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學》雜志,半年刊,由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主管主辦的學術性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其中主要欄目有現代詩學、比較詩學、格律體新詩研究、少數民族詩歌研究等。
《詩學雜志》的創刊宗旨是推動詩歌藝術的發展,促進詩人、評論家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并探討詩歌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圍繞詩歌美學、形式技巧等方面展開討論,每期雜志都會圍繞一個中心議題來組織稿件,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視角以增進對于詩歌這一文學體裁的理解。同時,該雜志還關注詩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如認知詩學、文化詩學等,這些跨學科的研究有助于拓寬詩學研究的視野,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對話和合作。
在內容方面,《詩學雜志》設有多個常設欄目,包括中國現代詩學、比較詩學、翻譯詩歌研究、外國相當代詩歌研究、音樂文學研究、少數民族詩歌研究、抗戰詩歌研究、當代川渝新詩研究、新來者詩歌研究、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獎作家作品研究、格律體新詩研究、海外華文新詩研究以及碩博新詩論壇等。這些欄目涵蓋了詩歌研究的多個方面,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閱讀體驗。
此外,該雜志還定期舉辦各類活動,如研討會、工作坊等,以此作為平臺加強詩人之間以及詩人與讀者間的聯系。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推動詩歌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也為廣大詩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機會。綜上所述,《詩學雜志》是一份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期刊,它致力于推動詩歌藝術的發展和研究,為廣大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閱讀體驗。
現代詩學 比較詩學 格律體新詩研究 少數民族詩歌研究
(1)來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文字精煉。
(2)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指少數民族)、籍貫、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附Email與電話號碼)。
(3)參考文獻按照方括號[1]/[2]/[3]……在文末排列,按照文獻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4)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5)來稿須符合學術規范,必須具有原創性、創新性和學術性,有獨到見解和學術價值,重復率檢測高于15%者恕不錄用;一旦發現有套改、抄襲行為,取消錄用資格。
(6)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指少數民族)、籍貫、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附Email與電話號碼)。
(7)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一般不設副標題;盡量避免使用英文縮略語、字符和代號,也不應將原形詞和縮略語同時列出;題名中的外文人名用原文;文稿最好獨立成篇;英文文題應與中文文題含義一致。
(8)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9)前言應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
(10)文稿引文務須準確,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論文中引用文獻出現先后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外加方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