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網絡與信息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網絡與信息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網絡與信息論文

篇1

本文按照在線社交網絡的不同應用方向,選取了CDBLP網、Arvix網、Wiki投票網絡和Enron電子郵件網作為數據源。CDBLP網是一個以作者為中心的中文學術作者合作網站,文獻原始數據庫中包括了中國計算機領域各著名期刊歷年的文章作者合作數據,其中作者的合作關系所構建的合作網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計算機領域的學者間合作情況。Arvix數據與CDBLP類似,為國外免費論文共享網站。本文將其數據集抽象為表現各個作者間合作關系的無向網絡。Wiki是一個由世界上眾多志愿者合作完成的在線免費百科全書,在眾多志愿者中有一小部分是管理者。為了能夠使一個普通用戶變成管理者,Wiki使用了一種志愿者間相互投票決定的機制。該數據集已經在眾多文獻中被用來研究網絡拓撲特性,比較有代表性。Enron電子郵件網數據用來驗證弱連接對通過電子郵件收發方式進行信息傳播的影響程度。由于對網絡特性的相關分析只有在一個連通子圖下才具有意義,因此在實驗之前需要抽取數據集中的最大連通子圖作為實驗對象。本文采用UCINET網絡分析集成軟件抽取最大子圖作為最終研究數據,采用廣度優先的搜索方法尋找最大連通子圖,從圖中的任意一個頂點出發,找出該頂點的等價類,然后再找出該頂點等價類中各元素的等價類,直到頂點等價類為空集,所得結果即為極大連通子圖。圖1為CDBLP數據的最大連通子圖,有462個節點、1950條邊。圖2為Arvix數據的最大連通子圖,有5242個節點、28980條邊。圖3為Wiki投票數據的最大連通子圖,有7115個節點、103689條邊。圖4為Enron電子郵件網絡數據的最大連通子圖,有36692個節點、367662條邊。實驗具體步驟如下:(1)通過朋友覆蓋率指標,分別計算社交網絡各條邊的連接強度。(2)按照連接強度值對邊進行排序,當移去強連接時按照強度值從大到小排序,當移去弱連接時按照強度值從小到大排序,從網絡中分別移去占總邊數10%、20%、30%、40%、50%、60%、70%、80%的連接,形成信息阻斷網絡。(3)在各個信息阻斷網絡中模擬信息傳播,直到收斂。(4)計算收斂后網絡中被感染節點的個數。實驗結果如表1~表4和圖5~圖8所示。在表1和表2中,第一列代表所移去邊的數量百分比,第二列、第三列分別代表移去強連接和移去弱連接時模擬信息傳播后信息可以覆蓋的范圍。首先分析CDBLP和Arvix的實驗數據。從表1中可以發現,當網絡完整時,CDBLP網信息傳播的范圍為334個節點。當移去總邊數10%的邊后,移去強連接后信息擴散范圍為322,然而移去弱連接后信息擴散范圍為285,擴散范圍為前者的88%。隨著移去弱連接數量的增加,弱連接對于信息傳播的阻礙作用也更加顯著。Arvix網實驗數據與其類似。從圖5和圖6中可以直觀地看到,在移去弱連接為20%到30%時曲線斜率最陡峭,同時移去強連接的曲線依舊按照基本固定的斜率下降。隨著移去邊條數的增加,對弱連接的判斷精度也相應地降低,因此朋友重疊率算法的效果會漸漸趨于好轉。當移去連接數為50%到80%時,弱連接曲線斜率平緩,原因是此時網絡已經被分割成小塊,弱連接已經起到了對信息的抑制作用。當移去連接數為50%到80%時,強連接曲線斜率平緩并且基本沒有變化,原因可能是移去強連接對信息傳播的阻礙作用并不明顯,其所產生的傳播范圍減小主要是由于連通性降低所致的。下面分析Wiki投票網和Enron電子郵件網的實驗數據。從表3和表4中可以發現,移去連接后信息傳播的范圍基本沒有變化。無論是移去強連接還是弱連接,對信息傳播的阻礙作用均不明顯,信息傳播的范圍只是隨著移去連接數據的增加,圖連通性的減弱而緩慢下降。從圖7和圖8中可以直觀地看到,移去弱連接的曲線并沒有比移去強連接的曲線整體斜率更加陡峭。兩條曲線基本趨勢一致,弱連接并沒有顯示出其對信息傳播過程的阻礙作用。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去掉弱連接或者強連接并不能有效地對此種網絡的信息傳播范圍產生抑制作用。實驗結果表明,去掉弱連接對CDBLP合作網和Arvix網信息阻斷的作用非常明顯,而對于Wi-ki投票網和Enron電子郵件網,去掉弱連接或者強連接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網絡信息的傳播范圍。這一實驗結果與之前第2節中的矛盾結論相一致。OnnelaJP等學者采用的網絡是移動電話通話記錄所形成的網絡,這是一個信息網絡而非實體關系網絡。ZhaoJi-chang等人采用的網絡是Facebook和YouTube朋友關系網絡,這是一個實體朋友關系網絡。通過本文的實驗結果分析,可以認為社交網絡應該分為實體關系網絡和信息交換網絡兩種類型,而弱連接對于信息傳播范圍的影響與具體的網絡類型有關系。通過作圖分析以及具體數據分析總結兩類網絡之間存在著如下幾點主要差異:(1)實體關系網絡中存在著明顯的社區特性,網絡由多個聯系緊密的社區組成。然而,在信息交換網絡中并沒有此類特性。(2)信息交換網絡中節點的度數差異很大,有很多節點的度數在200以上,同時又有很多的節點度數僅為1。通過統計分析發現,信息交換網絡中度的分布與指數和冪律分別類似。然而,在實體關系網絡中,大多數的節點度數相對穩定,通過統計分析發現,實體關系網絡中的度的分布基本服從正態分布。參考文獻中移動電話通話記錄所形成的網絡與本文中的Wiki投票網絡和Enron電子郵件網絡同屬于信息交換網絡,在這一類型的網絡中移去弱連接并不能實現對信息傳播范圍的抑制。而Facebook和YouTube等朋友關系網絡與本文中的CDBLP合作網和Arvix網同屬于基于朋友關系的實體關系網絡,在這一類型網絡中弱連接對于信息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弱連接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實現對信息傳播范圍的控制。

篇2

先進的網絡文化首先要是健康的文化,傳播的是正確的信息,引導社會大眾的精神文明建設;其次應該是全民參與的文化,網絡文化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公眾的參與度,所以大眾化是先進網絡的又一個性質定位;最后網絡文化應該是民族性的文化,是中國在信息全球化過程中文化創新的代表。

2.1健康的文化。網絡信息由于使用的頻繁和參與人數的眾多,所以造成信息量的龐大,以及包含信息的復雜性,在信息網中經常會夾雜一些不好的信息,比如我們經常會說,這些都是網絡的信息化。建設先進的網絡文化,就是以正確的思想和理念帶動網絡文化的傳播,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先進正確的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2大眾化的文化。網絡使用的人數已經占社會上人數的很大比率,網絡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學習、娛樂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憑借電腦和互聯網,足不出戶都可以進行電子商務,及時瀏覽信息,方便快捷的查詢資料,在網上可以自由、無限制地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進行網上求職和購物,這些都是網絡信息化帶給人們的便利。所以先進的網絡文化一定是全民參與的文化。

2.3民族性的文化。當今世界的發展已經是網絡信息化全覆蓋,不同于以往的冷戰、合作,整個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國家之間的文化傳播有很大部分是通過網絡信息化實現的。我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網絡文化影響之下,如何在資本主義網絡文化的侵蝕之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是先進網絡文化必須要保證的前提。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政治鑒別力,堅持正確的方向,用科學、有益的內容充實網絡的環境,發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管理。

3如何建設先進網絡文化

3.1政府加強對于網絡的有效管理。政府通過主動引導,將網絡文化發展向正確的方向不斷引導,這樣就能夠避免某些“垃圾文化”通過網絡信息對于民眾心理的荼毒。政府的文化、部門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規,通過提高網絡技術,借助技術手段提高網絡監控,增加網絡使用的安全系數,防止網站里不良信息的傳播和流通,確保網絡文化的信息安全和網絡的健康、正常與規范化發展。對于先進文化的管理只有政府采取相關的強制性措施才能真正起到監管的作用,而且政府的管理能夠從全局的角度對整個社會的網絡環境實現整體的肅清與有效管理,政府只要出臺相關的法律規定已經網站規定,就能有效地實現對于網絡文化的管理。

3.2增加網絡上道德約束的宣傳。網絡上的道德比社會上的道德更難維護,因為網絡文化帶有一定的虛擬性,所以沒有準確的方式去引導,但是往往網絡道德是社會道德在網絡上的反映和體現,最重要的是網絡信息化的環境是全民參與和全部信息公開化,所以在相對的網絡道德宣傳上,比社會道德有一定的宣傳與參與的優勢。具體措施就是發動所有的網絡信息系統,實現全民的監管,利用法律和道德的相互作用,這樣能夠減少網絡上不道德現象的出現,提高廣大網民的綜合素質。

3.3保護網絡信息的安全。現代網絡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對于個人信息和個人隱私經常會有泄露的危險性,所以在建立先進網絡文化的過程中,注意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同時在開發的軟件中大力發展健康的軟件,利用充滿思想性、教育性的宣傳軟件占領網絡文化前沿陣地,讓先進的網絡文化成為傳播民族優秀文化的有力手段。這是利用網絡科技的手段來實現先進網絡文化的技術基礎,更是在中國與西方的交流交往中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維護中華民族愛國愛民的優良傳統,維護中國的文化安全。

篇3

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而網絡已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網絡技術的網絡教育應運而生。上世紀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拉開了網絡教育的帷幕。新千年伊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則標志著網絡教育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新時代新形勢伴隨著新新問題摘要:網絡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產生哪些影響?二者的關系怎樣正確看待?本文不揣淺陋,意在對上述新問題略作探索。

一、網絡教育的突出特征

所謂網絡教育就是把技術層面和行為層面相結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和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構建出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在網絡教育中,學習資源在最大范圍內共享,形成最佳教育環境,保證學生個性張揚、思維創新的空間。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相比較,有以下特征摘要:

(一)交互性和開放性。在網絡教育中,師生的雙向互動、實時互動得到了加強。在和學生的交往和交流方面,教師少了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通過郵件或實時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師傳來的教育信息。接受教師的個別輔導,也可以向教師反饋教學信息;教師則根據學生隨時發送的教學信息不斷調整和改善教學,促進教學網絡全方位的能動性的實時交互,使師生之間的不間斷的交流成為可能,促進教學相長。網絡教育由于技術上突破了時空的限制,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網絡教育可以是實時的或非實時的,在線的或非在線的。網絡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接受網絡學習,且網絡教育對所有個體都是開放的。個體不會因年齡、性別、種族等因素被拒之門外,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育。

(二)虛擬性和共享性。網絡教育是虛擬的教育,它沒有真正實物形態的教室等教育場所。受教育者不必天天去教室,只需進行鍵盤操作。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電子課本、案例等,在網絡上開展實時或非實時的教學,同時利用后臺管理系統對學生的作業、測試進行監控。網絡中的資源是共享的,可以為網絡用戶所有。網絡資源是數字化資源,它不是少數人的特權。因特網上有人類迄今為止最豐富的教育資源,任何人可以通過任何地點的因特網終端進入網絡,享用網絡資源。網絡中的數據庫、圖書館、信息庫等都可以為用戶所用。

(三)個性化和多樣化。網絡教育是基于個性的教育。學習者在網絡中點擊自己感喜好的知識,自主學習探索。他們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識的控制,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視角來理解知識、發展個性、開發創新思維。

二、網絡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

(一)網絡教育解構了傳統的師生關系。網絡教育的出現使傳統教育中的師生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網絡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互動的網絡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處于準永久性分離狀態。缺乏了真正實物態的教室和學校,教師的絕對權威也不復存在。教學由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充分熟悉到自身角色在網絡教育中的轉變,由知識學習的指導者、文化知識的傳授者、課程教材的執行者和教育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未來生活的設計者、知識體系的建構者、課程教材的探究者和人際關系的藝術家。網絡教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網絡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網絡教育中的教學是以傳者和受者相互功能的形式,以信息內容為主要熟悉對象,以自主的個別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教育中,學生是以班級的方式同時同地學習,學生彼此互相影響,互相交流,共同參和。在網絡教育中,時空的彼此分離決定了學生采取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個別化學習,很少受到教師和他人的干涉。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己的生活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布置如何學習。網絡教育的教學方式的獨特處還體現在技術媒體的應用上。傳統教育中,教師主要借助黑板、粉筆、課本等輔助媒體,同時運用自己的語言、非言語行為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網絡教育中技術媒體代替了傳統的口頭傳授,教師主要依靠技術媒體傳播教學信息,如教學軟件、電子郵件、網上討論、數據文件和數據庫、在線學習管理系統等。

(三)網絡教育更新了傳統的教育觀念。網絡教育的出現為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提供可能實現的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從網絡教育中受益并把學習貫穿一生。網絡教育改變傳統教育中片面注重現實、追求已有知識的觀點。教育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我們今天把重點放在教育和學習的過程上,而不是放在傳統教育學的教學原則上。網絡教育有利于把學習中的他教轉變為自教,網絡教育中沒有教師的壓力和外在事物的干涉,學習完全自主。學生要想獲取知識,只有自己去網絡中尋求,去自主選擇。網絡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不斷解構原有的知識體系,不斷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的互補相長

(一)網絡教育益于開發學生的智商,傳統教育益于培養學生的情商。網絡教育中的信息異常豐富,教學信息的多元化,可以激發學生對現代科學的向往。學生在網絡中不僅要接受信息,還要對信息進行判定、分析和綜合。當學生從傳統教育耗時重復的任務中解脫出來后,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思索、學習和創造。雖然網絡教育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但是網絡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情商上卻有較大的困難,因為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假如忽視學生情商的培養將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傳統教育可以彌補網絡教育的這一不足。傳統教育十分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和把握社會規范、道德規范和為人處事的原則,以便在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

篇4

2網絡層面

計算機網絡互聯在大大擴展信息資源共享空間的同時,也將其自身暴露在更多危險攻擊之下。信息系統也同樣承擔著非法接入、非法訪問、病毒傳播等風險。網絡層面的安全屏障主要有:(1)路由策略。由于信息系統的網絡大部線路是基于公網的VPN通道,因此在出口處的VPN設備必然要與公網連接,為防止來自公網的非法訪問,內網用戶的IP地址使用了RFC1918所定義的私有網絡地址,這種地址外部用戶不能夠直接訪問,同時連接外網的VPN設備也不把到公網的路由廣播到內部網絡。這樣可以保證內網用戶和外網用戶雙方都無法直接互相訪問。(2)防火墻訪問控制。在中心平臺和每個地市中心節點都安裝了一臺做訪問控制的防火墻,這臺防火墻只允許內部數據通過,任何內外之間的直接訪問都會被防火墻所隔離,有效的防止了外部非法訪問。(3)多層面用戶身份認證。在網絡上用戶的合法性和該用戶擁有的合法權限均通過多個層面的身份認證系統來確認,這些認證包括VPN密鑰認證、Radius身份認證、終端設備和數字密鑰身份認證、業務系統登錄認證等。如果黑客想要冒充合法用戶進入時,由于沒有密鑰口令,連接請求將會被拒絕。網絡最終要做到每個用戶在信息中心登記后分配給其單獨的用戶名和口令,并定期更新口令。為了加強對用戶的身份認證,還在應用層上對用戶所持有的數字密鑰進行驗證,只有各方面信息完全吻合的用戶才能被認定為合法用戶,授予登錄訪問權限。而且因采用分層管理,合法用戶也無法訪問到與其無關的服務內容。(4)使用訪問列表控制非法連接。訪問控制列表是應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這些指令列表可以控制路由器的數據接收。通過靈活地增加訪問控制列表,可以過濾流入和流出路由器接口的數據包。(5)設置網絡防病毒系統。在系統中部署了網絡防病毒軟件,在省數據中心設置了一臺防病毒根服務器,在各地市中心設置防病毒分支服務器。網絡管理員只要定期升級根服務器,全省的防病毒軟件客戶端就可以通過分支的防病毒服務器隨時自動進行升級。(6)通過訪問控制隔斷病毒傳播途徑。多數病毒的傳播途徑都是有規律可循的。當某種病毒流傳時,根據其網絡傳播特點,在網絡路由轉發設備上制定相應的訪問控制列表,就可將病毒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來處理,而不會大面積傳播。

3應用層面和數據層面

應用和數據兩個層面的風險主要有:非法用戶(入侵者)對網絡進行探測掃描、通過攻擊程序對應用層主機的漏洞進行攻擊、使服務器超負荷工作以至拒絕服務甚至系統癱瘓。由于系統采用的是基于公網的VPN技術,信息需要通過公網傳輸,在公網上,信息有可能會被人截獲,造成信息泄漏或數據被修改后再發送,從而造成數據破壞。用于數據層面的屏障主要有:(1)在通過公網建立VPN連接時,所有傳輸數據都經過加密,以防止在傳輸過程中被竊聽或篡改。(2)防止非法用戶進入并攻擊系統。首先是防止非法用戶連接到內部網絡,具體措施已在前面網絡層面論述。而對已經連接到內部網絡中的非法用戶,要防止其對服務器進行攻擊。解決此問題的措施主要有:①對關鍵服務器采用負載均衡交換機進行端口映射。負載均衡交換機對訪問沒有進行映射端口的數據包直接丟棄,使針對服務器的端口掃描和漏洞攻擊無效,使非法用戶無法遠程對服務器進行直接訪問,也就不能發起直接攻擊;②入侵檢測系統隨時對入侵行為進行報警和記錄。在數據中心和各地市中心都配置了入侵檢測系統,隨時監控著網絡上的數據流量,檢測到攻擊特征的數據后立即告警,以便迅速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同時也為事后審核及追查攻擊源頭提供參考;③使用漏洞掃描系統進行主動的安全防護。信息中心配備了便攜式的漏洞掃描系統,由管理員根據需要不定期的掃描系統內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漏洞,通過自身的主動監測,發現系統漏洞并及時彌補,對網絡入侵做到防范于未然,同時建立系統安全報告,對整個系統的安全狀況提供客觀的評估標準。

篇5

3.智能知識表示技術。知識表示技術是智能信息檢索系統的關鍵技術,其主要的功能是將客觀世界中的事物及其之間的關系編碼成適合計算機使用的數據結構。當前主要的知識表示技術有以下幾種:①語義網絡表示技術。這種分類技術主要是利用節點和帶標記的向圖來描述事件及客體之間關系。這種技術一般適用于非常復雜的關系領域。②產生式規律表示法。產生式規律表示法,一般用以表示具有因果關系的知識。③框架式表示技術。框架式主要用以描述對象屬性的數據結構。框架式表示技術將事物的各個方面以“槽”的形式(結構)表示,而每個“槽”又具有不同的側面,每個側面用若干個數值表示。常見的框架式結構有樹形結構、拓撲結構,鏈式結構等。④面向對象的知識表示法。這種表示技術能夠像框架式表示技術一樣將對象進行分類式描述,并且根據一定的層次形式組織這些描述。因此,這種分類技術的結構化以及模塊化程度很高。

4.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通過對自然的詞法、句法、語義以及語用等方面的分析,從而實現對自然語言的正確理解。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技術:①智能句法分析技術。這種技術針對句子中的單詞序列,制定相應的句法樹,用以表示單詞與單詞之間的語法關系,從而實現對句子語法的理解。當前主要的句法分析有擴充轉移網絡語法、詞匯功能語法、廣義短語結構語法、功能合一語法、定子語法等。②智能語義分析。在句法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語義網,從而實現對句子語義的理解。

5.語料庫技術。語料庫是自然語言材料的集合,其主要包括自然語言的詞法、句法、語義等語言材料。語料庫本身不直接參與自然語言的處理,而是為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提供必要的語言素材。

二、圖書館智能檢索系統的應用

智能語義網格信息檢索系統是當前最為先進的信息檢索系統,對于提升信息檢索質量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智能語義網格信息檢索系統所使用的是智能語義網格技術,其本身是一種高性能的信息共享技術,具有信息無縫自動化提供功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支持多機器的信息處理。采用智能語義網格技術,信息檢索系統能夠實現更為優越的人機互動功能。其不僅能夠將現有的信息資源以及服務轉換成計算機可以理解和可以處理的數據,并且能夠將其轉換成用戶可以理解的自然語言,從而實現計算機語言和自然語言之間的無縫轉換。智能語義網格檢索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信息檢索技術所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信息規范及組織問題。傳統信息檢索工具在信息規范及組織問題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缺陷,從而導致信息集合與用戶需求匹配率不高。而智能語義網格檢索技術能夠將各種無序的資源采用規范化的形式加以組織,從而使用戶更為高效地獲取信息。二是語義互聯。傳統信息檢索系統不能夠有效地識別用戶所輸入的自然語言。智能語義網格檢索技術在語料庫的基礎上,實現了自然語言的精確分析,從而提升了計算機對自然語言的識別度,提升了檢索的準確性。三是智能聚合。傳統信息檢索技術在信息聚合方面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缺陷,聚合度不高,以及聚合時間過長,都不利于提升信息檢索質量。而智能語義網格檢索技術則能夠充分調動資源間的互操作,使各種資源能根據用戶需求被整合在一起。

篇6

1.1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發展大國和貿易大國,進出口貿易額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80%的進出口貿易貨物運輸和中轉業務,以及大部分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都是通過貨運企業完成的,在現階段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的外向型發展仍將保持一定的速度,經濟發展的國際依存度亦將保持較高的水平,隨之而來的外貿規模的擴大和外貿活動的升級,對于中小貨代企業在外貿活動中的實物運輸環節的服務速度和服務質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國外跨國公司的大舉進入

中國加入WTO后,隨著貨代市場的全面開放,一部分外資企業,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它們憑借著雄厚的資金、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遍布全球的網絡和管理優勢,以強勁的勢頭搶占中國貨代市場份額,對中國國內的中小貨代企業造成很大沖擊,面對前所未有的市場挑戰和機遇,我國中小貨代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通過整合自身資源,開辟新的發展領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發展壯大。

1.3現代物流業的迅速發展

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它直接將供給主體和消費主體連接起來,使過去分散的海運、陸運、空運、倉儲業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客戶提供比貨代更全面、更系統的綜合服務,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大多數中小貨代企業已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其管理理念比較落后,提供的服務簡單且范圍小,服務方式單一,更沒有主動細分市場、研究市場變化和對客戶的需求心理進行市場定位,企業一直處于低層次的經營狀態,無法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物流方案,更不用說供應鏈的組織能力。

2金融風暴下,我國中小貨代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盈利方式不合理,缺乏核心競爭力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中小貨代企業服務范圍仍局限于提供攬貨、訂艙、報關、報檢、進出口單證制作和貨物運輸等中介勞務服務,尚不具備獨立的增值服務能力,差價和訂艙傭金仍然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企業忽視了對市場需求的細分,服務缺乏特色,難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從貨源結構看,國內中小貨代企業主要以承攬出口預付貨為主,營銷手段主要靠比拼低運價和社會關系,而對已超過我國對外貿易比重80%的FOB指定貨,由于缺乏海外網絡因素,往往力所不能及,由此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小貨代企業競爭力弱,業務可替代性強,客戶穩定性差,專業化服務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低下,在此種情況下,中小貨代企業很難與大型貨代企業和現代物流企業抗爭。

2.2企業規模偏小,網絡信息化程度較低

目前,我國中小貨代企業技術設備比較落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健全。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85%的中小貨代企業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收集、存儲、管理和利用的能力較弱,對信息化的運用多數停留在單機商務應用階段,很多企業還沒有網上主頁,更談不上有自己的局域網。所謂的信息化往往只是使用電子郵件以及利用辦公室軟件制作簡單的表單文檔,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小貨代企業能夠開展基于網絡為基礎的物流管理、網上營銷、客戶關系管理等電子商務活動,而貨運作為國際運輸的一項輔助服務,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有網絡支撐,否則,既缺乏滾動發展的后勁,也使滿足客戶需求的理念流于形式。

2.3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盈利空間逐漸縮小

貨代企業靠服務求生存、求發展,優質服務是貨代企業生存的支柱。但很多中小貨代企業在營銷手段上更多地依賴低價傾銷和“機會主義”,忽視了對市場細分的理解和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的把握。企業之間不是以服務質量爭取貨源,而是單純依靠打價格戰,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這種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給行業的形象和聲譽帶來了負面影響,于此同時,隨著相關政策的全方位放開,國內外競爭主體的日趨增多,信息的高速流通和共享,使航運運價越來越公開、透明化,中小貨代企業的利潤空間正在逐年下降。

2.4專業人才匱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是個人就可以干貨運”,這是前幾年社會對貨運企業人才觀的寫照,雖然貨運的培訓在不斷發展,最近幾年有所改觀,但多數中小貨代企業從業人員總體素質相對偏低,企業普遍缺乏精通有關業務的專業人才,這主要表現在包括高層管理者在內的從業人員大多數為“半路出家”,基本上靠經驗來經營業務和管理企業,學歷教育、專業背景、語言功底等不高,企業現有業務人員亟待進行普遍的規范化培訓,可以說人才瓶頸是制約中小貨代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3我國中小貨代企業應對金融風暴的若干對策

3.1尋找市場定位,進行服務創新

準確的市場定位,既可以避開競爭對手強勢的領域,又可以極大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資源,爭取更大的利潤增長空間,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貨代企業必須勇于超越傳統貨代服務模式,在服務理念、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上實現創新,首先,要從被動服務、完成客戶指令轉為主動出擊、挖掘客戶潛在需求,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其次。要不斷創新服務內容,根據客戶需求,在各項功能的基本服務基礎上延伸出增值服務,以個性化的服務內容表現出與市場競爭者的差異性。同時,要根據客戶需求,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戰略,與客戶共同尋求最佳服務方式,實現從短期交易服務到長期合同服務,從完成客戶指令到實現協同運作。中小貨代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服務創新才能適應客戶需求的廣泛化、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才能開拓新的市場并持續地占領市場份額。3.2完善信息系統,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對于貨代企業而言,信息不僅僅包括單純的與運輸、包裝、裝卸、存儲等活動有關的信息,還包括與其他流通活動有關的信息,如商品交易的信息和市場信息等。中小貨代企業只有不斷的完善網絡信息系統,才能利用這些信息對物流過程中的各個活動進行有效的計劃、控制、協調和管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供應鏈中的貨物運輸變得越來越“可視化”。通過信息的不斷傳遞,企業一方面把不同層次的經濟行為協調起來,另一方面把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經濟行為協調起來,通過信息技術處理人、財,物之間的關系,既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提供了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務。

3.3加大人才培養,向知識型貨代進軍

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根本而言是企業員工素質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對于貨代企業而言,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從事這項業務的人員必須全面地掌握有關國際貿易運輸方面的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辦事能力,熟悉各種運輸方式、運輸工具、運輸路線和運輸手續,了解各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及其法律規定、習慣做法等,精通國際貨物運輸中各個環節的種種業務,與國內外有關機構諸如海關、商檢、銀行、保險、倉儲、包裝、各種承運人以及各種人等有著廣泛的聯系和密切的關系。中小貨代企業應通過持續進行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培訓,實施合理的繼續教育并輔之相關的晉升制度,從而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業務素質。

3.4加強企業聯合。實現規模經營

中小貨代企業由于規模、資金、實力等自身因素的限制,導致其在面對大型貨代企業和物流企業的競爭時往往處于弱勢狀態,如果企業通過聯合、合并、控股等形式,以資產和效益為紐帶,打破地域、行業、企業等界限,則可以壯大自身實力,實現規模經營,在業務上,通過空運銷售、海運訂艙等經營方式,促進貨源的規模化、集約化;在財務上,通過集中融資、吸納外資和民間資本,從資金上為推動戰略聯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進行體制創新,整合貨代固有資源,以聯盟整體名義進行市場競爭,推動其發展壯大。中小貨代企業通過聯盟,可以發揮規模效應,以較小的成本實現與客戶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貨物跟蹤,從而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通過橫向聯合,企業之間可以各取所長、相互合作,達到共贏的目的,從而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3.5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篇7

2)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技術可以有效地避免外界網絡對計算機的非法入侵,保障網絡的安全性。它是一道隔離本地網絡和外界網絡的防御系統,能夠有效地隔離風險區合安全區的連接,是一種高效的網絡安全模型,因此用戶要提高防火墻的等級。

3)加強訪問控制技術

訪問控制技術是指制定相應的網絡訪問規則,部分網絡允許被訪問,而部分網絡禁止被訪問。通過訪問控制技術能夠降低網絡被攻擊的概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網絡的安全性。訪問控制策略的制定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環節、網絡權限劃分環節、客戶端防護策略制定三部分組成。其中入網訪問控制是網絡的第一道關口,一般都是通過驗證用戶賬號和口令來控制。因此,為了提高計算機使用的安全性,用戶應盡量使賬號和口令復雜化,并定時對其進行更改,防止他人盜竊。

4)建立安全實施防御和恢復系統

眾所周知,計算機本身具有一定的漏洞控制能力,但是不能長時間地確保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因而當發現網絡信息被破壞的時候,應該及時地做出一些補救方案,使丟失的信息或者資料能夠盡快恢復,減小損失。為了保障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立安全實施防御和恢復系統,包括安全檢測預警機制、安全反應機制、入侵檢測機制以及安全恢復機制。

5)采用信息加密和認證技術

當前受大眾歡迎的電子商務就是依靠加密技術作為保障的。信息加密是阻止他人惡意地盜取或者破壞信息,能有效地保障信息的機密性。而認證技術可以確保信息的完整性,使信息不被他人惡意更改,在開放式計算機網絡環境的安全防御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為了保障計算機內數據、文件、口令等重要信息不被他人盜取,就需要對信息流通過程中要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和認證處理。常見的信息加密方法有三種,即鏈路加密、端點加密以及節點加密。

2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系統的關鍵技術

1)設置密碼技術

為了保障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設置密碼,這是保證信息安全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對需要保護的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可以防止信息被非授權用戶所訪問。其次,密碼技術的采用使得網絡信息多了一層保護殼,即使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但是卻很難破解其中的內容,有效地防止了信息的外泄。

2)訪問控制技術

訪問控制技術能夠有效地對網絡進行安全防范和保護,主要是防止用戶對資源越權使用現象的出現。使用訪問控制技術時,用戶在使用某些特定的網絡資源的時候需要進行身份驗證,從而確定用戶是否具有使用權。該技術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訪問網絡的行為,減小了網絡信息被侵犯的可能性。

篇8

應用網絡信息化教學激發學習興趣信息化教學應該迎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然后將所授課內容進行網絡信息化數據規整,集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效于一體,圖文并茂,引人入勝,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寬松、快樂、生動的氛圍中學習、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視覺、聽覺一體化的網絡教學方式能夠更快、更持久地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對教學內容吸收、理解得更快更深。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拓展了空間。如在學習《海上日出》一文時,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播放海上日出美麗景色,讓學生通過圖文聲像,構造出直觀性、情感性融為一體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學生帶入奇妙無比的大海之上,觀看神奇的海上日出。與此同時,再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將呆板的文字轉化為想象中的情景、變化成動態的畫面,就如同身在其中一樣,去感受日出十分的美麗畫面,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陶冶性情與情操,讓學生真正體會學習中的樂趣和美好。應用網絡信息化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網絡信息化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能事半功倍地達到解決教學過程中的疑難點問題。它通過聲音、圖像、文字、色彩、音樂等對教材進行深入淺出的詮釋、演繹、引導,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身臨其境,可以使學生快速接受、吸收繁雜的知識,更能夠直觀、生動地去切身體會教學內容。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針對性較強的知識加以分析、整合,增強興趣性,使教學內容變得易于接受,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品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用網絡信息化教學啟發學生想象力語文學科的開放性,是它區別于其他知識性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這必然要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要有創造性。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將教學內容轉化為生動的動畫、視頻形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真正感受進而展開聯想,讓學生進入角色,塑造學生多元化、具體化的思維方式,使學生置身于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時空,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3網絡信息化教學體系能夠為學生提供巨大的學習平臺

應用網絡信息化教學使自主式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學習語文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與分享。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學生不再滿足于一些課本上的知識,而是更傾向于在課堂之外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來獲取、學習知識。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并沒有個體的針對性,學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業,不能滿足全部的需求,而多媒體和互聯網則正好填補了這個不足。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方式有針對性學習或彌補自己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這就是所謂的自主式學習方式。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推進,學生的自主式學習方式更受到學生的青睞,進而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學校推廣的“生本教育”的前置性作業就是自主式學習的很好典范。教師將自己設計好的“課前小研究”、課件放于網上,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前設計、布置的作業在家通過互聯網進行預習和準備,查找、彌補課堂學習中的不足。在通過互聯網自主學習中,學生是該學習過程中的完全主體,真正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實現自主學習。事實證明,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全方位素質。應用網絡信息化教學使語文學習廣泛涉獵語文學習必須廣泛涉獵,但廣泛閱讀、多方涉獵,在語文教學中一直難以實現。網絡信息化教學則解決了這一瓶頸問題,在這方面擁有極大的優勢,學生可以應用網絡信息化拓展閱讀選擇的空間,獲得極大的選擇自由。喜歡《西游記》而不讀《水滸傳》,愛讀金庸而不愛讀冰心,并不妨礙學生學好語文。應用網絡信息化教學使經典誦讀成為習慣經典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必修內容,學校近期開展了以經典誦讀為主題的“微課”教學。不同年級的教師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在網上下載經典詩詞,精心制作課件,或提前布置學生上網搜集,查找經典誦讀的有關資料,在每天晨讀時間進行誦讀經典“微課”教學。現在每個班級的學生每天清晨都會自覺播放誦讀內容,使得誦讀經典成為一種習慣。

篇9

1)網絡信息主體要調查了解其他主體的相關狀況。網絡信息主體在與其他主體進行信息交流、組建網絡信息生態鏈之前,可事先對潛在的、可能與之組建鏈的主體進行調查了解,考察這些網絡信息主體的信息供給能否滿足自身的信息需求或自身的信息供給能否滿足其信息需求;考察這些網絡信息主體的利益訴求是否與自身相吻合,能夠達到利益的協調和平衡;考察網絡信息主體間所使用的網絡信息技術是否兼容且基本水平相當;考察這些網絡信息主體是否都能夠認同某一運行規則,并按照這一規則參與信息流轉活動。尤其是在網絡信息生態鏈形成階段起主導作用的網絡信息主體,一定要認真了解其他潛在節點的相關狀況,選擇合適的節點與之組建網絡信息生態鏈。部分有條件的組織型網絡信息主體甚至可以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來考核潛在節點,并擇優與之建立信息流轉關系。

2)網絡信息主體之間可建立試合作關系來測試彼此之間的匹配度。網絡信息主體在充分了解潛在節點的狀況以后,可擇優與部分潛在節點建立試合作關系,通過嘗試性的信息流轉來進一步考察主體之間的適合匹配程度。試合作較為成功的網絡信息生態鏈,鏈上主體可考慮從試合作關系逐漸轉換為正式合作關系,逐步建立一些初級的、穩定性逐漸加強的共生關系、互動關系和互惠關系,同時嘗試性地吸納新的適合匹配的網絡信息主體,以壯大網絡信息生態鏈,使其不斷發展進入繁衍階段。試合作不成功的網絡信息生態鏈,可替換新節點重新建立試合作關系,直至選擇到合適的節點為止。

1.2激發網絡信息主體的信息交流需求

網絡信息主體的信息交流需求以及由主體利益訴求心理所引發的信息交流需求是網絡信息生態鏈形成的直接動力和根源所在,是網絡信息生態鏈形成的重要拉動力量。因此在網絡信息生態鏈形成階段要注重網絡信息主體信息交流需求的激發和培養,來拉動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

1)網絡信息主體要注重挖掘和表達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網絡信息生態系統中,每個網絡信息主體都具有信息交流需求,主體要注重對自身信息交流需求的挖掘,歸納總結出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產生的動因、產生的時間、需求的內容、需求的形式等。同時,在網絡上通過各種方式將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表達出來,讓其他網絡信息主體有所了解,使其能夠與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或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進行匹配。在兩者相匹配的情況下,就能激發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促進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

2)主導型網絡信息主體要注重激發和培養其他主體的信息交流需求。與其他普通的網絡信息主體相比,主導型網絡信息主體作用關鍵且有能力去激發和培養其他主體的信息交流需求。因此,這些網絡信息主體要注重對其他主體信息的搜集,并對搜集的各種信息進行挖掘分析,以了解其他主體的信息交流需求,以及產生需求的內在動因;結合自身能力,選擇合適的節點滿足其需求,并達到自身需求滿足的目的,建立網絡信息生態鏈。

1.3充分利用外力的推拉作用

促使網絡信息生態鏈形成的外力包括:政府政策、第三方機構以及網絡信息技術。這些外力能對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起到較大的推動或拉動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外力的推拉作用,促使、加快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政府可通過頒布各種財政稅收、金融貸款、主體準入方面的優惠扶持政策措施來拉動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自身質量較高的組織型網絡信息主體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種優惠扶持措施,聯合其他主體形成網絡信息生態鏈。第三方機構通過制定行業規則、公布行業發展狀況、未來發展趨勢等,約束網絡信息主體信息活動并為網絡信息主體提供各種信息,促進和拉動行業發展。網絡信息主體要在相關機構制定的行業規則下,通過了解機構發展的行業狀況、未來發展趨勢等,結合自身的特色,主導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或主動參與到合適自身的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活動中。網絡信息技術是網絡信息生態鏈形成的基礎和支撐,技術的不斷革新對鏈的形成起到較好的推動或引導作用。網絡信息主體要不斷革新自身所應用的網絡信息技術,為新的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形成作好準備。

2網絡信息生態鏈擴張階段培育策略

網絡信息生態鏈形成以后,開始快速繁衍,進入擴張階段。在這一階段,網絡信息生態鏈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網絡信息主體加入到該條網絡信息生態鏈中,鏈的規模不斷擴展;節點實力要得到較大的提升,創造的價值要不斷增加;在節點間需要形成良好、穩固的協作共生關系。基于此,該階段的培育策略如下。

2.1主導性節點要注重和加強自身的發展

1)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主導性節點發展方向的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關系到節點將如何發展,也會影響到整條鏈的發展方向。主導性節點在選擇發展方向時,因結合自身的特點、功能應用狀況、已經擁有和能夠獲得的資源、節點的外部環境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來選定自身的發展方向。此外,主導性節點在選擇發展方向時,還要考慮到鏈上其他節點的發展情況和方向的選擇,以及所在網絡信息生態鏈的類型、特點和未來發展趨勢,與之大致保持一致。如果節點之間的發展方向以及節點與鏈之間的發展趨勢存在較大的沖突,不僅不利于節點自身的發展,使節點發展受到種種限制,而且會影響到節點之間的聯盟與合作,嚴重狀況下甚至會導致整條鏈的解散和消亡。此外,在確定發展方向時,節點應首先制定出發展方向的幾種備選方案,然后通過反復的比較和評價,選擇出最優的發展方向,并注重發展方向的可行性。

2)找準自身的網絡信息生態位并不斷鞏固和調整。主導性節點要找準自身的生態位,并確保生態位的明確清晰。具體而言,節點首先應檢查自身是否具有明確清晰的定位,如果沒有則應根據自身的性質、在網絡信息生態鏈上所處位置、鏈上分工的要求、自身的信息能力等,確定自己的網絡信息功能生態位,然后,根據功能生態位的定位狀況,結合網絡信息生態鏈和網絡信息生態環境的資源狀況、節點自身的發展方向、節點的特色和競爭能力,確定節點的資源生態位和時空生態位。節點找準自己的網絡信息生態位后,要在節點、鏈和環境的不斷變化發展之中保持生態位的合理性和環境適應性,就必須要鞏固和調整自身的生態位,以便不斷完善,形成優勢。其中,網絡信息生態位的鞏固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鞏固自身基礎性的發展空間,注重自身角色、功能的不斷完善和資源的獲得和可持續利用。二是注重培養自身的競爭優勢,通過競爭優勢來鞏固自身網絡信息生態位。網絡信息生態位的調整包括生態位的擴展、壓縮和移動。生態位擴展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一是隨著節點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實力增強,節點可以在已有的網絡信息生態位基礎上開發出新的網絡信息生態位,包括創造出新功能、承擔新角色、引入新資源和擴展新的信息時空。二是通過節點競爭力的增強,獲取或占據原本屬于其他主體的資源和信息活動時間空間。三是通過節點之間的合作,通過共享來獲取新的資源和時空范圍。在主導性節點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生態位壓縮的狀況。一是節點與同類節點之間重疊度較大,競爭日益激烈時,節點為了避免過度競爭而壓縮自身的生態位。這時,節點應該撤銷對競爭過于激烈的功能、角色的掌握、資料的占有以及信息活動時間空間的占據,取消相對劣勢的功能和角色以及為這些功能角色的實現所投入的資源、時間和應用的空間,將資源、時間和空間都投入到具有優勢的功能和角色中來,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二是當節點的某些功能角色難以實現、某些資源占有和利用的難度和成本加大、開展信息活動的某些時間和空間難以得到保障時,節點需要壓縮自己的生態位。這時,節點需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綜合衡量實現這些功能角色、獲得這些資源、時間空間的利弊,去除掉一些不必要的投入,減輕節點的運營負擔。節點網絡信息生態位的移動一般發生在節點自身或其他與該節點聯系緊密的節點或節點環境發生突變時,這時,節點為謀求新的發展,就必須抓住機遇,開辟新的生態位。總之,節點應該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和特點選取適合自身的、能促進節點發展的生態位調整策略。

2.2加強集聚主體間的協作

在擴張階段,不斷會有主體集聚到網絡信息生態鏈中,鏈的規模快速擴大。但僅僅是主體的集聚還遠遠不夠,還要在集聚主體間建立協作機制,確保網絡信息生態鏈的正常運行,結構不斷完善,并創造更高的價值。鏈上節點間需建立的協作機制包括兩個方面:價值分配機制、信任依賴機制。合理的價值分配機制不僅是網絡信息主體集聚到網絡信息生態鏈上的前提,也是節點之間信息交流、相互協作的前提。價值分配機制的建立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各種類型的價值進行分配。網絡信息生態鏈所產生的價值包括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素質價值以及形象價值4種形式,在建立價值分配機制時,要注意考慮各個形式價值分配的合理性、不同形式價值之間分配的合理性以及整個價值分配的合理性。第二,在不損害鏈的利益和目標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各個節點的價值需求。要盡量考慮到各個節點的價值需求并予以滿足,既提高價值分配的效率和價值的利用率,又提高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和諧度。第三,要充分利用價值的共享性進行共享式分配。在4種形式的價值中,文化價值、素質價值和形象價值是具有共享性的。這些價值在分配時,要盡最大可能的共享分配,提高價值分配范圍和利用率。第四,不斷調整價值分配機制。在價值分配機制形成以后要根據網絡信息生態鏈的演進情況,對分配機制進行調整和維護,使其能夠不斷滿足節點新的需求,自身不斷合理優化。節點間需建立信任依賴機制,減少節點之間的不確定性、降低節點之間交互成本、提升節點之間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第一,信任依賴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信任可以分為3種類型:基于制度的信任、基于認同的信任和基于信譽的信任。基于制度的信任是一種外在的強制力,因為該強制力的存在使交易者的行為被限定在可預期的范圍之內,因而值得信任。基于認同的信任指具有共同偏好和利益的人之間的信任。基于信譽的信任是指一個人為了長遠利益而自愿選擇放棄眼前騙人的機會。一般來說,節點之間的信任依賴機制應該經過一個基于制度的信任到基于認同的信任,再到基于信譽的信任的建設過程。第二,節點要注重自身信譽的提升。基于信譽的信任是一種較為理想的信任依賴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節點能夠自愿地遵守當前的規則、制度,能夠在網絡信息生態鏈上創造一種良好的協作氛圍,有利于協作的實現和穩固。

2.3注重資源的積累

資源是網絡信息生態鏈及鏈上各主體開展各項信息活動的基礎,也是鏈和主體生存發展的前提條件。網絡信息生態鏈擴張階段規模的急劇擴大必須大量的信息、人力和資金資源作為支撐。首先,網絡信息生態鏈本質上是一條信息流轉鏈,信息是鏈上最關鍵、最核心的資源,是其他一切資源的基礎。信息的積累不僅為節點的信息活動提供必要的信息,也是信息再生產和再創造的基礎。因此,網絡信息生態鏈上各節點要注重采用網絡檢索、門戶網站及論壇搜集、節點交流搜集、在線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日常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加強節點之間信息的共享,減少單個節點信息搜集工作量,擴大節點的信息擁有量,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其次,網絡信息生態鏈上大多數的信息活動和創新活動都需要人來完成。人力資源是影響到網絡信息生態鏈未來成長潛力的重要因素,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網絡技術人員在網絡信息生態鏈和組織型節點演進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網絡信息生態鏈要注重人才的集聚,尤其是組織型節點要注重人才的招聘、培養和利用。最后,資金也是網絡信息生態鏈演進所必不可少的資源之一。網絡信息生態鏈上資金的積累需要組織型節點來完成。因此,組織型節點要通過各種方式爭取到各種類型的融資,并對籌措到的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確保財務體系的有效運行,并能夠抵御各種財務危機。

3網絡信息生態鏈整合階段培育策略

3.1主導性節點要注重自身結構的調整優化

在網絡信息生態鏈整合階段,主導性節點要注重自身結構的調整優化,不僅能在網絡信息生態鏈整合兼并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而且能起到優化整個網絡信息生態鏈的作用,使網絡信息生態鏈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盡快進入完備階段。

1)主導性節點要合理地設置各個信息處理部門,使各部門之間不存在信息處理功能的重疊,整個主體不存在信息處理功能的缺失;合理設置各個信息處理部門所承擔的職能和角色,既不能過大,導致部門工作難以開展,也不能過小,使得部門冗雜,降低信息流轉效率;去掉不必要的信息處理工序和信息處理部門;采用先進、功能強大的信息處理工具。

2)強大的主導性節點在整合階段會整合兼并其他一些弱小節點,自身結構會發生變化。基于此,主導性節點要結合自身與鏈的狀況、節點間合作與競爭狀況、鏈與鏈之間的競爭狀況等不斷優化調整自身結構,直至網絡信息生態鏈較為穩定、節點自身不會發生較大變化為止。

3.2確保節點間整合兼并的適度合理性

在網絡信息生態鏈整合階段,要確保節點間整合兼并的適度合理性,避免過度兼并融合,確保鏈結構的合理性,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不同類節點間整合兼并的合理性,確保鏈長度適中;第二,同類節點間整合兼并的合理性,確保鏈寬度適當。不同類節點間整合兼并合理性策略包括:①根據網絡信息生態鏈所屬類型、功能、結構、特點、運行效率等確定不同類節點的適合數量,即鏈的合理長度。②根據所確定的合理數量,在主導性節點的引導下,合理地在不同類節點之間進行整合兼并,例如由具有富余能力的、功能強大的節點兼并其上下游分工過細、不必要的輔節點等。③避免過度整合兼并,過度整合兼并會導致鏈的長度過短,專業化分工不明確,節點核心競爭力不強、業務活動分散,信息流轉不充分,也不利于網絡信息生態鏈的演進。同類節點間整合兼并合理性策略包括:①根據網絡信息生態鏈上同類節點的多樣化需求,每一層級節點間競爭的激烈程度,上下游節點數量、信息能力匹配的合理程度,鏈上信息流轉速度和質量的總體要求等確定網絡信息生態鏈不同層次最適合的節點數量,即鏈各層級的合理寬度。②根據所確定的節點數量,進行同類節點間的整合兼并。③避免同類節點間過度整合兼并,某一層級節點數量過少,確保當上游某一網絡信息主體功能崩潰時,下游主體仍可以從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主體那里獲取信息,網絡信息生態鏈不會斷裂仍能正常運行,鏈結構的穩定性得以保證。

3.3優化節點間關系

網絡信息生態鏈結構的調整和節點間的整合兼并不僅不利于鏈上節點間關系的維持,也會影響到網絡信息生態鏈的穩固,更有甚者,會導致網絡信息生態鏈的斷裂。因此,在這一階段,網絡信息生態鏈尤其要注重節點間關系的優化,確保鏈上存活下來的節點之間能保持良好的關系,進而確保網絡信息生態鏈的順利演進。

1)在不同類節點之間建立互利共生關系。前一階段建立的價值分配機制、信任依賴機制,為節點間互利共生關系的建立創下良好基礎。在這一階段,除了要維護并優化這兩種機制外,還需要構建不同類節點間的戰略協同。各類節點戰略協同是指各類節點在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資源配置方面,按照統一的計劃或意圖協調一致的行動,實現節點之間發展上的協同性。戰略協同是不同類節點實現并維持互利共生關系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節點目標、方向不一致,必然會發生沖突,會對互利共生關系的建立產生不利影響。此外,互利共生關系的建立還要求節點不僅關注自身所獲得的價值,還要關注共生節點能夠得到的價值,節點間形成一種利益、價值共贏的共同體。

2)同類節點之間宜建立適度競爭關系。同類節點之間的適度競爭能促進節點多樣化發展、信息流傳途徑的多樣化,能促使節點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能力、合理配置資源、調整組織結構、注重技術創新,與時俱進不被淘汰。存在激烈競爭關系的同類節點可通過整合,減少同類節點的數量降低競爭程度,也可以通過采取生態位錯位策略來降低競爭的激烈程度。采用錯位策略,就是通過優化、調整節點功能、資源、時間空間生態位,將同類節點之間生態位重疊的部分分離開來,使節點之間盡可能地減少生態位的重疊。具體而言,節點要結合自身生態位的優勢,以及同類節點生態位占位情況,選擇自身已經占據且競爭力相對較強的生態位,放棄不具優勢或競爭太過激烈的生態位,或者尋找生態位的空缺,改變自身現有的生態位,占據空缺的生態位。處于強勢地位的節點適合采用前一種生態位優化策略,處于弱勢地位的節點適合采用后一種生態位補缺策略。不存在競爭關系的同類節點間可以通過引入適當競爭機制使節點之間存在適度競爭關系。例如,網絡信息消費者之間可能不存在競爭關系,而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最容易引起消費者之間競爭的就是信息的價格,因此可以在消費者之間引入價格競爭機制如競價銷售、拍賣等方式,使消費者之間存在適度的競爭或協同競爭。其他類型不存在競爭關系的節點之間可以采用優勝劣汰、排位機制等方式使節點間產生競爭。

4網絡信息生態鏈完備階段培育策略

網絡信息生態鏈發展到完備階段,整條鏈成熟穩定、完備有序,節點數量和鏈的規模達到最佳狀況,基本不再發生較大變化和調整,節點間形成良好的連續共生、互惠共生關系,在整個網絡信息生態系統中發揮自身獨特的價值。這一階段演進要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使網絡信息生態鏈維持在這一成熟穩定的狀態中,不出現衰退或消亡。該階段的培育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提高網絡信息生態鏈的穩定性

網絡信息生態鏈的穩定性是指處于平衡狀態中的網絡信息生態鏈抵抗外界環境變化和干擾并維持穩定狀態的能力。網絡信息生態鏈穩定性的提高可以通過提升鏈的自我調節能力、抵抗力穩定性以及恢復力穩定性來實現。網絡信息生態鏈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負反饋是指使系統輸出的變動在原變動的方向上被減弱或逆轉的反饋。其作用是能夠使網絡信息生態鏈的抗干擾能力和應變能力增強,反饋的結果是抑制和減弱最初發生變化的那種成分所發生的變化,使網絡信息生態鏈在“理想狀態”附近獲得必要的穩定。同時,網絡信息生態鏈不同種類網絡信息主體組成越復雜、鏈的功能應用越健全,自我調節能力也就越高。因此,網絡信息生態鏈在成熟階段也要注意保持網絡信息主體的豐富多樣性,不斷優化鏈的功能應用;加強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對外交互。網絡信息生態鏈的穩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網絡信息生態鏈抵抗外界干擾使自身結構功能維持原狀的能力。抵抗力穩定性與節點數量種類、信息流轉途徑以及信息流轉效率有關。節點數量種類越多,信息流轉途徑越多,信息流轉效率越高,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因此,網絡信息生態鏈在這一階段要注意保持鏈上主體的多樣程度、主體生態位的合理錯位、節點組合的科學性、網絡信息生態鏈層次結構的完整性以及信息流轉的高效性。恢復力穩定性是指網絡信息生態鏈受到外界干擾使自身結構功能破壞后恢復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的高低與外界干擾的大小、外界環境、鏈的結構相關。外界干擾越小,網絡信息生態鏈的環境條件越好,鏈的結構越簡單,鏈的恢復力穩定性就越高。因此網絡信息生態鏈在這一階段要不斷優化穩定自身的環境,查漏補缺,降低環境對網絡信息生態鏈的干擾強度。此外,由于鏈的結構對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存在相反的影響,因此,要注意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使鏈的結構保持在最合適的狀態,確保網絡信息生態鏈具有一定強度的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4.2控制網絡信息生態鏈的規模

網絡信息生態鏈到了完備階段,節點之間聯系緊密并建立互利共生關系,價值分配機制和價值共享機制趨于完善;各個節點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快速發展和整合兼并,自身也趨于完善,并處于巔峰和穩固狀態。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節點不會隨意退出網絡信息生態鏈,也不會突然衰亡。但是由于處于成熟狀態的網絡信息生態鏈對于網絡中的網絡信息主體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主體可能會選擇加入到網絡信息生態鏈中。新加入的節點要融入到網絡信息生態鏈中,不僅需要與原有的節點進行交互,而且會參與到鏈的價值分配和價值共享中,可能會打破網絡信息生態鏈原有的穩定狀態;新加入的節點與網絡信息生態鏈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來相互適應,并且新加入的節點可能存在質量不高、不完善等問題,這都會加重網絡信息生態鏈的運行負擔,降低網絡信息生態鏈的運作效率。不僅如此,鏈上組織型節點規模的任意膨脹、隨意擴張也可能會給鏈上其他節點帶來競爭壓力,造成鏈上資源短缺,打破原有的價值分配機制,從而打破網絡信息生態鏈原有的平衡穩定狀態。因此,要嚴格控制網絡信息生態鏈的規模,包括控制組織型節點的規模和控制鏈上節點的數量。對于組織型節點來說,節點不能隨意的擴展節點網絡信息生態位的寬度,或移動生態位;慎重對待組織型節點尤其是主導性組織型節點的并購重組;控制組織型節點人力資源數量。對于網絡信息生態鏈來說,網絡信息生態鏈要嚴格控制網絡信息生產者和網絡信息傳遞者的數量;適量擴展網絡信息消費者數量。

篇10

1.2網絡信息技術為個性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技術可能

大學生正處于到成年人的過渡時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都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思政的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就十分重要。網絡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極具個性化的教育環境,因材施教以及互動的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很好的共鳴,學生們可以和老師進行平等、民主、自然地交流和討論,學生們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難解的問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網絡的隱匿性和開放性的特征為學生獲取知識,宣泄情感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場所,在網絡中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把自己遇到的不愉快或是不同想法的事情在網絡上真實的表露出來,和陌生的知己共同討論時事熱點,共同探討自己的想法,教育者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使思政教育工作得以更好地開展。

1.3網絡信息技術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網絡信息傳播的快速性使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及時高效。網絡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和高效性是傳統的思政教育無法企及的事情,學生和老師都可以第一時間從網上獲取最新的資訊,網絡能夠快速地傳遞和更新最新的各個方面的消息,節省了獲取信息的環節,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這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這就為及時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思政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2.1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信息

大學校園的學生群體在使用網絡行為上的主要內容和方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對于剛入學的新生而言,他們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渠道還沒有完全普及,還有一部分人是靠報紙或其他的信息傳播途徑,對于在網絡上獲得信息的意識還不強,就算通過網絡獲取的信息大部分也是娛樂方面的。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用正確的有效的手段引導大學生參與形式健康的網絡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相關的領導部門要建立規范和完善的多層次的溝通渠道,引導學生們正確的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2.2發揮學生骨干及學生黨員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骨干和學生黨員在學生這個個體中相對比較優秀,也對學生們有一定的影響力,在網絡行為上也就有著一定的理性和客觀性,由于他們的影響力對學生會有一定的號召力,與同學交流或討論時會產生很好的共鳴。每當校園有什么突發事件時學生骨干及學生黨員都會在第一時間獲得第一手的資料,這樣就很好地扼制了網絡上不實的謠言,也更能澄清事實的經過。

2.3利用網絡加強對于特殊群體的教育和引導

每一所高校的學生都十分多,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這其中也會存在一些經濟條件相對較困難、心理相對不夠健康,還有一些沉迷于網絡不務正業的特殊群體,他們甚至拿到畢業證都是個問題。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育者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開導和引導,要對他們重點關注和主動交流。這樣的學生在網上瀏覽的也大部分都是負能量的信息,教育工作者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工作,對他們錯誤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

篇11

本節以“文獻”為例,介紹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信息資源所呈現的社團模式及其概念。定義1.文獻網絡信息資源(LNIR)LNIR=<ArtID,ArtN,AutN[],Abst,Keys[],Clc,Doc>,其中,ArtID是文獻編號,具有唯一值;ArtN是文獻名字;AutN[]是文獻作者及其相關信息,可具有多個值;Abst為文獻摘要;Keys[]為文獻關鍵詞,可具有多個值;Clc為文獻的中圖分類號;Doc為文獻的標識碼。定義2.作者社團(LNIRAS)設LNIRi與LNIRj組成一個作者社團當且僅當(LNIRi.ArtID≠LNIRj.ArtID)∩(LNIRi.AutN[]∩LNIRj.AutN[]≠NULL)。定義3.關鍵詞社團(LNIRK)設LNIRi與LNIRj組成一個關鍵詞社團當且僅當(LNIRi.ArtID≠LNIRj.ArtID)∩(LNIRi.Keys[]∩LNIRj.Keys≠NULL)。定義4.主題社團(LNIRAN)設LNIRi與LNIRj組成一個主題社團當且僅當(LNIRi.ArtID≠LNIRj.ArtID)∩(Compare(LNIRi.ArtN.getString(),LNIRj.ArtN.getString())≠NULL)。定義5.分類號社團(LNIRCL)設LNIRi與LNIRj組成一個分類號社團當且僅當(LNIRi.ArtID≠LNIRj.ArtID)∩(LNIRi.Clc.trimNums()=LNIRj.Clc.trimNums())。

3網絡信息資源社團及模型

由于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資源的急劇暴增,使得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密度備受關注。將網絡信息資源分類整理,不僅信息量過于龐大,而且由于學科之間的交織或科研需要,各個分類之間也是緊密聯系的。現本文就文獻網絡信息資源所形成的模型做簡要介紹。假設有5篇文獻,根據定義1,設這5篇文獻如圖1所示;可分別形成作者社團(見定義2)、關鍵詞社團(見定義3)、主題社團(見定義4)、分類號社團(見定義5)。本節列舉作者社團與關鍵詞社團,其中,設作者社團的度為1,即可以形成以1個或以上的作者為中心的社團;設關鍵詞的社團為2,即可以形成2個或以上的關鍵詞為中心的社團。圖2列舉了圖1中A1、A2、k1、k2、k3形成的社團如圖2所示。由圖1可得,作者社團有:LNIRAS(A1,A2)={LNIR1,LNIR4};LNIRAS(A1)={LNIR1,LNIR2,LNIR4};LNIRAS(A2)={LNIR1,LNIR3,LNIR4,LNIR5};關鍵詞社團有:LNIRK(k1,k2,k3)={LNIR1};LNIRK(k1,k2)={LNIR1};LNIRK(k2,k3)={LNIR1,LNIR5};LNIRK(k1,k3)={LNIR1,LNIR3}。由此可以清晰得看出各個網絡資源及其之間的關系,為海量數據的挖掘提供了便利。

篇12

1.2為美術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技術也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直截了當、生動活潑、圖文并茂的客觀演示模式,它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較多的信息,逐漸加深對美術知識的認識,大大提高了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豐富了美術教學的內容,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了更多學生的注意。

2網絡信息技術推動美術教學發展進步

2.1優化美術教學過程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網絡信息技術的專業操作讓美術教師掌握了美術教學的主導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元化、有層次、有內涵的新型教學管理模式,實現了美術教學中教與學的統一,努力完成美術教學的目標。在此過程中,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整合美術信息的能力,提高美術教學的整體效益。美術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最直接的視覺沖擊,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產生相關的審美體驗。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最直觀的演示和最真實的視覺享受,比如將文字、圖像、色彩、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媒體連接在一起,把曾經枯燥、抽象的美術課堂轉化為生動、形象,集趣味性、功能性、演示性于一體的視覺盛宴,讓學生完全置身于美術課堂中,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沖破地域格局,在繪畫的藝術長廊中自由飛翔,更好地實現優化美術教學的功能。

2.2充分促進師生的良性互動

網絡信息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的學習環境,加強了師生之間的參與性和互動性,促進了師生之間的良性循環。這從客觀上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教學中,主動探索、體驗,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打破傳統學習空間的限制,實現美術信息最直接的交換、思考和優化配置,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創作潛能。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教學,這樣才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每一個學生在個體差異的映襯下,思維變得更加順暢、靈活、獨特;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潛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這對學習美術內容、掌握美術知識、擁有美術技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術教學中,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為學生提供最富吸引力的圖形材料,營造優美的意境或為他們創造最強的視覺沖擊。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應將教學主導權演變成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內在求知欲,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優化美術教學的過程。美術與其他學科相比,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隨處都可以看到美術的影子。在這種極具藝術性的氛圍中學習美術,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篇13

Moderntele-Educationultimatelybasedonbroadbandnetwork——theInformationSuperhighwayisdevelopingtoservethewholesociety.WeanalyzethemainprobleminnowadaysInternet.WeanalyzethethreeprimarytechnologyschemestoconnecttotheInternetwithwidebandwidth:CableMODEMscheme、ADSLschemeandLANscheme.

Thesethreeschemes,eachhasitsstrongpoint,andwillbecoexistinguntilthespecializedbroadbandIPnetworkisfinished.Sowecannotwaitforaunitedbroadbandplatformtoprovidebroadbandinformationservice.

InChinaBroadbandInformationNetwork,anewschemeisadopted,whichutilizeseffectivelypresentnetworktechnologies.Wecallitas“digitalsatellitebroadcastingandinteractiveoutside”.Thenetworkframeconsistsofthreeparts:mainsendingstationsystem,digitalsatellitecommunicationsystem,communityreceivingsystem.CBINisdesigntoadaptgreatlycommunityLAN,forexample,campusnetwork,housebuildingnetwork,etc.

ThetechnologiesincludedinCBINareintroduced:digitalsatellitebroadcast,IPmulticast,Informationpushing.Uponthesetechnologies,CBINimplementsahighspeedandlowcostnetwork.

CBINhassetoutitsbroadbandtele-educationservice.Majorinformationblocksareasfollows:

1.aerialclassroom

2.qualityeducation

3.adulteducation

4.softwareworld

5.entertainment

Inconclusion,wetrytosolvetwoproblemsinbroadbandtele-education:broadbandnetworkconnectionsandbroadbandinformationresources.CBIN,asanexample,maymakebroadbandeducationinformationservethousandsoffamilies,andbringthefutureservicetoreality.

Keywords:Tele-education,BroadbandNetwork,DigitalSatellite,ChinaBroadbandInformationNetwork(CBIN)

引言

21世紀是嶄新的,網絡每一天也都是新的。因特網上的通信量正以爆炸性的速度持續增長,人們不再滿足于僅僅傳送枯燥的數據和文本,而是利用Internet傳送越來越多的圖像、動畫、視頻、話音等多媒體信息。

寬頻遠程教育,將傳統意義上的面對面教學從課堂搬入家庭。通過網絡系統,人們在家使用計算機或電視就可以選擇多媒體學習內容,并進行交互式的學習。讓寬頻教育信息服務服務千家萬戶,有兩個層面上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寬頻網絡的支持,和其它寬頻業務一樣,寬頻遠程教育需要建立在寬頻網絡之上;另一個是寬頻信息,這是寬頻教育資源建設和運營的問題。下文首先介紹目前寬頻網絡的建設情況,然后介紹中國寬頻信息網是如何另辟途徑,開展寬頻教育信息服務的。

寬頻網絡的總體狀況

“寬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動態發展的概念。一般意義上所指的寬頻,是指骨干網傳輸速率大于1Gbps,用戶端接入速率達到2Mbps以上。人們在提升網絡骨干網和用戶終端的的帶寬和速率上想盡辦法。

從核心網看,IPoverATM、IPoverSDH/SONET、IPoverWDM/Optical等技術各展所長。在高性能、寬頻的IP業務方面,IPoverSDH技術由于去掉了ATM設備,投資少、見效快而且線路利用率高,是當前較好的選擇。這幾年SDH發展迅速,其速率已高達100Gbps。波分復用的應用,使單對光纖的實際商用系統傳輸容量己達320Gbps;IPoverATM技術則充分利用已經存在的ATM網絡和技術,發揮ATM網絡的優勢,適合于提供高性能的綜合通信服務,可提供語音、視頻數據等多項業務,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投資,是傳統電信服務商的較好選擇;IPoverWDM技術能極大地拓展現有的網絡帶寬,最大限度地提高線路利用率,并且在網絡以千兆以太網成為主流地情況下,這種技術能真正地實現無縫接入,代表著寬頻IP主干網的明天。下一代Internet或基于IP的多媒體通信骨干網將是這三種技術的混合體,是一個多協議光互聯網。

從用戶端看,用戶端的速率也在突飛猛進,其CPU的性能每18個月就翻一番。因特網業務正成為普通居民用戶日益重要的接入業務,從電子郵件到Web瀏覽乃至視頻業務,聯網標準正向IP快速遷移,帶寬要求正以幾倍幾十倍的速度增長。

然而,連接骨干網與用戶端的接入網大多仍停留在窄帶水平,而且仍主要是以電路交換為基本特征,與網絡側和用戶側的發展趨勢很不協調。這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制約網絡速度的瓶頸所在。

主要的寬頻接入技術

世界上最大的網絡系統是電力系統;第二大網絡系統是電話系統;第三大網絡系統是電視網絡。雖然有線電視網的覆蓋率不及無線電視網,但是在廣大人口密集的城鎮地區,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已經接近無線電視網了。利用現有網絡系統進行寬頻接入的技術主要有:基于電話網絡系統的ADSL和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系統的CableModem。

1.CableModem接入方案

以前有線電視網只是傳送電視信號,而CableModem接入方案則是利用原來的電纜傳輸線路,經過改造來實現上網和通訊。由于有線電視采用同軸電纜,因此其帶寬容量相當大,下傳速率可以達到40Mbps。

但它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有線電視的同軸電纜是按單行道模式設計的,因此只允許信號從有線電視臺傳送到用戶家中,并不允許信號從用戶家中反饋到有線電視臺。所以有線電視網必須將單向傳輸改制為雙向傳輸才能實現因特網功能。不過,目前新型的有線電視網絡系統,基本上都是雙向傳輸系統。

另外CableModem方案采用樹型結構,在樹型節點上簡單地將幾個節點連在一起。因此,它實際上是一個總線型網絡,這就意味著用戶要和鄰居共享有限的帶寬,所以當同一時間上網人數多時,有線電視的上網速度會變慢。不過,由于CableModem網絡的骨干部分是由光纖組成,因此只要讓有線電視網中光纖的部分增加,同軸電纜的部分減少,CableModem的擴充能力是極強的。

CableModem接入技術在北美的發展快,每年用戶數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在中國,已有廣東、深圳、南京等省市開通了CableModem接入。

2.ADSL接入方案

城市地面固定電話銅線網最早被用于因特網接入。目前主要采用調制解調器接入,通過電話線撥號上網,其速率最高可以達到56Kb/s。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窄帶綜合業務數字網N-ISDN上網,中國電信稱之為“一線通”服務。其傳輸速率為2B+D=142Kb/s。這種方法需要撥號上網,其速率雖然高于普通電話調制解調器,但仍然不能滿足寬頻接入的要求。

目前用電話線實現寬頻接入的主要方法是各種數字用戶環路XDSL。對于家庭用戶主要是采用不對稱的數字用戶環路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ine)。ADSL可以提供下行8Mb/s、上行2Mb/s的不對稱的寬頻接入。ADSL接入的優點是可以利用現有的市內電話網和電話交換局的機房,降低施工和維護成本。缺點是對線路質量要求較高,線路質量不高時推廣使用有困難。它適合于下行傳輸速率1Mb-2Mb/s的應用。

3.LAN接入方案

LAN接入是以現有以太網技術為基

礎的。對于企事業用戶,以太網技術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采用LAN作為企事業用戶接入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網絡基礎和長期的經驗知識。目前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統和應用也都是與以太網兼容的。性能價格比好、可擴展性、容易安裝開通以及高可靠性等。以太網接入方式與IP網很適應,技術已有重要突破(LAN交換、大容量MAC地址存儲等),容量分為10Mbps、100Mbps、1000Mbps3種等級,可按需升級,10Gbps的以太網技術也已問世。

利用DWDM(密集波分復用)、光因特網技術和低成本千兆以太網幀格式,可以提供從幾個Mbps到幾個Tbps速率的信號,無需多業務平臺,只要IP平臺,簡化了網絡,使其成本可以比HFC、ADSL低,但設備的技術壽命卻長得多。LAN接入系統在用戶端只需要一塊以太網卡或快速以太網卡。在分中心,LAN接入系統只需要路由交換機。在光結點處,LAN接入系統設置一臺路由交換機,通過居民樓的交換機連接終端用戶。在高速匯集光結點處,可以通過SNMP管理覆蓋區內所有的交換機(包括樓內交換機)設置VLAN,進行QoS控制等。更重要的是,LAN接入方法有非常強的擴展能力。用戶的接入速率可以從目前的10Mb/s升級到將來的100Mb/s甚至1Gb/s。

LAN接入日益成為最有潛力的社區寬頻接入方案。一些城市新建居民小區時,同時布設了5類/超5類/6類線的局域網LAN,進入每一戶家庭。各學校紛紛采用快速以太網/吉位以太網建設校園網,一些學生宿舍也布設了局域網,連接了每一間宿舍。社區網絡還可以把居民區、寫字樓、銀行、郵局等建筑物連在了一起,社區內部構成一個局域網,可自行提供很多增值服務。至于廣域網連

接可由物業公司或開發商選擇采用何種連接方式、多大帶寬,例如出口可選擇專線、光纜、無線(衛星)等方式按需求連接,有相當的靈活性。

4.幾種接入方案比較

項目LANHFC(CABLEMODEM)ADSLISDNMODEM

頻帶(上行)10M(獨享)10M(共享)2M128k56k

頻帶(下行)38M(共享)8M

最高速度1000M以上300M

方式光纖到樓網線到戶光纖到小區同軸線到戶普通電話雙絞線普通電話雙絞線普通電話雙絞線

質量高較高較高一般差

安裝方便不方便方便一般方便

維修方便不方便不方便不方便方便

技術數字寬頻技術模擬寬頻技術非對稱數字技術數字窄帶技術模擬窄帶技術

穩定性穩定隨電視節目多少而波動較穩定一般不穩定

高速訪問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視頻點播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視頻會議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家庭網站支持不支持不支持

VPN聯網支持不支持支持

表1.各種接入方案技術指標比較

多種不同技術、使用不同媒體、隸屬不同部門的網絡都可以傳輸IP數據,用作寬頻接入網。它們各有優缺點,各有自己的用戶群。但是從長期發展看,這些利用已有的通信廣播基礎設施的接入方法都是過渡性的,必須建立IP專用的寬頻接入網,才能滿足接入速度不斷升級直到Gb/s的要求。因此,在統一的寬頻網絡上大規模進行寬頻信息服務目前是不現實的。

中國寬頻信息網——總體結構

中國寬頻信息網,通過高速衛星廣播鏈路作為內容分發途徑,以社區局域網(包括學校校園網、住宅小區網)作為用戶訪問通道,能很容易地實現小區內的寬頻信息經營。由于一顆衛星就幾乎可以覆蓋整個亞洲地區,從而使寬頻多媒體信息網絡運營商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信息內容的低成本共享。同時中國寬頻信息網為住宅小區信息運營商提供了完善的本地信息接入手段,方便運營商組織教育軟件、游戲、系統軟件供用戶共享使用。

1、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圖

圖2.中國寬頻信息網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圖

2、主站網絡結構

主站承擔全網業務運營管理、設備監測監控和業務統計功能。包括主、備復用器、網管工作站,主站服務器、Router、防火墻、監控小站、數據接入工作站、WEB服務器和文件服務器等部分,各部分通過EthernetLAN互聯。

3、社區接收系統

社區接收設備的核心是一臺高性能PC機內插PCVSAT接收卡。PCVSAT卡接收、解調衛星信號,并將解復用數據通過計算機總線存儲在計算機的硬盤。如果局域網用戶,則需加配一個以太網卡與用戶局域網相連接。

中國寬頻信息網——技術路線

1.基于數字衛星寬頻廣播的外交互方式接入

中國寬頻信息網以數字衛星通信系統作為整個服務平臺的基礎,采用數字衛星寬頻廣播方式作為Internet高速下載信道,以地面通信系統作為回傳信道,用戶的上行請求通過本地任意ISP進入Internet,而Internet的下載信息通過衛星廣播方式直接送達社區用戶,從而實現了低費用、高速度的Internet寬帶接入。

2.IP多路廣播技術

傳統的Internet應用,是在一臺服務器和一個客戶機之間傳送數據包形式的信息流,如果有另外的用戶希望共享該信息流,則每個用戶必須單獨向服務器提出申請,由信息源服務器分別向每個提出申請的客戶機發送同樣的信息,這種方式已經嚴重制約了大量客戶對信息資源的共享需求,它所產生的巨大冗余造成信息源服務器負擔過重,對用戶的響應時間過長,ISP和ICP被迫購買不必要的硬件和帶寬來保證服務質量。

IP多路廣播技術允許路由器一次將數據包復制到多個通道,使一個信息源服務器可同時向多組終端用戶的客戶機發送同一個信息流,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網絡的擁塞。

中國寬頻信息網采用衛星廣播方式實現的IP多路廣播,主站信息源服務器可同時對6萬個用戶組,10億個IP地址(甚至更多)的用戶客戶機發送單一的連續數據流,使得網絡分攤成本相當低廉,使信息資源的共享成為現實;對Internet的營運商而言,則能節省大量的硬件投入和帶寬運營費用,對Internet用戶而言,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出了大量的高速共享信息,對Internet網絡本身則極大地減少了網絡冗余和阻塞的可能性。

3.信息推送技術

信息推送技術,是伴隨Internet網上信息源的急劇膨脹而出現的一種新技術,它一經產生便被廣泛認可和接受,并成為新一輪信息資源利用、占有、控制的爭奪熱點。在典型的Internet應用中,用戶請求通過瀏覽器發向WEB服務器,服務器將WEB回傳信息發送回用戶端,此過程被描述為信息牽引。而信息推送(PUSH)則是由用戶設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頻道,直接在用戶端接收定制信息的實現方式。中國寬頻信息網的信息廣播采用廣義的信息推送概念,它具有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1)采用衛星廣播信道作為信息推送的傳播途徑,廣播下行數據率可達10Mbps以上,每天推送的信息量可達100Gbytes,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大的信息可選空

間。

(2)將網上信息與自辦教育內容按照特定的組織結構進行分類,根據統計結果將共享特性高的信息予以廣播,由社區網絡接收,這樣可以充分滿足用戶的共享需求。同時,保留的Internet接入手段使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Internet在線瀏覽并下載個性化網絡信息,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采用的衛星廣播下行信道,可以實現無沖突的信道共享,用戶數量的增加不會產生擁塞,用戶擴容可以在不改變原有網絡結構的前提下方便地實現。基于信息推送技術而實現的信息廣播,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系統,用戶端費用將少于目前的上網費用。

中國寬頻信息網——內容體系

中國寬頻信息網是一個以視音頻的遠程教育為特色內容,立足于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在2000年已經開通以下信息板塊:

1.空中課堂

內容分為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趣味英語三大部分。基礎教育欄目緊跟教學大綱,提供初一至高三各課視頻輔導和各科的重點難點,同時提供物理、化學等課程的試驗課視頻以及美文賞析、作文園地供文學愛好者參與。信息技術欄目主要分等級傳授電腦軟硬件知識和網絡知識,提供

模擬網絡環境瀏覽精選網站。趣味英語從閱讀、聽力、寫作幾個方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播放一些英語新聞和英文歌曲,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2.素質教育

通過多個欄目培養青少年成長中所必須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掌握前沿科技知識,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新時代青少年風范。分五大內容:人文日新、藝術長廊、科技天地、自然探勝、情感深處。

3.成人教育

提供成人教育輔導、試題庫等服務。成教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實施科教興國、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重要的一步。在成教中,英語、IT、管理學、市場學、法律、會計等專業是熱門專業。分為五大塊:自學考試的考試輔導、MBA輔導、英語輔導、信息技術輔導、認證培訓。

4.軟件天地

與著名軟件商合作,介紹各類軟件性能、發展、特點和使用等知識,提供軟件的免費下載和有償下載,同時給出一個空間供大家進行動畫、電子賀卡、編程等創作。

5.娛樂休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伽师县| 石城县| 安龙县| 扶风县| 平阴县| 商城县| 安西县| 枣阳市| 墨玉县| 庆安县| 万全县| 伊春市| 房山区| 东兰县| 安庆市| 樟树市| 波密县| 龙游县| 双柏县| 大港区| 临武县| 宝鸡市| 缙云县| 钟祥市| 乃东县| 聊城市| 淄博市| 新蔡县| 六盘水市| 洪洞县| 阜阳市| 扶风县| 育儿| 吉隆县| 汉寿县| 习水县| 远安县| 成武县| 敦煌市| 庐江县|