其教學方式非常陌生。優勢有待了解,對培養質量持懷疑態度。據相關研究㈦結果顯示,學生仍然習慣于教師面對面地講授和指導。選擇傳統學習方式的仍占多數,只有8.5%的學生選擇通過網絡學習。

3.2資源、設施短缺

資源短缺是我國目前教育信息化行業普遍存在的同題。我國護士的計算機使用能力有限。2006年一項對加利福利亞、圣地亞哥兩地192名護士的調查表明,只有不到23%的護士對自己計算機技能非常滿意,可見計算機的運用能力低是學生難以參加遠程學習的原因之一。另外,遠程教學資源開發不足,既懂計算機又有一定專業經驗的開發人員十分缺乏.直接導致國內護理教育軟件處于數量少、質量差的局面。而在國外,新的學習管理系統擁有更易于操作的教學軟件,用于全程討論,促進合作學習,跟蹤學生參與情況,發送音頻、視頻信息,提供個體化反饋,給學生分配任務,記錄學習情況。評價學習效果等。

3.3專業師資不足

我國遠程護理繼續教育剛剛起步.參加教學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兼職教師。專職教師寥寥無幾㈣。而且他們很難適應現代遠程護理繼續教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另外。遠程護理教育是將護理知識與計算機知識緊密結合的產物.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兼職教師常常缺乏制作課件的能力。

3.4師生交流不夠

學員的基礎層次不盡相同。很難保證所有人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而且相對于面對面授課的課堂教育。師生分隔、單獨學習又使得以網絡教學為基礎的遠程教育缺少師生之間的雙向交互。

3.5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良好的教學質量是遠程教育得以生存及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護理繼續教育根本目標的重要保證。雖然國家對遠程繼續教育做出了相關規定,但由于遠程教育無約束的特征,決定很多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無法掌握自己的學習行為及有效利用資源。加上我國還處于遠程護理學教育的初級階段,各方面條件均不成熟,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北京某三甲醫院的一項調查顯示。該院開展的現場繼續教育學習效果優于遠程教育,雖然83.3%的護士選擇遠程教育學習。但僅有21.4%的人認為遠程教育學習效果好。

四、建議

4.1轉變教育理念

轉變教育理念是發展遠程護理學繼續教育的基礎。讓護士了解通過網絡進行繼續教育的方式、優勢與前景十分重要;同時更要轉變廣大教育者的傳統觀點.鼓勵其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支持教育改革。根據國情制訂相關政策,嚴格管理。確保遠程護理學繼續教育的質量。

4.2豐富教育資源。培養專業師資

解決資源、設施不足的問題是遠程護理學繼續教育實施、發展的關鍵。在計算機擁有及使用能力方面.合理利用資源才是可行途徑。醫院可以成立小型機房、多媒體教室。給眾多護理工作者提供遠程教育的基本保障。在網絡支持及軟件開發方面,政府應重視衛星電視網絡,計算機網絡硬件資源建設投資。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各界人士以投資、募捐、聯合辦學等各種方式支持基礎網絡設施建設、開發護理教學軟件。還可以通過與國外護理院校結成互助對象.學習先進的辦學經驗,引進教學軟件。再根據我國遠程護理學繼續教育現狀予以本士化。開發適合我國護理繼續教育現狀的教育軟件。

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專職遠程護理學教師迫在眉睫。制訂教師的選拔標準。應具備護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教學效果良好;具備基本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和應用技術。另外,引進國外優秀師資.或派送教員到遠程護理學繼續教育開展良好的大學深造也是可行之道。

4.3提高教學質量

篇13

2.制訂規范化指導語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傳遞最強有力的手段[3]。它可以直接地及時地交流信息,溝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時不恰當的語言表達,往往會誤導病人,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在臨床實踐中,曾有一位病人談到手術怕痛問題時,一位年輕護士則對病人說:怕痛讓麻醉師多上點麻醉就行了。第二天病人打完連硬測麻醉平面時,不管針頭、針尾碰到皮膚他都叫痛,目的為了可多打點麻醉,使得麻醉醫師無法正確測試平面,延誤了手術時間。應用規范化指導語后,事先告訴病人麻醉過程,指導病人密切配合,確保麻醉、手術順利進行。因此通過設計的語言,實現對患者的心理調控及心理支持,往往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制訂了以下9條規范化指導語.

2.1擔心疼痛一般情況下,手術是在充分麻醉、安全、無痛的情況下進行的。另外,我院麻醉科的學術地位、臨床經驗,在全市處于領先地位,大部分醫生具有一定的臨床麻醉經驗。上完麻醉后將測試麻醉平面,到時麻醉師會用針頭點刺手術范圍表面的皮膚,您需分清刺痛與點觸感覺,希望您如實反映。術中麻醉師還會根據手術需要輔助用些鎮靜藥,可能您一覺醒來,手術已經結束了。

2.2關心主刀醫生及手術效果您的手術情況將由負責手術的外科醫生向您解釋。我院是三級甲等醫院。您要相信我院外科醫生的醫術、醫德水平。如手術過程中有疑難情況,會及時組織全院有關科室和有經驗的專家親臨解決,您盡管放心。

2.3要求關心照顧您明天早上進手術室時,會有護士、護士長迎接并關心您,為了減輕病人的緊張、焦慮情緒,我們手術室為病人設置了背景音樂。在手術等候期間,您可以借助優美、流暢的輕音樂,得到適當調整和放松。整個手術過程中您有任何不適或需要,可隨時向巡回護士或麻醉師反映。我們將為您提供一流的服務,請您放心。

2.4擔心疾病性質首先希望您手術結果屬良性。但有時結果可能會事與人違,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醫學在不斷發展,有不少治療和控制腫瘤的方法,如:化療、放療介入療法,中藥等。另外,有些腫瘤只要是早期診斷、早期手術、遠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術后要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鍛煉,按時隨訪,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樣生活。

2.5擔心室溫手術室內溫度按規定應保持在攝氏22℃。當傷口消毒前,巡回護士會把空調暫時關閉,有時因特殊手術需要,室溫可能會低于22℃。如您覺得冷,一定要及時向巡回護士反映,我們備有特制的小棉被為您解決怕冷問題,您不必忍受不說。

2.6關心愈后情況人的個體差異性很大,愈后情況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緒、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及盡早下床活動等,都能有利于術后早日恢復.由于手術室護士對病人(您)出室后的具體情況不了解,很難作出全面、正確的評估,應由主管您床位的護士、醫生根據術后情況為您作具體解答。望您諒解。

2.7要求保留臟器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該保留有關臟器。如病變累及附近臟器,手術醫生會根據病情與家屬及時聯系,在家屬同意情況下,再進一步決定手術方案.您應該相信醫生和家屬的決定。

2.8術中不要輸血麻醉師會根據術中出血情況,判斷您是否需要輸血。一般介于可輸、可不輸的情況下,會尊重您的意愿,盡量不輸,但術中出血非輸不可時,一定得輸,否則會影響生命安全。當然輸血有可能會帶來血清感染的危險。但其發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2.9擔心經濟您的擔心我們會認真考慮,術中我們會根據您經濟狀況保證情況下,控制高費用物品的使用,請您放心。如您實在有困難無法解決,可借助有關機構反映,以解決您的經濟問題。

3.掌握交流技巧

友情鏈接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