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視聽雜志》是國內廣播影視、新聞傳播及新媒體領域的一份重量級學術性刊物,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創辦于1993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主管。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視聽領域學術期刊,它以其深刻的理論洞察、前沿的學術探討和廣泛的業界影響力,成為了推動中國傳媒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該雜志開本尺寸為B5,發行地為北京,國內刊號為11-3074/G2,國際刊號為1004-9061。其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致力于展示視聽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并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深度觀察”、“技藝空間”、“口述歷史”、“全球視聽資訊”等,這些欄目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還搭建了一個跨學科的交流平臺。
《中國視聽雜志》的目標讀者群體廣泛,既包括媒體工作者、科研人員、高校教師和學生,也面向所有對視聽文化感興趣的公眾。它緊跟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最新進展,關注新聞倫理、媒介融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新聞生產中的應用等熱點話題。同時,雜志還聚焦于廣播影視行業的現狀、發展趨勢、技術創新與藝術表達等多個維度,為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與啟示。
深度觀察 視聽同期聲 技藝空間 口述歷史 全球視聽資訊
(1)為公平、公正,本刊執行主編僅負責編輯部事務性工作,原則上不參與審稿工作。
(2)前言:一般不超過300字。應重點概述研究的背景、理論依據、預期結果及意義等,一定要明確提出本文的寫作目的。
(3)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范。本刊拒絕一稿多投,且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
(4)全文注釋采用當頁腳注模式,用規范的中文或外文標點符號。編碼用①、②、③……之類排序,每頁重新編碼。
(5)以“參考文獻”(左頂格)作為標志,不分文獻類別不加編號,順序排列。中文參考文獻在前,按拼音順序排列;英文參考文獻在后,按字母順序排列。
(6)原稿中圖、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
(7)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學位,研究方向。
(8)摘要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對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予以概述。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圖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字數為200字左右。
(9)小標題單獨占一行,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從1開始)表示為:1.1、1.2、……2.1、2.2、……
(10)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注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以分號隔開。
中國視聽雜志在線訂閱 雙月刊
主辦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190.00/1年
人氣:5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