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數字化和移動平臺的期刊訂閱模式

受最近 Science 網站的一則報道“科學家揭開期刊訂閱的秘密”的啟發,介紹目前傳統紙質版、數字化和移動平臺的期刊訂閱模式,闡述捆綁式訂閱價格差異較大的秘密是為了盈利,也是為了保護引用率少的期刊免遭淘汰。認為: 模糊的我國專業期刊訂閱盈利模式成為阻礙期刊發展的瓶頸,但其經營模式也出現了新的趨向; 因此,尋找一種成熟、合理、適合自己期刊發展的經營模式,對于專業期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相對于傳統紙質期刊,數字化和移動平臺的訂閱模式更加容易保存、不占空間、容易傳輸,傳播速度明顯高于紙質期刊,電子期刊只要上傳到網上,不分地域,全世界的讀者都可以即時瀏覽,幾小時內就會有成千上萬的閱讀量和訪問量,這是傳統的紙質期刊無法比擬的。電子期刊在檢索過程中的及時性、方便性和完善性明顯優于紙質期刊,致使越來越多的讀者訂閱電子期刊。2005 年電子期刊的利用率是紙質期刊的1. 59 倍,2009 年高達 3. 85 倍。

國外一些著名的出版集團,已經在數字化出版領域探索了多年,建立了符合自己特點的商業模式。據報道,Elsevier、Springer 等專業出版集團,其數字化出版的盈利占總發行盈利的 70% ,甚至更多; 但是,正如 Sci-ence 公布的期刊訂閱模式,各高校和學術團體通過購買捆綁式套餐的方式訂閱期刊,其價格往往附帶不公布套餐價格的保密協議。Elsevier 和 Springer 出版集團均采用數據庫的形式,讀者通過檢索功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論文,通過付費閱讀或付費下載的方式獲取論文內容。

在我國,與之類似的有同方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盈利數據庫。各高校和學術團體付費購買這些數據庫的使用權,同時也吸引個人付費下載,每篇論文的價格幾元不等。例如,《中華腫瘤雜志》2009—2013年在萬方數據網中的下載量分別為 990、3 266、9 697、13 273、15 106,呈逐年升高的趨勢,自 2011 年起下載量增加更明顯。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改善了電子期刊訂閱的便攜性,讀者可以不受設備的限制,方便閱讀和攜帶,移動閱讀已成為期刊閱讀最重要的方式之一。i Pad和手機期刊訂閱正在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期刊訂閱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目前,鑒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申請和使用均免費提供,其相應功能的開發由用戶自己決定,很多專業期刊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對于專業期刊,尤其是醫學期刊,i Pad 期刊無疑為期刊出版提供了契機,閱讀圖片是 i Pad 期刊的重要賣點,而醫學專業期刊的手術圖譜和病理圖片等在 i Pad上為讀者提供了的視覺體驗,相對于不生動的圖片來講,讀者收益更多。

但是,在國內有實力開發 i Pad 版的期刊為數不多,因為開發費用昂貴,且每年升級維護費用也較高;因此,在保障這些媒體高質量閱讀的條件下,實現期刊的盈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免責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均來源于本站老師原創或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學習和參考。本站不是任何雜志的官方網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請聯系出版社。

91综合网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