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布“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預測其大規模商業化的潛力,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重大影響。
這些技術代表了當前世界科技的發展前沿和未來發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來世界科技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將引領面向未來的研究方向。其中許多技術已經走向市場,主導著產業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編JasonPontin所說,突破性技術的定義非常簡單,那就是能夠給人們帶來高質量運用科技的解決方案。有些技術是工程師們天才創意的結晶;而有的則是科學家們對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所采取的諸多嘗試的集大成者(比如深度學習)。評選“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的目的不僅僅是向人們展示的創新成果,同時也是為了強調,是人類的聰明才智促生了這些創新技術。
《科技之巔1》收集了2012年~2016年的50大突破技術;《科技之巔2》梳理了2017年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 ,并邀請全球科技領域專家深度解讀。這些技術是為解決問題而生,將會極大地擴展人類的潛能,也極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面貌,值得在未來10年內給予特別關注。
源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創新預言圣經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連續17年全球科技創新趨勢并預測技術商業化潛力
全球多領域行業專家深度解讀2012年~2017年60大全球突破性科技
這些技術是為解決問題而生,將會極大地擴展人類的潛能,也極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面貌,值得在未來10年內給予特別關注
同時,本套裝贈送MITTR聯合谷歌重磅的《機器學習》商業報告中英文電子版。
(如果掃碼時遇到問題無法獲取資源,請發郵件到limengsi@ptpress.com.cn,工作人員收到郵件后會立即把資源發到您郵箱,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謝謝)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899 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是影響力較大的技術商業類雜志。內容覆蓋廣泛,涉及互聯網、通信、計算機技術、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和商務科技幾大領域。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每月有超過300萬來自科技和商業領域的專業人士與領袖,通過網站、手機應用、平面雜志以及各種活動組成的傳播平臺,分享前沿科技資訊。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擁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不同語言的9個國際版本,讀者涵蓋147個國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重點關注新興科技及其對商業和社會的巨大影響,為科技人士及商業領袖提供前瞻性的資訊和獨到深入的行業趨勢研究分析。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已經脫離了最初的雜志形態,已經成為以數字科技和線下活動驅動的全球頂尖的科技創新社區。
每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都推出3個榜單,分別為年度“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年度 “35歲以下革新者”,以及年度“50大創新公司”。
DeepTech深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新興科技的內容、文化和服務獨立品牌,同時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中國大陸地區官方合作方。 2016年4月正式上線至今,全網訂閱量達100萬,月均流量1200-1500萬,深受文化、科研、科技產業、投資人士的關注。
《科技之巔1》的目錄
2016年十大突破技術
ImmuneEngineering 免疫工程
PreciseGene Editing in Plants 編輯植物基因
ConversationalInterfaces 語音接口
ReusableRockets 可回收火箭
RobotsThat Teach Each Other 知識分享型機器人
DNAApp Store DNA應用商店
SolarCity’s Giga factory Solar City的超級工廠
Slack
TeslaAutopilot 特斯拉自動駕駛儀
Powerfrom the Air 空中取電
2015年十大突破技術
MagicLeap
Nano-Architecture納米結構材料
Vehicle-to-vehicleCommunication 車對車通訊
ProjectLoon 谷歌氣球
TheLiquid Biopsy 液體活檢
Megascale Desalination超大規模海水淡化
ApplePay 蘋果支付
BrainOrganoids 大腦類器官
SuperchargedPhotosynthesis 超高效光合作用
Internetof DNA DNA的互聯網
2014年十大突破技術
GenomeEditing 基因組編輯
AgileRobots 靈巧型機器人
Ultraprivate Smartphones 超私密智能手機
Microscale3-D Printing 微型3D打印
MobileCollaboration 移動協作
SmartWind and Solar Power 智能風能和太陽能
OculusRift
NeuromorphicChips 神經形態芯片
AgriculturalDrones 農用無人機
BrainMapping 腦部圖譜
2013年十大突破技術
DeepLearning 深度學習
Baxter:The Blue-Collar Robot Baxter:藍領機器人
PrenatalDNA Sequencing 產前DNA 測序
TemporarySocial Media 暫時性社交網絡
Ultra--EfficientSolar Power 多頻段超高效太陽能
BigData from Cheap Phones 來自廉價手機的大數據
Supergrids超級電網
增材制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ing
SmartWatches 智能手表
MemoryImplants 移植記憶
2012年十大突破技術
EggStem Cells 卵原干細胞
Ultra-EfficientSolar 超高效太陽能
Light-FieldPhotography 光場攝影術
SolarMicrogrids 太陽能微電網
3-DTransistors 3D晶體管
AFaster Fourier Transform 更快的傅里葉變換
NanoporeSequencing 納米孔測序
Crowdfunding眾籌模式
High-SpeedMaterials Discovery 高速篩選電池材料
Facebook’sTimeline Facebook 的“時間線”
《科技之巔2》的目錄
推薦序一
把握未來的產業動態和科技趨勢 吳軍
推薦序二
深科技的史詩 曹虎
推薦序三
科技盤點,未來的預案 余晨
推薦序四
技術將重塑我們的行業 杰森 龐廷(Janson Pontin)
推薦序五
全球科技發展的賦能器 田豐
前言
Fire And Footprints 火光與腳印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強化學習
人工智能AlphaGo——強化學習的空前成功
強化學習的發展史
行為心理學線:從桑代克的“貓迷箱”到明斯基的“鼠迷宮”
控制論線:控制及動態規劃
強化學習的原理淺談
強化學習的基礎概念
探索未來與利用過去的權衡
強化學習的應用
“實踐出真知”的機器人
自動駕駛汽車:學會應對復雜的路況
智能工業機器人:機械臂被裝上了“大腦”
互聯網營銷及推廣
優化資源配置,降低能耗
強化學習的發展阻力——逃不出的“維數詛咒”
專家點評:皮埃羅 斯加魯菲、姚頌、田豐、鄭文
The 360-Degree Selfie 360°自拍
360°全景相機的發展與技術革新
市場應用
寫在
專家點評:田豐
Gene Therapy 2.0 基因療法2.0
“修復控制系統”
曲折與失敗
技術更新
消除血液中的“奶油”
商業與政策的雙重挑戰
中國的基因療法:起早趕晚
中美環境差異
專家點評:謝震、茅矛、田埂、孫雋
Hot Solar Cells 太陽能熱光伏電池
光伏電池的故事
無法突破的極限
了不起的創新
遠非
徹底淘汰化石燃料的可能
專家點評:梁庭堃
The Cell Atlas 細胞圖譜
單細胞測序技術
專家點評:徐迅、曹虎、田埂
Self-Driving Trucks 自動駕駛貨車
行業領頭人Otto
貨車司機的工資會變少嗎?
安全問題
道德難題
行業競爭
競爭逐漸白熱化
中國的自動駕駛貨車
時機是關鍵
專家點評:倪凱、吳甘沙、田豐
Paying with Your Face刷臉支付
刷臉與密碼
人臉識別在中國
刷臉支付即將上線:機遇與挑戰
人臉識別與生活
寫在
專家點評:余晨、田豐、楊銘
Practical Quantum Computers實用型量子計算機
神奇的“量子計算”
量子比特
量子的不可克隆定理
量子糾纏
傳統計算機的終結者
量子計算的兩大算法
量子計算的另一個挑戰:物理實現
軍事與商業:量子計算的用武之地
量子計算應用的先行者
專家點評:張云泉
Reversing Paralysis 治愈癱瘓
前景展望與技術挑戰
專家點評:孫雋、慈宏亮
Botnets of Things僵尸物聯網
僵尸物聯網的過去與現在
物聯網時代的安全隱患
物聯網時代的安全防范及隱私保護
黑客使用僵尸物聯網如何牟利
未來展望
專家點評:鄔賀銓、方春生、鄔怡
參考文獻
《科技之巔1》的專家點評
沒錯,你現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輕易獲取信息,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卻為你描繪了一張未來科技的圖景。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只關注未來會把我們帶向何方。
George T. Whitesides|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我眼中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一個貼近時代、視野廣闊的媒體。這一點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能幫助你以一個積極的方式獲得這樣開闊的眼界。你能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發掘出許多重要的信息和話題。
Madeleine Glick |英特爾首席工程師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總是能鼓舞人心,是我獲取新科技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對于技術新聞的報道,它比其他媒體都要和及時。
Joonki Kim|韓國三星公司前CEO顧問
我閱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網絡版,并無數次地把我在這個網上看到的文章,甚至廣告鏈接發給我身邊的人和他們分享。現在各種各樣的媒體資料太多了,但這更凸顯了像《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這種高質量媒體的重要性——因為它能把重要的文章、關鍵的技術、核心的環節提煉出來,及時地讓我與朋友分享。
Sharon love|聯邦快遞前創新部總監
古人說“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在科技發展越來越超乎大眾想象的年代,我們迫切地需要一本書來總結過去,指引未來。作為歷史悠久、影響大的技術商業類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遴選10項技術創新,《科技之巔》由此而生。
胡 郁|科大訊飛輪值總裁、研究院院長
伴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新基礎設施步入成熟,全球新一輪“科技大航海時代”已然拉開帷幕,全人類正處于技術與商業模式物種爆發的臨界點,失控式創新、非對稱研究、顛覆式發展成為主旋律,這本書來自未來。
劉 松|阿里云業務總經理
《科技之巔2》的專家點評
通過閱讀這本書:首先,我們能了解當前世界上前沿的科技成就;其次,通過對這些科技成就進行分類,我們能知道將來選擇研究題目和進行科技創業應該集中在哪些方向和哪些領域;后,我們能了解科技與生活的關系。書中有的科技成就比較高深,有的就出現在我們身邊,這些成就就可以共同預測我們的未來。
吳軍|著名學者,投資人,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互聯網搜索專家
每年入選的項目連綴在一起,就構成了近20年科技突破的具象圖景。
余晨|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作為世界上極的科技媒體之一,其評選的“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是每年深科技創新的典型代表。這個榜單涵蓋了未來5年內的科技價值創造趨勢,是企業和投資者不能忽略的內容。
曹虎|科特勒咨詢集團(KMG)中國區總裁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應該說是集中代表了全球在科技領域的進展、突破,以及趨勢。這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的重大事件之一。“10大全球突破性技術”的評選,它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在未來5~10年之內,整個科技界在相關技術方面投入的力度。
胡國平|科大訊飛研究院院長
在過去一年對這些技術進行追蹤時,我們深刻認識到,這些技術的影響力將來源于它們是否能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我相信,這些技術將重塑我們的行業,也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杰森 龐廷(Janson Pontin)|《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總編輯兼出版人
內容豐富,多姿多彩
學習下前沿知識
各方面介紹的都很詳細,是一本好書
一套很好的新科技普及書籍
分析角度獨特,知識內容豐富,見解新穎,參考價值大。趕上雙十一,送貨速度還算可以,總體滿意。套裝很好。
書裝幀精美,手感舒適,物流快捷。
新書不能這樣啊,心疼
書收到很好。
非常不錯,很喜歡,有幫助
還沒看呢 包裝玩好 書籍挺規整的 好評 好看再來評價
這本書不錯
科普讀物,了解現代前言技術
作為科技的狂熱粉,我覺得浙江本書很不錯
黑白u貴噢
服務很一般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